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羟基-2-(二丙基氨基)四氢萘干预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振立 宋振全 +1 位作者 张海松 刘恩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8-1242,共5页
背景:8-羟基-2-(二丙基氨基)四氢萘(8-hydroxy-2-(di-n-propylamino)tetralin,8-OH-DPAT)具有降低脑温的作用,且此作用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之一。目的:观察8-OH-DPA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 背景:8-羟基-2-(二丙基氨基)四氢萘(8-hydroxy-2-(di-n-propylamino)tetralin,8-OH-DPAT)具有降低脑温的作用,且此作用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之一。目的:观察8-OH-DPA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探讨8-OH-DPA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途径。方法:实验方案经北部战区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n=35)、恒温组(n=35)、8-OH-DPAT组(n=35)和正常组(n=7)。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参照Marmarou法制作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恒温组和8-OH-DPAT组建模成功后腹腔注射8-OH-DPAT,模型组和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恒温组用恒温毯维持体温(37.0±0.5)℃。每隔1 h测量大鼠脑温。分别于弥漫性轴索损伤后6,12,24,72,168 h观察大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以及血清和损伤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造模后1 h,与恒温组和模型组比较,8-OH-DPAT组大鼠脑温明显下降(P<0.05),至造模后2 h降至最低(P<0.05),之后缓慢上升;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损伤最为严重,恒温组次之,8-OH-DPAT组损伤最轻;③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结果显示,正常组血清及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很低;弥漫性轴索损伤后6 h,模型组血清及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增多,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恒温组和8-OH-DPAT组对应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8-OH-DPAT组减少更明显(P<0.01);④结果说明,8-OH-DPA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其降低大鼠脑温,减少损伤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2-(丙基氨基)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亚低温 低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基-2-(N-丙基-N-丙酰基)氨基四氢萘满的合成
2
作者 薛井泉 张智勇 单保慈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简单化合物2,7-二羟基萘经过羟基保护、金属钠还原、加成、酰化、去保护反应,得到了标题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其化学结构。本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
关键词 2 7-羟基 7-羟基 2-(N-丙基-N-丙酰基)氨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N-正丙基氨基)-5-羟基四氢化萘的合成 被引量:1
3
作者 左洪剑 杜洪光 +3 位作者 李明 刘喜全 杜振涛 王树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5-578,共4页
以1,6-二甲氧基萘为原料,经Na/C2H5OH还原生成5-甲氧基-2-四氢萘酮,与正丙胺还原胺化生成外消旋化合物2-(N-正丙基氨基)-5-甲氧基四氢化萘,经拆分得到手性的化合物(-)-2-(N-正丙基氨基)-5-甲氧基四氢化萘,再去甲基反应得到化合物(-)-2-... 以1,6-二甲氧基萘为原料,经Na/C2H5OH还原生成5-甲氧基-2-四氢萘酮,与正丙胺还原胺化生成外消旋化合物2-(N-正丙基氨基)-5-甲氧基四氢化萘,经拆分得到手性的化合物(-)-2-(N-正丙基氨基)-5-甲氧基四氢化萘,再去甲基反应得到化合物(-)-2-(N-正丙基氨基)-5-羟基四氢化萘。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和13C-NMR表征了中间体和产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合成工艺的研究,得到较好的工艺条件,反应总收率达16.8%。采用一步法的还原胺化反应,不仅简化了反应步骤,而且收率提高了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甲氧基 还原胺化 (-)-2-(N-丙基氨基)-5-羟基 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1-羟基-2-(5-NO_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铜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小玲 刘根起 +1 位作者 高子伟 廖平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4,共3页
