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面向深层语义表示的否定义表达规律探析 |
邱立坤
黄焜
何保荣
亢世勇
|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2
|
词义概念与高中英语深层阅读教学 |
黄远振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2
|
|
3
|
“有生于微”:儒家“微”本体论及其美学思想内涵 |
王德胜
蔡萍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4
|
试论译诗在意义踪迹上的偏差 |
曹山柯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5
|
《论语》“夫子不为卫君”章的政治哲学解读 |
柯小刚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6
|
“微言”为“隐”,“大义”而“喻”——论“春秋笔法”的隐喻品格 |
刁生虎
胡乃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1
|
|
7
|
海昏侯墓“孔子衣镜”的弟子选配旨趣及相关问题蠡测 |
王刚
|
《地方文化研究》
|
2019 |
4
|
|
8
|
“春秋笔法”视角中的《围城》 |
叶荭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2 |
3
|
|
9
|
征圣经而诘众传:论范宁《穀梁》学 |
刘运好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0
|
董仲舒新儒理论构建过程的启示 |
李奎良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1
|
论熊十力新闻思想 |
施欣
牛亚丽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2
|
巴金晚年散文和“春秋笔法” |
姚春树
江震龙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3
|
也谈词的“深层义” |
黄金洪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4
|
《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 |
张劲秋
|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5
|
论“春秋笔法”思维对戏曲批评形态的影响 |
李志远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6
|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梁小斌《雪白的墙》解读 |
万海洋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 |
0 |
|
17
|
《儒林外史》的春秋笔法 |
齐裕焜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2012 |
0 |
|
18
|
晚清经世致用思潮与吴敏树的古文创作 |
刘师健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
2019 |
0 |
|
19
|
叹为观止的外交辞令——周恩来(1898—2004)诞辰纪念 |
贺水彬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20
|
论词义泛化的深层机制——以“失联”为例 |
石东红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