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 based on magnetic microparticles with traditional colorimetric ELISA for the detection of serum α-fetoprotein 被引量:5
1
作者 Qian-Yun Zhang a,b,Hui Chen a,Zhen Lin a,Jin-Ming Lin a a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Microanalytical Methods and Instrumentation,Department of Chemistr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29,China b Institute of Bi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30-135,共6页
A 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 based on magnetic microparticles (MmPs-CLEIA)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serum a-fetoprotein (AFP) in parallel with traditional colorimetric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 A 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 based on magnetic microparticles (MmPs-CLEIA)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serum a-fetoprotein (AFP) in parallel with traditional colorimetric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A systematic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mPs-CLEIA and colorimetric ELISA concluded that the MPs-CLEIA exhibited fewer dosages of immunoreagents,less total assay time,and better linearity,recovery,precision,sensitivity and validity.AFP was detected in forty human serum samples by the proposed MPs-CLEIA and ELISA,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 kit.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MPs-CLEIA and ELISA was obtained with R 2 0.6703;however,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Ps-CLEIA and ECLIA (R 2 0.9582)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between colorimetric ELISA and ECLIA (R 2 0.6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etoprote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 Magnetic microparticles Colorimetric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A与ELISA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HBeAg/抗HBe双阳性现象的血清学特征和方法学差异 被引量:9
2
作者 安哲 李思鹏 +5 位作者 屈梦 薛丽 董炜 孟昊 张妮 周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2-24,146,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CHB)患者检出HBeAg(+)/抗HBe(+)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及其方法学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并接受治疗、临床实验室化学发光免疫分...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CHB)患者检出HBeAg(+)/抗HBe(+)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及其方法学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并接受治疗、临床实验室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结果且呈HBeAg/抗HBe双阳性的CHB病例363例。另收集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果呈HBeAg/抗HBe双阳性样本87例。分析HBeAg/抗HBe双阳性的CHB病例的HBV-M血清学特征和病毒学特征,并比较CMIA和ELISA法检测HBeAg/抗HBe双阳性结果之间的方法学差异。结果CMIA法检出的363例HBeAg/抗HBe双阳性样本中HBsAg阳性率98.62%,HBsAg 3~4log10 IU/ml和2~3log10 IU/ml分别占63.36%和20.11%,HBsAg<0.05 IU/ml占1.38%;抗HBs≥10mIU/ml 32例,占8.82%;HBeAg均值5.27 S/CO,1~9.99 S/CO和10~19.99 S/CO水平分别占87.88%和9.09%;抗HBe均值0.61 S/CO,≥0.10 S/CO 95.87%;HBV-DNA≥6 log10病例8.39%,HBV-DNA≥2log10病例53.28%,不同HBV-DNA水平下HBeAg和抗HBe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87例ELISA法初检HBV-M呈HBeAg/抗HBe双阳性样本经CMIA法检测阳性率3.45%;49例CMIA法检测HBeAg/抗HBe双阳性样本的ELISA法检测阳性率4.08%。结论CHB患者HBeAg/抗HBe双阳性时HBV-M水平多样,HBV-DNA水平多样,不同方法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ELISA法检测结果假阳性较多,建议采用CMIA法复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 抗HBE 双阳性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A、FPIA及MS在全血环孢霉素A浓度监测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服役 王峰 吴巧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4期118-120,165,共4页
目的通过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化学发光微粒子法(CMIA)和质谱法(MS)对全血环孢霉素A(CsA)谷浓度测定结果的比较,了解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以便更加合理地选择CsA浓度监测方式。方法采集分离10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稳态浓度的血浆样品,... 目的通过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化学发光微粒子法(CMIA)和质谱法(MS)对全血环孢霉素A(CsA)谷浓度测定结果的比较,了解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以便更加合理地选择CsA浓度监测方式。方法采集分离10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稳态浓度的血浆样品,以CMIA、FPIA以及MS法测定CsA浓度,并对3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PIA的线性范围在0~800ng/ml,最低检测浓度为43.0ng/ml,而CMIA法测定的线性范围在0~1500ng/ml,最低检测浓度为24.1ng/ml;3种方法中,FPIA法和CMIA法的检测结果与和M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和0.97;FPIA和CMIA法的检测结果均高于MS(P<0.01),但相比FPIA法,CMIA的测定值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land-Alman一致性分析显示,CMIA法的测定结果较FPIA法普遍偏低,平均偏差为-76.5ng/ml。