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3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RS@Au微阵列芯片快速检测细菌性结膜炎病原体
1
作者 刘文博 李含 +5 位作者 徐瑗聪 刘梦东 王惠琴 林太凤 郑大威 张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6-482,共7页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医治不及时会严重损害视力。目前针对细菌性结膜炎常规的诊断方法仍为微生物培养法,该方法灵敏度高,但耗时耗力,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该研究开发了一种SERS@Au微阵列芯片,将其作为增强基底收...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医治不及时会严重损害视力。目前针对细菌性结膜炎常规的诊断方法仍为微生物培养法,该方法灵敏度高,但耗时耗力,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该研究开发了一种SERS@Au微阵列芯片,将其作为增强基底收集细菌性结膜炎相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SERS图谱。结果表明,该芯片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重现性和稳定性。选取400~1800 cm^(-1)波段,通过建立SVM模型和OPLS-DA模型对四种致病菌进行判别分析,区分准确率分别达到97%和90%。采用SERS@Au微阵列芯片对加标泪液进行检测,仅需短暂培养即可快速、准确、便捷、无损筛查致病菌,减少患者的痛苦。该研究开发的SERS@Au微阵列芯片与便携式拉曼光谱仪配套使用,具有准确、便携、快速、现场检测及微量样品检测的特点,适用于眼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快速筛查。该方法无需标记、无需鉴定培养基、对患者无损,实现了对复杂生物样本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有望成为眼科疾病的新型辅助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微阵列芯片 细菌性结膜炎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芯片法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应用探讨
2
作者 谭蛟 王亚春 +3 位作者 王亚丽 夏爽 程美锦 王伟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为临床工作中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感染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疑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标本(包括呼吸道标本痰液、灌洗液以及非呼吸道标本无菌体液)共1089例,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检测,分析分枝杆菌菌种的分布特点。结... 目的为临床工作中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感染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疑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标本(包括呼吸道标本痰液、灌洗液以及非呼吸道标本无菌体液)共1089例,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检测,分析分枝杆菌菌种的分布特点。结果1089份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878份(80.62%),NTM211份(19.38%)。其中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分布有5种,胞内分枝杆菌153例(72.51%),鸟分枝杆菌28例(13.27%),龟脓分枝杆菌复合群19例(9%),堪萨斯分枝杆菌10例(4.74%),耻垢分枝杆菌1例(0.48%)。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员分布男性127例(60.19%),女性84例(39.81%),年龄分布以老年为主,60岁以上103例(48.82%),男性71例(68.93%),女性32例(31.07%)。结论疑似结核分枝杆菌患者检出NTM共有5种,排名前三的NTM种类是胞内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和龟脓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人群以老年男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dna微阵列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或芯片)技术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何志巍 姚开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7-510,共4页
DNA微阵列或芯片(DNAmicroarray orchip) 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又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 它是利用光导化学合成、照相平板印刷以及固相表面化学合成等技术, 在固相表面合成成千上万个寡核苷酸探针,或将... DNA微阵列或芯片(DNAmicroarray orchip) 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又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 它是利用光导化学合成、照相平板印刷以及固相表面化学合成等技术, 在固相表面合成成千上万个寡核苷酸探针,或将液相合成的探针由微阵列器或机器人点样于尼龙膜或硅片上, 再与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标记的DNA 或cDNA杂交, 用于分析DNA突变及多态性、DNA测序、监测同一组织细胞在不同状态下或同一状态下多种组织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或芯片) 原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猪蛔虫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邹丰才 吴绍强 +5 位作者 廖申权 林瑞庆 李明伟 宋慧群 黄翠琴 朱兴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7,共5页
采用cDNA微阵列芯片技术,从所构建的猪蛔虫雌、雄成虫cDNA消减文库分别挑取1 044和1 119个克隆,PCR扩增其插入片段,经纯化后点样于预先处理好的基片上(双点杂交),制备成cDNA微阵列芯片。将分别标记荧光素Cy3-dUTP和Cy5-dUTP的雌虫和雄虫... 采用cDNA微阵列芯片技术,从所构建的猪蛔虫雌、雄成虫cDNA消减文库分别挑取1 044和1 119个克隆,PCR扩增其插入片段,经纯化后点样于预先处理好的基片上(双点杂交),制备成cDNA微阵列芯片。将分别标记荧光素Cy3-dUTP和Cy5-dUTP的雌虫和雄虫cDNA探针,与制备好的cDNA芯片杂交(平行进行反标杂交试验)。根据每个点杂交后的Ratio值,筛选出双点杂交和正反标中都同时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克隆共1 559个。将表达差异最明显的前831个克隆进行测序,获得720个有效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雄虫特异表达的主要精子蛋白和雌虫特异表达的卵巢信息蛋白的基因序列多数与新杆属线虫存在同源性,有31个可能是新的ESTs。性别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生物信息的获得为下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蛔虫cdna微阵列芯片 性别特异基因 表达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培阳肺结核患者痰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悦 孙颖 孙炳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评价DNA微阵列芯片法(以下称芯片法)检测培养阳性患者痰样本的利福平和异烟肼相关耐药基因的效能。方法收集并检测38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样,以BACTEC MGIT 960液体药敏(以下称MGIT 960药敏)为参考标准,评价芯片法检测样本利福平(RIF... 