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钙源EICP溶液改良路基黄土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威 云伟 +1 位作者 党可欣 李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1,共9页
由于黄土地区路基基床强度低,在长期动态压力下黄土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滑坡或坍塌等工程问题。为了使动荷载作用下的黄土强度更符合实际工程需要,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同钙源EICP溶液对黄土动强度的改良效果。本工作以陕西某基坑黄土为研... 由于黄土地区路基基床强度低,在长期动态压力下黄土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滑坡或坍塌等工程问题。为了使动荷载作用下的黄土强度更符合实际工程需要,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同钙源EICP溶液对黄土动强度的改良效果。本工作以陕西某基坑黄土为研究对象,在胶凝液中引入环保型木钙代替传统钙源进行技术改进,结合室内动三轴试验在不同围压下比较三种钙源EICP溶液对黄土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EICP溶液能显著提高黄土的动强度;同一围压下,黄土试样动应力和阻尼比随应变的增大逐渐升高,而动剪切模量随应变的增大逐渐降低;围压较小时,乙酸钙源EICP溶液对黄土动强度的改良效果较好,而当围压较大时,木钙源EICP溶液对黄土动强度的改良效果较好;同一试样所受围压越大,动强度和动剪切模量越大,阻尼比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黄土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 木钙 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CP修复三合土预制微裂缝效果试验及机理分析
2
作者 彭成 谢佶材 +2 位作者 欧阳以 李超 吴东波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利用生物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nduced arbonate recipitation,EICP)技术修复三合土的预制裂缝,通过无侧向抗压试验、三轴试验及超声波试验手段评价其修复效果,通过分析SEM图像揭示了EICP修复三合土裂缝生物酶矿化过程及作用机理,试... 利用生物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nduced arbonate recipitation,EICP)技术修复三合土的预制裂缝,通过无侧向抗压试验、三轴试验及超声波试验手段评价其修复效果,通过分析SEM图像揭示了EICP修复三合土裂缝生物酶矿化过程及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EICP技术修复后的三合土试样无侧限抗压试强度恢复率约60%,三轴试验峰值强度恢复率随围压增大而逐渐提高,离散系数随围压增大而逐渐降低;修复后的试样均未出现因注射浆液扩散而导致修复效果的离散性增加的情况,不需要对微小裂缝(≤1.4 mm)进行胶结物填充。修复后的三合土试样超声波波形图振幅与周期较均一,波形趋于稳定,波速损失率减小,平均声速标准差σ和离差系数C OV较破坏后均有所恢复,表明经EICP技术修复后土样内部缺陷和裂缝得到有效修复。三合土微小裂缝经EICP修复后产生的碳酸钙晶体存在两种成核沉淀位置,沉淀在土体裂缝中碳酸钙晶体填补了土体裂隙,减小了孔隙体积,增加了土样的整体性与密实度;沉淀在土体胶凝颗粒表面的团簇状碳酸钙晶体与三合土胶凝颗粒相互胶结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晶体结构,两者作用均能提高强度恢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法 三合土 裂缝修复 强度恢复率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诱导矿化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固化修复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江钇垚 陈延博 +4 位作者 卞怡 徐文杰 詹良通 柯瀚 王清扬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运用脲酶诱导矿化(EICP)技术,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开展固化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液体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脲酶种类和质量浓度对Pb^(2+)、Cd^(2+)固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进行固化试验,通过测定铅、镉浸出质量... 运用脲酶诱导矿化(EICP)技术,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开展固化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液体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脲酶种类和质量浓度对Pb^(2+)、Cd^(2+)固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对铅、镉复合污染砂土进行固化试验,通过测定铅、镉浸出质量浓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结合微观测试,揭示EICP修复重金属的机制.液体试验结果发现,剑豆粗提纯脲酶溶液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可以与Pb^(2+)、Cd^(2+)发生络合并防止脲酶失活;增大脲酶质量浓度可以提高脲酶活性和金属固定率.土体固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能够在污染土中生成重金属碳酸盐沉淀,在土颗粒接触位置处生成碳酸钙.在4遍处理后,铅、镉浸出质量浓度由初始的12.652、42.530 mg/L分别降低至0.022、0.117 mg/L,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727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诱导矿化(eicp) 剑豆粗提纯脲酶 碳酸盐沉淀 铅、镉复合污染砂土 修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材料联合EICP固化黄泛区粉土抗剪特性
4
作者 原华 沈文博 +2 位作者 郑伟 董文超 朱想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1-665,共5页
针对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EICP)缺乏成核位点、对细粒土体固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将有机材料(糯米粉、红糖和脱脂奶粉)与EICP相结合的技术用于固化黄泛区粉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分析有机材料对EIC... 针对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EICP)缺乏成核位点、对细粒土体固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将有机材料(糯米粉、红糖和脱脂奶粉)与EICP相结合的技术用于固化黄泛区粉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分析有机材料对EICP固化黄泛区粉土抗剪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其改良机理。结果表明:与传统EICP相比,有机材料联合EICP可将土体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分别提升5.7%~20.3%和6.2%~32.2%;土体抗剪强度的提高主要源于黏聚力的提升,脱脂奶粉的改良效果最好;当土体含水率位于塑限附近时,土体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对反应液掺量的变化最为敏感。有机材料改良EICP高效经济,可用于实际工程中细粒土地基的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 有机材料 粉土 抗剪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环境下EICP固砂及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恒星 缪林昌 +2 位作者 孙潇昊 吴林玉 范广才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719,共8页
