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三化汤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天华 刘丽珠 +5 位作者 燕富琳 栾皓 李永谦 张玉坤 李燕 赵海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731-737,共7页
目的:基于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三化汤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运动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化汤低剂量组、三化汤中剂量组、三化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每组6只,前5组... 目的:基于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三化汤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运动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化汤低剂量组、三化汤中剂量组、三化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每组6只,前5组采用Zea Longa线栓法构建MCAO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接受同样的手术,只是将栓线向前推进到颈内动脉约5 mm处。4个药物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灌胃1次,共7 d。造模前后分别进行Zea 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灌胃结束后进行Catwalk步态数据采集。结果:造模后第1天,与假手术组比较,5个造模组Zea 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造模第7天,三化汤高剂量组Zea 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后,三化汤低、中、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平均运动速度、持续时间、站立时间、摆动时间、摆动速度、站立行走模式、步幅、爪间宽度均显著改善,且三化汤各剂量组效果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P<0.01)。结论:三化汤可以增强MCAO大鼠的运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汤 通腑法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 中风 大脑中动脉闭塞 Zea 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步态分析系统评估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客观准确性
2
作者 Shaban Amiri Nzelekela 杨连博 李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90-5896,共7页
背景:膝骨关节炎的传统评估方法是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做出判断,但是这些方法不能反映膝关节的动力学动态变化,不能多维度反映出膝关节的客观状态。六自由度步态分析系统为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提供了更加客观、... 背景:膝骨关节炎的传统评估方法是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做出判断,但是这些方法不能反映膝关节的动力学动态变化,不能多维度反映出膝关节的客观状态。六自由度步态分析系统为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提供了更加客观、更为实用的一种动态评估方法,为不同患者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从而优化患者的治疗策略。目的:综述膝骨关节炎的相关评估系统,将六自由度步态分析与传统评估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六自由度步态分析在指导膝骨关节炎治疗策略制定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Google Scholar、PubMed数据库2002年1月至2023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knee osteoarthritis,knee osteoarthritis severity,6DOF gait analysis,evaluation methods,WOMAC,KOOS”;中文检索词为“膝骨关节炎,关节炎评估系统,六自由度步态分析”,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选择65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六自由度步态分析提高了评估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准确性,依据该方法制定的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②基于目前的研究发现,在临床实践中应规范六自由度步态分析与传统评估方法的结合,以便客观准确地评估膝骨关节炎,从而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长期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评估系统 六自由度分析 传统评估方法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分析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行为学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汤浩 项永生 +4 位作者 郭阳 蔡颖谦 姜晓丹 陈镇洲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43-1249,共7页
目的探讨以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对大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CAO模型组和对照组,其中模型组以线栓法制作成暂时性MCAO模型。分别于模型制作后第1、3、7、14... 目的探讨以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对大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CAO模型组和对照组,其中模型组以线栓法制作成暂时性MCAO模型。分别于模型制作后第1、3、7、14、28天应用传统的18分制mNSS评分以及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对2组大鼠进行行为学特征分析。结果CatWalk结果显示MCAO模型组大鼠的四肢压强、接触面积和运行速度均比对照组大鼠减小减慢;存协调性方面,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3天时同为后侧的左后肢→右后肢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其同为左侧的左前肢→左后肢的时间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这一变化在第28天时仍然存在:在造模后第3天模型组出现了在对照组中并未见到的Ra型(1.5%)和Rb型f2-3%)步序;但步渊、站立时间、抬爪时间和规律指数等参数在2组间差别不明显。结论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在压强、速度、接触面积、步态以及协调性等方面可反映脑缺血造成的损伤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可用于动物模型的多种行为学特征的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 脑缺血 行为学评价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在步态运动学分析中的效度
