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配体构筑的Cd(Ⅱ)基荧光传感有机骨架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馨莹 乔得聪 +2 位作者 潘会宾 高霞 卢久富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Cd(NO_(3))_(2)·4H_(2)O为金属源,五甲基间苯二甲酸(H2MIP)配体和1,3-双(2-甲基-1H-咪唑-1-基)丙烷(BMIP)为混合配体,构筑了一例新型Cd(Ⅱ)有机骨架材料{[Cd(MIP)(BMIP)]·2/3DMF}_n(SNUT-47)。X射线单晶衍...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Cd(NO_(3))_(2)·4H_(2)O为金属源,五甲基间苯二甲酸(H2MIP)配体和1,3-双(2-甲基-1H-咪唑-1-基)丙烷(BMIP)为混合配体,构筑了一例新型Cd(Ⅱ)有机骨架材料{[Cd(MIP)(BMIP)]·2/3DMF}_n(SNUT-47)。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SNUT-47呈现出二维双层有机骨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得到的配合物进行表征,实验值与模拟值的各衍射峰位置吻合良好,表明所合成SNUT-47材料具有优异的相纯度和可重复性。荧光实验结果表明,SNUT-47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对水溶液中的Na^(+)表现出高度的荧光增强效应,可作为荧光传感器对Na+实现高效检测,检测限可达2.56×10^(-6)mol/L。此外,SNUT-47在循环实验后仅需水洗即可轻松回收,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有机骨架 混合配体 晶体结构 离子检测 荧光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改性污泥生物炭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的Cd(Ⅱ)
2
作者 杨江峰 许良全 +3 位作者 李子建 张华 周记名 卢许佳 《矿冶》 2025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采用NaOH溶液对原始污泥生物炭(SBC)进行改性,制备改性污泥生物炭(NSBC),并将其用于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的Cd(Ⅱ)。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溶液初始pH值、共存离子、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对Cd(Ⅱ)去除的影响,并探讨了去除Cd(Ⅱ)的潜在机... 采用NaOH溶液对原始污泥生物炭(SBC)进行改性,制备改性污泥生物炭(NSBC),并将其用于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的Cd(Ⅱ)。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溶液初始pH值、共存离子、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对Cd(Ⅱ)去除的影响,并探讨了去除Cd(Ⅱ)的潜在机理。结果表明,与原始污泥生物炭(SBC)相比,碱改性后的污泥生物炭(NSBC)表面多孔且含氧基团数量增加。NSBC在溶液pH值为4.0~7.0时对Cd(Ⅱ)的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且具有较强的抗离子干扰能力。SBC和NSBC对Cd(Ⅱ)的去除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投加量为0.5 g·L^(-1)、溶液pH值为4.0、温度为25℃的条件下,SBC和NSBC对Cd(Ⅱ)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7.44 mg·g^(-1)和196.62 mg·g^(-1)。NSBC对Cd(Ⅱ)的去除机理包括含氧基团的络合、矿物的溶解-沉淀及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NaOH改性 cd() 酸性矿山废水 吸附性能 潜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g_(3)Al-LDHs对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3
作者 郭文海 王朋辉 王百年 《安徽化工》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层间阴离子的Mg_(3)Al-LDHs,并对样品进行了XRD表征;将所制备样品用于对Cd(Ⅱ)离子的吸附脱除,筛选出柠檬酸根型Mg_(3)Al-LDHs(CA-Mg_(3)Al-LDHs)作为较适宜的吸附剂。对CA-Mg_(3)Al-LDHs吸...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层间阴离子的Mg_(3)Al-LDHs,并对样品进行了XRD表征;将所制备样品用于对Cd(Ⅱ)离子的吸附脱除,筛选出柠檬酸根型Mg_(3)Al-LDHs(CA-Mg_(3)Al-LDHs)作为较适宜的吸附剂。对CA-Mg_(3)Al-LDHs吸附脱除Cd(Ⅱ)离子过程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A-Mg_(3)Al-LDHs对Cd(Ⅱ)离子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型Mg_(3)Al-LDHs cd()离子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改性对污泥生物炭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晶然 李琳琳 +1 位作者 卢许佳 谭维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3,共12页
