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of pediatric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 An American insurance claims database study
1
作者 Kyle Jay Klahs Jake E Dertinger +4 位作者 Grant T Mello Kevin Thapa Alexis B Sandler E'Stephan J Jesus Garcia Nata Parne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BACKGROUND Distal humerus elbow fracture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raumatic fractures seen in pediatric patients and present as three main types:Supracondylar(SC),lateral condyle(LC),and medial epicondyle(ME)fractu... BACKGROUND Distal humerus elbow fracture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raumatic fractures seen in pediatric patients and present as three main types:Supracondylar(SC),lateral condyle(LC),and medial epicondyle(ME)fractures.AIM To evaluate the epidemiology of pediatric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SC,LC,and ME)from an American insurance claims databas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patients 17 years and younger with the ICD 9 and 10 codes for SC,LC and ME fractures based on the IBM Truven MarketScan®Commercial and IBM Truven MarketScan Medicare Supplemental databases.Patients from 2015 to 2020 were queried for treatments,patient age,sex,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and comorbidities.RESULTS A total of 1133 SC,154 LC,and 124 ME fractures were identified.SC fractures ha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operation at 83%,followed by LC(78%)and ME fractures(41%).Male patients were,on average,older than female patients for both SC and ME fractures.CONCLUSION In the insurance claims databases used,SC fractures were the most reported,followed by LC fractures,and finally ME fractures.Age was identified to be a factor for how a pediatric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with patients with SC and LC fractures being younger than those with ME fractures.The peak age per injury per sex was similar to reported historic central tendencies,despite reported trends for younger physiolog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 lateral condyle fracture Medial epicondyle fracture Pediatric elbow Truven Epidemi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在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曾晓辉 万玲玲 +3 位作者 曾群群 熊斌 吴欣乐 易申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45-48,53,共5页
目的浅析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在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传统正位与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并根据J... 目的浅析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在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传统正位与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并根据Jakob分类法进行二次评估,测量不同体位X线正位平片中骨块内侧与外侧的移位距离。结果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中,标准位摄片法的Jakob分型为:Ⅰ度29例、Ⅱ度17例、Ⅲ度4例;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的Jakob分型为:Ⅰ度19例、Ⅱ度27例、Ⅲ度4例。经过测量可知,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的异位距离大于标准位摄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准确率高于标准位摄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中,手术结果为金标准,45例结果正确,5例结果错误;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灵敏度为97.73%、特异度为66.67%、准确度为94.00%。结论在肱骨外髁骨折中采用20°上臂倾斜位摄片法,能够快速显示患儿肱骨外髁骨折的骨块移位程度,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位摄片法 肱骨外髁骨折 儿童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宿玉玺 谢艳 +4 位作者 覃佳强 南国新 张德文 王忠良 蔡文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中心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临床资料,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5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同期采用传统克氏...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中心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临床资料,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5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我院同期采用传统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随访资料完整的32例作为对照组。按照HSS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骨骺发育、骨质异常增生进行χ2检验。结果手术病例骨折均愈合,术后根据HSS评分系统,实验组组优42例,良9例,一般5例,优良率达到91.1%;对照组优23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达到90.6%。实验组瘢痕增生8例,肱骨外髁骨质增生9例;对照组瘢痕增生6例,肱骨外髁骨质增生4例。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P=0.999),瘢痕增生分析(P=0.582),肱骨外髁骨质增生(P=0.887)。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远期疗效与克式针相比,在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骨骺发育、骨质异常增生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别,可作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品泉 张菁 陈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对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的经验。方法1997年1月~2002年2月,收治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13例。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4~11岁,平均7.2岁。3例有明显肘外翻畸形。初期诊断Ⅰ度骨折4例,...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对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的经验。方法1997年1月~2002年2月,收治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13例。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4~11岁,平均7.2岁。3例有明显肘外翻畸形。初期诊断Ⅰ度骨折4例,Ⅱ度骨折5例,诊断不明确或漏诊4例。伸肘障碍13例,受限30~70°,屈肘〉90°;疼痛2例;肘外翻1例;X线片示骨折不愈合10例,畸形愈合3例。12例患儿损伤至手术时间为32~81d,平均56d,行切开复位加钢针内固定术;另1例患儿为受伤后6个月就诊,行切开复位加钢针内固定和植骨术。结果13例均获随访3~8年,平均5.4年。无肘内翻或外翻畸形,5例有外髁部轻度突起畸形。肘部屈伸活动度改善40~70°,平均56°(包括术前屈肘受限),前臂旋转活动好。X线片示术后6-8周骨折愈合,基本恢复关节平面;无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无无菌性坏死发生。结论肱骨外髁骨折治疗重点在于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发生陈旧性骨折。对于陈旧性骨折,尽早手术能有效修复重建肘关节外观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内固定术 畸形愈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外髁Ⅱ型骨折空心钉固定与克式针固定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马睿 陈辉 +1 位作者 丑小冰 李浩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061-1063,1105,共4页
