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伴T细胞的B细胞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1例
1
作者 成云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T细胞淋巴 b细胞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快速现场评价技术诊断肺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王云 廖江荣 +1 位作者 马光凤 王黔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257-1259,共3页
肺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derived,MALT)是一种肺部少见疾病,该疾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没有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极易误诊... 肺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derived,MALT)是一种肺部少见疾病,该疾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没有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炎、肺癌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快速现场评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计数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余桂芝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患有DLBCL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招募同期同年龄段且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患有DLBCL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招募同期同年龄段且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RDW和PLT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对病例组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前向选择法的Cox分析对病例组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临床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LBCL患者的RDW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升高,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降低(P<0.05)。RDW>14.36%与东部合作肿瘤学组表现状态较差、淋巴结外疾病部位较多、B症状、骨髓受累、Ann Arbor分期较高、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升高显著相关。PLT≤126.61×10^(9)/L的患者与Ann Arbor分期较高、淋巴结外疾病部位较多、LDH升高和B症状之间有相关性。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较晚、RDW较高和PLT较低是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高RDW和低PLT水平是DLBCL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血液学指标 预后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奈酚靶向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A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生物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选才 符浩 +4 位作者 唐亚纯 唐昕 祝乐喜 李雪峰 朱子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7-1405,共9页
目的 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靶向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CL2)A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cRCC细胞(ACHN和769-P)分成Vector组(转染空载质粒)或Control组(正常培养)、Kaempferol组(Kaempferol处理细胞)和Kaempfe... 目的 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靶向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CL2)A1抑制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cRCC细胞(ACHN和769-P)分成Vector组(转染空载质粒)或Control组(正常培养)、Kaempferol组(Kaempferol处理细胞)和Kaempferol+BCL2A1组(转染BCL2A1并用Kaempferol处理)。生物信息学预测Kaempferol靶点并分析其与临床不良表型之间关系。噻唑蓝(MTT)检测不同浓度Kaempferol处理细胞的活力。CCK-8试剂盒和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Kaempferol体内抑制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抗原Ki67。Western印迹检测BCL2A1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软件分析显示,Kaempferol靶向BCL2A1,BCL2A1在ccRCC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临床不良表型有关。Kaempferol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抑制ccRCC细胞BCL2A1蛋白表达(P<0.05)。以120或150μmol/L浓度分别作用ACHN、769-P细胞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以相应浓度Kaempferol作用细胞后,ccR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Kaempferol组移植瘤体积、重量、Ki67相对表达量和BCL2A1蛋白表达明显小于Control组(P<0.05)。与Vector组相比,BCL2A1组中BCL2A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Control组相比,Kaempferol组中BCL2A1蛋白表达、增殖细胞、克隆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与Kaempferol组相比,Kaempferol+BCL2A1组上述指标明显增多(P<0.05)。细胞经Kaempferol干预后,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BCL2A1可明显逆转Kaempferol对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 Kaempferol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是通过靶向调节BCL2A1蛋白表达,影响EMT相关蛋白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 山奈酚 b细胞淋巴2相关蛋白A1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膜相关淋巴瘤和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文秀 李甘地 +2 位作者 周桥 刘卫平 张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4-307,共4页
目的:比较粘膜相关淋巴瘤和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探讨两类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62例,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经诊断复查后,收集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 目的:比较粘膜相关淋巴瘤和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探讨两类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62例,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经诊断复查后,收集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类淋巴瘤相比较,M ALT淋巴瘤发病的中位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复发率、淋巴结累及率和细胞增殖活性均偏低,5年生存率较高。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的生存影响因素分析:肿瘤细胞增殖指数>20%的患者生存状况较<20%的患者低,ⅠE期以上患者生存状况较ⅠE期患者差,伴有淋巴结累及的患者生存状况较无累及患者低。结论:粘膜相关淋巴瘤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发病年龄、细胞增殖水平、临床分期、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上有明显差异。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累及对两种淋巴瘤的生存状况和预后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相关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及预后分析
