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7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1
作者 任丽华 高秋美 +4 位作者 刘洪冲 米真如 董秋颖 蒲高斌 韩加坤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3,共12页
【目的】分析不同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在山东省的适应性研究及药用菊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的27个主要农艺性状,测定其3个主要药... 【目的】分析不同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在山东省的适应性研究及药用菊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的27个主要农艺性状,测定其3个主要药用活性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Shannon-Weaver指数(H′)为0.28~3.11;变异系数为11.18%~114.20%,其中二级分枝的H′最高,为3.11;单株花头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14.2%。亳菊中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绿原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230%和1.070%;黄山贡菊中2种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最低,分别仅为0.240%和0.110%;贵妃菊中木犀草苷含量最高,为1.886%;黄山贡菊和嘉祥野菊花的木犀草苷含量较低,分别为0.082%和0.095%。PCA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4.825%。根据前4个主成分的主要决定性状分别命名为产量因子、外形因子、品质因子和植株因子,综合评价得分前5名的菊花种质资源分别为金丝皇菊、滁菊、婺源皇菊、大板菊和贵妃菊。Q型聚类分析将20份菊花种质资源划分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为金丝皇菊,商品性好;第Ⅱ类群花色以白色花为主药用价值较高,第Ⅲ类群以黄色系管状花型为主,产量较高;第Ⅳ类群为嘉祥野菊花,抗逆性好。基于R型相关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不同药用菊花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与3个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指标可分为4大类。单株花头数与分枝密度(P<0.001)和冠幅(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二级分枝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绿原酸含量与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生长习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木犀草苷含量与花序直径、株高、叶片顶生裂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花心类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0份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多样性指数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菊花种质资源变异程度高,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遗传多样性分析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徐斌 陈新宇 +2 位作者 廖焕琴 张卫华 杨会肖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了解棱果花Barthea barthei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对我国5个主要天然分布区共99株棱果花种质资源进行花表型变异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变异系数为18.58%~41.02%,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花梗长和短雄蕊... 为了解棱果花Barthea barthei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对我国5个主要天然分布区共99株棱果花种质资源进行花表型变异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变异系数为18.58%~41.02%,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花梗长和短雄蕊花药长,雌蕊花柱变异系数最小,以广西来宾、广东阳春居群的变异系数最大,而广东韶关居群最小。棱果花的花表型变异主要来自居群间,居群内变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花的大部分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花萼管长与鄂裂片长、花径、雌蕊花柱长相关性较高,为0.71~0.94。花表型性状可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其中花瓣长、花瓣宽、花萼管长、短雄蕊花丝长是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99株棱果花分为7组,除第Ⅴ组外,同一居群的棱果花大部分植株聚在同一组中,说明棱果花的花表型与来源有一定的关系。棱果花的花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棱果花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果花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份花生种子萌发期抗逆性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姜春姣 刘文强 +5 位作者 孙昊杰 苑广迪 王志伟 王秀贞 于静 王传堂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以90个花生品种(系)种子为材料,分别经盐(0.12 mol/L NaCl)、碱(0.10 mol/L NaHCO 3,pH=8.3)、干旱(15%PEG-6000)、低温(2℃浸种72 h)胁迫处理后进行常温发芽,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4项指标,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隶... 以90个花生品种(系)种子为材料,分别经盐(0.12 mol/L NaCl)、碱(0.10 mol/L NaHCO 3,pH=8.3)、干旱(15%PEG-6000)、低温(2℃浸种72 h)胁迫处理后进行常温发芽,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4项指标,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法对参试花生芽期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逆性排名前十的品种(系)为HY666、21S400、21L186、HY669、21L119、HY9625、21L123、21L192、HY6620和HY9623。选用37对AhTE引物对参试花生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90份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均值为0.7942,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840时,可将所有材料分为四大组。A组由高油酸材料和油酸含量较高的材料组成,B组可进一步分为B1和B2两个亚组,B1组多为高油酸花生,B2组多是高产普通花生,不同亚组包含的材料数差异较大。在综合抗性评价中,高耐材料主要分布在B组类群中,敏感材料主要分布在A组类群,中耐和低耐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芽期 胁迫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在柑橘病毒鉴定与种群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向 杨进 +2 位作者 黄爱军 周俊 易龙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1-661,共11页