采用KMnO_(4)氧化改性制备一种新型污泥生物炭(KBC)用于处理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通过批量吸附试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共存离子、投加量、吸附时间及污染物浓度对改性生物炭去除Cd(Ⅱ)的效能,并通过表征技术探究改性生物炭对Cd(Ⅱ)的... 采用KMnO_(4)氧化改性制备一种新型污泥生物炭(KBC)用于处理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通过批量吸附试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共存离子、投加量、吸附时间及污染物浓度对改性生物炭去除Cd(Ⅱ)的效能,并通过表征技术探究改性生物炭对Cd(Ⅱ)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KMnO_(4)氧化改性提高了KBC中含O基团的数量、比表面积及石墨化程度。批量吸附试验表明,在最佳条件:温度25℃、投加量1 g/L、吸附时间300 min及pH=5.0时,原始污泥生物炭(BC)和KBC对Cd(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3.27和99.22 mg/g。此外,共存离子NaCl浓度对BC和KBC对Cd(Ⅱ)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经过4次重复试验后,BC和KBC对Cd(Ⅱ)的去除率分别为64.05%和90.34%。Cd(Ⅱ)与含O基团的络合、Cd—π相互作用及静电作用是BC和KBC去除水溶液中Cd(Ⅱ)的主要机理。KMnO_(4)氧化改性能够有效提高污泥生物炭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nO_(4)氧化改性 污泥生物炭 吸附性能 cd()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铁基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d(Ⅱ)的吸附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君浩 李振兴 +4 位作者 田志国 曾礼强 邓朝政 吴江岳恩 韩海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0-652,共13页
本文通过氨性浸出方式处理吸附Cd(Ⅱ)之后的零价铁材料(Fe≡Cd),使表面吸附的Cd(Ⅱ)脱附同时对材料改性,获得了一种新的改性铁基磁性材料(MFe)。基于紫外光谱、溶液化学和量子化学分析,证实了Fe≡Cd上的Cd(Ⅱ)与游离NH_(3)结合形成Cd-NH... 本文通过氨性浸出方式处理吸附Cd(Ⅱ)之后的零价铁材料(Fe≡Cd),使表面吸附的Cd(Ⅱ)脱附同时对材料改性,获得了一种新的改性铁基磁性材料(MFe)。基于紫外光谱、溶液化学和量子化学分析,证实了Fe≡Cd上的Cd(Ⅱ)与游离NH_(3)结合形成Cd-NH_(3)配合物从而实现脱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NH_(4))_(2)SO_(4)和NH_(3)·H_(2)O浸出可以有效脱附Fe≡Cd表面的Cd(Ⅱ)。脱附改性后材料的结构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生成了大量吸附活性强的铁(羟基)氧化物,且—NH_(2)基团成功修饰在材料表面,为Cd(Ⅱ)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改性磁性材料(MFe)对Cd(Ⅱ)的吸附量较Fe^(0)(Q_(e)=23.5 mg/g)明显提升,达47.0 mg/g,且循环再生性能良好,可高效循环6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 改性铁基磁性材料 氨性浸出 cd()吸附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Cd(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对对硝基苯酚、四环素、2,6-二氯-4-硝基苯胺的荧光识别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露 王慧杰 +1 位作者 王海童 李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0-1188,共9页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Cd(Ⅱ)配合物,分子式为{(H_(2)dbim)_(0.5)[Cd(Hbptc)]·H_(2)O}n(1),其中dbim=1-(4-(2,6-二甲基-2H-苯并[d]咪唑-3(3H)-酰基)甲基)苄基)-2,7-二氢-2,5-二甲基-1H-苯并[d]咪唑,H4bptc=3,3',4,4'-二...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Cd(Ⅱ)配合物,分子式为{(H_(2)dbim)_(0.5)[Cd(Hbptc)]·H_(2)O}n(1),其中dbim=1-(4-(2,6-二甲基-2H-苯并[d]咪唑-3(3H)-酰基)甲基)苄基)-2,7-二氢-2,5-二甲基-1H-苯并[d]咪唑,H4bptc=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配合物1为2D层状结构,点符号为{44·66}。配合物1可用于一些常见环境污染物的荧光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能有效检测对硝基苯酚、四环素、2,6-二氯-4-硝基苯胺。计算得到对硝基苯酚、四环素和2,6-二氯-4-硝基苯胺对1的猝灭常数分别为2×10^(2)、5.4×10^(4)和2×10^(4)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配合物 晶体结构 拓扑结构 荧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和Pb(Ⅱ)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华 杨江峰 +3 位作者 李子建 许良全 周记名 卢许佳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3期148-156,共9页
为提高水稻秸秆生物炭对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能力,采用浸渍-热解法制备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MBC)。通过批量吸附试验探究浸渍比、溶液pH、吸附时间及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MBC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和Pb(Ⅱ)的影响,并采用表... 为提高水稻秸秆生物炭对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能力,采用浸渍-热解法制备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MBC)。通过批量吸附试验探究浸渍比、溶液pH、吸附时间及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MBC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和Pb(Ⅱ)的影响,并采用表征技术对吸附前后MBC的特征进行表征分析和探究潜在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浸渍-热解法制备的MBC拥有更发达的孔隙结构。吸附试验表明,在浸渍比和溶液pH分别为2∶1和5.0时,MBC对10 mg/L的Pb(Ⅱ)和Cd(Ⅱ)的去除达到最佳值,分别为93.58%和97.95%。此外,MBC去除Cd(Ⅱ)和Pb(Ⅱ)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MBC对Cd(Ⅱ)和Pb(Ⅱ)最大的吸附量分别为90.45 mg/g和138.50 mg/g。FTIR和XRD分析结果表明,MBC对Cd(Ⅱ)和Pb(Ⅱ)的去除机理包含络合、共沉淀、离子交换及静电作用。