4
作者 刘芳超 张元鸣飞 +2 位作者 武美奇 周谋望 李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 基于人工智能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开发一种多参数步态运动学分析测量系统(AI系统),并验证其测量的有效性。方法 2022年4月至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步态异常患者10例,同时招募1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标准步态分析系统GaitWatch和A... 目的 基于人工智能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开发一种多参数步态运动学分析测量系统(AI系统),并验证其测量的有效性。方法 2022年4月至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步态异常患者10例,同时招募1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标准步态分析系统GaitWatch和AI系统同时采集步态数据。结果 以GaitWatch为标准,AI系统测得的步频、步态周期、步幅、步速平均绝对误差较小,精确度较高(>95%),一致性良好(ICC>0.75);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角度平均绝对误差较大,但相关性良好(r> 0.60)。结论 开发的步态分析系统对时空步态参数的测量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关节角度的测量误差较大,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系统 运动学 人工智能 关键点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冻结步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5
作者 张含 王垚 +3 位作者 李楠楠 张新宁 贾承儒 陈志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SA)患者中冻结步态(FOG)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收集2019-07—2021-03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就诊的56例MS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FOG将患者分为MSA+FOG组(20例)和MSA对照组(36例),采用单...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SA)患者中冻结步态(FOG)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收集2019-07—2021-03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就诊的56例MS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FOG将患者分为MSA+FOG组(20例)和MSA对照组(3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MSA伴FOG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6例患者中,20例(35.71%)患有FOG。与不伴FOG的患者相比,伴有FOG患者的年龄(t=2.197,P=0.032)更大、H-Y分级(Z=-3.668,P<0.001)、UMSARS(t=3.769,P<0.001)评分较高,MoCA评分较低(t=-3.226,P=0.002)。在MoCA子项中,伴FOG患者的视空间执行力(Z=-3.140,P=0.002)较不伴FOG患者低。FOG患者MSA-P型的UMSARS评分高于MSA-C型(t=2.361,P=0.030)、MoCA评分低于MSA-C型(t=-3.55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H-Y分级(OR=8.351,P=0.018)是MSA患者发生FOG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伴FOG的MSA患者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方面较不伴FOG患者程度重,认知受损在视空间和执行力方面较为突出,MSA-P型比MSA-C型更容易出现FOG,且运动及认知受损更重。高H-Y分级是MSA患者伴发FOG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萎缩 冻结 霍亚分级 临床特征 相关性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构建膀胱反射弧对下肢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何俊 金勋杰 +4 位作者 李贵涛 孙鸿涛 李奕奕 姜晓丹 蔡颖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通过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离断k脊神经根对下肢功能的影响,以明确将其用于构建膀胱反射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11只,以大鼠右侧为手术侧,将其L5脊神经前、后根截断,左侧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侧。术后1d3只大鼠行麦芽凝... 目的通过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离断k脊神经根对下肢功能的影响,以明确将其用于构建膀胱反射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11只,以大鼠右侧为手术侧,将其L5脊神经前、后根截断,左侧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侧。术后1d3只大鼠行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神经示踪实验验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应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测试大鼠脊神经离断术前1d及术后3月一般性参数、个体化肢体参数、疼痛相关性参数、协调相关性参数的变化。结果神经示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侧L5节段脊髓前、后角均未见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对照侧L5节段脊髓前角、后角均可见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从而证实模型构建成功;术后3月大鼠的一般性参数、个体化肢体参数、疼痛相关性参数等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协调相关性参数中规律性参数(RI)及右后一左前联动与术前1d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断L5脊神经后仅影响下肢行走的协调性,对其余步态相关参数无影响,因而可用于膀胱反射弧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 膀胱反射弧 协调相关性参数
原文传递
一种面向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可穿戴步态数据采集和分析智能鞋技术
7
作者 黄吉 王晓晖 +2 位作者 马昕 杨敏迪 陈文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0-490,共1页
