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不同级别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及其意义初探
1
作者 牛昀 高玉霞 +4 位作者 王晓维 王淑玲 吕淑华 韦丽 蒋伶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05-1809,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不同级别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探索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45例,以... 目的:研究乳腺不同级别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探索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45例,以分析其遗传物质的增益和缺失情况,并分析比较共同的染色体异常区段。结果:低级别癌的染色体平均增益数、缺失数及总的变化数均明显低于高级别癌,但是与浸润性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典型增生样本中染色体异常水平明显高于癌组织样本,与低级别癌样本有共同的变化位点。高级别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及其位点的遗传学异常,有多个共同的缺失位点。结论:不典型增生的细胞遗传学变化先于形态学上的改变,可能与低级别癌发生存在密切的遗传学联系;同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学变化和演变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低级别癌乳腺高级别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比较基因组杂交dna拷贝数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BEC3B基因拷贝数变异与HBV感染后不同转归的关系
2
作者 谢朋飞 郜玉峰 李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8-521,共4页
目的阐明APOBEC3B基因拷贝数在HBV感染后不同转归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及其在临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96例HBV感染后急性自限性恢复患者和819例不同疾病阶段的慢性HBV感染者... 目的阐明APOBEC3B基因拷贝数在HBV感染后不同转归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及其在临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96例HBV感染后急性自限性恢复患者和819例不同疾病阶段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标本,慢性HBV感染组中包含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44例、肝硬化(LC)患者252例和肝细胞癌(HCC)患者123例。采用AccuCopy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APOBEC3B基因拷贝数,同时收集上述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各组间APOBEC3B拷贝数分布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HBV感染后急慢性转归方面,急性自限性恢复组APOBEC3B拷贝数减少和缺失的比例显著低于慢性HBV感染组(46. 96%vs 58. 00%,P=0. 001 1)。在慢性HBV感染后疾病进展方面,随疾病进展,APOBEC3B基因拷贝数缺失的比例在CHB、LC和HCC患者3组间逐渐增加(分别为11. 04%、14. 29%和22. 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 85,P=0. 019)。在慢性HBV感染组中,APOBEC3B拷贝数分布频率在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639,P=0. 727)。结论 APOBEC3B基因拷贝数变异与HBV感染后的不同转归密切相关,APOBEC3B基因拷贝数减少和缺失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和疾病进展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肝肿瘤 APOBEC3B dna拷贝数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原始数据的拷贝数变异分析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宇 朱晓娜 杨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7-921,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二代测序原始数据的拷贝数变异(CNV)分析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于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165例(男110例、女55例)疑诊PID患儿的二代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常规生... 目的 探讨基于二代测序原始数据的拷贝数变异(CNV)分析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于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165例(男110例、女55例)疑诊PID患儿的二代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常规生物信息分析,对未发现致病或可疑致病突变的患儿采用CNVkit软件进行基于二代测序原始数据的CNV分析.以344种PID致病基因名称及别名,检索亚洲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数据库、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与疾病相关的人类基因组变异数据库查找致病性CNV.以"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copy number variation""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为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Pubmed数据库;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拷贝数变异"为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查找PID相关基因致病性CNV文献情况.结果 165例患儿中95例(57.6%)经常规生物信息分析未发现致病或可疑致病突变,免疫失调性疾病的阴性率最高(68.6%,24/35).95例患儿中经CNV分析发现大片段缺失12例,其中X连锁遗传7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例;部分外显子缺失4例,所有外显子缺失8例.经检索文献及数据库,共有51个PID基因有CNV致病性变异(14.8%,51/344),以基因组内部的部分外显子缺失为主(70.6%,36/5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56.9%, 29/51)是致病性CNV最常见的遗传方式.结论 CNV在PID患者中并不少见,当临床及免疫学表现典型但通过常规生物信息分析未见可疑致病突变时,需考虑CNV因素.基于二代测序原始数据的CNV分析是常规生物信息分析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dna拷贝数异常
原文传递
21羟化酶缺陷症患者CYP21A2基因拷贝数变异及CYP21A1P/CYP21A2融合基因类型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寅洁 于冰青 +6 位作者 卢琳 伍学焱 茅江峰 王曦 童安莉 陈适 聂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8期3765-3769,共5页
