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OH)_(2)/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土霉素的性能
1
作者 毛娜 徐腾 +1 位作者 马欣玥 唐嘉璇 《化工科技》 2025年第2期45-50,共6页
废水中抗生素的处理方法,是环境污染治理中关注的问题。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能带宽、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低,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加入Co(OH)_(2)改性g-C_(3)N_(4)能够提升其光催化的效率。采用原位沉淀法合成Co(OH)_(2... 废水中抗生素的处理方法,是环境污染治理中关注的问题。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能带宽、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低,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加入Co(OH)_(2)改性g-C_(3)N_(4)能够提升其光催化的效率。采用原位沉淀法合成Co(OH)_(2)/g-C_(3)N_(4)复合材料,探究其光芬顿降解土霉素(OTC)的性能。对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荧光光谱(PL)等表征。结果表明,m[5%-Co(OH)_(2)/g-C_(3)N_(4)]=10 mg、m[5%-Co(OH)_(2)/g-C_(3)N_(4)]∶V(OTC)=1∶2 mg/mL、V(H_(2)O_(2))=3 mL、pH=5时,光催化降解OTC的降解率为87%。空穴(h+)和羟基自由基(·OH)是OTC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Co(OH)_(2)和g-C_(3)N_(4)之间形成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传输效率。该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为光催化降解抗生素提供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H)_(2)/g-C_(3)N_(4) 土霉素 光催化 异质结 光芬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_(3)Co高指数晶面氧还原过程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
作者 刘磊 郭瑞华 +3 位作者 王丽 王艳 张国芳 关丽丽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I0001-I0005,共13页
Pt_(3)Co催化剂是Pt基合金中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合成Pt_(3)Co高指数晶面(HIFs)是一种提高其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但具有最高ORR活性的HIFs尚未明确,并且目前缺乏对Pt_(3)Co HIFs ORR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六种不同Pt_(3... Pt_(3)Co催化剂是Pt基合金中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合成Pt_(3)Co高指数晶面(HIFs)是一种提高其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但具有最高ORR活性的HIFs尚未明确,并且目前缺乏对Pt_(3)Co HIFs ORR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六种不同Pt_(3)Co HIFs,通过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计算证明了其稳定性,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六种Pt_(3)Co HIFs的ORR过程中间物*O、*OH、*OOH的结合能(BE),通过d带中心(εd)、Bader电荷及配位数(CN)解释了其在台阶与边缘位点BE不同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吸附原子CN与εd的关系,通过ORR自由能台阶图分析了ORR过程中的过电位(η),发现η大小主要与*OH结合能(BE-*OH)有关,其中η最小的晶面为Pt_(3)Co(211),其在台阶处的η达到了0.294 eV。本工作为高ORR活性HIFs催化剂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_(3)Co催化剂 高指数晶面 密度泛函理论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增强Ni-Co基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宏宇 王一雍 +1 位作者 王露彬 梁智鹏 《材料保护》 2025年第4期78-89,共12页
提高结晶器铜板表面的抗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对连铸结晶器的研发与改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本研究在氨基磺酸盐体系中加入平均粒径为20 nm的纳米Al_(2)O_(3)颗粒制成镀液,超声辅助下在Cu-Cr-Zr合金基体表面电镀Ni-Co/A... 