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S方法在大气气溶胶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邵敏 李金龙 唐孝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在我国自己建立的加速器质谱计(AMS)技术的基础上,利用^(14)C的特征的生物来源示踪性能,将AMS技术运用于我国大气气溶胶来源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大气气溶胶采样一石墨碳制备─AMS测定的全部样品处理过程,对北京市中... 在我国自己建立的加速器质谱计(AMS)技术的基础上,利用^(14)C的特征的生物来源示踪性能,将AMS技术运用于我国大气气溶胶来源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大气气溶胶采样一石墨碳制备─AMS测定的全部样品处理过程,对北京市中关村地区、东单地区在采暖期和非采暧期的气溶胶样品和湖南南岳、山东青岛的气溶胶及这些地区的地表土进行了AMS测定,将多元统计方法与AMS方法相结合,从中分析这些样品中微量元素组分和含碳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含碳组分具有与微量元素组分不同的来源特征。因此,在大气气溶胶中,微量元素组分和含碳组分含量大致相同,然而其来源却有很大的差异,将它们结合起来开展环境领域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这种结合将促使一门新的学科“Microradiocarbonchemistry”兴起,从而在环境科学更加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 大气 气溶胶 来源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Urban Street Sediments and Its Sources 被引量:1
2
作者 CenKuang HouMin +2 位作者 ThomasNeumann StefanNorra DorisStübe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1期75-83,共9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chemical elements in street sed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along a rural-urban boundary in Beijing, China. The statistical factor analysis of the data concerned identifi...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chemical elements in street sed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along a rural-urban boundary in Beijing, China. The statistical factor analysis of the data concerned identifies two anthropogenic source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amination of Beijing air. The first source is a steel factor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Beijing. From this source, Mn, Fe and Ti were emitted into the atmosphere through chimneys and by wind from coal heaps used as the primary energy source for the factory. The second source is a combination of traffic, domestic heating and some small factories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urban area discharging Cu, Pb, Zn and Sn. Grain-size analyses show that most of the metals in the road dust have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small grain-size fraction <0.125 mm, which is the severest case because these small particles with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heavy metal contents fly up easily and float in the air for a long time. Besides the anthropogenic contamination, such elements as Y, Zr, Nb, Ce and Rb are derived mainly both from natural soils and from the deserts. This is supported by mineral-phase analysis, which shows a clear imprint of materials in road dusts coming from the west China deserts. Our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urban road dust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distinctive source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amination mentioned abov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emistry of road dusts is an important monitor to assess the contamination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et sediments factor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s Beij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冗余分析与受体模型的岷江水质特征与流域污染源解析
3
作者 任兴念 陈斯恺 +3 位作者 郭珊珊 高东东 王春 张涵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0,共9页
基于岷江眉山段地表水水质数据与土地利用指标,利用冗余分析(RDA)阐明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机制,并将此作为辅助信息来优化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中的污染源解析过程,为污染源判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氮磷和有机污染为... 基于岷江眉山段地表水水质数据与土地利用指标,利用冗余分析(RDA)阐明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机制,并将此作为辅助信息来优化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中的污染源解析过程,为污染源判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氮磷和有机污染为主,各水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关联性;土地利用指标对水质指标的影响方式和强度不同,耕地、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化肥施用量和单位面积工业GDP表现为对水质不利的因素,林地和草地为对水质保护有利的因素;污染源贡献依次为企业点源污染排放(23.13%)>农业面源污染(18.71%)>季节因素(16.67%)>生活污水排放(15.56%)>城市面源污染(15.26%)>自然源(1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流域污染 PMF模型 冗余分析 源解析 岷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含碳组分的来源研究──加速器质谱法 被引量:8
