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凝全血标本存放条件对血细胞参数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文元 刘芹 +1 位作者 王莉 唐明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凝全血标本存放条件对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参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SysmexK-4500血细胞分析仪对EDTA-K2抗凝血标本进行长时间(144h)不同时段、不同放置温度的血细胞参数稳定性检测,用Excel软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18℃~25... 目的探讨抗凝全血标本存放条件对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参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SysmexK-4500血细胞分析仪对EDTA-K2抗凝血标本进行长时间(144h)不同时段、不同放置温度的血细胞参数稳定性检测,用Excel软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18℃~25℃)条件下,白细胞(WBC)可稳定72h,血小板计数(PLT)可稳定96h,血红蛋白(Hb)可稳定120h,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只能稳定24~48h,其余参数于24h开始与4h内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温(2℃~8℃)冷藏条件下,WBC、RBC、Hb、MCH可稳定96h,血细胞比容(HCT)、PLT可稳定72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稳定48h,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于24h开始与4h内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于96h检测结果降低(P<0.01)。偏差分析结果显示,标本室温保存,WBC、PLT、Hb于96h内,RBC于48h内,检测的结果差异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标本冷藏保存,WBC于96h内、PLT于48h内、红细胞3项参数(RBC、Hb、HCT)于120h内检测的结果差异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抗凝全血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检测完毕后,建议放置2℃~8℃冰箱保存。如遇特殊原因,标本不能及时送检,也应放置冰箱保存,48h内检测结果基本可满足除MPV、PDW外的血液常规需要。同时以备临床和患者对血液常规结果有疑惑时进行复检核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细胞分析仪 抗凝 标本稳定性 存放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抗凝标本用于复合凝血激酶试剂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是稳定的
2
作者 程鲁京 王卉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年第2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edta 抗凝标本 复合凝激酶试剂 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抗凝管制作体会
3
作者 章文 徐刚 吴跃平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抗凝 常规 制作体会 液常规检验 手指末梢 抗凝比例 标本 edta 标本制作 抗凝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采集方法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沈亚文 王仲泉 邓宽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 确定能否用抗凝血标本替代新鲜血进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方法 对30例患者的新鲜血和EDTA抗凝血、肝素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血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种抗凝血的中性粒细胞碱性... 目的 确定能否用抗凝血标本替代新鲜血进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方法 对30例患者的新鲜血和EDTA抗凝血、肝素抗凝血、枸橼酸钠抗凝血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种抗凝血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与新鲜血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新鲜血与EDTA抗凝血间,NAP阳性率和积分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新鲜血与枸橼酸钠抗凝血间,NAP阳性率和积分也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新鲜血与肝素抗凝血间,NAP阳性率的相关性较好,但NAP积分的相关性则较差。结论 临床工作中可用EDTA抗凝血替代新鲜血制备血涂片进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标本采集 edta抗凝全血标本 肝素抗凝标本 枸橼酸钠抗凝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抗凝剂在实验室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学志 喻志祥 《社区医学杂志》 2006年第08S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实验室检验 抗凝 抗凝标本 液凝固 细胞计数 细胞分析仪 项目要求 化学试剂 抗凝物质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氏血沉新参考值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永光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2年第2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参考值 红细胞压积 浆粘度 参考带 肝素抗凝 粘度 参考范围 沉降率 检验标本 生化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分析中的护理干预
7
作者 刘巧玲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22期76-77,共2页
随着检验仪器的不断自动化,静脉抗凝全血做血细胞分析以其准确性高、易于自动化和一针多血用途等特点,已悄然推开。护士作为血液标本的采集者,标本质量的高低与否是取得准确可靠结果的前提与关键。
关键词 细胞分析 护理干预 检验仪器 静脉抗凝 护士 标本 标本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5180血球仪两种模式检测结果比较
8
作者 濮纪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20期2658-2659,共2页
我院新进一台深圳迈瑞BC-51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该分析仪提供全血与预稀释两种分析模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法按要求标本一般为抗凝静脉血,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在预稀释模式下进行分析,预稀释法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一直困扰... 我院新进一台深圳迈瑞BC-51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该分析仪提供全血与预稀释两种分析模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法按要求标本一般为抗凝静脉血,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在预稀释模式下进行分析,预稀释法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一直困扰着检验人员.为了探讨静脉全血标本与预稀释标本检测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我们对20例随机门诊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了两种模式的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结果 自动液细胞分析仪 球仪 自动液分析仪 抗凝静脉 预稀释模式 预稀释标本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与人工涂片镜检的比对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明星 李妮 徐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81-381,共1页
本文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涂片镜检的效果比对,旨在保证检验准确性。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准确比对3000人份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来源于我院2014年1-12月内科随机抽取的住院患者。1.2方法采用Sysmex XT-1800i全血细胞分析仪及... 本文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涂片镜检的效果比对,旨在保证检验准确性。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准确比对3000人份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来源于我院2014年1-12月内科随机抽取的住院患者。1.2方法采用Sysmex XT-1800i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和质控品。严格按照Sysmex XT-1800i全血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检测标本,将上述标本制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片镜检 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 姬姆萨染色 检测标本 抗凝静脉 参考方法 符合率 中毒颗粒 涂片染色
原文传递
血浆中p-tau(^(181)p)蛋白对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丹涛 许贤豪 +1 位作者 蔡晓杰 王新德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2-504,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中ptau(181P)蛋白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Disease,AD)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AD患者进行分层研究,并改进了实验室检测方法。选择了早期AD组患者23例〔19≤简易精神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26,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1... 目的研究血浆中ptau(181P)蛋白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Disease,AD)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AD患者进行分层研究,并改进了实验室检测方法。选择了早期AD组患者23例〔19≤简易精神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26,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1〕,中后期AD组患者35例(MMSE<19,CDR≥2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所采集血标本置EDTA抗凝管中,低温离心取上清、加酸置低温冰箱保存。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ptau(181P)蛋白。结果早期AD患者血浆中ptau(181P)蛋白浓度(8.5±14.9)ng/L与健康对照组(5.7±4.3)ng/L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后期AD患者ptau(181P)蛋白血浆浓度(18.3±20.3)ng/L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改进实验室研究手段并对AD患者分层检测血中ptau(181P)蛋白的浓度很有可能成为辅助AD临床诊断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诊断意义 健康对照组 Disease 实验室检测方法 ELISA方法 AD患者 临床诊断 采集标本 实验室研究 状态检测 痴呆程度 年龄性别 edta 冰箱保存 蛋白浓度 患者 浆浓度 生物指标 中后期 抗凝 统计学 分层
原文传递
基因扩增试验中临床标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有哪些注意事项?
11
作者 赵晓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7-477,共1页
关键词 长期保存 临床标本 基因扩增试验 沙眼衣原体DNA MRNA检测 意事项 edta抗凝 采集 丙型肝炎病毒 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