结论 CMIA相比FPIA法,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是更为客观和理想的CsA血药浓度的检测方法,建议可推广入临床常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霉素A 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 化学发光微粒子法(cmia) 质谱法(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LIA和CMIA检测HE4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敏 陆明洋 +8 位作者 邓海峰 徐斌 刘检 郑晓 周怡 孙青 王琦 吴昌平 蒋敬庭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检测人血清附睾蛋白4(HE4)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9例卵巢癌、63例卵巢良性疾病和50名体检健康者血清。分别采用ECLIA和CMIA法检测血清HE4,评估两种检测... 目的探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检测人血清附睾蛋白4(HE4)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9例卵巢癌、63例卵巢良性疾病和50名体检健康者血清。分别采用ECLIA和CMIA法检测血清HE4,评估两种检测方法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HE4值,呈高度正相关(r=0.997,P<0.01);卵巢癌组HE4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种方法检测的卵巢良性疾病组和体检健康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卵巢良性疾病为对照,ECLIA测定血清HE4用于辅助诊断卵巢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CMIA测定血清HE4用于辅助诊断卵巢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两种检测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较好的准确性。结论ECLIA和CMIA测定血清HE4结果较为一致,均可作为临床卵巢癌辅助诊断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人附睾蛋白4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A与HPLC监测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唐喆 王菲 +1 位作者 童鑫 贾岩岩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17年第7期58-62,共5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新生儿血浆中万古霉素浓度所得结果的区别与相关程度。方法:建立测定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HPLC,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收集新生儿患者万古霉素峰谷浓度血浆样本,分别用C...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新生儿血浆中万古霉素浓度所得结果的区别与相关程度。方法:建立测定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HPLC,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收集新生儿患者万古霉素峰谷浓度血浆样本,分别用CMIA与HPLC进行测定,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异同。结果:CMIA和HPLC检测的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LC测定结果均值高于CMIA,Passing-Bablok回归结果显示两种测定方法相关性较好,一致性欠佳。结论:CMIA和HPLC测定新生儿万古霉素血浆药物浓度所得结果有明显差异,临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时应予以注意,避免跨系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万古霉素 新生儿 血药浓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A法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谷娅楠 孙喜霞 +1 位作者 宋雪 曹华军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12期32-33,共2页
确定梅毒螺旋体抗体CMIA法检测的临界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对442例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以TPPA与FTA-ABS联合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作为标准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计算CMIA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确定CMIA法的... 确定梅毒螺旋体抗体CMIA法检测的临界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对442例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以TPPA与FTA-ABS联合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作为标准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计算CMIA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确定CMIA法的临界值。经统计分析CMIA法的临界值为2.04。CM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临界值为2.04时,敏感度与特异度最为适宜,可减少临床误诊、漏诊,为临床诊断梅毒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抗体 临界值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A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禤彩云 詹永聪 +1 位作者 梁小兵 张振林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9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在TP感染血清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7月—2013年11月门诊及住院部经CMIA法检测疑似梅毒阳性(S/CO≥1.0)标本270例进行临床研究,并对阳性标本采用TPPA和TP-ELISA法进行检测。结...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在TP感染血清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7月—2013年11月门诊及住院部经CMIA法检测疑似梅毒阳性(S/CO≥1.0)标本270例进行临床研究,并对阳性标本采用TPPA和TP-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 270例CMIA法阳性标本中,TPPA阳性检出率81.85%(221/270),TP-ELISA阳性检出率83.33%(225/270)。