提高结晶器铜板表面的抗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对连铸结晶器的研发与改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本研究在氨基磺酸盐体系中加入平均粒径为20 nm的纳米Al_(2)O_(3)颗粒制成镀液,超声辅助下在Cu-Cr-Zr合金基体表面电镀Ni-Co/Al 2O3纳米复合镀层,并通过摩擦磨损、高温氧化、显微硬度、结合力、耐腐蚀等测试对复合镀层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5 A/dm^(2)、镀液温度50℃、纳米Al_(2)O_(3)浓度10 g/L、施镀时间1.00 h、超声功率200 W,机械搅拌500 r/min;此工艺下Ni-Co/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表面显微硬度最高,组织排列最细小紧密,且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嵌入在基质金属中,无明显的团聚现象产生,微观形貌达到最优;超声辅助下所制备的Ni-Co/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在400℃下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氧化能力;与Cu-Cr-Zr合金、Ni-Co合金镀层相比,Ni-Co/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具有最优的抗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 Ni-Co/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能 抗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改性WC-Co基涂层高温磨损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刘日新 罗显芝 +5 位作者 尹垲真 孙云龙 黄雨 刘德武 许杰 彭文屹 《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本文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Y_(2)O_(3)(0%,0.2%,0.6%,1%)对等离子熔覆WC-Co基(含40%WC)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_(2)O_(3)改性涂层主要由γ-Co相、FeNi相、Cr_(23)C_(6)相以及含W相构成。随着Y_(2)O_(3)质量分数的逐步增加,... 本文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Y_(2)O_(3)(0%,0.2%,0.6%,1%)对等离子熔覆WC-Co基(含40%WC)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_(2)O_(3)改性涂层主要由γ-Co相、FeNi相、Cr_(23)C_(6)相以及含W相构成。随着Y_(2)O_(3)质量分数的逐步增加,涂层的微观组织先细化后粗化,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涂层的高温(600℃)耐磨性能先上升后下降。当Y_(2)O_(3)质量分数为0.6%时,涂层的显微硬度与耐磨性最好[显微硬度为HV 996,磨损率为(2.06×10^(-5))mm^(3)/(N·m)],相较未添加Y_(2)O_(3)的涂层,磨损率降低了34.8%。对含有不同质量分数Y_(2)O_(3)的WC-Co基涂层的高温磨损机制分析表明,适量添加Y_(2)O_(3)可降低WC-Co基涂层的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Y_(2)O_(3) WC-Co基涂层 高温磨损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MgTiO_(6)∶Dy^(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5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59,共7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P2_(1)/n),颗粒大小为1~2μm。当激发光波长为262 nm时,荧光粉的发射光谱表现出典型的Dy^(3+)、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主峰分别为483(^(4)F_(9/2)→^(6)H_(15/2))、579(^(4)F_(9/2)→^(6)H_(13/2))和619 nm(^(5)D_(0)→^(7)F_(2))。Dy^(3+)和Eu^(3+)之间存在明显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98 K下发光强度仍保持为室温的74.36%。通过改变Eu^(3+)浓度,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橙红色,YMT∶0.06Dy^(3+),2xEu^(3+)荧光粉在固态LED照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MgTiO_(6) Dy^(3+)、Eu^(3+)共掺杂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北部典型城市秋季PM_(2.5)和O_(3)共污染机制研究
6
作者 刘会成 高瑜成 +2 位作者 张昂 杨彪 张畅 《环境科技》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探究长三角北部典型城市秋季PM_(2.5)-O_(3)共污染形成机制,对宿迁市2023年10月的气象数据、空气质量数据及颗粒物组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_(2.5)-O_(3)共污染天发生时,有更高的PM_(2.5)浓度,伴随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相对湿度,... 为探究长三角北部典型城市秋季PM_(2.5)-O_(3)共污染形成机制,对宿迁市2023年10月的气象数据、空气质量数据及颗粒物组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_(2.5)-O_(3)共污染天发生时,有更高的PM_(2.5)浓度,伴随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相对湿度,且风速偏大。PM_(2.5)-O_(3)共污染天的颗粒物组分特征显示,硫酸盐占比偏高(为12.5%),与下午时段(13∶00~21∶00)大气光化学氧化性O_(x)较强,SO_(2)通过非均相化学过程转化为硫酸盐相关。除了削减NO_(x)和VOCs以控制O_(3)浓度之外,减少SO_(2)排放是控制PM_(2.5)-O_(3)共污染天更为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迁市 PM_(2.5)-O_(3)共污染 气象特征 PM_(2.5)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油制取3^(#)工业白油技术研究
7
