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st Asian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Ethics
1
作者 HOU Maoxi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9年第11期683-690,共8页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ethics,some new trends of thought in East Asian cultural perspectives have emerged,which are of great value for further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ethics,some new trends of thought in East Asian cultural perspectives have emerged,which are of great value for further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Although the Western non-anthropocentrism environmental ethics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t also has various shortcomings in theory and practice.It needs to supplement and improve with the new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East Asian culture.These environmental ethics thought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view draw on the perspectives of Western phenomenology and cognitive philosophy,and propose new ideas with East Asia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practice subject,realization way,and value judgment criteria,which help to reveal deep connection between ethics and native culture,and makes environmental ethics play a more effective role in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ethics East Asian culture NATIVE VAL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Bhumisukta Revisited in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ism
2
作者 Santosh Kumar P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11期835-844,共10页
In this paper I like to revisit Bhumisukta of the Atharvaveda in the backdrop of present-day environmentalism.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 Part 1 I like to give a synoptic view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ism,... In this paper I like to revisit Bhumisukta of the Atharvaveda in the backdrop of present-day environmentalism.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 Part 1 I like to give a synoptic view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ism, as reflected in Arne Naess's Deep Ecology. In Part 2 I make an exposition of the Bhumisukta, particularly those verses (mantras) which are directly relevant to our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o say the truth, this Bhumisukta (also called the Pcthivisitkta) epitomizes the Vedic Hindu eco-culture. The Bhumisukta (which literally means, the Hymn or Prayer to the Earth) is the oldest and the most evocative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It is called "the first natural anthem"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It constitutes the first anuvgtka of dvgtda~ kgm. da of the Atharvaveda and contains 63 verses (mantras) devoted to glorifying the Earth as sacred and inviolable. Many prayers have been sung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its gifts of splendor. The Bh^misftkta talks about human dependence on the Nature and respect for the same that follows naturally. It proclaims of the Earth as the mother, and humanity as her children Bhumisukta, putro'ham pr. thivyah" In Part 3 1 like to make a brief but critical observation regarding the loss of continuity of Vedic tradition in view of an objection made by some Western environmentalists. In this concluding part I like to respond to the objection that so called eco-sensitive cultures could not aver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pletion of Nature in countries, like In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kta environmental ethics ANTHROPOCENTRISM speciesism instrumental value intrinsic/inherent value ECOCENTRISM Deep Ec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度 戴尔阜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2年第1期86-92,共7页
The scientific environmental ethic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Modern environmental ethics is the philosophical re-thinking of modern human rac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 The scientific environmental ethic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Modern environmental ethics is the philosophical re-thinking of modern human rac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ory,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 in reality, determines the viewpoints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lies harmony on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nd inter-generation responsibility, with emphasis on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mong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lay a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found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he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at is raised by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be covered by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 connotation of open environmental ethics includes a respect for nature, care for the individual human race, and re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generations, which means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natural values, individual and human race benefits and welfare across generations.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consists of cognition, criticism, education, inspiration, adjusting, legislation and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he major problem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re extensive resource exploration, fast population growth,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unfair welfare distribution and the twofold eff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form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that aims at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not only harmonize the relationship of population,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uide behavior selection, push social and political system transformation, strengthen the legal system, and rais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the publ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ethics value of nature responsibility of human ra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基于设计伦理与价值的老旧小区边界空间设计研究
4