五次再生后,MBC对Cd(Ⅱ)和Pb(Ⅱ)的去除率分别为75.62%和80.16%,以上结果说明,MBC在处理含Cd(Ⅱ)和Pb(Ⅱ)酸性矿山废水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改性 水稻秸秆生物炭 cd() Pb()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d(Ⅱ)、Cr(Ⅵ)、Pb(Ⅱ)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琋 张桂森 +2 位作者 王雅璇 古雪 王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7-1833,1837,共8页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 针对镉[Cd(Ⅱ)]、铬[Cr(Ⅵ)]和铅[Pb(Ⅱ)]的重金属复合废水处理问题,以生物炭(BC)和膨润土(BE)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BC-BE-nZVI复合材料,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该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并利用吸附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方程拟合、XRD和XPS分析,揭示了BC-BE-nZVI对单一和复合重金属体系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BC-BE-nZVI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最强,Cd(Ⅱ)、Cr(Ⅵ)、Pb(Ⅱ)去除率分别可达96.43%,97.70%和95.69%,并且能够适应pH范围较广的重金属废水;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更适合描述BC-BE-nZVI的吸附过程;复合重金属体系下,BC-BE-nZVI的吸附过程更适用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竞争吸附能力Cd(Ⅱ)>Cr(Ⅵ);单一重金属体系下,Cd(Ⅱ)去除机制主要包括吸附沉淀,Cr(Ⅵ)的去除主要为还原和吸附,Pb(Ⅱ)主要为吸附沉淀;而复合重金属体系下吸附机理主要为沉淀和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Cr(Ⅵ) Pb() 改性纳米零价铁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包酵母对水溶液中Cd(Ⅱ)的吸附特性研究
9
作者 田秀 段正洋 +2 位作者 陈锡才 张怡 徐雅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0期0081-0087,共7页
以市售面包酵母(BY)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水溶液中Cd(Ⅱ)的吸附效果和机理进行探索。研究了溶液pH值、BY吸附剂用量、Cd(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面包酵母吸附性能的影响。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对面包酵母吸附Cd(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进行了... 以市售面包酵母(BY)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水溶液中Cd(Ⅱ)的吸附效果和机理进行探索。研究了溶液pH值、BY吸附剂用量、Cd(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面包酵母吸附性能的影响。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对面包酵母吸附Cd(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面包酵母对Cd(Ⅱ)的吸附过程分别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在30℃,pH值为6.0,吸附时间为60min,BY吸附剂用量为0.2g/L的条件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显示面包酵母对Cd(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18.07mg/g。Cd(Ⅱ)在面包酵母上的吸附机制主要依赖于面包酵母表面-NH2的配位作用和OH的离子交换作用。研究表明,面包酵母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吸附剂有效地去除水溶液中的Cd(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酵母 重金属离子 cd()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农用地膜与辣椒秸秆共混热解制备生物炭及其对含Cd(Ⅱ)废水的处理
10
作者 贾田 吴道明 +1 位作者 蔡景行 蒋科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3期8-11,共4页
为了应对废弃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发其合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本研究将废弃农用地膜与另一种农业废弃物辣椒秸秆进行共混热解制备生物炭,对所得生物炭的环境用途及理化特性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废弃农用地膜与... 为了应对废弃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发其合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本研究将废弃农用地膜与另一种农业废弃物辣椒秸秆进行共混热解制备生物炭,对所得生物炭的环境用途及理化特性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废弃农用地膜与辣椒秸秆在700℃下制备的生物炭(M/C-700C)对Cd(Ⅱ)的吸附性能最佳,吸附量和去除率分别达19.55 mg·g^(-1)和97.44%。模型分析显示,M/C-700C对Cd(Ⅱ)的吸附过程属于均相单层、化学作用主导的反应。M/C-700C具有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C=C及矿物质,对Cd(Ⅱ)的高效吸附扮演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共混热解可开发作为废弃农用地膜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辣椒秸秆 共混热解 生物炭 吸附 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吸附剂对污水中Cd(Ⅱ)的吸附特征研究
11