作者 汪亚斌 郭彦新 +2 位作者 问王伟 韩智发 李文选 《炼油与化工》 2025年第2期22-25,共4页
研究选用30%煤+70%减压渣油+1%催化剂为悬浮床加氢裂化煤油共炼技术的原料,煤油共炼产物作为固定床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的原料,生产工业白油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油共炼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为468℃,反应压力为20 MPa,体积空速为0.5 h^... 研究选用30%煤+70%减压渣油+1%催化剂为悬浮床加氢裂化煤油共炼技术的原料,煤油共炼产物作为固定床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的原料,生产工业白油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油共炼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为468℃,反应压力为20 MPa,体积空速为0.5 h^(-1),氢油体积比为2000 L/kg;固定床加氢精制反应温度为360℃,反应压力为16 MPa,体积空速0.5 h^(-1),氢油体积比800 L/kg;最终的加氢产品蒸馏切割得到210~310℃馏分油,主要指标如闪点(开口)69.5℃,芳烃含量0.05 mg/kg,硫含量1.6 mg/kg,倾点-12℃,优于3^(#)工业白油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共炼 悬浮床 固定床 3#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CO^(2-)_3替换磷灰石固溶体晶体化学的FTIR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志良 王大伟 +2 位作者 刘羽 张昱 胥焕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49-953,共5页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CO2 -3替换的磷灰石固溶体 ,利用FTIR结合XRD对其进行了晶体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均相沉淀法制备的碳羟磷灰石 (CHAP)属B型替换且替换方式是 [CO3·OH]四面体替换 [PO4 ]四面体 ;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HAP属A型...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CO2 -3替换的磷灰石固溶体 ,利用FTIR结合XRD对其进行了晶体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均相沉淀法制备的碳羟磷灰石 (CHAP)属B型替换且替换方式是 [CO3·OH]四面体替换 [PO4 ]四面体 ;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HAP属A型替换且替换方式是 [CO3]三角形配位体替换通道位置的OH- ;固相反应法制备的碳氟磷灰石 (CFAP)属B型替换 ,其替换方式是 [CO3·F]四面体替换 [PO4 ]四面体 ;sol gel法制备的CHAP属AB混合型替换 ,其Ψ3分裂为Ψ3 1 ,Ψ3F,Ψ3 4 。高斯函数法拟合表明Ψ3F 峰是A型替换的Ψ3 2 与B型替换的Ψ3 3的叠合。当WCO2 -3<3 34%时 ,随CO2 -3含量增加 ,A型替换量增大 ,且当WCO2 -3=3 34%时达最大值 ,当 3 34% <WCO2 -3<7 5 2 %时 ,随CO2 -3含量增加 ,B型替换量增大 ,且当WCO2 -3=7 5 2 %时亦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离子替换 固溶体 晶体化学 FTIR 碳酸根 人工骨材料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丙氨酸Co^(3+)配合物旋光异构及水溶剂效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国强 刘军 +7 位作者 徐锐英 雷泽平 杨清荟 崔金玉 赵丽红 郝成欣 王佐成 佟华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7-617,共11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和MN15方法,研究了α-丙氨酸(α-Ala)与Co^(3+)配合物的旋光异构及水溶剂效应.反应通道的研究结果显示:气相α-Ala·Co^(3+)可在2个通道a和b实现旋光异构,a是羰基氧作质子迁移媒介;b是羰基氧和甲基碳联合作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M06和MN15方法,研究了α-丙氨酸(α-Ala)与Co^(3+)配合物的旋光异构及水溶剂效应.反应通道的研究结果显示:气相α-Ala·Co^(3+)可在2个通道a和b实现旋光异构,a是羰基氧作质子迁移媒介;b是羰基氧和甲基碳联合作质子迁移媒介.水液相下α-Ala·Co^(3+)可在3个通道a、b和c实现旋光异构,a和b通道与气相的相同;c是羰基氧和氨基氮联合作质子迁移媒介.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气相α-Ala·Co^(3+)在a和b通道旋光异构的活化能都是113.2 kJ·mol^(-1);隐性水溶剂效应下α-Ala·Co^(3+)在a、b和c通道旋光异构的活化能都是235.6 kJ·mol^(-1),显性水溶剂效应下该能垒降到143.5 kJ·mol^(-1).结果表明:气相α-Ala·Co^(3+)可以缓慢地消旋,水液相下的α-Ala·Co^(3+)很难消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丙氨酸 三价钴离子 密度泛函理论 旋光异构 溶剂效应 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ning support morphology to control alloy over PtCo/γ-Al_(2)O_(3) for the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
10