6
作者 王鸿彬 章忆晖 +2 位作者 王程 穆林松 吕忠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9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I-DLBCL)发生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PM)的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该研究使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选择2000—2020年被诊断为GI-DLBCL的患者,提取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诊断年龄、... 目的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I-DLBCL)发生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PM)的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方法该研究使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选择2000—2020年被诊断为GI-DLBCL的患者,提取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诊断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序列号、原发部位、SPM部位、治疗信息、生存时间和患者结局。评估了GI-DLBCL患者在生存因素和SPM方面的风险。使用标准化发生率(SIR)估计发生SPM的相对风险。使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Land Mark分析和Cox回归分析评估总体生存率。结果共纳入8113例GI-DLBCL患者,其中710例(8.75%)发生SPM。单次原发性恶性肿瘤(OPM)组和SPM组在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化疗史及Ann Arbo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M最常见于淋巴瘤、结直肠和男性生殖系统。诊断年龄是8年随访组和8年以上随访组中患者生存率低的危险因素(P<0.05)。此外,在8年随访组中,肿瘤分期是生存率低的危险因素(P<0.05)。种族、化疗史和SPM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P<0.05)。在8年以上随访组中,男性和SPM也是患者生存率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I-DLBCL患者的性别、诊断年龄、种族和化疗史与SPM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诊断年龄、性别、种族、化疗史、分期和SPM是GI-DLBCL患者在不同时期生存组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这项研究有助于制订更有效的策略和预防措施,以便对GI-DLBCL患者进行治疗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第二原发性恶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症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王美玲 段园园 +4 位作者 凡龙云 徐建平 徐五琴 冯振中 吴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DLBCL-CI)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LBCL-CI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二代测序技...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DLBCL-CI)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LBCL-CI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83岁,有脓胸病史半年余。例2男性,75岁,有慢性胸膜炎病史10年余,结肠癌病史6年余。镜下见2例背景均混杂大量急慢性炎细胞,中等至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片状生长,细胞核不规则,核质比增大,染色质较粗,部分可见核仁。例2可见异型淋巴样细胞呈血管中心性生长并侵犯血管壁。免疫表型:2例CD20、CD79a和PAX5均阳性;2例C-MYC、CD10和BCL6均阴性,例1中MUM1和BCL2阳性,例2中MUM1和BCL2阴性;2例EBER均阳性,例1中EBNA2和LMP1阳性。2例Ki67增殖指数均较高(分别为70%、90%)。例2二代测序检测结果示CD58基因一级变异,其余24个基因呈二级变异或三级变异。例1行化疗,例2行手术+化疗,2例均在26个月内死亡。结论DLBCL-CI多见于老年男性,其发生、发展与长期慢性炎症和EBV感染密切相关。其恶性度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慢性炎症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 分子遗传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恶性粘膜相关淋巴瘤向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胜难 罗小红 +1 位作者 殷清华 杨清平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17-118,共2页
目的比较低度恶性粘膜相关淋巴瘤(MALT)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二者之间的关系,从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标准对其转化机制进行探讨,并对转化前后二者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比较。方法收集35例低度恶性MAL... 目的比较低度恶性粘膜相关淋巴瘤(MALT)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二者之间的关系,从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标准对其转化机制进行探讨,并对转化前后二者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比较。方法收集35例低度恶性MALT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对12例复发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CD45RO、Ki-67等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其中2例保持原有诊断MALT,其余10例转化为DLBCL。Ki-67指数在低度恶性MALT中≤20%,在DLBCL中≥40%,有的高度表达>90%,此项标记可作为二者鉴别的有效指标,以及转化的量化指标,也表明了其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一种轨迹。Ki-67也是表达生存状况的一项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低度恶性 粘膜相关淋巴 弥漫大b细胞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化方联合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
9
作者 温晓文 何钦 +1 位作者 翁翔 徐斌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观察清化方联合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及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60例DLBC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 目的:观察清化方联合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及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60例DLBC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R-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化方治疗;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多通道流式细胞仪检测TAMs数量,计数M1、M2型巨噬细胞。