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Governance of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under the Eco-bank Model-A Case Study of Jukou Township in Fujian Province
1
作者 ZHAO Xue CUI Li ZHANG Yati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6期1666-1678,共13页
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sation of industry andpractising the concept of“two mountains theory”.Rural tourism transforms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rural area... 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sation of industry andpractising the concept of“two mountains theory”.Rural tourism transforms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rural areasinto economic advantages,but its development entails problems such as the unfair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uncleardistribution mechanisms,and the non-standardised compensation of benefits.Therefore,finding a mode of governance of rural tourism that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urgent issue that warrants attention.Taking Jukou Township in Fujian Province as a case,this study constructs a logical framework linking theEco-bank model and rural tourism governance and reveals the practic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tourism governance under the Eco-bank model.The study shows the following.(1)As a kind of innovative mechanism forachiev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 value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the Eco-bank modelsolves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rural tourism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decentralised resource managementrights,the establishment of property rights constraints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s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stakeholder interests,and the linkag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of the countryside.(2)JukouTownship has built a resource operation platform for“ancient house Eco-bank”based on ancient house resourcesand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The construction of a rural governance mechanism that combines village collectives,new township elites,villagers,high-end art operation units,and multiple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entities effectively converts idle ancient houses and high-quality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to assets and fund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while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Jukou Tow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bank model rural tourism site governance case study rural revitalisation
原文传递
生态银行大数据平台赋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雪 张建哲 崔莉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本研究聚焦森林资源领域,通过分析福建顺昌、江西资溪、北京门头沟三地搭建的生态银行大数据平台中的森林资源管理利用模式,阐述顺昌县森林资源统计、资溪县林业金融创新、门头沟区林业碳汇交易案例。通过探索基于生态资源管理大数据平... 本研究聚焦森林资源领域,通过分析福建顺昌、江西资溪、北京门头沟三地搭建的生态银行大数据平台中的森林资源管理利用模式,阐述顺昌县森林资源统计、资溪县林业金融创新、门头沟区林业碳汇交易案例。通过探索基于生态资源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森林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为建设生态资源管理大数据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银行大数据平台 生态环境大数据 森林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研究——以“水生态银行”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胡蝶 汪建航 +2 位作者 蔡云楠 罗培升 赵亚博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9期71-81,共11页
文章通过分析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理论和全国首个“水生态银行”试点县的运营模式,探讨自然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价值实现路径实质上遵循“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交易化-产品服务货币化”的过程;“水生态银行”... 文章通过分析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理论和全国首个“水生态银行”试点县的运营模式,探讨自然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价值实现路径实质上遵循“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交易化-产品服务货币化”的过程;“水生态银行”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是在明晰资源产权的基础上,收储资源并将它们整合成优质资产包,从而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经营,以生态产品为载体实现资源价值。“水生态银行”现存的问题:水资源产业化体系待完善,缺乏水生态权属交易;水资源横向补偿缺位,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社会资本参与缺乏积极性,资本金融属性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优化建议:①植入生态权属交易,构建资源全产业链;②联动社会多方主体,形成多主体生态补偿;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拓展多渠道生态金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资产 价值实现路径 水生态银行 光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经济、多重激励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 经验总结 被引量:48
4
作者 黄颖 温铁军 +1 位作者 范水生 罗加铃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9-509,共11页
