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Argo浮标、卫星测高和GRACE数据研究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文汉江 李洪超 +2 位作者 蔡艳辉 程鹏飞 朱广彬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6-702,共7页
利用2004-01—2010-12间Argo浮标采集的温度和盐度数据,通过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65°S~65°N间的比容海平面异常,并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得到比容海平面变化的长期趋势为(0.63±0.45)mm/a,与Llovel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利用卫... 利用2004-01—2010-12间Argo浮标采集的温度和盐度数据,通过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65°S~65°N间的比容海平面异常,并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得到比容海平面变化的长期趋势为(0.63±0.45)mm/a,与Llovel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得到该时间段内海平面变化趋势为(2.52±0.71)mm/a,GRACE反演得到的海水质量变化引起的海平面趋势为(1.84±0.13)mm/a,结果表明海水质量变化成为引起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对联合卫星测高、GRACE得到比容海平面变化与相应Argo浮标数据计算结果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卫星测高 GRACE WOA05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o浮标技术研究初探 被引量:24
2
作者 余立中 商红梅 张少永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argo浮标 温度 盐度 壳体 浮沉功能 驱动装置 传感器 控制电路 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O浮标海上比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川 胡波 +2 位作者 王聪 高占科 张少永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4-98,共5页
通过海上比测试验,对新研制的ARGO浮标的工作稳定性、各传感器计量性能的准确性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采用经过计量检定过的SBE911plus温盐深剖面测量系统及中国ARGO数据库中其它ARGO浮标的相关数据作为参比,得出比测试验结果。分析数据... 通过海上比测试验,对新研制的ARGO浮标的工作稳定性、各传感器计量性能的准确性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采用经过计量检定过的SBE911plus温盐深剖面测量系统及中国ARGO数据库中其它ARGO浮标的相关数据作为参比,得出比测试验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被测ARGO浮标与作为参比仪器的SBE911plusCTD所测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不同仪器间温度和盐度测量结果的相关度均在0.9以上,其中温度误差在-2.5℃~1.5℃之间,盐度误差在-0.15~0.4范围内。对于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总体上得出结论:被测ARGO浮标的工作性能稳定,传感器计量性能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测试验 argo浮标 SBE911 plusCTD 相关性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Argo浮标观测结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苏京志 王东晓 +1 位作者 张人禾 谢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104,共8页
对投放在南海内部的4个Argo浮标轨迹特征,温、盐结构及漂移速度进行诊断分析发现,Argo浮标剖面温、盐观测结果和气候态资料一致,同时上层海洋温、盐剖面资料表现出周期约2月的扰动信号,并且温跃层起伏与同期海表高度异常相关显著。和高... 对投放在南海内部的4个Argo浮标轨迹特征,温、盐结构及漂移速度进行诊断分析发现,Argo浮标剖面温、盐观测结果和气候态资料一致,同时上层海洋温、盐剖面资料表现出周期约2月的扰动信号,并且温跃层起伏与同期海表高度异常相关显著。和高度计资料计算而得的海表地转流相比,由Argo浮标漂移轨迹计算的表观流量值较小。在季节时间尺度上,Argo浮标表观流和Argo浮标所停留的中层参考面季节性海流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南海 海流 温、盐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go浮标的热带印度洋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振宇 刘琳 于卫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0-288,共9页
根据2004-2005年热带印度洋(30°S以北)的Argo浮标(自持式海洋剖面观测浮标)温度-盐度剖面观测资料,采用位势密度判据(Δσθ=0.03 kg/m3),针对每个Argo浮标的温度-盐度观测剖面确定了海洋混合层的深度,然后采用Krig插值方法构建了3... 根据2004-2005年热带印度洋(30°S以北)的Argo浮标(自持式海洋剖面观测浮标)温度-盐度剖面观测资料,采用位势密度判据(Δσθ=0.03 kg/m3),针对每个Argo浮标的温度-盐度观测剖面确定了海洋混合层的深度,然后采用Krig插值方法构建了3°×3°空间分辨率的月平均网格化混合层深度产品。通过与已有气候平均混合层深度资料的比较表明了该产品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热带印度洋海盆尺度的混合层深度空间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Argo浮标资料可用于热带印度洋混合层变化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热带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混合层深度 热带印度洋 海-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go浮标数据的星载微波辐射计Aquarius数据产品质量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进 张杰 王晶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53,共8页
