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se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HCMV Infection and Increased CD14^+CD16^+Monocytes in a Population of Weifang,China 被引量:11
1
作者 LI Hong Zheng WANG Qin +5 位作者 ZHANG Yi Yuan WANG Jin Dong WU Hong Juan ZHANG Mo Gen LI Ji Chen LIU Zhi J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8期573-582,共10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infection and peripheral blood CD14+CD16+monocyt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pa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infection and peripheral blood CD14+CD16+monocyt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pathogenesis in CHD by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fection,inflammation,and CHD,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Methods In total,192 patients with CHD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latent CHD,angina pectoris,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HCMV-IgM and-IgG antibodies were assessed using ELISA;CD14+CD16+monocytes were counted using a five-type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mononuclear cells were assessed using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and an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triglyceride,cholesterol,high-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lipoprotein,hs-CRp and Hcy.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HCMV-IgM and-Ig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HD group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HCMV infection affects lipid metabolism to promote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Conclusion HCMV infection has a specific correlation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D.The expression of CD14+CD16+mononuclear cells in the CHD group was increased accordingly and correlated with acute HCMV infection.Thus,HCMV antibody as well as peripheral blood CD14+CD16+mononuclear cells 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cytomegaloviru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TIBODY cd14+cd16+monocytes Weifa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在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鑫 张国民 +2 位作者 牛兴杰 李萍 张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4-1127,1130,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在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4月我院住院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56例,其中并发感染患者95例作为感染组,未并发感染患者61例作为未感染组;感染组95例患者中,将... 目的:探讨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在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4月我院住院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56例,其中并发感染患者95例作为感染组,未并发感染患者61例作为未感染组;感染组95例患者中,将治疗后好转患者51例作为预后良好组,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患者44例作为预后不良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TNF-α以及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TNF-α及CD14^+CD16^+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PCT、TNF-α及CD14^+CD16^+水平对肝衰竭感染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95%CI 0.768~0.905)、0.791(95%CI 0.71~0.863)、0.838(95%CI 0.791~0.92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81、19.85、9.72。CD14^+CD16^+水平与PCT、TNF-α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PCT、TNF-α及CD14^+CD16^+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PCT、TNF-α及CD14^+CD16^+水平对肝衰竭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95%CI 0.712~0.853)、0.769(95%CI 0.708~0.843)、0.802(95%CI 0.772~0.895),最佳截断值为5.40、24.25、12.02。结论:CD14^+CD16^+水平对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具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治疗监测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方案的拟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cd16^+ 肝衰竭 感染 降钙素原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单核细胞CD14^+/CD16^+表达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宏向 李秋环 +3 位作者 张纪芸 孙念政 郑楠 许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中IL 6 ,IL 10和TNF α水平 ,用Bactec 912 0细菌培养系统进行血...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中IL 6 ,IL 10和TNF α水平 ,用Bactec 912 0细菌培养系统进行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组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 ,IL 6 ,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组和非败血症组 (P <0 0 1) ,而IL 10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和非败血症组 (P <0 0 1) ;非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与其IL 6 ,TNF 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IL 10呈负相关 (P <0 0 1) ;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随病情好转而逐渐降低 ,病情危重时则持续高表达。结论 :新生儿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 表达水平仅在败血症时显著增高 ,并随病情而变化 ,因此 ,它可能对败血症具有诊断意义 ,与败血症的预后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新生儿 流式细胞术 单核细胞 ^^cd14^+/cd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CD16^(-)HLA^(-)DR^(+)与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璐 王巍 +5 位作者 李婵 姚学敏 么伟楠 陈明达 宋君利 贾敬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949-952,共4页
