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在肾上腺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訾舟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9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CT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在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使用C... 目的:探讨CT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在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使用CT图像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观察组依据CT数据,于术前完成肾上腺肿瘤的三维重建,并使用三维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统计各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76.34±14.17min,观察组手术时间60.63±8.58min。观察组手术需要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约85.66±61.56ml,观察组出血量约65.78±25.65ml。观察组估计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CT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能够有效减少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手术时间,并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 肾上腺切除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增强连续扫描数据的颅面部血管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 被引量:11
2
作者 谷方 崔益群 +2 位作者 曾兵 沈若武 邵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31-1534,共4页
背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对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进行可视化观察,但国内外基于个人PC的颅面部血管三维重建研究报道尚少。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扫描数据重建颅面部血管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例经CT增强连续扫描... 背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对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进行可视化观察,但国内外基于个人PC的颅面部血管三维重建研究报道尚少。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扫描数据重建颅面部血管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例经CT增强连续扫描检查的健康志愿者数据集,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10.01软件,运用阈值选取技术、手动编辑技术、三维区域增长技术对颅面部血管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与结论:获得了颅面部血管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该模型可以进行任意缩放和任意角度旋转,可显示不同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并可进行三维的距离、角度测量。提示在PC上应用Mimics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建立颅面部血管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人体解剖学教学、临床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和影像诊断学提供了形态学参考,并为后期的虚拟手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部血管 ct增强扫描 三维重建 个人PC 数字化模型 数字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数据的正常胎儿骨骼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的建立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牟纯玮 王志坚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CT数据的正常胎儿骨骼数字化重建三维模型,对该方法在胎儿骨骼发育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为异常胎儿骨骼研究设立对照。方法对2例自愿参加研究的计划生育引产孕妇(1例妊娠26+2周,1例妊娠27+4周)产前行腹部C... 目的构建基于CT数据的正常胎儿骨骼数字化重建三维模型,对该方法在胎儿骨骼发育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为异常胎儿骨骼研究设立对照。方法对2例自愿参加研究的计划生育引产孕妇(1例妊娠26+2周,1例妊娠27+4周)产前行腹部CT扫描,利用CT自带软件(MIP法及VRT法)对胎儿骨骼进行重建,同时将Dicom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导入Mimics 10.01软件进行胎儿骨骼三维重建,观察胎儿骨骼情况,并对各种重建方法的重建效果进行初步比较。结果利用CT自带软件及Mimics 10.01软件重建获取的胎儿骨骼数字化模型均可清楚地显示胎儿骨骼情况,以VRT重建法及Mimics10.01软件重建模型的效果更佳,重建模型不仅可以任意比例缩放和任意角度旋转以显示骨骼间的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且可对其进行任意径线和角度的精确测量。结论基于CT数据,利用VRT重建法及Mimics10.01软件均可方便快捷地建立出逼真清晰的胎儿骨骼数字化三维模型。对于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骨骼发育异常胎儿,必要时可以辅以CT检查并对胎儿骨骼进行三维重建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胎儿骨骼数字化三维模型 三维重建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腓骨远端撕脱骨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杨建 陶永君 彭多禄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 分析CT三维重建在腓骨远端撕脱骨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检查和DR检查,以术中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 目的 分析CT三维重建在腓骨远端撕脱骨折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检查和DR检查,以术中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腓骨远端撕脱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手术结果金标准”的检验,62例患者中共有48例为阳性,即为腓骨远端撕脱骨折,14例为阴性。