TPPA、TP-ELISA与CMIA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浓度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浓度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MIA法较TPPA和TP-ELISA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用于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有助于提高准确性与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存条件对全血标本雷帕霉素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权丹妮 陈井霞 +3 位作者 杨云云 王卓 张凌鹏 高丽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5年第2期134-136,14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保存条件对于测量全血标本雷帕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该院患者已完成雷帕霉素血药浓度检测的废弃标本共49例,将每个标本混匀后分为三组,每组各1份,分别在室温(20~25℃)、冷藏(2~8℃)和冷冻(-... 目的:研究不同保存条件对于测量全血标本雷帕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该院患者已完成雷帕霉素血药浓度检测的废弃标本共49例,将每个标本混匀后分为三组,每组各1份,分别在室温(20~25℃)、冷藏(2~8℃)和冷冻(-30~-20℃)条件下避光保存7 d。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各储存条件下的雷帕霉素血药浓度。结果:室温、冷藏和冷冻保存7 d的雷帕霉素平均血药浓度与采样当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采样当日测定的雷帕霉素血药浓度相比,室温保存7 d的样本中有21例雷帕霉素血药浓度出现降低,其中3例的降低幅度>15%,具体变化范围为15.70%~24.10%;冷藏保存7 d的样本中有29例雷帕霉素血药浓度有所降低,其中9例的降低幅度>15%,具体变化范围为15.17%~39.52%;冷冻保存7 d的样本中有27例雷帕霉素血药浓度出现降低,其中4例的降低幅度>15%,具体变化范围为15.98%~21.59%。结论:如果雷帕霉素样本采样当日无法立即检测,可选择在室温或冷冻下避光保存,并确保在7 d内完成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治疗药物监测 保存条件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血清学检测中RPR前带现象发生率及其与CMIA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汤庆 熊志刚 +3 位作者 李辉军 王旭 孙自镛 管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93-495,499,共4页
目的探讨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及与化学微粒子发光法(CMIA)结果强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化CMIA、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RPR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医院101 493例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评估其... 目的探讨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及与化学微粒子发光法(CMIA)结果强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化CMIA、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RPR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医院101 493例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评估其RPR试验中前带现象的发生率,应用逻辑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101 493份血清标本中,CMIA检测阳性2 180例,RPR检测阳性767例,其中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为3.3%(26/767)。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与CMIA的样本吸光度值比临界值、RPR滴度明显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季节性无相关性。结论在梅毒血清学检测时,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虽然较低,但应给予足够重视。CMIA试验S/CO值较高的患者,其RPR前带现象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化学微粒子发光法 前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A、TPPA与TRUST检测梅毒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支张卓玛 尼玛顿珠 +3 位作者 扎西央宗 益西措姆 詹明君 巴桑央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实验室检测梅毒的方法,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侧重方向与优缺点,评价3种方法在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 目的通过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实验室检测梅毒的方法,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侧重方向与优缺点,评价3种方法在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梅毒检测的627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集所有受检者3管静脉血,采集当日采用CMIA法、TPPA试验和TRUST试验进行梅毒检测。观察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计算结果的一致性与阴阳符合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MIA阳性率66.83%,TPPA阳性率59.81%,TRUST阳性率21.05%;3种方法结果一致率为52.63%;CMI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为91.07%;TPPA法与CMIA法阳性符合率98.40%,阴性符合率80.16%,TPPA法与TRUST法阳性符合率34.93%,阴性符合率99.60%。结论CMIA法存在较多假阳性,适合应用到梅毒筛查试验;TPPA法特异性好,准确性高,适用于确诊;TRUST法灵敏度较低,适合用来检测病程和治疗效果;3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使诊断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 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A对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的检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韬 罗清 +2 位作者 徐荣 曾文兴 李俊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的检测性能。方法统计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门诊就诊患者血清的HBsAg检测阳性率,初步了解两种方法的检测敏感性。分别收集临床常规...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的检测性能。方法统计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门诊就诊患者血清的HBsAg检测阳性率,初步了解两种方法的检测敏感性。