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4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综合征抑郁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则挚 张晨 +7 位作者 洪武 苑成梅 易正辉 汪作为 吴志国 黄佳 禹顺英 方贻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与亚综合征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及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亚综合征抑郁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64例)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汉密尔顿抑郁...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与亚综合征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及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亚综合征抑郁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64例)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17,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亚综合征抑郁组Bcl-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0.34±0.11)vs(0.41±0.13),P<0.01],亚综合征抑郁组Bcl-2表达水平与HAMD17评分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P>0.05)。结论 Bcl-2基因低表达可能与亚综合征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综合征抑郁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FDG 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
2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孙凤霞 张灵秀 朱璐遥 刘宪凯 王秀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特点及预测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PET/CT存在局灶性骨髓浸润灶认定为骨髓浸润,根据是否发生骨髓浸润分为骨髓浸润组和骨髓正常组。其中骨髓浸润组分为局部浸润、弥漫浸润、局部伴弥漫浸润三组。观察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值,使用Spearman分析影像参数与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经^(18)F-FDG PET/CT检查发现,骨髓浸润16例(22.86%),骨髓正常54例(78.14%),骨髓浸润中,局部浸润2例(12.50%)、弥漫浸润4例(25.00%)、局部伴弥漫浸润10例(62.50%);对比骨髓浸润组与骨髓正常组的^(18)F-FDGPET/CT参数发现,骨髓浸润组SUVmax、MTV和TLG值均高于骨髓正常组(P<0.05);对比不同临床分期的^(18)F-FDG PET/CT参数发现,4个临床分期的SUVmax、MTV和TLG值差异显著,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程而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SUVmax、MTV和TLG与临床分期均成正相关(r=0.944,r=0.569,r=0.982,P均<0,001);SUVmax、MTV和TLG诊断骨髓浸润的AUC的面积分别为0.999、0.700、0.994(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诊断DLBCL患者效能较高,其影像参数均呈现较高水平,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且其对骨髓浸润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18)氟-脱氧葡萄糖 PET/CT 骨髓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血IL-18、IL-1β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王明月 段莹 +2 位作者 黄鑫 岑洪 钟大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初治DLBCL患者设为DLBCL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IL-18、IL-1β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IL-18、IL-1β预测患者死亡或存活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对DLBCL患者随访至2024年6月30日,记录其3年总生存期(OS),并分析IL-18和IL-1β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DLBCL组的IL-18、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L-18的最佳截断值为19.15 pg/mL,IL-1β的最佳截断值为4.95 pg/mL。IL-18、IL-1β高水平组的临床分期Ⅲ/Ⅳ期占比高于低水平组(P<0.05)。Log-rank检验显示,IL-18、IL-1β高水平组DLBCL患者的3年OS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01)。结论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因子IL-18和IL-1β在DLBCL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8 细胞介素-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柔红霉素球形B细胞淋巴瘤-2基因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纳米药物的构建及抗白血病的疗效研究
4
作者 肖鹏君 刘佳乐 +1 位作者 孔佑鹏 刘兰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595-601,共7页
目的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的自载体球形核苷酸纳米药物用于白血病联合治疗,并对其形貌、理化性质、药物缓释行为及体内外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偶联1,3-二亚麻酸甘油酯(1,3-dilinolenin)和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反义硫代磷酸寡... 目的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的自载体球形核苷酸纳米药物用于白血病联合治疗,并对其形貌、理化性质、药物缓释行为及体内外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偶联1,3-二亚麻酸甘油酯(1,3-dilinolenin)和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G3139),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形成具有纳米囊结构的球形核苷酸,并包载化学治疗药物——柔红霉素(DNR),以此构建联合治疗球形核苷酸自载体纳米药物(DBD NP)。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子间偶联情况;利用马尔文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其粒径、电位、形貌和稳定性;通过酶标仪检测DBD纳米药物的缓释行为;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DBD NP的摄取情况;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仪和流式细胞仪研究DBD NP对白血病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DBD NP是粒径为140.5 nm球形纳米颗粒,电位为(-26.34±2.66)mV。在模拟血液环境中DBD NP在7 d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能持续缓释药物DNR,到第5天累计释放药物量达到76.53%±2.01%。在LT12细胞的摄取实验中,DBD NP组DNR的荧光强度为71.03×10^(5),约是游离DNR组的8倍,表明该纳米颗粒能够显著提高白血病细胞的药物摄取量。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DBD NP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相比游离DNR组,其杀伤白血病细胞的能力提高了2~4倍,将荷瘤大鼠生存期从23 d延长到29 d。结论球形核苷酸纳米颗粒DBD NP能够显著提高药物治疗白血病的效果,延缓大鼠白血病的发病进程,是一种具有一定潜力的新型纳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核苷酸 纳米递送系统 自载体 b细胞淋巴 G3139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T2D基因突变及其共突变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5