作者 双生晴 《纯碱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吸附剂性质和投加量是污水吸附处理的关键参数,影响污水处理的成本和效率。选择稻壳生物炭、钠基膨润土和天然硅藻土3种常见吸附材料,研究对比了材料性质和投加量对Cd(Ⅱ)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吸附材料均在3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 吸附剂性质和投加量是污水吸附处理的关键参数,影响污水处理的成本和效率。选择稻壳生物炭、钠基膨润土和天然硅藻土3种常见吸附材料,研究对比了材料性质和投加量对Cd(Ⅱ)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吸附材料均在3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最佳投加量分别为:生物炭10 g/L、膨润土5 g/L、硅藻土20 g/L,此时每种材料对Cd(Ⅱ)的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96.0%、97.2%、58.5%。为含镉废水高效处理材料和投加量的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钠基膨润土 天然硅藻土 cd()废水 吸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吸附材料对废水中Cd(Ⅱ)的吸附动力学及机理
12
作者 双生晴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82-86,共5页
选择稻壳生物炭、钠基膨润土和天然硅藻土3种常见吸附材料,进行了系列吸附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对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3种吸附材料对污水中Cd(Ⅱ)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种吸附材料对Cd(... 选择稻壳生物炭、钠基膨润土和天然硅藻土3种常见吸附材料,进行了系列吸附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对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3种吸附材料对污水中Cd(Ⅱ)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种吸附材料对Cd(Ⅱ)的吸附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溶液中Cd(Ⅱ)的吸附均为物理-化学复合过程。生物炭对溶液中Cd(Ⅱ)的吸附机制主要是其孔道内的钙氧化物以及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膨润土和硅藻土则主要依赖于比表面积、表面微孔和双键官能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钠基膨润土 天然硅藻土 cd()废水 吸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环境中Cd(Ⅱ)/Pb(Ⅱ)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鑫 谯华 +3 位作者 郭伟强 钱彦君 张书豪 朱龙辉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221-226,231,共7页
吸附法常用于修复环境中Cd(Ⅱ)/Pb(Ⅱ)的复合污染。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生物炭成为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但存在吸附常量有限、选择性差等缺点,为此常采用改性来增强其吸附固定效果。综合分析了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镉、铅的影响因素,包括生... 吸附法常用于修复环境中Cd(Ⅱ)/Pb(Ⅱ)的复合污染。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生物炭成为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但存在吸附常量有限、选择性差等缺点,为此常采用改性来增强其吸附固定效果。综合分析了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镉、铅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炭的原料、改性方法及改性剂种类和浓度、热解温度、Cd(Ⅱ)/Pb(Ⅱ)的竞争、投加量、pH值和干扰离子及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重金属的机理。最后强调通过调控条件改变生物炭性质提高吸附能力,展望指出需深化复合污染环境下改性方法、生物炭在环境中长期稳定性的研究,实现更有效的重金属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cd()/Pb()复合污染 影响因素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es,crystal structures,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two cadmium(Ⅱ)coordination polymers
14
作者 LI Xiumei LI Linlin +1 位作者 LIU Bo PAN Yaru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3-623,共11页
Two new transition-metal coordination polymers,{[Cd(oba)(L)_(2)]·H_(2)O}_n(1)and[Cd(4-nph)(L)_(2)]_n(2)(H_(2)oba=4,4'-oxydibenzoic acid,4-H_(2)nph=4-nitrophthalic acid,L=2,2'-biimidazole),were successfull... Two new transition-metal coordination polymers,{[Cd(oba)(L)_(2)]·H_(2)O}_n(1)and[Cd(4-nph)(L)_(2)]_n(2)(H_(2)oba=4,4'-oxydibenzoic acid,4-H_(2)nph=4-nitrophthalic acid,L=2,2'-biimidazole),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ed structurally by IR spectroscopy,elemental analyses,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powder X-ray diffraction,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he results of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how that complex 1 presents a 1D zigzag chain structure and further extends to a 2D network through