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bronchoscopic direct vision glottis anesthesia method in bronchoscopy 被引量:2
1
作者 Jie Lang Zhi-Zhen Guo +5 位作者 Shu-Shan Xing Jian Sun Bin Qiu Yu Shu Zhi-Qiang Wang Gui-Xiang L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1期5108-5114,共7页
BACKGROUND Fibrobronchoscopy is a common adjunct tool that requires anesthesia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respiratory diseases.However,current anesthesia methods,such as spray,nebuliz... BACKGROUND Fibrobronchoscopy is a common adjunct tool that requires anesthesia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respiratory diseases.However,current anesthesia methods,such as spray,nebulized inhalation,and cricothyroid membrane puncture,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Recently,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ronchoscopic direct-view glottis anesthesia is a simple and inexpensive method that shortens the examination time and provides excellent anesthetic results.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bronchoscopic direct vision glottis anesthesia for bronchoscopy.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ronchoscopy during thoracic surgery.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s(50 patients each).The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s were anesthetized using the nebulized inhalation and bronchoscopic direct vision glottis method,respectively.Hemodynamic indices[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heart rate(HR),and oxygen saturation(SpO_(2))before(T1),5 min after anesthesia(T2),and at the end of the operation(T3)]serum stress hormone indices[norepinephrine(NE),epinephrine(E),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and cortisol(Cor)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Adverse effects were also RESULTS At T2 and T3,SBP,DBP,and HR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whereas SpO_(2)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119.05±8.01)mmHg vs(127.05±7.83)mmHg,(119.35±6.66)mmHg vs(128.39±6.56)mmHg,(84.68±6.04)mmHg vs(92.42±5.57)mmHg,(84.53±4.97)mmHg compared to(92.57±6.02)mmHg,(74.25±5.18)beats/min compared to(88.32±5.72)beats/min,(74.38±5.31)beats/min compared to(88.42±5.69)beats/min,(97.36±2.21)%vs(94.35±2.16)%,(97.42±2.36)%vs(94.38±2.69%],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ll P<0.05).After treatment,NE,E,ACTH,and Co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oth groups than before treatment,but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68.25±8.87)ng/mL vs(93.35±14.00)ng/mL,(53.59±5.89)ng/mL vs(82.32±10.70)ng/mL,(14.32±1.58)pg/mL vs(20.35±3.05)pg/mL,(227.35±25.01)nmol/L vs(322.28±45.12)nmol/L],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ll 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12.00%(12/50)vs 6.00%(3/50)](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bronchoscopic direct vision glottis anesthesia method for bronchoscopy patients is beneficial for stabilizing hemodynamic indices during bronchoscopy and reducing the level of patient stress,with good safety and practic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bronchoscopy Glottis anesthesia method BRONCHOSCOPY AIRWAY SE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任娟 包满珍 +4 位作者 赵茜芸 朱琴 苏娜 周丹丹 杨锡瑶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3例)与试验组(20例)... 目的探索不同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3例)与试验组(20例)。对照组穿刺成功后在扩皮送鞘前使用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注射麻醉,试验组在置管前使用利多卡因溶液湿敷,扩皮前予利多卡因溶液沿穿刺点滴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疼痛评分、满意情况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在PICC置管过程中,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前使用利多卡因溶液湿敷,扩皮前予利多卡因溶液沿穿刺点滴入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超声引导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Misgave-Ladach-Method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邵兵 邹冬玲 +3 位作者 李泉 刘琴湘 郭训 张斌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3期172-174,215,共4页
目的 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Misgave -Ladach -Method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8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 0例。罗哌卡因组(R组) :0 75 %罗哌卡因2ml... 目的 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Misgave -Ladach -Method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8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 0例。罗哌卡因组(R组) :0 75 %罗哌卡因2ml+10 %葡萄糖液0 5ml;布比卡因组(B组) :0 75 %布比卡因1 2 5ml+10 %葡萄糖液1 2 5ml。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 %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能、最高阻滞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相似(P >0 0 5 ) ,但R组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 <0 0 5 ) ;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B组(P <0 0 5 )。结论 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安全有效,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对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布比卡因 剖宫产术 等效剂量 临床研究 新生儿Apgar评分 10%葡萄糖液 0.75%罗哌卡因 2%利多卡因 麻醉效能 不良反应 运动阻滞 随机双盲法 硬膜外导管 新生儿情况 临床效能 方法选择 足月妊娠 麻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针麻选穴及操作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宇龙 樊旭 《光明中医》 2025年第3期611-614,共4页