目的比较空心钉固定与克式针固定对儿童肱骨外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Ⅱ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病例28例。克氏针固定组,男童11例,女童6例,年龄2~9岁,随访时间3~6个月;空心钉内固定组,男童7例,... 目的比较空心钉固定与克式针固定对儿童肱骨外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Ⅱ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病例28例。克氏针固定组,男童11例,女童6例,年龄2~9岁,随访时间3~6个月;空心钉内固定组,男童7例,女童4例,年龄2~8岁,随访时间3~5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肘关节功能、骨质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骨折均愈合,两组肘关节功能及骨质愈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克氏针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18%,明显高于空心钉内固定的9.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Ⅱ型肱骨外髁骨折,克氏针固定与空心钉固定在术后愈合率、肘关节功能方面相当,克氏针固定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空心钉固定组。空心钉固定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空心钉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钉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泉州 王晓林 +2 位作者 郑荣宗 兰树华 叶方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77-278,共2页
2006年1月~2009年7月,我院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9例,骨折愈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10(7.6±1.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25(8±2.3)个月。肘关节屈伸功... 2006年1月~2009年7月,我院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9例,骨折愈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10(7.6±1.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25(8±2.3)个月。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6例,屈伸度为45°~90°(68°±19°),1例肘外翻畸形20°,无迟发性尺神经炎。X线片显示均为骨折不愈合,见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轻度移位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治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尧 王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64-2867,共4页
目的比较小儿轻度移位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并有完整资料的轻度移位JakobⅡ型单纯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2例,平均移位(2.3±0.3)mm。其中16例(A组)采取切开复... 目的比较小儿轻度移位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并有完整资料的轻度移位JakobⅡ型单纯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2例,平均移位(2.3±0.3)mm。其中16例(A组)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0例(B组)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6例(C组)采取石膏固定保守治疗。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Hardacre标准判断疗效,并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年后,A组疗效优15例(93.8%)、良1例(6.2%)、差0例;B组优9例(9/10)、良1例(1/10)、差0例;C组优3例(3/6)、良2例(2/6)、差1例(1/6),其中C组患儿疗效较A组差(P<0.05)。3组患儿均未见鱼尾样畸形、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小头无菌性坏死。C组肱骨外髁过度生长发生率(6/6)均高于A组〔37.5%(6/16)〕、B组〔40.0%(4/10)〕(P<0.016 7)。结论小儿轻度移位Jak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建议积极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长期随访预后无差异。石膏固定保守治疗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儿童 骨折固定术 石膏 外科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综合康复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杜青 栾静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与综合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71例2—14岁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内固定后,适时进行患肢综合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肘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的最... 目的:研究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与综合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71例2—14岁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内固定后,适时进行患肢综合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肘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的最大角度,确定肘关节功能的受损情况。结果:康复治疗前平均肘关节受损为28.36%,治疗后为8.55%,患儿肘关节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结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后应尽早采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使患儿的肘关节功能,尽早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外髁 骨骺骨折 康复疗效 肘关节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汪奇 刘秋亮 +3 位作者 史龙彦 张琰斌 耿培硕 王鹏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0-693,共4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空心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1例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31例患儿依据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克氏针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空心钉... 目的:比较克氏针和空心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1例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31例患儿依据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克氏针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空心钉组15例,男8例,女7例。术后对患儿进行随访,末次复查时根据Dhillon标准对患儿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1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 a。术后6~12周X线片显示31例骨折均愈合。空心钉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为(19.53±4.36)m L,克氏针组为(19.94±6.44)m L,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87±12.44)min,高于克氏针组(76.94±11.82)min(P=0.049 6)。末次随访克氏针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3.8%)与空心钉组优良率(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固定与空心钉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陈旧性 手术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鲍兴 许瑞江 李文超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其中MilchⅠ型5例,Ⅱ型37例。22例采用经肘关节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固定(切开组);20例采用闭合复位及克氏针固定(闭合组)...