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5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GPP的5G高铁道路场景无线信道模型研究
1
作者 卢洁珍 丁瑜 +2 位作者 邓志龙 邓敏茜 宾远 《移动信息》 2025年第3期13-15,共3页
基于3GPP-TR 38.901 V18.(Release 18,2024年3月发布),结合高铁道路5G无线覆盖场景实际情况,考虑空间距离、视距情况等因素,文中重点探究了5G郊区场景宏站传播损耗模型特点。此外,进一步将高铁道路无线覆盖场景细化分类为无遮挡场景、... 基于3GPP-TR 38.901 V18.(Release 18,2024年3月发布),结合高铁道路5G无线覆盖场景实际情况,考虑空间距离、视距情况等因素,文中重点探究了5G郊区场景宏站传播损耗模型特点。此外,进一步将高铁道路无线覆盖场景细化分类为无遮挡场景、路堑场景、山丘场景、高架场景,分析了与3GPP的匹配情况。从视距和非视距角度来看,结合MATLAB仿真结果,总结了其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信道模型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信道模型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U和LSTM组合模型的车联网信道分配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磊 王永华 +1 位作者 何一汕 伍文韬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0,共8页
针对车联网中高通信需求和高移动性造成的车对车链路(Vehicle to Vehicle,V2V)间的信道冲突及网络效用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组合模型... 针对车联网中高通信需求和高移动性造成的车对车链路(Vehicle to Vehicle,V2V)间的信道冲突及网络效用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组合模型的车联网信道分配算法。算法以降低V2V链路信道碰撞率和空闲率为目标,将信道分配问题建模为分布式深度强化学习问题,使每条V2V链路作为单个智能体,并通过最大化每回合平均奖励的方式进行集中训练、分布式执行。在训练过程中借助GRU训练周期短和LSTM拟合精度高的组合优势去拟合深度双重Q学习中Q函数,使V2V链路能快速地学习优化信道分配策略,合理地复用车对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链路的信道资源,实现网络效用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纯使用GRU或者LSTM网络模型的分配算法相比,该算法在收敛速度方面加快了5个训练回合,V2V链路间的信道碰撞率和空闲率降低了约27%,平均成功率提升了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IoV) 信道分配 深度双重Q学习 GRU-LSTM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信道服务模型的高效可靠链路控制方法
3
作者 韩明钥 周智勇 张金贵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面向无线通信网络化应用发展趋势,针对无线链路容错概率高、实时变化大、信道带宽窄导致链路可靠控制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复杂信道服务模型的高效可靠链路控制方法;分析了无线传播复杂信道服务模型的多种特点,提出了基于无线信道服务模... 面向无线通信网络化应用发展趋势,针对无线链路容错概率高、实时变化大、信道带宽窄导致链路可靠控制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复杂信道服务模型的高效可靠链路控制方法;分析了无线传播复杂信道服务模型的多种特点,提出了基于无线信道服务模型紧密耦合高效适配的控制机制,设计了无线链路层自适应分组反馈控制流程,结合帧结构设计给出了数据分组长度、最大重数次数等关键参数演算方法;在物理层最小分组长度对应传输成功率85%~99%条件下,仿真给出最佳分组长度为最小分组的2~9倍,最大重数次数为9次缩减至4次;仿真验证表明:在业务数据包长度为最小分组长度的10~100倍时,相比无链路控制状态,传输成功率由1%~90%改进至99.99%以上,平均吞吐量可提升两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信道 服务模型 链路控制 自适应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rke模型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敏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文章主要研究了小尺度衰落信道特性,提出了基于散射波的Clarke模型,用Matlab对经典小尺度衰落的Clarke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用于指导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关键词 小尺度无线传播 clarke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算法的D2D通信信道分配最优化数学模型
5
作者 胡俊华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04-1010,共7页
针对现阶段D2D(Device-to-Device)通信信道分配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基于匈牙利(KM:Kuhn Munkras)算法的D2D通信信道分配最优化数学模型。在D2D通信系统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计算D2D通信信道传输速率,将系统中的各个变量表示在一个二维坐标... 针对现阶段D2D(Device-to-Device)通信信道分配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基于匈牙利(KM:Kuhn Munkras)算法的D2D通信信道分配最优化数学模型。在D2D通信系统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计算D2D通信信道传输速率,将系统中的各个变量表示在一个二维坐标系中,构建线性规划图,根据该图求解D2D用户的最佳发射功率;基于KM算法建立D2D通信信道分配最优化数学模型,实现D2D通信信道分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D2D通信信道分配最优化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更好,通信系统的吞吐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算法 通信系统模型 线性规划图 D2D通信信道分配 分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舱环境5G信道传播模型及信号覆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宇欣 叶溪涓 +4 位作者 鲍军委 马健 陈小敏 李明昇 朱秋明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6,共12页