目的步态是人体步行的姿态和行为特征,反映了神经和运动系统的协调能力。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伴有步态功能障碍,现有步态分析设备成本高昂、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可穿戴系统对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运... 目的步态是人体步行的姿态和行为特征,反映了神经和运动系统的协调能力。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伴有步态功能障碍,现有步态分析设备成本高昂、操作复杂,难以在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可穿戴系统对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方法提出一种Lab-in-Shoe智能鞋系统,通过集成惯性测量单元和鞋内薄膜压力传感器,利用零速修正算法完成双足位置和姿态的解算,从而测量步态典型时空参数。该系统在临床进行初步应用,招募了7名健康受试者和15名帕金森病患者进行8 m长的Timed Up and Go(TUG)测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与步长(r=-0.88,P<0.001)和步速(r=-0.84,P<0.001)存在显著负相关性。Hoehn-Yahr分级与步长(r=-0.75,P<0.001)和步速(r=-0.70,P<0.001)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将6类显著相关的步态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评分与步态参数的回归模型(R2=0.8149,P<0.001,RMSE=10.14)。结论本研究通过Lab-in-shoe智能鞋系统采集、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参数;初步结果显示能有效区分不同阶段患者的步态异常,随着疾病加重,步长、步速均呈现明显下降的特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也表明步态参数与帕金森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强关联性。未来有望将该系统应用于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诊断、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压力传感器 神经系统病变 疾病发展过程 异常 健康受试者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惯性测量单元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8
作者 杨影 汪富 +5 位作者 贺飞 丁彬 周伟 孙珊 蒋志明 张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66-1670,1735,共6页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三维步态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参数、改良As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学参数、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步速、步频、跨步长、步长、步宽及MMT评分、MBI评分均明显增高,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角度均明显增大,双侧大脑中动脉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均明显加快,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步态周期、双支撑时间、Asworth评分、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0.0%(21/30),P<0.05]。结论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肌张力、肌力及生活能力,并能明显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头针 三维分析训练系统 下肢肌张力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epLabCut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建立及对衰老所致运动功能的评价
9
作者 李至宏 盛益华 +5 位作者 李由 彭治香 曾星铫 谷新丽 田嘉怡 李思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2-1799,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DeepLabCut(DLC)算法用于评价老年小鼠运动功能的步态分析系统。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DLC算法,采用跑台装置和全封闭设计,构建系统软硬件;应用本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模式下衰老所致小鼠的步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DeepLabCut(DLC)算法用于评价老年小鼠运动功能的步态分析系统。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DLC算法,采用跑台装置和全封闭设计,构建系统软硬件;应用本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模式下衰老所致小鼠的步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体质量与体长对步态指标的影响。结果本系统实现特定步速下小鼠三维立体步态(侧面和腹平面)的同步分析,自动量化47项步态指标。应用本系统发现,步行时(15 cm·s^(-1)),相比2月龄、8月龄和15月龄小鼠体转角标准偏差下降,前肢摆动时长、膝关节(Knee)角度标准偏差、左后爪和右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增加;15月龄小鼠还出现步频降低,步幅、双支撑总时长、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增加。小跑时(20 cm·s^(-1)),15月龄小鼠无法稳定行走,相比2月龄,8月龄小鼠左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和双支撑总时长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步频、步幅、前肢摆动时长、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双支撑总时长、Knee角度标准偏差、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等指标均未受到体质量和体长变化的影响。结论基于DLC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实现了对老年小鼠步态更加敏感、准确、全面的评价,区分出老年小鼠为维持步态稳定性所表现的步态特征,并筛选出更能反映老年小鼠步态变化的行为指标。为今后更有效评估抗衰老、抗运动协调功能下降药物的药效与副作用提供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系统 人工智能 DeepLabCut 衰老 运动功能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步态分析上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锦聪 严亚波 +4 位作者 吴子祥 王永韬 李毅 谢坤杰 雷伟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步态分析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三维步态分析由于设备成本高、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原因难以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的精确度得到极大提升,无需标记、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显现,并被应用于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三维步态分析由于设备成本高、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原因难以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的精确度得到极大提升,无需标记、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显现,并被应用于步态分析,但由于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缺乏对该系统的整体了解,使得该技术尚不能得到广泛推广,本综述拟对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步态分析上的应用进展进行回顾,分析目前各项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展望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步态分析上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 分析 下肢运动学 人体姿估计 KIN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步态辅助医学诊疗系统
