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0-434,共5页
采用光谱法、黏度法和DNA热变性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台物(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结台常数结果表明:该配台物加人鲱鱼精DNA后,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现象不明显;该配台物能猝灭中... 采用光谱法、黏度法和DNA热变性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台物(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结台常数结果表明:该配台物加人鲱鱼精DNA后,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现象不明显;该配台物能猝灭中性红DNA体系的荧光;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台常数K_(20)=5.91×10~3L/mol,K_(35)=7.70×10~3L/mol,二者作用的物质的量比为1;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热力学函数△rH_m^e=1.34×10~3J/mol,△rG_m^e=-2.12×10~4J/mol,△rS_m^e=76.41 J/(mol·K);鲱鱼精DNA的相对黏度增大,熔点明显升高,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插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8-羟基-Eu() 配合 鲱鱼精 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哪啶-丙烯酸-铕(Ⅲ)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尊宏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用载流子传输性能较好的8-羟基喹哪啶和可聚合的丙烯酸为配体,合成了8-羟基喹哪啶丙烯酸铕(Ⅲ),并用FTIR、EA和1HNMR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配合物能发出较强的Eu3+的特征荧光,说明8-羟基喹哪啶和丙烯酸对铕离子具有敏化作用。此单体具有... 用载流子传输性能较好的8-羟基喹哪啶和可聚合的丙烯酸为配体,合成了8-羟基喹哪啶丙烯酸铕(Ⅲ),并用FTIR、EA和1HNMR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配合物能发出较强的Eu3+的特征荧光,说明8-羟基喹哪啶和丙烯酸对铕离子具有敏化作用。此单体具有聚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哪-丙烯酸-()配合 单体 合成 光致发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镓(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谭松庭 赵斌 +2 位作者 肖尊宏 姜忠民 王霞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制备了 2 甲基 8 羟基喹啉、丙烯酸与镓 (Ⅲ )的三元配合物 ,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后得到含镓 (Ⅲ )的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普通低沸点溶剂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等方法对... 制备了 2 甲基 8 羟基喹啉、丙烯酸与镓 (Ⅲ )的三元配合物 ,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后得到含镓 (Ⅲ )的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普通低沸点溶剂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等方法对三元配合物和共聚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 .测试三元配合物和共聚物的荧光光谱 ,表明共聚物在 4 96nm处能发出较强的荧光 .DSC和TG分析表明 ,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8-羟基-丙烯酸-镓()配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 合成 表征 荧光光谱 有机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小强 杨声 李小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7-870,共4页
60℃下,在95%乙醇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钕(Nd)-甲基丙烯酸(MAA)-8-羟基喹啉(Hq)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组成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确定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Nd(MAA... 60℃下,在95%乙醇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钕(Nd)-甲基丙烯酸(MAA)-8-羟基喹啉(Hq)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组成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确定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Nd(MAA)2(Hq).此外,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Nd(MAA)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Nd(MAA)2(Hq)与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插入作用,两者之间作用的结合常数K=5.78×103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8-羟基 配合 作用 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的喹哪啶配合物[Cu(Me-quin)_2H_2O]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5
作者 王瑛 建方方 +1 位作者 杨绪杰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8-342,共5页
本文合成了铜的喹哪啶配合物[Cu(Me-quin)2H2O],并得到蓝色柱状晶体。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胞参数 a=0.7538(8)nm, b=0.9109(l)nm, c=2.4851(5)nm,α=... 本文合成了铜的喹哪啶配合物[Cu(Me-quin)2H2O],并得到蓝色柱状晶体。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胞参数 a=0.7538(8)nm, b=0.9109(l)nm, c=2.4851(5)nm,α=β=γ=90°。配合物内每个Cu原子与两个2-甲基-8-羟基喹啉配体中的2个N、2个O和1个水分子中的O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方锥体,其中水分子中的O位于锥顶。配合物通过O(2w)-H…O(l)形成一维氢键网络,对结构起到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喹哪 2-甲基-8-羟基 晶体结构 网状结构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哪啶的合成及其在镍(Ⅱ)分析中的应用
6
作者 董学畅 许春燕 +1 位作者 张莉 郝南明 《云南化工》 CAS 2005年第2期1-2,23,共3页
合成了新显色剂7 (2 ' 羧基苯偶氮) 8 羟基喹哪啶(CAHQD),研究了其与镍(II)的显色反应及其反应条件,在pH=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介质和乳化剂OP存在下,CAHQD与镍(Ⅱ)形成2∶1稳定紫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70nm处,表观摩尔吸收... 合成了新显色剂7 (2 ' 羧基苯偶氮) 8 羟基喹哪啶(CAHQD),研究了其与镍(II)的显色反应及其反应条件,在pH=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介质和乳化剂OP存在下,CAHQD与镍(Ⅱ)形成2∶1稳定紫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70nm处,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 4×104 L.mol-1·cm-1。镍含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显色体系灵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哪 羧基苯偶氮 镍(Ⅱ) 合成 应用 最大吸收波长 乳化剂OP 反应条件 显色反应 缓冲介质 吸收系数 比尔定律 显色体系 显色剂 醋酸钠 配合 紫红色 镍含量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SPHQ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铀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维莉 马银海 +1 位作者 彭永芳 尹家元 《铀矿冶》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98,共4页
研究了新试剂5(对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哪啶(SPHQ)与U(Ⅵ)的显色反应,在pH为7.8的三乙醇胺盐酸缓冲介质中,SPHQ与U(Ⅵ)形成2∶1稳定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50nm处,表观摩尔系数为3.07×104L/(mol·cm)。U(Ⅵ)质量浓度在0... 研究了新试剂5(对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哪啶(SPHQ)与U(Ⅵ)的显色反应,在pH为7.8的三乙醇胺盐酸缓冲介质中,SPHQ与U(Ⅵ)形成2∶1稳定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50nm处,表观摩尔系数为3.07×104L/(mol·cm)。U(Ⅵ)质量浓度在0~1.5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铀用TBP萃淋树脂固相萃取柱分离和富集后,用本方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微量铀,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测定 微量铀 固相萃取 8-羟基喹哪 TBP萃淋树脂 应用 U(Ⅵ) 最大吸收波长 显色反应 缓冲介质 三乙醇胺 比尔定律 质量浓度 环境水样 苯偶氮 磺酸基 配合 柱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