中国柑橘产业在全球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柑橘病毒病却给该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病毒种类的不断增多,快速、准确地对病毒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得愈发关键。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具有高... 中国柑橘产业在全球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柑橘病毒病却给该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病毒种类的不断增多,快速、准确地对病毒进行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得愈发关键。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具有高通量、高效快速以及效益高的优势,逐渐成为了鉴定柑橘病毒的核心技术手段。HTS技术的应用不仅成功揭示了多种新病毒的存在,还深入挖掘了已知病毒的全基因组信息,提供了大量的基因序列数据,极大地推动了柑橘病毒在遗传变异、进化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优化,HTS将在柑橘病毒鉴定与种群多样性分析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综述了HTS技术在柑橘病毒检测与鉴定,以及种群多样性分析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高通量测序技术 柑橘病毒 种群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和ISSR标记的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5
作者 李晋华 汪志燚 +4 位作者 王少铭 冷家归 侯颖辉 罗莉斯 李德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30,共10页
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 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73%、88.89%;48份花椒种质材料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37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217。根据不同来源地,对8个花椒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排序表现为贵州省遵义市群体>陕西省群体>四川省群体>贵州省黔西南州群体>江西省群体>贵州省铜仁市群体>贵州省黔东南州群体>贵州省贵阳市群体;分子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在花椒种质资源总遗传变异中,92%的变异发生在种源内,只有8%的变异发生在种源间;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中等程度的基因交流现象。利用SRAP和ISSR标记可以对花椒种质资源进行较高效的多态性检出,花椒种质资源的种间遗传分化明显,而同一种类不同来源地资源的遗传分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SRAP分子标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126份甜瓜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周雨晴 戴文婧 +4 位作者 杨羽清 姚森洋 周圆 程智慧 潘玉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以126份甜瓜种质为试材,对其苗期子叶大小性状进行测定,并依据此对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利用50个SSR分子标记对126份甜瓜种质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为该126份甜瓜种质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甜瓜种质的子叶长... 以126份甜瓜种质为试材,对其苗期子叶大小性状进行测定,并依据此对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利用50个SSR分子标记对126份甜瓜种质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为该126份甜瓜种质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甜瓜种质的子叶长和子叶宽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子叶长与子叶宽间呈正相关关系;基于各甜瓜种质的子叶长与子叶宽数据,可将91份种质聚类为三类,即大子叶甜瓜种质、小子叶甜瓜种质和子叶大小中等的甜瓜种质;50个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在126份种质中平均检测出2.1个有效等位位点,变幅为1.18~4.11,Shannon-Weaver指数平均为0.80,变幅为0.33~1.50;基于50个SSR分子标记的基因型鉴定结果,126份甜瓜种质可聚类为四类,表明分子标记相较形态指标在种质资源评价中具有更高的精确性;由子叶大小和50个SSR分子标记的评价结果可见,本研究中126份甜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子叶大小 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马艳红 王芳 +7 位作者 白丽霞 汤芳 岳庆春 王子榕 刘悦善 易红梅 刘国华 第红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1,117,共6页
以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9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构建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473个,平均值为11.8250个;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72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 以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9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构建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473个,平均值为11.8250个;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72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205和1.6728,94个玉米品种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之前有所提高。品种间的差异位点数均大于等于2个。早熟组和中晚熟组遗传距离最近,鲜食玉米在遗传上与其他玉米品种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玉米品种在其类型和杂优模式上都比较广泛,鲜食组表现出种质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DNA指纹构建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份亚麻材料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及观赏潜力评价
