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ain Time Stack图像融合技术在CT中的应用
1
作者 史佩佩 张磊 +1 位作者 王芬 吴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7期61-66,共6页
目的:分析Brain Time Stack图像融合技术在CT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Brain Time Stack后处理。比较四组不同部位CT值、标准差(SD)、信... 目的:分析Brain Time Stack图像融合技术在CT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Brain Time Stack后处理。比较四组不同部位CT值、标准差(SD)、信噪比(SNR)。比较四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分析不同部位CT值、SD、SNR与图像主观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组的延髓、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CT值明显低于A组;C组的延髓、脑室、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CT值高于A组;D组延髓、额叶灰质、颞肌肌肉CT值明显低于A组,脑室、额叶白质、小脑外侧CT值明显高于A组;C组延髓、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CT值明显高于B组;D组延髓、脑室、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CT值明显高于B组;D组延髓、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CT值明显低于C组;D组脑室CT值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延髓、脑室、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SD值明显低于A组;C组延髓、脑室、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SD值均明显高于B组;C组额叶灰质SD明显低于B组;D组延髓、脑室、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肌肉SD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延髓、脑室、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SNR均明显高于A组;C组、D组延髓、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SNR值明显高于B组;C组、D组脑室SNR明显低于B组;D组延髓、脑室、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SNR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髓、脑室、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及颞肌肌肉SD与主观质量评分呈明显负相关,SNR与主观质量评分间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Brain Time Stack图像融合技术对头部CT扫描检查图像处理,动脉期结合前一期及后一期的图像数据在处理后具有更好的质量和更少的噪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time Stack 图像融合 头部ct 检查 扫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与管电流时间乘积预估儿童头颅CT诊断参考水平的研究
2
作者 陆洋 张见 +3 位作者 刘杰 张朋 边传振 王颖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的儿童头颅CT诊断参考水平(DRL)以及利用管电流时间乘积预估SSDE。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头颅CT检查的1 259例患儿头颅CT资料,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 目的:探讨基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的儿童头颅CT诊断参考水平(DRL)以及利用管电流时间乘积预估SSDE。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头颅CT检查的1 259例患儿头颅CT资料,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6个月、6个月至<1岁、1岁至<3岁、3岁至<6岁、6岁至<12岁及≥12岁6组;按照儿童头颅体径分为<12.5、12.5~<14、14~<15、15~<16和≥16cm的5组。分别测量记录不同年龄组头颅CT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管电流时间乘积(mAs)、左右径(LRD)、感兴趣区域面积(AROI)及CT值(CTROI),计算水当量直径(DW)、转换因子(fH16)及基于DW的SSDE(SSDEDW),统计基于年龄及体型的DRLs分布,回归分析DW与管电流时间乘积(mAs)的相关性,并建立SSDEDW与管电流时间乘积(mAs)的回归模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其一致性。结果:各年龄组DRLs中CTDIVOL为12.32~21.66 mGy,SSDEDW为13.47~17.83 mGy;各体型组DRL中CTDIVOL为13.52~21.86 mGy,SSDEDW为13.91~17.92 mGy。不同年龄组患儿CTDIVOL的头颅辐射剂量DRL典型值(LDRLs)与SSDEDW偏离比率为-8.54%~21.48%。DW与管电流时间乘积(mAs)的100、120kVp均存在正向强相关(r=0.96、0.89,P<0.001)。SSDEDW的计算值与管电流时间乘积实测值有较强的一致性(ICC=0.98)。结论:在儿童头颅CT诊断中,SSDEDW更能准确反映辐射剂量;通过建立的SSDEDW与管电流时间乘积(mAs)的回归模型,可快速计算SSDEDW以控制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头颅ct 管电流与时间乘积 体型特异性剂量值 诊断参考水平(DR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在不明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朱利欢 刘伟寒 +2 位作者 谢伟玲 张丽丽 梁其三 《医师在线》 2025年第3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在不明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治疗时间窗是否明确,分为时间窗不明确者40例和时间窗<4.5 h 20例... 目的探讨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在不明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治疗时间窗是否明确,分为时间窗不明确者40例和时间窗<4.5 h 20例。其中,时间窗不明确且经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纳入溶栓组(n=20),将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显示侧支循环良好[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3]的患者纳入溶栓A组(n=12),CTA检查侧支循环不良(ASPECTS评分≤3)的患者纳入溶栓B组(n=8);时间窗不明确经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不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并纳入保守治疗组(n=20);将时间窗<4.5 h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0)并直接行溶栓治疗。比较四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治疗有效率、预后良好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7 d、14 d,溶栓A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B组、保守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溶栓A组的mRS评分低于溶栓B组、保守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溶栓A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溶栓B组、保守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溶栓A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溶栓B组、保守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站式多模态CT指导下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预后与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不明时间窗 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CT影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再灌注治疗的效果