针对机舱无线通信覆盖不全面、速度慢、不稳定等问题,该文基于射线跟踪方法构建了机舱环境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信道模型,并分析了信号覆盖能力及信道参数特性。首先,利用三角面元对... 针对机舱无线通信覆盖不全面、速度慢、不稳定等问题,该文基于射线跟踪方法构建了机舱环境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信道模型,并分析了信号覆盖能力及信道参数特性。首先,利用三角面元对真实的机舱环境进行三维几何重构,以降低射线跟踪方法获取信道参数的复杂度;然后,结合分簇算法构建5G信道传播模型,进而分析了机舱环境下5G信号覆盖和通信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簇功率偏移和簇时延偏移服从高斯分布,簇到达方位角和簇到达俯仰角偏移服从拉普拉斯分布,同时发现,机舱环境中的密集散射体是影响5G信号覆盖范围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可用于机舱环境5G基站的无线通信信号覆盖预测和多径参数评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舱环境 信道模型 射线追踪 信号覆盖 分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流信道中基于模型驱动的信道建模方法
7
作者 王悦 鲍煦 林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5,322,共8页
针对已有的层流信道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存在目标的复杂层流信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信道建模方法.研究了存在目标的层流扩散信道的系统模型,在无目标平流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参数,考虑层流和目标对接收分子的影响.结合仿真结果,... 针对已有的层流信道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存在目标的复杂层流信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信道建模方法.研究了存在目标的层流扩散信道的系统模型,在无目标平流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参数,考虑层流和目标对接收分子的影响.结合仿真结果,将有目标的复杂层流信道近似为两个稳定的层流信道,建立有目标的点源-接收机层流扩散信道模型.结合神经网络使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信道模型参数进行学习和预测,同时提出基于数据和模型驱动结合(combination of data and model driven, CDMD)的检测方法对目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公式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验证了其信道模型的准确性,所有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99 15,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可行性;使用神经网络二分类算法验证提出的目标检测方法,检测准确率达到98.8%时,提出的CDMD检测方法所需数据量约为基于数据检测方法的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通信 层流扩散 信道建模 模型驱动 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载波信道模型盲均衡非合作水声正交频分复用类内调制识别
8
作者 方涛 华波 +3 位作者 韦佳利 王凯 刘今 王彪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072,共12页
针对水声多径信道下传统正交频分复用(OFDM)类内调制识别特征稳健性不足导致识别方法失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子载波信道模型盲均衡的水声OFDM类内调制识别方法,可识别类内调制方式包括BPSK、QPSK、8PSK及16QAM。首先,提出一种针对OFDM子... 针对水声多径信道下传统正交频分复用(OFDM)类内调制识别特征稳健性不足导致识别方法失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子载波信道模型盲均衡的水声OFDM类内调制识别方法,可识别类内调制方式包括BPSK、QPSK、8PSK及16QAM。首先,提出一种针对OFDM子载波映射符号的分块策略提高盲均衡的性能。然后,利用期望最大化(EM)算法,在该分块策略下对每个分块内的子载波映射符号进行处理,估计出信道衰落系数和噪声功率;进一步利用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得到该分块映射符号对应的信道衰落系数,并将该信道衰落系数作为EM算法的初始值,使EM算法能够快速收敛。最后,利用最大似然(ML)分类器实现OFDM类内调制识别。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EM-Block-ML方法实现了水声多径信道下高可靠的OFDM类内调制识别,验证了所提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内调制识别 子载波信道模型 盲均衡 期望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OOL的海上蒸发波导信道的统计模型
9
作者 孟凡萍 王浩然 +1 位作者 李瑞彤 林霏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范围内“蓝色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海洋通信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部分对于海上通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道的分析、测量等方面,难以直接应用于实际海上通信中。基于此,建立了蒸发波... 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全球范围内“蓝色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海洋通信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大部分对于海上通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道的分析、测量等方面,难以直接应用于实际海上通信中。基于此,建立了蒸发波导信道的统计模型。该模型依据PETOOL工具箱生成的相关数据,建立超视距(B-LOS)场景下的蒸发波导统计信道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中变量的常系数进行修正,减小误差,提高统计模型的精度。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所得的蒸发波导统计信道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OOL 海上通信 蒸发波导 统计信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MS模型的水声信道建模仿真