4
作者 邵敏 李金龙 +6 位作者 唐孝炎 汪建军 郭之虞 刘克新 鲁向阳 李斌 李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4-238,共5页
使用加速器质谱(AMS)技术进行了大气中气溶胶含碳组分的来源分析。对于北京近郊区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多元统计模式计算结果表明,TSP的最主要来源是土壤扬尘,对大气气溶胶的贡献超过了50%。然而,AMS技... 使用加速器质谱(AMS)技术进行了大气中气溶胶含碳组分的来源分析。对于北京近郊区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多元统计模式计算结果表明,TSP的最主要来源是土壤扬尘,对大气气溶胶的贡献超过了50%。然而,AMS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大气气溶胶的含碳组分与微量元素组分有十分显著的来源差异。北京(非采暖期)、湖南南岳镇和山东青岛的气溶胶含碳组分中,来自矿物燃料人为燃烧的贡献大约占70%,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这一比例还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法 气溶胶 因子分析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源及贡献率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勇建 朱利中 +2 位作者 王静 沈学优 陈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3,共5页
采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对杭州市室内外空气中PAHs的来源及其贡献率进行研究 ,求得PAHs总量与公共因子间的特征方程 .结果表明 ,影响室内外空气中PAHs浓度的主要因子依次为烹调、卫生球的挥发、吸烟及加热、汽车尾气 .在吸烟者家庭... 采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对杭州市室内外空气中PAHs的来源及其贡献率进行研究 ,求得PAHs总量与公共因子间的特征方程 .结果表明 ,影响室内外空气中PAHs浓度的主要因子依次为烹调、卫生球的挥发、吸烟及加热、汽车尾气 .在吸烟者家庭中 ,室内吸烟是影响室内空气中PAHs浓度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其对室内空气中苯并 (a)芘BaP的贡献率为 2 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因子分析 室内空气 来源分析 贡献率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大气颗粒物的扫描电镜研究和污染源识别 被引量:45
6
作者 刘咸德 贾红 +2 位作者 齐建兵 张冀强 马倩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0-17,共8页
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对青岛市大气颗粒物定性分析。单个颗粒物分析和多个颗粒物复合分析的结果,为污染源识别和相对重要性的估计提供了重要信息: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土壤扬尘和燃煤飞灰、硫酸钙和其他硫酸盐类的二次... 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对青岛市大气颗粒物定性分析。单个颗粒物分析和多个颗粒物复合分析的结果,为污染源识别和相对重要性的估计提供了重要信息: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土壤扬尘和燃煤飞灰、硫酸钙和其他硫酸盐类的二次颗粒物、有机物质颗粒物、天然海盐、工业钡盐与其他类型的工业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 大气 颗粒物 识别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南大洋和中山站海域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判别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自强 暨卫东 +4 位作者 汤荣坤 黄荣坦 杨绪林 于涛 张功勋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05-517,共13页
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在中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往返航线上的海域,采集了22个海洋气溶胶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了样品中的Cu、Pb、Zn、Cd、Fe、Al、Mn、Cr、V、K、Na、Ca、Mg等13种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气溶胶重金属微量元素的分... 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在中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往返航线上的海域,采集了22个海洋气溶胶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了样品中的Cu、Pb、Zn、Cd、Fe、Al、Mn、Cr、V、K、Na、Ca、Mg等13种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气溶胶重金属微量元素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应用元素富集因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南大洋、中国南极中山站邻近海域气溶胶中各元素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化学组成 来源判别 海洋化学 西太平洋 东印度洋 南大洋 中山站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街道空气中挥发烃类特征和来源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新明 傅家谟 +5 位作者 盛国英 闵育顺 彭平安 李顺诚 陈鲁言 陈尊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34,共5页