目的评价DNA微阵列芯片法(以下称芯片法)检测培养阳性患者痰样本的利福平和异烟肼相关耐药基因的效能。方法收集并检测38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样,以BACTEC MGIT 960液体药敏(以下称MGIT 960药敏)为参考标准,评价芯片法检测样本利福平(RIF)、异烟肼(INH)耐药性和MDR-TB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一致性。应用线性探针耐药技术(GenoType MTBDRplus VER 2,0)对不一致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将334例(334/389)MGIT 960培阳结果对应的痰处理液进行芯片法耐药检测,其中2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9例为阴性。与参考标准对比,芯片法对利福平耐药检测的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97.7%,Kappa值为0.90;异烟肼为82.6%,特异度为99.2%,Kappa值为0.86。在MDR-TB的病人中,芯片法与MGIT 960药敏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在初治患者中Kappa值为0.95,灵敏度为95.5%,明显优于复治患者。结论线性探针耐药技术对22份不一致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检测限及耐药机制的差异、异质性耐药和多重感染等原因是导致基因型和表型或是两种分子法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应用芯片法检测培阳患者痰样本的利福平和异烟肼的相关耐药基因,与MGIT 960药敏法相比较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性,可快速检测出患者耐药情况和MDR-TB患者,为临床患者尤其是初治患者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化疗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dna微阵列芯片 MDR-TB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芯片法与直接测序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薇 王丽岳 李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直接测序法两种方法检测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的突变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基因型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探讨CYP2C19基因型检测在氯吡格雷用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80例诊断为急性... 目的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直接测序法两种方法检测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的突变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基因型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探讨CYP2C19基因型检测在氯吡格雷用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80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并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全血标本。其中90例患者术后服用氯吡格雷之前,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CYP2C19突变位点,确定其基因型。另外9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药物但不检测CYP2C19基因型。分析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冠脉血栓事件的差异。结果①两种检测方法准确度比较:在试验组90例患者中,DNA微阵列芯片法和DNA测序法均检出4种基因型组合:*1/*1(636GG,681GG),*1/*2(636GG,681GA),*2/*2(636GG,681AA)和*1/*3(636GA,681GG),分布频率分别为44例(48.9%),36例(40%),5例(5.6%)和5例(5.6%),而*3/*3(636AA,681GG)和*2/*3(636GA,681GA)未检测到。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完全一致。②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经CYP2C19基因型指导氯吡格雷用药的患者发生支架冠脉血栓事件的比例(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①DNA微阵列芯片法灵敏度和准确度与DNA直接测序法(金标准方法)检测相符率为100%。②DNA微阵列芯片法是一种快速、准确发现CYP2C19突变位点,鉴别cYP2C19基因型的检测方法。③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有助于患者用药剂量的调整,或选用其它抗凝血药物,从而可降低冠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CYP2C19 dna微阵列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DNA微阵列芯片检测苯中毒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差异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持华 张国梁 +3 位作者 赵职卫 夏颖 张秋萍 毕勇毅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年第3期16-19,共4页
目的利用cDNA芯片技术检测苯中毒细胞色素P 450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选取7名诊断为不同程度接苯中毒的工人(疑似1例、轻度2例、中度2例和重度2例),并设年龄、工龄匹配的健康者做对照,分离外周血白细胞,用T rizo l试剂盒抽提总RNA,纯... 目的利用cDNA芯片技术检测苯中毒细胞色素P 450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选取7名诊断为不同程度接苯中毒的工人(疑似1例、轻度2例、中度2例和重度2例),并设年龄、工龄匹配的健康者做对照,分离外周血白细胞,用T rizo l试剂盒抽提总RNA,纯化、逆转录生成cDNA产物,分别用荧光染料Cy3和Cy5标记后与含32条细胞色素P 450基因的微阵列芯片进行杂交。结果共有6条细胞色素P 450基因呈差异性表达,包括CYP 4F 3、CYP 1A 1、CYP 27A 1、CYP 1B 1、CYP 2B 6、CYP 51,其中CYP 4F 3基因在所有苯中毒工人中均表达上调。结论苯中毒工人细胞色素P 450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在苯诱导的血液毒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中毒 细胞色素P450 cdna微阵列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DNA微阵列芯片筛选老年人胃腺癌相关基因
8
作者 杨少波 王孟薇 《胃肠病学》 2002年第B1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cdna 微阵列芯片 筛选 老年人 胃腺癌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水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TORCH检测结果与临界性脑室增宽胎儿及其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9
作者 李怡梅 杨小风 +2 位作者 张颖 娄欢 武明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730-735,共6页
