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下6-四氢吡咯嘌呤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渠桂荣 赵琳 +1 位作者 郭海明 吴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7,共3页
报道了1种快速合成6-四氢吡咯嘌呤及其衍生物的方法,以DMF为溶剂,经微波辐射5 min,以75%-91%的产率得到了6种6-四氢吡咯嘌呤及其衍生物,产物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证实.
关键词 微波辐射 6-四氢吡咯嘌呤衍生物 亲核取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6-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怀宝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1期42-44,55,共4页
嘌呤-6-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鸟嘌呤和黄嘌呤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将不同的环母体作为结构单元合成嘌呤-6-酮是常用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分别以4-嘧啶酮和咪唑为母体,合成目标产物的一般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这些方法涉及各种化... 嘌呤-6-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鸟嘌呤和黄嘌呤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将不同的环母体作为结构单元合成嘌呤-6-酮是常用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分别以4-嘧啶酮和咪唑为母体,合成目标产物的一般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这些方法涉及各种化学反应和转化,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单、绿色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这些化合物在药物化学和药物开发中的多功能性和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合成 嘧啶酮 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氯-6-N-芳基取代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4
3
作者 陆鸿飞 唐丛焕 +4 位作者 张雷 张冬 张萌 沈新新 渠陆陆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8-360,共3页
N6嘌呤衍生物是重要的核苷类药物的中间体.以2-氨基-6-氯嘌呤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反应制得2,6-二氯嘌呤,收率30.5%.2,6-二氯嘌呤分别与苯胺、邻氯苯胺和对氯苯胺,通过N-烃基化反应制得2-氯-6-N-芳基嘌呤,收率75.2%;2-氯-6-N-2′-氯苯基嘌... N6嘌呤衍生物是重要的核苷类药物的中间体.以2-氨基-6-氯嘌呤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反应制得2,6-二氯嘌呤,收率30.5%.2,6-二氯嘌呤分别与苯胺、邻氯苯胺和对氯苯胺,通过N-烃基化反应制得2-氯-6-N-芳基嘌呤,收率75.2%;2-氯-6-N-2′-氯苯基嘌呤,收率68.5%和2-氯-6-N-4′-氯苯基嘌呤,收率63.2%.使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对所得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目标产品.2-氯-6-N-芳基取代嘌呤衍生物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2,6-二氯嘌呤)∶n(苯胺衍生物)=1∶5,使用戊醇为反应中的溶剂,其用量为m(C5H11OH)∶m(2,6-二氯嘌呤)=23∶1,反应温度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衍生物 N-烃基化反应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杂环羧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II)——2-[9-(2-氨基-6氯嘌呤)]乙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清寒 李子成 +1 位作者 陈淑华 蒋宁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5-1118,共4页
以2 氨基 6 氯嘌呤为原料,在碱(K2CO3)、催化剂(KI)的作用下,以丙酮作溶剂,与氯代乙酸乙酯在75℃进行反应,生成2 [(2 氨基 6 氯嘌呤)]乙酸乙酯,然后水解成酸.合成了6个新的嘌呤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另外,对影响反... 以2 氨基 6 氯嘌呤为原料,在碱(K2CO3)、催化剂(KI)的作用下,以丙酮作溶剂,与氯代乙酸乙酯在75℃进行反应,生成2 [(2 氨基 6 氯嘌呤)]乙酸乙酯,然后水解成酸.合成了6个新的嘌呤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另外,对影响反应的诸因素及产物的纯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杂环羧酸类化合物 2-[9-(2-氨基-6)]乙酸 衍生物 氯代乙酸乙酯 医药中间体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取代胺基嘌呤衍生物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陆鸿飞 陆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6-898,共3页
鸟嘌呤经酰化、氯化并水解得2-氨基-6-氯嘌呤,与苄硫醇反应所得2-氨基-6-苯甲硫基嘌呤,再与取代胺反应制得6-取代胺基嘌呤衍生物1a~1d。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a~1d对稻草芽孢杆菌抗菌活性较好,1b、1c和1d对黑曲酶抗菌活性较好,1c... 鸟嘌呤经酰化、氯化并水解得2-氨基-6-氯嘌呤,与苄硫醇反应所得2-氨基-6-苯甲硫基嘌呤,再与取代胺反应制得6-取代胺基嘌呤衍生物1a~1d。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a~1d对稻草芽孢杆菌抗菌活性较好,1b、1c和1d对黑曲酶抗菌活性较好,1c和1d对热带假丝酵母抗菌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取代胺基衍生物 合成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授粉后高温胁迫下夏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辛雨宁 任昊 +3 位作者 王洪章 梁明磊 于涛 刘鹏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31,共14页
