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解决电动汽车驱动轴轮端减磨垫片耐久性问题
1
作者 张允峰 王庭俊 过亮 《现代机械》 202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驱动轴作为汽车传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其工作时易产生各类NVH问题。基于粘滑理论提出的一种双面涂抹减磨剂的圆环垫片可有效消除驱动轴与轮毂轴承端面的摩擦异响,但在电动车上易发生垫片断裂现象。本文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借用Abqus工... 驱动轴作为汽车传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其工作时易产生各类NVH问题。基于粘滑理论提出的一种双面涂抹减磨剂的圆环垫片可有效消除驱动轴与轮毂轴承端面的摩擦异响,但在电动车上易发生垫片断裂现象。本文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借用Abqus工程分析手段,提出了多种改善措施,并进行组合验证,有效解决了某电动车减磨垫片断裂问题,同时也为后续新车型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轴 减磨垫片 archard磨损理论 NV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的二元颗粒球磨机衬板磨损分析
2
作者 马道明 李同清 +3 位作者 尹自信 黄宸珂 陈益楠 吴涛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0期105-114,共10页
作为球磨机的主要易损部件,衬板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钢球的连续冲击和挤压摩擦导致磨损。基于Archard模型,针对球磨机内5 mm和10 m两种尺寸的介质,在无衬板、不同衬板形状、衬板高度条件下进行了等数量混合的模拟,旨在深入研究这些不同... 作为球磨机的主要易损部件,衬板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钢球的连续冲击和挤压摩擦导致磨损。基于Archard模型,针对球磨机内5 mm和10 m两种尺寸的介质,在无衬板、不同衬板形状、衬板高度条件下进行了等数量混合的模拟,旨在深入研究这些不同状态下颗粒的运动行为及其对衬板磨损的影响。通过这一研究,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球磨机衬板的分层和磨损机理,进而优化衬板性能、提高磨机效率,并减少球磨机衬板的磨损。经过模拟仿真,得出以下结论:1)颗粒分层现象源于端盖效应和提升条对不同颗粒提升能力的差异。在无提升条时,小颗粒因轻而集中在筒体中心,大颗粒则因重而分布于外围。引入提升条后,小颗粒趋于在筒体两端聚集,形成新的轴向分布,而大颗粒分布相对稳定。2)矩形提升条相比梯形更易导致衬板磨损,但提升条高度增加时,筒体摩擦磨损减小。这模拟结果受限于Archard模型,因其未考虑冲击磨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y DEM 衬板磨损 球磨机 archard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的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的H13模具钢热挤压磨损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皇涛 宋宇 +2 位作者 张丹丹 张丰收 宋克兴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0-166,共7页
为精确预测模具钢在热挤压成形过程中的磨损规律,开展了基于修正的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的H13模具钢热挤压磨损研究。根据磨损因子及硬度的变化修正了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同时考虑挤压次数对模具磨损的影响,基于Deform建立了热挤压成形... 为精确预测模具钢在热挤压成形过程中的磨损规律,开展了基于修正的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的H13模具钢热挤压磨损研究。根据磨损因子及硬度的变化修正了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同时考虑挤压次数对模具磨损的影响,基于Deform建立了热挤压成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磨损因子、硬度以及挤压次数对模具磨损的影响规律,挤压初期凸模磨损量较小;随挤压次数增加,磨损量迅速增加;挤压到一定次数时,磨损量出现转折,随后呈平稳变化。建立了H13模具钢热挤压磨损预测模型,通过热挤压物理试验验证了磨损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H13热作模具钢热挤压成形模具寿命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模具钢 热挤压 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 磨损 DEFORM
原文传递
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的滑动导轨磨损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超 胡亚辉 +1 位作者 谭雁清 崔洪胤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76,98,共5页
以机床滑动导轨副典型工况下的载荷和速度为变量因素,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销盘磨损实验,研究滑动导轨副在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规律。参照经典的Archard磨损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并修正,得出相应的磨损率的回归公式。将该回归公式... 以机床滑动导轨副典型工况下的载荷和速度为变量因素,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进行销盘磨损实验,研究滑动导轨副在干摩擦条件下的磨损规律。参照经典的Archard磨损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并修正,得出相应的磨损率的回归公式。将该回归公式和Archard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得出该回归公式能更好地预测导轨副的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导轨 销盘磨损试验 正交实验 archard磨损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Archard磨损理论非标销轴温镦成形模具磨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晓俊 朱兴龙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37,共6页