作者 SONG Lichuan ZHONG Liding +3 位作者 SHEN Jia LOU Yake GUO Yun WANG Li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The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CO-PROX)reaction is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eliminating trace amounts of CO from the fuel H2.Pt-based catalyst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for COPROX,with their activity influen... The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CO-PROX)reaction is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eliminating trace amounts of CO from the fuel H2.Pt-based catalyst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for COPROX,with their activity influenced by the morphology of the support.Hydrothermal synthesis was employed to produce different morphologies ofγ-Al_(2)O_(3):flower-likeγ-Al_(2)O_(3)(f)exposing(110)crystal faces,sheet-likeγ-Al_(2)O_(3)(s)revealing(100)crystal faces,and rod-likeγ-Al_(2)O_(3)(r)displaying(111)crystal faces,followed by loading PtCo nanoparticles.The exposed crystal faces of the support impact the alloying degree of the PtCo nanoparticles,and an increase in the alloying degree correlates with enhanced catalyst reactivity.Pt_(3)Co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onγ-Al_(2)O_(3)(f)exposing(110)crystal faces,and PtCo/γ-Al_(2)O_(3)(f)show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CO-PROX reaction,achieving 100%CO conversion across a broad temperature range of 50−225°C.In contrast,only partial alloying of PtCo was observed onγ-Al_(2)O_(3)(s).Furthermore,no alloying between Pt and Co occurred in PtCo/γ-Al_(2)O_(3)(r),resulting in a reaction rate at 50°C that was merely 11%of that of PtCo/γ-Al_(2)O_(3)(f).The formation of Pt3Co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led to a more oxidized state of Pt,which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the adsorption of CO on Pt and augmented the active oxygen species,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o catalysts γ-Al_(2)O_(3) support morphology CO-PR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离子在CsMgCl_3晶体中的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常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会宁 邬劭轶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65-868,共4页
用基团模型的 3d7离子在三角对称下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CsMgCl3 晶体中Co2 + 杂质中心的 g因子g∥ ,g⊥ 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 和A⊥ .计算中 ,不仅考虑了基态和激发态间的组态相互作用效应 ,而且考虑了 3d7离子d轨道与配体 p轨道之间... 用基团模型的 3d7离子在三角对称下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CsMgCl3 晶体中Co2 + 杂质中心的 g因子g∥ ,g⊥ 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 和A⊥ .计算中 ,不仅考虑了基态和激发态间的组态相互作用效应 ,而且考虑了 3d7离子d轨道与配体 p轨道之间的共价效应 ,与这两种效应相关的参数可由所研究晶体的光谱和结构数据得到 .在考虑了键长与键角的微弱畸变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因子 超精细结构常数 电子顺磁共振 CsMgCl3晶体 CO^2+离子 晶体场理论 共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血清B7-H4、TFF3检测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魏亚楠 吴芸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共刺激因子B7-同源体4(B7-H4)、三叶因子3(TFF3)检测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4年1月汉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卵巢肿瘤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测结果分为恶性组(57例)和良性组...