10
作者 肖来祥 于兆磊 +1 位作者 朱智林 段宇涵 《物联网技术》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是影响声呐性能的主要因素,水下声场的计算对声呐布放、航路规划等反潜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ROMS模型对海洋数据进行模拟,并使用并行化技术改进后的BELLHOP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实现对水下声场的快速预报。文章通... 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是影响声呐性能的主要因素,水下声场的计算对声呐布放、航路规划等反潜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ROMS模型对海洋数据进行模拟,并使用并行化技术改进后的BELLHOP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实现对水下声场的快速预报。文章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利用并行化技术改进后的计算速度也有显著提升。仿真实验表明,此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报水下声场,对声呐设备的工作具有评估和指导作用,为后续反潜作战方案制定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S模型 水声信道建模 BELLHOP模型 声呐性能评估 声场快速预报 并行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模型的短波宽带移动信道建模与仿真
11
作者 李国军 王彦淞 +1 位作者 叶昌荣 艾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621,共11页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是远程机动平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评估的基础,现有短波宽带信道模型不能有效表征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快时变多普勒效应,难以适应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需要。鉴于此,在分析机动平台行为模式与信道时变多普勒效应的...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是远程机动平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评估的基础,现有短波宽带信道模型不能有效表征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快时变多普勒效应,难以适应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需要。鉴于此,在分析机动平台行为模式与信道时变多普勒效应的映射关系基础上,推导出了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冲激响应表达式,基于ITS(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society)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固定与机动不同场景、不同传播模式、宽窄带融合的短波通信信道模型。利用信道冲激响应与信道散射函数从时域色散、频域色散两个维度对本文信道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基于机动平台运动轨迹实现时变多普勒效应传播复现与信道模拟;也能在运动轨迹未知情况下,基于飞行器种类、机动频率等先验信息,实现具有各态历经性的机动平台短波宽带信道仿真,对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系统效能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 机动平台 时变多普勒效应 ITS模型 信道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差神经网络辅助的快时变多径信道估计方法
12
作者 韩雪晴 熊俊 +2 位作者 刘潇然 孔凌劲 赵海涛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在快时变多径信道环境中,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传统的过采样复指数基扩展模型(Oversampling Complex Exponential Basis expansionmodels,OCE-B... 在快时变多径信道环境中,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传统的过采样复指数基扩展模型(Oversampling Complex Exponential Basis expansionmodels,OCE-BEM)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多普勒频移带来的子载波间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ICI),但其抗噪声能力较弱,并且存在固有的模型误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复杂通信场景中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残差神经网络辅助的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将数据拟合问题转换为图像去噪问题,将信道冲激响应的估计值视为原始图像,真实值视为去噪后的图像,通过构建两者之间的数据映射关系来减小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本文所提信道估计方法用一个残差神经网络去除OCE-BEM最小二乘估计结果中引入的噪声误差,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数据拟合作用,通过构建信道估计值与真实值的映射关系来减小BEM的固有建模误差。同时,所提信道估计方法将输入输出数据的虚部和实部进行了结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信道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在网络结构的设计上,本文选用的残差结构能够增强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同时防止训练过程中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现象的出现,进而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信噪比和多普勒条件下,与传统的BEM估计方法相比,本文所提信道估计方法表现出了更优异的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信道估计 基扩展模型 残差网络 快时变多径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播图论的6 GHz隧道信道建模