为了在不同温度下实现生物矿化技术对土体的改良,选取高性价比的植物脲酶进行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固砂研究.首先,分析温度环境对植物脲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利用钙化试验研究温度、脲酶质量分数和pH值对碳酸钙生成速率的影响.最后... 为了在不同温度下实现生物矿化技术对土体的改良,选取高性价比的植物脲酶进行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固砂研究.首先,分析温度环境对植物脲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利用钙化试验研究温度、脲酶质量分数和pH值对碳酸钙生成速率的影响.最后,测试砂柱的声时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碳酸钙质量分数,以评价固砂效果.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55℃时脲酶会逐渐失活,提高脲酶活性有利于提高EICP碳酸钙的转换率.当脲酶活性高于10 mmol/(L·min)时易发生固砂效果不均匀的现象,控制溶液初始pH为4可以提高EICP的固砂效果.在不同温度下控制脲酶质量分数和溶液初始pH,可以调节脲酶活性,并优化EICP的固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植物脲酶 温度 固砂 均匀性 低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CP修复重金属污染土的环境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边汉亮 吉培瑞 +2 位作者 王俊岭 张旭钢 徐向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79-2788,共10页
为探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的环境耐久性,分别对EICP修复后的锌、铅污染土进行酸液浸泡、冻融试验和雨淋试验,探讨了EICP修复锌、铅污染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 为探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的环境耐久性,分别对EICP修复后的锌、铅污染土进行酸液浸泡、冻融试验和雨淋试验,探讨了EICP修复锌、铅污染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不同类型酸液条件下,EICP修复后的锌、铅污染土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离子浸出量随p H值降低,碳酸盐结合态含量降低,可交换态含量逐渐增加,且硫酸环境下的稳定性大于硝酸环境下的稳定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EICP修复后的锌、铅污染土中可交换态离子浸出量增加,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减少;在大雨条件下,Zn^(2+)、Pb^(2+)主要在前20 min内进行释放,并由上往下迁移;经EICP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在酸液、冻融循环和雨淋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铅污染土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酸液浸泡 冻融试验 雨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and wave thumping resistance of EICP reinforced sand slopes 被引量:4
7
作者 Shixia Zhang Zhenyuan Liu +2 位作者 Zuoyong Li Danyi Shen Chuangzhou Wu 《Biogeotechnics》 2023年第4期45-53,共9页
Sand slo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astal zone and islands,which is severely affected by wave erosion and causes problems such as degradation of coastal zone and reduction of island area.Enzyme-induced calcium carbon... Sand slop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astal zone and islands,which is severely affected by wave erosion and causes problems such as degradation of coastal zone and reduction of island area.Enzyme-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technology is a new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with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excellent effect,which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the field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recent years.In this research,we focus on the coastal or reef sand slopes in marine environments.The EICP reinforcement of representative sand slope units and large scale flume wave thumping experimental study are conducted indoors.By analyzing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erosion resistance,and microstructure of EICP-reinforced sand slopes,the mechanism of EICP reinforced sand slopes is revealed,the feasibility of EICP reinforced sand slopes is confirmed,and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EICP reinforced sand slopes is finally obtained.Results show that:(1)EICP reinforcement effectively enhances the surface strength and erosion resistance of sand slopes.Higher calcium carbonate content in the sand slopes corresponds to greater surface strength and improved erosion resistance.When the calcium carbonate content is similar,using low-concentration reinforcement twice is more advantageous than using high-concentration reinforcement once due to its superior uniformity.(2)The intensity of waves,the angle of the sand slope,and the severity of erosion damage are interrelated.Higher wave intensity,steeper sand slope angles,and more serious erosion damage require stronger reinforcement measures.(3)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imag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reinforcing effect of sand slopes primarily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calcium carbonate crystals cemented between sand particles.A higher content of calcium carbonate crystals leads to better erosion resistance in the sand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zyme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 Sand slope Wave thumping E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CP固化砂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轩 刘光宇 +2 位作者 胡天林 赵璧 吕刚锋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6期114-121,共8页