Aquarius是专门用于海洋盐度监测的L波段辐射计,于2011年6月发射入轨,目前已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本文以太平洋为研究区域,利用Argo盐度现场数据对星载微波辐射计Aquarius的2012年2级数据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与Argo数据... Aquarius是专门用于海洋盐度监测的L波段辐射计,于2011年6月发射入轨,目前已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本文以太平洋为研究区域,利用Argo盐度现场数据对星载微波辐射计Aquarius的2012年2级数据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与Argo数据比较,Aquarius数据盐度存在0.1的负偏差,标准差约为0.7,升轨和降轨数据差异不明显;受亮温陆地污染和无线电射频干扰的影响,近岸海域反演误差较大;海面温度较高的低纬海域反演结果优于中纬度海域;受亮温敏感性及粗糙海面发射率模型的影响,Aquarius在低温水域以及高风速条件下盐度反演误差较大,标准差可达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盐度 L波段亮温 星载辐射计 argo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rgo浮标定位信息估算分析赤道太平洋中层流场状况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奕德 张韧 蒋国荣 《海洋预报》 2006年第4期37-46,共10页
本文利用Argo浮标的定位信息,经过较为严格的质量控制与误差估算,得到2003~2005年赤道太平洋区域中层流场信息,并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诊断与分析,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棉兰老涡、赤道逆流和南赤道流在中层流场中多数时间清晰可辨,北赤... 本文利用Argo浮标的定位信息,经过较为严格的质量控制与误差估算,得到2003~2005年赤道太平洋区域中层流场信息,并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诊断与分析,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棉兰老涡、赤道逆流和南赤道流在中层流场中多数时间清晰可辨,北赤道流较弱,有时不易分辨。(2)棉兰老涡、赤道逆流和南赤道流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在2、3月间最弱,8、9月间最强。(3)棉兰老涡、赤道逆流和南赤道流存在较明显的年际变化。(4)赤道逆流通常表现为两支,分别位于东赤道太平洋和西赤道太平洋,东太平洋支主轴位置大约在7~8°N附近,西太平洋支主轴位置大约在3°N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赤道太平洋 中层流场 误差估算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Argo浮标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余立中 张少永 商红梅 《海洋技术》 2005年第2期121-129,共9页
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是一种海洋观测平台,首先应用在国际Argo计划,故又称之为Argo浮标,专用于海洋次表层温、盐、深剖面测量。仪器布放后自行在大海中工作2a以上,直至电源耗尽;2004年11月8日实验的Argo浮标潜入深度已达到1900m,历时两... 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是一种海洋观测平台,首先应用在国际Argo计划,故又称之为Argo浮标,专用于海洋次表层温、盐、深剖面测量。仪器布放后自行在大海中工作2a以上,直至电源耗尽;2004年11月8日实验的Argo浮标潜入深度已达到1900m,历时两年的浮标研究工作,在下潜深度、上浮水面、剖面测量、数据处理、卫星传递数据等功能上已经达到国际Argo组织的要求。文章详细阐述了剖面浮标的设计与研制内容和各种试验项目及所得数据,不仅为浮标设计提供科学的实测数据,还为今后该仪器产品化进程提供大量可靠依据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设计与研究 argo计划 剖面测量 海洋次表层 2004年 观测平台 研究工作 下潜深度 数据处理 试验项目 剖面浮标 实测数据 检测方法 产品化 国际 仪器 水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GO浮标数据的全球海水声速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蔡艳辉 程鹏飞 +2 位作者 文汉江 杨希希 张金铎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5期13-19,共7页
基于ARGO浮标的剖面数据,提出了八阶的Chebyshev多项式拟合方法,分别拟合温度、盐度和声速的深度梯度变化,并通过拟合多项式计算各个深度层的海水声速,实现观测数据的标准化。为了分析全球的三维声速场,提出了基于面球谐函数展开表示全... 基于ARGO浮标的剖面数据,提出了八阶的Chebyshev多项式拟合方法,分别拟合温度、盐度和声速的深度梯度变化,并通过拟合多项式计算各个深度层的海水声速,实现观测数据的标准化。为了分析全球的三维声速场,提出了基于面球谐函数展开表示全球海水声速场的模型,并通过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直接估计面球谐函数展开系数,计算结果显示面球谐函数表示的海水声速场模型的准确、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海水声速 海水温盐梯度 球谐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域的Argo浮标计划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伯康 许建平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共3页
关键词 太平洋 argo浮标 温度 盐度 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海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rgo浮标资料研究西北太平洋三维声速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庆勋 胡建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9,共8页