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共刺激因子B7-同源体4(B7-H4)、三叶因子3(TFF3)检测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4年1月汉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卵巢肿瘤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测结果分为恶性组(57例)和良性组(107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7-H4、TFF3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采用卡方检验分析MRI联合血清B7-H4、TFF3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因素。结果恶性组血清B7-H4、TFF3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MRI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灵敏度为82.46%,特异度为75.70%,准确度为78.05%。血清B7-H4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AUC为0.834,截断值为66.641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70%和77.57%;血清TFF3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AUC为0.855,截断值为279.974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70%和76.64%。MRI联合血清B7-H4、TFF3诊断恶性卵巢肿瘤的AUC为0.86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4%和74.77%,准确度为8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B7-H4、TFF3及肿瘤成分是影响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因素(P<0.05)。结论MRI联合血清B7-H4、TFF3检测可提高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共刺激因子B7-同源体4 三叶因子3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Ni^(2+)-Al^(3+)-CH_3(CH_2)_(11)SO_3^--LDHs制备及吸油性能研究
13
作者 刘洁莹 党睿 +4 位作者 马向荣 李永霞 李建 张智芳 李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5-177,181,共4页
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得Co^(2+)-Ni^(2+)-Al^(3+)-LDHs层状材料。以Co^(2+)-Ni^(2+)-Al^(3+)-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十二烷基磺酸钠[CH_3(CH_2)_(11)SO_3^-Na]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分别制得Co^(2+)-Ni^(2+)-Al^(3+)-CH_3... 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得Co^(2+)-Ni^(2+)-Al^(3+)-LDHs层状材料。以Co^(2+)-Ni^(2+)-Al^(3+)-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十二烷基磺酸钠[CH_3(CH_2)_(11)SO_3^-Na]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分别制得Co^(2+)-Ni^(2+)-Al^(3+)-CH_3(CH_2)_(11)SO_3^--LDHs新型吸附剂材料,实现了将CH_3(CH_2)_(11)SO_3^-负载到Co^(2+)-Ni^(2+)-Al^(3+)-LDHs层状材料。研究表明Co^(2+)-Ni^(2+)-Al^(3+)-SDS^--LDHs为介孔材料,增强了类水滑石的亲油吸附性能,其比表面积为136.2m^2/g,平均孔径为18.3nm,在相对压强(P/P0)为1.0时,吸附量达到321cm^3/g,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CH2)11SO3^- Co^2+-Ni^2+-Al^3+-LDHs 插层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Co^(2+)掺杂的蒙脱土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性能研究
14
作者 张延琪 黄雪云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5-81,共7页
目的:探索双金属离子Fe^(3+)-Co^(2+)共同掺杂的改性蒙脱土(Fe^(3+)-Co^(2+)-MMT),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性能。方法:Fe^(3+)-Co^(2+)与Na+在常压下进行离子交换而制得Fe^(3+)-Co^(2+)-MMT,以DBP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实... 目的:探索双金属离子Fe^(3+)-Co^(2+)共同掺杂的改性蒙脱土(Fe^(3+)-Co^(2+)-MMT),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性能。方法:Fe^(3+)-Co^(2+)与Na+在常压下进行离子交换而制得Fe^(3+)-Co^(2+)-MMT,以DBP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实验优化Fe^(3+)-Co^(2+)-MMT的吸附条件。结果:当铁钴离子掺杂总量为2g/L、铁钴离子掺杂比例为1.2∶0.8时所制得的改性蒙脱土,在DBP浓度为0.08mg/mL、35℃、吸附140min时吸附性能最佳,DBP的去除率可达到89.84%。