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yeloid sarcoma as the only manifestation in a rare mixed lineage leukemia-fusion-drive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 case report
1
作者 Sheng-Jie Tang Qi-Guo Zh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5期6000-6004,共5页
BACKGROUND The 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eleven-nineteen lysine-rich leukemia(ELL)fusion gene is a rare occurrence among the various MLL fusion genes.We present the first case in which myeloid sarcoma(MS)was the onl... BACKGROUND The 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eleven-nineteen lysine-rich leukemia(ELL)fusion gene is a rare occurrence among the various MLL fusion genes.We present the first case in which myeloid sarcoma(MS)was the only manifestation of adult MLL-ELL-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case of a 33-year-old male patient who was admitted in June 2022 with a right occipital area mass measuring approximately 7 cm×8 cm.Blood work was normal.The patient underwent right occipital giant subscalp mass excision and incisional flap grafting.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positive for myeloperoxidase,CD43 and CD45 and negative for CD3,CD20,CD34,and CD56.The bone marrow aspirate showed hypercellularity with 20%myeloblasts.Flow cytometry showed that myeloblasts accounted for 27.21%of the nucleated cells,which expressed CD33,CD38,and CD117.The karyotype was 46,XY,t(11,19)(q23;p13.1),-12,+mar/46,XY.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howed a fusion of MLL exon 7 to exon 2 of ELL.A diagnosis of MLL-ELL-positive AML(M2 subtype)with subcutaneous MS was made.CONCLUSION MLL-ELL-positive AML with MS is a rare clinical entity.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id sarcoma acute myeloid leukemia mixed lineage leukemia-elevennineteen lysine-rich leukemia TRANSPLANTATION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Biphenotypic (Mixed 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 Report of Two Cases with Immunophenotypic Study
2
作者 Anupam Sarma Jagannath Dev Sharma +2 位作者 Chidananda Bhuyan Munlima Hazarika Amal Chandra Kataki 《Open Journal of Blood Diseases》 2013年第2期65-68,共4页
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 (BAL) is an uncommon clinical entity. It is a type of acute leukemia with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both the myeloid and lymphoid lineages and for this reason is designated as mixed-lineag... 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 (BAL) is an uncommon clinical entity. It is a type of acute leukemia with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both the myeloid and lymphoid lineages and for this reason is designated as mixed-lineage, hybrid or 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 As strict diagnostic criteria have only recently been established, the precise incidence among acute leukemia is uncertain, although it is likely to account for approximately less then 5% of all acute leukemia. BAL is now collectively considered as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MPAL). We hereby report two cases of a rare disease, BAL from our institution in the light of morphology, cytochemistry, flow cytometry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se cases are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henotypic acute LEUKAEMIA (BAL)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MPAL) Flow CYTOMETRY CYTOCHEMIS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部分串联重复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孙燕 王绪栋 +5 位作者 罗荣华 王兆辉 常光妮 高婷婷 林垒垒 张蕾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部分串联重复(MLL-PTD)阳性的急性白血病(AL)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例MLL-PTD阳性A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的4例MLL-PTD阳性AL患儿均为... 目的分析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部分串联重复(MLL-PTD)阳性的急性白血病(AL)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例MLL-PTD阳性A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的4例MLL-PTD阳性AL患儿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1例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女患儿3例,男患儿1例,年龄9(7.5,10)岁。初诊时高白细胞1例(33%),均无中枢系统浸润,均为高危。MLL-PTD均异常表达,波动于0.11%~8.11%;均合并多种基因突变。2个染色体异常核型,1个为t(8;21),1个为t(15;17)。3例MLL-PTD阳性M5患儿化疗后骨髓细胞学及流式均获得完全缓解,但MLL-PTD持续阳性。病例1停药4个月后骨髓复发,其父母MLL-PTD均阳性,后经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无病生存;病例2及病例3虽MLL-PTD阳性,但未复发;病例4经化疗后MLL-PTD持续阴性。该4例患儿2.5年无事件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为100%。结论MLL-PTD阳性AL患儿发病率较低;正常健康人可检测到低水平的MLL-PTD;本研究MLL-PTD阳性对预后无明显影响,但仍需积累更多的病例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部分串联重复 儿童 急性白血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P-ALL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4