分别收集临床常规检验中部分经CMIA/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弱反应性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CMIA进行平行检测,评估CMIA与ELISA对弱反应性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同时,对所有HBsAg弱反应性标本通过中和确认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明确CMIA检出的弱反应性结果的可靠性。选择HBsAg弱反应性的临床血清标本,根据EP-15A2文件,评价CMIA检测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的精密度。结果对总共55737份临床就诊患者标本的检测显示,CMIA对HBsAg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21.00%vs18.41%,P=0.032)。对183例CMIA检测为HBsAg弱反应性的血清标本进行ELISA检测的结果显示,ELISA检出阳性标本88例(48.09%)。以特异性抗体中和确认试验为金标准对183例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CMIA检测阳性预测值91.80%;ELISA检测敏感性52.38%,阳性预测值100%。对50例ELISA检测为HBsAg弱反应性的标本,CMIA检测结果为47例为有反应性,其中3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经中和确认试验明确均为阴性。对于所有CMIA检测HBsAg结果为有反应性的标本进行分段分析的结果显示,CMIA检测值≥0.16IU/mL的标本,中和确认试验100%为阳性。精密度检测结果显示,CMIA检测弱反应性血清标本的重复性变异系数和中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5.06%和5.56%。结论对于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CMIA不仅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A方法筛查儿童抗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的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秦伟 王娅琳 +3 位作者 刘智圆 张易 高爽 马丽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10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探究如何正确解读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筛查检测儿童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S/CO>1)结果。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用CMIA方法从23038例患儿中筛查到的抗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阳性的(S/CO>1)临床血... 目的探究如何正确解读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筛查检测儿童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S/CO>1)结果。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用CMIA方法从23038例患儿中筛查到的抗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阳性的(S/CO>1)临床血清样本,再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复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检测TP非特异性抗体;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P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结果CMIA初筛阳性(S/CO>1)141例,初筛阳性率为0.61%(141/23038)。141例CMIA阳性患儿血清复检结果:TRUST阳性2例(1.42%,2/141),TPPA阳性7例(4.96%,7/141),IgG阳性13例(9.22%,13/141),IgM阳性6例(4.25%,6/141);其中S/CO>10者11例,包括TRUST阳性2例(18.18%,2/11),TPPA阳性7例(63.64%,7/11),IgG阳性10例(90.91%,10/11),IgM阳性3例(27.27%,3/11)。10例父母或母亲有梅毒病史(90.91%,10/11),年龄小于6个月者9例(81.82%,9/11)。结论用CMIA方法对儿童进行梅毒螺旋体的筛查,当其S/CO<10时,假阳性率仍然较高,需要用确证方法进行排除;梅毒检测结果需要结合患儿年龄及其父母的梅毒病史进行正确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 儿童 假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类型和临床指标对CMIA抗HCV抗体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鑫 李燕平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CMIA)测定抗HCV抗体产生灰区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采用CMIA进行抗HCV抗体检测,且结果位于灰区(S/CO值为1.0~5.0)的患者183例(灰区组),包括恶性肿瘤33例、乙型肝炎16例、胆囊炎16例、胆囊结石13例...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CMIA)测定抗HCV抗体产生灰区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采用CMIA进行抗HCV抗体检测,且结果位于灰区(S/CO值为1.0~5.0)的患者183例(灰区组),包括恶性肿瘤33例、乙型肝炎16例、胆囊炎16例、胆囊结石13例、良性肿瘤13例、肝硬化11例、胆管结石9例、胆管炎9例,其他疾病63例。以抗HC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S/CO值<1.0)的健康体检者33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有患者的HCV RNA。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记录相应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抗HCV抗体检测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抗HCV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灰区组HCV R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CMIA和电化学发光法与RT-PCR的符合率为100.00%,ELISA与RT-PCR的符合率为97.8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良性肿瘤(t=2.080,P=0.039)可使CMIA检测抗HCV抗体的S/CO值升高,渗透压升高(t=-2.238,P=0.027)可使CMIA检测抗HCV抗体的S/CO值降低,其他指标对CMIA检测抗HCV抗体无显著影响(P>0.05)。灰区组血清离子渗透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MIA检测有良性肿瘤史患者的样本时S/CO值可能会升高,导致产生灰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 抗体 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A与ELISA两种方法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14