探讨了新显色剂 1 羟基 2 (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与铜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铜的新显色反应体系。在pH 7.0~ 1 0 .0范围内 ,铜与试剂形成稳定的1... 探讨了新显色剂 1 羟基 2 (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与铜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铜的新显色反应体系。在pH 7.0~ 1 0 .0范围内 ,铜与试剂形成稳定的1∶2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65 3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Cu=4.68× 1 0 4L·mol- 1 ·cm- 1 ,铜的浓度在 0 μg/1 0mL~ 1 4μg/1 0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羟基-2-(5-NO2-吡啶偶氮)-8-氨基-3 6-磺酸 分光光度法 分析 合金 测定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1-羟基-2-(5-NO_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钯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小玲 刘根起 李春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探讨了新显色剂 1 羟基 2 (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与钯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钯的新显色反应体系。结果表明 ,在pH 2 .0~ 5 .5范围内 ,钯与试剂... 探讨了新显色剂 1 羟基 2 (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与钯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钯的新显色反应体系。结果表明 ,在pH 2 .0~ 5 .5范围内 ,钯与试剂形成稳定的 1∶1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71 2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Pd=2 .84× 1 0 4 L·mol- 1 ·cm- 1 ,钯的浓度在 0~ 2 0 μg/1 0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显色反应 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8-氨基-3 6-磺酸 分光光度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色剂1-羟基-2-(5-NO_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小玲 刘根起 +1 位作者 樊学忠 甘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03-604,608,共3页
探讨了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 )与镍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镍的新显色体系。结果表明 ,在 pH 8.5~ 10 .0范围内 ,镍与试... 探讨了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 )与镍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镍的新显色体系。结果表明 ,在 pH 8.5~ 10 .0范围内 ,镍与试剂形成稳定的 1∶2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6 5 3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Ni=1.0 7× 10 5L·mol- 1·cm- 1,镍的浓度在 0~ 5 μg/ 10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合金中镍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显色反应 光度法 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8-氨基-3 6-磺酸 合金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1-羟基-2-(5-NO_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钴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玲 王勇 +2 位作者 刘根起 王升鸽 李春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69,共4页
对新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 ,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与钴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钴的新显色反应体系 .结果表明 ,在 pH =8.4~ 1 0 .0范围内 ,钴... 对新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 ,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与钴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钴的新显色反应体系 .结果表明 ,在 pH =8.4~ 1 0 .0范围内 ,钴与试剂形成稳定的 1∶2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69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Co=6.3 6× 1 0 4 L/(mol·cm) ,钴的浓度在 0~ 7μg/1 0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方法已用于VB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8-氨基-3 6-磺酸 显色反应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羟基-2-(5-氯-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玲 孙家娟 刘彬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4-36,共3页
研究了新试剂1 羟基 2 (5 氯 2 吡啶偶氮)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5 Cl PAH)与铜(II)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42~8.49的硼砂 盐酸缓冲体系中该试剂与铜(II)可形成1∶1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4... 研究了新试剂1 羟基 2 (5 氯 2 吡啶偶氮)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5 Cl PAH)与铜(II)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42~8.49的硼砂 盐酸缓冲体系中该试剂与铜(II)可形成1∶1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40=3.12×104L·moL-1·cm-1,铜(II)浓度在0~12.5μg/10m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将方法用于铝合金样和标准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羟基-2-(5--2-吡啶偶氮)-8-氨基-3 6-磺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7-羟基四氢萘水合物的合成
9