CT三维重建的敏感度为97.92%(47/48)、准确度为91.94%(57/62)、阴性预测值为90.91%(10/11),均明显高于DR检查的85.42%(41/48)、75.81%(47/62)、46.15%(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T三维重建在诊断腓骨远端撕脱骨折上的AUC为0.838(95%CI:0.689~0.987),DR检查的AUC为0.571(95%CI:0.385~0.756),CT三维重建在诊断腓骨远端撕脱骨折上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CT三维重建、DR检查均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形,但CT三维重建的误诊率为1.61%,明显低于DR检查的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较DR检查在腓骨远端撕脱骨折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在发现微小骨折及立体直观表现骨折方面更具优势,能更准确的展现关节损伤程度,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脱性骨折 踝关节 数字化摄影(DR) ct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导板和三维模型在儿童髁状突骨折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春艳 张力 +1 位作者 鲍海宏 董志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探讨和总结数字化导板和三维模型在儿童髁状突骨折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在儿童髁状突骨折重建中应用数字化导板和三维模型,可以使骨折复位精确,显著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传统手术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数字化导板 三维模型 儿童髁状突骨折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重建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洁珉 白玉兴 +5 位作者 王邦康 祁鹏 高洪涛 颜永年 张剑 邓燕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开发和研制 1种具有高精度的牙颌模型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方法 :采用自行开发和研制的先进层析扫描技术 ,获得数字化正畸用牙颌模型的STL文件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软件建立起包含正畸所需牙颌分析诊断用信息的ODS文件 ,完成牙颌畸... 目的 :开发和研制 1种具有高精度的牙颌模型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方法 :采用自行开发和研制的先进层析扫描技术 ,获得数字化正畸用牙颌模型的STL文件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软件建立起包含正畸所需牙颌分析诊断用信息的ODS文件 ,完成牙颌畸形的诊断、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矫治模拟等功能。结果 :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可重复性 ,系统的牙颌模型分析诊断用软件可以实现基于数字化牙颌模型的模型分析、指标测量以及初步诊断等功能。结论 :基于层析扫描的牙颌模型数字化技术精度高 ,获取信息完整 ,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三维重建 口腔正畸 牙颌模型 精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与CT建立带牙根的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焦培峰 刘阳 毕振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基于激光三维扫描牙颌模型,结合临床头部CT资料,建立包含牙根的数字化牙颌模型,记录牙冠和牙根解剖形态结构以及空间位置变化。方法 1例牙列正常成年女性,头部CT数据利用Mimics11.0软件建立口腔内单独牙齿和整个上下牙列三维数字化... 目的基于激光三维扫描牙颌模型,结合临床头部CT资料,建立包含牙根的数字化牙颌模型,记录牙冠和牙根解剖形态结构以及空间位置变化。方法 1例牙列正常成年女性,头部CT数据利用Mimics11.0软件建立口腔内单独牙齿和整个上下牙列三维数字化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分别扫描上下颌石膏模型及其咬合关系,在GeoMagic10.0软件中,结合CT重建的单独牙齿的三维数字化模型,重构带有牙根的牙列三维模型,同时实现上下颌三维模型符合口腔实际咬合关系的位置恢复。结果重建了带有牙根的三维数字化上下颌牙列模型,不仅清晰显示牙冠的解剖特征、牙列的排列、牙根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并且准确恢复了上下颌牙列的咬合关系。结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利用激光三维扫描及CT数据建立带有牙根的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不仅可以显示牙冠牙根的解剖形态结构,还能够监测牙冠和牙根的移动情况,便于指导治疗进程,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数据 三维数字化模型 牙尖交错牙合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何雨生 刘俊 +5 位作者 陈耀武 郭双飞 赵鑫 刘小仁 李承杰 王新平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11-515,共5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皮瓣设计并指...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皮瓣设计并指导手术操作,对照组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皮瓣后进行皮瓣移植。比较观察组穿支血管的术前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结果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及移植皮瓣区的感觉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前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的穿支起始点直径、穿支起始点至髌骨上缘直线距离、穿支起始点至大腿外侧缘直线距离与术中实际测量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移植皮瓣区的感觉功能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和供区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了解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及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点,以此设计穿支皮瓣进行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可维持皮瓣良好血运,降低术后皮瓣并发症发生率,利于移植皮瓣区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 ct血管造影 数字化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模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9
作者 张博 田洪艳 王爽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1期1-4,共4页