结论:Fe^(3+)-Co^(2+)-MMT显示了较强的吸附DBP的能力,远高于未改性的Na-MMT(64.40%),亦高于Fe^(3+)或Co^(2+)单独掺杂的改性蒙脱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Co^2+双金属离子 改性 蒙脱土 吸附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CO_(3)活化法油茶果壳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浦丽伟 莫立焕 +1 位作者 胡崟 李军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以油茶果壳(COS)为原料,K_(2)CO_(3)为活化剂,分别在空气和氮气中活化制备COS活性炭,探讨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K_(2)CO_(3)溶液浸渍COS的比例(浸渍比,mL∶g)对活性炭制备的影响,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 以油茶果壳(COS)为原料,K_(2)CO_(3)为活化剂,分别在空气和氮气中活化制备COS活性炭,探讨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K_(2)CO_(3)溶液浸渍COS的比例(浸渍比,mL∶g)对活性炭制备的影响,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活性炭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中活化,浸渍比值为1.5,温度为800℃,炭化活化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得率为12.48%,BET比表面积为1080.94 m^(2)/g,亚甲基蓝(MB)吸附值为441.62 mg/g;在氮气中活化,浸渍比值为2.5,温度为800℃,炭化活化时间为1 h时,制得的活性炭得率为18.00%,BET比表面积为942.42 m^(2)/g,MB吸附值为428.77 mg/g。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氮气气氛下制备的活性炭H/C元素比低,芳香性提高;FT-IR和SEM分析表明活化促进了活性炭—CH、—COOH热解和孔隙生长;相比N_(2)气氛下的样品,空气作热解气制备的活性炭孔隙更发达,吸附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活性炭 碳酸钾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法制备亚微米Co^(3+)掺杂LaBO_(3)粉体及表征
16
作者 邰越 许玲子 +5 位作者 储刚 吴静 贾雅薇 付丽婷 张静 孟竺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3-547,共5页
以La(NO_(3))_(3)·6H_(2)O、Co(NO_(3))_(3)·6H_(2)O、H_(3)BO_(3)和C_(2)H_(5)NO_(2)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合成Co^(3+)掺杂LaBO_(3)粉体,其中原料摩尔比为[La(NO_(3))_(3)·6H_(2)O+Co(NO_(3))_(3)·6H_(2)O]:H_(3)BO_(... 以La(NO_(3))_(3)·6H_(2)O、Co(NO_(3))_(3)·6H_(2)O、H_(3)BO_(3)和C_(2)H_(5)NO_(2)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合成Co^(3+)掺杂LaBO_(3)粉体,其中原料摩尔比为[La(NO_(3))_(3)·6H_(2)O+Co(NO_(3))_(3)·6H_(2)O]:H_(3)BO_(3):C_(2)H_(5)NO_(2)=3:3:5,研究了目标产物La((1-x))Co_(x)BO_(3)(x=0.01~0.04)在750~950℃的合成反应过程及产物结晶形态,分析了合成条件对产物晶体形态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掺杂量。结果表明,燃烧合成法可用于制备Co^(3+)掺杂LaBO_(3)粉体,且实验条件简单,煅烧温度较低,产率高,易于工业化。最佳反应条件为900℃、4 h,改性剂钴的掺杂量为x=0.03,产物为La_(0.97)Co_(0.03)BO_(3)粉体。在该反应条件下,产物颗粒大小均匀,为直径115~185 nm、长度400~600 nm的短棒状粉体。Co^(3+)掺杂LaBO_(3)粉体产物在330~440 nm处出现一个较宽的荧光激发带,说明具有较为均匀粒径和晶体形貌的Co^(3+)掺杂LaBO_(3)粉体可以作为制备发光粉体的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镧粉体 燃烧法 稀土元素 Co^(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17
作者 唐新德 刘水林 +3 位作者 伍素云 刘宁 张春燕 龚升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34,共6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Ti^(3+)、C和N共掺杂TiO_(2)@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研...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Ti^(3+)、C和N共掺杂TiO_(2)@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3+)、C和N成功地共掺杂了TiO_(2),纳米NGQDs附着在共掺杂的TiO_(2)上;Ti^(3+)/C/N-TiO_(2)@NGQDs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一阶速率常数分别是纯TiO_(2)、C/N-TiO_(2)和C/N-TiO_(2)@NGQDs的25.7倍、4.7倍和1.7倍,提升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归因于其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吸收、更快的光生电荷传输和分离效率。