11
作者 黄萍 张曼 +2 位作者 陈博 钟慧敏 邓廉夫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49-352,共4页
步态分析日益成为疾病监测、辅助诊疗的重要医学检测方法。然而,由于缺乏低成本、实用的临床步态分析系统,目前的临床步态分析十分依赖昂贵的精密仪器、苛刻的实验环境、复杂的操作流程,难以大规模部署,中小医院无力开展相关医疗服务。... 步态分析日益成为疾病监测、辅助诊疗的重要医学检测方法。然而,由于缺乏低成本、实用的临床步态分析系统,目前的临床步态分析十分依赖昂贵的精密仪器、苛刻的实验环境、复杂的操作流程,难以大规模部署,中小医院无力开展相关医疗服务。该文介绍一套不依赖穿戴设备,实用、精准、非接触式的新型步态辅助医学诊疗系统,有望在临床逐步应用及推广,改善对国外昂贵设备和繁琐技术的严重依赖,降低临床步态分析的应用门槛,造福更多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辅助医学诊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walk步态分析评价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的效应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荻 张英杰 +2 位作者 徐鸣曙 程爱芳 陶苗苗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2期1613-1622,共10页
目的利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结合Bederson改进神经缺损评分客观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步态参数及评价电针效应。方法将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无手术、无干预)8只、MCAO模型组(MCAO造模、无干预)8只、电针组(MCAO... 目的利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结合Bederson改进神经缺损评分客观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步态参数及评价电针效应。方法将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无手术、无干预)8只、MCAO模型组(MCAO造模、无干预)8只、电针组(MCAO造模、治疗)8只。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作MCAO动物模型。电针组采用双侧风池穴电针干预,正常组及MCAO模型组不予任何干预。对各组大鼠进行Bederson改进神经缺损评分以及Catwalk步态参数采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CAO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造模后Bederson改进神经缺损评分升高(P<0.05);与MCAO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干预后Bederson改进神经缺损评分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MCAO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造模后大鼠Catwalk步态参数改变(P<0.05),表现为大鼠四肢运动时间延长、运动速度变慢、步幅缩短、步长缩短、步态周期中站立时间延长、摆动时间延长、摆动速度减小、前后肢BOS增加,行走-站立模式改变;与MCAO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干预后Catwalk步态参数好转(P<0.05)。Bederson改进神经缺损评分与Catwalk步态参数有一致性。结论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结合Bederson改进神经缺损评分在识别异常步态、评价针刺效应方面存在一定优势。电针干预可改善MCAO大鼠Bederson改进神经缺损评分,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 大脑中动脉闭塞 运动功能 行为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行走的步态测试与分析系统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大跃 丁洪 +3 位作者 周新宇 林良明 卢钢 孙志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3-141,共9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功能齐全、价格便宜的步态分析系统,它由计算机、测角仪和测力板组成,它利用与测力板及安装在步行道上的压力开关相连的光电装置,控制着整个步态测试中的同步周期采样,并将其关节角度采样数据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单片机... 本文介绍了一种功能齐全、价格便宜的步态分析系统,它由计算机、测角仪和测力板组成,它利用与测力板及安装在步行道上的压力开关相连的光电装置,控制着整个步态测试中的同步周期采样,并将其关节角度采样数据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单片机上,在测试完毕后,用串行通讯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处理,文中提出的着地足的积分方程解决了以往用这些测试手段不能确定人体位置的缺陷,再配以用多刚体力学建立的人体步行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程序,使它能象那些先进的红外摄像步态分析系统一样,计算步行时各种能量变化,人体行走的姿态和广义关节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系统 光电控制 多刚体力学 人体行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步态触觉特征分析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苏 周旭 +2 位作者 孙怡宁 姚志明 郑莹莹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35-1939,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步态触觉特征分析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压力分布测试板和三维测力台的优点,可提供行走时的压力分布以及不同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等特征,并建立了步态模型,说明了系统在足疾分析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触觉特征分析系统 压力分布测试板 三维测力台 足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雷欣 叶大勇 +2 位作者 杨博 张化联 刘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在矫正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及提高步行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 目的探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在矫正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及提高步行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指导下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用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步行功能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型临床步态分析系统可指导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步态分析系统──足底压力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46