针刺麻醉又名针刺辅助麻醉,是在手术前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或其他刺激,达到手术期间镇痛效果的一种麻醉方式,是一种基于经络学说和现代神经医学的极具特色的手术麻醉方法,具有减少麻醉药品使用剂量、加速预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作为一... 针刺麻醉又名针刺辅助麻醉,是在手术前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或其他刺激,达到手术期间镇痛效果的一种麻醉方式,是一种基于经络学说和现代神经医学的极具特色的手术麻醉方法,具有减少麻醉药品使用剂量、加速预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作为一种更加经济的选择,针刺麻醉被广泛应用在头面、颈项、四肢等各种手术。文章主要对针刺麻醉的穴位选择与操作方式作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麻醉 穴位 针刺疗法 术中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和左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Misgave-Ladach-Method剖宫产术的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邵兵 刘琴湘 +1 位作者 李泉 黄志明 《当代医学》 2009年第7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Misgave-Ladach-Method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罗哌卡因组(R组):0.75%罗哌卡因2m1回吸脑...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Misgave-Ladach-Method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罗哌卡因组(R组):0.75%罗哌卡因2m1回吸脑脊液至2.5m1;左布比卡因组(L组):0.5%左布比卡因2m1回吸脑脊液至2.5m1。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能、最高阻滞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相似(p>0.05),但R组感觉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L组(p<0.05或p<0.01)。结论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左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安全有效,与左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对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左布比卡因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预防策略的构建
6
作者 陈姝 李国宏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8期40-42,50,共4页
目的构建骨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预防策略,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函询,形成骨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预防策略。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95.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 目的构建骨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预防策略,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函询,形成骨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预防策略。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95.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0、0.91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3、0.163。在第2轮专家函询中,各级指标重要性均值为4.000~4.944、变异系数0.046~0.213,最终确定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42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防策略涵盖骨科全身麻醉手术围手术期整个过程,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苏醒期躁动 全身麻醉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在骨科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鸿涛 白洁 +1 位作者 郑思敏 牛晓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估翻转课堂联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骨科麻醉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9月—2022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骨科麻醉住培学生4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 目的评估翻转课堂联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骨科麻醉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9月—2022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骨科麻醉住培学生4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学,研究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记录并分析2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理论考核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48.60±5.48)分vs.(43.30±5.57)分;(82.80±4.21)分vs.(76.70±4.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的实践考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及团队合作得分高于对照组[(20.70±1.63)分vs.(18.90±2.00)分;(20.70±1.98)分vs.(19.10±2.40)分;(20.55±2.04)分vs.(19.00±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实践操作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教学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4.20±0.89)分vs.(3.40±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翻转课堂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骨科麻醉的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分析问题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翻转课堂 骨科麻醉 住培教学 教学质量 学生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倩倩 赵锦芳 李永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 对比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比较两组的麻醉苏醒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 目的 对比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比较两组的麻醉苏醒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的麻醉苏醒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全身麻醉组,术后苏醒时、术后苏醒8 h时及术后苏醒24 h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的17.1%(P <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减轻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根治术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联合比较教学法在非儿科麻醉专业医师儿科麻醉培训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芳 蔡晶晶 +6 位作者 李立晶 高铮铮 胡璟 刘国亮 邹楠 邱东宇 张建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22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比较教学法在非儿科麻醉专业医师儿科麻醉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于本院进修学习的38名综合医院麻醉医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在院学习时...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比较教学法在非儿科麻醉专业医师儿科麻醉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于本院进修学习的38名综合医院麻醉医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在院学习时间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2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CBL联合比较教学法。采用测验成绩及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结果 试验组学员理论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以及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员在增强记忆能力、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临床实用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上选择“是”和对教学满意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L联合比较教学法应用在非儿科麻醉专业医师的小儿麻醉教学中,不仅能提升课后成绩,而且能提高学员的临床综合能力,改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 非儿科麻醉专业医师 儿科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黄美华 张转运 +3 位作者 庄珊珊 王晴 张偌翠 华薇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5期7-11,共5页