采用固相吸附热脱附色谱/质谱检测器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广州市街道空气中的挥发有机物.样品采自广州市区街道的32个采样点,主要探讨了其中单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的特征和可能来源;选取13种烃类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固相吸附热脱附色谱/质谱检测器联用的方法分析了广州市街道空气中的挥发有机物.样品采自广州市区街道的32个采样点,主要探讨了其中单环芳烃和正构烷烃的特征和可能来源;选取13种烃类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挥发烃类可能主要来自汽油机车、工业和柴油机车的排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3种源对所选挥发烃类的平均贡献分别为64%、23%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质谱 挥发烃类 空气污染 来源分析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科教区冬春季气溶胶的元素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赵锦慧 王丹 +3 位作者 舒进兵 李海波 李兆华 李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2006—2007年冬春季在武汉市湖北大学校区连续采集气溶胶样品,测定气溶胶元素组成,分析气溶胶样品总悬浮颗粒物(TSP)质量浓度,再结合污染源的特征元素组成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构成。结果表明:湖北大学校区大气气溶胶污染程度较轻,气溶胶... 2006—2007年冬春季在武汉市湖北大学校区连续采集气溶胶样品,测定气溶胶元素组成,分析气溶胶样品总悬浮颗粒物(TSP)质量浓度,再结合污染源的特征元素组成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构成。结果表明:湖北大学校区大气气溶胶污染程度较轻,气溶胶元素以地壳元素为主,其次是具有代表性的人为污染物元素,再次是盐类元素。通过因子载荷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湖北大学周边地区的建筑源、交通源和餐饮源是湖北大学校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气溶胶 来源解析 载荷因子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典型农产区流域地下水水质评价与污染源识别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郭涛 陈海洋 +2 位作者 滕彦国 李娇 陈瑞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在辨识传统灰色关联度法的权重计算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超标赋权法和熵权法组合权重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将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度法应用到东北典型农产区——拉林河流域,对该流域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利用正定因子分解法(... 在辨识传统灰色关联度法的权重计算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超标赋权法和熵权法组合权重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将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度法应用到东北典型农产区——拉林河流域,对该流域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利用正定因子分解法(PMF)识别了影响拉林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1)与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传统灰色关联度法等传统评价方法相比,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水质状况;2)拉林河流域地下水水质超标严重,Ⅴ类占66.7%,仅有33.3%的水质监测点符合饮用标准,超标因子主要为铁、锰、氨氮、硝酸盐等;3)PMF识别结果表明农业源和自然源是影响拉林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来源,其中自然源贡献占比约61.5%,受水文地质及农药化肥施用影响的农业混合源占比约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法 地下水水质评价 正定因子分解 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辨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叶必雄 陶澍 张枝焕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8,T0003,共9页
利用因子分析法及离散点曲面张力样条函数插值法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源大多以混合源(包括燃煤与原油渗漏)为主,其中污灌农田、普通农田、荒地和城市绿... 利用因子分析法及离散点曲面张力样条函数插值法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污染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源大多以混合源(包括燃煤与原油渗漏)为主,其中污灌农田、普通农田、荒地和城市绿地中混合源所占比重依次为61.26%、69.35%、52.86%、64.45%。而各污染源在空间分布上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及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习性都比较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源解析 因子分析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突水水源识别的QGA-LSSVM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温廷新 张波 邵良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116,共6页
为快速、有效地判别矿井突水水源,根据水化学特征,选取Ca2+,Mg2+,K++Na+,HCO-3,SO2-4,Cl-和总硬度等7个指标的质量浓度(mg/L)作为主要判别依据,并将其作为识别的变量。利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属性约简,提取公共因子,减少判别指标之... 为快速、有效地判别矿井突水水源,根据水化学特征,选取Ca2+,Mg2+,K++Na+,HCO-3,SO2-4,Cl-和总硬度等7个指标的质量浓度(mg/L)作为主要判别依据,并将其作为识别的变量。利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属性约简,提取公共因子,减少判别指标之间信息交互,并利用量子遗传算法(QGA)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参数寻优,建立QGA-LSSVM水源识别模型。选取从新庄孜煤矿实测的33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另用12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用该模型进行预测,并将结果与其他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利用因子分析模型提取的公共因子包含原变量因素中绝大部分信息,能减少信息冗余,利用QGA优化的LSSVM模型能使结果避免陷入极值,用该模型可有效地预测矿井突水水源类型,其错误预测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水源识别 预测 因子分析 量子遗传算法(QGA)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因子分析评价山东黑泥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立杰 崔迎春 王海荣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4期57-61,共5页
