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EISS LSM 78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成像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佳玲 罗剑文 +3 位作者 龙钊 陈云凤 王晓红 张以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针对ZEISS LSM 78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图像获取步骤做了系统的介绍,详述了光学切片的设置和获取过程,后期应用Zen2011 black和blue软件进行三维重构的渲染及图像分析、数据采集。列举出三维成像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使仪器为... 针对ZEISS LSM 78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图像获取步骤做了系统的介绍,详述了光学切片的设置和获取过程,后期应用Zen2011 black和blue软件进行三维重构的渲染及图像分析、数据采集。列举出三维成像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使仪器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光学切片 三维成像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SM技术在纤维表面形态和纸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建国 张红杰 +1 位作者 李海龙 杜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6-70,共5页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可以在不损伤样品的前提下获得样品的三维图像,具有较高的横向(XY向)分辨率和信噪比。综述了CLSM的工作原理,重点讨论了其在纤维表面分析(纤维形态和表面的木素)、纤维形变性研究(柔韧性和压溃性能)以...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可以在不损伤样品的前提下获得样品的三维图像,具有较高的横向(XY向)分辨率和信噪比。综述了CLSM的工作原理,重点讨论了其在纤维表面分析(纤维形态和表面的木素)、纤维形变性研究(柔韧性和压溃性能)以及纸张结构观察(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光学切片 三维图像 纤维表面形态 纸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机结合的二维共焦生物芯片扫描仪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映笙 倪旭翔 陆祖康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4,共3页
提出一种新颖的共焦生物芯片扫描仪的二维扫描技术,即保持传统的采用直线驱动器和直 线导轨实现Y向扫描下,另采用振镜和大数值孔径的远心线性成像物镜实现X向扫描。实验结果表明,此装置减少了传统仪器的振动噪声,具有运转平稳的特点,并... 提出一种新颖的共焦生物芯片扫描仪的二维扫描技术,即保持传统的采用直线驱动器和直 线导轨实现Y向扫描下,另采用振镜和大数值孔径的远心线性成像物镜实现X向扫描。实验结果表明,此装置减少了传统仪器的振动噪声,具有运转平稳的特点,并在保证10μm的扫描分辨力下,扫描时间<5min,显著提高扫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扫描仪 生物芯片 激光共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蒿草切片对比分析激光共聚焦系统的三维重构成像及二维平面成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吴伟全 李元歌 +2 位作者 王思捷 王永存 吴平 《现代医院》 2013年第7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二维平面成像和三维重构成像在生物组织形态学研究中的运用价值。方法运用我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蒿草切片进行二维平面成像及三维重构成像,实验分为A组:二维平面图像组;B组:垂直叠... 目的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二维平面成像和三维重构成像在生物组织形态学研究中的运用价值。方法运用我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蒿草切片进行二维平面成像及三维重构成像,实验分为A组:二维平面图像组;B组:垂直叠加三维重构成像组;C组:沿X轴旋转45°三维重构成像组三个组,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不但可以获取的分辨率高和成像清晰的二维平面图像及三维重构图像,还可显示沿着X轴旋转45°的三维重构成像。结果统计显示三维重构图像的荧光值比二维平面图像的荧光值增加,另外三维图像沿X轴旋转45°后,其荧光值也增加。结论与二维平面图像比较,三维重构图像具有三维立体及含图像信息量多的特点,并可沿任意角度显示,更有利于了解对标本的空间结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蒿草切片 三维重构 二维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人类染色体三维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林珏龙 陈耀文 +2 位作者 刘鸿禧 常小兰 霍霞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4-36,共3页
为了获得染色体内部结构的多种信息 ,以及对染色体形态构建提供有益的尝试 ,本实验利用荧光染料的特异性标记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连续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的特点 ,对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结构进行观测。结果显示 :本方法不仅能显示染色... 为了获得染色体内部结构的多种信息 ,以及对染色体形态构建提供有益的尝试 ,本实验利用荧光染料的特异性标记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连续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的特点 ,对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结构进行观测。结果显示 :本方法不仅能显示染色体的荧光带纹的分布状况 ,而且能作染色体内部的一系列光学切片和染色体三维结构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吖啶橙 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建模方法分析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姝娜 柳柯 +2 位作者 高建 任重 姜学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的方法对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进行计数分析,解决由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少、位置深在造成的计数困难,为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可塑性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计数方法。方法取小鼠耳蜗基底膜,使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对突触...