作者 常苗苗 仝晓晓 《工业设计》 2024年第10期51-55,共5页
老旧小区承载着几代居民的生活记忆,构建了人们生活与交往的密切关系,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文化。城市中现存的老旧小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普遍存在基础服务设施匮乏、公共活动空间不足、边界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近年来,老旧小区边... 老旧小区承载着几代居民的生活记忆,构建了人们生活与交往的密切关系,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文化。城市中现存的老旧小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普遍存在基础服务设施匮乏、公共活动空间不足、边界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近年来,老旧小区边界空间的封闭开发模式给城市空间形态、社会经济、人群心理等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亟需更新。文章针对当前国内外老旧小区边界空间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设计伦理和价值的老旧小区边界空间设计方法和策略,以期为老旧小区边界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伦理 设计价值 老旧小区 环境更新 边界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Supposed Importance of Intrinsic Value in 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5
作者 Yunjie ZHANG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47-166,共20页
The idea of intrinsic value is pervasive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animal ethics.In fact,the view that certain non-human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have intrinsic value is the basis of many ethicists’claim that we... The idea of intrinsic value is pervasive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animal ethics.In fact,the view that certain non-human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have intrinsic value is the basis of many ethicists’claim that we are morally obligated to treat these non-human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well.In this paper,I argue that these ethicists often conflate intrinsic and final value.If something is finally valuable,then it is valuable for its own sake or in its own right either in virtue of its internal or external properties.To be intrinsically valuable is just to be finally valuable in virtue of one’s internal or intrinsic properties.Given this understanding of intrinsic value,many 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ists end up committing themselves to the view that the source of the moral status of certain non-human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is some set of their respective internal or intrinsic properties.However,I argue that the value that they are often concerned with is based on non-human animals’and the environment’s external or extrinsic properties(sentience,rareness,uniqueness,diversity,etc.).This means that these ethicists need only defend the claim that certain non-human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extrinsically finally valuable as opposed to intrinsically valu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insic Value Animal ethics environmental ethics FINAL
原文传递
参与体育与人的道德发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魏丕勇 于涛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8-141,共4页
“体育与人道德发展关系”已日益成为国际体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进展。建议国内体育理论界应对“体育与人道德发展关系”研究引起足够重视,开展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类似研究。
关键词 体育 道德发展 伦理价值 道德定向 情景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环境责任感知影响员工亲环境行为的双路径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虹 田佳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128,共12页
如何解决企业环境战略制定与执行脱钩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研究与关注的新焦点,员工亲环境行为被认为是解决企业环保实践“失灵”问题的关键之一。为探究提升员工亲环境行为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认知-情感加工系统”理论,构建“... 如何解决企业环境战略制定与执行脱钩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研究与关注的新焦点,员工亲环境行为被认为是解决企业环保实践“失灵”问题的关键之一。为探究提升员工亲环境行为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认知-情感加工系统”理论,构建“企业环境责任感知-道德反思/和谐式环保激情-员工亲环境行为”的双中介模型,并探索伦理型领导感知在该模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企业环境责任感知与员工亲环境行为呈正相关;道德反思与和谐式环保激情部分中介企业环境责任感知与员工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伦理型领导感知分别正向调节道德反思与和谐式环保激情在企业环境责任感知与员工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环境责任感知 员工亲环境行为 道德反思 和谐式环保激情 伦理型领导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生态学:一种新的环境价值理念 被引量:75
8
作者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4,共14页
深生态学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一种新的范型。文章分析了深生态学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浅生态学运动和深生态学运动的区别;论述了深生态学的最高规范和基本原则,深生态学对现代环境价值观念的贡献及其认识局限。
关键词 深生态学 环境价值 环境伦理 生物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生态伦理与企业的环保责任 被引量:13
9
作者 曾武英 陈雪琼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18-121,共4页
虽然政府、社会采取了许多做法(包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政策和法律途径等)制约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但从更深层的角度思考,由于企业缺乏环保责任观和一种新的价值观而形成企业总是被动地承担环保责任的现象,造成企业生存的社会环... 虽然政府、社会采取了许多做法(包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政策和法律途径等)制约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但从更深层的角度思考,由于企业缺乏环保责任观和一种新的价值观而形成企业总是被动地承担环保责任的现象,造成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恶化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因素,提出突破这种格局的思维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责任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伦理与环境美学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望衡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环境美学建立在环境伦理学的基础之上,但是它超越了人类与环境的那种对立的关系,而在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中寻求精神上的愉快。环境伦理面对的是人与环境的抗争,对立是它的关键词,如何消除这种对立是它的职责;环境美学面对的是人与环境... 环境美学建立在环境伦理学的基础之上,但是它超越了人类与环境的那种对立的关系,而在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中寻求精神上的愉快。环境伦理面对的是人与环境的抗争,对立是它的关键词,如何消除这种对立是它的职责;环境美学面对的是人与环境的统一,和谐是它的关键词,如何将这种和谐转化成精神享受是它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环境美学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价值与认知视域下的环境冲突及其伦理调适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保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4-159,共6页
从利益、价值与认知三维视域出发,分析了环境冲突的形成原因,考察了环境伦理对环境冲突的调适机理。环境冲突是社会主体利益、价值、认知多元化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从彼此间独断性的对立和冲突转向建设性的生态与互动,是化解环... 从利益、价值与认知三维视域出发,分析了环境冲突的形成原因,考察了环境伦理对环境冲突的调适机理。环境冲突是社会主体利益、价值、认知多元化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从彼此间独断性的对立和冲突转向建设性的生态与互动,是化解环境冲突的根本路径。对此,环境伦理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环境伦理通过对环境价值的辩护,将自然拉进道德关注的视野,塑造和影响人们的利益、价值和认知结构,调适人类社会中工业文明以来不断制度化的生态缺失,从而作为一种积极的要素,推进各主体的利益、价值和认知由对立和冲突走向彼此共存的生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冲突 环境伦理 实践困境 利益冲突 价值生态 认知冲突 伦理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学思想 被引量:6
