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审“绝地天通”——兼论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史存在的问题
1
作者 曹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8,229,230,共19页
学界已从不同领域对“绝地天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用以解决文明起源、制度变迁、思想跨越的重大问题。然而,“绝地天通”的本义尚未得到认真的梳理。从《国语·楚语下》所见楚昭王开始,对其的理解已经产生了偏差,之后的诠释都... 学界已从不同领域对“绝地天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用以解决文明起源、制度变迁、思想跨越的重大问题。然而,“绝地天通”的本义尚未得到认真的梳理。从《国语·楚语下》所见楚昭王开始,对其的理解已经产生了偏差,之后的诠释都存在读者基于自身立场随意解读和无限放大的问题。结合《春秋公羊传》《白虎通》《独断》等材料可知,“绝地天通”的本义是断绝失势政治集团和天神、地祇相沟通的可能,是一种类似“夷其宗庙”的惩罚手段,而非所谓历史早期曾经有过人人都可以与天相通,后来神权被王权垄断的意思。《楚语下》进一步强调了区分天神与地祇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但这只代表重、黎职责互不干扰,不等于从此出现人神截然相分的政教分离。通过比对相关传世及出土文献发现,“绝地天通”必须放在中国古代治乱历史观以及历法天道观中,才能得到合理解释。20世纪以来的学术史研究,深受西方单线演进论影响,“绝地天通”成为解释从巫术到宗教、神权到王权、神文到人文的绝佳题材,有断章取义、夸大其词之嫌,需要重新界定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地天通 《吕刑》 《楚语下》 《独断》 《五纪》 历法 治乱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语》所载武王伐纣天象及其年代与日程 被引量:14
2
作者 江晓原 钮卫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53-365,共13页
《国语·周语下》伶州鸠对周景王所述武王代殷时天象,是天文历史年代学上罕见的珍贵文献。历代学者对解读这段文献都感困难。该文采用国际天文学界最权威的行星星历表数据库及计算、演示软件,对这一文献中的每一项天象都进行了全... 《国语·周语下》伶州鸠对周景王所述武王代殷时天象,是天文历史年代学上罕见的珍贵文献。历代学者对解读这段文献都感困难。该文采用国际天文学界最权威的行星星历表数据库及计算、演示软件,对这一文献中的每一项天象都进行了全面计算、检验和演示,并结合《尚书·武成》、《逸周书·世俘》、利篮铭文、《淮南子·兵略训》、《荀子·儒效》等有关记载,从而表明:伶州鸠对周景王所述之一系列武王伐纣天象,实际上是武王伐纣过程中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天象实录,它们可以与武王伐纣之役的日程逐一对应吻合。这一发现,对于确定武王伐纣之年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也是天文历史年代学极具典型意义的个案之一。由此我们重现了武王伐纣之役的日程表,并确定牧野之战的日期为公元前1044年1月9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武王伐纣 天象 年代学 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语言教育的国家战略意义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汝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7-203,共7页
语言教育的状况和水平,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其国家软实力、政府执政能力乃至国家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全球化挑战和新发展机遇,我国的语言教育应上升到高国家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和对待。从语言知识教育走... 语言教育的状况和水平,不仅决定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其国家软实力、政府执政能力乃至国家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全球化挑战和新发展机遇,我国的语言教育应上升到高国家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和对待。从语言知识教育走向语言能力教育,从说写技能教育走向文化素养教育,从语言体系教育走向语言传播秩序教育,从个体语言工具教育走向国家话语能力教育,从国内语言教育走向国际语言教育,从语言文化教育走向语言文明教育,正在成为我国语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育 国家话语能力 国家战略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与《国语》的上溯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可永雪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36-51,共16页
《国语》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所重点依据的史书,《国语》的史料素材,对《史记》具有史源性的价值和意义。《史记》对《国语》的援据、采用,主要有采用、关涉、未用三种情况,常用"取事约辞"或"取事弃辞"等办法予以... 《国语》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所重点依据的史书,《国语》的史料素材,对《史记》具有史源性的价值和意义。《史记》对《国语》的援据、采用,主要有采用、关涉、未用三种情况,常用"取事约辞"或"取事弃辞"等办法予以改写或改造。《国语》的"观人法"和对人物"为人"的关注,在《史记》中得到了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国语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语》西周部分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居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7,共3页