16
作者 韦启航 陆文莲 +1 位作者 傅祖芸 卢世璧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40,共9页
根据人体步态分析的需求 ,我们设计并研制了一套体积小巧 ,功耗低 ,能实时测量 ,测量参数丰富 ,结果直观 ,人机界面友好的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系统的硬件包括由压力传感器阵列制成的鞋、信号调理单元、主电路单元三大部分。系统软件... 根据人体步态分析的需求 ,我们设计并研制了一套体积小巧 ,功耗低 ,能实时测量 ,测量参数丰富 ,结果直观 ,人机界面友好的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系统的硬件包括由压力传感器阵列制成的鞋、信号调理单元、主电路单元三大部分。系统软件具有数据采集、文件管理、信号处理、步态特征参量提取及分析等多种功能。其图形丰富 ,操作简便 ,是一套人机界面友好的专用软件。此系统与三维运动子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子系统可以共同组成一套完整的、功能齐全的人体步态分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生物力学 压力测量 脚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综述 被引量:9
17
作者 韦启航 陆文莲 +2 位作者 傅祖芸 卢世璧 苏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94-106,共13页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步行的姿态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步态分析即是检测人体行走时运动状态、受力状态等生物力学参量的一门技术。本文介绍了步态分析系统的研究意义、内容及系统的使用条件,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所使用的各种测试...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步行的姿态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步态分析即是检测人体行走时运动状态、受力状态等生物力学参量的一门技术。本文介绍了步态分析系统的研究意义、内容及系统的使用条件,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所使用的各种测试手段及技术现状,分析了一些较为典型的、先进的设备,列举了步态分析系统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预测了此项技术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系统 测量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化步态分析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徐乃明 戴克戎 +2 位作者 高天骆 陆轶 徐峰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20,共8页
本文介绍一种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的S 9-2型微机化步态分析系统,并着重讨论其软硬件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本系统采用六个核心模块完成通道数据采样、平滑、站立相和步态周期确定,波形处理、波形显示、样本存贮和结果打印。可即刻获得直... 本文介绍一种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的S 9-2型微机化步态分析系统,并着重讨论其软硬件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本系统采用六个核心模块完成通道数据采样、平滑、站立相和步态周期确定,波形处理、波形显示、样本存贮和结果打印。可即刻获得直观的、便于阅读的实验报告,包括步速、足-地接触力、关节三维活动的各曲线图和24个特征参数值。本系统附有监视程序,能不断检测系统的工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 分析系统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系统信度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雪艳 恽晓平 +2 位作者 王广志 郭忠武 丁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8期599-600,共2页
目的研究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二维步态分析系统的可靠性、敏感性。方法由同一名评定者对20名正常人进行间隔1周的2次测试,检验评定者内部信度;另由2名评定者再分别重复测试2次,检验评定者间信度;比较偏瘫患者患侧和正常人的测试结... 目的研究基于数字视频和图像处理的二维步态分析系统的可靠性、敏感性。方法由同一名评定者对20名正常人进行间隔1周的2次测试,检验评定者内部信度;另由2名评定者再分别重复测试2次,检验评定者间信度;比较偏瘫患者患侧和正常人的测试结果,检验系统敏感性。结果20名正常人2次测试结果各指标高度相关,偏瘫患者患侧和正常人的各项测试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系统 图像处理 数字视频 信度 系统敏感性 重复测试 偏瘫患者 显著性差异 正常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蔡付文 王人成 +1 位作者 李广庆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改进原有矢状面人体步态分析系统,增加额状面运动轨迹和肌电信号检测功能,完善系统软件,使其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方法:增加部分硬件,改进运动轨迹检测步骤,优化标志点自动识别算法和软件流程。结果:该系统可以检测与分析矢状面和额... 目的:改进原有矢状面人体步态分析系统,增加额状面运动轨迹和肌电信号检测功能,完善系统软件,使其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方法:增加部分硬件,改进运动轨迹检测步骤,优化标志点自动识别算法和软件流程。结果:该系统可以检测与分析矢状面和额状面运动轨迹、地面反力和表面肌电信号,并且能够对患者平衡控制功能进行训练治疗。结论:额状面的肩摇晃系数、髋内收和内旋系数、脚面侧翻角度等参数,弥补了单一矢状面运动分析的不足,新系统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矢状面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功能,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功能齐全的步态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 人体分析系统 轨迹检测 地面反力 表面肌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