目的分析CD14^(+)CD16^(-)HLA^(-)DR^(+)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1单抗进行... 目的分析CD14^(+)CD16^(-)HLA^(-)DR^(+)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1单抗进行干预治疗;采用RECIST Version1.1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记录患者生存率。结果CD14^(+)CD16^(-)HLA^(-)DR^(+)组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是非小细胞肺癌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CD14^(+)CD16^(-)HLA^(-)DR^(+)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生存期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cd16^(-)HLA^(-)DR^(+)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NLR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检测意义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熊丹 邓琼 陈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28 d...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28 d内患者预后情况分组,将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n=32),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n=4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分析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预后的价值,以及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CD64指数、NLR均高于存活组,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69、0.728、0.893,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64指数>9.15、NLR>12.19、CD14^(+)单核细胞HLA-DR≤44.60%、年龄≥65岁、入院时APACHEⅡ≥21.69分是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偏低,CD64指数、NLR偏高提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佳,三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d64 指数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cd1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柳 张瑞宁 +3 位作者 田小超 郭炳彦 刘素云 李拥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将冠心病患者... 目的研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与冠心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共培养后移植心肌梗死大鼠对血管密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比较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将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分选出的CD14^++CD16^+单核细胞与健康志愿者的EPC体外共培养观察其对EPC的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后,将CD14^++CD16^+单核细胞与EPC共培养的细胞移植进入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观察其对大鼠缺血心肌新生血管密度、坏死心肌面积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与健康志愿者的EPC体外共培养后增殖能力、黏附细胞数、迁移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移植4周后模型组、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左心室梗死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且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模型组(P<0.05),新生毛细血管密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EPC组>CD14^++CD16^+共培养组>模型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水平升高,并抑制EPC修复及逆转左室重塑,改善心肌功能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cd14^++cd16^+单核细胞 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 CD16^+亚群及HLA-DR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喆娟 董慧慧 +4 位作者 林志益 李世波 李绍佐 刘华生 李红玲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808-81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HLA-DR表达水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及HLA-DR的表达特点,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免疫耐受(IT)患者、29例免疫活化(IA)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HLA-DR的表达。同时调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和血清HBV DNA等相应临床资料。结果:免疫活化组(IA)的CD14+CD16+亚群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免疫耐受组(IT)(P<0.01);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HLA-DR表达明显高于CD14++CD16-亚群(P<0.01);乙型肝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比率与ALT呈正相关(r=0.876,P<0.01),与HBV DNA载量成负相关(r=-0.267,P<0.01)。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可能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参与调节针对HBV的免疫反应,CD14+CD16+单核细胞与HBV复制和肝脏炎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HLA-DR水平对于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cd14^+ ^^cd16^+ 亚群 HLA-DR 乙型肝炎 流式细胞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熊金河 蒋琴 +3 位作者 何芳 江丹 吴霞 陈龙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群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变化,分析其在不同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遂宁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骨关节病患者40例以及... 目的检测不同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群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占比变化,分析其在不同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遂宁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骨关节病患者40例以及健康人群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间外周血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所占比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占比为28.13±6.16,明显高于骨关节病患者的24.20±7.16以及健康对照组的24.10±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关节病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占比与疾病活动评分(DAS28-ESR)有明显相关性(r=0.759,P<0.001),但与患者年龄(r=0.169,P=0.288)及病程无明显相关(r=-0.168,P=0.297)。结论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参与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发病,并维持疾病活动性,但不参与非免疫性关节炎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cd16^+ 单核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病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的表达对ARDS患儿呼吸支持治疗临床转归的预测