作者 刘梦娜 王洪玲 +2 位作者 白萍 蔡宇 李莉 《检验医学》 2025年第1期1-7,M0004,共8页
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ETP)是起源于骨髓并定植于胸腺的最早的祖细胞,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是因研究技术的进步被发现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新亚型。传统的血细胞发育观认为,造血细胞遵循从多能干细胞到谱系限制... 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ETP)是起源于骨髓并定植于胸腺的最早的祖细胞,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是因研究技术的进步被发现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新亚型。传统的血细胞发育观认为,造血细胞遵循从多能干细胞到谱系限制的祖细胞谱系发育的基本过程,造血过程中的第1个谱系发育过程分为共同的髓系和淋巴系,T淋巴细胞谱系限制的最后步骤发生在胸腺。然而,ETP-ALL既具有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潜能,也具有髓系细胞分化潜能,这对传统的造血谱系发育规律提出了挑战。ETP-ALL的谱系来源和分化潜能尚不明确,其免疫表型、基因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均处于探索阶段,增加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难度。目前,基于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技术的评分系统是诊断ETP-ALL的重要辅助依据。ETP-ALL治疗通常包括诱导治疗、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但患者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缓解后复发率较高。完全缓解后,符合条件的患者宜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SC)移植。文章就ETP-ALL的起源和调控,以及ETP-ALL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ETP-AL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X阳性率>3%的ETP-ALL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洪玲 蔡宇 +1 位作者 刘梦娜 白萍 《检验医学》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患者过氧化物酶(POX)阳性率>3%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现象。文章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POX阳性率>3%的ETP-ALL病例的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结果提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患者过氧化物酶(POX)阳性率>3%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现象。文章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POX阳性率>3%的ETP-ALL病例的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结果提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免疫分型(ETP-ALL免疫表型)、基因突变(FBXW7 6.76%突变、IKZF1 7.53%突变、NOTCH1 8.12%突变、NRAS 8.26%突变、TCRβDβ-Jβ克隆性基因重排)、染色体核型(46,XY,del(2)(p24),t(3;5)(q11;q11)/46,XY[17])等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临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染色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 混合表型白血病 过氧化物酶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JQ-1通过破坏DNA损伤反应途径杀伤MLL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
6
作者 张青 李凤梅 +4 位作者 王玮 张志华 张荣娟 马铭帅 王丽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3-1333,共11页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与BRD4抑制剂(+)-JQ-1联合对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MLL-r AML)细胞的DNA损伤及修复机制的影响。方法:分别将MLL-r AML细胞系Molm-13、MV4-11细胞和非MLL-r AML细胞系Kasumi细胞分成对照组(contr)、西...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与BRD4抑制剂(+)-JQ-1联合对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MLL-r AML)细胞的DNA损伤及修复机制的影响。方法:分别将MLL-r AML细胞系Molm-13、MV4-11细胞和非MLL-r AML细胞系Kasumi细胞分成对照组(contr)、西达本胺组(chida)、(+)-JQ-1组、联合组(combi) 4组。采用CCK-8检测Molm-13细胞活力,以确定西达本胺和(+)-JQ-1的给药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检测DNA损伤标志物γH2AX;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因子γH2AX,DNA损伤检查点激酶p-ATR、p-CHK1、p-ATM、p-CHK2和DNA损伤修复因子Rad51、53BP1蛋白的表达情况;qRT-PCR检测DNA损伤修复因子Rad51、53B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药物西达本胺(300 nmol/L)和(+)-JQ-1(400 nmol/L)的联合作用下,MLL-r AML细胞系Molm-13、MV4-11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G1期细胞比例升高;非MLL-r AML细胞系Kasumi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G1期细胞比例升高(P <0.05)。在Molm-13、MV4-11细胞系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DNA损伤标志物γH2AX表达水平升高(P <0.05),DNA损伤检查点和损伤修复因子p-ATR、p-CHK1、p-ATM、p-CHK2、Rad51、53BP1表达水平降低(P <0.05);而在Kasumi细胞系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上述因子部分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部分因子的表达趋势与MLL-r AML细胞系相反。在MLL-r AML细胞系Molm-13、MV4-11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05);非MLL-r AML细胞系Kasumi细胞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凋亡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JQ-1可抑制MLL-r AML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抑制DNA损伤反应途径抑制此类白血病细胞保护性自我修复的启动,最终增加细胞的凋亡,而非MLL-r AML细胞却无类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 BRD4 西达本胺 DNA损伤反应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被引量:1
7