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的方法对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进行计数分析,解决由于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少、位置深在造成的计数困难,为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可塑性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计数方法。方法取小鼠耳蜗基底膜,使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对突触前 RIBEYE 和突触后膜 GluR2&3 进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光学连续切片,每个荧光色对代表一个突触的存在。使用 3ds max 进行三维建模,对内毛细胞带状突触进行计数。结果耳蜗基底膜内毛细胞的带状突触显示清晰,每个内毛细胞的带状突触数量为(16.10±1.03)个。结论利用免疫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学连续切片,3ds max 三维建模所得的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准确,方法简单可行,是一种对内毛细胞带状突触进行计数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毛细胞 带状突触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成虫触角叶细胞体的数量、分布和形态 被引量:2
7
作者 闫喜中 谢佼昕 +3 位作者 邓彩萍 吴兰军 孙学俊 郝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5-741,共7页
【目的】探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触角叶上细胞体的分布、数量及形态特征。【方法】通过细胞核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触角叶结构进行分层扫描,然后利用Imari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构建细胞体的三维结构模型,测量其体积和... 【目的】探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触角叶上细胞体的分布、数量及形态特征。【方法】通过细胞核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触角叶结构进行分层扫描,然后利用Imari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构建细胞体的三维结构模型,测量其体积和表面积。【结果】小菜蛾的触角叶表面分布有大量的细胞体,细胞体成簇分布于触角叶的内侧、外侧和前端,有少量巨型不规则细胞体出现在触角叶内侧和外侧细胞体群中;雌性小菜蛾触角叶上大约有560个细胞体,雄蛾细胞体数量多于雌蛾,约810个。细胞体的形态差异较大,三维重建显示多数细胞体呈近球形。最小细胞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96.7μm^2和76.9μm^3,其对应细胞核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42.5μm^2和24.1μm^3。最大体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89μm^2和514μm^3,对应细胞核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265μm^2和261μm^3。【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小菜蛾触角叶上细胞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为深入了解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触角叶 细胞体 三维结构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运用的新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 张超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利用一些醛类固定液在固定作用中可产生荧光物质的特性 ,在荧光显微术中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使得一些未经荧光标记的生物组织结构也能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成像 ,并可进行三维图像的构建 ,这不仅使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 利用一些醛类固定液在固定作用中可产生荧光物质的特性 ,在荧光显微术中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使得一些未经荧光标记的生物组织结构也能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成像 ,并可进行三维图像的构建 ,这不仅使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 ,而且大大节约了研究费用和时间 ,提高了效率。此外 ,该技术还为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回顾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并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与普通光镜及电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荧光 醛类固定剂 生物组织结构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分析仪的二维扫描研究
9
作者 李映笙 倪旭翔 +1 位作者 陆祖康 王立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46-249,共4页
本文阐述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分析仪的组成及特点、CCD和 PMT型分析仪的不同 ,评述了分析仪中的机械式 X、Y扫描技术及其不足 ,着重介绍了光机二维扫描技术的特性。
关键词 生物芯片 激光共聚焦 二维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二维培养的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滕伟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二维培养过程中心肌细胞的纯化及心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鉴别,为改进心肌细胞二维培养及心肌细胞三维培养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差速贴壁次数、含Brdu培养心肌细胞,免疫荧光标记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24h...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二维培养过程中心肌细胞的纯化及心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鉴别,为改进心肌细胞二维培养及心肌细胞三维培养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差速贴壁次数、含Brdu培养心肌细胞,免疫荧光标记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24h的细胞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不同培养方法对心肌细胞的纯化有影响。结论差速贴壁次数的不同得到的心肌细胞纯度不一样,加入适当浓度的Brdu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获得纯度更高的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二维培养 差速贴壁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盲蝽腹神经节的解剖结构
