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4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设计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在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丁锦辉 刘光 +10 位作者 李维敏 陆信武 黄新天 陆民 殷敏毅 施慧华 刘晓兵 叶开创 崔超毅 黄英 蒋米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3-567,共5页
目的评价低渗透设计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4月应用低渗透设计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21例,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9... 目的评价低渗透设计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4月应用低渗透设计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21例,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55~87岁,中位数为72.34岁。本组病例存在以下1种或多种情况:合并髂动脉瘤10例,巨大动脉瘤4例,短瘤颈3例,瘤颈严重扭曲3例,入路严重扭曲4例,股动脉纤细1例,附壁血栓和严重钙化6例。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死亡病例,2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于合并症。手术时间(135.43±12.45)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4±21.66)m L,均无输血。术中Ⅰ型内漏5例,Ⅱ型内漏3例,Ⅲ型内漏2例,均术中处理满意。术后随访19例,随访时间为3~36个月,18例存活,1例死于糖尿病并发症。随访患者术后均复查CT血管造影,未发现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低渗透设计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修复适用于多数复杂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手术风险较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 复杂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晓峰 黄小勇 +4 位作者 郭曦 薛玉国 李铁铮 刘光锐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21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48 ~ 84岁,平均(68.9±9.9)岁... 目的:探讨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21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48 ~ 84岁,平均(68.9±9.9)岁.21例均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1,3,6及12个月之后,每年行主动脉CTA复查.结果:21例均成功置入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100%;共置入主体覆膜支架21枚,对侧分支支架21枚,延长支6枚,Cuff支架1枚.主体覆膜支架直径23 ~31 mm,长度为120 ~ 180 mm,平均(152-±20.7)mm; 16例封闭一侧髂内动脉,5例保留双侧髂内动脉.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 ~15个月,未见支架移位及内漏发生.结论:GORE EXCLUDER腔内修复肾下腹主动脉瘤近、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 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管炎症及心肺功能的改善作用
3
作者 陈保星 李会朋 +2 位作者 王国华 郭鹏威 张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D-二聚体(D-D)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D-二聚体(D-D)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原则,将采用药物治疗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真、假腔最大直径,心、肺功能、血清TLR4、NF-κB、MMP-9、D-D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的真腔最大直径增大,观察组患者真腔最大直径较对照组更大;两组患者假腔最大直径均减小,观察组患者假腔最大直径较对照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的每搏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药物治疗比较,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均较好,可能与该手段可下调患者血清TLR4、NF-κB、MMP-9、D-D水平,减轻血管炎症,改善凝血功能,并可扩大真腔最大直径,减小假腔最大直径,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腔内隔绝术 血管炎症 心肺功能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与介入联合治疗食管癌食管气管瘘的效果
4
作者 贾云明 朱海波 +1 位作者 耿家波 周杨杨 《医药前沿》 2025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癌食管气管瘘患者行覆膜支架与介入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食管癌食管气管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覆膜支架治疗,观察组予以覆膜支架治... 目的观察食管癌食管气管瘘患者行覆膜支架与介入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食管癌食管气管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覆膜支架治疗,观察组予以覆膜支架治疗+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支架置入成功情况、生存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支架置入成功率、骨髓抑制率高于对照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支架再次狭窄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食管气管瘘患者行覆膜支架治疗与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可提高支架植入成功率和生存率,降低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以及支架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气管瘘 支架治疗 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辅助手术治疗股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1例
5