目的:分析羊水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优生五项(TORCH)检测结果与临界性脑室增宽(VM)胎儿及其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孕检、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临界性VM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 目的:分析羊水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优生五项(TORCH)检测结果与临界性脑室增宽(VM)胎儿及其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孕检、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临界性VM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行羊水SNP-Array、TORCH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NP-Array、TORCH检查结果与及胎儿发生临界性VM的关系。观察妊娠结局,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NP-Array、TORCH检测结果与临界性VM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80例临界性VM胎儿的SNP-Array检测结果显示,胎儿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1.25%(9/80),其中5例染色体微缺失,4例染色体微重复;可能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75%(3/80),其中2例染色体微缺失,1例染色体微重复;意义不明确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25%(1/80),为染色体微重复。TORCH-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总阳性率为15.00%(12/80),其中弓形虫(TOX)-IgM、风疹病毒(RV)-IgM、巨细胞病毒(CMV)-IgM、单纯疱疹病毒(HSV)-IgM阳性率分别为5.00%(4/80)、1.25%(1/80)、5.00%(4/80)、3.75%(3/80)。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SNP-Array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TORCH-IgM抗体阳性与胎儿发生临界性VM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NP-Array检出异常、TORCH检出阳性是临界性VM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界性VM胎儿羊水存在SNP-Array检出异常情况,TORCH-IgM抗体检出阳性率较高,SNP-Array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TORCH-IgM抗体阳性与胎儿临界性VM的发生及其不良妊娠结局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性脑室增宽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 优生五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黄霜 陈素琴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目的:评估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同时检测在羊水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37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而行产前诊断的孕妇,知情... 目的:评估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同时检测在羊水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37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而行产前诊断的孕妇,知情同意后采集羊水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SNParray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核型分析、SNParray技术和联合应用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11%、13.14%和14.70%。依据不同的指征分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SNParray的异常率,无创产前检测(NIPT)高危组最高,胎儿超声异常组次之。SNParray全部检出核型分析发现的59例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SNParray在30例核型分析漏诊的胎儿中检测出拷贝数异常(CNV);此外,SNParray能够识别未知片段的来源。SNParray检出的10例嵌合体,全部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核型分析异常而SNParray漏检的有10例,其中8例为平衡异位或倒位,2例为嵌合体。联合分析检出异常的123例胎儿中,经过遗传咨询,79例家属选择终止妊娠,44例家属选择继续妊娠;选择继续妊娠的,44例顺利出生;这些出生的病例均随访至婴儿出生后1年,暂未发现与产前诊断结果不符的病例。结论: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与SNParray技术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产前诊断中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更好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单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技术 羊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芯片法在海南地区结核病诊断及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所远 陈灼霖 +1 位作者 符史健 钟业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DNA微阵列芯片法在海南地区结核病诊断及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抗酸杆菌涂片法、罗氏培养法、比例法药敏试验及DNA微阵列芯片法对海南地区的2069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耐药性及耐药... 目的探讨DNA微阵列芯片法在海南地区结核病诊断及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抗酸杆菌涂片法、罗氏培养法、比例法药敏试验及DNA微阵列芯片法对海南地区的2069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痰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明显高于罗氏培养法和抗酸杆菌涂片法(P<0.05)。以比例法药敏试验为金标准,DNA微阵列芯片法与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耐利福平、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及耐多药结核分杆菌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耐利福平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rpoB531(C→T),占56.3%;耐异烟肼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KatG315(G→C),占84.6%;耐多药结核分杆菌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rpoB531+KatG315占54.6%。结论DNA微阵列芯片法可快速、准确地对海南地区疑似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检测,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芯片 结核分枝杆菌 异烟肼 利福平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建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评价DNA微阵列芯片法快速检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方法对125份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阳性标本和40份结核分枝杆菌传统培养阳性菌株样本,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n,RFP)耐药性快速检测。同... 