4
作者 麦盛始 周辉 +4 位作者 张猛 周德仲 吴健 陈嫘 符汉球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式CT影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超时间窗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AIS患者,在患者发病6~24 h行多模式CT影像检查扫描,进行患侧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侧支循环、出血转化风险及预后评估。治疗后24 h...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式CT影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超时间窗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AIS患者,在患者发病6~24 h行多模式CT影像检查扫描,进行患侧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侧支循环、出血转化风险及预后评估。治疗后24 h观察患者梗死面积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通过CTP/动态CTA筛选适合行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AIS-LVO)患者4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取栓组(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即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和药物组(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另根据脑侧支循环(rLMC评分)、出血(CTA或NCCT)、预后(mRS评分)情况将AIS-LVO患者再进行分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预测价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结果60例AIS患者与其健侧镜像区比,患侧梗死核心区CBV和CBF均下降,MTT和TTP均延长(P<0.05);患侧缺血半暗带区CBV增高,CBF下降,TTP和MTT延长(P<0.05)。患侧梗死核心区较缺血半暗带区CBV和CBF均下降,TTP和MTT延长(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n=22)和侧支循环良好组(n=38)梗死核心区CBV、CBF、MTT、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半暗带区CBV、CBF均降低,MTT、TTP延长,ASPECT评分、rLMC评分增高(P<0.05)。40例AIS-LVO患者中取栓组(n=20)预后良好率为80.00%(16/20),高于药物组(n=20)的45.00%(9/20)(P<0.05);取栓组缺血半暗带区rCBV、rCBF高于药物组,rMTT、rTTP短于药物组(P<0.05);出血组(n=8)脑灌注参数CBV、CBF、rCBV、rCBF低于未出血组(n=32)(P<0.05);预后不良组(n=15)ASPECTS评分、rLMC评分较低于预后良好组(n=25),mR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联合应用ASPECTS评分和rLMC评分预测AIS-LVO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单独应用ASPECTS评分或rLMC评分的效能(P<0.05)。结论运用多模式CT影像可对AIS患者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出血转化风险与预后进行评估。支架取栓术治疗AIS-LVO患者可使超时间窗者获益。联合应用ASPECTS评分和rLMC评分对预测AIS-LVO患者预后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ct影像 超时间窗再灌注 机械取栓术 脑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超时间窗桥接治疗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高洋洋 许跃龙 郭仕峰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溶栓时间窗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106例发病时间在4.5~9 h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溶栓时间窗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106例发病时间在4.5~9 h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这些患者均行血管内治疗,根据是否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将其分为桥接治疗组(52例)和单纯血管内治疗组(54例)。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有效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等指标评估有效性,应用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评估安全性。结果:相较于入院时,术后7 d,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术后90 d,两组MR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两组预后良好、血管有效再通及SICH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模式CT指导下对发病时间4.5~9 h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行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多模式ct指导 超时间窗桥接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树昌 龚远达 刘景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34-39,共6页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T定量参数,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与GIST术后危险度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GIST术后危险度的价值;并比较术后1年不同预后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增强CT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IS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组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短于非高危组,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高于或长于非高危组(P<0.01)。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负相关(r=-0.426、-0.470,P<0.01),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正相关(r=0.518、0.635,P<0.01)。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联合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为高危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参数诊断(P<0.05)。肿瘤直径、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是GIST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GIST患者增强CT定量参数与术后危险度、预后密切相关,各定量参数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具有一定价值,且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增强ct 增强起始时间 达峰时间 增强强度值 强度半降时间 术后危险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使用前期阶段的可靠性数据分析
7
作者 李东 吴萍 +4 位作者 张文龙 董硕 花城 荣瑶 吴航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2期8-11,21,共5页