作者 龚皇博 胡亚立 卢辉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59,共3页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分为彩超引导下压迫动脉穿刺点、开放手术治疗、彩超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瘤体及载瘤动脉栓塞术,各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1,2]。2024年4月我科对1例股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分为彩超引导下压迫动脉穿刺点、开放手术治疗、彩超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瘤体及载瘤动脉栓塞术,各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1,2]。2024年4月我科对1例股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辅助手术治疗,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股动脉 巨大假性动脉瘤 辅助手术 开放手术治疗 动脉穿刺点 彩超引导下 载瘤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王鹏飞 陈宁 +3 位作者 马培尧 孔深柯 王鑫 曹占伟 《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药物保...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和研究组(55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肝肾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再次手术或介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可对肝肾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腔内修复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肝肾功能 炎症因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ium自膨胀覆膜支架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狭窄的远期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7
作者 李茂 张国庆 +1 位作者 梁思敏 李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5-770,共6页
目的:评估Allium自膨胀覆膜支架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狭窄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置入Allium自膨胀覆膜支架的输尿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结果。对符合正态分... 目的:评估Allium自膨胀覆膜支架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狭窄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置入Allium自膨胀覆膜支架的输尿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结果。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关键性指标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指标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通过排除标准严格选择后,本研究共纳入22例通过内镜下Allium自膨胀覆膜支架置入的输尿管狭窄患者。平均年龄为(48.3±10.6)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6.5个月。手术时间为86(35~270)min,围术期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结果显示,有17例(77.3%)覆膜支架始终保持在位且通畅,其中16例随访终点时肾积水消失,1例由术前重度积水改善为轻度积水。1例患者因肾积水无法缓解选择拔出支架后行机器人输尿管重建手术。4例患者因并发结石取出支架,其中1例患者取出支架后无肾积水,1例患者积水减轻,其余2例患者仍为重度积水,但尿液排泄通畅无腰痛症状。随访期间患者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及严重支架管相关症状。患者的术前平均血肌酐浓度为(103.6±31.1)μmol/L,终末随访时血肌酐浓度下降为(102.2±27.7)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2)。最大肾积水宽度术前为(5.9±2.1)cm,术后为(1.7±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术后相比,终末最大肾积水宽度为(0.35±0.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llium自膨胀覆膜支架管在复杂输尿管狭窄治疗的长期观察中能有效改善患者肾积水。支架管症状、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保持较低的发生率,并且可长期留置,减少患者更换支架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内镜治疗 Allium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心包返折外侧通路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37例观察
8
作者 焦周阳 马志岭 +6 位作者 连冲 张林枫 孙全敬 曹辉 徐鹏 化召辉 李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2,共4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由内部阻塞(如血栓)或外部压迫(如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头颈部水肿、头疼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的临床综合征[1]。血管内支架治疗SVCS具有起效快、...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由内部阻塞(如血栓)或外部压迫(如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头颈部水肿、头疼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的临床综合征[1]。血管内支架治疗SVCS具有起效快、创伤小等优势,其中导丝安全通过闭塞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上腔静脉破裂心包填塞则是其最致命的并发症[2],肿瘤浸润支架内生长是SVCS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心包返折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金属覆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的近期疗效和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分析
9
作者 马升军 刘泳 +1 位作者 沈奕播 李一诗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气道金属覆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MTEF)的近期疗效和术后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MTEF行气道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胸部影像学、炎症指标的变化,并分析支架置入治... 目的探讨气道金属覆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MTEF)的近期疗效和术后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MTEF行气道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胸部影像学、炎症指标的变化,并分析支架置入治疗后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MTEF患者气道金属覆膜支架治疗后较治疗前气促指数明显下降、KPS评分明显升高,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RP、PCT)明显好转,胸部CT值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42个月,经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为Ⅳ期、术前KPS评分<50分是影响MTEF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气道金属覆膜支架治疗MTEF近期临床疗效确切,肿瘤分期为Ⅳ期、术前KPS评分<50分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食管气管瘘 气管金属支架 近期疗效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慧敏 王丹凤 史晓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4期7-9,64,共4页