《国语》西周部分在全书占有的比例较小,但是作用不可低估。作者对这一部分史料的选择并非毫无目的,而是用心良苦。这一方面符合“语书”的作用,一方面也定下了全书思想价值的取向。不但交待了具体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而且也为研究西周... 《国语》西周部分在全书占有的比例较小,但是作用不可低估。作者对这一部分史料的选择并非毫无目的,而是用心良苦。这一方面符合“语书”的作用,一方面也定下了全书思想价值的取向。不但交待了具体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而且也为研究西周的灭亡提供了政治、经济的有力证据,并顺理成章地交待了“礼乐崩坏”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西周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语》八论——对《国语》一书的认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可永雪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2期18-21,共4页
《国语》是司马迁写作《史记》重点依据的一部书,《国语》的史料素材,对《史记》具有史源性价值和意义,这种记言性典籍早出,表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思想、言论的传统,《国语》具有典型的"语"体模式,人物对话有保持"语&... 《国语》是司马迁写作《史记》重点依据的一部书,《国语》的史料素材,对《史记》具有史源性价值和意义,这种记言性典籍早出,表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思想、言论的传统,《国语》具有典型的"语"体模式,人物对话有保持"语"体性质的作用,把握并反映了那个时代思想与精神的真实面貌,其所记不止于"邦国成败,嘉言善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史记》 司马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崛起背景下的美国语言战略及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韩艳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2-57,共6页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未来五十年的发展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开启新征程。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加速向一流强国迈进,话语权对中国崛起至关重要。从美国的经验看,语言战略是大国崛起构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未来五十年的发展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开启新征程。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加速向一流强国迈进,话语权对中国崛起至关重要。从美国的经验看,语言战略是大国崛起构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性力量。目前,我国语言战略研究还未受到广泛重视,语言战略如何支撑大国崛起的讨论更是鲜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和分析美国崛起过程中(1945—2000年)各项配套语言政策的设计、规划和实施情况,借助具体的语言政策和措施,解读美国的语言战略,这对我国建构前瞻性语言战略,服务国家复兴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战略 话语权 语言政策 大国崛起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颜祸水”的文学艺术表现——以《国语》骊姬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淑朵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5-98,共4页
以叙事学的解析为主体,对故事叙述中所运用的白描和对话手法进行艺术分析,解析和提炼骊姬形象塑造中的艺术特色。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骊姬是男性塑造出来的,不管作者塑造手法多么高超,仍然是写男性强权下的女性,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人物形... 以叙事学的解析为主体,对故事叙述中所运用的白描和对话手法进行艺术分析,解析和提炼骊姬形象塑造中的艺术特色。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骊姬是男性塑造出来的,不管作者塑造手法多么高超,仍然是写男性强权下的女性,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人物形象的喜恶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骊姬形象 文学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语》看春秋时人的语言观
9
作者 陈鹏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71,共7页
《国语》是研究春秋社会文化的一部重要文献,其中包含大量的反映春秋时人言语活动及语言观的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梳理、分析与归纳可以看出,春秋时人的语言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言语在社会文化中重要地位的强调,立言是贵族大夫... 《国语》是研究春秋社会文化的一部重要文献,其中包含大量的反映春秋时人言语活动及语言观的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梳理、分析与归纳可以看出,春秋时人的语言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言语在社会文化中重要地位的强调,立言是贵族大夫实现其生命价值的重要手段,言语决定贵族大夫政谏、外交专对等政治活动的效果;二是对言语伦理规范的总结,如无远、忠、敬、信、仁、智、教、孝、惠、让、顺、义利统一、勇有所制等。这些伦理规范是春秋贵族文化的表征,是其君子人格的形象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人 《国语 语言观 言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惺品评《国语》
10
作者 郑艳玲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7-31,90,共5页