目的 分析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模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5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7月—2023年7月实施常规教学的25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2023年8月—2024年7月实施C... 目的 分析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模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5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7月—2023年7月实施常规教学的25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2023年8月—2024年7月实施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模型教学的25名实习生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措施的满意度、学习成绩及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对教学措施的满意度为100.00%(25/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4,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模型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对实习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且实习生对教学方案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ct三维重建 3D打印模型 满意度 学习成绩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腰椎经椎弓根置钉三维CT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运力 李硕 +2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郭晓辉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9期67-71,101,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腰椎经椎弓根置钉三维CT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腰椎骨折患者,收集其CT影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7.0中,进行图像处理和三维模型重建,测量椎弓根宽度、高度和虚拟... 目的探讨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腰椎经椎弓根置钉三维CT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腰椎骨折患者,收集其CT影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7.0中,进行图像处理和三维模型重建,测量椎弓根宽度、高度和虚拟皮质骨钉道螺钉直径、长度、下倾角、外旋角,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椎弓根宽度从L_(1~5)呈增大趋势,不同节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高度L_(4)与L_(5)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节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_(1~5)节段椎弓根宽度、高度均大于女性(P<0.01)。虚拟皮质骨钉道螺钉直径及钉尾间距L_(2~5)呈显著增大趋势,L_(1)与L_(2)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节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椎体左右两侧虚拟皮质骨钉道螺钉长度、直径、钉尾间距、外旋角、下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_(1~5)节段皮质骨钉道螺钉长度均长于女性(P<0.05,P<0.01)。结论数字化重建技术可指导制订腰椎骨折患者个性化椎弓根置钉方案,为不同节段、不同性别患者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数字化重建技术 椎弓根置钉 三维模型重建 椎弓根宽度 椎弓根高度 螺钉长度 螺钉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三维重建、数字化X线摄影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29
11
作者 马芳芳 李相生 +2 位作者 方红 祝红线 王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4期166-168,共3页
目的对比MSCT三维重建、数字化X线摄影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数字化X线摄影及MSCT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数字化X线摄影、MSCT检查... 目的对比MSCT三维重建、数字化X线摄影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数字化X线摄影及MSCT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经数字化X线摄影、MSCT检查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8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经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出65例,漏诊15例,诊断准确率为81.25%;经MSCT检查诊断出76例,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5.00%。MSCT检查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和MSCT检查均可有效地显示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但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多角度、立体、清晰地显示骨折情况,术后复查CT可全面评估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数字化X线摄影 多发性肋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与CTA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对胎盘植入诊治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强 曾燕妮 +2 位作者 谭敏仪 覃亦伟 洪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2期333-338,共6页
为探索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三维CT血管造影(CTA)原始图像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并评估这两种方法在胎盘植入诊治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胎盘植入的产妇4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 为探索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三维CT血管造影(CTA)原始图像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并评估这两种方法在胎盘植入诊治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胎盘植入的产妇4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CTA、观察组行MRA指导临床介入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腹盆腔血管三维模型血管清晰显示率及患者进行胎盘植入介入手术的X线辐射剂量、造影剂使用剂量等指标,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种成像方法均可较为清晰地显示一至三级动静脉血管,并可基本完整地重建显示其形态及走行。对骶前静脉的显示情况,CE-MRA成像方式明显优于CTA成像方式(P<0.01)。观察组术中介入时间、曝光时间、X线辐射量、造影剂剂量、造影剂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结果说明基于MRA的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可清晰显示一至四级动静脉血管,更适用于胎盘植入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ct血管造影 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 胎盘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建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三维数字化模型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文栋 李彦林 +6 位作者 许鹏 杨光 王国梁 马珂 李青 李晓林 曹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2期9725-9728,共4页