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其中MilchⅠ型5例,Ⅱ型37例。22例采用经肘关节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固定(切开组);20例采用闭合复位及克氏针固定(闭合组)。结果切开组优20例,良2例;闭合组中优12例,良8例。提携角改变:切开组2例(9.1%)提携角比对侧增大10°,闭合组5例(25%)比对侧增大10°;肘关节伸屈:切开组1例(4.5%)伸屈肘范围比对侧减少10°,闭合组6例(30%);肱骨外髁隆起:切开组3例(13.5%)出现肱骨外髁隆起,闭合组9例(45%)。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较闭合复位内固定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内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耀添 强晓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43-244,共2页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44例,其中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42例,肱骨髁上截骨术2例。随访3~34年,平均10.6年,优良率为43.2%。并发骨不愈合3例,肱骨外髁缺血性坏死5例,肘内翻4例,肘外翻15例,...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44例,其中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42例,肱骨髁上截骨术2例。随访3~34年,平均10.6年,优良率为43.2%。并发骨不愈合3例,肱骨外髁缺血性坏死5例,肘内翻4例,肘外翻15例,尺神经炎12例。骨折时间越长,功能恢复越差,并发症越多。主张尽早手术解剖复位以提高疗效。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块有明显移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者应积极手术复位,改善功能。开放复位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伸肌腱的附丽,以免发生骨不连、骨缺血坏死、影响骨骺发育和关节软骨变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陈旧性 肱骨外髁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胜 韩镜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方式与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以来,选择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12周的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12例,选择肱骨远端楔形截骨并骨折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周的陈旧性肱骨外髁...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方式与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以来,选择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12周的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12例,选择肱骨远端楔形截骨并骨折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周的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7例.结果:随访6~18个月,术后肘关节外翻畸形及屈伸功能障碍均获得明显改善,疗效优14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共计17例,优良率89.5%.结论:2种术式手术时间短,对患儿创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可达到骨折良好复位、内固定牢靠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对纠正畸形、促进早期恢复和改善肘关节功能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内固定 克氏针 空心钉 儿童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肘关节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喜峰 刘志勇 +1 位作者 陈秋 沙宝学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4期10-12,共3页
目的: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应用于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分析对其肘关节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文实验研究资料为2012年4月-2017年7月36例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开展分组,实施于对照组... 目的: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应用于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分析对其肘关节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文实验研究资料为2012年4月-2017年7月36例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开展分组,实施于对照组(1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实施于观察组(18例),观察并统计2组患儿的治疗优良合计率、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度。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优良合计率相较于观察组患儿相关统计值,P〈0.05,呈现数值间的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惠儿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度相较于观察组患儿相关统计值,P〈0.05,呈现数值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住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促使肘关节功能恢复,能够促使患儿的骨折尽快愈合,改善患儿的肘关节活动度,呈现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肘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X线、MRI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伟 朱大勇 +2 位作者 周大新 牛正宣 陈建伟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8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应用X线、磁共振成像(MRI)的价值。选取急性肘关节外伤儿童94例,给予X线、MRI检查,分析两者诊断肱骨外髁骨折诊断的价值。94例急性肘关节外伤儿童中,确诊肱骨外髁骨折74例;MRI诊断肱骨外髁骨折的灵敏... 本研究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应用X线、磁共振成像(MRI)的价值。选取急性肘关节外伤儿童94例,给予X线、MRI检查,分析两者诊断肱骨外髁骨折诊断的价值。94例急性肘关节外伤儿童中,确诊肱骨外髁骨折74例;MRI诊断肱骨外髁骨折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0%,明显高于X线检查的83.78%、85.11%和60.00%(P<0.05);MRI诊断肱骨滑车软骨链完整性的灵敏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2%、96.81%、100.00%和94.44%,明显高于X线的62.79%、78.72%、87.10%和74.60%(P<0.05);MRI冠状位3D-FS-FSPGR/3D-FSPGR序列诊断肱骨外髁骨折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0%,明显高于FS-PDWI、FS-T2WI序列(P<0.05)。相比较X线,MRI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磁共振成像 儿童 肱骨外髁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MRI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林 齐扬 +4 位作者 朱珊 孙曼 杨建平 王植 张雪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MRI评价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X线上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皆行MRI检查进一步评估骨折的稳定性及骨折移位程度,并根据MRI检查结果采取相应... 目的:探讨MRI评价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X线上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皆行MRI检查进一步评估骨折的稳定性及骨折移位程度,并根据MRI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结果:35例患儿最初经X线检查确诊为无明显骨折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随后根据MRI检查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不稳定骨折组11例,稳定骨折组24例。稳定骨折组与不稳定骨折组在患儿性别、年龄及损伤后X线和MRI检查时间间隔、外伤后复位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MRI发现不稳定骨折组中5例骨折移位≥2 mm者行手术内固定治疗,6例骨折移位<2 mm者采取外固定治疗,随访发现外固定治疗者中2例发生继发骨折移位遂行手术治疗。稳定骨折组患儿皆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未出现继发骨折移位。