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Model Study for Forecasting a Hot Weather Process in Guangdong Province Using CMA-TRAMS
1
作者 Wenfan Wang Jiemin Zhan +6 位作者 Dehui Chen Zitong Chen Yanxia Zhang Qing Fan Guangfeng Dai Yingying Luo Aifen Ye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24年第1期101-117,共17页
In this paper, the CMA-TRAMS tropical high-resolution system was used to forecast a typical hot weather process in Guangdong, China with different horizontal resolutions and surface coverage. The results of resolution... In this paper, the CMA-TRAMS tropical high-resolution system was used to forecast a typical hot weather process in Guangdong, China with different horizontal resolutions and surface coverage. The results of resolutions of 0.02° and 0.06° were presented with the same surface coverage of the GlobeLand30 V2020, companies with the results of resolution 0.02° with the USGS global surface cover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overall assessment the 2 km model performed better in forecasting 2 m temperature, while the 6 km model was more accurate in predicting 10 m wind speed. In the evaluation of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the 2 km model performed better in forecasting 2 m temperature and 2 m relative humidity at the coastal stations, and the 2 km model was also better in forecasting 2 m pressure at th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However, the 6 km model performed better in forecasting 10 m wind speed at the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Furthermore, the 2 km model, owing to its higher horizontal resolution, presented a more detailed stratification of various meteorological field maps, allowing for a more pronounced simulation of local meteorological element variations. And the use of the surface coverage data of the GlobeLand30 V2020 improved the forecasting of 2 m temperature, and 10 m wind speed compared to the USGS surface coverag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model CMA-TRAMS model Test Evaluation surface Coverage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
2
作者 林易丰 陈光剑 +2 位作者 陈浩 翁谦 林嘉雯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分支语义分割网络,以有效提取多源特征,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之间的互补信息;一个轻量级的协同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在特征融合阶段有效地融合多分支特征;一种多区域尺度协同的数据增强方法,引导网络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在ISPRS提供的公开数据集Vaihingen和Potsdam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主流方法对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优的分割性能,且得到的地物细节信息更加完整,参数量也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高分遥感图像 数字表面模型 多源数据融合 协同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高速交通基础设施遥感“一张图”的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张佳鹏 《自动化应用》 2025年第4期80-82,共3页
以高分遥感数据为基础,设计了遥感影像路网提取算法,使精准率、准确率和提取速度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研发了三维建模分析技术,构建了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三维建模方法;研发了山西高速交通基础设施遥感“一张图”平台,以满足行业使用、数据... 以高分遥感数据为基础,设计了遥感影像路网提取算法,使精准率、准确率和提取速度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研发了三维建模分析技术,构建了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三维建模方法;研发了山西高速交通基础设施遥感“一张图”平台,以满足行业使用、数据共享需求,最终实现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全周期、全要素、多维度的数据管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遥感 基础设施数字化 交通要素提取 高精度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降水降尺度高精度校正及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董甲平 冶运涛 +3 位作者 顾晶晶 黄建雄 关昊哲 曹引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7,252,共13页
为消除降水场同质部分影响,提升统计降水降尺度结果精度,提出了基于贝叶斯高精度曲面建模(Bayes-HASM)算法的遥感降水降尺度高精度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模拟精度更高的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并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实现了模型参数自动... 为消除降水场同质部分影响,提升统计降水降尺度结果精度,提出了基于贝叶斯高精度曲面建模(Bayes-HASM)算法的遥感降水降尺度高精度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模拟精度更高的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并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实现了模型参数自动优化选择和高精度降尺度校正,解决了现有降尺度残差校正方法存在的误差和多尺度问题。结果表明:贝叶斯优化使高精度曲面建模的不确定性显著减少;经过Bayes-HASM残差校正后,降尺度结果的散点分布更加接近1∶1线,年、季、月和旬尺度的精度指标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CC和IA指标提高至0.9左右,RMSE下降明显,RB也显著改善。本方法能显著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并起到消除降水场同质部分影响的作用,有效提升降水降尺度结果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流域 高精度曲面建模 贝叶斯优化 统计降尺度 遥感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的高分辨率重庆2021年夏季气候降尺度预测试验
