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ocess model for BOF process based on bath mixing degree 被引量:5
1
作者 Guang-hui Li Bao Wang +4 位作者 Qing Liu Xin-zhong Tian Rong Zhu Li-ning Hu Guo-guang C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715-722,共8页
The process model for BOF process can b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liquid steel composition and bath temperature during the whole steelmak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three-stage decarburization theory, t... The process model for BOF process can b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liquid steel composition and bath temperature during the whole steelmak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three-stage decarburization theory, the concept of mixing degree was put forward, which was used to indicate the effect of oxygen jet on decarburization. Furthermore, a more practical process model for BOF steelmaking was developed by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silicon, manganese, oxygen injection rate, oxygen lance height, and bath temperature on decarburization. Process verification and end-point verification for the process model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 tion accuracy of carbon content reaches 82.6% (the range of carbon content at the end-point is less than 0. 1wt%) and 85.7% (the range of carbon content at end-point is 0. 1wt% -0.7wt%) when the absolute error is less than 0.02wt% and 0.05wt%,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MAKING basic oxygen furnace (bof DECARBURIZATION modelling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像素与BoF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邱晓荣 彭力 刘全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0,44,共5页
针对由遮挡、光照、形变等干扰产生的漂移问题,提出基于超像素和BoF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此算法首先利用SLIC方法对运动目标的观测区域进行超像素分割,然后基于超像素构造中层视觉线索的超像素字典以及低层像素特征的BoF字典,实现对运... 针对由遮挡、光照、形变等干扰产生的漂移问题,提出基于超像素和BoF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此算法首先利用SLIC方法对运动目标的观测区域进行超像素分割,然后基于超像素构造中层视觉线索的超像素字典以及低层像素特征的BoF字典,实现对运动目标表观模型的混合建模,最后引入粒子滤波框架和在线字典更新,以适应目标和背景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应对严重遮挡、非刚性变换、复杂背景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表观模型 中层视觉线索 超像素 bof 粒子滤波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F模型的多特征融合果蔬图像分类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泽晨 巨志勇 《电子科技》 2020年第7期41-45,56,共6页
针对传统BoF模型无法有效利用图像颜色及纹理来更好地表述果蔬特征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在BoF模型中进行多特征融合的果蔬图像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提取并融合图像的颜色矩和SURF特征形成SURFC特征描述子;然后分别对CLBP及SURFC特征进... 针对传统BoF模型无法有效利用图像颜色及纹理来更好地表述果蔬特征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在BoF模型中进行多特征融合的果蔬图像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提取并融合图像的颜色矩和SURF特征形成SURFC特征描述子;然后分别对CLBP及SURFC特征进行K-均值聚类以生成特征词典,并使用特征词典对所有特征量化编码;最后使用SVM对编码结果进行训练得到分类器并识别。实验结果表明,BoF模型融合颜色和纹理特征后,在果蔬图像分类效果上明显优于单一特征或者其他特征融合的BoF模型,识别率最高可达到94%,更适合果蔬图像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f模型 SURF 果蔬识别 特征融合 CLBP 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F和迹变换多特征融合的图像纹理分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常玉祥 汪宇玲 陈立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1期43-50,共8页
针对BoF模型缺少几何特征、结构特征的表达,对纹理图像特征描述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oF和迹变换多特征融合的图像纹理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关键点检测的方法获取纹理图像的碎片化图像,然后提取碎片化图像的迹变换特征和SIFT特征,通... 针对BoF模型缺少几何特征、结构特征的表达,对纹理图像特征描述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oF和迹变换多特征融合的图像纹理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关键点检测的方法获取纹理图像的碎片化图像,然后提取碎片化图像的迹变换特征和SIFT特征,通过特征交叉编码的方式和动态鉴别能量的方法,获取迹变换特征和SIFT特征的融合特征并进行特征单词优选,再以BoF模型进行特征编码,最后输入到支持向量机(SVM)中进行训练、预测和分类。实验在OutexTC10/TC12000和KTHTIPS纹理数据集上分别取得了100%、99.87%和97.6%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对具有几何特征、结构特征的纹理图像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纹理分类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纹理分类 特征融合 bof模型 迹变换 特征单词优选 特征编码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variable-filtrating technique on fuzzy-reasoning neural network system predicting BOF end-point carbon content
5