背景:近年来有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三维数字化模型的研究在国外发展迅速,但在国内,未见对包括全膝关节及前交叉韧带在内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基础解剖研究的报道。目的:评估运用MRI二维图像及MIMICS软件建立膝关节及前交叉韧带三维数字... 背景:近年来有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三维数字化模型的研究在国外发展迅速,但在国内,未见对包括全膝关节及前交叉韧带在内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基础解剖研究的报道。目的:评估运用MRI二维图像及MIMICS软件建立膝关节及前交叉韧带三维数字化模型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例新鲜成人尸体正常膝关节标本,利用MRI对标本进行二维扫描,获得层厚为1.0mm的连续图像资料,将该资料以DICOM格式导入计算机并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包括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前交叉韧带、半月板、髌骨及腓骨等在内的双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利用测量软件测量相关指标;同时对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并测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相关参数,与模型所测指标行配对比较。结果与结论:尸体标本测量数据与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测量数据的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用MRI采集获得的人体膝关节及前叉韧带图像数据可以建立较为真实可靠的膝关节及前交叉韧带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MRI 三维重建 三维数字化模型 数字化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丰荣 刘泽 +3 位作者 李艳玲 曲怀敬 张梅 张运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1-784,共4页
2DShepp-Logan头部模型是CT二维医学图像重建领域普遍采用的经典模型。提出一种思路—以3DShepp-Logan头部模型作为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进行仿真实验和算法性能评价的基本参考模型。首先介绍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设计以及仿真投影数... 2DShepp-Logan头部模型是CT二维医学图像重建领域普遍采用的经典模型。提出一种思路—以3DShepp-Logan头部模型作为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进行仿真实验和算法性能评价的基本参考模型。首先介绍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设计以及仿真投影数据的计算,进而描述所设计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计算过程。数值实验部分给出了基于3DShepp-Logan头部模型的CT三维医学图像重建仿真实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思路的可行性和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三维医学图像重建 仿真计算 Shepp-Logan头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下腔静脉变异研究中的运用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雷 陈兰 +6 位作者 刘萍 陈春林 李鉴轶 段慧 李长树 陈斌 王建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下腔静脉变异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行腹盆腔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475例,利用Mimics软件构建腹、盆腔血管三维模型,三维旋转观察,记录下腔静脉走行变异情况,并在三维模型上测量变异走行具体值.结果...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下腔静脉变异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行腹盆腔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475例,利用Mimics软件构建腹、盆腔血管三维模型,三维旋转观察,记录下腔静脉走行变异情况,并在三维模型上测量变异走行具体值.结果:显示1例胎盘植入患者伴有左下腔静脉变异,变异的下腔静脉沿腹主动脉左侧上行10.3cm后,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上方1.1cm处斜向右上,跨越腹主动脉前方转为右侧上行.1例盆腔包块患者伴有双下腔静脉变异,左下腔静脉向上直行9.7cm后,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下方向右上方斜行3.9cm与右下腔静脉汇合成一干.右下腔静脉向上直行11.6 cm后与左下腔静脉汇合.结论: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的3D模型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展现下腔静脉走行及其与腹主动脉间的关系,对术前诊断下腔静脉变异类型、术中提示手术医生注意下腔静脉变异位置以免误伤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变异 数字化 三维重建 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40
16
作者 单锦露 张绍祥 +3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林支付 唐泽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建立中国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微机上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女性盆腔内包括骨盆、骶椎椎间盘、主要血管(髂内动、静脉,髂外动、静... 目的:建立中国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微机上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女性盆腔内包括骨盆、骶椎椎间盘、主要血管(髂内动、静脉,髂外动、静脉)、输尿管、膀胱、尿道、卵巢、子宫、阴道、结直肠、股骨共12个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上述结构可单独显示,也可整体显示,图像还能转动任意角度进行观测,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的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女性盆腔内主要脏器结构的可视化,为妇科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术提供了参考,也可用于解剖教学和进一步的科研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三维重建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脏器结构 中国女性 三维可视化 盆腔内 数字模型 立体显示 三维图像 解剖结构 位置关系 辅助诊断 妇科疾病 解剖教学 椎间盘 输尿管 结直肠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的脑动脉瘤三维重建的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伟华 张小军 +2 位作者 王芙昱 刘磊 李晓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8-290,316,共4页