近年来,夏玉米生长过程中频发的授粉后高温显著抑制籽粒灌浆,降低产量。6-苄氨基腺嘌呤(6-BA)能够提升作物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本研究为探明授粉后高温胁迫下喷施6-BA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耐热型夏玉米品种郑单95... 近年来,夏玉米生长过程中频发的授粉后高温显著抑制籽粒灌浆,降低产量。6-苄氨基腺嘌呤(6-BA)能够提升作物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本研究为探明授粉后高温胁迫下喷施6-BA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耐热型夏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和热敏感型品种先玉335(XY335)为材料,采用人工搭建高温棚模拟授粉后高温,研究喷施6-BA对授粉后高温胁迫下籽粒灌浆特性、淀粉积累与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授粉后高温显著降低穗粒数,同时通过降低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抑制淀粉积累;改变内源激素水平,抑制籽粒灌浆,最终降低粒重(12.68%~15.21%)和产量(18.24%~22.35%),其中XY335的降幅大于ZD958。授粉后高温胁迫下喷施6-BA增加穗粒数,同时通过提高籽粒中蔗糖合成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支酶活性,促进淀粉积累;通过增加籽粒中玉米素核苷、吲哚-3-乙酸和脱落酸含量,降低赤霉素含量,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对籽粒中内源激素的不利影响,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持续时间,最终显著增加粒重(9.27%~11.18%)和产量(13.19%~15.47%),其中对XY335的缓解作用更为明显。综上所述,喷施6-BA能够有效改善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促进淀粉积累,同时调节内源激素水平,减轻授粉后高温对粒重和产量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温 6-苄基腺 籽粒灌浆 淀粉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液质联用技术测定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和6-苄基腺嘌呤残留量
7
作者 刘畅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4期54-57,共4页
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加入氯化钠、无水硫酸镁、C18粉末脱水净化。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6-苄基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 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加入氯化钠、无水硫酸镁、C18粉末脱水净化。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6-苄基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的质量浓度为0~0.20μg/mL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为88.9%~91.8%,相对标准偏差为6.43%~9.29%。6-苄基腺嘌呤方法定量限为0.010μg/g,4-氯苯氧乙酸方法定量限为0.010μg/g。该方法定性定量快速、稳定性高、再现性好,完全满足2种药物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6-苄基腺 4-氯苯氧乙酸 豆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嘌呤能受体P2X7及YTH结构域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陈静 张淼 +2 位作者 张彧 胡月梅 董素娟 《中国医药》 2025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嘌呤能受体P2X7(P2RX7)及YTH结构域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2(YTHDF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192例AIS患者作为AIS组(溶栓后又分为出血... 目的探讨血清嘌呤能受体P2X7(P2RX7)及YTH结构域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2(YTHDF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192例AIS患者作为AIS组(溶栓后又分为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另选取同时段1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P2RX7、YTHDF2水平。以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P2RX7、YTHDF2水平对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AIS组血清P2RX7、YTHDF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6±0.3)μg/L比(1.2±0.3)μg/L、(1.32±0.26)μg/L比(1.03±0.16)μg/L](均P<0.001)。出血转化组血清P2RX7、YTHDF2水平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心源性栓塞、P2RX7水平高、YTHDF2水平高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P2RX7联合YTHDF2预测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大于P2RX7、YTHDF2单独预测的0.780、0.784(均P<0.001)。结论血清P2RX7、YTHDF2水平升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2RX7联合YTHDF2检测对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能受体P2X7 YTH结构域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2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O^6-苄基鸟嘌呤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毒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思思 彭瑞增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以O^6-苄基鸟嘌呤(O^6-BG)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O^6-BG衍生物——4-硝基苄基-[6-(苄氧基)-9H-嘌呤-2]氨基甲酸酯(4),其结构经1H NMR和HR-ESI-MS表征。