8
作者 姚丹丹 宋喜霞 +2 位作者 姜卫东 孙中义 康庆华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84-88,94,共6页
亚麻作为园林景观植物在园林造景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进行亚麻表型多样性分析并确定适宜进行园林造景的亚麻材料,能够为亚麻花卉的合理配植提供参考,为其在园林造景的科学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撑。以新培育的200个亚麻品系为试验材料,测... 亚麻作为园林景观植物在园林造景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进行亚麻表型多样性分析并确定适宜进行园林造景的亚麻材料,能够为亚麻花卉的合理配植提供参考,为其在园林造景的科学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撑。以新培育的200个亚麻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观赏性状指标,调查和统计花瓣色、花柱色、花药色、花丝色、株高、工艺长、分枝、蒴果等相关指标,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同时结合园林造景特点,分析亚麻花卉在景观应用中的配置设计,探究亚麻作为园林景观植物的观赏潜力。结果表明,200份亚麻品系的8个观赏表型性状间的变异性较大;亚麻花色在主成分分析中贡献率最高,其中花瓣色和蒴果特征值较大;R型聚类分析将亚麻的8个性状聚为3类,观花性状聚为一类,观株性状聚为一类,观果性状聚为一类;Q型聚类分析将200份亚麻材料聚为6类,第Ⅰ类群(176个亚麻品系)、第Ⅱ类群(KJ054、KJ117、KJ118、KJ127、KJ138、KJ153、KJ154、KJ191、KJ192、KJ197)、第Ⅲ类群(KJ002、KJ006、KJ007、KJ010、KJ014、KJ016)和第Ⅴ类群(KJ094、KJ115、KJ189、KJ193、KJ199、KJ200)的亚麻材料表型性状表现优异,适合作观花或观株花卉。综上所述,200份亚麻材料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在园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亚麻可作为一种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新型园林花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表型性状 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和核糖体部分基因的蛙两种重盘吸虫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陈滢钰 邱鸿宇 +8 位作者 安琪 谢沛璇 李犇 刘雪薇 杨彦 闫艺萌 李秀文 高俊峰 王春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为了解林蛙重盘吸虫的遗传多样性,对采自黑龙江省鹤岗、伊春、佳木斯、齐齐哈尔、鸡西五个地市林蛙肠道寄生的日本重盘吸虫和短肠重盘吸虫线粒体cox 1、nad 1以及核糖体ITS基因进行PCR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重盘吸虫3个基因部... 为了解林蛙重盘吸虫的遗传多样性,对采自黑龙江省鹤岗、伊春、佳木斯、齐齐哈尔、鸡西五个地市林蛙肠道寄生的日本重盘吸虫和短肠重盘吸虫线粒体cox 1、nad 1以及核糖体ITS基因进行PCR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重盘吸虫3个基因部分序列的有效长度分别421 bp、905 bp和831 bp,短肠重盘吸虫3个基因部分序列有效长度分别为420 bp、739 bp和797 bp;3基因联合序列(cox1、nad1和ITS)分析不同地区50个日本重盘吸虫分离株中共发现34种单倍型,50个短肠重盘分离株中共发现46种单倍型,2种重盘吸虫各分离株均呈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H>0.5,π<0.005),表现出高度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2种重盘吸虫没有形成明显地理遗传结构;中性检验、错配分布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日本重盘吸虫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而短肠重盘吸虫种群相对稳定。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种重盘吸虫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各种群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未形成显著的地理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重盘吸虫 短肠重盘吸虫 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群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29份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10
作者 徐立明 吴锋锴 冷益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了挖掘西南地区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创制玉米新品种,对该地区2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40对SSR标记引物对西南地区2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且利用UPGMA法和PCoA分析对SSR标记结果进行聚类,探究种质... 为了挖掘西南地区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创制玉米新品种,对该地区2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40对SSR标记引物对西南地区2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且利用UPGMA法和PCoA分析对SSR标记结果进行聚类,探究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在29份玉米种质中共检测到234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SSR标记鉴定3~9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为5.85个,不同SSR标记引物位点的PIC值变化范围为0.23~0.96,平均值为0.61,并且不同自交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04~0.85,平均值为0.17;利用UPGMA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18为界,29份玉米自交系聚为6类,并且进一步利用PCoA分析将29份自交系细分为9类。本研究综合2种聚类方法较精确地划分29份玉米自交系类群,为西南地区玉米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和挖掘新杂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武平朱砂根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罗小婷 刘行发 +4 位作者 蔡长福 廖柏林 张盛钟 张森行 蔡邦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6-308,共13页