13
作者 迟俊 孙溶辰 +1 位作者 孙志国 易振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6-323,共8页
随着地下轨道交通通信服务需求的增加,现有的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和天线设备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配合隧道场景下大规模天线的部署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通信系统的设置,提出利用传播图论来模拟隧道场景下... 随着地下轨道交通通信服务需求的增加,现有的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和天线设备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配合隧道场景下大规模天线的部署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通信系统的设置,提出利用传播图论来模拟隧道场景下的多径传播。利用基于Lambertian散射模型的传播图论来生成狭长隧道的信道冲激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通过隧道不同接收机位置的CIR获得功率时延谱、均方根时延和角度功率谱。为了验证在MIMO隧道信道建模领域传播图论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将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能有效地对6 GHz MIMO隧道信道进行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信道建模 多输入多输出 传播图论 信道冲激响应 Lambertian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通信系统的最优信道选择模型构建研究
14
作者 苏婧琼 苏兆兆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2,共5页
构建光通信系统的最优信道选择模型,提升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传输时延。首先光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感知时间和传输时间,以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构建最优信道选择模型,采用改进离散蝙蝠算法求解模型目标函数,... 构建光通信系统的最优信道选择模型,提升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传输时延。首先光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感知时间和传输时间,以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构建最优信道选择模型,采用改进离散蝙蝠算法求解模型目标函数,获取最小适应度值对应的结果为当前最优解,输出最优信道选择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最优信道选择比率结果均在0.944以上,可极大程度地保证最优信道的选择效果;数据传输最大时延结果为1.08 s,满足应用标准;信道选择后光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均在10 Mbps左右,其中最大值达到10.57 Mb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最优信道 选择模型 通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可重构智能面辅助车辆通信信道建模研究
15
作者 潘旭婷 石旺旗 +2 位作者 熊柏苹 郭道省 江浩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0-611,共12页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能够调控入射电磁波以优化通信系统性能,是第6代(6G)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创新。将可重构智能表面部署于无人机(UAV)上,借助无人机的灵活运动轨迹和按需部署特性,可以有效解决因树木和建筑等障碍物遮挡所引起的信息传... 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能够调控入射电磁波以优化通信系统性能,是第6代(6G)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创新。将可重构智能表面部署于无人机(UAV)上,借助无人机的灵活运动轨迹和按需部署特性,可以有效解决因树木和建筑等障碍物遮挡所引起的信息传输效率下降的问题。针对空中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车对车(V2V)通信场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的3维信道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无人机在3个自由度下的旋转和任意轨迹移动,以及无人姿态变化对于信道模型的影响,引入了时变空间相位。此外,还考虑了发射端、接收端和无人机的实时运动速度和方向,给出了复信道脉冲响应(CIRs)的表达式,并对空域互相关函数(CCFs)、时域自相关函数(ACFs)和信道容量等关键信道统计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信道模型能够准确捕获信道特性,为未来可重构智能面辅助无线通信的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对车通信 可重构智能表面 无人机 信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用户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研究
16
作者 杨延 安澄全 +1 位作者 杨茜 李俊江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93,共10页
