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过表达IL-9的小鼠CT-26肿瘤细胞株及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进 董晓强 +3 位作者 赵鑫 朱新国 赵华 张江磊 《新医学》 2019年第3期166-173,共8页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IL-9的小鼠CT-26肿瘤细胞株及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后续研究IL-9在结肠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目的基因IL-9片段插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载体GV492,构建重组过表达IL-9-G...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IL-9的小鼠CT-26肿瘤细胞株及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后续研究IL-9在结肠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目的基因IL-9片段插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载体GV492,构建重组过表达IL-9-GV492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的表达强度,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L-9的表达;包装病毒后检测病毒滴度。将过表达IL-9的慢病毒转染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的表达强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FP及IL-9的表达,用qRT-PCR法检测IL-9的mRNA表达。过表达IL-9的CT-26细胞皮下接种BALB/C小鼠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IL-9的蛋白表达,用qRT-PCR法检测IL-9的mRNA表达。结果阳性重组质粒PCR扩增产物大小约617 bp,DNA测序显示重组质粒的编码序列与目标序列完全一致。293T细胞自身不表达IL-9,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表达IL-9;慢病毒滴度为2×109 TU/ml。慢病毒转染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后,Control组、LV-NC组、LV-IL-9组GF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96.4%、91.2%;LV-IL-9组IL-9的MFI及mRNA的表达均高于LV-NC组(P均<0.05)。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后,实验组小鼠肿瘤IL-9的阳性表达率及mRNA的表达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均<0.05)。结论稳定过表达IL-9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株及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转染 IL-9 基因 cT-26 细胞 balb/c 小鼠 异种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EC-1与HG3细胞株建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付春玲 龚艳青 +1 位作者 万艳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4-164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免疫缺陷鼠(BALB/c)不同部位、不同密度接种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探索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CLL细胞(MEC-1-GFP与HG3-GFP细胞)。首先将M... 目的:通过对免疫缺陷鼠(BALB/c)不同部位、不同密度接种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探索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CLL细胞(MEC-1-GFP与HG3-GFP细胞)。首先将MEC-1-GFP细胞(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腹部及后肢腋下,观察不同接种部位对CLL细胞成瘤率的影响;其次将同等密度的MEC-1-GFP、HG3-GFP细胞(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部位,观察两种细胞的成瘤时间及成瘤率。再次以同样接种方法,将不同密度的MEC-1-GFP与HG3-GFP细胞(1×10^7/ml与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观察不同接种密度的细胞成瘤时间及成瘤率。观察5周后,通过眼球取血获得外周静脉血,经EDTA抗凝及溶血素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的CLL细胞;同时,将荷瘤鼠处死,剥离肿瘤组织并制备冰冻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标记蛋白GFP的MEC-1与HG3细胞株;接种后裸鼠的前肢腋下、腹部及后肢腋下都形成了皮下移植瘤,且前肢腋下更有利于移植瘤的形成;接种密度为5×10^7/ml的MEC-1-GFP和HG3-GFP细胞均可形成皮下移植瘤,且5周后的成瘤率均为80%;接种密度分别为1×10^7/ml与5×10^7/ml MEC-1-GFP与HG3-GFP细胞均可有效地形成皮下移植瘤。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2组荷瘤鼠外周血中均未见GFP阳性的MEC和HG3细胞,组织病理检查表明CLL细胞向腹腔转移。