目的分析CT设备在使用中的可靠性数据,健全设备可靠性分析评价指标的理论框架,探索设备可靠性评价的实践方法,为不同CT设备间性能对比提供实用的参考方案。方法以新启用CT设备前2年数据为对象,依据可靠性理论构建性能对比框架。根据设... 目的分析CT设备在使用中的可靠性数据,健全设备可靠性分析评价指标的理论框架,探索设备可靠性评价的实践方法,为不同CT设备间性能对比提供实用的参考方案。方法以新启用CT设备前2年数据为对象,依据可靠性理论构建性能对比框架。根据设备厂商提供的工单维修记录,统计比较单台CT设备装机后第1年、第2年与前2年工单中与可靠性、维护性和保障性参数相关的数据,以及比较装机后第1年、第2年的维修时长、故障时长和维修间隔。结果设备装机后第1年、第2年、前2年的各项可靠性参数表现优良程度依次为第1年、前2年、第2年。第2年维修时长和故障时长较第1年有所增加,维修间隔较第1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设备在装机后前2年整体运行状态较为平稳,第2年略有下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维修数据分析和评价体系可为提高设备可靠性提供参考信息,为不同CT设备间性能对比提供参考方案,推动CT技术持续进步及行业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可靠性 可用度 可达可用度 固有可用度 平均故障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
8
作者 夏露花 崇乐 +4 位作者 李红玉 郭鹏 董占飞 王新华 常诚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生存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生存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M23表达情况,分为NM23低表达组(≤++)(n=64)与NM23高表达组(>++)(n=43),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FDG PET/CT图像上影像特征、生存期方面的差异。结果 NM23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在性别、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吸烟、PET/CT图像上生长部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原发灶分期、PET/CT图像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支持其为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NM23基因 临床病理学特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生长部位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肺结节定位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9
作者 郑晓东 聂世威 +2 位作者 周军正 岳光成 张卫民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6期1814-1817,共4页
目的对比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引导下肺结节定位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7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定位方式的不同分为CT组(n=45,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和ENB组(n=42,行ENB引导下... 目的对比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引导下肺结节定位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7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定位方式的不同分为CT组(n=45,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和ENB组(n=42,行ENB引导下肺结节定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切缘阳性率、心肺功能指标、应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B组患者定位时间、定位后等待时间均短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术前降低,但ENB组患者LVEF、SV、FVC均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ENB组患者IL-6、IL-8、CRP、Cor水平均低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ENB引导下肺结节定位的定位时间和定位后等待时间更短,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肺结节定位 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 肺癌根治术 定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MR在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对比
10
作者 覃延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目的:对比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与M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MSCT组、MR组两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 目的:对比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与M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MSCT组、MR组两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检查时间、成本费用、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1.06,P>0.05),其中MSCT组患者的纤维斑块检出率30.00%(18/60)低于MR组53.33%(32/60)(P<0.05),钙化斑块检出率43.33%(26/60)高于MR组26.67%(16/60)(P<0.05),但两组患者的脂质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和MR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χ^(2)=0.10,P>0.05),其中0级、1级、2级、3级、4级比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短于MR组(P<0.05),成本费用低于MR组(P<0.05)。MSCT组患者的满意度73.33%(44/60)低于MR组96.67%(58/60)(χ^(2)=4.71,P<0.05)。结论: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MSCT与MR的应用价值基本相当,MSCT更适用于钙化斑块的诊断,MR更适用于纤维斑块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MR的满意度显著高于MSCT,临床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MR 多层螺旋ct 检查时间 成本费用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标签集成学习的螺旋CT机故障诊断研究
11
作者 闫小如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1期48-55,共8页
医学应用领域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螺旋机由于复杂的结构和较高的集成度在实际故障定位和检测中具有极高的难度;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对螺旋CT机故障定位与检测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多标签集成学习方法;该方法采用了折半查找算法获取螺... 医学应用领域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螺旋机由于复杂的结构和较高的集成度在实际故障定位和检测中具有极高的难度;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对螺旋CT机故障定位与检测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多标签集成学习方法;该方法采用了折半查找算法获取螺旋CT机的故障数据,同时有效结合现有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的文本表征网络,通过自适应标签关系增强方法找出标签间的依赖关系,并利用加权约简标签集的不平衡学习能有效杜绝模型可扩展性低和模型泛化性弱等问题;经损失值、准确度、运行时间、精准率、灵敏度5个指标的实例测试结果表明,研究所给出的方法均相对于其他3种较为创新的多标签集成学习方法更具优势,且提升数值均超过2%,训练集的各个指标数据均比测试集相应数值更高;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空时网络聚类约简的多标签集成学习方法的精准率分别为93.12%和87.26%,召回率分别为86.35%和84.25%;该方法能精准快速查找螺旋CT机的故障类型和故障部位,极大程度降低维修成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多标签集成学习 故障检测 折半查找算法 空时网络聚类约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ing the detecting efficiency of suspected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with dual-time-point 18F-FDG PET/CT 被引量:1