目的分析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患者的CYP21A2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明确CYP21A2基因3拷贝重复、单拷贝缺失及CYP21A1P/CYP21A2融合基因的分型及所占比例。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424例21-OHD患者,年龄(17.1&#... 目的分析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患者的CYP21A2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明确CYP21A2基因3拷贝重复、单拷贝缺失及CYP21A1P/CYP21A2融合基因的分型及所占比例。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424例21-OHD患者,年龄(17.1±12.4)岁,其中男140例,女284例,收集其临床和生化资料。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利用Sanger测序方法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分别检测CYP21A2基因突变及拷贝数变异。结果424例21-OHD患者中有287例(67.7%)的CYP21A2基因为2拷贝;137例患者(32.3%)存在拷贝数变异,其中1例患者(0.2%)的CYP21A2基因为3拷贝,136例(32.1%)携带CYP21A2基因大片段缺失/转换突变。存在3拷贝CYP21A2基因的患者检测到3个致病突变,包含1个Q319X蛋白截短突变。携带CYP21A2基因大片段缺失/转换突变的患者中,82例(60.3%)携带CYP21A1P/CYP21A2融合基因,其余54例为CYP21A2全基因单拷贝缺失。最常见的CYP21A1P/CYP21A2融合基因类型是CH-5型、1型和2型,各占31.7%(26例)、26.8%(22例)和19.5%(16例);其次是CH-4型和7型,各占8.5%(7例)和4.9%(4例);此外发现CH-3型、6型和8型各2例,CH-9型1例。结论本研究首次在较大样本的21-OHD患者中检测了CYP21A2基因拷贝数及CYP21A1P/CYP21A2融合基因的发生情况。对于21-OHD患者遗传学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应在常规突变检测的基础上结合拷贝数及融合基因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羟化酶缺陷症 dna拷贝数异常 融合基因 突变 大片段缺失
原文传递
先天性椎体畸形与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振磊 吴南 +2 位作者 吴志宏 左宇志 邱贵兴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316,共4页
先天性椎体畸形(CVM)指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节发育异常导致的脊柱椎体结构异常,由胚胎发育时期体节形成相关基因的变异或调控异常导致.2010年,ICVAS提出新的CVM分型流程,利于其遗传学病因的探究.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是一种重要DNA变... 先天性椎体畸形(CVM)指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节发育异常导致的脊柱椎体结构异常,由胚胎发育时期体节形成相关基因的变异或调控异常导致.2010年,ICVAS提出新的CVM分型流程,利于其遗传学病因的探究.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是一种重要DNA变异类型,对于人类的进化、表型多样性及疾病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CNV在椎体畸形的遗传学病因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6p11.2、10q24.31、17p11.2、20p11、22q11.2等区域的CNV可能与CVM密切相关,提示基因剂量对于椎体发育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dna拷贝数异常 椎体畸形 病因 遗传
原文传递
基因拷贝数变异在宫颈癌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雒海瑕 王伟 郝敏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是由宿主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然而单纯高危HPV感染不足以致癌,宿主遗传特性改变,才能导致宫颈癌的发...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是由宿主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然而单纯高危HPV感染不足以致癌,宿主遗传特性改变,才能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拷贝数变异(CNV)是基因组结构变异,导致基因拷贝数异常的形式之一,包括基因扩增和缺失等。基因CNV可广泛影响致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表达,从而导致下游信号通路激活与失活,在宫颈癌发生、发展、防治及预后评价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拟就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常见基因CNV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dna拷贝数异常 遗传变异 癌基因 基因 肿瘤抑制 发病机制 女(雌)性
原文传递
儿童ETV6/RUNX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基因拷贝数变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邹尧 张丽 +12 位作者 刘晓明 郭晔 杨文钰 张家源 刘芳 刘天峰 王书春 陈晓娟 阮敏 戚本泉 常丽贤 陈玉梅 竺晓凡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ETV6/RUNX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基因拷贝数变异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的141例ETV6/RUNXl阳性ALL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多... 目的探讨ETV6/RUNX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基因拷贝数变异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的141例ETV6/RUNXl阳性ALL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多个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情况,探讨不同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患儿的生存率。结果141例ETV6/RUNXl阳性的ALL患儿,其中男78例(55.3%)、女63例(44.7%),中位年龄4(1—13)岁,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为(85±4)%,无病生存率(DFS)为(844-4)%,5年总生存率(0s)为(85±4)%。95例患儿进行了MLPA检测,73例(76.8%)患儿检测到基因拷贝数的改变。拷贝数变异率超过10%的基因为EBF1(15.8%)、CDKN2A/2B(18.9%)、PAX5(21.1%)、ETV6(54.8%)、BTGl(10.5%)。95例患儿中,9例出现EBF1基因的缺失,80例EBF1基因正常,6例EBF1基因扩增,各组患儿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P=0.007);13例出现PAX5基因的缺失,75例PAX5基因正常,7例PAX5基因扩增,各组患儿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2,P=0.022);39例出现ETV6基因的缺失,43例E'IW6基因正常,13例ETV6基因扩增,各组患儿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5,P=0.004)。结论基因拷贝数改变与ETV6/RUNXl阳性Au.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EBF1扩增、PAX5扩增、ETV6扩增的患儿易发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dna拷贝数异常