作者 郑纯智 张国华 +1 位作者 张春勇 文颖频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2-294,306,共4页
以7-甲氧基-2-萘满酮为原料合成了2-氨基-7-羟基四氢萘水合物。以苄胺与7-甲氧基-2-萘满酮反应,然后以硼氢化钠还原、盐酸酸化得到苄基保护的胺的盐酸盐,再以Pd/C催化氢解得到2-氨基-7-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将盐以碱处理得到2-氨基-7-... 以7-甲氧基-2-萘满酮为原料合成了2-氨基-7-羟基四氢萘水合物。以苄胺与7-甲氧基-2-萘满酮反应,然后以硼氢化钠还原、盐酸酸化得到苄基保护的胺的盐酸盐,再以Pd/C催化氢解得到2-氨基-7-甲氧基四氢萘盐酸盐。将盐以碱处理得到2-氨基-7-甲氧基四氢萘,于无水乙醇中与扁桃酸反应分离手性异构体。分开的异构体先以NaOH中和,然后分别在48%的氢溴酸存在下水解得到2-氨基-7-羟基四氢萘的溴酸盐,再分别以氨水中和后得到2-氨基-7-羟基四氢萘两手性异构体的水合物。两异构体总收率均达到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甲氧基-2-满酮 2-氨基-7-羟基水合物 苄胺 扁桃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为荧光探针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10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446,共3页
基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β环糊精(β-CD)所生成的包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超分子体系产生的荧光,且其荧光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3.31~662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基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β环糊精(β-CD)所生成的包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超分子体系产生的荧光,且其荧光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3.31~662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6mg·L-1,提出了以KDTN与β-CD包合物为新的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测定BSA含量。该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峰位于540nm,测定在pH 9.18的B-R缓冲介质中进行。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探针 1--2-(对氨基苯亚甲基)- β-环糊精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2-羟基-1-萘甲醛)缩N,N'-二(3-氨基丙基)哌嗪Schiff碱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佟萍 刘泽含 +5 位作者 刘春风 王瑞 李凡凡 杨杨 杨迎晨 许瑞波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3-27,70,共6页
以N,N'-二(3-氨基丙基)哌嗪、2-羟基-1-萘甲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得到双Schiff碱,双(2-羟基-1-萘甲醛)缩N,N'-二(3-氨基丙基)哌嗪。研究了溶剂、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乙醇为反应溶剂,反... 以N,N'-二(3-氨基丙基)哌嗪、2-羟基-1-萘甲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得到双Schiff碱,双(2-羟基-1-萘甲醛)缩N,N'-二(3-氨基丙基)哌嗪。研究了溶剂、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乙醇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产物分离收率约92%。利用熔点、IR、UV-vis、1H NMR等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采用琼脂扩散平板抑菌法测定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发现具有一定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1-甲醛 N N'-(3-氨基丙基)哌嗪 双Schiff碱 最佳工艺条件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溴-3,4-二氢-N-羟基-1(2H)-萘亚胺的合成研究
12
作者 赵金浩 程敬丽 +1 位作者 孙雅泉 胡惟孝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72-274,278,共4页
以α 四氢萘酮为原料 ,经溴化、肟化反应制得目标产物 ,总收率 87%。还探索了pH值、投料比、肟化反应时间及肟化后加水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确定了较佳合成条件 ,缩短了反应周期。
关键词 a- 2--3 4--N-羟基-1(2H)-亚胺 合成 抗高血压药 溴化反应 肟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溴-5-氯苄氧基)-3,4-二氢萘-1(2H)-酮的合成
13
作者 郑苏 《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253-256,共4页
选用2-溴-5-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还原、氯化及醚化制备抗丙肝新药维拉帕维的关键中间体7-(2-溴-5-氯苄氧基)-3,4-二氢萘-1(2H)-酮.并考察了还原反应中溶剂,和醚化反应中缚酸剂等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确定较佳的反应条件:还原反应选... 选用2-溴-5-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还原、氯化及醚化制备抗丙肝新药维拉帕维的关键中间体7-(2-溴-5-氯苄氧基)-3,4-二氢萘-1(2H)-酮.并考察了还原反应中溶剂,和醚化反应中缚酸剂等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确定较佳的反应条件:还原反应选用THF作为溶剂;醚化反应选用碳酸钾作为缚酸剂,DMF作为溶剂.三步总收率66.5%,产物经过1H NMR和MS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氯苯甲酸 7-(2--5-氯苄氧基)-3 4--1(2H)- 7-羟基-1- 抗丙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二氢-2(1H)喹啉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纯鑫 戴立言 +1 位作者 陈英奇 翁志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4-539,共6页