11
作者 谢桂英 马百伟 +4 位作者 刘晓岚 常亚军 陈文波 张永军 赵新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2-1108,共7页
【目的】揭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腹神经节的组成结构。【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利用突触蛋白抗体对绿盲蝽成虫的腹神经节进行免疫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扫描照相获得原始数据,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标记,构建三维结构模... 【目的】揭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腹神经节的组成结构。【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利用突触蛋白抗体对绿盲蝽成虫的腹神经节进行免疫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扫描照相获得原始数据,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标记,构建三维结构模型。【结果】绿盲蝽成虫腹神经节位于腹神经索的末端,与其前方的后胸神经节和中胸神经节紧密融合,形成后部神经节。与脑和胸神经节类似,腹神经节由周围的细胞体和内部的神经髓构成。腹神经节的神经纤维束主要包括位于腹侧的两条纵向神经连索和向两侧发出的9束神经纤维。9束神经纤维连接着9个神经原节,即富含突触联系的神经髓。这些神经原节紧密融合,无明显的边界,最后两节形成膨大的末端腹神经节。两侧的神经原节由横向的神经连锁连接起来。腹神经节外周的细胞体数量较多,排列紧密,大小一致,仅在前端背侧中间和后端腹侧中间位置分别有2个和5个体积较大的细胞体。【结论】本研究结果明确了绿盲蝽腹神经节的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昆虫的行为调控及神经系统发育和演化奠定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腹神经节 解剖结构 三维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厚样本光学断层及其三维重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燕 宋健 +2 位作者 汪浩 程蓓 潘伯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1,i005,共5页
目的:探讨共聚焦系统各参数对厚样本光学断层、三维重建的影响。方法:用共聚焦系统对醛诱导后的大鼠主动脉作光学断层。分析激光强度、探测针孔直径、扫描步距等参数对内弹性膜三维重建的影响。结果和结论:(1)针孔为1Airy单位,调整激光... 目的:探讨共聚焦系统各参数对厚样本光学断层、三维重建的影响。方法:用共聚焦系统对醛诱导后的大鼠主动脉作光学断层。分析激光强度、探测针孔直径、扫描步距等参数对内弹性膜三维重建的影响。结果和结论:(1)针孔为1Airy单位,调整激光强度以满足离开焦点1/2Z-轴分辨率距离时,焦平面最强荧光信号减弱50%,此条件下获得的光学切片分辨率和信息完整性达最佳平衡,切片厚度可经验地定视为等于系统Z轴分辨率。(2)在上述条件下,扫描步距为Z轴分辨率时,重建结构完整。(3)当扫描步距不变,针孔小于1Airy单位时,重建结构部分缺损;针孔大1Airy单位时,重建结构模糊。(4)样本经透明处理后,断层深度可增大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三维重建 光学断层 样本 扫描步距 分辨率 内弹性膜 光学切片 切片厚度 结构完整 结构模糊 针孔 系统 主动脉 光信号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嗅觉神经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丙鲜 祝增荣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8-673,F0003,共7页
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平台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在昆虫嗅觉神经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经荧光标记的神经组织采集系列光学切片并进行三维重建,在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蜚蠊目昆虫中均有进展。触角叶是昆虫的初级嗅觉中心,触角叶的... 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平台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在昆虫嗅觉神经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经荧光标记的神经组织采集系列光学切片并进行三维重建,在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蜚蠊目昆虫中均有进展。触角叶是昆虫的初级嗅觉中心,触角叶的解剖学图谱是识别不同种和雌雄虫间嗅球体特定功能的先决条件。了解构成嗅觉传输途径的主要神经元的形态和空间关系是理解气味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编码的基础。三维重建昆虫的嗅觉神经,对于探讨昆虫嗅觉在其寄主选择、觅食以及寻找配偶等行为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嗅觉神经 触角叶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光学切片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的双色近红外荧光扫描系统 被引量:3
14
作者 祝楠楠 王弼陡 罗刚银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39-142,共4页
由于扫描样品的多样化,样品的发光点并不一定在焦平面上;双色近红外荧光扫描分析可以实现数据对比以及准确的量化分析。因此,设计基于激光共聚焦原理的ARM控制、三维移动、双色近红外荧光扫描的系统。采用STM32F407作为主控板,THB7128... 由于扫描样品的多样化,样品的发光点并不一定在焦平面上;双色近红外荧光扫描分析可以实现数据对比以及准确的量化分析。因此,设计基于激光共聚焦原理的ARM控制、三维移动、双色近红外荧光扫描的系统。采用STM32F407作为主控板,THB7128芯片作为x,y,z三轴步进电机的驱动,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和精准扫描。信号采集电路由H11461-03型号的侧边PMT,以OPA686芯片作为运放的电流-电压转换和放大电路,LM747H芯片构造的二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电路以及ADS8320采样电路组成。系统的背景噪声实验结果显示信号范围在0.075~0.2 V之间,且数值较低、变化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近红外荧光扫描 激光共聚焦 ARM处理器 三维移动 信号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扫描步距与三维重建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燕 张向阳 程蓓 《医学新知》 CAS 2004年第2期105-107,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厚样本进行光学断层时 ,扫描步距对三维重建的质量影响。