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区2002~2009年的Argo浮标剖面温度、盐度资料构建成0.5°×0.5°水平分辨率的三维声速网格化资料,并据此分析该海区声速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海区10 m层等声速线分布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区2002~2009年的Argo浮标剖面温度、盐度资料构建成0.5°×0.5°水平分辨率的三维声速网格化资料,并据此分析该海区声速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海区10 m层等声速线分布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春、冬季的等声速线几乎与纬线平行,黑潮流经区域等声速线呈现一定的弯曲。100 m层等声速线分布的季节变化较小:北赤道流区,等声速线从外海向近岸延伸;吕宋岛东南部沿海,等声速线向南弯曲;吕宋岛、台湾岛东部等声速线呈现偏北方向的弯曲;琉球群岛附近,等声速线朝北偏东方向弯曲。此外,研究海区存在深海声道,声道轴最深的区域主要在吕宋海峡和日本东南部海区,其中吕宋海峡处的声道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可见,利用Argo浮标资料可以初步得到西北太平洋声速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随着Argo剖面资料的增多,对该海区的声速场认识将会愈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argo浮标资料 声速分布 声道轴 季节变化 西边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第一代Argo浮标的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商红梅 桑阳 张永红 《海洋技术学报》 2016年第6期26-30,共5页
Argo浮标即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长期工作在海上自动沉浮,专用于海洋次表层温度、盐度和深度的剖面测量。我国国产第一代Argo浮标由于结构布局引起浮标重心偏高、偏离中心线、电池容量小等问题,导致浮标在海面漂浮时稳定性降低,探测周... Argo浮标即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长期工作在海上自动沉浮,专用于海洋次表层温度、盐度和深度的剖面测量。我国国产第一代Argo浮标由于结构布局引起浮标重心偏高、偏离中心线、电池容量小等问题,导致浮标在海面漂浮时稳定性降低,探测周期不及国外最新浮标。针对以上问题,文中主要介绍了Argo浮标结构的形状优化设计、相关计算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优化设计 结构强度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rgo浮标的海面轨迹对惯性流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云霞 魏泽勋 王新怡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5,共4页
利用Argo浮标在海面漂流的轨迹信息,通过最小二乘法对轨迹进行拟合(主要是背景流和惯性流两者的拟合),得到了惯性流的流速和轨迹,从而对不同海域处海表的惯性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以5900465号浮标轨迹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130°... 利用Argo浮标在海面漂流的轨迹信息,通过最小二乘法对轨迹进行拟合(主要是背景流和惯性流两者的拟合),得到了惯性流的流速和轨迹,从而对不同海域处海表的惯性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以5900465号浮标轨迹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130°~140°E,30°~40°N范围的海区内,惯性流的最大值为43 cm/s,最小值为3 cm/s,平均值为16 cm/s。同时发现,拟合的轨迹与原始轨迹偏差较小,这说明了此方法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利用Argo浮标在海面漂流的轨迹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现在布放在各个海区的浮标漂流轨迹资料,提取关于惯性流更多的信息,同时也为研究惯性流对其它海洋动力过程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等提供了一个较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流 argo浮标 海面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Argos卫星系统对Argo浮标进行定位和数据传输 被引量:6
14
作者 商红梅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argo浮标 海洋次表层温度 盐度 循环探测浮标 定位 数据传输 卫星系统 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技术在ARGO浮标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世明 吴爱平 《流体传动与控制》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该文介绍了ARGO浮标及其国内外发展状况,液压技术在浮标中的应用,从密封性和腐蚀性说明了海洋环境对液压系统的特殊要求,阐述了高新技术对浮标液压系统的影响,并从用海水作为液压介质对ARGO浮标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argo浮标 液压技术 液压系统 液压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o浮标自动稳压泵站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文良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4,共3页
Argo浮标是靠浮标体底部一个可改变体积的盛油皮囊,使其获得不同的净浮力来实现下潜、上升和深度控制。盛油皮囊的膨胀和收缩又是通过液压柱塞泵向盛油皮囊内注入或抽出液压油来实现的,以液压柱塞泵为主的浮标注油系统的运转状况关系到... Argo浮标是靠浮标体底部一个可改变体积的盛油皮囊,使其获得不同的净浮力来实现下潜、上升和深度控制。盛油皮囊的膨胀和收缩又是通过液压柱塞泵向盛油皮囊内注入或抽出液压油来实现的,以液压柱塞泵为主的浮标注油系统的运转状况关系到整个Argo浮标的性能。因此,为了提高Argo浮标的工作可靠性,在Argo浮标的生产制作及其检测过程中,需要逐一检验浮标注油系统的长期工作性能,观察液压柱塞泵控制电路的电流变化情况,及其相应的盛油皮囊体积变化状况。介绍一种能够模拟Argo浮标水下压力环境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能够在Argo浮标皮囊体积变化时,始终保持皮囊外界压力不变,同时又能够观察浮标内部工作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稳压 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F的ARGO浮标声速剖面重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洪超 赵柯柯 师军良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2-35,共4页