结论:利用CLL细胞株MEC-1-GFP和HG3-GFP建立了CLL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CLL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Ec-1-GFP、HG3-GFP细胞 balb/c模型 皮下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独特型免疫球蛋白BALB/c小鼠B细胞淋巴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古涛 席泓 +7 位作者 庄羽美 朱一蓓 邱玉华 戚春建 于葛华 李敏 马泓冰 张学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 :构建分泌独特型免疫球蛋白 (idiotype ,Id)的BALB c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 ,建立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开展Id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疫苗的免疫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降植烷和不完全弗氏佐剂间隔致敏 6~ 8周龄BALB ... 目的 :构建分泌独特型免疫球蛋白 (idiotype ,Id)的BALB c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 ,建立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开展Id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疫苗的免疫治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降植烷和不完全弗氏佐剂间隔致敏 6~ 8周龄BALB c小鼠 ,继而采用细胞融合技术、ELISA法、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 (flowcytometry ,FCM)筛选获得分泌Id的阳性克隆 ;体内诱生腹水和体外无血清培养法制备Id ,优球蛋白沉淀法结合凝胶Suphecray 2 0 0过滤纯化Id ;建立荷瘤模型 ,从荷瘤小鼠骨髓前体细胞诱导DC。结果 :获得 2株稳定分泌Id的BALB c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SB4和SB5 ,Id均为IgM κ ;成瘤率均为 10 0 % ,荷瘤小鼠平均生存期为 (3 0± 4)d。结论 :SB4和SB5能持续稳定分泌非自身反应性I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 独特型免疫球蛋白 balb/c小模型 树突状细胞 模型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小鼠黑素瘤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陶惠红 杨耀琴 +1 位作者 朴文姬 杨虎川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63-64,共2页
BALB/c小鼠黑素瘤模型的建立陶惠红杨耀琴朴文姬杨虎川(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接种B16小鼠黑素瘤细胞悬液于BALB/c小鼠足部、腹腔和尾静脉,用于建立移植瘤模型和肺部转移瘤模型,以观察B16实体瘤的形态学... BALB/c小鼠黑素瘤模型的建立陶惠红杨耀琴朴文姬杨虎川(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接种B16小鼠黑素瘤细胞悬液于BALB/c小鼠足部、腹腔和尾静脉,用于建立移植瘤模型和肺部转移瘤模型,以观察B16实体瘤的形态学特点、接种细胞数与肿瘤生成的关系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 黑素 正常小鼠 血清肿坏死因子 移植模型 接种细胞 肺部转移 细胞株 唾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母细胞瘤免疫活性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文飞 何大维 +5 位作者 马超 赵丹 张永波 卞则栋 易钦君 吴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27-1629,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j小鼠人神经母细胞瘤移植瘤模型可行性。方法:取含1×107个对数生长期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悬液0.2 ml,接种于C57BL/6j系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观察小鼠成瘤率、相对肿瘤体积(Relative tumor volume,RTV)、...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j小鼠人神经母细胞瘤移植瘤模型可行性。方法:取含1×107个对数生长期SK-N-SH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悬液0.2 ml,接种于C57BL/6j系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观察小鼠成瘤率、相对肿瘤体积(Relative tumor volume,RTV)、相对肿瘤增长速率(K)、相对肿瘤倍增时间(Td)、存活时间及移植瘤病理学情况。结果:C57BL/6j小鼠在3、7 d、3周、4、5、6、7周各年龄段持续成瘤率分别为:100%、100%、90%、70%、60%、0%、0%。成瘤后3~5周内,3周与4周及5周龄接种的肿瘤RTV、K、Td及C57BL/6j存活时间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C57BL/6j小鼠体内成功建立人类异种移植瘤模型。不同年龄段接种的成瘤率有差异,可以根据后期研究目的选择接种建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J小鼠 移植 动物模型 神经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水散对人胃癌小鼠腹膜移植模型B7/CD28/CTLA-4协同刺激通路及腹水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彭银花 赵晔 +4 位作者 彭巍 程晓燕 袁晓清 唐建清 龚辉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654-659,共6页