目的建立脑动脉瘤三维重建的有限元模型,为临床脑动脉瘤破裂力学机制分析提供基础。方法依据临床脑动脉瘤患者CT数据,结合MIMICS 8.1数字化医学影像处理软件,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构造脑动脉瘤的实体结构,最后导入ANSYS有限元通用软件完成... 目的建立脑动脉瘤三维重建的有限元模型,为临床脑动脉瘤破裂力学机制分析提供基础。方法依据临床脑动脉瘤患者CT数据,结合MIMICS 8.1数字化医学影像处理软件,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构造脑动脉瘤的实体结构,最后导入ANSYS有限元通用软件完成脑动脉瘤的有限元建模与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临床上适用于脑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结论模型具有数字化、个性化特征,可用于脑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性能计算,分析临床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的破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ct 有限元模型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快速建立前交叉韧带三维数字化模型初步报道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冰 陆伟 +9 位作者 田毅 王大平 朱伟民 欧阳侃 柳海峰 彭亮权 李皓 冯文哲 叶建平 张吉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1-575,579,共6页
目的研究利用MRI二维图像快速建立前交叉韧带(ACL)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方法,并评估模型的真实可靠程度。方法选择20例临床诊断为ACL断裂患者的术前健侧MRI图像资料,导入自主开发的ACL快速分割技术软件(3D MIA)进行图像分割,再以面绘制方式... 目的研究利用MRI二维图像快速建立前交叉韧带(ACL)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方法,并评估模型的真实可靠程度。方法选择20例临床诊断为ACL断裂患者的术前健侧MRI图像资料,导入自主开发的ACL快速分割技术软件(3D MIA)进行图像分割,再以面绘制方式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膝关节及ACL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模型的ACL长度、宽度、厚度及与人体三个解剖平面的角度,所得数据与前期解剖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对比,评估模型的可靠程度。结果造模包括膝关节各骨性结构及前后交叉韧带,平均造模时间18 min,测量得到ACL长(39.80±1.86)mm、宽(5.80±1.83)mm、厚(9.96±1.26)mm;ACL与冠状面夹角(27.58±3.64)°、与矢状面夹角(39.82±4.01)°、与水平面夹角(22.27±4.23)°。与前期研究获得的相应数据对比,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用自主开发的ACL分割技术及三维重建软件可以快速且较准确地建立健侧ACL三维数字化模型,为计算机辅助ACL手术系统及实现ACL临床仿真个体化解剖重建提供了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三维重建 数字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假体匹配:三维模型数字化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袁景 甄平 +3 位作者 宋焱峰 王德贵 高明暄 李生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68-2774,共7页
背景:膝外翻畸形常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来矫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选用假体与膝关节相匹配程度明显影响置换后长期效果。目前国内使用率较高的仍然是依据西方人数据设计的假体系统,应用于国人往往达不到最好匹配。目的:探讨股骨髁及胫骨平... 背景:膝外翻畸形常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来矫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选用假体与膝关节相匹配程度明显影响置换后长期效果。目前国内使用率较高的仍然是依据西方人数据设计的假体系统,应用于国人往往达不到最好匹配。目的:探讨股骨髁及胫骨平台的解剖形态学异常,为膝外翻畸形的全膝关节置换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对41例(53膝)成人膝外翻畸形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 10.01软件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相关解剖参数,分析其分布规律与相关关系。将膝关节相关参数与单膝畸形患者的健侧正常膝(对照组29膝)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膝外翻畸形X射线片显示股胫角为(15.4±5.1)°,冠状面上测量股骨解剖轴与股骨远端关节面的外侧夹角(76.6±1.2)°减小,胫骨解剖轴与胫骨近端关节面的内侧夹角(95.8±0.5)°增大。CT显示通髁线与股骨髁远端关节面切线的夹角(6.5±1.3)°增大、通髁线与股骨髁后方关节面切线的夹角通髁线与股骨髁后方关节面切线的夹角(5.2±1.2)°增大。以上测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中,应注意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解剖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外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成像 三维 解剖学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全膝关节置换 三维重建 解剖变异 形态学参数 数字化模型 假体匹配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三维数字化牙模建立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武建潮 黄吉娜 徐学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锥形束CT(CBCT)采集数字化牙模的可靠性。方法: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下颌前牙拥挤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共10例,常规取下颌印模并灌制成牙模型。应用NewTomCBCT,选择6inch视野扫描石膏模型,重建三维数字牙模。由同一... 目的:研究应用锥形束CT(CBCT)采集数字化牙模的可靠性。方法: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下颌前牙拥挤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共10例,常规取下颌印模并灌制成牙模型。应用NewTomCBCT,选择6inch视野扫描石膏模型,重建三维数字牙模。由同一操作者间隔1周分别对石膏模型和数字模型的右下颌第一前磨牙宽度、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和下前牙宽度等测量项目进行2次测量。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各测量项目在石膏模型和数字化模型测量间的差异,计算同一测量项目间隔1周并比较2种模型前后2次测量的绝对差别程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种模型上测量右下颌第一前磨牙宽度、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右下颌第一切牙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石膏模型上,测量所有下前牙宽度之和大于数字化模型上的测量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测量者在石膏模型上前后2次测量差值绝对值和数字化模型差值绝对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BCT生成的数字化牙模型,与石膏模型线距测量结果的差别无显著性,应用CBCT重建的三维数字化牙模型可作为研究模型来存储、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模型 石膏牙模 锥形束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