针对销轴温镦成形凹模磨损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基于修正Archard磨损理论对非标销轴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从应力分布、成形载荷等多个方面对制件的成形效果和凹模磨损进行模拟分析。以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法对... 针对销轴温镦成形凹模磨损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基于修正Archard磨损理论对非标销轴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从应力分布、成形载荷等多个方面对制件的成形效果和凹模磨损进行模拟分析。以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法对成形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各参数对凹模磨损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为:成形速度为5 mm·s^(-1),坯料加热温度为600℃,模具预热温度为280℃。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组合进行实际试模,制件成形效果良好,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得出模具表面磨损形貌分布,凹模实际磨损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拟和优化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镦成形 凹模磨损 响应面法 archard磨损理论 DEFORM-3D
原文传递
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的WR-CVT非连续接触钢丝绳磨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武 常浩文 +1 位作者 赵书阳 韩飞燕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6-716,共11页
针对WR-CVT(Wire ro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弯曲段钢丝绳更易磨损问题,以6×7+IWS(Merallic wire strand core)钢丝绳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结合自适应网格技术,建立WR-CVT钢丝绳非连续接触磨损有限元模型... 针对WR-CVT(Wire ro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弯曲段钢丝绳更易磨损问题,以6×7+IWS(Merallic wire strand core)钢丝绳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结合自适应网格技术,建立WR-CVT钢丝绳非连续接触磨损有限元模型,研究磨损对钢丝绳接触压应力以及滑移幅值等接触参量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揭示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磨损的作用,钢丝间接触区域不断增大.最大磨损深度出现在钢丝绳与绳槽边缘接触处,此处钢丝接触压应力较磨损前显著减小,滑移幅值和磨损深度在不断增大,接触压应力集中点沿钢丝轴向不断移动,接触区域形貌逐渐形成扁平状,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绳环CVT 无接头钢丝绳 非连续接触 archard磨损模型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的盘形制动修正指数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素霞 雷振宇 +3 位作者 秦震 牛留斌 白小玉 王君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以磨损率计算公式的修正指数(压力指数m和速度指数n)作为研究磨损和摩擦应力的响应参数,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制动盘-闸片简化模型;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影响Archard磨损模型修正指... 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以磨损率计算公式的修正指数(压力指数m和速度指数n)作为研究磨损和摩擦应力的响应参数,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制动盘-闸片简化模型;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影响Archard磨损模型修正指数的目标函数响应面模型,对轨道列车盘形制动磨损行为进行非线性分析,并约束制动盘接触应力和摩擦应力,制定修正指数优化原则;分析制动初速度和压力对制动盘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度指数n对列车磨损值影响较大,模型优化后的最优修正指数为压力指数m=0.97、速度指数n=0.96,基本满足磨粒磨损试验理论值m=n=1;施加不同的制动压力和制动初速度时,制动盘表面摩擦应力和磨损深度在摩擦半径处呈周向递减,制动初速度对制动盘摩擦应力影响不大;当制动盘在较大制动压力作用下时,盘面出现严重挤压,摩擦应力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形制动 archard磨损理论 修正指数 压力指数 速度指数 响应面模型 优化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的采煤机行走轮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丹 张标 +3 位作者 徐鹏 吴卫东 张艳军 李录彬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1-215,共5页