5
作者 沈龙 闫会平 +2 位作者 应武杉 唐红玉 罗京佳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4期63-73,共11页
本文利用WRF模式对全球气候预测系统1.0版(NUIST-CFS1.0)于3月1日起报的重庆2021年夏季(6—8月)预测结果进行高分辨率(5 km×5 km)动力降尺度预测研究,并对比分析了2种陆面过程(Noah和RUC)参数化方案对降尺度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 本文利用WRF模式对全球气候预测系统1.0版(NUIST-CFS1.0)于3月1日起报的重庆2021年夏季(6—8月)预测结果进行高分辨率(5 km×5 km)动力降尺度预测研究,并对比分析了2种陆面过程(Noah和RUC)参数化方案对降尺度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WRF动力降尺度可以改善NUIST-CFS1.0对重庆夏季2 m气温和降水的预测结果。随着区域模式水平分辨率的提升,WRF动力降尺度可以预测出更多的2 m气温空间分布细节,但对降水预测的改善十分有限。从陆面方案的影响来看,RUC方案预测的降水量较Noah方案更加接近观测,Noah方案预测的潜热通量较小而感热通量较大,有利于改善NUIST-CFS1.0对重庆夏季2 m气温低估的偏差。从降水的预测效果来看,WRF动力降尺度对不同量级降水概率预测均优于NUIST-CFS1.0的结果,不仅能捕捉到更多的重庆夏季大雨(>25 mm·d^(-1))事件,从而减小NUIST-CFS1.0的降水负偏差,还能更加合理地捕捉到重庆“夜雨”的特征。相较于NUIST-CFS1.0,WRF动力降尺度甚至在重庆地区低空环流的日变化以及水汽输送特征方面有较好的表现,这与WRF对降水的预测效果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动力降尺度 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 区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u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Surface Model data to correct the terrain illumination effects in Landsat images
6
作者 Fuqin Li David L.B.Jupp Medhavy Thankap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EI CSCD 2015年第3期235-257,共23页
The accuracy of topographic correction of Landsat data based on a Digital Surface Model(DSM)depends on the quality,scale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DSM data used and the co-registration between the DSM and the sate... The accuracy of topographic correction of Landsat data based on a Digital Surface Model(DSM)depends on the quality,scale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DSM data used and the co-registration between the DSM and the satellite image.A physics-based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and atmospheric correction model in conjunction with a 1-second DSM was used to conduct the analysis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examples used from Australia,the 1-second DSM,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product for this task.However,it was found that some remaining artefacts in the DSM data,originally due to radar shadow,can still cause significant local errors in the correction.Where they occur,false shadows and over-corrected surface reflectance factors can be observed.More generally,accurate co-registration between satellite images and DSM data was found to be critical for effective correction.Mis-registration by one or two pixels could lead to large errors of retrieved surface reflectance factors in gully and ridge areas.Using low-resolution DSM data in conjunction with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will also fail to correct significant terrain components where they occur at the finer scales of the satellite images.DSM resolution appropriate to the resolution of satellite image and the roughness of the terrain is needed for effective results,and the rougher the terrain,the more critical will be the accurate reg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surface models LANDSAT topographic correction MIS-REGISTRATION scale and resolution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康鹏 张建 +1 位作者 许少凡 马小虎 《青海电力》 2024年第4期49-52,共4页
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和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制作较大比例的地形图弥补了传统航测因地域、空域等受限制的缺陷。以线路工程为例,采用12.5 m分辨率遥感影像,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生成三维立体... 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和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制作较大比例的地形图弥补了传统航测因地域、空域等受限制的缺陷。以线路工程为例,采用12.5 m分辨率遥感影像,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生成三维立体大场景进行电力线路排位、优化及测制断面工作。此方法为线路工程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定位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数据资料。此外,对举例项目中GPS实地测量控制点进行了精度分析得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在输电线路工程应用有较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高精度 卫星影像 数字高程模型 电力线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区域PBL模式建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幂 蒋维楣 +1 位作者 徐敏 王卫国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5-400,共6页