12
作者 龚胜生 徐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0,共5页
中国古代游记是中国哲学土壤中生发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如人类应是自然保护者的思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思想、人类与自然生而平等的思想等。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整体的自然观的... 中国古代游记是中国哲学土壤中生发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如人类应是自然保护者的思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思想、人类与自然生而平等的思想等。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整体的自然观的哲学基础、和谐的人地观的价值取向、人化的伦理观的实践途径等特点。挖掘和提炼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对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提升旅游开发商的道义责任,开阔旅游研究者的理论思路,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游记 环境伦理学思想 旅游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哲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共11页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哲学 环境伦理学 人与自然 可持续发展 自然价值 自然权利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生态学:追求和谐发展的环境价值理念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承伯 包庆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深生态学以追求"生态整体主义"生态本体论为世界观原则,以扬弃现象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态现象学为方法论依据,以对工业社会造成环境危机根源的不断质疑与深度追问为认识论维度,以人类仅仅作为大地居住者之一,资源使用要以满足人... 深生态学以追求"生态整体主义"生态本体论为世界观原则,以扬弃现象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态现象学为方法论依据,以对工业社会造成环境危机根源的不断质疑与深度追问为认识论维度,以人类仅仅作为大地居住者之一,资源使用要以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等一系列全新理念为价值论目标。深生态学提供的是绿色未来文化的意义总场,蕴涵可以深度阐释与和谐发展的话语空间,由此产生无数具体的精神活动者的具体的生态智慧。凡是自觉支持深生态学运动并崇尚生态整体主义的人,都有可能在反思自己生活方式过程中培养一种深生态意识,形成深生态学生活方式。关注人的精神生活与强调人的价值的生态智慧以生态和谐平衡为己任并成为深生态学核心价值体系。深生态学是追求和谐发展的环境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恩·奈斯 深生态学 生态和谐 和谐发展 环境价值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伦理问题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郑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全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和严重挑战。当前要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意识,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人类是地球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以全... 全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和严重挑战。当前要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意识,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人类是地球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以全球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才有较大的安全性和包容性。应当以尊重自然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来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构建新时代的文明发展模式。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形成和社会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伦理的研究、教育和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环境伦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涉及的应用领域很广,要重视地球系统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民和决策者的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 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 决策者 环境伦理 政府 可持续发展观 实践活动 普及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哲学研究的现状、问题及转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子彦 刘春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0,共5页
对环境哲学、生态哲学及环境伦理学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作了简要说明。将中国环境哲学近30年的研究历史划分为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翻译阶段和论争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当代环境哲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现存的几个问题。认为研究者群... 对环境哲学、生态哲学及环境伦理学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作了简要说明。将中国环境哲学近30年的研究历史划分为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翻译阶段和论争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当代环境哲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和现存的几个问题。认为研究者群体成员数量少且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普遍了解、理论上难以形成新的突破、缺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沟通和交流,这是导致环境哲学研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治学态度三个方面入手,解释了中国的环境哲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几个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哲学 环境伦理学 存在价值 研究困境 研究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伦理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桦 赫丽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23-225,共3页
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进行思考,阐述了环境伦理的由来与发展,指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特别注意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注重养成符合环境伦理的行为习惯;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推动人与自然的... 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进行思考,阐述了环境伦理的由来与发展,指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特别注意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提出要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树立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注重养成符合环境伦理的行为习惯;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人与自然和谐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伦理:环境法治的价值理念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赖章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2,共4页
环境伦理学将原来仅限于人与人之间才有的道德关系扩展到自然界,承认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实现了伦理观的新的变革,并由此催生了环境立法。这种转变了的伦理价值观逐渐成为人类环境立法的重要理念基础,也是环境法治得以实施的道德前提和精... 环境伦理学将原来仅限于人与人之间才有的道德关系扩展到自然界,承认自然的价值和权利,实现了伦理观的新的变革,并由此催生了环境立法。这种转变了的伦理价值观逐渐成为人类环境立法的重要理念基础,也是环境法治得以实施的道德前提和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环境法治 价值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价值与环境伦理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爱宝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6-18,42,共4页
由环境伦理研究引发出的自然价值问题 ,反过来又成为不同的环境伦理观立论的依据和我们划解它们分野的症结。在环境伦理学讨论中 。
关键词 自然价值 环境伦理 生态学 罗尔斯顿 人工自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土地的和谐共处——评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环境伦理观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昌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基于相信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可能性 ,斯坦贝克从早年就开始探索一种环境伦理观 ,一种合理共存的模式。在《美国与美国人》与《和查里一起旅行探索美国》中 ,他充分表达了“人和土地和谐共处”的观点。从他的早期作品以及“群体人”观点... 基于相信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可能性 ,斯坦贝克从早年就开始探索一种环境伦理观 ,一种合理共存的模式。在《美国与美国人》与《和查里一起旅行探索美国》中 ,他充分表达了“人和土地和谐共处”的观点。从他的早期作品以及“群体人”观点和“非目的论”思想中也都能看出这种环境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和谐共处 环境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