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故障通信恢复策略
1
作者 杨挺 李浩 +1 位作者 赵宇明 刘亚闯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1-389,I0117,共10页
极端灾害将导致电力系统与通信系统同时发生大面积瘫痪,基于“保电救灾、通信先行”原则,优先恢复故障通信是支撑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该文针对灾后电力通信高效恢复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电力侧状态感知需求与运行调控能力保障... 极端灾害将导致电力系统与通信系统同时发生大面积瘫痪,基于“保电救灾、通信先行”原则,优先恢复故障通信是支撑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该文针对灾后电力通信高效恢复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电力侧状态感知需求与运行调控能力保障的增广路径最大流电力通信网络恢复算法。首先考虑到电力通信系统与电力物理系统的紧耦合特性,设计了计及电力侧影响的状态感知与运行调控能力量化指标,辨识关键信息节点。然后,通过图论最大流理论,搜寻关键信息节点的增广路径集。在此基础上,引入恢复贡献度,从增广路径集中选择具有大容量、低延时以及少故障链路的通信路径进行优先重建,为灾后电力系统快速恢复过程提供可达、可靠的通信支撑。最后,以IEEE39标准系统作为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恢复策略下的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通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避免了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带宽容量不足而发生业务频繁掉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故障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 最大流理论 状态感知 运行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 第2部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行业标准解读
2
作者 徐棱 周俊昊 刘成生 《中国标准化》 2025年第6期151-158,共8页
为推动行业标准《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第2部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实施和推广应用,支撑道路交通信号联网联控及面向车联网发布。本文从标准的修订背景、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变化、主要技术内容等方面对标准进行解读,对标准的... 为推动行业标准《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第2部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实施和推广应用,支撑道路交通信号联网联控及面向车联网发布。本文从标准的修订背景、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变化、主要技术内容等方面对标准进行解读,对标准的重点内容作了解析,并对未来的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 信号控制系统 通信协议 统一信控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原理实验系统设计与验证
3
作者 付垚 《自动化应用》 2025年第6期64-66,69,共4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通信原理实验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为此,设计并验证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原理实验系统。该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信道建模、调制识别、信号检测等关键环节进行智能化处理,显著提升了低信噪比环境下的通信性...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通信原理实验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为此,设计并验证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原理实验系统。该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信道建模、调制识别、信号检测等关键环节进行智能化处理,显著提升了低信噪比环境下的通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在误比特率和误帧率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通信原理 实验系统 信道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与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玲 《中国新通信》 2025年第3期7-9,共3页
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为了探索新技术如何提升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性能,并拓展其应用潜力,本文重点研究了新技术在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首先,对无线网络与新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 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为了探索新技术如何提升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性能,并拓展其应用潜力,本文重点研究了新技术在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首先,对无线网络与新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深入分析了新技术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最后,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了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在日常应用中的优化与发展。研究结果显示,新技术与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为各领域带来巨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通信系统 新技术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宽带数字阵列波束成形方法
5
作者 张宁 《无线互联科技》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现有的波束成形技术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存在误码率高、波束跟踪时延较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为此,文章提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宽带数字阵列波束成形方法。首先,通过接收天线阵列高效收集信号并将收集到的信号转... 现有的波束成形技术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存在误码率高、波束跟踪时延较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为此,文章提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宽带数字阵列波束成形方法。首先,通过接收天线阵列高效收集信号并将收集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提取。在网络约束层中对无约束的波束成形矩阵添加相应的约束条件,以确保波束成形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次,通过生成控制信号,调整阵列中的振幅和相位,以完成波束成形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解调出的信号损失控制在0.2 dB以内,证明所设计的阵列架构在宽带低轨卫星系统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同时,波束跟踪时延被控制在35 ms内,满足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对波束跟踪的快速性要求。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对特定区域信号的控制,还能在复杂的通信场景中提升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 通信系统 宽带 数字阵列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差异化业务与多域通信技术适配方法