原文传递
胎儿拷贝数变异的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 被引量:6
8
作者 蔡艾杞 章锦曼 +1 位作者 唐新华 朱宝生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3期262-267,共6页
胎儿拷贝数变异(CNV)是指长度>1 kb的DNA片段的拷贝数增加或者减少,也包括亚显微水平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和重复。CNV所导致的胎儿疾病,被统称为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MMS)。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或者CNV测序等技术,可以准确、快速... 胎儿拷贝数变异(CNV)是指长度>1 kb的DNA片段的拷贝数增加或者减少,也包括亚显微水平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和重复。CNV所导致的胎儿疾病,被统称为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MMS)。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或者CNV测序等技术,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CNV、染色体数目异常,以及嵌合比例≥30%嵌合体,可使MMS检出率相较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提高1.0%~1.7%。由于在胎儿期多数疾病尚无明显和特征性的影像学异常表现,对胎儿致病性CNV(pCNV)进行判断及其遗传咨询,成为目前产前诊断领域的难点。对于胎儿pCNV判断原则包括:①不能仅凭借CNV片段长度判断pCNV,还需要结合其所处位置、所包含基因突变数量、所包含基因是否具有剂量效应进行评估,一般应进一步检测亲代染色体核型、亲代CNV和结合亲代临床表型等综合评估;②片段长度<1 Mb且亲代中携带相同CNV的胎儿CNV致病作用有限,而对于≥1 Mb的新发突变CNV,则意味着其致病风险更高;③同等大小CNV比较时,缺失型CNV的临床影响比重复型更大。可借助ClinGen网站CNV评分系统,快速判断胎儿pCNV,若CNV评分≥0.99,则判定为pCNV;评分为0.9~0.98,则为疑似pCNV(LpCNV);评分为-0.89~0.89,则为临床意义未明(VUS)CNV;评分为-0.98~-0.9,则为疑似良性(LB)CNV;评分≤-0.99,则为良性CNV。正常人群中广泛存在着良性CNV,部分pCNV的临床表现可能并不严重,仅当确诊胎儿具有可导致死亡或严重出生缺陷的pCNV时,临床应建议孕妇及时终止妊娠,防止重大出生缺陷患儿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拷贝数异常 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拷贝数变异测序 微阵列分析 ClinGen 遗传咨询
原文传递
SNP微阵列和基因捕获测序联合在智力障碍或精神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季芳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5期136-140,156,共6页
目的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微阵列和新一代基因捕获测序技术的联合应用对智力障碍或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资料分析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门诊接... 目的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微阵列和新一代基因捕获测序技术的联合应用对智力障碍或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资料分析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门诊接受治疗的智力障碍或精神发育迟缓儿童19名,年龄在6个月至14岁,男童11人和女童8人。分别采用发育诊断量表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RC)对其进行智力评定,发育商低于49分或智商低于51分者纳入本次研究,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及致病基因变异分析,对检测的CNV采用定量PCR法进行先证者及父母验证,对明确或疑似致病性基因变异采用双脱氧法测序进行验证和家庭基因谱核查。结果研究表明19名入选者中有16名患儿的SNP微阵列分析结果为阴性,其中6例确认患有单一遗传疾病、7例阴性、3例存在可疑的基因病变(表现在11q24.1q25、21q22.2q22.3、12q22.1q23区域,其是诱发智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缓的主要病因)。结论SNP微阵列和新一代基因捕获测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不明原因的智力障碍或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的分子遗传病因诊断概率,通过寻根朔源方式也可为后续诊治方向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微阵列技术 dna拷贝数异常 二代测序芯片 基因捕获测序技术 智力障碍 精神发育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缺失与线粒体病临床表型复杂程度的关系分析
10
作者 张彦春 马祎楠 +10 位作者 卜定方 刘辉 夏昌宇 张英 朱赛楠 郑雪飞 裴珮 王松涛 许玉凤 潘虹 戚豫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3449-3453,共5页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tDNA)4 977 bp缺失(△mtDNA4977)突变比例和拷贝数与线粒体病临床表型复杂程度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3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60例线粒体病患者,同时选取101名健康体检者...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tDNA)4 977 bp缺失(△mtDNA4977)突变比例和拷贝数与线粒体病临床表型复杂程度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3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60例线粒体病患者,同时选取101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DNA样品,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未发现常见的热点突变.将所有患者按起病年龄分为低年龄组(<10岁)和高年龄组(10岁≤年龄<20岁),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缺失突变比例及拷贝数,利用内参核基因计算每个细胞中mtDNA的数量;采用独立t检验、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线粒体疾病组的△mtDNA4977突变比例在低年龄组为(2.66±0.63)%,在高年龄组为(3.09±0.74)%,均比健康对照组的同年龄层的突变比例高(t=8.57、4.38,P<0.01);平均每个细胞△mtDNA4977拷贝数在低年龄组为(2.79 ±0.50)拷贝,在高年龄组为(2.97±0.48)拷贝,均比健康对照组的同年龄层的突变拷贝数高(t=4.50、-3.67,P<0.01);△mtDNA4977突变比例与线粒体病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低年龄组r =0.519,P<0.01;高年龄组r=0.772,P<0.01);平均每个细胞的△mtDNA4977拷贝数与线粒体病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低年龄组r =0.389,P<0.01;高年龄组r=0.607,P<0.05);平均每个细胞的总mtDNA拷贝数与线粒体病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低年龄组r=-0.260,P<0.01;高年龄组r=-0.430,P<0.05).结论 △mtDNA4977突变比例和拷贝数、总mtDNA拷贝数与线粒体病的复杂程度有相关性,其中以△mtDNA4977突变比例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缺失 线粒体疾病 dna拷贝数异常 突变