超氧自由基和光生空穴是Ti^(3+)/C/N-TiO_(2)@NGQDs可见光降解甲基橙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此外,Ti^(3+)/C/N-TiO_(2)@NGQDs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这种TiO_(2)基的复合光催化剂可适用于实际废水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C和N共掺杂 TiO_(2)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废水处理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ZnMnO_(3)/N-CNT复合材料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雨薇 于梦飞 +1 位作者 俞小花 谢刚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I0002,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以及水热法制备了ZnMnO_(3)/N-CNT钙钛矿型催化剂,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以及水热法制备了ZnMnO_(3)/N-CNT钙钛矿型催化剂,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测试系统评价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并考察了催化剂在铝-空气电池中的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ZnMnO_(3)/N-CNT催化剂起始电势(Eonset)与半波电势(E1/2)高于商业Pt/C催化剂,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外,使用其制备的铝-空气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电压,释放的总能量为55.59MWh·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溶胶-凝胶法 共沉淀法 ZnMnO_(3) 铝-空气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Er^(3+):Y_3Al_5O_(12)晶体的生长及其吸收特性
19
作者 朱月芹 杭寅 +1 位作者 张连翰 宋词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应用中频感应提拉法成功生长出新型的Co2+,Er3+:Y3A l5O12晶体。研究了室温下晶体的吸收光谱性能。结合Er3+:Y3A l5O12晶体的光谱,并利用调Q判据对Co2+,Er3+:Y3A l5O12晶体调Q特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表明Co2+,Er3+:YAG晶体是一种很... 应用中频感应提拉法成功生长出新型的Co2+,Er3+:Y3A l5O12晶体。研究了室温下晶体的吸收光谱性能。结合Er3+:Y3A l5O12晶体的光谱,并利用调Q判据对Co2+,Er3+:Y3A l5O12晶体调Q特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表明Co2+,Er3+:YAG晶体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自调Q激光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Er^3+:Y3Al5O12晶体 激光晶体 晶体生长 吸收光谱 自调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Co/Bi_(2)O_(3)催化剂光催化协同过硫酸盐活化高效降解四环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佳颖 王聪 王雅君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63-3175,共13页
在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中,Co^(2+)的再生效率低是Co高效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主要问题。成功制备了富含氧缺陷氧化铋负载碳纳米管(x%CNT-Co/Bi_(2)O_(3))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协同过硫酸盐活化降解污染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催化剂添加量... 在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中,Co^(2+)的再生效率低是Co高效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主要问题。成功制备了富含氧缺陷氧化铋负载碳纳米管(x%CNT-Co/Bi_(2)O_(3))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协同过硫酸盐活化降解污染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催化剂添加量为20 mg/L、PMS浓度为0.5 mmol/L和初始p H为4.68时,70%CNT-Co/Bi_(2)O_(3)对四环素(TC)的降解率高达91.3%,具有优异的可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其降解活性的提高归因于CNT-Co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TC吸附,光生电子加速Co^(2+)→Co^(3+)→Co^(2+)的循环速率,既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与迁移,又促进PMS的活化,实现TC的快速降解。此外,Bi_(2)O_(3)均匀分散在CNT-Co外管壁上,避免了Bi_(2)O_(3)纳米颗粒的团聚,CNT-Co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污染物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增加吸附效果。该体系产生多种活性物种,其贡献度为^(1)O_(2)>·SO_(4)^(-)>·OH>·O_(2)^(-),可实现自由基和非自由基双通路高效降解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催化 降解 四环素 CNT-Co Bi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