12
作者 Jian-Hua Song Jin-Hua Zhao +5 位作者 Xue-Qian Xie Yan Xing Xiang Chen Wen-Li Qiao Chang-Cun Liu Tai-Song W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3-30,共8页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21 subjects with 256 suspected gastrointestinal lesions from2007 to 2015 to explore the detecting efficiency of dualtime-point fluorine-18 fludeoxyglucose(^(18)F-FDG) positron...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21 subjects with 256 suspected gastrointestinal lesions from2007 to 2015 to explore the detecting efficiency of dualtime-point fluorine-18 fludeoxyglucose(^(18)F-FD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and pathology examination. The abdominal delayed PET/CT was performed within 45 min of the conventional scan.The change in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ASUV_(max))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suspected lesions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and dual-time-point PET/CT were compare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 of conventional PET/CT were 81.6%(84/103), 56.2%(86/153), 55.6%(84/151), and 81.9%(86/105), respectively.Those of dual-time-point PET/CT were 94.1%(97/103),78.4%(120/153), 74.6%(97/130), and 95.2%(120/126),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and dual-time-point PET/CT(P < 0.005).The SUV_(early) and the %△SUV_(max) could not present more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ial diagnoses, but the rate of tumors with increased SUVdelay accounted for 79.6%(82/103) and more than that of nonneoplastic lesions(15.5%, 29/187)(x^2= 115.5, P < 0.01). Therefore, the dual-time-point^(18)F-FDG PET/CT had a higher sensitivity and NPV than the conventional PET/CT to detect gastrointestinal tumors.The constant morphology and increased SUV_(delay) help to detect the tumors and adding delayed imaging on the locality will be an effective method when we accidentally find a suspected gastrointestinal tumor on the conventional PET/CT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ct检测 检测效率 PET 肠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电压管电流和开机时间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刘雨欣 陈凡秀 +4 位作者 孙洁 王远 王潇 于洋 顾焱吉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CT扫描的图像质量与设置的参数和开机时间有关,扫描参数不同导致扫描结果不同,开机时间对系统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从而导致CT图像质量有差异。本文采用高分辨综合扫描分析系统nanoVoxel-2792扫描混凝土试件,对比不同管电压、管电流和设备... CT扫描的图像质量与设置的参数和开机时间有关,扫描参数不同导致扫描结果不同,开机时间对系统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从而导致CT图像质量有差异。本文采用高分辨综合扫描分析系统nanoVoxel-2792扫描混凝土试件,对比不同管电压、管电流和设备开机时间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的图像质量存在差异,电压值越高,图像对比度越高,环状伪影越不明显,噪声越少;管电流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电流值越大图像质量越好。型号为nanoVoxel-2792的显微CT,管电压设置为130kV,管电流设置为100μA时扫描结果最好,CT开机时间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开机2h后系统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技术 管电压 管电流 开机时间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Impact of 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on CT Scan Reporting Time
14
作者 Fahad Almutairi Jaber Alyami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1年第3期73-84,共12页
The medical sector values time when it determines life in its totality. Any waste of time, especially in critical conditions, compromises patients and puts lives at stake. From 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erspective, e... The medical sector values time when it determines life in its totality. Any waste of time, especially in critical conditions, compromises patients and puts lives at stake. From 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erspective, efficient use of time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procedures. Whether it be the inclusion of computing technologies or it b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cs, the benefits of medical technology have been tremendous to the healthcare sector. This research has looked at the impact of the 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 on CT reporting time in the King Khalid Hospital (KKH) i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The approach of the study has been quasi-experimental, using the power calculation of a pair of 381 CT scan reports of 40,000 after which the data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SPSS to deduce the impact that RIS has on CT reporting time. The comparison of CT reporting time is done between two distinct timeframes Pre- and Post-installation of RIS. The patients in the current study were organized into three primary categories: emergency patients,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urnaround time was impacted positively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RI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in CT scan patients.