目的 研究消水散对人胃癌小鼠腹膜移植模型B7/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协同刺激通路及腹水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中心实验室,采用腹腔注射人胃癌细胞MGC803建立人胃癌小... 目的 研究消水散对人胃癌小鼠腹膜移植模型B7/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协同刺激通路及腹水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中心实验室,采用腹腔注射人胃癌细胞MGC803建立人胃癌小鼠腹膜移植模型,共分为模型组、消水散低、中、高剂量组,另取正常小鼠为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行为学观察及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评估模型质量,影像学方法评估恶性腹水情况,流式细胞仪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检测B7-1、B7-2、CD28及CTLA-4表达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小鼠的阳虚症状积分为(0.00±0.00)分,血清ACTH水平为(103.46±10.13)ng/L、CORT水平为(81.34±9.21)μg/L、T3含量为(178.52±15.86)ng/L、T4含量为(213.59±16.97)μg/L和TSH含量为(10.84±1.15)mIU/mL。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阳虚症状积分[(7.84±1.59)分]显著增加(P<0.05),血清ACTH[(71.09±6.42)ng/L]、CORT[(43.42±7.14)μg/L]、T3[(103.77±13.24)ng/L]、T4[(127.64±13.25)μg/L]、TSH含量[(8.14±1.02)mIU/mL]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的腹水量为(5.18±0.46)mL、瘤体积为(1.23±0.12)cm3、瘤重为(1.73±0.15)g、B7-1 mRNA水平为(1.06±0.10)、B7-2 mRNA水平为(1.04±0.11)、CD28 mRNA水平为(0.97±0.08)、CTLA-4 mRNA水平为(1.03±0.09)、TGF-β1含量为[(181.73±15.26)pg/g]和IL-10水平为[(68.74±6.03)pg/g]。与模型组相比,消水散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腹水量[(4.03±0.41)、(3.24±0.25)、(2.33±0.27)mL]、瘤体积[(0.93±0.09)、(0.49±0.05)、(0.16±0.02)cm3]、瘤重[(1.42±0.13)、(0.79±0.11)、(0.27±0.08)g]、CTLA-4 mRNA水平[(0.83±0.07)、(0.42±0.05)、(0.16±0.02)]、TGF-β1[(152.69±12.39)、(131.45±11.68)、(107.26±10.52)pg/g]、IL-10[(51.65±5.38)、(34.28±2.73)、(27.13±2.64)pg/g]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B7-1[(2.13±0.22)、(4.56±0.51)、(7.29±0.68)]、B7-2[(1.95±0.14)、(4.32±0.41)、(6.83±0.63)]、CD28[(2.02±0.15)、(3.94±0.28)、(7.11±0.84)]mRNA水平逐渐增加(P<0.05)。结论 消水散可抗人胃癌移植瘤恶性腹水作用,可能与抑制CTLA-4表达,促进T细胞激活,改善机体免疫抑制及腹腔免疫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胃肿 消水散 人胃癌小鼠腹膜移植模型 B7/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协同刺激通路 腹水 微环境 小鼠 近交balb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裸鼠皮下接种人胃癌MGC-803细胞成瘤实验方法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喜凤 王金会 +2 位作者 娄政驰 雷震 马纯政 《新疆中医药》 2022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 通过不同的接种方法,筛选出建立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最优方法,并以此为瘤源建立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 (1)体外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PBS调节细胞浓度至1×10^(7)个/mL,按0.2mL/只接种于BALB/c裸鼠左侧腋下;(2)BALB/c裸... 目的 通过不同的接种方法,筛选出建立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最优方法,并以此为瘤源建立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 (1)体外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PBS调节细胞浓度至1×10^(7)个/mL,按0.2mL/只接种于BALB/c裸鼠左侧腋下;(2)BALB/c裸鼠接种人胃癌MGC-803细胞成瘤后,生理盐水按比例加入瘤块组织进行研磨,按0.2mL/只将研磨液接种于BALB/c裸鼠左侧腋下;(3)将成瘤裸鼠的移植瘤剥离出,在载玻片上切成约2mm×2mm×2mm大小的瘤组织块,进行瘤转瘤接种。结果 成功筛选出建立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最优方法,将细胞成瘤裸鼠的瘤块进行瘤转瘤,直接植入皮下。结论本实验利用人胃癌MGC-803细胞,成功建立了BALB/c裸鼠腋下接种人胃癌MGC-803细胞成瘤实验方法,该模型为胃癌的进一步治疗及相关指标的检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Gc-803细胞株 皮下移植模型 bal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酶标记小鼠结肠癌细胞建立活体成像移植瘤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华灶 李雪 +2 位作者 依含 谢君 朱乃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06-2111,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小鼠结肠癌细胞株并构建适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的BALB/c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以工具细胞293T包毒后得到病毒,将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转...