运用分工理论和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森林生态银行”实现生态转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机制。分散的小规模林业经营模式存在5个问题:经营效率问题、交易成本问题、生态转型问题、流动性约束问题和产业跃迁问题。与小规模林... 运用分工理论和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森林生态银行”实现生态转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机制。分散的小规模林业经营模式存在5个问题:经营效率问题、交易成本问题、生态转型问题、流动性约束问题和产业跃迁问题。与小规模林业经营模式相比,“森林生态银行”具备分工经济和多重激励的可能。“森林生态银行”依托分工经济破解小规模林农的经营效率问题、交易成本问题,并在内部实行多重激励,破解生态转型问题、流动性约束问题、产业跃迁问题,最终实现生态转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因此,提出完善“森林生态银行”的金融工具属性、加快生态资本深化、促进投资端项目落地、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银行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规模效应 分工经济 资产证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5
作者 樊新刚 米文宝 杨美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通过对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存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损失补偿困难,补偿机制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退耕政策缺乏稳定性,补偿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资源的外部性理论... 通过对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存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损失补偿困难,补偿机制缺乏针对性、系统性,退耕政策缺乏稳定性,补偿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资源的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指出应通过建立生态银行筹集资金,应从退耕的全过程寻找补偿的对象,国家应建立专门的退耕还林还草管理机构以提高运作的效率。最后,构建从政策、资金、技术方面共同补偿的较为完善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退耕还林还草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银行制度探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文同爱 王虹 《时代法学》 CSSCI 2010年第3期50-55,共6页
绿色金融制度正在走入环境保护制度中。国外建立生态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取得了很大成效。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进行了绿色信贷实践,但遇到诸多困境。必须建立系统的生态银行法律制度,设立政策性生态银行,通过资金配置引导产业追... 绿色金融制度正在走入环境保护制度中。国外建立生态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取得了很大成效。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进行了绿色信贷实践,但遇到诸多困境。必须建立系统的生态银行法律制度,设立政策性生态银行,通过资金配置引导产业追求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银行 绿色信贷 绿色银行法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银行”制度的形成、定位与展开 被引量:11
7
作者 杜健勋 卿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200,共13页
“生态银行”以特有的“分散-集中”理念、三方主体和“资源-资产-资本”三级交易流程为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迈出创新之步,在符合保护优先原则的基础上,未超出立法边界,具备规范化的制度支撑。目前中国“生态银行”的发展总体上停留于... “生态银行”以特有的“分散-集中”理念、三方主体和“资源-资产-资本”三级交易流程为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迈出创新之步,在符合保护优先原则的基础上,未超出立法边界,具备规范化的制度支撑。目前中国“生态银行”的发展总体上停留于地区之间的交流,多元化的试点运作模式致使称谓略显杂乱,依托于政策支持的试点推广方式导致其在制度与实施层面的规范性欠缺。尤其是模糊的法律定位为“生态银行”的规范化带来前提性障碍,在其影响下法律表达不清、法律依据不足、保障措施不力的三方面困境阻碍了这项有益经验的制度建构。“生态银行”不仅承载着利益衡平的使命,是在环境公平和环境效率有机结合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适宜制度,还符合环境立法体系化、精细化的阶段性要求,是以适应性立法实现环境法规范性与功能性动态平衡的理性选择。故应在正确认识“生态银行”法律属性的前提下,将“生态银行”优先纳入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归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予以特色规定,作为一项制度化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与政策性绿色金融机构予以区分。在此基础上,“生态银行”的制度建构应采用“整体思路+路径展开”的方式,遵循“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银行”的体系定位和政府主导的责任原则,针对制度建构的现实困境,从规范表达、法制体系构建、保障措施完善等三方面优化“生态银行”制度,实现与现有制度的适应性衔接,最终形成环境法制与环境政策协调合力的制度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银行 生态保护补偿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自然资源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银行”嵌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制度化构建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冰强 康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6,共9页
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多元价值共振与价值衍生的和谐状态,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呼应时代命题的核心抓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归根结底是要解决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面临的发展保护难协调、复合效益难实现的问题。“生态银行”所... 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多元价值共振与价值衍生的和谐状态,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呼应时代命题的核心抓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归根结底是要解决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面临的发展保护难协调、复合效益难实现的问题。“生态银行”所具有的绿色发展衡平理念、规模效应管理方式以及市场多元化参与手段等独特品性,使其具有了嵌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充分可能。通过探寻“生态银行”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在法理上的连结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筑牢自然资源法律规范根基的前提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搭建起由国家“生态银行”实施方案为指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以及绿色金融法律规范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进而从“生态银行”概念的法律确认、名称使用的规范统一以及相关制度的具象表达三个维度,实现“生态银行”嵌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从事理分析到制度构建的逻辑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银行” 自然资源资产 生态产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古运河景观水岸生态设计——以镇江古运河中段水岸设计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夏石宽 王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8-94,共7页