方法 用醛处理法诱导大鼠主动脉弹性纤维产生强自发荧光 ,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对主动脉壁进行全层光学断层。分析扫描步距等参数变化对... 目的 探讨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厚样本进行光学断层时 ,扫描步距对三维重建的质量影响。方法 用醛处理法诱导大鼠主动脉弹性纤维产生强自发荧光 ,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对主动脉壁进行全层光学断层。分析扫描步距等参数变化对内弹性膜构筑三维重建质量的影响。结果 ①探测针孔直径等于 1个爱俐斑单位且满足离开焦点 1/ 2Z 轴分辨率距离时 ,焦平面最强荧光信号减弱 5 0 % ,此条件下获得的二维光学切片分辨率和信息的完整性达最佳平衡。②在上述条件下 ,扫描步距等于Z 轴分辨率时 ,重建结构信息完整 ;扫描步距小于Z 轴分辨率时 ,原位重建结构的信号被人为加强 ,旋转重建结构出现重影 ;扫描步距大于Z 轴分辨率时 ,重建结构出现出现信息损失。结论 以Z轴分辨率为扫描步距进行光学断层和重建 ,可获得分辨率、信息完整性和信息不重叠性达最佳三维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扫描步距 三维重建 主动脉 光学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扫描仪XY扫描台控制系统设计
16
作者 付小芳 罗正全 +1 位作者 马平 刘业异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介绍了生物芯片、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扫描仪的概念以及高精度快速扫描台的意义,主要介绍对扫描台的运动进行闭环控制的原理和以DSP作为处理器实现这一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结果。
关键词 生物芯片 激光 扫描仪 扫描台 DSP 光栅传感器 数字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应力发白研究
17
作者 李昌林 康明 +2 位作者 孙蓉 吕祥萌 严会成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6-21,共6页
聚丙烯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应力发白,表征材料的应力发白现象、探究应力发白机制、监控材料的结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稀土铕离子的荧光特性,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实现了对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荧光标记。通过轴向拉伸... 聚丙烯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应力发白,表征材料的应力发白现象、探究应力发白机制、监控材料的结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稀土铕离子的荧光特性,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实现了对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荧光标记。通过轴向拉伸试验构筑了荧光标记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应力发白现象,并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应力发白结构进行三维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应力发白是由于拉伸后出现空洞造成的,空洞的存在导致折射率变化而呈现白色,通过ImageJ统计得到拉伸轴向空洞的宽度约为4μm。荧光标记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用,可以有效监控外力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 轴向拉伸试验 应力发白 荧光标记 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 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ibbon synapse number of cochlear inner hair cells in C57BL/6J mice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method 被引量:5
18
作者 LIU Ke,LI ShuNa & JIANG XueJu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9期807-812,共6页
In mammals,the ribbon synapses of cochlear inner hair cells are a synaptic structure of the first sensory nerve in the pathway of acous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to the acoustic center,and it is directly involved in vo... In mammals,the ribbon synapses of cochlear inner hair cells are a synaptic structure of the first sensory nerve in the pathway of acous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to the acoustic center,and it is directly involved in voice coding and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It is difficult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ribbon synaptic number only using an electron microscope,because the ribbon synaptic number is relatively limited and their location is deep. In this study,the specific presynaptic structure-RIBEYE,and non-specific postsynaptic structure-GluR 2 & 3 in C57BL/6J mouse basilar membrane samples were treated by immunofluorescent labeling. Serial section was performed on the samples using a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and then the serial sections were used to build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using 3DS MAX software. Each fluorescein color pair indicates one synapse,so the number of ribbon synapses of inner hair cells is obtain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number of ribbon synapses of cochlear inner hair cells were clearly shown in this experiment,and the mean number of ribbon synapses per inner hair cell was 