为了研究采煤机行走轮齿廓磨损规律,提高采煤机行走轮的使用寿命。以某型号采煤机行走轮、销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了采煤机行走轮齿廓数学磨损模型,使用ABAQUS软件、Fortran语言编写的能够计算行走轮齿廓各点磨损深度... 为了研究采煤机行走轮齿廓磨损规律,提高采煤机行走轮的使用寿命。以某型号采煤机行走轮、销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了采煤机行走轮齿廓数学磨损模型,使用ABAQUS软件、Fortran语言编写的能够计算行走轮齿廓各点磨损深度的Umeshmotion子程序和ALE自适应网格技术对行走轮、销齿的啮合运动进行仿真,得到了行走轮齿廓各点的磨损深度、滑移距离以及应力云图,分析了行走轮齿面磨损特性,探究了啮合次数对齿面磨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机行走轮与销齿啮合过程中,齿根处接触应力最大,滑移距离最大,磨损最为严重,齿顶处磨损次之,节点处磨损最小。齿根处磨损最严重是因为行走轮齿根处与销齿的圆弧段啮合,导致齿根处产生的滑移距离较大,并且圆弧啮合阶段属于初始啮合阶段,这一阶段处于单双齿交替啮合时期,会对行走轮造成冲击,行走轮受力增大,导致行走轮齿根部磨损最为严重。行走轮齿廓磨损趋势为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后减小,2个峰值为单双齿交界处。随着啮合次数的增加,磨损体积非线性增加,但磨损速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rd磨损模型 渐开线行走轮 磨损特性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ard模型的螺杆钻具十字万向轴啮合面磨损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锐尧 方志学 +3 位作者 张景旺 任弼靖 肖平 朱忠喜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1,共7页
十字万向轴对于螺杆钻具的扭矩与转速传递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十字万向轴的运动磨损使得传递效率大大降低。为探究十字万向轴啮合面的运动规律与防磨合金块的磨损规律,建立十字万向轴多体运动和合金块体积磨损量计算的联合仿真物理模型;... 十字万向轴对于螺杆钻具的扭矩与转速传递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十字万向轴的运动磨损使得传递效率大大降低。为探究十字万向轴啮合面的运动规律与防磨合金块的磨损规律,建立十字万向轴多体运动和合金块体积磨损量计算的联合仿真物理模型;依据赫兹接触理论和Archard磨损理论对仿真模型的接触边界条件进行设定,对磨损条件进行定义,研究共轭运动副啮合面之间的运动规律与接触力的变化规律;以多体运动仿真求解所得啮合面的运动路径和接触力峰值作为防磨合金块磨损分析的边界条件,研究不同结构形态对防磨合金块体积磨损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运动啮合稳定后,啮合面会产生沿着切向与轴向的合成方向做往复滑动摩擦运动,接触力呈现周期性波动规律;接触面不同结构形态与关键结构参数对合金块的磨损量有显著影响,采用凹双斜面结构可有效提升合金块的耐磨性。该研究可以为十字万向轴的结构优化设计及耐磨性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万向轴 多体动力学 接触力 archard磨损 体积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研究SiC/AZ91D复合材料干摩擦磨损特性
10
作者 付豪 尧军平 +2 位作者 梁超群 李步炜 陈国鑫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06-6214,共9页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在活塞制造中具有重要意义,活塞使用寿命与其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关系密切,为预测镁基复合材料活塞耐磨性。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结合自适应网格技术,建立SiC/AZ91D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基体有限元模型,探究其在不同载荷...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在活塞制造中具有重要意义,活塞使用寿命与其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关系密切,为预测镁基复合材料活塞耐磨性。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结合自适应网格技术,建立SiC/AZ91D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基体有限元模型,探究其在不同载荷下的磨损行为,考察其应力场分布、磨损深度,进行了试验验证,揭示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载荷下,盘销的接触面均表现出距盘轴心最近与最远处应力值较大,其他径向区域较小。随着载荷增加,盘销接触区域各处均表现出应力值增大。在不同载荷下,盘销接触面均表现出距盘轴心最近处磨损深度较小,离盘轴心径向距离增加,磨损深度越来越大。随着载荷增加,盘销接触区域各处均表现出磨损深度数值增大。但复合材料的磨损深度小于基体,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能。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为复合材料主要磨损机制,粘着磨损为基体合金的主要磨损机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有限元模拟 摩擦磨损 archard磨损模型 磨损机制
原文传递
核级设备危险频率下的电接触摩擦磨损试验与模拟研究
11
作者 王东伟 丁昊昊 +3 位作者 蒋维 赵阳 李发强 汪凡雨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7,共12页