作者 周波 钱超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806-808,共3页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4例梅毒患者血清(用TPPA法进行确证)此为试验组,另外选取104例健康人血清,此为对照组,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4例梅毒患者血清(用TPPA法进行确证)此为试验组,另外选取104例健康人血清,此为对照组,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MIA法检出试验组104例全部为阳性,对照组104例全部为阴性,敏感性及特异性都达到了100%,而ELISA法检出试验组102例阳性2例阴性,对照组103例阴性1例阳性,敏感性98.08%,特异性99.04%。虽然ELISA法敏感性略有差距,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是理想的梅毒确证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CMIA简单方便,可随时检测,单个标本也可操作,需要配套相应的仪器;ELISA需手工操作,繁琐,重复性差,需成批检测,但仪器要求较低,各实验室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梅毒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y CutaMiNi TRFIA与Architect I2000 CMIA血清HBsAg定量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的一致性
15
作者 张正华 金红弟 +3 位作者 陆伟 田海兵 汤伟民 张占卿 《肝脏》 2017年第11期998-1004,共7页
目的探讨Easy CutaMiNi TRFIA血清HBsAg(HBsAg-TRFIA)与Architect I2000 CMIA血清HBsAg(HBsAg-CMIA)定量检测结果及其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性能的一致性。方法 164例HBeAg阳性和13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 目的探讨Easy CutaMiNi TRFIA血清HBsAg(HBsAg-TRFIA)与Architect I2000 CMIA血清HBsAg(HBsAg-CMIA)定量检测结果及其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状态性能的一致性。方法 164例HBeAg阳性和13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入选者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肝组织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结果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HBsAg-TRFIA与HBsAg-CMIA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9,P<0.01和r=0.952,P<0.01)并且有紧密的线性关系(F=2973.419,P<0.01和F=1246.786,P<0.01)。HBeAg阳性患者,HBsAg-TRFIA和HBsAg-CMIA预测炎症活动度≥G2、≥G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4(95%CI:0.539~0.710)、0.671(95%CI:0.578~0.764)和0.644(95%CI:0.559~0.728)、0.672(95%CI:0.577~0.768);预测纤维化分期≥S2、≥S3、≥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95%CI:0.566~0.738)、0.715(95%CI:0.631~0.799)、0.775(95%CI:0.692~0.857)和0.665(95%CI:0.580~0.750)、0.724(95%CI:0.642~0.807)、0.781(95%CI:0.695%~0.866)。HBeAg阴性患者,HBsAg-TRFIA和HBsAg-CMIA预测炎症活动度≥G2、≥G3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5(95%CI:0.452~0.657)、0.581(95%CI:0.454~0.707)和0.549(95%CI:0.444~0.654)、0.567(95%CI:0.433~0.701);预测纤维化分期≥S2,≥S3、≥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25(95%CI:0.424~0.626)、0.582(95%CI:0.481~0.683)、0.566(95%CI:0.440~0.692)和0.536(95%CI:0.436~0.636)、0.598(95%CI:0.495%~0.700)、0.553(95%CI:0.420~0.686)。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HBsAg-TRFIA与HBsAg-CMIA预测炎症活动度≥G2、≥G3和纤维化分期≥S2、≥S3、≥S4的ROC曲线下面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TRFIA与HBsAg-CMIA定量检测结果及其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不同病理状态的效能保持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 病理学 无创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与CMIA检测血清中抗-HCV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艳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优越性。方法首先选择200份质控品对两种方法检测的准确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然后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HCV样本2000例,分别采用EL...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优越性。方法首先选择200份质控品对两种方法检测的准确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然后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HCV样本2000例,分别采用ELISA法与CMIA法对患者血清中抗-HCV进行测定、分析,并对比两种方法对抗-HCV的阳性检测率。结果质控品试验结果:CIMA法与ELISA法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8.50%与93.00%,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率为93.00%;对两种检测方法下反馈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行分析,CIMA法检测抗-HCV阳性结果为100.00%,占总样本数的1.50%,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结果为92.86%,占总样本数的6.50%。2000例抗-HCV样本检测结果:ELISA法阳性检测率为1.00%,CIMA法阳性检测率为2.10%,两种方法抗-HCV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IA检测抗-HCV的准确率、特异性以及灵敏度均明显优于ELISA法,更适合用于丙型肝炎的临床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丙型肝炎抗体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A法检测老年人群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假阳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雨涵 黄远帅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在老年人群梅毒螺旋体(TP)感染筛查检测中的假阳性率,并分析原因及提出处理措施。方法:将医院门诊和住院部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需要进行TP抗...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在老年人群梅毒螺旋体(TP)感染筛查检测中的假阳性率,并分析原因及提出处理措施。方法:将医院门诊和住院部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需要进行TP抗体筛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年龄≥60岁)和对照组(年龄18~59岁),通过CMIA法进行筛查检测,S/CO值>1的样本采用TPHA(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法确诊。结果:108 345例患者血清标本共筛查出阳性样本4 442例,经TPHA试验确诊为阳性共4 169例。