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小鼠结肠癌细胞株并构建适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的BALB/c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以工具细胞293T包毒后得到病毒,将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转染到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中,Puromycin筛选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扩增后接种于BALB/c鼠,建立BALB/c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活体动物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的生长过程。结果:获得了高水平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结肠癌单克隆细胞株,该单克隆细胞株与母细胞系CT26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克隆接种于BALB/c鼠皮下可成瘤,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准确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结肠癌单克隆细胞株。采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构建的BALB/c鼠皮下结肠癌移植瘤模型是拓展肿瘤体内生长、转移及治疗相关研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酶 cT26细胞 移植 活体成像 bal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16黑色素瘤皮内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牛青霞 周艳春 +3 位作者 许燕璇 谢燕飞 陈少英 郑晓璇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背景与目的:建立B16黑色素瘤细胞(简称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材料与方法:制备商品源B16细胞悬液,按每只C57BL鼠接种0.1 ml(3×105个)B16细胞于后肢外侧皮内;分离、培养移植瘤源B16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移植瘤出... 背景与目的:建立B16黑色素瘤细胞(简称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材料与方法:制备商品源B16细胞悬液,按每只C57BL鼠接种0.1 ml(3×105个)B16细胞于后肢外侧皮内;分离、培养移植瘤源B16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移植瘤出现时间为(9.6±1.2)d,致瘤率为100%;皮内注射B16细胞18 d内,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移植瘤源原代B16细胞多为圆形、类圆形或短梭形,商品源B16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HE染色表明移植瘤内有大量B16细胞。结论: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易于对肿瘤生长的观察和测量,是早、中期肿瘤研究的合适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小鼠 B16黑色素细胞 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30基因修饰的ACC-M细胞裸鼠体内致瘤性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蕾 吕春堂 周中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2-133,140,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Tip30修饰后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鄄M)所致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的变化。方法:BALB/Cnu/nu鼠30只(4周龄,体重18 ̄20g),随机分3组,各10只;Tip30基因修饰的ACC鄄M细胞(AdTIP30/ACC鄄M)、野生型ACC鄄M细胞(...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Tip30修饰后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鄄M)所致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的变化。方法:BALB/Cnu/nu鼠30只(4周龄,体重18 ̄20g),随机分3组,各10只;Tip30基因修饰的ACC鄄M细胞(AdTIP30/ACC鄄M)、野生型ACC鄄M细胞(wt/ACC鄄M)及对照基因LacZ修饰的ACC鄄M细胞(AdLacZ/ACC鄄M)分别注射小鼠颌下区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时间。结果:(1)经TIP30基因修饰组肿瘤出现的时间比野生型对照组及基因对照组晚3d,且肿瘤生长缓慢(P<0.01);(2)存活时间显示,基因修饰组(53.0±3.3)d,有2只长期存活;野生型对照组(26±2.2)d;对照基因组(29±2.4)d。结论:抑癌基因Tip30能够显著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M细胞 TIP30 基因修饰 性观察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 人涎腺腺样囊性癌 抑制基因 balb/c 存活时间 移植 TIP30 野生型 对照组 体内生长 转移细胞 LacZ 生长 生长缓慢 长期存活 小鼠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小鼠乳腺癌移植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范萍 王水 +2 位作者 查小明 武正炎 张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73-873,共1页