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AMs数量增高例数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1型巨噬细胞标记数量均增加(P<0.05),而观察组增加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2型巨噬细胞标记数量及M2/M1比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清化方联合R-CHOP治疗DLBCL有较好的疗效,并能调节TAMs极化,改善肿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R-CHOP方案 清化方 相关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通过调控Dickkopf相关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自噬和凋亡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运霞 闫海山 +3 位作者 马俊华 陈培乐 王松琪 李千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究虫草素是否通过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β-catenin信号诱导自噬和凋亡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方法:选择DLBCL SU-DHL-4细胞进行研究。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不同浓度虫草素处理DLBCL SU-DHL-4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虫草... 目的:探究虫草素是否通过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β-catenin信号诱导自噬和凋亡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方法:选择DLBCL SU-DHL-4细胞进行研究。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不同浓度虫草素处理DLBCL SU-DHL-4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虫草素20、40、80μg/mL组。si-DDK1转染SU-DHL-4细胞,分为对照组、虫草素80μg/mL组和虫草素80μg/mL+si-DDK1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阳性细胞量,免疫印迹检测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leaved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becline-1、自噬相关蛋白7(Atg7)、LC3Ⅱ,DDK-1和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虫草素40、80μg/mL干预后,SU-DHL-4细胞凋亡率升高,LC3+阳性表达量显著增加,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leaved PARP1、becline-1、ATG7、LC3Ⅱ/LC3Ⅰ和DDK-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调,而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与虫草素80μg/mL组相比,在虫草素80μg/mL+si-DDK1组中DDK-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而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同时SU-DHL-4细胞凋亡率降低,LC3+阳性表达量显著降低,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leaved PARP1、becline-1、ATG7和LC3Ⅱ/LC3Ⅰ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调。结论:虫草素可通过调控Dkk1/β-catenin信号诱导自噬和凋亡来抑制DL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虫草素 凋亡 自噬 Dickkopf相关蛋白1/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瘤NF-κB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 范钦和 +2 位作者 彭韬 施洋 李百周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378-380,F005,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粘膜相关 (MALT)淋巴瘤中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NF κB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 10例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和 4 0例胃肠MALT淋巴瘤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 κB表达 ,以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MALT组、低度... 目的 :探讨胃肠粘膜相关 (MALT)淋巴瘤中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NF κB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 10例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和 4 0例胃肠MALT淋巴瘤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 κB表达 ,以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MALT组、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组和低高混合恶性MALT淋巴瘤组凋亡指数 (AI)分别为 (2 36 0±0 4 0 3) %、(1 6 32± 0 82 0 ) %、(1 12 2± 0 6 78) %。MALT组AI显著高于MALT淋巴瘤组 (P <0 0 1) ;NF κB阳性率分别为 30 0 %、6 1 3%和 88 9% ,三组表达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I与NF κB表达呈负相关 (r =- 0 716 ,P <0 0 1)。结论 :NF κB激活引起凋亡抑制在MALT淋巴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MALT淋巴 NF-Κb 细胞凋亡 胃肠粘膜 NF—κb AI 蛋白 凋亡抑制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敖洪峰 刘勇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l.简称为MALT淋巴瘤。其概念最初由Isaacson和Wright在1983年提出,被定义为:在粘膜和腺体等组织发生,具有...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l.简称为MALT淋巴瘤。其概念最初由Isaacson和Wright在1983年提出,被定义为:在粘膜和腺体等组织发生,具有边缘带B细胞分化和表型,低度恶性的结外B细胞淋巴瘤。肿瘤多发生于正常存在MALT的组织,也可发生在正常不存在MALT的器官或组织,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浸润生长,形成淋巴上皮病变。本文就MALT淋巴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b细胞淋巴 边缘带 结外 MALT淋巴 lymphoma 淋巴细胞 b-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况春景 温文 +2 位作者 刘繁荣 陈任生 熊秋迎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ALT MZ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30例MALT MZL的临床资料 ,HE光镜特点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标记CD2 0、CD45RO、CD3、CD5、CD10、CD2 3、bcl 2以及bcl 10。结果 患者以中老... 目的 探讨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ALT MZ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30例MALT MZL的临床资料 ,HE光镜特点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标记CD2 0、CD45RO、CD3、CD5、CD10、CD2 3、bcl 2以及bcl 10。结果 患者以中老年居多 ,平均 5 1.2岁。临床症状以腹部胀痛为主 (占 88.9%) ,病变粘膜呈脑回状或结节状 (5 0 %)、溃疡 (43.3%) ,活检弹性差 (93.3%)。组织学特点 :瘤细胞为边缘区B细胞、单核样B细胞 ,多少不等的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转化的大细胞 ;淋巴上皮病变 19例 ;滤泡克隆化 14例。 2 2例免疫组化中 ,瘤细胞均表达CD2 0 ,10例bcl 2 +,均不表达CD45RO、CD3、CD5、CD10、CD2 3。 16例bcl 10中 ,5例胞核阳性 ,11例阴性病例中 9例出现胞质着色。 12例获得随访资料 ,1例死于化疗后 4年 ,11例均健在。结论 胃肠道MALT MZL为低度恶性淋巴瘤 ,具有一定临床特征 ,病理以HE形态学为要点 ,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 b细胞淋巴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回盲部多发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来源的B细胞淋巴瘤合并肠系膜淋巴结Rosai-Dorfman病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英明 李代瑛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93-293,共1页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肠系膜淋巴 b细胞淋巴 回盲部 组织来源 相关 空肠 多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5
