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衰减滞后的均质土坡双剪切带破坏模式研究
1
作者 侯世伟 焦宏宇 +1 位作者 杜修力 张皓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7-1447,共11页
为了研究不同侵蚀条件下均质土坡双剪切带破坏模式的启动和形成机理,提出改进分层折减原理,引入综合折减系数(comprehensive reduction factor,CRF)和衰减滞后比(attenuation hysteresis ratio,AHR),获得基于分层折减原理的典型双剪切... 为了研究不同侵蚀条件下均质土坡双剪切带破坏模式的启动和形成机理,提出改进分层折减原理,引入综合折减系数(comprehensive reduction factor,CRF)和衰减滞后比(attenuation hysteresis ratio,AHR),获得基于分层折减原理的典型双剪切带破坏模式及剪应变演化规律,分析不同AHR条件下剪应变峰值及其位置,得到双带出现与双带稳定时的衰减扩散比(attenuation spread ratio,ASR)阈值条件,并与CRF曲线特征点对比,讨论将CRF作为双带特征判定指标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典型双剪切带剪应变演化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向坡面方向积累、向坡面方向分裂并迅速扩展、向坡内侧迅速扩展。最终形成的剪切带范围由双带及其裹挟的滑带土体构成。随着AHR增长,剪应变峰值向坡面移动,第1峰值剪应变减小,第2峰值剪应变增加,峰值点剪应变总和不变,峰值点位最终趋于稳定。根据ASR阈值条件将不同AHR的边坡失稳过程分为单剪切带向坡面移动、双剪切带向坡面移动和双剪切带位置稳定3个区间,并验证了CRF判定条件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折减原理 衰减滞后 双剪切带 渐进破坏 土坡 降雨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层在黄土中的阻水性及减渗性的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王文焰 张建丰 +1 位作者 汪志荣 高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4-110,共7页
根据土壤水的能量原理,对砂层在黄土中的阻水作用进行了室内一维土柱的入渗试验研究及教学模拟,结果表明:在黄土中设置砂层,不仅具有良好的阻水性,使下渗水流在一定限度内滞留于砂层以上的土体内,增加了上层土壤的持水能力;而且还具有... 根据土壤水的能量原理,对砂层在黄土中的阻水作用进行了室内一维土柱的入渗试验研究及教学模拟,结果表明:在黄土中设置砂层,不仅具有良好的阻水性,使下渗水流在一定限度内滞留于砂层以上的土体内,增加了上层土壤的持水能力;而且还具有减渗性,使下渗水量及入渗峰面的湿润速度明显减小,并且还可将下渗的非线性过程转化为线性过程,从而使整个入渗过程进入一个具有较小入渗率的稳渗阶段。该研究结果对在黄土地区采用设置砂层的方法,作为水利、建筑工程以及西北农村窑洞民居防渗、减渗的一项工程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原理 入渗 阻水性 减渗性 黄土 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中砂层对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王文焰 张建丰 +1 位作者 汪志荣 杨志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3-41,共9页
本文根据土壤水的能量原理,对砂层在黄土中的入渗特性进行了室内一维土柱的入渗试验研究及数学模拟。结果表明:在黄土中设置砂层不仅具有良好的阻水性,使下渗水流在一定限度内滞留于砂层以上的土体内,增加了上层土壤的持水能力;而... 本文根据土壤水的能量原理,对砂层在黄土中的入渗特性进行了室内一维土柱的入渗试验研究及数学模拟。结果表明:在黄土中设置砂层不仅具有良好的阻水性,使下渗水流在一定限度内滞留于砂层以上的土体内,增加了上层土壤的持水能力;而且还具有减渗性,使下渗水量及入渗锋面的湿润速度明显减小,并且还可将下渗的非线性过程转化为线性过程,从而使整个入渗过程进入一个具有较小入渗率的稳渗阶段。本项研究结果为在黄土地区采用设置砂层的方法,作为水利、建筑工程以及西北农村窑洞民居的一项防渗、减渗的工程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砂层 入渗 能量 减渗性 阻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