获取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十分关键。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模式下,传统的多用户信道估计问题是将多用户MIMO系统分解成多个单用户MIMO系统,利用单用户... 获取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十分关键。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模式下,传统的多用户信道估计问题是将多用户MIMO系统分解成多个单用户MIMO系统,利用单用户的信道特性进行估计重构,但随着基站端天线数量和用户数的增加,不仅导频开销和重构算法的误差逐渐增大,计算复杂度也随之上升,导致系统整体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多测向量(Multiple Measurement Vector, MMV)模型的多用户联合信道估计方案:利用多用户大规模MIMO系统中,地理相邻用户角度域信道之间的共同稀疏性和独立稀疏性结构,首先设计了适用于MMV模型的信道稀疏度估计策略,通过排列稀疏分量的贡献率来获取信道稀疏度,提高了稀疏先验信息未知或不准确条件下重构算法的性能。其次,提出了一种分段残差动态反馈联合匹配追踪(Segmented Residual Dynamic Feedback joint Matching Pursuit, SRDFMP)算法,通过区分不同属性的支撑集并分段估计,有效降低了导频开销;将所有用户的共同支撑集共享,避免部分重复的迭代步骤;针对不同支撑设置两种索引长度更新准则,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同时本文算法也考虑了错误原子的纠正问题。最后,构建了标准的空间信道模型(Spatial Channel Model, SCM)来验证所提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算法,本文所提算法具有更小的导频开销和优良的信道估计性能,且在多用户条件下联合恢复的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信道估计 压缩感知 多测向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传输损耗的无线通信毫米波信道建模分析
17
作者 南作用 钟志刚 +1 位作者 陈任翔 王亚 《计算机仿真》 2025年第2期531-535,共5页
与中低频无线信道相比,毫米波无线信道的路径损耗更高,更容易受环境中散射体的影响,使得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速率受到极大限制。为更好地推进毫米波无线通信建设和加速网络部署应用,以5G无线通信系统为对象,构建了一种新的多频段毫... 与中低频无线信道相比,毫米波无线信道的路径损耗更高,更容易受环境中散射体的影响,使得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和传输速率受到极大限制。为更好地推进毫米波无线通信建设和加速网络部署应用,以5G无线通信系统为对象,构建了一种新的多频段毫米波信道模型。根据5G无线通信结构,分析多频段毫米波信道多径效应特征,并计算信道冲击响应时延,为信号的传输提供准确的时延补偿;利用波束成形技术定焦处理多径离散化波束,通过调整波束的方向和形状,能够减少信号的传输损失和干扰;计算多路径直达、反射时延扩展造成的传输损耗,再分别采用波束成形技术、反射器优化的方式降低传输损耗,从而构建直射信道、反射信道模型,针对不同的传输场景选择合适的传输策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能够提高传输信号的稳定性,最大传输速率可达到1000Gb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多频段毫米波 信道模型 多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类适用于G.fast频段数字用户线路信道模型
18
作者 李俏杰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数字用户线路信道模型是用户通信线路质量,可开通接入速率评估和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其信道模型在标准化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总结了几类适用于G.fast频段数字双绞线信道模型,分别为利用传输线一次参数RLCG建立的BT模型,利... 数字用户线路信道模型是用户通信线路质量,可开通接入速率评估和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其信道模型在标准化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总结了几类适用于G.fast频段数字双绞线信道模型,分别为利用传输线一次参数RLCG建立的BT模型,利用特征阻抗和传播系数建立的KM模型,以及利用传输线二次参数串联阻抗和并联导纳的KPN模型,对每个信道模型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数学推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模型 接入速率 特征阻抗 串联阻抗 并联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衰落信道的Markov模型研究
19
作者 邓建民 纪红 乐光新 《无线通信技术》 2003年第1期1-4,14,共5页
高速移动数据通信是目前通信的发展热点之一 ,而当数据传输速率较高时 ,无线信道中相邻数据分组之间的相关性不容忽视 ,更接近这种记忆信道的一种模型是Markov模型。本文研究了瑞利衰落信道的一阶Markov模型。结果表明 ,采用一阶的Marko... 高速移动数据通信是目前通信的发展热点之一 ,而当数据传输速率较高时 ,无线信道中相邻数据分组之间的相关性不容忽视 ,更接近这种记忆信道的一种模型是Markov模型。本文研究了瑞利衰落信道的一阶Markov模型。结果表明 ,采用一阶的Markov信道模型已经足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没有必要采用复杂的高阶模型 ,而且利用该模型可以简化对高层协议性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衰落信道 MARKOV模型 clarke信道模型 ARQ协议 移动数据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概率模型的目标物成像研究
20
作者 陈水龙 《物联网技术》 2025年第3期11-13,17,共4页
WiFi成像作为无线感知领域内的重要研究内容,相较于其他成像技术,具有非视距、免设备等优点。尽管基于WiFi的成像技术在特定的数据领域上展现出优异性能,但是现阶段的成像模型还存在一些泛用性不足的问题,难以在不同测试环境中直接应用... WiFi成像作为无线感知领域内的重要研究内容,相较于其他成像技术,具有非视距、免设备等优点。尽管基于WiFi的成像技术在特定的数据领域上展现出优异性能,但是现阶段的成像模型还存在一些泛用性不足的问题,难以在不同测试环境中直接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点概率模型的成像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测量由不同位置反射所引起的信号状态信息差异。具体而言,该方法利用WiFi设备接收经过目标物反射后的CSI数据,进而使用高斯混合算法重构出在指定网格体素中存在目标物的概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成像方法能够有效地从有限WiFi信号中获取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在免设备成像领域有着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物联网 WiFi成像 信道状态信息 概率成像模型 高斯混合 图像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