关键词 balb/c小 乳腺癌 移植模型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眼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诗韵孙丰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1-984,共4页
背景近年来眼眶淋巴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在病理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由于眼眶淋巴瘤发病率低,体外培养困难,眼眶淋巴瘤裸鼠模型研究的报道较少。目的应用细胞系pfeiffer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眼... 背景近年来眼眶淋巴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在病理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由于眼眶淋巴瘤发病率低,体外培养困难,眼眶淋巴瘤裸鼠模型研究的报道较少。目的应用细胞系pfeiffer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眼眶裸鼠模型,比较小鼠淋巴瘤模型与人眼眶DLBCL病理标本的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探讨全身DLBCL细胞系pfeiffer用于眼眶淋巴瘤研究的可能性。方法选用SPF级BALB/c裸鼠10只和nod—SCID小鼠5只,先用137Cs对BALB/c裸鼠(吸收剂量为3.5Gy)和nod—SCID小鼠(吸收剂量为2.6Gy)进行照射,照射后6h内分别进行小鼠眼眶内(BALB/c小鼠4只眼)及皮下注射(BALB/c小鼠和nod—SCID小鼠各4只眼)pfeiffer细胞,接种细胞密度约为1.5×10^8/ml,即眼眶接种组和皮下接种组。注射后每日观察肿瘤的生长状态,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注射后54d无菌条件下完整取出小鼠眼眶肿瘤和皮下肿瘤及附近淋巴结,制备4μm厚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评估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模型肿瘤切片中CD20、CD79α、CD45RO蛋白的表达,并根据CD10、BCL-6和mum-1的表达进行分型,依据Ki-67及survivin的表达判断肿瘤的预后,并将模型小鼠的检测结果与人眼眶DLBCL病理标本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眼眶接种组和皮下接种组成瘤率均为100%,nod-SCID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快于BALB/c裸鼠。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眼眶接种组小鼠邻近淋巴结无肿瘤细胞浸润,皮下接种组小鼠腋窝淋巴结少量肿瘤细胞浸润。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小鼠淋巴瘤组织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与人眼眶DLBCL标本一致。BALB/c小鼠CD20表达强度〈50%和≥50%的淋巴瘤模型中表达例数分别为3和5,CD79α分别为2和6,CD45RO分别为8和0;nod—SCID小鼠CD20表达强度〈50%和≥50%的淋巴瘤模型中表达例数分别为1和3,CD79μ分别0和4,CD45RO分别为4和0;与人眼眶DLBCL标本的1和2,1和2,2和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1.00);BALB/c和nod—SCID小鼠淋巴瘤模型与人眼眶DLBCL中Ki-67和survivin表达的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1.00)。BALB/c小鼠、nod—SCID小鼠淋巴瘤模型和人眼眶DLBCL中依据CD10、BCL-6和mum-1的表达均分为非生发中心来源型。结论采用pfeiffer细胞系接种法可成功建立眼眶和皮下DLBCL的小鼠模型,这些模型肿瘤在生物学行为、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面均一致。Nod—SCID小鼠较BALB/c小鼠接种后肿瘤生长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病理 非霍奇金淋巴/病理 细胞系 B细胞淋巴/免疫 近交系balb/c小 近交系NOD小鼠 ScID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建立肝癌皮下瘤块模型的比较
13
作者 高洪飞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0期2486-2488,共3页
目的:采用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Wistar鼠和BALB/c裸鼠皮下瘤块模型。方法:抽取含Walker-256肿瘤细胞的BALB/c裸鼠腹水,进行离心洗涤,将洗涤液分别接种于Wistar鼠及BALB/c裸鼠腹股沟区皮下形成皮下瘤块。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 目的:采用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Wistar鼠和BALB/c裸鼠皮下瘤块模型。方法:抽取含Walker-256肿瘤细胞的BALB/c裸鼠腹水,进行离心洗涤,将洗涤液分别接种于Wistar鼠及BALB/c裸鼠腹股沟区皮下形成皮下瘤块。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实验鼠所建立的皮下瘤块模型成瘤率及瘤体生长速度。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下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两种方法成瘤率均为100%,但是裸鼠皮下瘤块生长速度快于Wistar鼠皮下瘤;裸鼠组的MVD与VEGF表达均高于Wist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5.13,P<0.05)。结论:用Wistar鼠或裸鼠作为肝癌皮下瘤块模型均可以满足临床试验研究的需要,但由于裸鼠为免疫缺陷动物,瘤块生长速度会明显快于Wistar鼠,且肿瘤血管生成指标更高,故选择肝癌瘤块生长模型时,裸鼠为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Walker-256肿细胞 WISTAR大 balb/c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小肠移植血管吻合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朝阳 阮长乐 +1 位作者 张曙光 于振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4,共2页