作者 木提拜尔·米吉提 漆小龙 +8 位作者 热那古力·阿不来提 田文昕 刘沙 马卫媛 王增胜 安利 毛敏 木合拜尔·阿布都尔 李燕 《肿瘤防治研究》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伴KMT2D基因突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伴随突变基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55例初诊DLBCL患者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包括KMT2D突变在内的475种热点基因。根据有无KMT2D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KMT2D基... 目的探讨伴KMT2D基因突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伴随突变基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55例初诊DLBCL患者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包括KMT2D突变在内的475种热点基因。根据有无KMT2D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KMT2D基因突变型组及KMT2D基因野生型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伴随突变基因的差异和生存差异。结果KMT2D突变频率为31%,突变型患者以老年居多(P=0.07),双表达阳性患者较少(P=0.07)。与KMT2D基因野生型相比,KMT2D基因突变分别与CDKN2A(OR=2.82,P=0.01)和BCL2(OR=3.84,P=0.016)基因共突变率高,而与MYC(OR=0.11,P=0.013)基因突变为相互排斥。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KMT2DmutBTG2mut突变患者较KMT2Dwt BTG2mut(P=0.07)、KMT2Dwt BTG2wt(P=0.05)患者具有较差的OS,而KMT-2Dmut CD79Bmut患者较KMT2Dmut CD79Bwt患者具有较好的OS趋势(P=0.09),未发现其他伴随基因对预后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HR=2.751,95%CI:1.169-6.472,P=0.02)、LDH水平升高(HR=2.461,95%CI:1.396-4.337,P=0.002)、Ki-67指数>80%(HR=1.875,95%CI:1.066-3.299,P=0.029)及KMT-2DmutBTG2mut(HR=4.566,95%CI:1.348-15.471,P=0.015)是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KMT2D突变的DLBCL患者常伴随多种基因突变,其中伴BTG2基因突变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二代测序 KMT2D基因 共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抑制剂耐药细胞系的构建及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沂璇 段永娟 +4 位作者 蔡玉丽 魏璇 张英驰 章婧嫽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5-1312,共8页
目的:利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系RS4;11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CL-2抑制剂navitoclax和venetoclax小剂量低浓度递增的方法间歇诱导RS4;11细胞系,构建RS4;11/Nav和RS4;11/Ven... 目的:利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系RS4;11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CL-2抑制剂navitoclax和venetoclax小剂量低浓度递增的方法间歇诱导RS4;11细胞系,构建RS4;11/Nav和RS4;11/Ven耐药细胞系,通过MTT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检测RS4;11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RRT-PCR检测耐药细胞系与亲本细胞系中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中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RS4;11/Nav和RS4;11/Ven,RS4;11/Nav对navitoclax的耐药指数为328.655±47.377,RS4;11/Ven对venetoclax的耐药指数为2 894.027±300.31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现,相比耐药细胞系,RS4;11亲本细胞系明显被BCL-2抑制剂抑制,而耐药细胞系的凋亡率基本未受药物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无明显增多。RNA-se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P300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亲本细胞系明显增高(P<0.05)。结论:小剂量低浓度递增间歇诱导法可成功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B-ALL细胞系,并且其耐药机制可能与EP300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2抑制剂 耐药细胞 RNA-SEQ E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N2A拷贝数缺失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价值
7
作者 马卫媛 邵乐天 +2 位作者 田文昕 刘沙 李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6,共8页
目的:探讨CDKN2A拷贝数缺失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新诊断DLBCL患者155例,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并... 目的:探讨CDKN2A拷贝数缺失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新诊断DLBCL患者155例,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并从中提取DNA,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靶向测序包括47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分析CDKN2A拷贝数缺失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高频突变基因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155例DLBCL患者中,有12.9%(20/155)的患者存在CDKN2A拷贝数缺失。按照CDKN2A是否存在拷贝数缺失进行分组,与未发生CDKN2A拷贝数缺失组相比,CDKN2A拷贝数缺失组IPI评分≥3分患者比例更高(80%对51.5%,P=0.015),更可能发生大包块(20%对5.2%,P=0.037)。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KN2A拷贝数缺失组患者5年OS显著低于非缺失组(51.3%对69.2%,P=0.047)。多因素Cox分析显示IPI评分≥3分(P=0.007)、TP53突变(P=0.009)及CDKN2A拷贝数缺失(P=0.04)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KN2A拷贝数缺失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精准识别CDKN2A拷贝数缺失可以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N2A拷贝数缺失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TP53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和β2-微球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邹思平 王畅 林剑扬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 :分析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LDH-5)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收治的87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在同一医院... 