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动物模型及其相关指标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谢晓露 陈秀 +1 位作者 寇利秋 李亚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154,共10页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临床常见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病因不明、病机不清,并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成功建立一个符合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进程的动物模型用于AD研究,对探索疾病发生机制、开发疾病相关...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临床常见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病因不明、病机不清,并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成功建立一个符合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进程的动物模型用于AD研究,对探索疾病发生机制、开发疾病相关治疗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国内外AD动物模型构建的技术方法、作用原理、当前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其相关指标的评价方法,分析了转基因AD动物模型与非转基因AD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概述了认知行为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与影像学方法的应用前景及特点,以期为有关领域的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构建新型动物模型和发展新的模型指标评价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动物模型 指标评价方法 TAU 认知和记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酯苷对拟AD复合动物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忆杭 肖培根 刘新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23-427,445,共6页
目的以β淀粉样蛋白损伤自然衰老小鼠建立一种新的复合式老年痴呆(AD)小鼠模型,观察连翘酯苷对复合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14月龄C57BL/6小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形成拟AD复合模型;Morris水迷宫实... 目的以β淀粉样蛋白损伤自然衰老小鼠建立一种新的复合式老年痴呆(AD)小鼠模型,观察连翘酯苷对复合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14月龄C57BL/6小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形成拟AD复合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实验结束取小鼠脑组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TNF-α及IL-1的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FAP蛋白表达,化学比色法测定ChAT、AchE、SOD酶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水迷宫实验中连翘酯苷组可显著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翘酯苷能降低TNF-α、IL-1的含量(P<0.05),抑制GFAP蛋白表达。提高ChAT、SOD酶活力,降低AchE活性及MDA的含量(P<0.05,P<0.01)。结论连翘酯苷对拟AD复合动物模型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脑内炎症反应,调节胆碱能系统,抗氧化作用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酯苷 ad复合动物模型小鼠 炎症因子 抗氧化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大脑基底核损伤动物模型大脑神经元突触素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钟振国 屈泽强 +3 位作者 王乃平 张凤芬 张雯艳 卢忠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3-915,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大脑基底核损伤动物模型突触素(SYP)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以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损伤合并鹅膏蕈氨酸(IBA)定位注射损毁双侧大脑Meynert基底核建立老年性痴呆(A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大脑基底核损伤动物模型突触素(SYP)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以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损伤合并鹅膏蕈氨酸(IBA)定位注射损毁双侧大脑Meynert基底核建立老年性痴呆(AD)大鼠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切片突触素SYP免疫反应活性。结果:PNS能明显减轻由D-半乳糖损害和鹅膏蕈氨酸损毁导致的大脑突触素SYP免疫反应活性水平。结论:PNS对AD动物模型大脑神经元突触素SYP的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老年性痴呆(ad) ad动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 突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基因突变相关的啮齿类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姚紫彤 王舒波 +1 位作者 卢静 陈柏安 《实验动物科学》 2016年第6期59-63,共5页
我国现有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800-1000万,患者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增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或者逆转AD的药物和方法。过去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筛选出的用于治疗AD的药物在人体试验中均疗效差或有严重的副作用,这与啮齿类动物模型和AD... 我国现有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800-1000万,患者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增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或者逆转AD的药物和方法。过去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筛选出的用于治疗AD的药物在人体试验中均疗效差或有严重的副作用,这与啮齿类动物模型和AD患者病理及行为特征差异大有直接关系。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相似,建立AD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意义重大。AD病因复杂,但是致病基因突变是其已知的明确病因,应该重视利用基因修饰或者基因筛选等技术建立AD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本文将着重介绍AD致病基因突变相关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特点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致病基因 ad动物模型 非人灵长类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寿丹对AD模型大鼠脑内β-AP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蒋灵芝 熊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8-372,共5页