作者 Ye Zixing Wang Shuji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6期2999-3003,共5页
Objective To highlight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MPAL).Data sources We collected the relevant articles in PubMed (from 1985 to present),using the terms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 Objective To highlight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MPAL).Data sources We collected the relevant articles in PubMed (from 1985 to present),using the terms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hybrid acute leukemia","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and "mixed lineage leukemia".We also collected the relevant studies in WanFang Data base (from 2000 to present),using the terms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and "hybrid acute leukemia".Study selection We included all relevant studies concerning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in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with no limitation of research design.The duplicated articles are excluded.Results MPAL is a rare subgroup of acute leukemia which expresses the myeloid and lymphoid markers simultaneously.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MPAL are similar to other acute leukemias.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he European Group for Immun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Leukaemias 1998 cdteria are most widely used.MPAL does not have a standard therapy regimen.Its treatment depends mostly on the patient's unique immunophenotypic and cytogenetic features,and also the experience of individual physician.The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contributes to an undesirable prognosis.Conclusion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MPAL is still limited.The diagnostic criteria have not been unified.The treatment of MPAL remains to be investigated.The prognostic factor is largely unclear yet.A better diagnostic cdteria and targeted therapeutics will improve the therapy effect and a subsequently better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MICRORNA targeted therapeutics
原文传递
儿童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病例分析
8
作者 沈珂 李芝帆 +1 位作者 李慧 武万良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238-2242,共5页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是急性白血病中淋系和髓系同时受累的一种罕见疾病,该文报道了1例儿童MPAL,此病例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并伴ASXL1基因突变,这种类型的遗传学改变为首次报道。该患儿接受急性淋...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是急性白血病中淋系和髓系同时受累的一种罕见疾病,该文报道了1例儿童MPAL,此病例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并伴ASXL1基因突变,这种类型的遗传学改变为首次报道。该患儿接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方案诱导治疗后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均未见明显异常。巩固治疗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30 d骨髓细胞形态学、MRD、BCR-ABL1融合基因均转阴。截至目前移植术后9个月,患者仍处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儿童 BCR-ABL1融合基因 ASXL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邱镜滢 朱伟 +8 位作者 张艳 陈珊珊 江滨 史惠琳 师岩 何琦 党辉 王德炳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58-363,共6页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 为分析79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eukemia,Ph+A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联合应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骨髓细胞染色体G显带技术(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IC),对1991年10月-2003年12月住本院的79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Ph+AL总的检出率为6.9%,其中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Ph+ALL)56例,检出率18%,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myeloidleukemia,Ph+AML)10例,检出率1.2%。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mixedacuteleukemia,Ph+MAL)13例。56例Ph+ALL中52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10例AML中,包括M14例,M2、M4和M7各2例。13例Ph+MAL中12例混合表达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表型,另1例为髓系、T淋巴细胞系混合型。总的染色体附加异常检出率为54.4%,附加异常较多涉及到的染色体包括:7号、双Ph染色体、+8等。Ph+ALL组和Ph+MAL组缓解率为57.0%,Ph+AML组无1例达到缓解。Ph+ALL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核型ALL对照组(P<0.05)。Ph+ALL、Ph+MAL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均为10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 MIC分类 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诊断及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诚 陈幸华 +7 位作者 张曦 高蕾 彭贤贵 孔佩艳 刘思恒 刘红 王武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896-1899,共4页