用CCK-8法研究了4对人脑神经胶质细胞(SF126,SF763和SF767)的细胞毒... 以O^6-苄基鸟嘌呤(O^6-BG)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O^6-BG衍生物——4-硝基苄基-[6-(苄氧基)-9H-嘌呤-2]氨基甲酸酯(4),其结构经1H NMR和HR-ESI-MS表征。用CCK-8法研究了4对人脑神经胶质细胞(SF126,SF763和SF767)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在低氧环境下,4与ACUN的协同作用对SF126,SF763和SF767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0.04 m M,0.1 m M和0.03 m M,优于阳性对照药O^6-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6-苄基鸟 低氧激活 4-硝基苄基-[6-(苄氧基)-9H--2]氨基甲酸酯 合成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氯-6-苯胺基嘌呤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豪凯 刘红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1-53,共3页
N6嘌呤衍生物是重要的核苷类药物的中间体,以2,6-二氯嘌呤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2-氯-6-苯胺基嘌呤。研究了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以DMSO为溶剂,120℃搅拌反应10 h,产物收率52.2%。探讨了微波辐射对该反应的影响,研究了微波功率及照... N6嘌呤衍生物是重要的核苷类药物的中间体,以2,6-二氯嘌呤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2-氯-6-苯胺基嘌呤。研究了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以DMSO为溶剂,120℃搅拌反应10 h,产物收率52.2%。探讨了微波辐射对该反应的影响,研究了微波功率及照射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对该反应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微波功率300W照射10min,产物收率78.8%。产物结构经1H NM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苯胺基 合成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氯嘌呤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诱导绿豆种子萌发活性
11
作者 石凯强 周繁 +2 位作者 冉兆晋 毛志强 孙朝辉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1年第1期8-10,14,共4页
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高促生长活性和高水溶性的苯胺结构嘌呤类化合物12个,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绿豆促萌发活性测试。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MS确征。促进绿豆萌发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于促进绿豆萌发有较高活性;化合物3l在10... 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高促生长活性和高水溶性的苯胺结构嘌呤类化合物12个,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绿豆促萌发活性测试。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MS确征。促进绿豆萌发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于促进绿豆萌发有较高活性;化合物3l在10 mg·L^(-1)质量浓度下显示出较好的活性,促发芽率达到100%,化合物3a和3c在1 mg·L^(-1)质量浓度下的活性也优于阳性对照6-苄胺基嘌呤(6-BA)。化合物3l、3a、3c具有促进绿豆萌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为进一步研发高活性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6-类化合物 绿豆 促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核苷衍生物N^2,N_3-亚乙烯基腺嘌呤核苷的合成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杰 高吉刚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8-501,共4页
描述了一条有效的合成新的荧光核苷衍生物N2 ,N3 亚乙烯基腺苷的合成路线 .实验中首先通过 6步制备了N2 ,N3 亚乙烯基鸟苷 ,然后经过氯化 ,再氨化得到标题化合物 .标题化合物和新的中间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通过1HNMR ,MS和HRMS进行了确... 描述了一条有效的合成新的荧光核苷衍生物N2 ,N3 亚乙烯基腺苷的合成路线 .实验中首先通过 6步制备了N2 ,N3 亚乙烯基鸟苷 ,然后经过氯化 ,再氨化得到标题化合物 .标题化合物和新的中间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通过1HNMR ,MS和HRMS进行了确证 ,标题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初步得到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衍生物 N^2 N3-亚乙烯基腺核苷 合成 N2^ N3-亚乙烯基鸟苷 荧光性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R-9苄基-9H-嘌呤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福胜 杨锦宗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9-192,共4页