在对山东黑泥湾沉积物中Cu、Pb、Zn、Cd、Hg、As、Cr和有机质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山东黑泥湾沉积物中存在Pb、Zn和Cd污染;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4.656%、19.068%和... 在对山东黑泥湾沉积物中Cu、Pb、Zn、Cd、Hg、As、Cr和有机质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山东黑泥湾沉积物中存在Pb、Zn和Cd污染;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4.656%、19.068%和18.098%;认为山东黑泥湾重金属污染主要有3个来源:有机质降解、海上船舶排污和环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重金属 污染来源 黑泥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湾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辉 郭卫东 +1 位作者 徐静 胡明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408,共5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研究了2009年春、秋季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该海域CDOM分布的主控因素及其相对贡献进行了解析。厦门湾CDOM中含有3个类腐殖质荧光组分...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研究了2009年春、秋季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该海域CDOM分布的主控因素及其相对贡献进行了解析。厦门湾CDOM中含有3个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2和C5)及2个类蛋白质组分(C3和C4)。所有类腐殖质组分之间、以及所有类蛋白质组分之间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同一类型的荧光组分具有相似的来源属性及地球化学行为。类腐殖质组分的高值区分布在九龙江河口区上游,而类蛋白质组分的高值区则位于厦门西海域北部,低值区都位于东部的厦金海域。排污口附近的局部海域存在污染输入的贡献。对荧光组分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陆源径流输入是厦门湾水体中CDOM荧光组分的主要来源;海区现场生物活动的贡献不大。这表明对PARAFAC识别的荧光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有助于实现对水环境中CDOM的不同来源及其相对贡献率的定量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来源解析 厦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探工程施工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仲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181,共5页
对钻探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和分析,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安全因素影响风险评价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和安全因素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针对重大危险源采用了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控制措施。首先对... 对钻探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辨识和分析,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安全因素影响风险评价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和安全因素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针对重大危险源采用了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控制措施。首先对能量危害物质、失控(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及人员失误)、管理缺陷及客观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第二,评价危险源危害因素主次;第三,采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对车辆伤害、登高作业、防雷安全、用电安全、机械安全及预防自然灾害(火灾)等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通过实践表明,福建省121地质大队采用该方法对钻探工程项目的危险源进行了有效地控制,实现了钻探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危险源分析法 安全因素影响风险评价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毅 许光泉 +1 位作者 何吉春 施安才 《地下水》 2013年第6期7-10,共4页
本文以淮南潘北矿区突不同含水层组分作为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矿井突水水源进行判别分析,重点研究样本评判因子的选择对判别准确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判别因子的选取对判别结果影响较为显著,即在原有Na++K+、Ca2+、Mg2+、Cl-、SO42... 本文以淮南潘北矿区突不同含水层组分作为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矿井突水水源进行判别分析,重点研究样本评判因子的选择对判别准确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判别因子的选取对判别结果影响较为显著,即在原有Na++K+、Ca2+、Mg2+、Cl-、SO42-、HCO3-等六个评判因子基础上,增加总硬度、碱度、矿化度和PH值作为新的评判因子,其水源判别准确率由62.5%增至100%。因此,选择适合评判因子对提高灰色关联判别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 突水水源判别 水化学组分 评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溯源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金珠 侯宪锋 +1 位作者 尤鸿 潘业成 《科技广场》 2014年第9期10-13,共4页
针对水环境安全的日益重要,通过对水环境污染源的监管以及水环境污染源头的追溯,可以有效防范污染物的扩散、查找到污染源,进而保证水环境的安全。水污染溯源算法对溯源的精准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水污染溯源算法中的因子分析、聚类... 针对水环境安全的日益重要,通过对水环境污染源的监管以及水环境污染源头的追溯,可以有效防范污染物的扩散、查找到污染源,进而保证水环境的安全。水污染溯源算法对溯源的精准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水污染溯源算法中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这几种分析方法在水质溯源模型中的应用,为水污染溯源提供了算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溯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蓟县盘山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识别
18