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并同时注射鹅膏蕈胺酸(IBO)于双侧脑Meynert基底核建立AD动物模型,石杉碱甲作阳性药物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内β-APP蛋白的表达水平.手术阳性对照组、中药大剂量组和中药小剂量组大鼠脑内β-APP表达... 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并同时注射鹅膏蕈胺酸(IBO)于双侧脑Meynert基底核建立AD动物模型,石杉碱甲作阳性药物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内β-APP蛋白的表达水平.手术阳性对照组、中药大剂量组和中药小剂量组大鼠脑内β-APP表达水平均低于AD模型组(P<0.05).中药剂量越大,β-APP蛋白表达越低.实验结果证明养寿丹可以降低脑内β-APP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寿丹 中药 脑组织 β-APP蛋白 ad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涤痰方治疗AD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贾春霞 张宇燕 +2 位作者 杨洁红 李金辉 袁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642-1644,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涤痰方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高中低剂量组,脑复康组,每组8只。采用D-半乳糖诱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观察补肾通络涤痰方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涤痰方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高中低剂量组,脑复康组,每组8只。采用D-半乳糖诱导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观察补肾通络涤痰方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脑组织SOD活力、MDA和NO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减退,脑组织SOD活力、MDA和NO含量均明显降低,复方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脑组织SOD活力、MDA和NO含量均明显得到提高。结论:补肾通络涤痰方能明显改善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及抗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络涤痰方 ad动物模型 SOD MDA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P2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实验小鼠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冯佳 谢芳莘 +7 位作者 杨嘉洁 黄雨 李晓红 左凤琼 刘少先 张勇刚 陈勇军 马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有效性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TIMP2基因修饰MSCs的获得:利用腺相关病毒(AAV)基因表达载体和人脐带来源的MSCs(hUB-MSCs)构建TIMP2基因... 目的建立并验证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有效性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TIMP2基因修饰MSCs的获得:利用腺相关病毒(AAV)基因表达载体和人脐带来源的MSCs(hUB-MSCs)构建TIMP2基因修饰的MSCs(命名为hUB-MSCs-T),采用ELISA检测hUB-MSCs-T分泌TIMP2蛋白含量,通过流式检测hUB-MSCs-T表面分子,以及通过脂肪、成骨、软骨细胞分化试验鉴定对hUB-MSCs-T的分化能力。2)hUB-MSCs-T对AD实验小鼠的影响:将30只7月龄雄性AD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PBS组:小鼠尾静脉注射0.006 7 mol/L PBS缓冲液0.2 mL/只;hUB-MSCs组:注射1×10^6个/mL悬浮hUB-MSCs0.2 mL/只;hUB-MSCs-T组:注射1×10^6个/mL悬浮hUB-MSCs-T0.2 mL/只;均为1次/周,连续8周。治疗后第1—4周,采用旷场试验、新物体识别试验和巴恩斯迷宫试验评价小鼠的记忆和认知能力;治疗后第5周解剖小鼠3只/组,取海马区域组织做测序分析。结果 hUB-MSCs-T、hUB-MSCs和PBS 3组AD小鼠在巴恩斯迷宫试验d1第1次训练的逃避潜伏期(s)分别为76±93 vs 148±83 vs 150±89 (P<0.05),第4次训练的逃避潜伏期(s)分别为52±46 vs 87±87 vs 96±78(P<0.05);在巴恩斯迷宫试验d12的长时记忆试验中,进入目标洞次数分别为17±9.6 vs 12.0±5.3 vs 10.0±7.7(P<0.05)。结论 hUB-MSCs-T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AD小鼠的记忆和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 腺相关病毒 ad动物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构建的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勇博 任汝静 王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5-728,共4页
动物模型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重要途径和方法,20世纪以来,随着各种动物模型的不断涌现,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M].动物模型为探索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的筛选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 动物模型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重要途径和方法,20世纪以来,随着各种动物模型的不断涌现,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M].动物模型为探索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的筛选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受限于当前的技术水平,能够完全模拟人类老年痴呆病理过程和临床特点的动物模型依然难以实现,每一种动物模型只能展现人类疾病病理特征或临床特点的某些方面.此外,模型实验作为一种间接性研究,其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能够完全适用于解释人类自身的疾病过程,这种由动物实验所得出的理论及其转化应用的效果最终还需要在人体上得到验证.我们旨在总结当前AD动物模型的进展,并探讨其在AD研究中的转化效用和价值,以期对今后有关AD动物模型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动物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 模型构建 人类疾病 疾病病因 临床特点 临床药物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莫文 张梦华 项晓敏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718-719,共2页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细胞免疫功能 病理生理过程 ad患者 ad动物模型 病因不明 免疫反应 研究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阿尔茨海默病认知损害中的作用
10
作者 胡源 章军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0-583,共4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节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乙酰化组蛋白及非组蛋白在认知相关的基因表达与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大量针对组蛋白去乙酰...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节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乙酰化组蛋白及非组蛋白在认知相关的基因表达与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大量针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进行干预的实验都证明其对AD动物模型的认知损害具有改善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我们对HDAC的分类、功能及其在AD认知损害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损害 ad动物模型 遗传调节 调控作用 信号转导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