采用 (Ph3 P) 2 PdCl2 为催化剂 ,DMF为溶剂 ,对 8 碘 9 苄基 9H 嘌呤与有机锡试剂RSnBu3 (R=乙烯基、2 噻吩基、2 呋喃基、苯乙炔基和苯基等 )之间的Stille偶合反应进行了研究 ,合成出了5种 8位取代的嘌呤衍生物。在反应温度为 80℃... 采用 (Ph3 P) 2 PdCl2 为催化剂 ,DMF为溶剂 ,对 8 碘 9 苄基 9H 嘌呤与有机锡试剂RSnBu3 (R=乙烯基、2 噻吩基、2 呋喃基、苯乙炔基和苯基等 )之间的Stille偶合反应进行了研究 ,合成出了5种 8位取代的嘌呤衍生物。在反应温度为 80℃ ,n(8 碘 9 苄基 9H 嘌呤 )∶n (RSnBu3 )∶n〔(Ph3 P) 2 PdCl2 〕 =1 0∶1 2∶0 0 5的较佳工艺条件下 ,产品收率 4 1%~ 91%。用1H NMR、13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lle偶合反应 (Ph3P)2PdCl2催化剂 药物 8-R-9-苄基-9H-衍生物 合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衍生物在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固定相上的色谱行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上文 李来生 易绣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843,共6页
在反相和正相色谱模式下,研究了几种嘌呤衍生物在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硅胶固定相上的高效液相色谱行为,并在反相模式下与OD S固定相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流动相中甲醇含量、流动相pH值和离子强度对嘌呤化合物保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 在反相和正相色谱模式下,研究了几种嘌呤衍生物在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硅胶固定相上的高效液相色谱行为,并在反相模式下与OD S固定相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流动相中甲醇含量、流动相pH值和离子强度对嘌呤化合物保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相模式下,嘌呤化合物与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相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除疏水作用外,分离过程中还存在与OD S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在正相条件下,多作用力的色谱分离机制同样存在。葫芦[6]脲单轮烷键合相与溶质之间存在疏水、氢键、π-π和偶极-偶极等多种作用力,协同作用提高了固定相对嘌呤化合物的分离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离机制 脲单轮烷键合固定相 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氢嘌呤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15
作者 周正 刘希光 于明武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6-氢嘌呤衍生物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是一类极具医药研究价值的小分子类化合物。本文采用6-氯嘌呤衍生物为原料,采用Pd/C为催化剂,甲酸铵为还原剂,成功实现6位脱氯还原制备6-氢嘌呤衍生物,并利用该方法成功制备15个6-氢嘌呤衍生物,表... 6-氢嘌呤衍生物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是一类极具医药研究价值的小分子类化合物。本文采用6-氯嘌呤衍生物为原料,采用Pd/C为催化剂,甲酸铵为还原剂,成功实现6位脱氯还原制备6-氢嘌呤衍生物,并利用该方法成功制备15个6-氢嘌呤衍生物,表明该合成路线有着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证。本路线的成功探索,为新型嘌呤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衍生物 6-衍生物 还原反应 金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芳基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16
作者 沐贤锋 于明武 刘刚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52-259,共8页
N^(6)-芳基嘌呤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是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基础骨架。本文以6-氯嘌呤为原料,经过9位烷基化反应得到9-取代-6-氯嘌呤,进一步利用芳胺类化合物取代嘌呤6位氯原子,成功探索出一条简洁、高效合成N^(6)-芳基嘌呤衍生物... N^(6)-芳基嘌呤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是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基础骨架。本文以6-氯嘌呤为原料,经过9位烷基化反应得到9-取代-6-氯嘌呤,进一步利用芳胺类化合物取代嘌呤6位氯原子,成功探索出一条简洁、高效合成N^(6)-芳基嘌呤衍生物的路线,并利用该方法制备了11个N^(6)-芳基嘌呤衍生物,表明该路线具有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所得关键中间体和产物结构经^(1)H NMR、^(13) C NMR及HRMS确证。该方法的成功探索,为新型嘌呤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提供可行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芳基 9-取代-6- 亲核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位取代嘌呤衍生物的合成与机理研究
17
作者 刘福胜 于世涛 +1 位作者 解从霞 许泳吉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以9-苄基嘌呤和碘代丁二酰亚胺(NIS)为原料,研究开发了8-碘-9-苄基嘌呤合成的新方法.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溶剂THF,反应温度70 ℃,n(9-苄基嘌呤)∶n(NIS)=1∶2.5,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达87%以上.另外,以(Ph3P)2PdCl2 为催化... 以9-苄基嘌呤和碘代丁二酰亚胺(NIS)为原料,研究开发了8-碘-9-苄基嘌呤合成的新方法.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溶剂THF,反应温度70 ℃,n(9-苄基嘌呤)∶n(NIS)=1∶2.5,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达87%以上.另外,以(Ph3P)2PdCl2 为催化剂,对8-碘-9-苄基嘌呤与有机基锡试剂RSnBu3之间的Stille偶合反应进行了研究.得到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100 ℃,n(8-碘-9-苄基嘌呤)∶n(RSnBu3)∶n((Ph3P)2PdCl2)= 1.0∶1.2∶0.05,反应时间24 h. 在上述条件下,产品收率为91%(R=乙烯基)、 86%(R=2-噻吩基)、90%(R=2-呋喃基)、80%(R=苯乙炔基)和42%(R=苯基).采用1H-NMR、13C-NMR、MS、碳氢相关谱(HETCOR)和远程碳氢相关谱(Long Range HETCOR)等分析手段对所得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其结构正确,并对两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9-苄基 碘代丁二酰亚胺 8位取代衍生物 Stille偶合反应 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甲基腺嘌呤甲基化: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新兴靶点