作者 LIU Dongmei~(1,3)),CHEN Bin~(2)),ZOU Zongshu~(3)) and YU Aibing~(3)) 1) Chemical Engineering,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Callaghan,NSW 2308,Australia 2) Mechanical Engineering,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Callaghan,NSW 2308,Australia 3)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4,China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S1期104-,共1页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predict basic oxygen furnace(BOF) end-points. However,the main challenge i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put nodes as too many input nodes in neural network increa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predict basic oxygen furnace(BOF) end-points. However,the main challenge i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put nodes as too many input nodes in neural network increase complexity,decrease accuracy and slow down the training speed of the network.Simply picking-up variables as input usually influence validity of model.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input nodes whereby to simplify the network and improve model performance.In this study,a variable-filtrating technique combining both metallurgical mechanism model and partial least-squares(PLS ) regression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by taking the advantages of both of them,i.e.qualitive and quant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respectively.Accordingly,a fuzzy-reasoning neural network(FNN) prediction model for basic oxygen furnace(BOF) end-point carbon content based on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it rate of end-point carbon content and increase network training speed.The successful hit rate of the model can reach up to 94.12%with about 0.02% error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c oxygen furnace(bof) variable-filtrating fuzzy-reasoning neural network(FNN) end-point predic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ter modeling on fluid flow and mixing phenomena in a BOF steelmaking converter 被引量:1
6
作者 Xin-yu Cai Hao-jian Duan +2 位作者 Ding-han Li Anjun Xu Li-feng Zh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95-607,共13页
A 1∶8 physical water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fluid flow and mixing phenomena in the basic oxygen furnace(BOF)converter.Th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A 1∶8 physical water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fluid flow and mixing phenomena in the basic oxygen furnace(BOF)converter.Th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bath and the high-speed camera was applied to capture the cavity shape in the combined blowing BOF converter.The mixing time for varied operating conditions was measured by the stimulus-response approach.The cavity depth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lance height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top gas flow rate while the bottom blowing gas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cavity depth.The minimum cavity depth was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69.8 m^(3)/h top gas flow rate,a 287.5 mm lance height and a 0.93 m^(3)/h bottom blowing gas flow rate,which was 161.2 mm.The mixing time decreased as the lance height decreased and the top blowing gas flow rate increased.The mixing time was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bottom gas flow rate.With the condition of 69.8 m^(3)/h gas flow rate of top blowing,the 287.5 mm lance height and the 0.93 m^(3)/h gas flow rate of bottom blowing,the mixing time in the converter was 48.65 s.The empirical formula between the stirring power and the mixing time in the converter was calc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model Fluid flow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Mixing time bof converter
原文传递
基于炉气分析的熔池碳含量及温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贵玉 万雪峰 +2 位作者 林东 彭飞 邹宗树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6-59,共4页
根据物料平衡及反应平衡原理,利用炉气分析系统在线连续检测、分析数据,建立了转炉冶炼过程中碳含量及温度变化的动态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检测结果吻合较好,这表明:①通过烟气流量、成分及铁水质量和初始碳含量可动态地确定熔池中的... 根据物料平衡及反应平衡原理,利用炉气分析系统在线连续检测、分析数据,建立了转炉冶炼过程中碳含量及温度变化的动态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检测结果吻合较好,这表明:①通过烟气流量、成分及铁水质量和初始碳含量可动态地确定熔池中的碳含量;②以动态确定的碳含量为基础,结合炉气分析数据,再经热力学平衡分析,可预测熔池温度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炉气分析 动态模型 热力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吹转炉溅渣工艺水力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丁永良 郭培民 +2 位作者 张荣生 佟溥翘 刘浏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3,共4页