6
作者 吴军民 刘世栋 +1 位作者 卜宪德 刘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3-1972,共10页
针对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方式单一以及业务与通信技术适配性差等问题,构建了含本地通信和远程通信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多域通信架构,并分析支撑该架构的关键技术。其次,根据差异化业务类型与通信需求,构建了业务与通... 针对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方式单一以及业务与通信技术适配性差等问题,构建了含本地通信和远程通信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多域通信架构,并分析支撑该架构的关键技术。其次,根据差异化业务类型与通信需求,构建了业务与通信技术适配性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融合熵权CRITIC-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通信方式适配方法,以实现差异化业务与多域通信技术适配性分析。由算例分析得,所提架构与适配算法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进行多域通信技术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通信适配 模糊层次分析法 CRITIC 熵权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系统研究
7
作者 王爽 温冠宇 +3 位作者 吕泽群 王贺 韩兴伟 王刚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0,共6页
随着深空探测、卫星导航等领域的发展,基于激光通信的卫星通讯网和基于激光测距的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应用成果。将激光通信与激光测距结合在一起,实现通信测距一体化已成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激光通信测距... 随着深空探测、卫星导航等领域的发展,基于激光通信的卫星通讯网和基于激光测距的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应用成果。将激光通信与激光测距结合在一起,实现通信测距一体化已成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激光通信测距一体化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国内现状,提出了一种具有空间碎片探测能力的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在长春站原1米激光通信望远镜系统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空间碎片目标的测距能力,实测数据表明,有效数据精度最高优于1m。最后对未来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系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推动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仪 激光通信 激光测距 一体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RIS辅助的近海双功能雷达通信系统性能优化
8
作者 徐淼 岳殿武 +2 位作者 孙玉 武祥凯 袁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针对近海水域船舶用户通信质量差、雷达探测需求大、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研究了一种船载有源智能反射面(active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RIS)辅助的近海双功能雷达通信(dual-function radar communication,DFRC)系统。为... 针对近海水域船舶用户通信质量差、雷达探测需求大、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研究了一种船载有源智能反射面(active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RIS)辅助的近海双功能雷达通信(dual-function radar communication,DFRC)系统。为符合海上信道特性,采用了考虑海上蒸发波导影响的三射线路径损耗模型和双径弥散功率(two wave with diffuse power,TWDP)信道,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式规划理论和拉格朗日算子法的交替优化算法。在雷达探测功率约束下,通过优化基站的波束成形与ARIS的反射矩阵向量,最大化用户的加权和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相较无源RIS辅助的DFRC系统,在探测功率相同时,有源RIS辅助的近海DFRC系统可以显著地提高船舶用户的加权和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雷达通信系统 智能反射面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通信技术在高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华伟 高阳 +3 位作者 李海龙 张子奇 刘聪 董维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3,147,共5页
[目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解决有线网络在高速列车运行环境中的诸多问题。但由于高速列车运行环境比较复杂,无线通信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仍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次测试的... [目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解决有线网络在高速列车运行环境中的诸多问题。但由于高速列车运行环境比较复杂,无线通信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仍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次测试的硬件系统,阐述了NDT(网络传输时延测试仪)的构成及待测网桥设备的具体规格。设置了工况1(楼道环境)、工况2(贴近地面)和工况3(有铁门阻挡)3个模拟环境工况,采用测试软件得到了3个工况下信号吞吐量、无线通信单程传输时延的测试数据。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无线信号在3个工况下的传播特性和潜在干扰因素。[结果及结论]3种工况对无线信号传输的信号吞吐量和传输时延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车厢间的金属物质会对无线电波产生显著的屏蔽效应。工况1下无线信号的表现最优,工况2次之,工况3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无线通信 信号吞吐量 传输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体制分析及其提升策略探究
10
作者 马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44-147,共4页