目的评价DNA微阵列芯片法快速检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方法对125份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阳性标本和40份结核分枝杆菌传统培养阳性菌株样本,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n,RFP)耐药性快速检测。同时以传统结核杆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作为金标准,对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一致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INH耐药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100%,与传统药物敏感法的一致率为98.8%。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RFP耐药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100%,与传统药物敏感法的一致率为99.4%。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与传统药物敏感法的一致率为100%。结论 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与传统药物敏感法有较高的一致率,较为可靠,且检测所需时间短,可以作为临床肺结核耐药性的快速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dna微阵列芯片 异烟肼 利福平 耐药性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荧光探针法联合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在肺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2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探讨PCR荧光探针法联合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在肺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40例非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留取两组对象晨痰,采用痰涂片抗酸... 目的探讨PCR荧光探针法联合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在肺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40例非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留取两组对象晨痰,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血清结核抗体及PCR荧光探针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再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将PCR荧光探针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进行结核耐药性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统计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结果。结果PCR荧光探针法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出利福平敏感45例,耐药11例;异烟肼敏感44例,耐药12例;双重耐药5例。结论PCR荧光探针法联合DNA微阵列芯片法既能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也能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检测速度快,48 h即可获得诊断及耐药结果,可以协助早期诊断,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肺结核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荧光探针法 dna微阵列芯片 肺结核 耐药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芯片法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亚芹 杨振斌 +1 位作者 冯冬霞 王海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910-1913,共4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的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的比较,评价DNA微阵列法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所得的结核分枝杆菌54株,通过DNA微阵列法和比例法分别进行异... 目的通过与传统的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的比较,评价DNA微阵列法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所得的结核分枝杆菌54株,通过DNA微阵列法和比例法分别进行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性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比例法为金标准,DNA微阵列法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检测结果与比例法的符合率分别为75.0%、91.0%。结论 DNA微阵列技术适用于临床一线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 结核分枝杆菌 核酸杂交 药物耐受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芯片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KatG、inhA和rpoB基因突变及其与利福平、异烟肼耐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建林 罗一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33期139-140,共2页
目的分析DNA微阵列芯片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Kat G、inh A和rpo B基因突变及其与利福平(INH)、异烟肼(RFP)耐药的关系,评价其检测价值。方法选取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274例,均采用DNA微阵列... 目的分析DNA微阵列芯片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Kat G、inh A和rpo B基因突变及其与利福平(INH)、异烟肼(RFP)耐药的关系,评价其检测价值。方法选取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274例,均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快速检测MTB Kat G、inh A和rpo B基因突变判断是否耐药,同时进行DNA测序、绝对浓度法进行药敏分析。比较芯片法、DNA测序检测MTB Kat G、inh A和rpo B基因突变判断耐药情况。结果 274例患者痰液培养绝对浓度法药敏结果显示,MTB对INH耐药率为12.04%,对RFP耐药率为60.22%。芯片法基因检测MTB对INH耐药灵敏度为75.76%(25/33)、特异度为93.36%(225/241)、符合率为91.24%(250/274),对RFP耐药灵敏度为96.97%(160/165)、特异度为90.93%(99/109)、符合率为94.52%(259/274)。芯片法检测与DNA测序针对Kat G、inh A和rpo B基因突变检测准确率分别为75.76%(25/33)、96.97%(160/165)。芯片法与痰液培养绝对浓度法药敏分析结果,INH一致性系数k=0.89、RFP一致性系数k=0.84,DNA测序与痰液培养绝对浓度法药敏分析INH一致性系数k=0.81、RFP一致性系数k=0.82。芯片法、DNA测序检测突变一致性系数k=0.76。结论本地区RFP耐药率较高,MTB Kat G、inh A和rpo B基因突变与INH和RFP耐药关系密切,突变是耐药的重要原因,DNA微阵列芯片法快速检测判断是否INH耐药敏感性有待提高,DNA微阵列芯片法快速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差错,是判断耐药失误的主要原因,但与DNA一致性较高,最大优势在于速度快,可同期检测多个位点,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可作为早期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dna微阵列芯片 基因突变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芯片法与常规生化法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面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亚芹 杨振斌 冯冬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1期2026-2029,共4页