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saw the most improvement among the three categories indicating the highest average percentage of reduction in Turnaround Time. Thu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RIS has an overall positive impact on CT report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around time (TAT) 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EAL IN TIME CT MONITORING OF THE MESO-DAMAGE EVOLUTION LAW OF SANDSTONE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建喜 史姝杰 刘文刚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0年第2期19-26,共8页
The real in tim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testing of the meso damage propagation law of the whole sandstone failure process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 has been completed using the newest specified triaxial loading... The real in tim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testing of the meso damage propagation law of the whole sandstone failure process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 has been completed using the newest specified triaxial loading equip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CT machine. Through the CT scanning, the clear CT images which include from the microcracks compressed stage to growth stage, bifurcation stage, development stage, crack fracture stage,the rock sample failure until to unloading stage in the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were obtained. The CT values, CT images and the other data have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CT testing of meso damage evolution law of rock,the stress threshold value of meso damage of rock is given, and the stress strain complete process curve of rock is divided into some sections. The initial rock damage propagation law is given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real in time of ct testing damage propagation meso scale ct value
全文增补中
取栓前后脑CT灌注参数变化值联合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后复发的预测效能
16
作者 马志强 赵永超 +1 位作者 李志鹏 李松山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2523-2527,共5页
目的探讨取栓前后脑CT灌注成像(CTP)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变化值(ΔrCBV、ΔrCBF、ΔrMTT)联合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取栓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河... 目的探讨取栓前后脑CT灌注成像(CTP)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变化值(ΔrCBV、ΔrCBF、ΔrMTT)联合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取栓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且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122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栓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1例和未复发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取栓前后的rCBV、rCBF、rMTT及ΔrCBV、ΔrCBF、ΔrMTT;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取栓前后ΔrCBV、ΔrCBF、ΔrMTT与AIS患者取栓后复发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取栓前后ΔrCBV、ΔrCBF、ΔrMTT联合检测对AIS患者取栓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取栓前,复发组患者的rCBV、rCBF分别为(1.08±0.13)m L/100 g、(28.62±2.72)m L/(min·100 g),明显低于未复发组的(1.23±0.18)mL/100 g、(31.57±3.16)m L/(min·100 g),rMTT为(1.40±0.08)s,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的(1.32±0.1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后,复发组患者的r CBV、rCBF分别为(1.26±0.20)m L/100 g、(32.82±4.07)m L/(min·100 g),明显低于未复发组的(1.51±0.26)m L/100 g、(38.66±5.23)m L/(min·100 g);rMTT为(1.33±0.06)s,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的(1.20±0.0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取栓后的rCBV、r CBF均高于取栓前,r MTT均低于取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取栓前后ΔrCBV、Δr CBF、Δr MTT分别为(0.18±0.06)m L/100 g、(4.20±1.37)m L/(min·100 g)、(0.07±0.02)s,明显低于未复发组的(0.28±0.09)m L/100 g、(7.09±2.32)m L/(min·100 g)、(0.12±0.0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取栓前后ΔrCBV、ΔrCBF、ΔrMTT与AIS患者取栓后复发均呈负相关(r=-0.512、-0.617、-0.584,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P参数取栓前后变化值ΔrCBV、ΔrCBF、ΔrMTT联合检测预测AIS患者取栓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明显高于ΔrCBV、ΔrCBF、ΔrMTT单独检测的0.762、0.832、0.810。