目的 改进血管吻合技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血管吻合的成功率。方法 BAL B/ c小鼠小肠移植模型6 0例,每组2 0例,分别采用改良连续缝合方法(A组)、间断缝合方法(B组)及每针均收紧的连续缝合方法(C组) ,将小鼠供体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分别与... 目的 改进血管吻合技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血管吻合的成功率。方法 BAL B/ c小鼠小肠移植模型6 0例,每组2 0例,分别采用改良连续缝合方法(A组)、间断缝合方法(B组)及每针均收紧的连续缝合方法(C组) ,将小鼠供体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结果 三组总手术时间:A组(15 2±4 6 )分钟,B组(190±5 1)分钟,C组(183±38)分钟,A组与B、C两组相比,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血管并发症:A组5例(2 5 % ) ,B组13例(6 5 % ) ,C组12例(6 0 % ) ,A组与B、C两组相比,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总手术成功2 6例(43.3% ) ,其中A组13例(6 5 % ) ,B组6例(30 % ) ,C组7例(35 % ) ,A组与B、C两组相比,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改良连续血管吻合方法手术时间短,血管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吻合技术 balb/c小 血管并发症 小肠移植模型 缝合方法 0.05 腹主动脉 手术时间 手术成功率 显著性 端侧吻合 下腔静脉 吻合方法 c B组 门静脉 相比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B5D2对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大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贠浩 周锦纹 +1 位作者 张锋 肖艾依 《生物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研究CYB5D2对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大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乳腺癌MCF-7细胞系建立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含有CYB5D2表达的质粒稳定转染MCF-7细胞,多点注射,将稳定转染的细胞注入裸鼠皮下,作为观察组,同时设置s... [目的]研究CYB5D2对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大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乳腺癌MCF-7细胞系建立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含有CYB5D2表达的质粒稳定转染MCF-7细胞,多点注射,将稳定转染的细胞注入裸鼠皮下,作为观察组,同时设置shRNA-CYB5D2阴性质粒为阴性对照组,PBS为空白对照组。测量各组大鼠肿瘤体积及质量;裸鼠转移瘤模型建立成功后处死小鼠,qRT-CPR法检测肿瘤组织内CYB5D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裸鼠转移瘤组织内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标志表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裸鼠转移瘤细胞上清液中MMP-2及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转移瘤平均体积及质量显著低于阴性组与空白组(P<0.05),阴性组与空白组裸鼠转移瘤体积及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提取试验小鼠肿瘤组织总RNA,qRT-CPR法检测提示观察组肿瘤组织内CYB5D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阴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而阴性组与空白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转移瘤组织内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与阴性组及空白组(P<0.05),而N-cadherin及Snail蛋白表达显著低于与阴性组及空白组(P<0.05)。阴性组与空白组转移瘤组织内E-cadherin、β-catenin、N-cadherin及Snail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裸鼠转移瘤细胞上清液中MMP-2及MMP-9水平显著低于与阴性组及空白组(P<0.05),而阴性组与对照组MMP-2及MMP-9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调CYB5D2基因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皮下移植模型大鼠瘤体生长,推测上调CYB5D2基因可能通过下调N-cadherin、Snail、MMP2及MMP9,上调E-cadherin、β-catenin,逆转EMT,发挥抗肿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B5D2 乳腺癌 皮下移植模型 生长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谢良喜 李德锐 +2 位作者 林昆 陈炯玉 洪超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通过动物移植瘤模型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将荷SCNE 1鼻咽癌的BALB 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 ,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 ,不给予药物处理 ,下设空白对照、2、4和 6Gy 4个不同的放射剂量亚组 ;综合组所... 