在明清时期文学批评和史学批评的繁荣背景下,出现了不少评论《国语》的著作。晚明时期的竟陵派领袖钟惺也选摘《国语》加以品评。钟惺通过品评《国语》涉及的历史及相关言论,表达对周王朝以及君臣的具体观点和看法,对出色的历史人物进... 在明清时期文学批评和史学批评的繁荣背景下,出现了不少评论《国语》的著作。晚明时期的竟陵派领袖钟惺也选摘《国语》加以品评。钟惺通过品评《国语》涉及的历史及相关言论,表达对周王朝以及君臣的具体观点和看法,对出色的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国语》的文学价值。钟惺的品评结合了史评和文评,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惺 《国语 品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1年江淮水灾语境下美麦借款舆论话语呈现
11
作者 郭静 吴娇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40-148,共9页
1931年江淮水灾之际,美麦借款舆论话语的多元展现及其与社会政治的互动关系备受关注,水灾引发的粮食短缺、灾民流亡、匪患疠疫等问题凸显。以《中央日报》为代表的官方舆论与以《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在美麦借... 1931年江淮水灾之际,美麦借款舆论话语的多元展现及其与社会政治的互动关系备受关注,水灾引发的粮食短缺、灾民流亡、匪患疠疫等问题凸显。以《中央日报》为代表的官方舆论与以《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在美麦借款议题上呈现出多元声音,涉及政府利益、百姓负担、救灾成效及国际关系走向等核心议题。这些舆论话语与社会政治紧密互动,影响政策制定、民众认知,并展现不同政治力量在舆论场中的博弈与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水灾 美麦借款 舆论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蠡:被塑造出的理想人物——以《国语》《史记》为中心
12
作者 宋春光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36-38,共3页
千百年来,范蠡的相关事迹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通过对《国语》《史记》等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史料中对于范蠡其人的记载存在"远略近详"的情况,而《史记》作为我们现今可见的最早关于范蠡系统介绍的文献,其所记又多有隐喻... 千百年来,范蠡的相关事迹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通过对《国语》《史记》等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史料中对于范蠡其人的记载存在"远略近详"的情况,而《史记》作为我们现今可见的最早关于范蠡系统介绍的文献,其所记又多有隐喻汉初历史人物,甚至是司马迁演义的成分。在掌握更多材料之前,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如今我们对范蠡的认识,其框架来自于《史记》,而这与历史上真实的范蠡大相径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蠡 《国语 《史记》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语·晋语二》“怀挟缨纕”新解
13
作者 蔡振华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4期48-51,126,127,共6页
《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者”一般认为是完整的一句话,本文由“者”字入手分析它的成分,认为它只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充当“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的主语,因此旧注“缨”为“马缨”,“纕”为“马腹带”并... 《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者”一般认为是完整的一句话,本文由“者”字入手分析它的成分,认为它只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充当“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的主语,因此旧注“缨”为“马缨”,“纕”为“马腹带”并不可靠。本文认为“缨”是“系绕”之意,“纕”活用为动词,作“系挂、佩带”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服务:从馆藏物语到用户事语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勇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0,共11页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话语表达深刻反映服务思维理念,本文借助语词工具分析国内外40所一流大学图书馆网站服务话语的语形、语义、语感、语法、语态特征及实现的意义,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话语倾向围绕馆藏和资源开展服务的物态语;国外...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话语表达深刻反映服务思维理念,本文借助语词工具分析国内外40所一流大学图书馆网站服务话语的语形、语义、语感、语法、语态特征及实现的意义,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话语倾向围绕馆藏和资源开展服务的物态语;国外高校图书馆则倾向围绕用户学术事业需要展开的事态语。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需从物态语转向事态语,构建多重意义关联的事态话语系统,以成就用户实现话语意义。图7。表4。参考文献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服务话语 物态语 事态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15
作者 孙泽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35-43,共9页