针对核安全级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设备在其服役过程中存在的电接触磨损问题,本研究中首先对安全级DCS设备进行扫频试验,在得到设备的危险频率后,搭建电接触摩擦磨损试验台,并进行一系列摩擦学试验.结合电—热—机顺序耦合... 针对核安全级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设备在其服役过程中存在的电接触磨损问题,本研究中首先对安全级DCS设备进行扫频试验,在得到设备的危险频率后,搭建电接触摩擦磨损试验台,并进行一系列摩擦学试验.结合电—热—机顺序耦合分析法与Archard磨损模型,探索电流大小对电接触摩擦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安全级DCS设备的一阶共振频率为12 Hz.在该频率激励下,随着输入电流增大,电接触界面摩擦系数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电接触表面表现出磨粒磨损、剥层和电弧烧蚀的特点.增大电流虽然导致界面磨损加剧,但是高温下的材料软化使得接触区域增大,有利于电接触保持更长时间的低电阻状态.但是,大电流作用下磨损表面分布不均匀,接触电阻的波动频率显著增加.有限元分析能够较好地模拟电接触摩擦磨损过程,但是由于电接触状态下,摩擦区域的接触应力有所差异,因此磨痕区的磨损深度各不相同.在磨痕两侧,增大电流导致磨痕深度加剧,而在磨痕中间区域,输入电流为2 A时的磨痕深度明显大于输入电流为1 A和3 A的状态,这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级DCS 电接触 摩擦磨损 有限元分析 archard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Archard模型非连续接触的浮动球密封结构磨损行为研究
12
作者 高俊峰 赵嘉逸 +3 位作者 冯玉林 杨玲玲 李伟 明友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针对不连续接触磨损问题,以硬密封浮动球阀中浮动球密封结构为研究对象,将欧拉-拉格朗日耦合法(CEL)、全局网络重构法(ALE)、修正Archard模型与硬密封条件下的数值计算模型相结合,利用Abaqus子程序UMESHMOTION,实现对非连续接触密封结... 针对不连续接触磨损问题,以硬密封浮动球阀中浮动球密封结构为研究对象,将欧拉-拉格朗日耦合法(CEL)、全局网络重构法(ALE)、修正Archard模型与硬密封条件下的数值计算模型相结合,利用Abaqus子程序UMESHMOTION,实现对非连续接触密封结构的磨损仿真分析,探究流体介质压力、启闭速度及密封面宽度等对密封面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不连续接触条件下的磨损机制;提出密封结构接触面全局磨损量均值(GWA)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非连续接触形式下,磨损较大位置出现应力集中;启闭速度和密封面宽度对密封面磨损影响较小;当V_(oc)为2 mm/s时GWA最小;当b_(m)为3.0 mm时GWA最小;流体介质压力对密封面磨损影响较大;非连续接触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研究结果可为不连续接触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rd磨损模型 非连续接触 浮动球密封结构 磨损特性 欧拉-拉格朗日耦合 全局网络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强制搅拌机叶片磨损数值研究
13
作者 滕云来 武祥林 +1 位作者 杨绍普 李韶华 《机电工程技术》 2025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强制搅拌机叶片在复杂工况下的磨损失效将直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揭示沥青混合料搅拌过程中搅拌叶片的磨损特征,保障搅拌机安全高效生产,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了沥青混合料搅拌运动过程中的耦合模型,考虑了沥青混合... 强制搅拌机叶片在复杂工况下的磨损失效将直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揭示沥青混合料搅拌过程中搅拌叶片的磨损特征,保障搅拌机安全高效生产,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了沥青混合料搅拌运动过程中的耦合模型,考虑了沥青混合料温度,基于Archerd磨损模型和离散元法对搅拌筒和拌叶片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搅拌叶的磨损程度远大于搅拌筒,其中搅拌叶片4磨损深度最大,最容易发生失效,磨损程度最大处为搅拌叶外侧边缘,且切向磨损大于法向磨损,可以通过增大安装角来降低切向力导致的磨损,搅拌叶4安装角由0°优化为30°,安装角优化后使用寿命可以提升15.5%,优化后搅拌叶片最大工况下预计工作415 d需要更换,为提升搅拌叶片使用寿命和更换时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机 磨损 离散元法 archard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ard理论的汽车板件热冲压模具磨损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小慧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0-154,共5页
以某汽车板件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及塑性成形理论,采用DEFORM-3D软件对板件的热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热力耦合仿真,模拟了模具表面的磨损情况。通过分析可知,凹模磨损远大于凸模磨损,寿命较短,并根据模拟结果讨论了影响凹模磨损的... 以某汽车板件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及塑性成形理论,采用DEFORM-3D软件对板件的热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热力耦合仿真,模拟了模具表面的磨损情况。通过分析可知,凹模磨损远大于凸模磨损,寿命较短,并根据模拟结果讨论了影响凹模磨损的关键因素。在保证冲压板件质量及维持凸模磨损的前提下,以降低凹模表面磨损为目标,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凹模工作表面磨损深度的影响关系并进行了优选。对获得的最优参数组合进行仿真模拟及实际试模,并与优化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凹模磨损与实际试模结果较为接近,与优化前凹模磨损结果相比得到明显改善。最优参数组合为:模具预热温度为350℃,坯料初始温度为500℃,冲压速度为15 mm·s^(-1),凹模硬度为64 HRC。采用有限元仿真技术能够有效地指导设计,降低试模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rd磨损理论 热冲压 正交试验 凹模磨损 磨损深度