作者 曹阳 李明明 +2 位作者 杨耀栋 申月芳 马晗宇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6年第4期305-310,共6页
针对天津市蓟县盘山地区官庄镇开展了丰水期(2013年7~9月)与枯水期(2014年3~4月)地下水水质取样与分析。利用多元统计法研究了该区地下水总硬度、SO_4^(2-)、NO_3^-、Cl^-、TDS、Ca^(2+)、Mg^(2+)、Na^+和COD_(Mn)等9项指标的季节变化... 针对天津市蓟县盘山地区官庄镇开展了丰水期(2013年7~9月)与枯水期(2014年3~4月)地下水水质取样与分析。利用多元统计法研究了该区地下水总硬度、SO_4^(2-)、NO_3^-、Cl^-、TDS、Ca^(2+)、Mg^(2+)、Na^+和COD_(Mn)等9项指标的季节变化。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识别地下水水质因子与研究区人口密度、耕地比例、禽类养殖、农家院数量和工业产值等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出地下水污染来源。结果显示: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水质,溶滤作用和生活污染是研究区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业污染和商业服务均对该区地下水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 一元线性回归 因子分析法 污染识别 蓟县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盐湖盆地地下水化学组分源解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子元 高瑞忠 +4 位作者 张生 贾德彬 杜丹丹 张阿龙 王喜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90-1799,共10页
为实现对吉兰泰盐湖盆地地下水污染源的识别与管理,系统采集区域内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以GB 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为依据确定特征污染物,利用因子分析(FA)确定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因子分类,... 为实现对吉兰泰盐湖盆地地下水污染源的识别与管理,系统采集区域内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以GB 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为依据确定特征污染物,利用因子分析(FA)确定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因子分类,以地质统计学插值绘图揭示不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APCS-MLR(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量化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ρ(Cr 6+)、ρ(As)、ρ(NH 4+)、ρ(F-)、ρ(Cl-)、ρ(NO 2-)、ρ(COD Mn)、ρ(TDS)、pH等9项地下水水质指标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ρ(NH 4+)、ρ(Cl-)、ρ(F-)超标较为严重.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6个公因子,即溶滤-富集作用因子(F 1,贡献率为24.61%)、农业活动因子(F 2,贡献率为20.38%)、原生地质-农业生产、生活污染因子(F 3,贡献率为11.72%)、工业生产污染因子(F 4,贡献率为10.38%)、地质环境背景因子(F 5,贡献率为10.78%)、原生地质因子(F 6,贡献率为10.61%),其中F 1、F 5、F 6为环境影响因子,F 2、F 3、F 4为人类活动影响因子.采用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得到因子得分,巴音乌拉山一带整体污染因子得分较高,乌兰布和沙漠存在点状高值区,图格力高勒沟谷上游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而盐湖盆地东南大部分区域水质相对较好,其分布与变化受到天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利用APCS-MLR得到各水质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 2(线性拟合优度)均大于0.7,APCS-MLR可较好地评估各因子对水质的贡献率.研究显示,因子分析与APCS-MLR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地下水化学组分进行定性识别与定量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因子分析(FA) 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 盐湖盆地 化学组分源解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原市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识别及风险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开伟萌 梁秀娟 +3 位作者 肖长来 孟凡傲 杨伟飞 王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3-68,共6页
为实现松原市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识别及污染风险研究,共收集松原市2017年58组水质资料,运用Piper图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及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污染源识别及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应用非致癌风险模型确定区内的高风险污染... 为实现松原市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识别及污染风险研究,共收集松原市2017年58组水质资料,运用Piper图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及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污染源识别及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应用非致癌风险模型确定区内的高风险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HCO_(3)、CaNa-HCO_(3)型水为主;提取5个公因子(f_(1)-f_(5))分别为TDS和硝酸盐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铁、氟化物、砷作为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控因子。其中TDS和硝酸盐氮(f_(1))主要受控于迁移-富集作用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氨氮和亚硝酸盐氮(f_(2))主要受控于人类活动影响,铁、砷(f_(3)、f_(5))主要受控于原生地质作用影响,氟化物(f_(4))主要受控于原生地质作用和迁移-富集作用的影响。研究区内西部低平原区(乾安与长岭西部地区)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东部地区水质状况良好;污染因子风险研究表明,氟化物为区内风险最大的污染因子,其次为硝酸盐氮类,铁和氨氮因子的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水化学类型 污染源识别 因子风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