原文传递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对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遗传学病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海荣 李琳 +9 位作者 马祎楠 刘春莲 裴珮 郑雪飞 王松涛 肖洋 卜定芳 许玉凤 潘虹 戚豫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癫痫和多发性先天性异常(MCA)等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至2019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320例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伴或不伴癫痫...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癫痫和多发性先天性异常(MCA)等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至2019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320例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孤独症、伴或不伴癫痫和MCA患儿,提取外周血DNA,用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array)方法分析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总结CMA技术在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遗传学病因检测的结果。结果1320例患儿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10例,单亲二体6例,嵌合体1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320例,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23例,两者相加检出率为26%(343/1320)。临床意义不明确CNV 107例,占比8.1%(107/1320)。可能良性CNV 25例,占比2%(25/1320)。良性CNV 20例,占比1.5%(20/1320)。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合并MCA的患儿检出率为39.8%(130/327)。结论CMA具有分辨率高、覆盖全基因组的优势。可以检出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异常以及染色体微小缺失和重复,从而对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患儿进行遗传病因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拷贝数异常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发育迟缓 智力障碍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微阵列和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对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患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志杰 姜茜 +3 位作者 程大志 闫秀贤 陈倩 许克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40-745,共6页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微阵列和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在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临床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患儿,对...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微阵列和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在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临床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患儿,对0-6岁及6-17岁患儿分别采用0-4岁小儿发育诊断量表和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评定,发育商低于49分或智商低于51分者纳入研究,采用SNP微阵列和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对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及致病基因变异分析,对检测的CNV采用定量PCR方法进行先证者及父母验证,对明确或疑似致病性基因变异采用Sanger测序方法进行验证及父母传递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例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患儿,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7个月至16岁9个月,进行SNP微阵列检测后发现2例存在微缺失,分别涉及11q24.1q25和21q22.2q22.3区域,且均为新生变异,经Decipher数据库查询,上述变异均与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相关;13例SNP微阵列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儿,经目标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基因变异-临床表型关联分析及遗传学分析,确诊5例患儿为单基因病,2例为疑似,6例阴性.结论 通过微阵列技术联合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诊断率.这两种技术的联合使用在智力障碍或发育迟缓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障碍 dna拷贝数异常 突变 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广西地区50975例孕妇无创产前筛查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亚琴 赖允丽 +5 位作者 易赏 许富本 唐燕青 黄小珊 易坚 丘小霞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4期410-419,共10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IPS)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CAA)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60余家医疗机构采集血液样本后送至本院完成NIPS的50975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IPS)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CAA)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60余家医疗机构采集血液样本后送至本院完成NIPS的50975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其分娩年龄为13~54岁,高龄孕妇(分娩时年龄≥35岁)为17216例(33.77%),血样标本采集时,孕龄为10~36孕周。