目的探索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cute mixed lineage leukemia,AML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疗效和预后。方法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结果诊断AMLL,评价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AMLL可有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 目的探索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cute mixed lineage leukemia,AML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疗效和预后。方法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结果诊断AMLL,评价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AMLL可有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半数患者属高白细胞白血病。所有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幼稚细胞占0.86(0.79~0.96)。8例患者免疫表型均为B-Ly/My+。兼顾粒、淋二系的方案诱导化疗的7例AMLL中,6例首次完全缓解(CR1),1例发生诱导化疗有关死亡,完全缓解后坚持巩固强化治疗的3例患者,已平均无病生存7(5~9)个月。结论AMLL属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其诊断有赖于对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免疫分型的综合判断。对AMLL的治疗应予兼顾粒、淋二系的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缓解率较高,但长期疗效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 预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L基因重排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检测和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柳萍 张闰 +18 位作者 葛峥 林忠琨 刘娟 钱思轩 张苏江 陆化 吴汉新 仇红霞 刘澎 徐卫 陈丽娟 陆超 陆彬彬 乔纯 仇海荣 朱广荣 张建富 吴雨洁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0-1116,共7页
混合系白血病(MLL)发生基因重排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3种技术组合检测MLL基因重排,探究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伙伴基因类型、伴MLL基因重排的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和预后并评估该组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混合系白血病(MLL)发生基因重排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3种技术组合检测MLL基因重排,探究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伙伴基因类型、伴MLL基因重排的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和预后并评估该组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对183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离信号FISH和多重巢式PCR 3种技术组合检测MLL基因重排。结果显示,成人急性白血病中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低(8.2%);重排类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MLL-AF4最常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MLL-AF6和MLL-AF9最常见;MLL基因重排患者髓外浸润占40%,诱导治疗30 d内完全缓解率33.3%,3个月复发率和6个月生存率各为50.0%和50.0%。结论:本研究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对MLL基因重排的漏检率高达60%,因此常规细胞遗传学,分离信号FISH和多重巢式PCR结合检测MLL基因重排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和指导临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L基因重排 MLL基因重排检测 急性白血病 混合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免疫学表型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晓玲 李睿 陈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36-639,共4页
本研究目的是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临床疗效及预后。回顾性分析了48例MAL患者,这些患者均是根据国际白血病欧洲协作组(EGIL)1995年标准而诊断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同时,以同期6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 本研究目的是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临床疗效及预后。回顾性分析了48例MAL患者,这些患者均是根据国际白血病欧洲协作组(EGIL)1995年标准而诊断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同时,以同期6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和6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同期急性白血病500例中MAL发生率为9.6%,细胞形态上往往表现为AML以M1、M2亚型为主,ALL以L2亚型为主;MAL组白细胞中位数明显高于AML组和ALL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AL组肝脾淋巴结肿大例数明显高于AML组(P<0.01),而与ALL组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AL组以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为主,占70.9%,T系和髓系共同表达的占20.8%,T系、B系和髓系均表达的占8.3%;MAL组CD34阳性率为79.2%,明显高于AML组CD34阳性率(54.4%)和ALL组CD34阳性率(52.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MAL可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MAL组正常核型占32.1%,异常核型占67.9%,其中Ph染色体阳性率(25%)明显高于AML组Ph染色体阳性率(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ALL组Ph染色体阳性率(16.7%)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AL组完全缓解率(CR率)为38.1%,明显低于AML组CR率(70.8%)和ALL组CR率(72.2%),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L组疗效与CD34和Ph染色体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MAL以髓系和淋巴系抗原共表达为主,它很可能源于造血干细胞,MAL较少见,常伴有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缓解率低,预后差,因此须进一步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L基因重排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融合基因及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超 赵玮 +4 位作者 刘怡 巩文玉 李伟京 李志刚 吴敏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83-1288,共6页