作者 张凤梅 李云 朱亚清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现、鉴别诊断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1例72岁女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手术切除标本...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现、鉴别诊断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1例72岁女性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手术切除标本经固定、脱水和石蜡包埋后,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病变组织主要由小型淋巴样细胞构成,局部呈结节状或片状增生,肿瘤细胞浸润小气道周围及肺泡间隔。免疫组化显示CD20、CD79a阳性,Bcl-2强阳性,CD3、CD5、Cyclin D1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0%。该病的排除性诊断需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类型(如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等)鉴别。结论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为罕见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需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确诊。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恶性转化,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 免疫组化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过载相关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6
作者 江亚 王媛媛 +4 位作者 高自然 李霞 张朝晖 阮立文 徐文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患者男性,71岁,因“腹胀、消瘦、乏力、食欲缺乏4个月,午后低热3天”入院。患者于202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食欲缺乏,进食后腹胀加重伴恶心。同年8月22日至外院就诊,完善检查后诊断:(1)腹水:结核性腹膜炎?(2)慢性乙型病毒性... 患者男性,71岁,因“腹胀、消瘦、乏力、食欲缺乏4个月,午后低热3天”入院。患者于2022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食欲缺乏,进食后腹胀加重伴恶心。同年8月22日至外院就诊,完善检查后诊断:(1)腹水:结核性腹膜炎?(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低钾血症;(4)凝血功能异常;(5)胃溃疡瘢痕期;(6)结肠息肉。给予抗病毒、利尿和抑酸护胃等对症处理后患者腹胀症状无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过载相关b细胞淋巴 腹水 基因重排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武文可 贾韬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发病率最高的淋巴瘤亚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TME)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DLBCL的生长增殖、逃脱机体免疫、降低生存期等一系列作用。鉴于TAMs对DLBCL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有关TAMs...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发病率最高的淋巴瘤亚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TME)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DLBCL的生长增殖、逃脱机体免疫、降低生存期等一系列作用。鉴于TAMs对DLBCL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有关TAMs对DLBCL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对TAMs的形成、分类、逆转M2型为M1型以及相关因子的作用机制,预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略总结,并对TAMs相关的分子靶向治疗及新药物等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非霍奇金淋巴 微环境 相关巨噬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分析
18
作者 刘文丽 冯毓正 +3 位作者 周虹 谢余澄 郭晋 李凯声 《云南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 加深对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复阅胃肠道MALT型淋巴瘤 30例 ,在HE诊断基础上做HP染色和免疫组化LCA、CD2 0、κ、λ、CK标记。结果 胃 16例 ,肠 1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 ,黑便或血便 ,腹部包块。... 目的 加深对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复阅胃肠道MALT型淋巴瘤 30例 ,在HE诊断基础上做HP染色和免疫组化LCA、CD2 0、κ、λ、CK标记。结果 胃 16例 ,肠 1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 ,黑便或血便 ,腹部包块。病理改变以边缘区B细胞 (中心细胞样细胞 )为主 ,13例出现变异大细胞 ,3例以变异大细胞为主。 2 5例有淋巴上皮 (LEL)病变 ,18例有淋巴滤泡结构 ,2 1例见浆细胞浸润。17例HP阳性 ,30例CD2 0阳性。结论 胃肠道MALT型淋巴瘤与HP感染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结外边缘区 b细胞淋巴 病理分析 M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经治疗的胃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随访11年的自然病程
19
作者 杨永红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6期276-276,共1页
<正> 胃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在未播散前是一种无痛性的肿瘤,并长时间局限于一处。MALT淋巴瘤多出现在胃内,并且80%~90%的病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慢性胃炎进展为恶性淋巴瘤... <正> 胃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在未播散前是一种无痛性的肿瘤,并长时间局限于一处。MALT淋巴瘤多出现在胃内,并且80%~90%的病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慢性胃炎进展为恶性淋巴瘤的机制,并且Hp在胃淋巴瘤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的确切作用也不清楚。本文报告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 胃肿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 免疫球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杨波 卢学春 +7 位作者 朱宏丽 韩为东 王瑶 范辉 李素霞 刘洋 代汉仁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44-1249,共6页
本研究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9例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 本研究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9例老年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万U/day,皮下注射,第1-10天。28天为1个疗程,共完成了6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影像学特征、疾病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7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的患者和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LDH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8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曾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因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恶性淋巴 b细胞 老年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