为了研究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6份朱砂根种质资源的3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6份朱砂根种质存在丰富的变异,18个质量性状的S... 为了研究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6份朱砂根种质资源的3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6份朱砂根种质存在丰富的变异,18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00~1.247,均值为0.734;14个数量性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931~2.071,均值2.007,变异系数8.98%~46.32%,均值23.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和纵径相关性最大,果皮颜色与果枝总轴颜色、果枝分轴颜色、果柄颜色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长度与株高、当年生主干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6.34%,主要为植株与果枝长度,果实、叶片等颜色,是朱砂根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筛选获得4个综合得分高的朱砂根优良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可将56份朱砂根种质分为6个类群,不同类群间表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和变异类型为朱砂根优良种质资源的选育、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种质资源 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信用研究现状、热点及启示——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韩丽丽 何友均 +1 位作者 朱震锋 王超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9-2543,共15页
生物多样性信用是一种经济工具,是对保护或恢复物种、生态系统或自然生境等行为所产生的生物多样性净增值的计量。可用于通过创建和出售生物多样性信用来资助增强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为全面了解生物多样性信用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演变趋势,... 生物多样性信用是一种经济工具,是对保护或恢复物种、生态系统或自然生境等行为所产生的生物多样性净增值的计量。可用于通过创建和出售生物多样性信用来资助增强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为全面了解生物多样性信用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演变趋势,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文献计量特征、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生物多样性信用研究的年度发文数量呈现出缓慢发展(2003-2008年)、快速增长(2008-2015年)以及波动上升(2015-2023年)的趋势;Martine Maron和Philip Gibbons本斯是研究该领域的核心作者;高校和非政府组织机构是该领域研究的主力军;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其中包括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法律等。(2)生物多样性信用研究热点指向保护与激励策略、生物多样性量化、法律政策框架、信用银行机制研究四个方面,研究热点从单纯追求无净损失,逐渐转变为积极追求净收益,用途从原本被动抵消转变为主动投资工具。(3)设计更符合生态保护政策目标的策略和开发科学有效生物多样性信用计量方法成为今后研究重点。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如果将生物多样性信用引入我国,首要任务是明确其概念边界,并设定信用收益与损失标准,以确立市场参与各方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信用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紫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13
作者 高磊 刘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7,共10页
【目的】紫椴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树种,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种源紫椴遗传多样性,构建指纹图谱,旨在为紫椴居群的保护、全国紫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资源库建设提供参照。【方法】从国内5个省11个市采集16个种... 【目的】紫椴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树种,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种源紫椴遗传多样性,构建指纹图谱,旨在为紫椴居群的保护、全国紫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资源库建设提供参照。【方法】从国内5个省11个市采集16个种源的173份紫椴样品,采用SSR分子标记进行PCR扩增,分析紫椴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分子方差分析和种群聚类分析探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根据筛选的引物构建紫椴的指纹图谱。【结果】(1)从12组引物中筛选出了8组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和良好重复性的引物,这些引物总共识别出10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多态性位点上分布有12.6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在不同位点间的变动区间为0.506~0.897,平均值达到0.739。(2)仅需4对引物(C110、C840、D150、TC5)即可有效区分所有紫椴个体,并构建紫椴指纹图谱。(3)紫椴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937,Shannon’s信息指数达到1.777,Nei’s基因多样性则为0.771。(4)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91%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紫椴群体内。(5)根据遗传距离构建进化树,将16个种源划分为5个亚类,多数地理距离较近的种源聚到一起,表现出较相近的遗传关系。【结论】紫椴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分化处于中等水平,群体内遗传变异占主导地位。16个居群中,吉林省汪清种源(JWQ3)、黑龙江种源(HDN7、HDN8、HDN9)和河北承德市种源(HCD15)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应进行原地保护,重点持续关注;种群JWQ2、JWQ4、JHL5、HNA10、LDD12和LFX13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重点收集资源和保存培育。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中国紫椴的居群分布、进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DNA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品种波斯菊表型多样性分析
14