结论CTP参数取栓前后变化值ΔrCBV、ΔrCBF、ΔrMTT与AIS复发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对AIS复发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早期预测AIS取栓后复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取栓治疗 ct灌注成像 相对脑血容量 相对脑血流量 相对平均通过时间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微波消融结合载药栓塞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秀香 李海霞 +2 位作者 李辉 王明月 代树本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研究CT引导微波消融(CT-MWA)结合载药栓塞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研究CT引导微波消融(CT-MWA)结合载药栓塞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DEB-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CT-MWA结合DEB-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周内,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多发、肿瘤大小>3 cm及甲胎蛋白>20μg/L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更短(P<0.05);有肝病病史、肿瘤数量多发、肿瘤大小>3 cm及单纯采用DEB-TACE术式的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更短(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肿瘤数量多发、肿瘤大小>3 cm及甲胎蛋白>20μg/L、单纯采用DEB-TACE手术方式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更短(P<0.05);有肝病病史、肿瘤数量多发、肿瘤大小>5 cm及单纯采用DEB-TACE手术方式的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更短(P<0.05)。结论:CT-MWA结合DEB-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20 pg/L、肿瘤直径>5 cm及肿瘤多发等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t引导微波消融 载药栓塞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生存时间 CA1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Continuous-Time Hammerstein System with Advanced Gauss Pseudo spectral Method
18
作者 何颖 戴明祥 +1 位作者 杨新民 易文俊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6年第5期803-808,共6页
An advanced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AGPM) wa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ntinuous-time(CT)Hammerstein model.The nonlinear part of the Hammerstein system is approximated with pseudospectral approx... An advanced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AGPM) wa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ntinuous-time(CT)Hammerstein model.The nonlinear part of the Hammerstein system is approximated with pseudospectral approximation method.The linear part was written as a controllable canonical form to circumvent the high order time-derivative of the input and output(I/O) signals,which could multiply the measurement noise in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ion.Furthermore,an output error minimization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CT Hammerstein model identification,which was then transcribed into a nonlinear programming(NLP) problem by AGPM.AGPM could converge to the true values of the CT Hammerstein model with few interpolated Legendre-Gauss(LG) nodes.Lastly,two illustrative examples were propose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ization Legendre controllable converge canonical verify transcribed interpolation derivative aff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CT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
19
作者 冯昭 王洋 范志刚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10-1215,共6页
目的: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18)F-FDG PET/CT的预后预测模型,旨在为后续临床预后预测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2例,分析临床... 目的: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18)F-FDG PET/CT的预后预测模型,旨在为后续临床预后预测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2例,分析临床特征资料、^(18)F-FDG PET/CT检查指标及随访总生存情况。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基于^(18)F-FDG PET/CT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预测效能分析。结果:142例患者随访15~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0个月,随访过程中死亡85例,随访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2%、34.0%。分别依据患者的年龄、骨转移情况、肝转移情况、全身MTV之和情况、全身TLG之和情况分为2个组别,各亚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骨及肝转移、全身MTV之和2.5及全身TLG之和2.5均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了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存概率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3。使用ROC曲线分别计算患者1年,2年,3年生存情况预测情况,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1、0.718、0.722。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除受年龄、骨转移影响外还与^(18)F-FDG PET/CT指标关系密切;利用以上指标进行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总生存时间 PET/ct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CT或MRI检查中配合困难的急危重症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时机选择调查
20
作者 李观海 曾国兴 肖文生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对比镇静药物选择时机对难配合颅脑CT或MRI影像学检查的急危重症患者诊断价值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颅脑CT或MRI影像学检查的急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静药物使用时间的不同... 目的对比镇静药物选择时机对难配合颅脑CT或MRI影像学检查的急危重症患者诊断价值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3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颅脑CT或MRI影像学检查的急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静药物使用时间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地西泮注射液,对照组在检查前5 min用药,观察组则在检查开始前用药。比较两组诊断有效率、负性情绪评分以及诊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诊断总有效率为100.00%(50/50),高于对照组的88.00%(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CT或MRI影像学检查中配合困难的急危重症患者,检查开始前使用地西泮注射液能够协助顺利完成检查,获取清晰的影像学图像,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药物 选择时机 颅脑ct MRI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