对3,4-二氢-2(1H)喹啉酮衍生物1,2,3(R= NO2,NH2,OH;R= H,NO2,NH2)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以苯胺和3-氯丙酰氯为原料,制得N-苯基-3-氯丙酰胺,然后经环合得到3,4-二氢-2(1H)喹啉酮,再经由硝化、还原、重氮化水解合成了一系列3,4-二氢-2(1H)... 对3,4-二氢-2(1H)喹啉酮衍生物1,2,3(R= NO2,NH2,OH;R= H,NO2,NH2)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以苯胺和3-氯丙酰氯为原料,制得N-苯基-3-氯丙酰胺,然后经环合得到3,4-二氢-2(1H)喹啉酮,再经由硝化、还原、重氮化水解合成了一系列3,4-二氢-2(1H)喹啉酮衍生物:6-硝基-3,4-二氢-2(1H)喹啉酮(1a),6,8-二硝基-3,4-二氢-2(1H)喹啉酮(1b),6-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2a),6,8-二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2b),6-氨基-8-硝基-3,4-二氢-2(1H)喹啉酮(2c),6-羟基-3,4-二氢-2(1H)喹啉酮(3a)和6-羟基-8-硝基-3,4-二氢-2(1H)喹啉酮(3b),其中化合物(2c)及(3b)为新化合物。单步产率均在86%以上,路线简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采用MS,1HNMR对产品进行了定性及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2(1H)喹啉酮衍生物 6-硝基-3 4--2(1H)喹啉酮 6 8-硝基-3 4--2(1H)喹啉酮 6-氨基-3 4--2(1H)喹啉酮 6 8-氨基-3 4--2(1H)喹啉酮 6-氨基-8-硝基-3 4--2(1H)喹啉酮 6-羟基-3 4- -2(1H)喹啉酮 6-羟基-8-硝基-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B_1催化合成2-环己基-2,3-二氢-1H伯啶
15
作者 刘春生 李哲武 罗根祥 《工业催化》 CAS 2012年第6期59-61,共3页
研究了维生素B1催化下,以无水乙醇为溶剂,1,8-二氨基萘与环己酮反应合成2-环己基-2,3-二氢-1H伯啶的反应。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搅拌下,在1,8-二氨基萘用量0.1 mol、... 研究了维生素B1催化下,以无水乙醇为溶剂,1,8-二氨基萘与环己酮反应合成2-环己基-2,3-二氢-1H伯啶的反应。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搅拌下,在1,8-二氨基萘用量0.1 mol、环己酮用量0.11 mol、催化剂维生素B1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35℃和反应时间30 min条件下,最佳产品收率可达93.2%。维生素B1对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是合成2-环己基-2,3-二氢-1H伯啶的良好催化剂,产品经熔点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2-环己基-2 3--1H伯啶 1 8-氨基 环己酮 维生素B1 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OH-DPAT对弥漫性脑损伤及合并二次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宾 宋振全 +6 位作者 梁国标 赵旭 毛振立 李晓明 吕伟 雷伟 蒋为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8-羟基-2-(二丙基氨基)四氢萘]对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及合并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182只健康雄性大鼠(330±25)g... 目的探讨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8-羟基-2-(二丙基氨基)四氢萘]对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及合并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SBI)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182只健康雄性大鼠(330±25)g,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A组,n=7),假手术组(B组,n=35),单纯DBI+NS对照组(C组,n=35),单纯DBI+8-OH-DPAT治疗组(D组,n=35),DBI合并SBI+NS对照组(E组,n=35),DBI合并SBI+8-OH-DPAT治疗组(F组,n=35);根据伤后取脑时间分为6、12、24、72、168h亚组,各亚组7只。模型做成后,腹腔注射8-OH-DPAT(0.5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到达规定时间点,HE染色观察前额皮层病理表现;免疫组化检测前额皮层脑组织bax、bcl-2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前额皮层凋亡细胞。结果 A、B组各指标阳性表现很弱,各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C、D、E、F组各时间点各指标分别与A、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C、D组之间及E、F组之间各时间点各指标比较也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8-OH-DPAT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及合并二次脑损伤后的神经元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元 8-羟基-2-(丙基氨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TiO_2-ZrO_2复合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的长叶烯芳构化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丽 张旦萍 范以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01-2204,共4页