N—H…O hydrogen bonds andπ-πstacking interactions.Meanwhile,complex 2 has a zero-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also extends to form a 2D network through N—H…O hydrogen bonds andπ-πstacking interactions.In addition,both 1and 2 exhibite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in the solid state.Furthermore,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molecular fragments"extracted from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1 and 2 using the PBE0/LANL2DZ method constructed by the Gaussian 16 program.The calculated values signify a significant covale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ordination atoms and the Cd(Ⅱ)ions.CCDC:2332173,1;23321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polymer cadmium()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quantum⁃chemical calcul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下两种可变电荷土壤中Cu(Ⅱ)、Pb(Ⅱ)和Cd(Ⅱ)吸附与解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梁晶 徐仁扣 +2 位作者 蒋新 卞永荣 谭文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2-995,共4页
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对Cu(II)、Pb(II)和Cd(II)的吸附量均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Cu(II)与Pb(II)吸附量之间的差值随pH增加而减小,Cu(II)和Pb(II)与Cd(II)吸附量之间的差值随pH增大呈增大趋势。土壤吸附的Cd(II)的解吸量随... 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对Cu(II)、Pb(II)和Cd(II)的吸附量均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Cu(II)与Pb(II)吸附量之间的差值随pH增加而减小,Cu(II)和Pb(II)与Cd(II)吸附量之间的差值随pH增大呈增大趋势。土壤吸附的Cd(II)的解吸量随吸附平衡液pH的增加而增加;但Cu(II)和Pb(II)的解吸量先随pH增加而增加,在某一pH时达最大,随后再逐渐减小。3种重金属离子在可变电荷土壤中吸附和解吸行为的不同特征是pH导致的土壤表面电荷的变化和离子水解程度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可变电荷土壤中重金属的控制和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Cu() Pb() cd() 吸附-解吸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生物质炭对3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d(Ⅱ)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蒋田雨 姜军 +1 位作者 徐仁扣 周立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117,共7页
按土重的3%和5%向采自海南和广西的3种可变电荷土壤中添加由稻草制备的生物质炭,混合培养30d后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生物质炭对土壤吸附Cd(Ⅱ)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关系,旨在阐明生物质炭促进可变电荷土壤吸附和固定Cd(Ⅱ)的... 按土重的3%和5%向采自海南和广西的3种可变电荷土壤中添加由稻草制备的生物质炭,混合培养30d后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生物质炭对土壤吸附Cd(Ⅱ)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关系,旨在阐明生物质炭促进可变电荷土壤吸附和固定Cd(Ⅱ)的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稻草炭显著提高了3种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pH,并使土壤胶体Zeta电位向负值方向位移。因此,添加稻草炭增加了土壤表面的负电荷量,土壤表面对Cd(Ⅱ)的吸附容量增强,使3种可变电荷土壤对Cd(Ⅱ)的吸附量增加,且Cd(Ⅱ)吸附量的增幅随稻草炭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可以拟合3种土壤对Cd(Ⅱ)的吸附等温线,但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更好,该方程表征吸附容量的参数k也随着稻草炭添加水平提高而增大。研究表明在pH3.0~5.0范围内,稻草炭均增加土壤对Cd(Ⅱ)的吸附量。添加稻草炭提高土壤pH,促进Cd(Ⅱ)的吸附,因为Cd(Ⅱ)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加。解吸实验表明,添加稻草炭处理Cd(Ⅱ)的解吸量高于对照处理,说明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对Cd(Ⅱ)的静电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可变电荷土壤cd() 吸附解吸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224
17