目的构建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为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评价模型,采用文献回顾、德尔菲法、优序图法和乘积法确立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 目的构建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为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评价模型,采用文献回顾、德尔菲法、优序图法和乘积法确立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92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3与0.182,构建了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的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结论构建的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评价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护理管理 质量指标 麻醉护理 德尔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麻醉方式选择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包胜云 赵佳佳 +1 位作者 郑映 宋雪松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4期5-8,共4页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目前临床诊治胰胆管疾病常见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花费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成为多数患者的最佳选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目前临床诊治胰胆管疾病常见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花费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成为多数患者的最佳选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手术过程中药物应用和手术操作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从而增加手术风险,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导致手术治疗工作中断,给医护人员与患者带来诸多不便。ERCP实施过程中麻醉医生的参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达到降低手术风险及规避不良反应的目的。目前,临床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参与ERCP麻醉工作,麻醉经验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麻醉方式供临床选择,包括各种药物的配伍方案。对近期应用在ERCP中的各种麻醉方式进行了总结阐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麻醉方式 镇痛镇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意识消失的有效剂量及其与脑电双频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左明玉 王晓鹏 +3 位作者 庄萍 孔莹 庞君 张永强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索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有效剂量(ED_(95)),并研究环泊酚剂量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4‒7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行全麻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年龄65~75岁,体重指... 目的探索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有效剂量(ED_(95)),并研究环泊酚剂量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4‒7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行全麻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年龄65~75岁,体重指数(BMI)18~28 kg/m^(2),ASAⅡ/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A组、B组、C组、D组和E组,各组患者环泊酚的麻醉诱导剂量分别为0.127 mg/kg、0.169 mg/kg、0.225 mg/kg、0.300 mg/kg和0.400 mg/kg。由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自动记录BIS值,以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1分作为意识消失的标准。采用点斜法计算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意识消失的ED_(50)、ED_(95)及其95%置信区间(CI),用直线回归分析探索环泊酚的药物剂量与BIS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意识消失的ED_(50)为0.181 mg/kg(95%CI:0.171~0.191 mg/kg),ED_(95)为0.350 mg/kg(95%CI:0.277~0.423 mg/kg)。环泊酚的剂量与BIS值呈负相关(r=-0.775,P<0.001),回归方程y=-97.503x+82.25,R^(2)=0.600。结论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的ED_(50)为0.181 mg/kg,ED_(95)为0.350 mg/kg,环泊酚的药物剂量与BIS值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麻醉诱导 半数有效剂量 点斜法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分娩中转剖宫产麻醉方法的选择分析
13
作者 杨淖绚 杜宇 +2 位作者 陈盈艮 赵于 周述芝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分析无痛分娩中转为剖宫产麻醉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术中指标和新生儿结局,为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我院接受无痛分娩中转为剖宫产的单胎初产妇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GA)组、持续... 目的分析无痛分娩中转为剖宫产麻醉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术中指标和新生儿结局,为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我院接受无痛分娩中转为剖宫产的单胎初产妇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GA)组、持续硬膜外麻醉(CEA)组、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分析选择不同麻醉方法的影响因素、术中指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共纳入404例中转剖宫产的产妇,中转原因为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产程异常、持续性枕横(后)位及社会因素。根据麻醉方法分为GA组39例、CEA组277例、CSEA组88例。CEA组、CSEA组胎儿宫内窘迫占比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社会因素占比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CSEA组产妇入室至切皮时间长于GA组,且CSEA组长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CEA组产妇术中补液量低于CSEA组,且CEA组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CEA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S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组与CSEA组比较,CEA组麻醉平面更低、转化GA率及术中镇痛补救率更高、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中转剖宫产麻醉方法主要采用CEA,其次为CSEA,GA占比最低,3种麻醉方式均不影响新生儿评分;GA在胎儿宫内窘迫等紧急情况下采用更广泛,CEA与CSEA各具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麻醉方法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ndwich教学方法在非本专业医学本科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樊峥 权哲峰 +2 位作者 郝帅 曹英浩 池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Sandwich教学方法应用于非麻醉专业本科生在麻醉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参与临床麻醉学见习的51名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 目的:探讨Sandwich教学方法应用于非麻醉专业本科生在麻醉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参与临床麻醉学见习的51名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试验组(n=25)。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见习教学方法,而试验组采用Sandwich教学方法,最后两组采用理论知识试卷和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教学效果和教师满意度评价。结果:理论知识掌握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81.80±5.02)分与(66.56±5.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见习带教老师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wich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见习生掌握教学大纲内容,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本专业学生 见习生 Sandwich教学方法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窍针法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15
作者 刘雪飞 罗勇达 +1 位作者 张理宾 吴建峰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析开窍针法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行全身麻醉手术,研究组于术... 目的:探析开窍针法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行全身麻醉手术,研究组于术前3 d应用开窍针法行穴位预处理。对比两组苏醒状况、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估、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唤之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意识完全恢复、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7 d,研究组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行开窍针法预处理的干预效果理想,可加快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减少POCD发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全身麻醉 开窍针法 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 苏醒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方式和微电极记录对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王宇航 吕坤 +3 位作者 鄂语乾 曹胜武 赵春生 曹纹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和微电极记录(MER)对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112例PD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和使用MER情况分为4组:局部麻醉(LA)+MER组(...