目的 通过动物移植瘤模型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将荷SCNE 1鼻咽癌的BALB 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 ,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 ,不给予药物处理 ,下设空白对照、2、4和 6Gy 4个不同的放射剂量亚组 ;综合组所有动物均行药物治疗 ,下设药物对照组 (单纯用药 ,不照射 )、2、4和 6Gy 4个不同的放射剂量亚组 ,综合组于肿瘤成活后连续 6d经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 ,药物剂量为 4mg kg鼠重 ;第 7天移植瘤局部给予 14 0kV深部X射线一次性照射。每组 (或亚组 )各 4只小鼠。结果 对照组中 2、4和 6Gy亚组移植瘤体积达到照射前 4倍的时间 (TGT4 )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延长了 1 7、7 8和 11 8d ;综合组移植瘤TGT4 较药物对照组分别延迟了2 2、13 2和 2 4 2d。生长延迟 4、8和 10d时的肿瘤生长延迟增敏比分别为 1 5 5、1 71和 1 77。结论三氧化二砷在BALB c小鼠体内对鼻咽癌移植瘤有放射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对照组 三氧化二砷 放射增敏作用 鼻咽癌 balb/c小 放射剂量 动物 药物处理 成活
原文传递
靶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功能性抗体的研制
17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3-323,共1页
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阻断其血管形成可有效治疗肿瘤。笔者用人新鲜人肝癌组织中分离、鉴定、培养的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10只BALB/c小鼠。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O细胞融合后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使用活细胞免疫荧光、细... 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阻断其血管形成可有效治疗肿瘤。笔者用人新鲜人肝癌组织中分离、鉴定、培养的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10只BALB/c小鼠。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O细胞融合后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使用活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增殖、内皮成管实验及“人源化血管”动物模型体内抑瘤实验筛选和鉴定有治疗潜力的功能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组织 移植生长 血管内皮 靶向肿 功能性 细胞抑制 抗体 balb/c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近交系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建立及比较
18
作者 张政 张欣 +4 位作者 付启航 岳悦 王雷雷 陈辉 徐阳阳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765-1768,1772,共5页
目的探讨瘤丝注射法建立C57BL6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应用价值,并与传统的前列腺原位癌成瘤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取36只7周龄(18~20 g)雄性C57BL6近交系小鼠,将其分成A、B、C 3组,每组12只,A组为瘤丝注射组、B组为细胞注射组、C组为肿... 目的探讨瘤丝注射法建立C57BL6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应用价值,并与传统的前列腺原位癌成瘤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取36只7周龄(18~20 g)雄性C57BL6近交系小鼠,将其分成A、B、C 3组,每组12只,A组为瘤丝注射组、B组为细胞注射组、C组为肿块移植组。观察每组小鼠的成瘤情况、转移情况、周围组织浸润情况、小鼠生存期、操作难易程度等指标。结果A、B、C 3组小鼠成瘤率分别为100%、91.67%、91.67%,3组小鼠成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小鼠肺转移率分别为83.33%、25.00%、33.33%,肝转移率分别为75.00%、25.00%、25.00%,A组小鼠的肺、肝转移率明显高于B、C组(P<0.05);B、C组小鼠的肺、肝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鼠均出现广泛的腹腔浸润。A、B、C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7.33±2.19)、(14.7±2.39)、(13.58±2.43)d,A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B、C组(P<0.05);B、C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操作难度要求相对较低,B组成瘤方式易导致细胞液外溢造成人为肿瘤转移,对术者注射器持握的平稳性要求较高,C组需对前列腺筋膜进行缝合,要求术者具有较好的显微手术技术。结论相比于传统的成瘤方法,瘤丝注射法具有更高的成瘤率、转移率和更长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 移植模型 c57BL6近交系小鼠 病理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鼻咽癌BALB/c小鼠移植瘤拓扑替康时辰放射增敏研究
19
作者 张艳玲 陈昕 +4 位作者 任培蓉 苏州 傅少志 杨玲麟 吴敬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8-438,共1页