建立了一个高空间分辨率的非静力E ε闭合PBL模式 ,适用于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区域 (水平尺度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 ,时间尺度在几分钟到几天之间 ) ,较精细地模拟下垫面动力、热力作用下的边界层三维风、温、湿及湍流场的结构和特征 ,用... 建立了一个高空间分辨率的非静力E ε闭合PBL模式 ,适用于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区域 (水平尺度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 ,时间尺度在几分钟到几天之间 ) ,较精细地模拟下垫面动力、热力作用下的边界层三维风、温、湿及湍流场的结构和特征 ,用以满足城市化和区域化的空气质量预测模拟需要 .将模式运用于 3个下垫面复杂的区域进行诊断和预报模拟 ,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复杂下垫面热力和动力作用下的边界层三维风、温、湿及湍流场的结构和特征 ,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PBL模式 复杂下垫面 分辨率 空气质量预测 中尺度大气扩散模拟系统 诊断模拟 预报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字表面模型生成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世杰 晏飞 +1 位作者 王卫安 李荣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4-1418,共5页
针对高分辨率卫星立体影像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过程中由于影像几何和辐射差异造成匹配困难和误匹配等问题,综合运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算子和归一化互相关(NCC)算子,并考虑核线和视差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网视差约束的影像分... 针对高分辨率卫星立体影像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过程中由于影像几何和辐射差异造成匹配困难和误匹配等问题,综合运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算子和归一化互相关(NCC)算子,并考虑核线和视差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网视差约束的影像分层匹配方法,同时对匹配窗口进行自适应优化改进,实现特征点、格网点和特征线的匹配,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生成DSM.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上海崇明WorldView-1和浙江舟山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生成对应区域的DSM,与地面控制点和已有DSM对比分析,高程精度与像素分辨率相当,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影像金字塔 立体影像匹配 数字表面模型(D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的地貌量化分析——兼对高原“夷平面”的讨论 被引量:44
10
作者 刘静 丁林 +2 位作者 曾令森 Paul TAPPONNIER Yves GAUDEMER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5-299,共15页
利用新近公布的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选取青藏高原北部及高原内、外流区域进行大尺度定量地貌分析。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地貌差异反映了它们在地貌演化上的阶段性。在高原北部的祁连山地区,局部地区绝对高程增加的同时,地势... 利用新近公布的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选取青藏高原北部及高原内、外流区域进行大尺度定量地貌分析。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地貌差异反映了它们在地貌演化上的阶段性。在高原北部的祁连山地区,局部地区绝对高程增加的同时,地势起伏反而变缓。这些地区水系的发育程度普遍较低,剥蚀物质往往只经过近距离的搬运仍滞留在逆冲褶皱带内,山间盆地和平地成为山间小河的侵蚀堆积基准,因此“削高填低”的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局部地形起伏。高原平坦地势是伴随着造山过程及之后的高海拔侵蚀基准和内流型水系条件下“削高填低”剥蚀过程的结果。我们认为高原内部为现今仍在承受剥蚀的地势平坦面。它的形成具穿时性,是内流型水系河流下切侵蚀能力弱化的结果,不直接反映海拔的高低。如果平坦侵蚀面的形成与海拔高程无必然的关联,或侵蚀面可以在任何海拔高度形成,而不一定代表以海平面为基准的准平原,那么它就不能作为一个可靠的参照面用于直接示踪和约束高原的抬升量和抬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演化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地势平坦面 高海拔夷平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规则构建和形态学修复的建筑物提取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金库 冯险峰 +1 位作者 徐秀莉 丁青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1,F000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规则构建和形态学修复的建筑物提取方法,并以青岛市崂山区作为试验区开展建筑物信息提取研究。首先,选用试验区的快鸟影像,进行影像预处理、小尺度分割、大尺度合并、知识规则构建等算法处理,得到建筑物轮廓的粗提取... 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规则构建和形态学修复的建筑物提取方法,并以青岛市崂山区作为试验区开展建筑物信息提取研究。首先,选用试验区的快鸟影像,进行影像预处理、小尺度分割、大尺度合并、知识规则构建等算法处理,得到建筑物轮廓的粗提取结果,对提取结果经过形态学修复和边缘检测后,得到粗提取的建筑物轮廓矢量图;然后在以ArcGIS Engine为平台开发的建筑物提取系统中,以预处理后影像和第一步中获取的建筑物矢量图作为双底图,针对建筑物的不同形态,分别采用手扶跟踪数字化、自动跟踪数字化和模型数字化来规则化处理建筑物轮廓;最后获得建筑物轮廓的精提取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与监督分类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取出的建筑物轮廓清晰完整、精度高、速度快,提高了建筑物提取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影像 建筑物提取 模型库 图像分割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高分辨率廓线中近地层信息分析及相关模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湘婧 徐祥德 +2 位作者 陈宏尧 马舒庆 陈渭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04-1510,共7页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大气探测精度,L波段"秒级"数据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探测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气象要素再分析的基础平台。