为了探讨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融合基因与免疫表型的特征,利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601例ALL... 为了探讨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融合基因与免疫表型的特征,利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601例ALL患儿中MLL基因重排的发生率,通过对PCR产物的测序,分析融合基因的亚型及特点;比较分析重排阳性的22例患儿与同期未检出任何融合基因的随机抽取的30例ALL患儿及43例pro-B-ALL患儿初诊时免疫表型特点。结果表明:MLL基因重排阳性的ALL患儿检出率为3.66%,占pro-B-ALL的29.9%。20例MLL基因重排阳性的B-ALL患者全部为CD10-,表达CD13、CD33和CD34的例数较pro-B-ALL对照组低,CD20、CD22、CD2、CD5、CD7的表达则无差异。共检出4种MLL基因的伙伴基因AF4、AF9、AF10和ENL。MLL基因融合位点主要位于第6、7、8外显子,同一患者可同时存在多种MLL基因融合位点;而其伙伴基因的融合位点相对单一。1例患儿MLL-AF10融合转录本存在随机插入序列。结论:MLL基因重排的发生率低,重排形式多样,阳性ALL患儿在免疫表型及融合转录本的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混合谱系白血病 基因重排 免疫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MLL基因重排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豫兰 何海龙 +3 位作者 赵文理 展世宏 时春明 赵贝贝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对58例混合谱系白血病(MLL)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因素。方法以58例ML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比治... 目的对58例混合谱系白血病(MLL)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因素。方法以58例ML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比治疗组及放弃组的临床特征,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n-rank方法进行组间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独立因素的影响。结果 58例患儿放弃治疗20例,依从治疗38例,总完全缓解(CR)率76%(29/38),其中MLL-AF4组CR率11%(1/9),非MLL-AF4组CR率97%(28/2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总体3年EFS为(60.4±8.4)%,5年EFS为(45.7±9.8)%,MLL-AF4、MLL-AF9、dupMLL三组5年EFS分别为(11.1±10.5)%、(66.7±9.5)%、(75.0±15.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LL融合基因阳性ALL的预后与MLL融合基因类型有关,MLL-AF4阳性患儿较其它类型CR率低,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性 急性 儿童 混合谱系白血病 无病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阳性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颜灵芝 陈苏宁 +11 位作者 平娜娜 王琴荣 刘红 丁子轩 朱明清 梁建英 刘丹丹 岑建农 潘金兰 仇惠英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 本研究总结成人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Ph+MP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5例Ph+MPAL的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临床随访结果。Ph+MPAL的诊断采用WHO-2008分类标准。结果表明,Ph+在同时期总MPAL群体中的检出率为17.2%(15/87)。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51(16-81)岁;初诊时中位WBC计数为69(12.7-921)×109/L。形态学检查显示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者2例(1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6例(40.0%)、杂合型白血病(HAL)者7例(46.7%)。免疫学分析表明,此15例患者均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93.3%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面有CD34的表达,其中64.3%(9/14)的患者CD34表达率在60%以上。染色体R显带技术检测显示,正常核型者2例(13.3%),单纯Ph+者8例(53.3%),Ph+伴附加异常者5例(33.3%)。附加的染色体异常分别为-7(2例)、+Ph(1例)、dic(7;9)(1例)、i(8q)和-16(1例);有残余正常分裂相者4例。多重巢式PCR检测发现,e1a2型融合基因6例(40.0%)、b2a2或b3a2型共9例(60.0%)。7例Ph+MPAL患者中有4例检测到IKZF1基因缺失。本组中10例患者诱导治疗一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为70.0%,其中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的CR率(83.3%;5/6),优于单纯化疗组(50.0%;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今,6例患者由于疾病复发或进展而死亡(60.0%;6/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患者总生存优于单纯化疗组(P=0.004)。结论:Ph+MPAL主要为B淋系和髓系混合表达,多数年龄较大,高表达CD34抗原。在BCR-ABL融合基因亚型和基因突变方面类似于Ph+急性白血病。初诊时WBC计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复发进展仍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联合TKI和allo-HSCT或许能改善预后,有必要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艳春 张文 朱俊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MAL)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15例MAL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 ,以确定其FAB类型 ,应用流式细胞仪做免疫分型检测一系列相关单抗 ,同时采用G显带技... 目的 :研究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MAL)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15例MAL骨髓标本分别进行光镜细胞形态学及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 ,以确定其FAB类型 ,应用流式细胞仪做免疫分型检测一系列相关单抗 ,同时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应用PCR基因扩增方法检测TCRδ/IgHCDRⅢ 2基因重排 ;运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或兼顾二者的治疗方案。结果 :MAL患者的临床表现与AML及ALL患者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形态学上MAL表现为AML的多为M2a、M1、M4,表现为ALL的多为ALL L2 ;免疫分型显示MAL患者中以三系共表达者多见。另外 ,CD117、HLA DR在MAL中呈高表达。提示MAL的白血病细胞可能起源于早期造血细胞 ;核型分析可见异常染色体出现 ,但无特异性 ;基因重排显示部分患者TCRδ/IgHCDRⅢ 2为阳性 ;患者对治疗反应差 ,生存期相对较短。结论 :MAL具有独特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 基因重排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单倍体外周血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诚 陈幸华 +7 位作者 张曦 高蕾 高力 孔佩艳 刘红 彭贤贵 孙爱华 王庆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索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对4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HLA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治疗,观察移植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 目的探索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对4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HLA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治疗,观察移植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恢复中位时间分别为16.5d(14~21d)、16.5d(15~30d)。