目的 :分析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LDH-5)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收治的87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在同一医院门诊体检的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对照组与研究组以及研究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间LDH-5和β2-MG表达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DH-5和β2-MG水平对DLBCL的诊断价值;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LDH-5和β2-MG与DLBCL患者治疗有效率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LDH-5和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87例患者中治疗有效72例,无效15例。LDH-5和β2-MG水平联合检测诊断DLBCL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值分别为0.944、0.922、0.931及0.876(0.641-0.910),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的诊断价值(P <0.05)。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有骨髓浸润、治疗反应为无效、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高危者LDH-5和β2-MG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无骨髓浸润、治疗反应为有效、IPI评分为低危者(P <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LDH-5和β2-MG水平均与DLBCL患者治疗有效率呈负相关(P <0.05)。结论:LDH-5和β2-MG在DLBCL患者中呈高表达水平状态,联合检测上述两个指标可提升单一指标对DLBCL患者的诊断价值,为患者预后和疗效评估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 Β2-微球蛋白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诊断价值 国际预后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吴福珍 谢春红 黄锦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简称miR)-146a-5p、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33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简称miR)-146a-5p、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33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46a-5p相对表达水平,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XNIP水平。ENCORI数据库预测miR-146a-5p与TXNIP的靶向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与DLBCL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以及采用COX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iR-146a-5p相对表达水平上升,TXNI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患者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组织学分型、单核细胞计数、Ki67阳性率有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呈负相关(r=-0.503,P<0.001)。miR-146a-5p低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miR-146a-5p高表达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40,P<0.001)。TXNIP高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TXNIP低表达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52,P<0.001)。多因素COX分析表示,LDH水平≥250 U/L、组织学分型生发中心型、单核细胞计数≥0.6×109/L、Ki67阳性率≥70%、miR-146a-5p相对表达水平是导致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TXNIP水平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146a-5p、TXNIP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微小核糖核酸-146a-5p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因子-2家族相关信号通路与重度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杰 费洪新 +1 位作者 刘得水 李公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488,共4页
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严重行为异常、认知障碍、心境低落的心身疾病之一,对机体消化、免疫、循环和神经系统等均会产生影响并造成机体损伤,且MDD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世界卫生组织(WTO)预测MDD在10年后将是仅次于心血... 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严重行为异常、认知障碍、心境低落的心身疾病之一,对机体消化、免疫、循环和神经系统等均会产生影响并造成机体损伤,且MDD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世界卫生组织(WTO)预测MDD在10年后将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疾病之一。虽然国外和国内对MDD研究并未间断,但是MDD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白血病因子-2 重度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g/TCR基因重排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鑫艳 冯强 +3 位作者 黎贵芸 杨长绍 杨举伦 王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1-1134,1139,共5页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Ig/TCR基因重排方式。方法采用BIOMED-2引物系统扩增35例T-LBL/ALL中Ig/TCR重排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结果。结果 35例T-LBL/ALL中1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检出率为45.7%,其中TCRβ单重排6例(37.5%),TCRγ单重排4例(25.0%),TCRβ和TCRγ双重排3例(18.8%),TCRδ单重排2例(12.5%),TCRγ和TCRδ双重排1例(6.3%)。4例患者同时检测出Ig和TCR基因重排,Ig基因检出率为11.4%。28例T-LBL中11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39.3%),7例T-ALL中6例检测出TCR基因重排(85.7%)。结论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可检测出部分T-LBL患者的Ig/TCR基因重排,是一种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淋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IOMED-2 基因重排 Ig/TC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CD10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婉玲 杨翠 +3 位作者 高攀科 陈小双 梁勇会 李敬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128-1132,1136,共6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CD10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B-NHL患者(B-NHL组)和50例淋巴组...