9
作者 张冬梅 王来栓 应海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9-2613,2622,共6页
目的:探讨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对呼吸支持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三二〇一医院新生儿科130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对呼吸支持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三二〇一医院新生儿科130例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治疗28 d后,根据患儿存活状态,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水平,分析影响患儿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及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水平预测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和PD-1平均荧光浓度(MFI)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低白蛋白血症、出生5 min的Apgar评分、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数PD-1表达均属于ARDS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预测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698~0.855,P=0.000),预测死亡的截断值为0.105%,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1.96%和55.67%。T细胞上PD-1预测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74~0.838,P=0.000),预测死亡的截断值为114 MFI,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45%和58.23%。结论:CD14^(+)CD277^(+)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上PD-1水平与ARDS新生儿的预后有关,其水平较高,表明预后不佳,死亡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d14^(+) ^^cd277^(+) 单核-巨噬细胞 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表达B7-H2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菊 黄坚 +5 位作者 徐若欣 吴云 满益伍 陈炜 唐兆芳 乐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49-154,共6页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不同类型预后不同.AP的免疫应答和失衡免疫与其严重程度有关,炎症因子和相关免疫细胞在AP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因而寻找炎症细胞和新炎症免疫因子对精准治疗AP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不同类型预后不同.AP的免疫应答和失衡免疫与其严重程度有关,炎症因子和相关免疫细胞在AP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因而寻找炎症细胞和新炎症免疫因子对精准治疗AP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AP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表达B7-H2的临床意义.方法A P患者63例[轻度A P(m i l dA P,M A P)25例、中度AP(moderately severe AP,MSAP)20例、重度AP(severe AP,SAP)18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16^+细胞亚群上B7-H2表达情况,评价其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关联性及临床意义.结果AP患者发病24hCD14^+CD16^+细胞B7-H2出现异常高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11.10,P<0.001);A P各组B 7-H 2在C D 14^+C D 16^+细胞膜上表达明显高于CD14^+C D16^-细胞膜上表达(P<0.01);SAP组CD14^+C D 16^+和CD14^+C D 16^-细胞B7-H2表达(373.30±89.72和78.62±13.05)最高,M S A P组(279.55±76.95/44.92±12.44)其次,均高于M A P组(181.15±35.75/23.32±4.28),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AP组、MSAP组发病24 h、48 h、72hCD14^+CD16^+和CD14^+CD16^-单核细胞膜B7-H2动态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然而,SAP组无论C D14^+C D16^+还是CD14^+C D16^-细胞膜B7-H2表达24h、48h、72h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4^+CD16^+和CD14^+CD16^-单核细胞膜B7-H2在AP患者体内高表达,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SAP呈动态升高变化;同时B7-H2在AP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膜表达较CD14^+CD16^-单核细胞明显升高,为进一步认识AP免疫应答和失衡提供了新的线索,为AP精准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d14^+cd16^+单核细胞 ^^cd14^+cd16^-单核细胞 B7-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 李芳芳 +2 位作者 戴素华 张明雷 尹晓东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滨海县人民医院就诊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外周血CD14^(+)CD16^(+...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滨海县人民医院就诊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差异;多发性骨髓瘤组患者行唑来膦酸治疗2周期后,比较治疗前后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的差异。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组的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性骨髓瘤组患者治疗后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升高,并且提示与溶骨性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cd16^(+)单核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破骨细胞 溶骨性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劲夫 张纪元 +2 位作者 周银苹 刘勇谋 张秋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717-720,共4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CD16-、CD14^+CD16+、CD14-CD16^+三个亚群表达HLA-DR、CD14、CD16的异同,并分析CD14^+CD16^+单核细胞的特点。方法选取67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脓毒症组...