所谓繇辞,狭义上来讲就是押韵的卜筮辞。《左传》《国语》所见的非《周易》繇辞,可以从创作性质上分为旧有繇辞和临时自撰繇辞。前者是在某次占卜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繇辞,占卜之后可以依照使用,共九例。后者即卜筮者在某次占卜后临时创造... 所谓繇辞,狭义上来讲就是押韵的卜筮辞。《左传》《国语》所见的非《周易》繇辞,可以从创作性质上分为旧有繇辞和临时自撰繇辞。前者是在某次占卜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繇辞,占卜之后可以依照使用,共九例。后者即卜筮者在某次占卜后临时创造的繇辞,共五例。将二者置于其本身的使用和制作情境中考察,可知繇辞是应卜筮需要而产生的,早期繇辞制作的历史是一部在具体的卜筮场景中不断承袭、改编与创新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制作者的文体意识逐渐清晰,企图创作出一种整齐的韵语繇辞,而在汉代文士的著作中也能找寻到这种制作方法和文体意识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国语 临时自撰繇辞 旧有繇辞 文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美俄网络空间安全观对比及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娜 漆晨航 杨振楠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研究目的]网络空间大国博弈影响国家安全,对美俄网络安全观的对比研究,可为研究全球网络空间博弈及制定我国网络空间战略提供必要的借鉴。[研究方法]以网络安全观理论为基础,以冷战后美俄国家安全战略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对美俄网络安... [研究目的]网络空间大国博弈影响国家安全,对美俄网络安全观的对比研究,可为研究全球网络空间博弈及制定我国网络空间战略提供必要的借鉴。[研究方法]以网络安全观理论为基础,以冷战后美俄国家安全战略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对美俄网络安全话语演变的特点、认知逻辑与差异原因开展对比研究。[研究结论]研究表明,美俄网络安全观演变与地缘政治密切相关,两国不断因势调整,在网络安全理念、网络安全战略、网络安全维护手段上呈现内外、技术、主权等差异特征。我国高度关注全球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动态,通过健全战略体系、完善规则体系、强化防御体系,不断推进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国家安全战略 网络安全观 网络空间 安全话语 美国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17
作者 胡文嘉 《汉字汉语研究》 2019年第4期120-123,128,共5页
《国语·周语》“内史兴论晋文公必霸”章有“奉礼义成”一句,王引之《经义述闻》指出其当读为“仪”。然考诸文义与文献用例,“礼义”或宜仍读如原字。“礼义”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晚期以来“礼”“义”思想内涵的转变。
关键词 国语 周语 经义述闻 礼义 礼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引之《經義述聞·國語上》斠正
18
作者 蕭敬偉 郭鵬飛 《人文中国学报》 2013年第1期205-221,共17页
高郵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爲乾嘉樸學的代表人物。二王以其深湛的小學修爲,出入於經典之中,屢有創獲,其《經義述聞》更是經學名著,影響深遠。然而,在辯解疑難之餘,亦偶見未安之處,如文義的理解、字形的掌握或語法的分析等,均有值得商榷... 高郵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爲乾嘉樸學的代表人物。二王以其深湛的小學修爲,出入於經典之中,屢有創獲,其《經義述聞》更是經學名著,影響深遠。然而,在辯解疑難之餘,亦偶見未安之處,如文義的理解、字形的掌握或語法的分析等,均有值得商榷的例子。今就《經義述聞·國語上》,擇其可議之處,加以檢討,以察其問題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孫 王引之 《經義述聞》 《國語》 經學 訓詁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翻译实践研究体系建构
19
作者 杨立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从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个方面构建国家翻译实践的研究体系。分析并阐述了机构翻译学说的分类观、本质观、决定因素、存在特征和国家翻译实践的自发、自利、自主特征、主体观、文化政治观等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对... 从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个方面构建国家翻译实践的研究体系。分析并阐述了机构翻译学说的分类观、本质观、决定因素、存在特征和国家翻译实践的自发、自利、自主特征、主体观、文化政治观等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兼顾翻译过程的整体性与分对象的关联度,具体分为主体与过程、传播与影响、模式与话语、规范与制度、风险与安全5个类别;研究方法主要为话语分析、外交学和民族志学。此研究体系尚属初步建构,未来还需在案例资源拓展、相关理论深挖和研究路径探索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研究体系建构 话语分析 外交学 民族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情报界数据战略的文本特征与建构思路——以话语分析为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娟 张金平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6,共9页
[研究目的]研究分析美国情报界数据战略的特点与建构思路,对中国特色数据情报战略建设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于话语分析,对特朗普政府《情报界信息环境数据战略2017—2021》和拜登政府《情报界数据战略2023—2025》的词汇、语法及语篇... [研究目的]研究分析美国情报界数据战略的特点与建构思路,对中国特色数据情报战略建设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于话语分析,对特朗普政府《情报界信息环境数据战略2017—2021》和拜登政府《情报界数据战略2023—2025》的词汇、语法及语篇进行定量比较研究,总结两份情报界数据战略的异同与特点。[研究结论]美国通过两部情报界数据战略建立并不断完善数据标准,充分应用数据科学技术保障数据安全,鼓励多元主体协同数据情报创新,并打造数据驱动型情报团队。我国应尽快制定战略统一数据认知,明确标准筑牢制度基础,以多边监管共筑数据安全,通过多元共享体系活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情报战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界 数据战略 话语分析 文本特征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