目的观察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手术方案不同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进行治疗的68例A型A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手术方案不同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进行治疗的68例A型A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浆输注量、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升主动脉最大径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LVEF、LVEDd、LVESd、升主动脉最大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与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均为治疗A型AD有效术式,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但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覆膜支架技术治疗手术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短、血浆输注量少,可简化手术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血管支架技术 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治疗盆腔脂肪增多症所致肾积水的疗效
11
作者 王明瑞 王起 +5 位作者 胡浩 赖金惠 唐鑫伟 万春艳 许克新 徐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922,共4页
探讨留置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coated metal ureteral stent, CMUS)治疗盆腔脂肪增多症所致肾积水(pelvic lipomatosis induced hydronephrosis, PLH)的初步经验。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采用CMUS治疗PLH的8例... 探讨留置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coated metal ureteral stent, CMUS)治疗盆腔脂肪增多症所致肾积水(pelvic lipomatosis induced hydronephrosis, PLH)的初步经验。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采用CMUS治疗PLH的8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入组标准:影像学证实盆腔内膀胱周围过多的脂肪组织,膀胱抬高呈“倒梨形”,膀胱壁增厚;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黏膜滤泡样增生,活检病理提示腺性膀胱炎;单侧或双侧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排除标准:输尿管闭锁;反复加重的膀胱出口梗阻。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其中术前基线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血肌酐、肾盂宽度和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reteric stent symptoms questionnaire, USSQ)评分,术中资料包括逆行尿路造影下观察的输尿管狭窄部位和长度,术后随访资料包括血肌酐、肾盂宽度和USSQ评分。本组8例(11侧)PLH患者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8.7±8.6)岁,单侧肾积水5例和双侧肾积水3例。术前平均血肌酐为(90.0±10.3)μmol/L,平均肾盂宽度为(3.0±1.5) cm,术中发现全部为输尿管下段狭窄,平均狭窄长度为(1.9±0.9) cm。术前有3例患者留置输尿管双猪尾管,USSQ评分分别为97.0、68.0和100.0分。5例患者逆行置入CMUS支架,3例采用顺逆行结合的方式。末次随访时平均血肌酐为(82.0±11.1)μmol/L,较术前显著降低(t=3.23,P=0.02);平均肾盂宽度为(1.9±0.5) cm,较术前显著降低(t=3.12,P=0.02);在术前留置双猪尾管的3例患者中,更换为CMUS后末次随访时USSQ评分分别为87.0、62.0和89.0分,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改善。平均随访时间为(10.0±6.3)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CMUS相关症状,未发现支架相关感染、支架结壳等并发症;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支架移位至膀胱,经尿道取出支架后随访3个月,肾积水基本消失。CMUS支架治疗PLH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作为PLH长期维持性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输尿管支架 盆腔脂肪增多症 肾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金属覆膜支架在男性球膜部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12
作者 王梦珍 余月 +3 位作者 周晓晨 习海波 傅斌 陈庆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尿道金属覆膜(Allium)支架用于治疗男性球膜部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使用Allium支架治疗的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4例。均因外伤引起,年龄16~66(44.5... 目的探讨尿道金属覆膜(Allium)支架用于治疗男性球膜部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使用Allium支架治疗的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4例。均因外伤引起,年龄16~66(44.5±15.3)岁,狭窄部位均在尿道球膜部,狭窄或闭锁长度为0.8~2.5 cm(平均1.4 cm),术前最大尿流率为1.5~7.8 mL·s^(-1)。结果14例患者均Ⅰ期顺利植入长为6 cm的Allium支架,术中使用缝线将支架与尿道固定,术后恢复正常排尿,最大尿流率提升至15.4 mL·s^(-1),手术时间(43.5±10.8)min,术中出血量(25.4±10.6)mL,术后2~5 d出院。出院后随访3~29个月(平均12.4个月),其间3例患者(占前期患者60%,3/5)由于使用可吸收缝线固定支架发生移位,2例(占后期患者22%,2/9)使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后发生移位;5例患者发生支架感染和支架内结石;1例患者在术后8个月因尿道支架反复堵塞感染选择拔出支架后仍排尿困难,最终行尿道成形术。所有患者随访至2023年12月均排尿正常、无尿失禁发生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尽管有并发感染、生长结石,支架移位的风险,短期随访(平均12.4个月)结果提示Allium支架用于治疗男性球膜部尿道狭窄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临床上注意根据患者基础情况和预期效果,谨慎地选择Allium支架手术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尿道金属支架 适应证 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敬杰 王晓玉 史云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腹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8例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研究组加用腹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腹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8例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研究组加用腹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比较两组肝、肾功能、血清炎症介质水平、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胱抑素C(Cys