作者 李力 陆宇超 +2 位作者 刘娅 孙红文 梁中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77-2283,共7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和700℃热解温度下分别制备了两种生物炭(BC350和BC700),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在700℃下制备的生物炭芳构化程度更高,疏水性更强,比表面积更大,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全。研究Cd(Ⅱ)在两种生物炭上的吸附发现,...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和700℃热解温度下分别制备了两种生物炭(BC350和BC700),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在700℃下制备的生物炭芳构化程度更高,疏水性更强,比表面积更大,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全。研究Cd(Ⅱ)在两种生物炭上的吸附发现,Two-site 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比One-site 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更好描述Cd(Ⅱ)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BC700对Cd(Ⅱ)的吸附容量大于BC350,解吸率远小于BC350,吸附效果更好;离子交换和阳离子-π作用两种吸附机理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前者分别占BC350和BC700总吸附容量的13.7%和1.1%,后者分别占86.3%和98.9%,阳离子-π作用是最主要的吸附机理。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生物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和π共轭芳香结构分别提供不同机理的吸附位点。由于具有更多的离子交换位点,BC350对Cd(Ⅱ)吸附受pH影响较BC700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离子交换 阳离子-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玉玲 张兰英 +2 位作者 刘娜 杜连柱 房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2,71,共3页
采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ZYL霉菌,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r(Ⅵ)、Cd(Ⅱ)浓度分别为300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5.0,时间1h,温度为10℃。吸附规律符合Langm uir... 采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ZYL霉菌,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r(Ⅵ)、Cd(Ⅱ)浓度分别为300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5.0,时间1h,温度为10℃。吸附规律符合Langm uir等温吸附模型,由回归方程得到Cr(Ⅵ)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14m g/g;Cd(Ⅱ)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52m g/g,说明该霉菌可以很好的去除低温水体(地下水)中Cr(Ⅵ)、Cd(Ⅱ)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吸附 Cr(Ⅵ) 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18两性修饰膨润土对Cd(Ⅱ)的吸附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孟昭福 李婷 +5 位作者 杨淑英 任爽 刘艳萍 龚宁 张斌 李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6-1240,共5页
土壤化学修饰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阳离子修饰土壤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但同时却降低了对阳离子型重金属吸附,不利于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同时吸附。有学者尝试添加化学基团。或EDTA等螯合剂。
关键词 两性修饰 十八烷基甜菜碱 膨润土 cd()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秸秆生物炭对黄土吸附Cd(Ⅱ)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璐 赵保卫 +2 位作者 马锋锋 许仁智 李烨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22-1430,共9页
为了探究来源于本地农业废弃物的生物炭对区域重金属污染黄土吸附固定化修复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法,研究了马铃薯秸秆生物炭、黄土和生物炭与黄土混合物(加炭黄土)吸附重金属Cd(Ⅱ)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Cd(Ⅱ)浓度和溶... 为了探究来源于本地农业废弃物的生物炭对区域重金属污染黄土吸附固定化修复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法,研究了马铃薯秸秆生物炭、黄土和生物炭与黄土混合物(加炭黄土)吸附重金属Cd(Ⅱ)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Cd(Ⅱ)浓度和溶液p 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吸附前后的生物炭和黄土分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黄土、加炭黄土对Cd(Ⅱ)的吸附等温模式符合Langmuir模型,在25℃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60、7.87、12.40 mg·g^(-10,吸附动力学数据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溶液初始p H值对Cd(Ⅱ)的吸附过程影响较大,2<p H<4和6<p H<8时,吸附量增加速率很快,而4<p H<6时,吸附量平缓上升.表征结果说明离子交换和阳离子-π作用为生物炭对Cd(Ⅱ)的主要吸附机制,而黄土对Cd(Ⅱ)的吸附主要归因于石英、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中的羧基基团.对比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数据可得,在实验研究范围内,生物炭的添加使黄土对Cd(Ⅱ)的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41.50%和49.94%.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炭的输入可有效提高黄土对Cd(Ⅱ)的吸附固定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生物炭 吸附 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