本文针对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特性,展开了多维度的通信体制和链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波束成形技术、动态资源分配策略以及新型错误校正编码能显著提高低轨道卫星的链路通信质量和系统吞吐率。此外,研究还考察了星间链路和星地... 本文针对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特性,展开了多维度的通信体制和链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波束成形技术、动态资源分配策略以及新型错误校正编码能显著提高低轨道卫星的链路通信质量和系统吞吐率。此外,研究还考察了星间链路和星地链路的协同效应对通信性能的影响,为低轨道卫星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 通信体制 链路性能 系统仿真 星间链路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集成模拟验证系统的卫星通信测试验证方法
11
作者 孙晓南 周世东 康绍莉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卫星通信传统上直接依赖星地联试系统进行其有效性验证,导致成本、时间代价均较大。首先,提出基于地面集成模拟验证系统(简称“小系统”)的卫星通信创新测试验证方法,并以5G非地面网络(NTN)体制为例建立测试验证环境、设计测试验证方案... 卫星通信传统上直接依赖星地联试系统进行其有效性验证,导致成本、时间代价均较大。首先,提出基于地面集成模拟验证系统(简称“小系统”)的卫星通信创新测试验证方法,并以5G非地面网络(NTN)体制为例建立测试验证环境、设计测试验证方案以及开展测试验证。其次,论证卫星通信测试验证中“小系统”从无到有的价值,不仅对系统设计的正确性起到先行验证的作用,从而降低星地联试风险,而且相对于传统测试验证方法明显提升了验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地面集成模拟验证系统 系统 5G N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弱电智能化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王宏坤 鲁伟良 +2 位作者 冯妙娣 邱煜 周梅君 《智能物联技术》 202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基于社会对安全需求的增长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弱电智能化安防系统。该系统利用ZigBee、Wi-Fi等无线技术实现数据采集与传输,并通过边缘计算和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实时视频分析与智能图像识别。实验结果表... 基于社会对安全需求的增长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弱电智能化安防系统。该系统利用ZigBee、Wi-Fi等无线技术实现数据采集与传输,并通过边缘计算和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实时视频分析与智能图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安防系统,所提方案在响应速度、目标识别准确率及误报控制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智能安防系统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解析
13
作者 朱志红 《信息记录材料》 2025年第2期135-137,共3页
高速铁路的信号系统是铁路安全运输的重要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高速铁路运行系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本文从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出发,探... 高速铁路的信号系统是铁路安全运输的重要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高速铁路运行系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本文从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出发,探讨其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在提升高速铁路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的潜力,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探究无线通信技术运用对推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信号系统 无线通信技术 应用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通信下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14
作者 赵娟 刘琛 《动力系统与控制》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研究了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的间歇输出一致性问题。首先,基于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建立模型,提出了对通信时间进行控制的间歇输出一致性控制协议;再通过构造误差系统和Lyapunov候选函数,分阶段得到实现输出一致性的充分条件;然后利用... 研究了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的间歇输出一致性问题。首先,基于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建立模型,提出了对通信时间进行控制的间歇输出一致性控制协议;再通过构造误差系统和Lyapunov候选函数,分阶段得到实现输出一致性的充分条件;然后利用输出调节方程,证明了间歇通信下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最后,使用具体的数值进行仿真,验证所得结果的有效性。The intermittent output consensus problem of discrete-time multi-agent systems is studied. Firstly, a model based on discrete-time multi-agent systems is established, and an intermittent output consensus control protocol is proposed to control communication time. Then, by constructing an error system and Lyapunov candidate function,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achieving output consensus are obtained in stages. After that, the output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intermittent communication was proved by using the output adjustment equation. Finally, a specific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validity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离散时间 间歇通信 稳定性 输出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OK和ACO-OFDM的分层混合可见光通信系统
15