原文传递
皮质悬吊装置和股骨间微动磨损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陈丽华 张亚迪 +1 位作者 孟宪元 李浩群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1-883,共13页
研究了皮质悬吊装置的钛板和股骨表面的皮质骨承受交变载荷发生的微动行为.基于钛/皮质骨材料建立了球/平面微动磨损有限元模型,通过与Hertz接触理论和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位移幅值、摩擦系数和... 研究了皮质悬吊装置的钛板和股骨表面的皮质骨承受交变载荷发生的微动行为.基于钛/皮质骨材料建立了球/平面微动磨损有限元模型,通过与Hertz接触理论和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位移幅值、摩擦系数和法向力对钛球/皮质骨接触面间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最后把已验证的模型和方法用于研究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中的皮质悬吊装置和股骨间的微动磨损情况.发现随着微动位移幅值从2μm增大至10μm,磨损状态由部分滑移向完全滑移转变,最大磨损深度由0.195μm逐渐增大至14.13μm,磨损体积由5.69×10^(4)μm^(3)增大至1.41×10^(6)μm^(3);在位移幅值为5和10μm时,磨损深度、磨损面积和磨损体积都表现出随摩擦系数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在位移幅值为5μm时,磨损深度随法向力的增加逐渐减小,在位移幅值为10μm时,磨损深度随法向力的增加逐渐增大.通过研究交变载荷下皮质悬吊装置/皮质骨微动磨损模型的微动磨损行为发现:磨损深度最大值在皮质骨隧道孔边缘的应力最大值处,并且与球/平面微动磨损模型预测趋势相同,可以通过增加皮质悬吊装置和皮质骨隧道孔边缘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来提高皮质骨的抗微动磨损能力,提高ACL重建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悬吊装置 微动磨损 皮质骨 archard磨损方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工况对盘式刹车片磨损量的影响
16
作者 赵小惠 郇凯旋 +2 位作者 张智杰 杨文彬 胡胜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99,共6页
刹车片是制动系统中最关键的安全零件之一,在保障驾驶员行车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制动工况对刹车片磨损量有不同的影响。为了探究制动工况对盘式刹车片磨损量的影响,利用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刹... 刹车片是制动系统中最关键的安全零件之一,在保障驾驶员行车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制动工况对刹车片磨损量有不同的影响。为了探究制动工况对盘式刹车片磨损量的影响,利用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刹车片的磨损仿真模型,并通过APDL命令流添加Archard磨损命令,实现对刹车片的磨损仿真,分析了计算刹车片的磨损量。搭建刹车片摩擦磨损试验台,并随机选取5组不同的制动工况进行刹车片磨损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参数范围内,制动压力对刹车片磨损量的影响比制动初速度的影响小;在没有外界热源的干预下,刹车片表面温度对磨损量的单独影响比制动初速度、制动压力等其他参数对刹车片磨损量的综合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刹车片 磨损 制动工况 archard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用机械密封织构端面干摩擦磨损仿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子起 李双喜 +2 位作者 刘益江 党杰 赵檀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7-806,共10页
为了减轻泵用机械密封端面在启停阶段和严重振动工况下的干摩擦磨损,对泵用机械密封织构端面进行了干摩擦磨损仿真及试验研究。首先,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具有表面织构的动静环密封端面的瞬态有限元模型,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分析了不同... 为了减轻泵用机械密封端面在启停阶段和严重振动工况下的干摩擦磨损,对泵用机械密封织构端面进行了干摩擦磨损仿真及试验研究。首先,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具有表面织构的动静环密封端面的瞬态有限元模型,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分析了不同织构分布间隔角度、边长和旋转角度下静环(石墨环)的磨损规律,得到了石墨环的磨损体积分布;然后,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干摩擦条件下对不同织构参数的密封环进行了磨损试验,得到了密封环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和石墨环的磨损质量;最后,对比分析了仿真和试验结果,讨论了不同织构参数对石墨环磨损质量的影响以及织构的减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织构凹槽可以在容纳磨粒磨屑的同时生成石墨转移膜进而减轻磨损;减轻密封环端面磨损要求织构面积合适,足够容纳磨粒磨屑,同时不过分增大表面粗糙度;织构分布间隔角度每增大5°且边长每减小0.1 mm,石墨环的磨损质量平均减少约7.83%和7.35%。织构旋转角度每增大15°,石墨环的磨损质量平均增大约4.25%。所得研究结果可为泵用机械密封的表面织构设计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并提升泵用机械密封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表面织构 石墨环 磨损试验 磨损质量 ANSYS archard磨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泵体零件热锻模具磨损与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寿军 肖开永 +2 位作者 牛腾 王永 王雷刚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4,共7页