水岸是古运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水岸各要素对城市运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以镇江市古运河中段水岸设计为例,首先总结剖析了古运河中段水岸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设计对策;其次对古运河中段水岸特征因素进... 水岸是古运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水岸各要素对城市运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以镇江市古运河中段水岸设计为例,首先总结剖析了古运河中段水岸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设计对策;其次对古运河中段水岸特征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解读,找出水岸景观塑造的优势和劣势,提出设计建议;最后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古运河中段水岸线设计、岸型设计、种植设计和雨水生态排放设计,在创作优美运河景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运河水岸的生态效益,并引入文化理念实现生态与文化的融合来彰显运河古韵,从而探索城市古运河景观水岸生态设计的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运河景观 水岸 生态设计 镇江古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资产-资本”转换视角的南平生态银行模式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剑斌 何映红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2期80-86,共7页
资源环境市场化管理手段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作为资源环境市场化管理的一种政策工具,生态银行在国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在国内仍较鲜见。本研究在深入调研中国首例本土化生态银行(南平生态银行)试点实施方案、运行绩效、... 资源环境市场化管理手段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作为资源环境市场化管理的一种政策工具,生态银行在国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在国内仍较鲜见。本研究在深入调研中国首例本土化生态银行(南平生态银行)试点实施方案、运行绩效、瓶颈和挑战等问题的基础上,基于“资源-资产-资本”转化视角和国际经验的对比,剖析南平生态银行的运行模式、流程和机制,对影响生态银行正常运行的两个关键环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南平生态银行设计理念比较超前,总体架构比美国湿地银行要素更多元、目标更综合、机制更复杂。(2)政府的作用和角色定位与国外生态银行有很大不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生态资源产权制度、价格形成机制和规避生态资产过度资本化等风险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市场化工具 南平生态银行 资源-资产-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四库”价值实现路径——以福建顺昌“森林生态银行”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莉 张建哲 张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6-33,共8页
森林“四库”论述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同时也提出了森林资源价值转化的现代林业发展思路。“林权均山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与传统林业发展困境下,推... 森林“四库”论述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同时也提出了森林资源价值转化的现代林业发展思路。“林权均山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与传统林业发展困境下,推动森林资源经营权流转、探索森林资源规模经营、高质量发挥森林“四库”作用至关重要。采用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法,在梳理森林“四库”论述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基础上,构建“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机制,选取顺昌“森林生态银行”为案例,剖析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价值实现路径。实践表明,顺昌“森林生态银行”对深化森林“四库”论述认知、因地制宜探索森林“四库”价值转化路径、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森林“四库” 生态银行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两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科学的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金融生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枝煌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2-100,共9页
金融生态理论认为金融生态包括主观上的生态的金融意识形态和客观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民营银行发展的金融生态包括主观上的社会认知体系、经济民主自觉性和摆脱"姓资姓社""姓公姓私"思想束缚的"北京共识"... 金融生态理论认为金融生态包括主观上的生态的金融意识形态和客观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民营银行发展的金融生态包括主观上的社会认知体系、经济民主自觉性和摆脱"姓资姓社""姓公姓私"思想束缚的"北京共识"和客观上的高效适度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社会担保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及最后贷款人制度、商业银行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系统 金融意识形态 金融生态环境 民营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构想 被引量:7
13
作者 皮晓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5年第6期11-14,共4页
针对当前现有河道景观受到人为破坏,造成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及客观环境每况愈下这一问题,从生态学理论角度出发,本着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理念,提出了对滨水景观环境进行生态设计的新思路,并通过对金山市设计河网的水景观建设规划,使... 针对当前现有河道景观受到人为破坏,造成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及客观环境每况愈下这一问题,从生态学理论角度出发,本着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理念,提出了对滨水景观环境进行生态设计的新思路,并通过对金山市设计河网的水景观建设规划,使这一理论得以完善,对新形势下走人水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滨水景观 生态设计 人水共融 水绿生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奎英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7,共8页
论文从生态语言学批评角度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系统考察,具体分析了该作品中旨在加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生态命名”、恢复人与自然连续性的“生态语法”、建立人与自然平等对话关系的“生态叙事”、促进生物多样性与语... 论文从生态语言学批评角度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系统考察,具体分析了该作品中旨在加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生态命名”、恢复人与自然连续性的“生态语法”、建立人与自然平等对话关系的“生态叙事”、促进生物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的濒危语言拯救的诸种表现和可能。