作者 肖之雨 荆雷 +3 位作者 童峥嵘 杨琨 于建萍 李泽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并解决传统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信号模式单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二进制开关键控(OOK)和自适应星座图优化(ACO)-OFDM的分层混合可见光通信系统。该系统发射端利用OOK信号对OFDM信号进行限幅处理,产生ACO-OFDM和... 为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并解决传统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信号模式单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二进制开关键控(OOK)和自适应星座图优化(ACO)-OFDM的分层混合可见光通信系统。该系统发射端利用OOK信号对OFDM信号进行限幅处理,产生ACO-OFDM和非自适应星座图优化(NACO)-OFDM信号。将OOK信号作为直流偏置加入到NACO-OFDM信号中,确保输出为单极性实数信号。接收端采用信号重构技术,省略噪声估计步骤,降低接收复杂度至传统接收机的约1/5。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解调OFDM和OOK信号,在最大传输层数下,其频谱效率较常规单层系统提升了约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进制开关键控 自适应星座图优化-正交频分复用 可见光通信系统 强度调制/直接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系统通信故障预测与防范技术研究
16
作者 文涛 李夏 +2 位作者 周海鹏 余婷婷 王世松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5年第1期48-51,共4页
针对电力系统通信故障频发的问题,本文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海量电力系统数据进行挖掘,识别故障风险特征。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预测通信故障,为运维人员提供及时预警和故障处理指导。结论显示,基于大数据的故障预测与防范技术能显著... 针对电力系统通信故障频发的问题,本文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海量电力系统数据进行挖掘,识别故障风险特征。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预测通信故障,为运维人员提供及时预警和故障处理指导。结论显示,基于大数据的故障预测与防范技术能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电力系统 通信故障预测 防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车通信的CBTC系统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徐琳 《信息记录材料》 2025年第1期241-244,共4页
本文从列控系统发展情况入手,介绍了欧洲铁路交通管理系统、美国主动列车控制系统及基于车地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基于车地通信的CBTC系统的不足,结合未来列控系统发展方... 本文从列控系统发展情况入手,介绍了欧洲铁路交通管理系统、美国主动列车控制系统及基于车地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基于车地通信的CBTC系统的不足,结合未来列控系统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控制系统——基于车车通信的CBTC系统,而后对比分析了基于车地通信与基于车车通信的CBTC系统控制流程差异,最后阐述了基于车车通信的CBTC系统的优势以及应用场景。基于车车通信的CBTC系统精简了设备,优化了通信流程,降低了运营成本,弥补了基于车车通信的CBTC系统的不足,是列控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控系统 车地通信 车车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工程要点设计方案研究
18
作者 景龙刚 曲睿 +1 位作者 王俊锋 范永华 《铁道通信信号》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作为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在我国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工程实践中存在冗余不足、兼容性差、后备运营模式缺失等问题,难以满足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运营需求。以深圳地铁20号线信号系统工程为背景,对TACS应...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作为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在我国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工程实践中存在冗余不足、兼容性差、后备运营模式缺失等问题,难以满足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运营需求。以深圳地铁20号线信号系统工程为背景,对TACS应用中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后备模式、车辆段列车控制、联络线接口等要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可行的工程要点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无线通信系统采用LTE-A/B+WLAN方案,可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冗余能力;后备模式选用基于列车自主定位的降级运行系统,使系统结构更简单;车辆段非自动化区域纳入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管控范围,运营模式设置为有人驾驶模式,可实现系统加人工双重防护;采用专用接口模块实现联络线接口功能,能够有效解决边界管理问题。研究结果可为TACS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 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车车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 后备模式 车辆段 联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船舶内部通信系统设计研究
19
作者 王殿洋 《微型计算机》 2025年第6期7-9,共3页
针对船舶内部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船舶内部通信系统。系统涵盖了广播、对讲等多个子系统,并采用了先进的架构设计,包括应用层、网络层、数据层及设备层的综合布局。通过无线组网实现设备之间的高效... 针对船舶内部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船舶内部通信系统。系统涵盖了广播、对讲等多个子系统,并采用了先进的架构设计,包括应用层、网络层、数据层及设备层的综合布局。通过无线组网实现设备之间的高效信息交互,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提升数据处理的实时性与可靠性。最后,通过系统测试验证了此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其满足了船舶内部通信的需求,确保了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及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通信系统 框架设计 系统设计 系统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电力通信系统研究
20
作者 樊明葆 费宇曦 《智能城市应用》 2025年第2期38-40,共3页
传统的电力通信系统在带宽、时延及连接性方面存在显著局限,限制了其在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中的能力。5G技术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设备连接与海量数据传输的挑战,从而大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通信效率与响应速度。通过5G的支持,电力系... 传统的电力通信系统在带宽、时延及连接性方面存在显著局限,限制了其在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中的能力。5G技术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设备连接与海量数据传输的挑战,从而大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通信效率与响应速度。通过5G的支持,电力系统能够实现更为智能化与自动化的管理,这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移动通信技术 电力通信系统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