16.10±1.03. Our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the number of ribbon synapses is accurately calculated by double immunofluorescent labeling to presynaptic and postsynaptic structures,serial sections obtained using a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btained using 3DS MAX software. The method above is feasible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sensorineural deaf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ER HAIR cells Ribbon synapses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原文传递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CA1 pyramidal cells in rat hippocampus——Optical recording of LSM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of fractal structure
19
作者 冯春华 刘力 +3 位作者 刘守忠 宁红 孙海坚 郭爱克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5年第10期1187-1194,1281,共9页
The optical recording of three-dimensional(3-D)reconstruction of CA1 pyramidal cells wasderived from the studies on the CA1 region of the hippocampus in adult male Wistar rats.The recordingwas produced by the Confocal... The optical recording of three-dimensional(3-D)reconstruction of CA1 pyramidal cells wasderived from the studies on the CA1 region of the hippocampus in adult male Wistar rats.The recordingwas produced by the Confocal Laser Scan Microscope(LSM-10).The attemption was to outline themorphological neural network of CA1 pyramidal cells organization,following the trail of axo-dendritic connec-tions in 3-D spatial distributions among neurons.The fractal structure of neurons with their dendritic andaxonal trees using fractal algorithm was noticed,and 2—18 simulated cells were obtained using PC-486 comput-er.The simulational cells are similar in morphology to the natural CA1 hippocampal pyramidal cells.There-fore,the exploitation of an advanced neurohistological research technique combining optical recording of theLSM-10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of fractal structure can provide the quantitative fractal structural basis forchaosic dynamics of b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CAMPUS PYRAMIDAL cell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confocal laser SCAN MICROSCOPE fracta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观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和体内移植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天勇 边巴罗布 +4 位作者 罗飞 吴雪晖 靳慧勇 姜恒 许建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74-778,共5页
目的结合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及其体内移植情况,为筛选优良的支架材料和三维构建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2岁龄青山羊(体重约25kg)髂骨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 目的结合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及其体内移植情况,为筛选优良的支架材料和三维构建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取2岁龄青山羊(体重约25kg)髂骨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面分子CD29、CD60L、CD45和CD44表达情况。将质粒pLEGFP-N1扩增、提取后酶切鉴定。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质粒转染到PT67包装细胞,G418筛选后扩增,获取病毒液。根据测定的滴度转染BMSCs,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的BMSCs,扩增后作为种子细胞,以脱钙骨基质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种子细胞。将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山羊股骨缺损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存活和分布情况。结果获得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状,CD29和CD44呈阳性表达,CD60L和CD45呈阴性。质粒pLEGFP-N1用HindⅢ、BamHⅠ、SalⅠ和BglⅡ内切酶酶切后,凝胶电泳可见其相对分子质量约6900bp。将pLEGFP-N1转染到PT67包装细胞扩增后获取病毒液。根据测定的滴度(1.3×106cfu/mL)转染BMSCs,获得GFP表达阳性的BMSCs克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观察到BMSCs在组织工程骨支架上分布、增殖和迁移。将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山羊股骨缺损处,28d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在移植区仍存在。结论荧光蛋白标记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可很好地观察支架上和移植体内的细胞,为组织工程产物三维培养的立体观察提供了可行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BMSCS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重建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