本工作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组成的SO42-/TiO2-ZrO2复合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用微型催化反应评价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孔结构/BET表面积测试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表征了SO42-/TiO2-ZrO2复合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结构、表面... 本工作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组成的SO42-/TiO2-ZrO2复合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用微型催化反应评价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孔结构/BET表面积测试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表征了SO42-/TiO2-ZrO2复合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结构、表面酸性和长叶烯芳构化催化性能。复合氧化物固体酸SO42-/TiO2-ZrO2催化剂具有优良的长叶烯芳构化催化性能,并且其芳构化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组成和表面酸性密切相关。随催化剂中nZr/(nZr+nTi)增加,催化剂表面中等强度的酸中心量增加,芳构化产物选择性和收率明显增加,在nZr/(nZr+nTi)=0.5时达极大值。随nZr/(nZr+nTi)进一步增加,不仅催化剂表面酸中心量减少、原料转化率明显下降,而且催化剂酸强度增强,导致芳构化产物选择性和收率下降。催化长叶烯芳构化的二元复合氧化物固体酸SO42-/TiO2-ZrO2催化剂适宜的组成为nZr/(nZr+nTi)=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SO42-/TiO2-ZrO2催化剂 长叶烯 芳构化 1 1-甲基-7-丙基-1 2 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8-OH-DPAT建立早泄大鼠模型方法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军 晏斌 +7 位作者 王福 高庆和 张修举 余国今 曾银 邱俊峰 耿强 韩强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8-羟基-2-(二丙基氨基)四氢萘氢溴酸盐(8-OH-DPAT)腰骶脊髓节段蛛网膜下腔囊内注射建立早泄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照1∶1随机分为2组,A组: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B组:模型组[将8-OH... 目的:探讨运用8-羟基-2-(二丙基氨基)四氢萘氢溴酸盐(8-OH-DPAT)腰骶脊髓节段蛛网膜下腔囊内注射建立早泄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照1∶1随机分为2组,A组: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B组:模型组[将8-OH-DPAT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按0.8 mg/(kg·d),进行腰骶脊髓节段蛛网膜下腔囊内注射,持续4周]。雌性Wistar大鼠24只,摘除卵巢后,于合笼前36 h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0μg以诱导雌性大鼠发情。在第2周和第4周时,将雄性大鼠和激素诱导的雌性大鼠合笼,进行交配实验,每次30 min。观察和记录雄性大鼠的交配行为,包括骑跨潜伏期、插入潜伏期、射精潜伏期、骑跨次数、插入次数、射精次数。结果:药物干预后,B组的射精潜伏期[(502.35±46.72)s]明显低于A组[(712.35±36.77)s],骑跨潜伏期[(8.69±2.48)s]明显低于A组[(11.22±3.60)s],骑跨次数[(7.53±1.84)次]明显低于A组[(13.28±0.24)次],插入潜伏期[(12.08±1.39)s]明显低于A组[(22.33±2.45)s],射精次数[(4.26±0.89)次]明显高于A组[(2.01±0.4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插入次数[(6.45±1.89)次]与A组[(7.49±2.21)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8-OH-DPAT腰骶脊髓节段蛛网膜下腔囊内注射,可以较好的建立早泄大鼠模型,该模型对深入研究早泄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泄 动物模型 8-羟基-2-(丙基氨基)溴酸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缺氧转化1-2-7-三氨基-8-羟基-3-6-萘二磺酸
19
作者 王兴祖 程翔 +2 位作者 孙德智 任以伟 徐贵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5-420,共6页
1-2-7-三氨基-8-羟基-3-6-萘二磺酸(TAHNDS)作为偶氮染料的脱色产物很难被常规的厌氧-好氧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所去除。研究了未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对TAHNDS的缺氧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只有在特定的缺氧条件下(ORP在-50^-150 mV之间),TAHNDS... 1-2-7-三氨基-8-羟基-3-6-萘二磺酸(TAHNDS)作为偶氮染料的脱色产物很难被常规的厌氧-好氧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所去除。研究了未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对TAHNDS的缺氧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只有在特定的缺氧条件下(ORP在-50^-150 mV之间),TAHNDS才能被活性污泥所降解转化。当浓度在10~80 mg/L范围内,TAHNDS可在72 h内转化93%以上。加入100 mg/L的硝酸盐和0.64 mmol/L的氧化还原介体蒽醌-2-磺酸钠(AQS)可将40 mg/L的TAHNDS的转化时间从84 h缩短到36 h。光谱及HPLC-MS分析表明,TAHNDS在缺氧条件下主要是通过脱氨基和脱磺酸作用生成已知可好氧生物降解的3,5-二氨基-4-羟基萘-2-磺酸。因此,缺氧处理有望作为预处理工艺促进废水中TAHNDS的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7-氨基-8-羟基-3-6-磺酸 活性污泥 缺氧转化偶氮染料
原文传递
β-环糊精-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牛血清白蛋白三元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研究
20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7,共3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包合作用,求得了二者的包合常数和包合比。进一步研究了CDs、KDTN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超分...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包合作用,求得了二者的包合常数和包合比。进一步研究了CDs、KDTN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超分子体系,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结果表明:β-CDs-KDTN-BSA能形成1∶1∶1的三元配合物,环糊精与KDTN的包合有利于与BSA作用,其结合常数大于KDTN与BAS的结合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对氨基苯亚甲基)-探针 牛血清白蛋白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