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CD10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B-NHL患者(B-NHL组)和5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取B-NHL组患者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患者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比较2组患者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情况;收集B-NH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Bcl-2、CD10和cyclin D1水平与B-NH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B-NHL患者随访1 a,统计患者病死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B-NHL组患者Bcl-2、CD10及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1%(61/78)、38.46%(30/78)、87.18%(68/78),对照组患者Bcl-2、CD10及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0%(18/50)、100.00%(50/50)、0.00%(0/50);B-NHL组患者Bcl-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2.971、92.992,P<0.01),CD10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9.231,P<0.01)。B-NHL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与Bcl-2、CD10及cyclin D1阳性表达无关(P>0.05);B-NHL患者的病理类型与CD10、cyclin D1阳性表达相关(P<0.05),与Bcl-2阳性表达无关(P>0.05)。B-NHL组患者病死20例(25.64%),生存58例(74.36%);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Bcl-2、CD10及cyclin D1表达与B-NHL患者病死相关(P<0.05),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与B-NHL患者病死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cl-2阳性表达、cyclin D1阳性表达及CD10阴性表达是影响B-NHL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Bcl-2、CD10及cyclin D1在B-NHL组织中异常表达,其可能参与了B-NHL的发生、发展;CD10、cyclin D1检测可鉴别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的B-NHL,且可作为评估B-NH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 b细胞淋巴/白血病-2基因 CD10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心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及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岳 周军利 +3 位作者 杜玲玲 邓津菊 梁文佳 李瑞林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心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大鼠4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手术组18只,谷氨酰胺组1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手术组和...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脓毒症大鼠心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大鼠4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手术组18只,谷氨酰胺组1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手术组和谷氨酰胺组大鼠于6、12、24 h 3个时相点各取6只大鼠心脏标本,每个时相点包含6只手术组大鼠和6只谷氨酰胺组大鼠。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各时相点大鼠心肌凋亡指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时相点大鼠心肌Bcl-2及p53 mRNA的表达,结果手术组术后6、12、24 h的心肌细胞Bcl-2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调,p53 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上调(均P<0.05)。谷氨酰胺组术后6、12、24 h的心肌细胞Bcl-2mRNA表达较手术组明显上凋,p53 mRNA的表达较手术组明显下调(均P<0.05)。手术组各时相点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谷氨酰胺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手术组(均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高,谷氨酰胺可以通过影响Bcl-2及p53的表达来显著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脓毒症 大鼠 b细胞淋巴 白血病-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8-5p靶向B细胞淋巴瘤因子3表达影响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娟 邢海洲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8-5p(miR-218-5p)靶向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基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反转录及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正常人骨髓细胞和白血病骨髓细胞中miR-218-5p和BCL3的表达... 目的探讨微小RNA-218-5p(miR-218-5p)靶向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基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反转录及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正常人骨髓细胞和白血病骨髓细胞中miR-218-5p和BCL3的表达水平。以白血病细胞K562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过表达miR-218-5p或沉默BCL3的K562细胞株,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抗原(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blotting验证miR-218-5p和BCL3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正常人骨髓细胞相比,白血病骨髓细胞中miR-218-5p的表达水平(1.00±0.13)比(0.44±0.18)显著降低,BCL3的表达水平(1.04±0.32)比(4.76±1.38)、(0.26±0.05)比(0.78±0.13)显著升高。过表达miR-218-5p或沉默BCL3均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CyclinD1(0.69±0.08)比(0.34±0.05)、(0.65±0.07)比(0.18±0.04)和Ki67表达(0.68±0.07)比(0.23±0.04)、(0.54±0.06)比(0.24±0.04),促进Cleaved-Caspase-3表达(0.38±0.04)比(0.89±0.11)、(0.17±0.04)比(0.56±0.07),抑制细胞增殖[(98.72±12.38)%比(69.79±7.62)%]、[(97.48±11.49)%比(65.73±6.86)%],促进细胞凋亡[(7.26±0.85)%比(24.46±2.67)%]、[(6.63±0.85)%比(26.46±2.81)%]。BCL3是miR-218-5p的靶基因,miR-218-5p可负性调控BCL3的表达。过表达BCL3可部分逆转miR-218-5p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论miR-218-5p通过靶向BCL3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微小RNA-218-5p b细胞淋巴因子3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19联合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mRNA检测诊断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lymphoma/leukemia 2 gene,BCL-2)与细胞角蛋白19(Nuclear oncogene,ck19)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lymphoma/leukemia 2 gene,BCL-2)与细胞角蛋白19(Nuclear oncogene,ck19)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并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为内对照测定20名健康女性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乳腺疾病组)和89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外周血中BCL-2和ck19的表达量。