目的通过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与常规生化法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提高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水平,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后所得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2株(其中含1株牛型结... 目的通过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与常规生化法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提高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水平,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后所得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2株(其中含1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31株,分别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常规生化法进行鉴定。结果 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分枝杆菌菌型鉴定与普通生化培养法鉴定结果符合率为100%,对常规生化法未定型的两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也分别定型为1株土分枝杆菌,1株耻垢分枝杆菌。结论 DNA微阵列芯片法与常规生化法相比在分枝杆菌菌型鉴定中具有更快速、准确的特点,是分枝杆菌菌型鉴定的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 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非结核分枝杆菌 核酸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芯片法检验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微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5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验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3月该院痰结核培养或结核分杆菌痰涂片阳性标本108份。108份标本均采用改良罗氏培养法、DNA-微阵列芯片法检验,对二者检验结果不一致的标... 目的探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验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3月该院痰结核培养或结核分杆菌痰涂片阳性标本108份。108份标本均采用改良罗氏培养法、DNA-微阵列芯片法检验,对二者检验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测序检验,并将结果作为检验的金标准。评价改良罗氏法、DNA-微阵列芯片法对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别效果。结果改良罗氏培养法对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准确率为96.15%、97.56%,与DNA-微阵列芯片92.31%、96.3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3、0.265,P>0.05)。结论 DNA-微阵列芯片法在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操作简便、快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芯片 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微阵列芯片在皮肤分枝杆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18
作者 余茜 闻轶旸 +1 位作者 高志琴 杨连娟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243-246,256,共5页
目的研究DNA微阵列芯片在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传统方法(包括病理学以及培养和测序鉴定)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对6例临床疑似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检测。结果6例患者的发病诱因多有海鲜接触... 目的研究DNA微阵列芯片在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传统方法(包括病理学以及培养和测序鉴定)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对6例临床疑似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检测。结果6例患者的发病诱因多有海鲜接触史或外伤史,表现为单发或是呈淋巴管样排列模式;传统的细菌培养有5例患者阳性,经过测序鉴定分别为海分枝杆菌4例、龟分枝杆菌1例;D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6例患者均为阳性,其中海分枝杆菌5例,龟分枝杆菌1例;DNA微阵列芯片技术阳性率(6/6)高于传统的培养技术(5/6),此外检测时间也远低于传统培养技术。结论DNA微阵列芯片技术具有简便、快速、高敏感等特点,可鉴定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的致病菌种,为临床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芯片 分枝杆菌感染 感染性肉芽肿 早期诊断 皮肤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氨基修饰的载玻片制作cDNA微阵列 被引量:15
19
作者 朱滨 景奉香 +4 位作者 赵建龙 孙悦 陈继锋 赵新泰 徐元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cDNA微阵列已在基因差异表达、寻找新基因等研究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但有关cDNA微阵列的制作 ,目前多采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载玻片为探针固定载体 ,固定效果较差 .用氨基硅烷处理的载玻片为载体制作cDNA微阵列 ,然后考察其固定效率、检测... cDNA微阵列已在基因差异表达、寻找新基因等研究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但有关cDNA微阵列的制作 ,目前多采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载玻片为探针固定载体 ,固定效果较差 .用氨基硅烷处理的载玻片为载体制作cDNA微阵列 ,然后考察其固定效率、检测灵敏度、稳定性、实用性等指标 .结果表明 ,用氨基硅烷处理的载玻片具有比多聚赖氨酸更令人满意的核酸固定效率、检测灵敏度 ,且稳定实用 .因此 ,用氨基硅烷修饰的载玻片为探针固定载体制作cDNA微阵列较为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 生物芯片 修饰 Cdna 氨基修饰 载玻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理基因组学与DNA微阵列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佳 周紫垣 +3 位作者 方福德 杨梦更生 胡绍火火火木 游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6-340,共5页
近几年来 DNA微阵列和 DNA芯片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并开始应用于毒理学研究 ,本文介绍了微阵列技术如何与毒理学研究相结合并应用于危险度评估 。
关键词 毒理基因组学 dna微阵列 dn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