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和微电极记录(MER)对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双侧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112例PD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和使用MER情况分为4组:局部麻醉(LA)+MER组(n=22),LA+非MER组(n=25),全身麻醉(GA)+MER组(n=34),GA+非MER组(n=31)。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复查CT计算靶点和实际电极尖端坐标,并采用欧氏距离(ED)评估电极植入精度;术后1个月开机,采用UP-DRS-Ⅲ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UPDRS-Ⅲ评分改善率:LA+MER组[(50.04±7.20)%]、GA+MER组[(51.80±8.04)%]和GA+非MER组[(52.23±7.92)%]均明显高于LA+非MER组[(40.37±9.76)%;P<0.05]。颅内积气:LA+MER组[(8.17±5.38)ml]和LA+非MER组[(10.27±4.22)ml]明显高于GA+MER组[(4.68±1.25)ml;P<0.05]和GA+非MER组[(4.75±1.08)ml;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LA+非MER组第一靶点和第二靶点Y轴偏差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麻醉方式和MER的选择对STN-DBS治疗PD具有一定的影响。使用MER可纠正GA引起的脑脊液丢失和体位导致的靶点误差,提高植入电极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微电极记录 麻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雪妮 魏春景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3期13-15,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1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参照组34例应用全身麻醉方案,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11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参照组34例应用全身麻醉方案,研究组3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硬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节点的血糖、血压、心率水平。结果研究组T3(手术开始30 min)、T4(手术完成即刻)阶段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T3、T4时间点心率(82.34±2.83)、(84.12±1.34)次/min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8、15.825,P均<0.05)。研究组T3、T4时间段血糖数值较参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存在差异。相较于全身麻醉而言,全身麻醉联合硬外阻滞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并且能够稳定其术中血糖值,对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维护手术安全性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麻醉方式 硬外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经抚触点按法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卢舒雨 陶品月 +6 位作者 梁奕 曾菲 刘娟娟 李颖 张明明 李涛 刘秋艳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6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循经抚触点按法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全麻术后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07/2023-12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复苏的全麻术后躁动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小剂量右美托咪... 目的探讨循经抚触点按法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全麻术后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07/2023-12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复苏的全麻术后躁动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对照组,n=60)和循经抚触点按法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n=60),年龄3~1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对照组患儿复苏过程出现躁动后,给予单次静脉滴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2μg/kg;观察组患儿复苏过程出现躁动后,予以单次右美托咪定0.2μg/kg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加用手掌及手指抚触患儿心经、脾经,点按百会、内关(双)、天枢(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涌泉(双)穴位,每个穴位按压1~3 min,循经抚触点按过程持续10~15 min。比较两组患儿再次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复苏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再次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5.0%和18.3%,对照组为33.3%和38.3%,观察组复苏时间为32.0(24.5,55.0)min,对照组为48.5(34.0,72.0)min;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抚触点按法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再次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复苏时间,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可为临床防治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抚触点按法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后颅内积气1例
19
作者 罗柳 唐林 +1 位作者 谭米多 付卫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8-1004,共7页
椎管内麻醉后出现颅内积气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的椎管内或颅内积气多与麻醉过程中采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相关,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罕见。本文报告1例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实施椎管内麻醉手术后发生颅内积气的患者资料。患者... 椎管内麻醉后出现颅内积气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的椎管内或颅内积气多与麻醉过程中采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相关,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罕见。本文报告1例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实施椎管内麻醉手术后发生颅内积气的患者资料。患者为38岁女性,无明显诱因肛周肿痛1周,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肛周脓肿切开排脓+肛瘘切除内扣挂线+混合痔外剥内扎+肛乳头瘤电灼术”。术后第2天出现头痛、头晕,以及颈部、后背剧烈疼痛,伴手臂麻木且无法触碰及活动,平卧位休息后无好转,头部CT发现颅内散在多发积气,总量约3 mL。经多学科会诊,采取卧床休息、补液、吸氧、消炎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半年后随访无不适。目前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实施椎管内麻醉后颅内积气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阻力消失法 并发症 颅内积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对提高门诊药房麻精药品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洪娟 刘琼梅 郑欣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戴明环(PDCA)循环法管理对提高门诊药房麻精药品(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洛阳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1000例麻精药品处方设置为研究对象,依据管理方式不同对纳入样本进行分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 目的探讨戴明环(PDCA)循环法管理对提高门诊药房麻精药品(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洛阳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1000例麻精药品处方设置为研究对象,依据管理方式不同对纳入样本进行分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500例麻精药品处方设置为PDCA循环法管理前组,期间接受常规麻精药品管理;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500例麻精药品处方设置为PDCA循环法管理后组。对比管理前后麻精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管理质量与安全考核表评分。结果PDCA循环法管理后组麻精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60%)低于PDCA循环法管理前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法管理后组的药品安全监控、用药合理性、处方书写、处方审核与调剂、药品登记管理5个维度评分较PDCA循环法管理前组均有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管理可提高门诊药房麻精药品管理质量,降低麻精药物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管理 门诊药房 麻精药品 管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