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CD16-、CD14^+CD16+、CD14-CD16^+三个亚群表达HLA-DR、CD14、CD16的异同,并分析CD14^+CD16^+单核细胞的特点。方法选取67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15例)、重症脓毒症(41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1例),收集临床资料,计算APACHEII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各亚群CD14、CD16、HLA—DR的表达。结果脓毒症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HLA—DR、CD14平均荧光强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并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由轻到重而逐渐下降;各组中CD14^+CD16^+单核细胞相对高表达HLA—DR、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与临床指标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结论①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显著降低;@CD14^+CD16^+单核细胞在脓毒症发病的免疫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cd16^+ 单核细胞 脓毒症 感染 人白细胞抗原DR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积液CD14^+细胞表达白介素-16的研究
13
作者 李剑军 聂明 +2 位作者 韦巍 兰会华 莫武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CD14^+细胞能否合成和分泌白介素-16(IL-16)。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即在胸腔积液中单个细胞水平上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染色和细胞内IL-16的测定;磁珠分选(Magneticcell sort...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CD14^+细胞能否合成和分泌白介素-16(IL-16)。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即在胸腔积液中单个细胞水平上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染色和细胞内IL-16的测定;磁珠分选(Magneticcell sorting,MACS)法从胸腔积液中分离出CD14^+细胞,然后进行细胞培养并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IL-16的浓度。结果:胸腔积液中CD14^+细胞内IL-16显阳性的细胞百分率为(16.28±13.63)%(n=35);磁珠分选出胸腔积液CD14^+细胞,其培养上清液中IL-16的浓度为(58.51±25.38)ng/L(n=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CD14^+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有部分能合成和分泌IL-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6 流式细胞术 磁珠分选 ^^cd1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预测脓毒症预后及指导免疫调理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00
14
作者 林洪远 郭旭生 +4 位作者 姚咏明 程尉新 翁志华 韦文韬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验证 CD+ 1 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HL A DR)对于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探讨胸腺 5肽 ( TP 5 )治疗免疫抑制的有效性。方法 :符合严重脓毒症标准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30 %的患者被定义为脓毒症免... 目的 :验证 CD+ 1 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HL A DR)对于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探讨胸腺 5肽 ( TP 5 )治疗免疫抑制的有效性。方法 :符合严重脓毒症标准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30 %的患者被定义为脓毒症免疫抑制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 CARS)者纳入本研究 ,并接受 1m g TP 5肌肉注射 ,1次 / d,直至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5 0 %或死亡。在 TP 5治疗前及结束治疗时分别测量 CD+ 1 4单核细胞 HL A DR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 6 ( IL 6 )、IL 10和 IL 13。结果 :15例患者存活 ,5例死亡。经 TP 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但仅存活者有显著差异。所有患者细胞因子均高于健康对照 ,治疗后存活患者的 TNFα、IL 6明显下降 ;死亡者各种细胞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 :用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鉴别脓毒症免疫抑制并指导免疫刺激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且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TP 5可能对逆转免疫抑制有效 ,但需要严格的对照治疗研究确认 ;脓毒症的免疫抑制发生和逆转与促炎 /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无关 ,确切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抑制 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cd14^+单核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胸腺5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100例患者肿瘤组织CD14^+和CD8^+/CD28^+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书奎 王自正 +2 位作者 夏伟 傅雷 翁慎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cd14^+ ^^cd8^+/cd28^+细胞 肿瘤组织 检测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在脓毒症早期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苏磊 周殿元 +5 位作者 唐柚青 文强 白涛 孟繁苏 唐丽群 段鹏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免疫抑制状态的监测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当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通过...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免疫抑制状态的监测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当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通过相关分析比较两者评价脓毒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36例脓毒症患者入ICU时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30%者占16.67%(6/36例),APACHE评分为(24.17±4.45)分,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212,P=0.687;所有患者均死亡。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40%者占27.78%(10/36例),APACHE评分为(23.50±4.30)分,两者之间r=0.251,P=0.484;病死率为80%(8/10例)。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 DR表达<30%是免疫抑制的判断指标,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可能优于APACHE评分。脓毒症发病早期存在原发性免疫抑制,提示经典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假说可能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原发性免疫抑制 ^^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CD14^+单核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宇辉 齐颖 +3 位作者 马伟科 李雨铮 杨卫国 李成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脓毒症患者CD_(14)^+单核细胞(M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40例脓毒症患儿。