作者 孙桂芳 杨建伟 刘冬云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以10个品种波斯菊的物候期、生长动态及22个表型性状为指标,进行物种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究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波斯菊不同品种的物候期存在明显差异;(2)各品种生长过程遵循‘S’曲线;(3)通过对其20个... 以10个品种波斯菊的物候期、生长动态及22个表型性状为指标,进行物种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究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波斯菊不同品种的物候期存在明显差异;(2)各品种生长过程遵循‘S’曲线;(3)通过对其20个数量性状进行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可知,波斯菊各品种表型差异主要表现在花色、花梗长、每果实结籽数、冠幅、着花量等性状;(4)聚类分析将波斯菊分为2个大类:‘白雪公主’、‘白丝袜’和‘花季’为1类,此类株高相对低矮,花梗长、叶面积较小,每果实结籽数较大、花色明度较高且色调简单;其余7个品种‘阿波罗’(粉渐变)、‘栗黄’、‘海贝’、‘闺蜜’、‘梦之蓝’、‘玫红’和‘海蓝之星’为1类。总之,研究表明波斯菊各品种具有广泛的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菊 表型性状 变异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方豇豆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黄志午 阎君 +2 位作者 孟恒宇 潘路招 朱为民 《蔬菜》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对上海市豇豆种质资源进行进一步精准鉴定,掌握其农艺特性,提高地方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8份上海地方豇豆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豇豆3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份上海地方... 为了对上海市豇豆种质资源进行进一步精准鉴定,掌握其农艺特性,提高地方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收集的8份上海地方豇豆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豇豆3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份上海地方豇豆种质资源的31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4%~94%,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有5份为早熟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初花节位与初荚节位、花序柄长与叶柄色、叶柄长与单株分枝数、叶色与荚面、茎色与嫩荚色、嫩荚质量与成熟荚色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荚型与荚壁纤维、嫩荚厚与初荚节位、花序柄长与荚面为极显著负相关,为利用地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值大于4时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1.15%,能够较好地反映31个表型性状;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为12处可将8个豇豆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第2类群(PC737、PC736、PC0932)综合性状较好,主要表现为每花序花朵数一致、单荚粒数多、嫩荚长较长、荚型为软荚、嫩荚色浅绿等,可以为高产和优质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本研究为豇豆优良性状的利用及不同类型的亲本选配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亲本组合选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份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异组合筛选
16
作者 谭璀榕 雷娅红 +5 位作者 陈德功 钱伟 马军光 范太伟 周强 韩秉成 《中国种业》 2025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为筛选适宜甘肃省推广种植的宜机收、耐密、粮饲兼用、丰产稳产性好的优良玉米新品种,对61份玉米新配杂交组合的18个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快速准确地将参试杂交组合分成多个... 为筛选适宜甘肃省推广种植的宜机收、耐密、粮饲兼用、丰产稳产性好的优良玉米新品种,对61份玉米新配杂交组合的18个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调查,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快速准确地将参试杂交组合分成多个类型进行筛选并推荐参加区域试验,以期为有效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和精确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参试的杂交组合数量性状差异性大,变异系数为4.38%~70.73%,其中生育期离散程度最小,秃尖长和产量离散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最终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4.354%,单穗重、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生育期具有较大的载荷值,是玉米杂交组合数量性状的综合反映;聚类分析表明61份玉米杂交组合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品系类型多样,可将其分为21份丰产中熟粮饲兼用型品系、27份丰产稳产型中晚熟品系、11份早熟品系、2份宜机收早熟品系推荐参加下一轮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组合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5份甜椒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王延宏 吴慧琴 +4 位作者 阳宜 王静 刘雪晴 王麓尧 成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0,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山西省蔬菜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保存的甜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来自国内外215份甜椒资源的33个表型性状(13个数量性状和20个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山西省蔬菜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保存的甜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来自国内外215份甜椒资源的33个表型性状(13个数量性状和20个质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15份甜椒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范围在12.22%~30.3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商品果纵径,最小的是心室数,变异范围最大的数量性状是商品果纵径为15.79%~110.57%,变异范围最小的是主茎粗为7.53%~24.07%;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5.177~5.368,分枝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花冠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各甜椒材料间遗传变异突出。采用主成分分析将33个表型性状分为8个主成分,这8个主成分贡献率为3.131%~14.812%,累积贡献率为14.812%~65.421%,所有成分均代表了甜椒表型性状的主要信息;在528对相关性状中有186对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选择材料时不能只考虑单一性状,应同时考虑相关性状遗传变异;215份甜椒资源在遗传距离为0.73时聚为5类,每一类材料的表型性状均有其特点。[结论]由结果可知,花柱长度、叶色、叶面特征、青熟果色、果实横切面形状和果形等20个性状是引起甜椒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所选甜椒资源遗传差异大,变异丰富。本研究可为今后甜椒资源筛选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18