为了探讨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数据应用的可行性,考虑到用于对比分析的其他观测系统...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大气探测精度,L波段"秒级"数据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探测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气象要素再分析的基础平台。为了探讨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数据应用的可行性,考虑到用于对比分析的其他观测系统获取"秒级""高时间密度"同步观测数据的设备条件,本文重点选用了JICA(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PBL(行星边界层)通量铁塔梯度观测系统来进行对比分析,并构造L波段探空再分析与通量铁塔近地层气象信息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近地层数据能够较好地描述大气边界层内近地层温、湿、压;所建立的温、湿、压模型具有推算PBL铁塔近地层的温、湿、压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可为L波段高分辨率垂直廓线再分析平台及其对大气结构描述可行性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基础。基于L波段高分辨率垂直廓线再分析信息平台的构造,将有助于开发全国L波段探空在数值模式应用方面的潜力,推进探空垂直高分辨信息在数值模式同化系统中新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 PBL铁塔 近地层 误差分析 相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邢佩 房小怡 +6 位作者 张宁 程宸 王昕瑶 刘勇洪 杜吴鹏 杨若子 党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8-988,共11页
介绍了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的构建,以中尺度模式结果作为背景驱动场,5m分辨率建筑物资料作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区块处理、分区函数插值和质量守恒约束,实现了在较短时间(2~3 h)内获得可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10 m左右)的... 介绍了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的构建,以中尺度模式结果作为背景驱动场,5m分辨率建筑物资料作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区块处理、分区函数插值和质量守恒约束,实现了在较短时间(2~3 h)内获得可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10 m左右)的近地面风场。基于该模型对北京四环内主城区(20 km×19 km)在8个典型时刻的10 m分辨率风场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如下:(1)在风速方面,模拟值与观测值相比往往会偏大些,夏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90%以上,冬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60%以上;在风向方面,8个时刻的准确率均在40%以上。(2)基于该风场模型模拟得到的高分辨率风场能够反映出北京主城区风的山谷风日变化特征;明显的风速大值区往往对应着粗糙度较小的下垫面,而一些密集高层建筑区域始终是流场凌乱的风速小值区。(3)以东二环某一区块为例,该高分辨率风场模型还可对重点街区的精细化风场特征进行展示,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流场因建筑物分布产生的分流、汇合、局部环流,以及尾流。综上所述,该城市风场模型为实现短时间内获得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近地面风场提供了有效途径。掌握城市尺度的精细化风环境特征,有助于识别亟需改善或限制开发的关键区域,辅助城市通风廊道的合理构建和实施,从而达到优化城市内部通风性能、缓解城市热岛、增加风环境舒适度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模型 高分辨率 下垫面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层数据库模型约束的组合静校正技术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志德 卢福珍 +2 位作者 王忠吉 杜以东 刘国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2,共4页
近地表时间问题严重困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质量,进而影响到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圈闭识别和储层物性研究,可见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对微幅度构造油藏、岩性油气藏研究意义重大。以松辽盆地塔112三维地震工区高分辨率地... 近地表时间问题严重困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质量,进而影响到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圈闭识别和储层物性研究,可见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对微幅度构造油藏、岩性油气藏研究意义重大。以松辽盆地塔112三维地震工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为例,研究出一种基于表层数据库模型约束的组合静校正技术,首先分析了地震资料处理中现有静校正技术的不足,阐述了应用微测井资料建立近地表模型的过程,剖析了初至折射波静校正在实际应用中造成其低频分量不准确的原因,给出了应用表层数据库模型静校正量低频成分与初至折射波静校正量高频成分组合来解决近地表时间问题的技术策略。该技术在塔112三维地震工区应用取得满意效果,与单纯使用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相比,不仅消除了假构造现象,而且剖面叠加质量较高,有助于精细地质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 微幅度构造 表层数据库模型 初至折射静校正 组合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和GEOWEPP的流域产沙量估算及其空间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倪九派 高明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和GEOWEPP,从坡面、子流域和流域3种空间尺度对五桥河流域产沙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从不同的空间尺度进行考察,流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坡面尺度到子流域尺度和流域尺度,研究区114.6 km2面积... 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和GEOWEPP,从坡面、子流域和流域3种空间尺度对五桥河流域产沙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从不同的空间尺度进行考察,流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坡面尺度到子流域尺度和流域尺度,研究区114.6 km2面积上的年产沙总量从3.79×105t减少至1.25×105t和0.84×105t,单位面积年产沙量从33.09 t hm-2减少至10.94 t hm-2和7.29 t hm-2,年均泥沙输移比从1.000减小至0.331和0.220。将GIS与GEOWEPP结合,既能反映流域输出终端的泥沙量,又可以刻画流域内部土壤侵蚀的强度和空间分布,能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布置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DEM GEOWEPP 流域产沙量 空间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系改进高分辨率DEM的流域水系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倪九派 高明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77,共7页