生态语言学批评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之一,其批评对象主要集中在一般语言系统和非文学性话语文本,对《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生态语言学批评,既可拓展生态语言学批评的应用范围,也可拓展《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批评路径,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生态语言和生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批评 《额尔古纳河右岸》 生态命名 生态语法 生态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浇型生态混凝土护岸抗水力冲刷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玉宝 潘毅 +2 位作者 徐振山 陈永平 许春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目前,现浇型生态混凝土等新型的生态型护坡逐渐取代传统混凝土护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坡方式,现浇型生态混凝土抗水力冲刷性能缺少实验数据的支撑。根据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制作了三种不同厚度的现浇生态混... 目前,现浇型生态混凝土等新型的生态型护坡逐渐取代传统混凝土护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坡方式,现浇型生态混凝土抗水力冲刷性能缺少实验数据的支撑。根据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制作了三种不同厚度的现浇生态混凝土样本,采用专用的实验仪器研究其在高速明渠流作用下的抗水力冲刷性能。结果表明:边界效应对生态混凝土的抗冲刷性能影响很大。在处理好边界效应的情况下,现浇型生态混凝土护岸在高速明渠流的作用下,水力淘刷现象不明显,下覆土体表面基本保存平整,土体高程下降微小(0.1 mm)。因此,现浇型生态混凝土护岸有着很好的抵抗高速水流(本研究最大流速达到6.11 m/s)冲刷的能力,在水利护岸工程中可以代替传统护岸和预制生态混凝土护岸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护岸工程 水力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生物资产对涉农企业银行借款成本的影响——基于金融生态环境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斌 《价值工程》 2019年第25期96-98,共3页
生物资产是涉农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生物资产在理论上可以作为抵押品向银行申请贷款,降低涉农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促使银行下调贷款利率,增强涉农企业的信贷融资可获性。而不同的金融生态环境会对信贷市场的运行效率产生... 生物资产是涉农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生物资产在理论上可以作为抵押品向银行申请贷款,降低涉农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促使银行下调贷款利率,增强涉农企业的信贷融资可获性。而不同的金融生态环境会对信贷市场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通过促进生物资产抵押合同的成立而间接影响涉农企业的信贷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生物资产 银行 借款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评级法在国内商业银行实施的本土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尚金峰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5,共7页
内部评级法的实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基础之上,中国目前的实施条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如何在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体现本土化的原则将成为有效实施的关键。中国特有的金融生态决定了地区之间的金融风险差异较大,因此在具体实... 内部评级法的实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基础之上,中国目前的实施条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如何在内部评级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体现本土化的原则将成为有效实施的关键。中国特有的金融生态决定了地区之间的金融风险差异较大,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地区金融风险差异作为调整系数对内部评级法的评级结果进行调整。中国的商业银行尚处于内部评级法实施的准备或开始阶段,受实施条件和金融生态的限制,本土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创新过程。本土化并不仅仅是内部评级法相关标准的本地化应用,同时也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有创造性地发挥内部评级法对银行风险管理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内部评级法 本土化 金融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兴铜矿1号尾矿库废弃土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海星 姚丽文 +1 位作者 熊报国 占幼鸿 《环境与开发》 1999年第1期10-11,45,共3页
在铜矿尾矿库进行复垦后的废弃土地上,对杜仲———花生、旱稻生态恢复模式试验,在未复土尾矿库上进行先锋草本植物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科学种植和管理,废弃的土地复垦之后可以产生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有7种先锋草本植物可在... 在铜矿尾矿库进行复垦后的废弃土地上,对杜仲———花生、旱稻生态恢复模式试验,在未复土尾矿库上进行先锋草本植物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科学种植和管理,废弃的土地复垦之后可以产生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有7种先锋草本植物可在尾砂上定居生长,可加速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废弃土地 生态恢复 铜矿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西岸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19
作者 许德鸿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7-179,193,共4页
长株潭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建设"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 长株潭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建设"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创造投资环境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珠三角西岸城市珠海、江门、中山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把生态城市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珠三角西岸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西岸 生态城市 经验 长株潭 “两型社会”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材料对河流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素 潘伟斌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20-23,共4页
研究了干砌石、浆砌石、蜂巢格宾和生态砖等河岸材料对河流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4种材料中,以生态砖为河岸的河流中总有机碳(TOC)沿程降解率分别是蜂巢格宾和浆砌石的6.14和3.15倍(p<0.05);生态砖、干砌石和蜂巢格宾河段中溶... 研究了干砌石、浆砌石、蜂巢格宾和生态砖等河岸材料对河流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4种材料中,以生态砖为河岸的河流中总有机碳(TOC)沿程降解率分别是蜂巢格宾和浆砌石的6.14和3.15倍(p<0.05);生态砖、干砌石和蜂巢格宾河段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沿程降解率分别是浆砌石的10.68、6.60和6.08倍(p<0.05)。生态砖和蜂巢格宾构筑的河岸的河流中,悬浮和附着微生物脂磷含量显著高于干砌石和浆砌石(p<0.05),最多可达到7.27nmolP/cm2和58.16nmolP/cm2,悬浮微生物脱氢酶(S-DHA)、荧光素双醋酸酯(FDA)、附着微生物硝酸还原酶活性(F-NRA)、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也显著高于干砌石和浆砌石(p<0.05)。河岸材料影响了微生物生物量及硝化等关键生化反应过程的酶活性,从而影响了河流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 蜂巢格宾 生态砖 生态河道 有机污染物 降解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