C)、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后AST、ALT、Cys C、Cr及BUN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的AST、ALT、Cys C、Cr及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g(INF-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各指标低于术前(P<0.05);但对照组手术前后IL-1β、TNF-α、INF-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介入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P选择素(CD62p)、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1(PAC-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假腔最大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真腔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肾功能,降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缓解患者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及再次介入手术发生风险,抑制术后炎症反应,促进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腔内修复 保守治疗 生活质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14
作者 卫紫琼 贾静静 王红雷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TB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应用Stata 16.0和RevMan 5.4软件对各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s进行Meta分析,包括1114例TBAD患者,其中575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试验组在生存率(OR=6.51,95%CI:3.50~12.11,P<0.01),再次手术或介入率(OR=0.33,95%CI:0.21~0.52,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D=-23.02 U/L,95%CI:-25.01~-21.03,P<0.01)、丙氨酸氨基转氨酶(MD=-14.28 U/L,95%CI:-15.58~-12.99,P<0.01)、血尿素氮(MD=-1.35 mmol/L,95%CI:-1.63~-1.06,P<0.01)和肌酐(MD=-23.43 mmol/L,95%CI:-26.30~-20.57,P<0.01)等肝肾功能指标上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试验组TBAD患者内漏(OR=6.11,95%CI:0.73~51.34,P=0.10)和血管梗塞(OR=3.00,95%CI:0.31~29.16,P=0.34)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脑梗塞(OR=0.14,95%CI:0.03~0.65,P=0.01)、肝肾功能障碍(OR=0.22,95%CI:0.07~0.74,P=0.01)和总并发症发生率(OR=0.30,95%CI:0.17~0.54,P<0.01)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可有效改善TBAD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再次手术或介入率,在整体并发症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具体并发症方面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支架腔内修复术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与裸支架在主髂动脉闭塞症中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魏美娇 杜果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6-79,102,共5页
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是以盆腔缺血和/或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发病率、就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介入材料不断发展和手术医师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腔内治疗凭借其创伤小、操作方便、效果明确、周期短... 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是以盆腔缺血和/或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发病率、就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介入材料不断发展和手术医师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腔内治疗凭借其创伤小、操作方便、效果明确、周期短、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步成为临床医师治疗AIOD的首选治疗方式。目前关于裸支架和覆膜支架在AIOD患者中的疗效研究较少,本综述旨在探讨覆膜支架与裸支架在AIOD中的疗效,以期为AIOD患者的腔内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症 腔内治疗 支架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覆膜支架台上开窗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海涛 孙占峰 +2 位作者 马军 沈永斌 姜维良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811-813,共3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目前,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广泛应用于AAA的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和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期并发症...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目前,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广泛应用于AAA的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和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尤其对一些有严重合并症、对传统开腹血管重建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提供了治愈机会[1]。但符合传统EVAR标准解剖结构的AAA仅占总数的20%~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re C3excluder覆膜支架 腹主动脉瘤 短瘤颈 “开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重建技术腔内治疗TASCⅡC/D级主髂动脉闭塞症
17