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和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研究泵体零件锻造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模具的磨损深度及最大应力的影响规律。首先,选取锻造温度、预热温度、摩擦因数、硬度和下压速度进行5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借助灰色关联的分... 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和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研究泵体零件锻造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模具的磨损深度及最大应力的影响规律。首先,选取锻造温度、预热温度、摩擦因数、硬度和下压速度进行5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借助灰色关联的分析确定关键影响因子,即锻造温度和摩擦因数。然后,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对关键影响因子随机取样,并采用DEFORM软件进行模拟,再将锻造温度和摩擦因数作为输入,将磨损深度和最大应力作为输出,构建2×12×2的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模型,确定最优锻造温度为481.6℃、摩擦因数为0.38,此时最小磨损深度为1.44×10^(-5) mm、最大应力为1362 MPa。最后,通过实际生产进行验证,得到磨损深度和最大应力的模拟值与预测值吻合,相对误差仅为0.7%和4.0%,主要磨损区域和应力分布情况与实际生产基本吻合,验证了优化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archard磨损模型 锻造温度 模具磨损深度
原文传递
蒸汽发生器管板间滑动磨损行为实验和模拟研究
19
作者 郑瑜 包士毅 +3 位作者 许磊 娄乘铭 陈威 袁巍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50-1557,共8页
针对405合金支撑板与Inconel 690合金传热管间的滑动磨损行为展开了实验研究,讨论了不同载荷和循环次数对管板间磨损情况的影响,并基于磨损表面微观形貌研究了管板之间的滑动磨损机理。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与ABAQUS自适应网格技术建立了... 针对405合金支撑板与Inconel 690合金传热管间的滑动磨损行为展开了实验研究,讨论了不同载荷和循环次数对管板间磨损情况的影响,并基于磨损表面微观形貌研究了管板之间的滑动磨损机理。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与ABAQUS自适应网格技术建立了405合金支撑板与Inconel 690合金传热管之间的滑动磨损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当传热管发生滑动磨损时,其表面的磨损机理主要包括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磨损面的轮廓形状以及磨损体积随载荷和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磨损 archard磨损模型 自适应网格技术 传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炮装填系统协调输弹机构磨损特性
20
作者 田晔 陈光宋 刘太素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62-4070,共9页
在自动装填系统中,协调输弹机构是完成弹丸转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协调输弹机构长期处于发射冲击的载荷作用之下,导致协调器运动副轴孔之间由于磨损作用出现间隙变化,影响协调输弹的精度,研究协调输弹机构运动磨损问题对提高机构运动... 在自动装填系统中,协调输弹机构是完成弹丸转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协调输弹机构长期处于发射冲击的载荷作用之下,导致协调器运动副轴孔之间由于磨损作用出现间隙变化,影响协调输弹的精度,研究协调输弹机构运动磨损问题对提高机构运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协调输弹机构的磨损特性,基于修正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协调输弹机构磨损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获得磨损系数;建立协调输弹机构动态响应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利用有限元仿真结合任意朗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自适应网格技术实现磨损过程仿真,从而获得协调输弹机构的磨损特性,包括磨损深度与磨损循环次数的关系、最大磨损深度出现的位置等。研究结果表明:磨损开始初期磨损剧烈,在大约350次协调输弹后磨损由剧烈磨损期转而进入平稳期,磨损率下降;随着磨损的继续进行磨损率持续下降,且在整个磨损过程中轴孔接触边缘比其他位置磨损深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装填系统 协调输弹机构 archard磨损模型 有限元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