完全骨折组与不完全骨折组均愈合良好,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传统X线检查难以准确判断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稳定性,而MRI是一种评价骨折稳定性的安全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MRI可为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儿童 核磁共振成像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治疗儿童12周内肱骨外髁陈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怀志 陈文建 +2 位作者 张思成 袁亮 孙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和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12周内肱骨外髁陈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伤后12周内的肱骨外髁陈旧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克氏针组(48例,采用外侧入路2~3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和空心钉组(33...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和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12周内肱骨外髁陈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伤后12周内的肱骨外髁陈旧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克氏针组(48例,采用外侧入路2~3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和空心钉组(33例,采用外侧入路1枚空心加压螺钉联合1枚横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Baumann角、提携角、肘关节Dhillon评分、肘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2~5(3.44±0.89)年。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aumann角、提携角、肘关节Dhillon评分以及肘关节各项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3例(6.25%)、空心钉组8例(24.24%)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空心钉组高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和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12周内肱骨外髁陈旧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短期并发症少,且无需二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陈旧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克氏针 空心加压螺钉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外髁过度生长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殷幸 李圆成 +1 位作者 杨芳 李楠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3期174-176,18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外髁过度生长的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六O三部队医院骨外科诊治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144例。统计分析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外髁过度生长的影响因素。分类变量采用χ2...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外髁过度生长的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六O三部队医院骨外科诊治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资料144例。统计分析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外髁过度生长的影响因素。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81例(56.3%)患者出现肱骨外髁过度生长。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是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伤髁过度生长的保护因素,OR=0.98(0.97~0.99),P=0.019;手术治疗是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伤髁过度生长的危险因素,OR=6.09(1.27~30.26),P=0.027。结论年龄和是否手术治疗是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后伤髁过度生长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儿童 肱骨外髁 过度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被引量:2
18
作者 莫贤跃 黄勇斌 +5 位作者 姜权 蒋荣玉 黎贤发 许昕 廖秀玉 左恩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47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活动度。采用Hardacre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均获得随...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47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活动度。采用Hardacre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40~70 min,术中出血量10~20 ml。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时间4~6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130°~150°、伸展0°~10°,前臂内旋80°~90°、外旋80°~90°;43例肱骨远端外侧有骨突形成,其中JakobⅡ型16例、Ⅲ型27例,均无明显不适,对患肘活动无影响;采用Hardacre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143例,良4例。结论采用小切口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具有显露好、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克氏针 切开复位内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58例治疗分析
19
作者 袁建明 汪定甫 +3 位作者 彭金 曾三刚 徐福儒 余海涛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0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治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4例Ⅰ型骨折进行非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成功,6例5 15 d发现骨片移位接受手术治疗;11例Ⅱ型骨折,2例非手术治疗成功,9例手术治疗;13例Ⅲ、Ⅳ型骨折和陈旧性骨折病例均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治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4例Ⅰ型骨折进行非手术治疗28例非手术治疗成功,6例5 15 d发现骨片移位接受手术治疗;11例Ⅱ型骨折,2例非手术治疗成功,9例手术治疗;13例Ⅲ、Ⅳ型骨折和陈旧性骨折病例均手术治疗;58例中共28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的30例中,1例Ⅱ型骨折出现肘内翻;急性、亚急性手术治疗24例中,5例轻度肱骨外髁隆凸,2例轻度肘关节功能受限,1例肱骨小头及滑车坏死;陈旧性骨折手术治疗4例中,2例效果满意,1例肘关节功能受限,1例骨不连。结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的关键是争取早期解剖复位,防止陈旧性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 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节式夹板配合杨氏手法治疗肱骨外髁骨折60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伟 汤智 +2 位作者 曹慎 曹谦 杨韵琴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可调节式夹板固定配合杨氏手法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可调节式夹板固定组)与对照组(石膏固定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口服桃... 目的:观察可调节式夹板固定配合杨氏手法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可调节式夹板固定组)与对照组(石膏固定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口服桃红四物汤2周,治疗组采用杨氏手法复位后,用可调节式夹板固定,一直到骨折愈合。对照组按照杨氏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直到骨折愈合。治疗前后分别对Baumann角、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退时间、活动恢复时间、肘关节功能计分进行评定,并判断治疗效果。结果:运用杨氏手法加可调节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骨折,在肘关节Baumann角、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退时间、活动恢复时间和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可调节式夹板固定配合杨氏手法治疗肱骨外髁骨折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可调节式夹板 杨氏手法 桃红四物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