作者 周东 何艳平 +2 位作者 席宇 李丹 彭莉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重建技术(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aortic bifurcation,CERAB)腔内治疗TASCⅡC/D级主髂动脉闭塞症(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应用CERA...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重建技术(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aortic bifurcation,CERAB)腔内治疗TASCⅡC/D级主髂动脉闭塞症(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应用CERAB技术治疗的23例TASCⅡC/D级AIOD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成功率100%,其中一期支架植入17例,6例因继发血栓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后二期支架植入,平均置管溶栓时间(24.3±3.1)h,平均尿激酶使用量(83.1±16.7)U,平均手术时间(95.7±20.1)min,平均住院时间(6.5±1.9)d。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成功率100.0%,平均随访时间(32.9±20.5)月。随访期间无截肢、死亡病例,保肢率100%。术后3、6、12个月ABI值均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CERAB技术治疗TASCⅡC/D型AIOD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及早中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症 支架重建技术 球扩支架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
18
作者 何川琦 张诚 +1 位作者 孔祥余 杨玉龙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63-467,共5页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接受经PTCD瘘道置入FCMS治疗的1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接受经PTCD瘘道置入FCMS治疗的1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率66.7%(8/12),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PTCD成功率100%(4/4),PTCD引导下经皮空肠穿刺引流(PJD)成功率100%(7/7)。肝总管长度≥1 cm者5例,经PTCD瘘道成功置入FCMS;肝总管长度<1 cm者7例,经PTCD瘘道成功置入FCMS的同时经PJD瘘道置入塑料支架。12例患者均经FCMS管腔置入单猪尾PTCD管固定FCMS,术后未发生急性胆管炎、出血、胆漏等并发症。FCMS留置6~9个月,未发生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FCMS移位等并发症。5例FCMS直接经PTCD瘘道取出,7例FCMS及塑料支架通过经皮空肠胆道镜(PJCS)取出。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或PJCS观察见吻合口上方局部胆管壁呈增生性改变,胆肠吻合口通畅,黏膜移行良好,未见明显瘢痕。拔除PTCD及PJD引流管后随访5~29个月,未发现狭窄复发患者。结论 经PTCD瘘道置入FCMS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经FCMS管腔置入单猪尾PTCD管可预防FCMS移位,经PJD瘘道置入胆管塑料支架可预防FCMS置入术后急性胆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吻合口狭窄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 金属支架 经皮空肠穿刺引流 急性胆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与烟囱支架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崔元生 李龙彪 +3 位作者 杨智洪 尚祥 刘建雄 许舒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 探讨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与烟囱支架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60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重建左锁... 目的 探讨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与烟囱支架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60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运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技术)与对照组(采用烟囱支架技术),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及1年支架通畅率情况,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主动脉重塑情况;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Ⅰ型内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及1年后支架通畅率,以及术前夹层真腔直径、夹层假腔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夹层真腔直径逐渐增加,术后夹层假腔直径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夹层真腔直径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夹层假腔直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假腔血栓化的比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中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采用TEVAR治疗TBAD的过程中,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技术与烟囱支架技术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前者的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更好,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型主动脉支架 烟囱支架技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覆膜金属支架在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黄安华 张诚 +3 位作者 张博森 杨玉龙 何川琦 徐美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 评估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在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FCMS治疗的22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 目的 评估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在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FCMS治疗的22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FCMS首次置入成功率、FCMS二次置入成功率、FCMS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狭窄解除率、FCMS取出成功率,胆总管残端结石消失率、溶解率及清除率,以及结石复发率。结果 FCMS首次置入成功率为72.7%(16/22)、二次置入成功率为100.0%(6/6),FCMS留置92~205 d,中位时间176 d,术后未发生急性胰腺炎、出血、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狭窄解除率为90.9%(20/22),FCMS取出成功率为100%(22/22),胰管结石消失率为68.2%(15/22),胰管结石溶解率为85.7%(6/7),胰管结石清除率为100%(7/7)。随访16~50个月,胆总管残端结石复发率为4.5%(1/22),再次行ERCP成功取出结石。结论 FCMS治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端结石安全、有效,在解除胆总管狭窄的同时可引起结石的溶解、消失,进而提高结石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金属支架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胆总管残端结石 胆总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