结果乳腺癌组患者BCL-2和ck19表达水平与GAPDH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均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良性乳腺疾病组间BCL-2和ck19表达水平与GAPDH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GAP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与ck19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个基因的检测。结论FQ-PCR技术可以快速定量检测BCL-2和ck19 mRNA,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b细胞淋巴 白血病-2基因 细胞角蛋白19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刘素巧 霍琰 +3 位作者 申莉瑛 韩翠欣 赵娇莲 陈靖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469-471,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子宫腺肌病远肌层内膜、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40例腺肌病子宫(增生期20例、分泌期20例)的远肌层内膜、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Bcl-2的...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子宫腺肌病远肌层内膜、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40例腺肌病子宫(增生期20例、分泌期20例)的远肌层内膜、EMI处和异位灶内膜中Bcl-2的表达。结果从增生早期至分泌早期,Bcl-2在EMI处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均呈阳性反应,增生中晚期Bcl-2表达最强,至分泌中晚期则表达基本消失。EMI处、异位灶腺上皮细胞的表达高于远肌层腺上皮(P<0.05),且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EMI处与异位灶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灶腺上皮细胞Bcl-2的表达与EMI处的表达相似,均高于远肌层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肌层界面 子宫腺肌病 b细胞淋巴/白血病-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24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徐子惠 李伟明 丁卫卫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4期2708-2710,2714,共4页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242(CA24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3例疑似DLBCL患者,根据病理结果的不同将104例DLBCL患者纳入观察组,69例非DLBCL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242(CA24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3例疑似DLBCL患者,根据病理结果的不同将104例DLBCL患者纳入观察组,69例非DLBCL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临床特征DLBCL患者的血清CA15-3、CA242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CA15-3、CA242单独及联合检测对DLBCL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A15-3、CA24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DLBCL患者血清CA15-3、CA242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CA15-3、CA242联合检测诊断DLBCL的AUC为0.925,高于血清CA15-3、CA242单独检测的0.860、0.807。结论DLBCL患者血清CA15-3、CA242水平均升高,CA15-3联合CA242检测对DLBCL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临床分期越高,DLBCL患者血清CA15-3、CA242水平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糖类抗原15-3 糖类抗原242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和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香红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初诊未治的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中Bcl-2和P-gp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初诊未治的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中Bcl-2和P-gp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Bcl-2和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和44.00%,高于5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4.00%和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4、22.371,P均<0.001)。100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Bcl-2和P-gp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_s=0.373,P<0.001)。结论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中存在Bcl-2和P-gp蛋白的高表达,这可能有助于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b淋巴细胞-2基因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晓玉 马薇 +7 位作者 荣爱红 田文灏 闫洪超 王冲 邢彩霞 刘爱琪 尹亚南 石凤芹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但使远期并发症相对增多,其中第二原发肿瘤已经成为新的临床难题。本文报道1例来那度胺致MM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服用来那度胺4个月后完全缓解,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来那度胺 第二原发肿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董娜 王晓娟 刘世琼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5期1687-1690,共4页
目的 探讨p5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2例DLBCL患者进行p53和Bcl-2蛋白检测,并分析p5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组织中... 目的 探讨p5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2例DLBCL患者进行p53和Bcl-2蛋白检测,并分析p53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47.22%(34/72),p53阳性表达率为52.78%(38/72)。非生发中心(non-GCB)型、有骨髓侵犯、临床分期为Ⅲ~Ⅳ期DLBCL患者的DLBCL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生发中心(GCB)型、无骨髓侵犯及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n-GCB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临床分期为Ⅲ~Ⅳ期DLBCL患者DLBCL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GCB型、LDH正常及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Bcl-2、p53表达情况的DLBCL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53阳性表达为DLBCL患者OS、PF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53和Bcl-2蛋白与DLBCL的分型均存在一定关联,根据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可预测DLBCL的分型,且p53作为DLBCL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其表达情况可提前评估DLBCL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P53 b细胞淋巴/白血病-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