1例PR患者移植后完全缓解,其余3例持续缓解。2例移植过程中发生急性GVHD,未观察到慢性GVHD的发生。1例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发生单一的APTT延长。中位随访时间181d(129~337d),1例于移植后190d死于真菌感染,1例CR2和1例PR分别于移植后183d和129d病情复发,另1例无病存活337d。结论HLA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切实可行,但需积累更多的资料以进一步观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人白细胞抗原 单倍体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系白血病基因重排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伟红 陈成坚 +5 位作者 汪明春 李长钢 游伟文 黄瑞宏 李明 陶小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研究混合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发生率、融合基因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MLL基因重排,对于MLL基因重排阳性的患者,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MLL基因重排形成的6种常见融合... 为了研究混合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发生率、融合基因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MLL基因重排,对于MLL基因重排阳性的患者,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MLL基因重排形成的6种常见融合基因类型。结果表明:7例AL患者有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为11.67%,其中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5(AML-M5),融合基因均为MLL/AF9;另5例为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其中2例融合基因为MLL/ENL,1例MLL/AF4,2例未扩增出融合基因产物。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检测ALMLL基因易位重排的快速、特异、灵敏的方法,巢式RT-PCR是检测MLL基因重排产生的融合基因类型的简便可行的方法;MLL基因重排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混合系白血病基因 基因重排 荧光原位杂交 巢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82例临床特点及疗效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春燕 高雅 +4 位作者 许影 朱东茂 张银田 李威儒 平宝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13-2418,共6页
目的分析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的生物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依据1998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分型小组(EGIL)或2008年WHO血液肿瘤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我中心82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 目的分析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的生物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依据1998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分型小组(EGIL)或2008年WHO血液肿瘤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我中心82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aemia,BAL)或MPAL患者资料,可进行疗效分析者75例,分析不同诱导及巩固治疗方案的疗效,从而探讨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MPAL患者中兼顾淋系和髓系的混合样方案完全缓解率为66.7%(20/30),急淋样方案完全缓解率为51.9%(14/27),急髓样方案完全缓解率为16.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47、21、16个月,3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59.8±10.0)%、(41.2±10.4)%、(38.8±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45例诱导化疗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余30例则接受单纯化疗,移植组与单纯化疗组3年的OS率分别为(61.7±7.6)%、(22.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年的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59.7±7.6)%、(19.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急淋样方案或淋系、髓系的混合样方案可提高其缓解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MPAL患者的远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化疗方案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儿童高白细胞白血病诊疗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廉国利 吴红艳 +2 位作者 丁玎 何敏 刘志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3年第4期567-568,58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分型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初发高白细胞白血病患儿18例的临床资料,通过MICM相关检测进行分型、诊断、治疗及效果分析。结果在18例高白细胞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急性非... 目的探讨儿童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分型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初发高白细胞白血病患儿18例的临床资料,通过MICM相关检测进行分型、诊断、治疗及效果分析。结果在18例高白细胞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淋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有4例确诊后放弃治疗,其余14例进行了充分水化、碱化并进行了小剂量化疗和诱导缓解治疗,有11例患儿诱导缓解治疗后在1个月内完全缓解,无因早期并发症死亡病例。有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现已完成全部化疗停药,9例现仍在继续治疗中,复发4例,其中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1年发生复发死亡。结论高白细胞白血病经积极规范化治疗并及时处理化疗中的各种并发症,可使患儿获得完全缓解,高白细胞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差,易复发,并且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要提前重视并及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儿童 死亡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