选择15例手术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和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CD_(14)^+MC中miR-146a... 目的观察儿童脓毒症患者CD_(14)^+单核细胞(M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40例脓毒症患儿。选择15例手术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和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CD_(14)^+MC中miR-146a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_(14)^+MC HLA-DR水平。测定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脓毒症患儿CD_(14)^+MC的HLA-DR水平均>30%。脓毒症患儿CD_(14)^+MC的miR-146a表达水平较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在恢复期其水平显著下调(P<0.05)。脓毒症患儿CD_(14)^+MC的TNF-α、IL-10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CD_(14)^+MC中miR-146a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微小RNA-146a 脓毒症 ^^cd14^+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组织CD_(14)^+细胞表达率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振英 朱月清 +3 位作者 吴晓柳 沈宗丽 张军妮 王亚平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组织中CD+14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恶性肿瘤组织中CD+14 细胞表达率及细胞凋亡 (Apo)水平 ,并分析两者的关系。 结果 恶性肿瘤组织CD+14 细胞检出率 ( 9.75 %± 4.38% ) ,显著低于...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组织中CD+14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恶性肿瘤组织中CD+14 细胞表达率及细胞凋亡 (Apo)水平 ,并分析两者的关系。 结果 恶性肿瘤组织CD+14 细胞检出率 ( 9.75 %± 4.38% )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织 ( 18.68%± 5 .0 0 % ) ,P <0 .0 1;恶性肿瘤组织Apo检出率 ( 1.49%± 1.2 4% )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织 ( 4.34 %± 3.2 8% ) ,P <0 .0 1。在恶性肿瘤组织中 ,CD+14 细胞检出率与Apo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γ =0 .2 5 38,P <0 .0 5 )。 结论 恶性肿瘤组织CD+14 细胞表达率和Apo检出率均较正常组织下降 ,两者检出率呈明显正相关。恶性肿瘤组织中CD+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流式细胞术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cd14^+细胞 表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的功能状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然 夏作理 +3 位作者 陈彬 韩纪举 任道凌 杨明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618-621,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早期活化抗原分子表达、炎症因子生成和吞噬能力. 方法:采用四色荧光分析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人群(1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1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14+细胞率和CD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早期活化抗原分子表达、炎症因子生成和吞噬能力. 方法:采用四色荧光分析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人群(1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11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14+细胞率和CD14抗原量;并行CD14设门,检测CD14+细胞前向角(FSC)、侧向角(SSC) 值、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的表达率、TNF-α表达率、细胞内TNF-α水平、细胞吞噬率及吞噬力. 结果:HB组CD14+细胞SSC值高于对照组(P<0.01);HB 组和对照组间外周血CD14+细胞比例、CD14抗原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差别,抗原水平与CD14+细胞率呈正相关;HB 组CD14/CD69双表达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HB组CD14/TNF-α+(细胞内)双染细胞与对照组间无差别,HB 组CD14+细胞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对照组TNF-α细胞率与细胞颗粒度呈正相关,与CD14/69双表达并发生吞噬细胞率一致.HB组CD69/CD14双阳性细胞荧光球吞噬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HBV组CD14+ 细胞荧光球吞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吞噬力低于对照组(P<0.05),荧光微球吞噬率与CD14抗原表达的量负相关;CD14+细胞SSC,TNF-α细胞率同CD14抗原表达的量也呈负相关. 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存在过度活化CD14+单核细胞,细胞吞噬力弱、胞内TNF-α生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 ^^cd14^+细胞 炎症因子 流式细胞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玉丽 王斌 张红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临床确诊的72例性乙型肝炎和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再选取同时间段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人群的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临床确诊的72例性乙型肝炎和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再选取同时间段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人群的T细胞亚群及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各细胞因子在不同人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CD3^+、CD3^+CD4^+、CD3^+CD8^+、CD4^+/CD8^+计数明显偏低,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最低(P<0.05);对照组CD14^+CD16^+亚群计数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最高(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CD14^++CD16^-亚群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组,对照组最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促炎症亚群CD14^+CD16^+/CD14^+与肝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CD14^+CD16-/CD14^+的表达与肝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促炎症亚群CD16^+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炎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可根据其变化程度对患者病变程度做有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T细胞亚群 ^^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