观察组CMIA法检测出的阳性率为8.15%,而假阳性率为0.76%,较对照组(阳性率为3.43%,假阳性率为0.04%)明显升高,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假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 <0.05)。结论:老年人群基础疾病多,干扰因素复杂,CMIA法检测TP抗体时易出现假阳性,在CMIA法低值阳性结果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复检,并结合临床资料及确诊试验结果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 老年人群 假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cAb含量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周卫凤 朱宇凯 +3 位作者 严家来 杨亮 张浩 杨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4期2365-2368,共4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cAb含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确诊的HBsAg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分为:<500 IU/ml组(1...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cAb含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确诊的HBsAg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分为:<500 IU/ml组(16例)和≥500 IU/ml组(14例)两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cAb含量,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HBcAb含量差异。在<500 IU/ml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分析患者血清HBcAb含量与其它病毒学指标HBsAg、HBeAg相关性;同时在≥500 IU/ml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分析患者血清HBcAb含量与其它病毒学指标HBV DNA、HBsAg、HBeAg相关性。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V DNA高低对HBcAb含量无明显影响。在<500 IU/ml组中,患者血清HBcAb含量与HBsAg呈正相关(r=0.450,P=0.042),而与HBeAg状态无明显相关性;在≥500 IU/ml组中,患者血清HBcAb含量却与HBV DNA呈负相关(r=-0.381,P=0.046),并且与HBsAg也呈显著负相关(r=-0.582,P=0.029),但HBeAg-患者和HBeAg+患者HBcA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结论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500 IU/ml的HBV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cAb含量高低与HBV复制水平、HBsAg分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 肝硬化失代偿期 HBV核心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健康人群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的建立
19
作者 徐秀湖 阳愿望 +2 位作者 曹芳芳 解鸿翔 周斐斐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4期1-5,共5页
目的旨在建立浙江省健康成年受试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和PGI/PGⅡ比值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45504名健康成年受试者数据,血清PGI和PGⅡ浓度水平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检测。根据CLSI-C28-A3文件确定PG的参考区间... 目的旨在建立浙江省健康成年受试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和PGI/PGⅡ比值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45504名健康成年受试者数据,血清PGI和PGⅡ浓度水平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检测。根据CLSI-C28-A3文件确定PG的参考区间。结果男性血清PGI中位浓度为132.62μg/L,PGⅡ浓度为8.10μg/L,PGⅠ/PGⅡ为15.9。女性分别为107.44μg/L、6.96μg/L和15.0。男性的PGⅠ、PGⅡ浓度和PGⅠ/PGⅡ比值显着高于女性(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PGⅠ和PGⅡ水平逐渐升高(P均<0.001)。男性血清PGI参考区间:19~39岁为59.79~234.97μg/L,40~59岁为63.33~294.62μg/L,≥60岁为64.25~333.61μg/L;PGⅡ参考区间:19~39岁为3.33~22.60μg/L,40~59岁为3.79~33.89μg/L,≥60岁为4.15~42.08μg/L;PGⅠ/PGⅡ参考区间:19~39岁为7.3~31.4,40~59岁为5.8~30.9,≥60岁为3.9~30.7。女性PGI参考区间分别为19~39岁为48.79~215.68μg/L、40~59岁为52.10~276.01μg/L和≥60岁为64.34~317.20μg/L;PGⅡ参考区间分别为19~39岁为2.87~23.93μg/L、40~59岁为3.41~33.31μg/L和≥60岁为3.88~39.16μg/L;PGⅠ/PGⅡ参考区间分别为19~39岁为6.6~28.1、40~59岁为5.2~27.9和≥60岁为3.6~26.2。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浙江省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受试者血清PGs缺失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参考区间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 健康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地区健康成人CYFRA21-1参考区间的建立
20
作者 范成意 王波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2990-2992,共3页
目的初步建立海南热带地区健康成人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对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海南医院15045名(男8635名,女6410名,年龄18~89岁)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YFRA21-1水... 目的初步建立海南热带地区健康成人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对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海南医院15045名(男8635名,女6410名,年龄18~89岁)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YFRA21-1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人血清CYFRA21-1的总体参考区间为0~2.94 ng/mL,18~49岁组为0~2.64 ng/mL,≥50岁组为0~3.3 ng/mL;不同年龄组间健康成人血清CYFRA21-1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海南热带地区健康成人血清CYFRA21-1总体参考区间为0~2.94 ng/mL,国内实验室不宜直接使用雅培化学发光法检测CYFRA21-1的说明书参考值,需根据年龄建立服务地区人群CYFRA21-1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地区 CYFRA21-1 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