18
作者 赵卓 王智民 +5 位作者 刘子玉 李品 李晓晖 尹远平 金哲 杨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1,I0020,共6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细胞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方式,近年来发现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检索分析,阐述了m6A修饰的概念、作用机制及其研...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细胞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方式,近年来发现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检索分析,阐述了m6A修饰的概念、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背景,介绍了参与调控m6A的三大类甲基化酶在m6A修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对近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通过干预m6A修饰防治疾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归纳发现,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是宝贵的天然m6A调节剂,其在防治癌症、心血管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及骨相关等疾病中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但其干预m6A修饰防治疾病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进一步探析其具体网络调控机制无疑是未来中医药研究的热门方向。为今后进一步探索中医药通过m6A修饰治疗疾病的潜在价值,挖掘开发可调控表观遗传的中药提供理论参考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MRNA N6-甲基腺 甲基化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位取代嘌呤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福胜 于世涛 +1 位作者 葛晓萍 杨锦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92-1598,共7页
对2-碘-9-苄基嘌呤与有机锡试剂RSnBu_3之间的Stille偶合反应以及2-乙烯基-9-苄基嘌呤中的乙烯基的亲核加成和环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合成出了一系列新的2位取代的嘌呤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MS确证.提... 对2-碘-9-苄基嘌呤与有机锡试剂RSnBu_3之间的Stille偶合反应以及2-乙烯基-9-苄基嘌呤中的乙烯基的亲核加成和环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合成出了一系列新的2位取代的嘌呤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MS确证.提出2-乙烯基-9-苄基嘌呤与苯硫酚的反应机理为氧化加成而非亲核加成,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主要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位取代 衍生物 生物医学 药物活性 合成 2-- 2-乙烯基- Stille偶合反应 亲核加成 环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_(3)O_(4)磁分子印迹纳米粒子比色检测蔬菜中6-苄氨基腺嘌呤残留
20
作者 刘艺丹 栗鑫 +2 位作者 王婧丽 李脉泉 刘霞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6,103,共9页
[目的]实现蔬菜中6-苄氨基腺嘌呤(6-BA)残留的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方法]基于Fe_(3)O_(4)磁分子印迹纳米粒子(Fe_(3)O_(4)MMIP NPs)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特异识别性,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高选择性检测6-BA的比色方法,并用于蔬菜... [目的]实现蔬菜中6-苄氨基腺嘌呤(6-BA)残留的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方法]基于Fe_(3)O_(4)磁分子印迹纳米粒子(Fe_(3)O_(4)MMIP NPs)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特异识别性,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高选择性检测6-BA的比色方法,并用于蔬菜中6-BA残留检测。[结果]在pH 4.0、H 2O 2浓度0.02 mol/L、TMB浓度0.02 mol/L和反应时间5 min时,Fe_(3)O_(4)MMIP NPs表现出最佳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6-BA在1~3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空白和样品吸光度值的差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697 ng/mL。该方法被成功应用于蔬菜(黄瓜、西红柿、黄豆芽、绿豆芽)中6-BA残留检测,回收率为83.47%~106.76%,相对标准差为0.37%~5.66%。此外,4℃下,Fe_(3)O_(4)MMIP NPs贮存60 d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结论]基于Fe_(3)O_(4)MMIP NPs检测6-BA的比色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优势,能够用于蔬菜中6-BA残留检测,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分子印迹纳米粒子 类过氧化物酶 6-苄氨基腺 比色检测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