根据血清学筛查结果、孕妇年龄、妊娠史/家族史,将其分为高风险组[n=22852,血清学筛查结果高风险(+)、高龄孕妇(+)、不良孕产史/家族史者纳入(+),至少满足其中一项者],中风险组[n=4584,血清学筛查结果中风险/临界风险(+)、胎儿超声检查软指标异常(+),至少满足二者之一者]和低风险组(n=23539,无上述风险因素者)。对于NIPS提示高风险者,采用介入性产前诊断,进行胎儿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本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桂妇保院医伦审[2020]9-2号)。结果①50975例接受NIPS孕妇中,702例NIPS筛查结果显示高风险,高风险率为1.38%。其中21-、18-、13-三体高风险率分别为0.34%(175/50975)、0.13%(67/50975)和0.12%(63/50975),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SCA)高风险率为0.40%(205/50975),罕见染色体数目异常(RCA)高风险率为0.19%(96/50975),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高风险率为0.19%(96/50975)。②在702例NIPS高风险者中,对555例(79.06%)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93例(16.76%)拒绝进行产前诊断,42例(7.57%)因为流产或已引产而未进行产前诊断,NIPS结果为高风险孕妇的失访率为1.71%(12/702)。555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胎儿中,271例阴性胎儿的NIPS和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基本一致,284例假阳性中,16例胎儿的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为染色体异常,但与NIPS高风险结果不一致。③21-三体、18-三体、13-三体、SCA、RCA和CNV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09%(137/161)、57.14%(28/49)、16.67%(9/54)、42.31%(66/156)、5.56%(4/72)和42.86%(27/63)。④16例经介入性产前诊断未检测到NIPS所提示的高风险结果,却检测到其他异常结果。其中,4例21-三体高风险胎儿中,3例检测到CNV,1例为21号染色体复杂的结构变异;1例18-三体高风险胎儿中,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提示为21-三体;2例13-三体高风险胎儿中,1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嵌合体,另1例为CNV;3例SCA高风险和2例RCA高风险胎儿中,均检测到其他染色体的CNV;4例CNV高风险胎儿中,1例检测到47,XYY,3例为其他染色体的CNV异常。结论NIPS对于21-、18-、13-三体等常见CAA的筛查具有较高临床实际应用价值。NIPS对于性染色体单体、RCA及CNV的筛查阳性预测值偏低,但是结合产前超声等相关检查,可为遗传咨询和进一步介入性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无创产前筛查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罕见染色体数目异常 dna拷贝数异常 性染色体 染色体结构 孕妇
原文传递
定量多色FISH检测儿童ETV6-RUNX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异质性及克隆演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丽 胡林萍 +13 位作者 刘晓明 郭晔 杨文钰 张家源 刘芳 刘天峰 王书春 陈晓娟 阮敏 戚本泉 常丽贤 陈玉梅 邹尧 竺晓凡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6-591,共6页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ETV6-RUNX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及克隆演化情况,探讨克隆演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单细胞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QM—FISH)技术对2006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8例ETV6-RUNX1阳...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ETV6-RUNX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及克隆演化情况,探讨克隆演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单细胞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QM—FISH)技术对2006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8例ETV6-RUNX1阳性ALL患儿的骨髓标本进行多个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检测,并进行克隆演化分析。将4例复发患儿初诊与复发时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48例行QM—FISH检测的患儿中,初诊时为1个克隆的有34例(70.8%),2个克隆的有9例(18.8%),i〉3个克隆的有5例(10.4%)。患儿的肿瘤细胞存在异质性,各亚克隆之间呈线性或树枝状演化。白血病细胞的亚克隆数与患者预后无相关性(5年总生存率:P=0.469;5年无病生存率:P=-0.116)。复发克隆可能与初诊时克隆一致,也可能为新出现克隆。复发克隆为新出现克隆的患儿再次缓解时间短,预后更差。结论ETV6-RUNX1阳性ALL患儿肿瘤细胞存在异质性及克隆演化情况。QM—FISH有助于研究白血病细胞的克隆演化,复发克隆为新出现克隆的患儿可能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dna拷贝数异常
原文传递
靶向基因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晨虹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961-963,共3页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严重影响围生儿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开展,胎儿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先心病胎儿进行靶向基因测序能显著提高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检出率,有利于产前临床咨询...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严重影响围生儿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开展,胎儿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先心病胎儿进行靶向基因测序能显著提高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检出率,有利于产前临床咨询中正确评估胎儿的预后,为孕妇是否继续妊娠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dna拷贝数异常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