利用EOF可以对不完整的ARGO浮标声速剖面进行重构,得到完整的声速剖面。分析了ARGO浮标声速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剖面重构方法,探讨了不同深度段剖面数据对重构结果的影响。将EOF方法与内插方法比较,得出EOF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重... 利用EOF可以对不完整的ARGO浮标声速剖面进行重构,得到完整的声速剖面。分析了ARGO浮标声速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剖面重构方法,探讨了不同深度段剖面数据对重构结果的影响。将EOF方法与内插方法比较,得出EOF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重构精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F argo浮标 声速剖面 剖面重构 重构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rgo浮标资料分析横跨吕宋海峡20.5°N断面的水文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志达 胡建宇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9-546,共8页
基于Argo浮标资料,分析了一条横跨南海北部、吕宋海峡和西太平洋(20.5°N,114°~130°E)断面的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特征.其结果表明:Argo剖面资料得到的2008年秋季20.5°N断面海水的温度、盐度分布态势与气候态秋... 基于Argo浮标资料,分析了一条横跨南海北部、吕宋海峡和西太平洋(20.5°N,114°~130°E)断面的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特征.其结果表明:Argo剖面资料得到的2008年秋季20.5°N断面海水的温度、盐度分布态势与气候态秋季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差异在于南海次表层水的盐度极大值和西太平洋次表层水的盐度极大值,2008年秋季二者均比气候态秋季的低0.1左右.通过动力计算(选取1 200 m为速度零面)表明:Argo浮标剖面资料与融合的卫星高度计产品得到的20.5°N,117.5°~124.5°E断面的表层地转流北分量的分布比较吻合;吕宋海峡中部(20°~21°N)的黑潮主轴大致位于121.5°E附近,其东边界可达123°E,而西边界仅限于121°E以西,其可能原因是该季节黑潮的左侧存在着一个气旋式环流,阻碍了黑潮西进;黑潮在20.5°N断面的体积流量为27×106m3/s左右,最大流速约为55 cm/s,出现在70 m层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地转流 温度 盐度 黑潮 argo浮标资料 吕宋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go浮标的西太平洋SMAP卫星海表面盐度数据质量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艺晴 韩震 +1 位作者 周玮辰 吴义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97,共11页
以西太平洋为研究区域,利用Argo浮标表层盐度观测值(<5m)对SMAP卫星获得的2016年海表面盐度反演质量进行了评估。首先将西太平洋2016-01—12期间的每日和每月SMAP卫星SSS数据与Argo实测SSS数据进行匹配,然后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 以西太平洋为研究区域,利用Argo浮标表层盐度观测值(<5m)对SMAP卫星获得的2016年海表面盐度反演质量进行了评估。首先将西太平洋2016-01—12期间的每日和每月SMAP卫星SSS数据与Argo实测SSS数据进行匹配,然后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误差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APSSS与ArgoSSS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每日Argo浮标数据(WMOID:2901520,WMOID:2901548)和SMAPSSS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者均方根误差(RMSE)、偏差(Bias)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0.43,0.34和0.71,后者RMSE,Bias和r分别为0.41,0.26和0.69;研究区域内全年RMSE值处于0~0.35,在西太平洋南部海域偏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海域小岛众多,缺少Argo实测数据,导致其网格化的盐度存在较大误差。除夏季外,研究区域的大部分海域,RMSE都小于0.25。在海表盐度较低的海域,两者的对比结果误差较大,该现象在夏秋两季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P卫星 argo浮标数据 海表面盐度(SSS) 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go浮标剖面数据获取全球海面温度异常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楠 程鹏飞 +1 位作者 蔡艳辉 辜道威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6期67-71,共5页
Argo浮标的大范围投放,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使得海洋表层温度的获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考察船、漂流浮标和卫星数据反演。本文提出了获取海洋表层温度的一种新方法。利用Argo浮标实测剖面数据与标准温度模型,获取每个格网点... Argo浮标的大范围投放,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使得海洋表层温度的获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考察船、漂流浮标和卫星数据反演。本文提出了获取海洋表层温度的一种新方法。利用Argo浮标实测剖面数据与标准温度模型,获取每个格网点的温度异常;然后再利用标准温度模型和温度异常,获取海洋表面上任一点的温度。利用实测数据对此方法进行验证,得到内符合精度为1.8,外符合精度为1.97,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温度模型 温度异常 argo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