目的研究拓扑替康对人鼻咽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时辰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理。方法建立人鼻咽癌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12h光照、12h黑暗的独立光照系统使其建立统一的生物节律。分别将小鼠分为拓扑替康、单纯照射、拓扑替康联... 目的研究拓扑替康对人鼻咽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时辰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理。方法建立人鼻咽癌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12h光照、12h黑暗的独立光照系统使其建立统一的生物节律。分别将小鼠分为拓扑替康、单纯照射、拓扑替康联合照射、空白对照组。拓扑替康剂量为10mg/kg体重,照射剂量为单次10、15、18Gy。分别在给予光照3、9、15、21h后进行肿瘤再生长延缓时间(TGD)、肿瘤组织乏氧状况、Y-H2AX表达、I型拓扑异构酶表达、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观察。结果拓扑替康联合照射组比单纯拓扑替康、单纯照射组有更好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拓扑替康联合照射组在15h时辰点效果最佳,其TGD为(58.0±3.6)d;在3h时辰点效果最差,其TGD为(35.0±1.5)d。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在相同时间点拓扑替康联合照射组中Y-142AX表达显著增加,而乏氧诱导因子.1表达明显降低;说明肿瘤组织乏氧水平和DNA损伤呈现时间依赖性。在15h时辰点拓扑替康联合照射组中I型拓扑异构酶表达明显与对照组不同。拓扑替康联合照射组中细胞凋亡指数增加,S期细胞比例下降且在15h时辰点呈现最大值,而在3h时辰点达到最低值。结论结论拓扑替康联合时辰照射能增强人鼻咽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且15h时辰点作用最强。拓扑替康时辰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肿瘤组织乏氧生理节律性、细胞周期再分布、DNA损伤、I型拓扑异构酶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 c小 放射增敏作用 小鼠移植 拓扑替康 人鼻咽癌 组织乏氧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细胞凋亡指数
原文传递
ResolvinE1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菡 罗丹 +1 位作者 李婷 赵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15,共7页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v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高危角膜移植...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v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局部应用RvE1对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受体、C57BL/6小鼠为供体行角膜移植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异体角膜移植组、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每组各30只。BALB/c小鼠右眼先用缝线法刺激2周以建立高危角膜移植眼模型,然后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右眼行异体角膜移植,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将右眼角膜植片旋转180°后缝合于植床上。异体角膜移植组及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10 μl结膜下注射1次,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术后同法注射终质量浓度为0.1 μg/μl的RvE1 10 μl,连续7 d。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植片反应并对其排斥反应进行评分。术后21 d处死各组小鼠各20只,收集小鼠术眼角膜、眼球和术眼侧颈部淋巴结,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植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眼角膜中CD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眼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3+CD8a-IFN-γ+)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8.5±1.7)d,明显长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4.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植片在术后50 d存活率为100%。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植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轻于异体角膜移植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各组角膜全层均有CD4表达,而IFN-γ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组织中CD4和IFN-γ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淋巴细胞中Th1细胞比例分别为(1.07±0.25)%和(0.85±0.12)%,明显低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56±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中IL-2、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vE1可抑制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角膜植片和淋巴细胞中Th1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免疫 角膜移植/免疫 植片排斥反应 十二碳戊烯酸/拟似物&衍生物 ResolvinE1 辅助性T细胞1 细胞因子 动物模型 近交系balb/c小 近交系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