以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河流域为例,在构建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Arc Hydro Tools)进行流域边界的确定、河网的提取、子流域的剖分以及水系结构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桥河流域的各种水系结构参数... 以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河流域为例,在构建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Arc Hydro Tools)进行流域边界的确定、河网的提取、子流域的剖分以及水系结构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桥河流域的各种水系结构参数的值均在一般水系的范围内,河网水系总体上Horton表现较为明显,河网水系在数量上的发育程度高于其长度上的发育,流域内不同区域河网水系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运用基于水系改进的高分辨率DEM和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Arc Hydro Tools)提取的水系与实际水系特征完全吻合且连续完整,是一种进行流域水文分析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DEM 水系结构特征 ARCGIS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高分辨率影像河道边界提取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欢 易永红 +1 位作者 王啸 陈秀万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6年第5期407-413,共7页
河(航)道边界定位是河(航)道测量的重要内容,对于内河航运交通、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目前遥感影像水体信息提取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可变形模板轮廓匹配技术的优点,同时考虑高分辨... 河(航)道边界定位是河(航)道测量的重要内容,对于内河航运交通、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目前遥感影像水体信息提取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可变形模板轮廓匹配技术的优点,同时考虑高分辨率影像上河道边界的光谱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高分辨率影像河道边界提取算法。数据源选用四川宜宾地区的Q u ickB ird影像,采用本算法对初始轮廓进行变形,匹配河道边界的真实位置。对于位于真实边界附近的初始轮廓,拟合的边界线上落在距离真实边界两个像素内的点数达到70%,5个像素以内的点数达到90%以上。结果说明引入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将给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影像 河道边界 活动轮廓模型 数字航道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毫米波InSAR测绘困难地区地形测图实践 被引量:9
18
作者 韦立登 李永杰 +1 位作者 孙中昶 高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已成为获取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可以全天时、全天...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已成为获取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可以全天时、全天候进行数据获取.机载双天线毫米波In SAR不受失相关的影响,具有小体积、高分辨率、机动灵活等特点,可以实现大尺度、高精度成像.本研究利用机载双天线毫米波InSAR通过干涉批处理、区域网平差、地理编码、图像拼接镶嵌等步骤生成了贵州施秉试验区(丘陵、山地)和四川邛崃试验区(高山地)高精度的DOM与DSM,并利用地面控制点(GCPs,Ground Control Points)进行了精度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获取的DSM精度符合1∶5 000地形图绘制要求,表明了机载双天线毫米波InSAR具备生成不同地形的DOM/DSM的能力,为解决困难地区DOM/DSM数据缺失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毫米波In SAR 区域网平差 高精度 数字表面模型 数字正射影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井间地震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 被引量:5
19
作者 宫健 刘浩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1-456,共6页
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一直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提出利用井间地震资料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一种新方法,即基于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线性系统理论,建立关联低频地面地震与高频井间地震间多尺度地球物理信息的理论模型,... 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一直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提出利用井间地震资料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一种新方法,即基于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线性系统理论,建立关联低频地面地震与高频井间地震间多尺度地球物理信息的理论模型,再利用系统辨识技术估计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系统特性,进而对地面地震资料实施补偿性高频恢复。应用该方法对精细地质模型不同分辨率的正演模拟资料及垦71井区实际井间及地面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保持原地面地震资料主要特征参数的基础上,提高主频约10Hz,优势频带拓宽10~20Hz,取得了较好的地震资料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 地面地震 井间地震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的超分辨处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俊好 袁业术 刘永坦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5,22,共6页
由于工作在高频段,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的角分辨力较差,尤其是当阵长受限时。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最小方差信号无畸变响应(MVDR)波束形成实现超分辨的方法,单目标实测数据及部分仿真目标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了其有效性。
关键词 高频 地波超视距雷达 SWOTHR 雷达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