采用水力学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小型转炉溅渣工艺参数对炉衬各部位溅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炉衬不同高度溅渣量很不均匀,氧枪高度、初始熔池深度(留渣量)和氮气流量对炉衬各部位所获得的溅渣量有显著影响。为使炉衬各部位获得更... 采用水力学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小型转炉溅渣工艺参数对炉衬各部位溅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炉衬不同高度溅渣量很不均匀,氧枪高度、初始熔池深度(留渣量)和氮气流量对炉衬各部位所获得的溅渣量有显著影响。为使炉衬各部位获得更多的溅渣量,氧枪高度与熔池直径比应为0.60~0.70、留渣量应尽量多。另外,对于耳轴上部,氮气滞止压力应大于1.1MPa;对于耳轴下部,氮气滞止压力应为0.85~0.9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顶吹转炉 水力学模型 溅渣护炉 炼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炉气分析的转炉动态模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万雪峰 舒宏富 +2 位作者 黄伟青 张贵玉 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运用物料平衡及反应平衡原理,利用炉气连续分析的数据,建立了转炉冶炼过程的动态模型.本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通过烟气流量、成分及原料中初始碳含量可动态地确定熔池中的碳含量;(2)以动态确定的碳含量为基础,经过热力学平衡分析,可... 运用物料平衡及反应平衡原理,利用炉气连续分析的数据,建立了转炉冶炼过程的动态模型.本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通过烟气流量、成分及原料中初始碳含量可动态地确定熔池中的碳含量;(2)以动态确定的碳含量为基础,经过热力学平衡分析,可确定熔池内温度及氧含量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热力学平衡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炼钢控制模型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陶钧 谢书明 柴天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9-72,共4页
综述了转炉炼钢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论述了现代转炉模型的特点。
关键词 转炉炼钢 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赛 赵春霞 徐威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59-1273,共15页
提出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目标性计算先验概率显著图,然后在图像的超像素区域内建立词袋模型,并基于此特征计算条件概率显著图,最后根据贝叶斯推断将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显著图进行合成.在ASD、SED以... 提出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目标性计算先验概率显著图,然后在图像的超像素区域内建立词袋模型,并基于此特征计算条件概率显著图,最后根据贝叶斯推断将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显著图进行合成.在ASD、SED以及SOD显著性目标公开数据库上与目前16种主流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查全率,能够一致高亮地凸显图像中的显著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袋模型 目标性 贝叶斯模型 视觉显著性 显著性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吹转炉炼钢过程数学模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成林 马嵩 +2 位作者 林东 张贵玉 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99-103,共5页
在对复吹转炉冶炼过程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冶金热力学、动力学、传输原理和反应工程学理论,建立了描述冶炼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有关参数.作为模型的关键,根据钢中各元素竞争氧化反应的Gibbs自由能估算了吹入熔池中的氧参... 在对复吹转炉冶炼过程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冶金热力学、动力学、传输原理和反应工程学理论,建立了描述冶炼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有关参数.作为模型的关键,根据钢中各元素竞争氧化反应的Gibbs自由能估算了吹入熔池中的氧参与各元素氧化反应的分配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吹转炉 炼钢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t 顶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冷态模拟试验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承军 朱英雄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49,共4页
采用冷态模拟试验,通过测定溅到转炉炉衬上的渣量多少,确定最佳操作工艺参数·结果是在11%渣量及230m3·h-1,268m3·h-1顶吹标准状态气体流量条件下,炉衬表面和炉帽部位的最佳溅渣枪位分别是1... 采用冷态模拟试验,通过测定溅到转炉炉衬上的渣量多少,确定最佳操作工艺参数·结果是在11%渣量及230m3·h-1,268m3·h-1顶吹标准状态气体流量条件下,炉衬表面和炉帽部位的最佳溅渣枪位分别是155mm,165mm左右和125mm,145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溅渣护炉 顶吹转炉 冷态模拟试验 转炉炼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冶炼脱磷过程数学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东 赵成林 +1 位作者 张贵玉 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85-88,114,共5页
在对复吹转炉脱磷过程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冶金热力学、动力学、传输原理和反应工程学理论,建立了转炉冶炼脱磷过程数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有关参数.模型的关键在于正确计算石灰的溶解速度和钢液中磷的传质速度,通过比较二者的相对大... 在对复吹转炉脱磷过程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冶金热力学、动力学、传输原理和反应工程学理论,建立了转炉冶炼脱磷过程数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有关参数.模型的关键在于正确计算石灰的溶解速度和钢液中磷的传质速度,通过比较二者的相对大小,确定反应的限制环节,从而得到脱磷反应的速度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在吹炼前期,钢水中磷浓度较大,脱磷反应的限制环节是石灰的成渣过程;在吹炼的中后期,钢水中的磷浓度不断降低,限制环节为钢水中磷的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吹转炉 炼钢 脱磷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炼钢动态过程预设定模型的混合建模与预报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永富 李小平 +1 位作者 柴天佑 谢书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5-718,共4页