作者 苗建利 邓丽 +2 位作者 殷君华 郭敏杰 任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为筛选和改良小粒花生优异种质,对25份小粒花生品种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25份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叶形(0.95),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单株生产力(1.959),变异系数最... 为筛选和改良小粒花生优异种质,对25份小粒花生品种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25份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叶形(0.95),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单株生产力(1.959),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单株饱果数(46.421%);通过因子分析,提取的3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0.506%,第1公因子主要反映花生产量性状,如百果重和百仁重,第2公因子主要反映花生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等产量构成因子,第3公因子主要反映花生植株的株高。通过聚类分析将25份材料划分成3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属主茎较高、侧枝较长且增产潜力较大的品种,第Ⅱ类群属主要性状协调生长,稳产性较好的品种,第Ⅲ类群属于优异性状较单一的品种。通过计算花生品种综合得分可知,得分最高的品种是济花10号,最低的是济花8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性状 遗传多样性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遗传多样性的大豆裂荚性状解析
19
作者 宋英培 王灿 +3 位作者 周会汶 孔可可 许孟歌 王瑞凯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目的】探究抗裂荚分子机制,挖掘抗裂荚大豆种质资源,可为揭示大豆裂荚性遗传和驯化机理、加速南方大豆抗裂荚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和野生栽培大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探寻大豆裂荚性相关基因。使用... 【目的】探究抗裂荚分子机制,挖掘抗裂荚大豆种质资源,可为揭示大豆裂荚性遗传和驯化机理、加速南方大豆抗裂荚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和野生栽培大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探寻大豆裂荚性相关基因。使用302份大豆材料进行2年表型测定,借助9574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使用包括1308份栽培大豆和203份野生大豆的重测序数据进行QTL区段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3个表型变异解释率大于10%的QTL位点,分别为qPdh-Chr08(Gm08:3048312)、qPdh-Chr15(Gm15:312814)和qPdh-Chr16(Gm16:29951529)。其中qPdh-Chr16是已知基因pdh1(Pod dehiscence habit 1)。结合野生和栽培大豆重测序数据发现,qPdh-Chr08和qPdh-Chr15内存在人工选择导致的群体分化序列,发现2个重要候选基因Glyma.08G038600和Glyma.15G003600。根据功能注释发现,这两个基因参与生长素和木质素的代谢。【结论】使用2年数据检测到大豆裂荚性2个新的QTL位点qPdh-Chr08和qPdh-Chr15,并在QTL区域内鉴定野生栽培大豆分化基因,最终筛选到2个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裂荚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遗传多样性 作物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地区六县隧蜂科(Halictidae)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黄雪瑶 古丽奴尔·吐拉西 +1 位作者 胡红英 钟问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通过调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河谷地区隧蜂科昆虫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现状,了解该地区隧蜂科昆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为维系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提供参考依据。2023年5月至9月,在伊犁河谷霍城、巩留、新源、昭苏、特克斯... 通过调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河谷地区隧蜂科昆虫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现状,了解该地区隧蜂科昆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为维系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提供参考依据。2023年5月至9月,在伊犁河谷霍城、巩留、新源、昭苏、特克斯、尼勒克6个县内采集隧蜂科昆虫标本,分类鉴定后记录物种种类及数量,并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采集隧蜂标本399号,分属2亚科4属24种,包括两个中国新纪录种:细肋淡脉隧蜂Lasioglossum(Lasioglossum)costulatum(Kriechbaumer,1873)和黄足隧蜂Halictus(Hexataenites)fulvipes(Klug,1817)。黄带淡脉隧蜂Lasiogossum calceatum(占标本个体数33.84%)与四条隧蜂Halictus quadricinctus(占标本个体数13.77%)个体数量优势明显。六县域Shannon-Wiener指数显示特克斯、新源、巩留、霍城极显著高于昭苏、尼勒克(P<0.01);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显示巩留、特克斯、新源、霍城显著高于昭苏、尼勒克(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在6县域无显著性差异(P>0.05);6县中巩留和特克斯(0.714)的隧蜂科物种组成为中度相似,尼勒克与巩留(0.100)极度不相似。研究区域内隧蜂的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其中特克斯、新源、巩留、霍城的物种较为丰富,昭苏和尼勒克的隧蜂科种类匮乏,且各县间物种相似性较低,说明不同地域生境异质性较强导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调查 物种相似性分析 隧蜂属 淡脉隧蜂属 中国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