准确预报转炉炼钢动态过程的补吹氧气用量和冷却剂添加量,对于提高终点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理模型及基于数据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转炉炼钢动态过程预设定模型·用减法聚类,最小二乘法及梯度下降... 准确预报转炉炼钢动态过程的补吹氧气用量和冷却剂添加量,对于提高终点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理模型及基于数据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转炉炼钢动态过程预设定模型·用减法聚类,最小二乘法及梯度下降法辨识了T S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机理模型进行补偿建模·对一座180t转炉的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并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 炼钢 混合建模 预设定模型 自适应神经模糊系统 T-S模型 减法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炉气分析技术在本钢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贵玉 万雪峰 +2 位作者 林东 彭飞 邹宗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3-25,共3页
结合本钢炉气分析在线系统,建立了应用物料平衡原理预测碳含量及根据反应平衡原理预测温度变化的转炉动态模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熔池中的碳含量是炉气流量及CO和CO2分压的函数,其中初始碳含量的准确程度对模型的最终预测结果影响最大... 结合本钢炉气分析在线系统,建立了应用物料平衡原理预测碳含量及根据反应平衡原理预测温度变化的转炉动态模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熔池中的碳含量是炉气流量及CO和CO2分压的函数,其中初始碳含量的准确程度对模型的最终预测结果影响最大。熔池温度是碳含量及炉气中CO和CO2分压的函数,其中吹炼过程的平稳性是模型最终预测结果准确获得的保证。并应用本模型对1 530炉次的历史炉气数据进行了离线分析与终点检测结果的比较,收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炉气分析 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炼钢终点磷的智能预报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书明 陶钧 柴天佑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5-559,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报转炉炼钢终点磷含量的智能方法,在该方法中,采用模糊推理和遗传算法,其中模糊推理用于估算转炉熔池的磷含量,而模糊推理模型中的各个系数则由遗传算法辨识与优化。为了提高熔池磷的估算精度,同时还设计了一种神经网... 提出了一种用于预报转炉炼钢终点磷含量的智能方法,在该方法中,采用模糊推理和遗传算法,其中模糊推理用于估算转炉熔池的磷含量,而模糊推理模型中的各个系数则由遗传算法辨识与优化。为了提高熔池磷的估算精度,同时还设计了一种神经网络以补偿来自模糊推理过程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磷含量 智能预报 神经网络 模糊推理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类GA-RBF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静态模型控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建辉 徐林 +1 位作者 方晓柯 顾树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90-94,共5页
讨论了具有非线性、大时滞、不确定特性的工况复杂的转炉炼钢过程建模与控制问题.针对传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效果差、精度不高,难以达到期望结果的问题,结合RBF神经网络的特点,提出用基于混合编码方式的混合遗传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同... 讨论了具有非线性、大时滞、不确定特性的工况复杂的转炉炼钢过程建模与控制问题.针对传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效果差、精度不高,难以达到期望结果的问题,结合RBF神经网络的特点,提出用基于混合编码方式的混合遗传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同时优化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并利用RBF神经网络建立转炉炼钢静态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在线调整和学习的功能,比传统模型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和适应能力,为提高转炉冶炼过程的控制精度给出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静态模型控制 混合遗传算法 混合编码 单纯形法 转炉炼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吹转炉炼钢过程脱碳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东 赵成林 +2 位作者 张贵玉 彭飞 邹宗树 《钢铁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12-15,24,共5页
通过分析复吹转炉脱碳过程的冶金机理,应用冶金热力学、动力学和传输理论,建立描述转炉脱碳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有关参数。模型的关键在于正确计算并比较钢液中[C]和[O]的传质速度,找到转炉冶炼脱碳过程的限制环节,并通过一... 通过分析复吹转炉脱碳过程的冶金机理,应用冶金热力学、动力学和传输理论,建立描述转炉脱碳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有关参数。模型的关键在于正确计算并比较钢液中[C]和[O]的传质速度,找到转炉冶炼脱碳过程的限制环节,并通过一系列热力学计算得到进入钢液的氧在各元素间的分配比例,从而得到转炉中脱碳反应的速度方程。将模型应用于本钢150 t转炉冶炼过程,模型在不同时刻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吹转炉 炼钢 传质速度 氧分配比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t顶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冷态模拟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书桓 张响 +3 位作者 徐志荣 吴艳青 张大勇 王小明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8-42,共5页
通过冷态模拟试验,对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钢轧厂150 t顶吹转炉的溅渣护炉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出了最佳操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顶吹气体流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炉衬的溅渣密度;当气体流量为35000Nm^3·h^-1时,最佳枪位为2.4m... 通过冷态模拟试验,对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钢轧厂150 t顶吹转炉的溅渣护炉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出了最佳操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顶吹气体流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炉衬的溅渣密度;当气体流量为35000Nm^3·h^-1时,最佳枪位为2.4m;综合考虑炉衬和炉帽的溅渣量,最佳留渣量为10%;溅渣前将炉身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增加炉衬的溅渣密度,最佳倾斜角度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溅渣护炉 冷态模拟 顶吹转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