为了研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EICP)技术固化砂土的强度特性,首先探究pH及反应时间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进而开展直接剪切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颗粒级配、胶结液浓度、胶结比、养护周... 为了研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EICP)技术固化砂土的强度特性,首先探究pH及反应时间对脲酶活性的影响,进而开展直接剪切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颗粒级配、胶结液浓度、胶结比、养护周期和相对密实度对EICP固化砂土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脲酶活性在pH=7时活性最大并随时间增长而降低;级配0.075 mm~0.25 mm的砂土固化效果最好,经济胶结液浓度为1 mol/L;当氯化钙浓度一定时,抗剪强度最高的胶结液比值为1∶1;砂土在3 d时基本完全固化;相对密实度在0.5~0.7范围内时,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EICP固化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增大而增大;胶结液浓度在0.5 mol/L~1.5 mol/L范围内时,胶结液浓度越大,EICP固化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土体固化 抗剪强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处理对紫色土坡面片蚀过程及泥沙分选的影响
9
作者 向瑞 郭俊奎 +4 位作者 张伦 夏振尧 刘德玉 丁瑜 肖海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1-88,共8页
为探究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处理对坡面片蚀过程及泥沙分选的影响,该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面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喷洒处理(裸坡对照CK,单施脲酶和4种胶结液浓度的EICP:0.5、1.0、1.5和2.0 mo... 为探究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处理对坡面片蚀过程及泥沙分选的影响,该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面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喷洒处理(裸坡对照CK,单施脲酶和4种胶结液浓度的EICP:0.5、1.0、1.5和2.0 mol/L),开展降雨强度为60和120 mm/h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面片蚀(产流产沙)过程和次降雨侵蚀泥沙分选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揭示EICP影响坡面片蚀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单施脲酶具有一定的增流减沙效果,EICP处理具有显著的增流减沙效果(P<0.05),增流减沙效果随着胶结液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浓度为1.5 mol/L时增流减沙效果最佳。不同胶结液浓度处理间的产流总量和产沙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低浓度(0.5 mol/L)时已能够较好地发挥控制片蚀效果。侵蚀泥沙呈现黏粒、细粉粒和粗粉粒富集而砂粒亏损的分选现象,EICP处理后坡面侵蚀泥沙分选程度有所降低。微观分析表明EICP处理在土颗粒的间隙和表面均出现球形碳酸钙沉淀和脲酶丝状物质,从而提高表层土体的整体性,进而提高土体抗侵蚀性能。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EICP减蚀机理,并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片蚀 泥沙分选 微观结构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脲酶诱导碳酸盐沉淀改良土体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明东 张诗艾 +3 位作者 杨远江 徐浩峰 陶雪晴 何稼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改良土体是岩土工程领域的新兴热点技术,全面总结梳理EICP改良土体的研究现状,优选关键技术参数,并对EICP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建议制定植物脲酶促沉碳酸钙改良土体方法标准,对植物脲酶的保存方法、EICP改良土...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改良土体是岩土工程领域的新兴热点技术,全面总结梳理EICP改良土体的研究现状,优选关键技术参数,并对EICP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建议制定植物脲酶促沉碳酸钙改良土体方法标准,对植物脲酶的保存方法、EICP改良土体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长期性能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ICP能够显著提高土体的性能,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可达3 MPa,抗风蚀能力可达29.1 m·s^(-1),表面贯入强度可达1.065 MPa,渗透系数降低率可达98.2%,重金属离子质量分数降低率可达9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脲酶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 土体改良 固化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的微生物矿化技术在分散性土改良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驰 史冠宇 +2 位作者 武慧敏 王翠艳 高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将基于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的微生物矿化技术运用于分散性土的改良。以内蒙古呼伦贝尔某水库工程的筑坝土料作为岩土基质,通过针孔试验、双密度计试验和碎块试验,对微生物矿化改良前后的土样进行分散性试验鉴定和评价。试验结果显... 将基于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的微生物矿化技术运用于分散性土的改良。以内蒙古呼伦贝尔某水库工程的筑坝土料作为岩土基质,通过针孔试验、双密度计试验和碎块试验,对微生物矿化改良前后的土样进行分散性试验鉴定和评价。试验结果显示,经过微生物矿化改良后的土样抗分散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以脲酶溶液制备的微生物改性剂,改良后土样在针孔试验中经历了50、180、380 mm以及1020 mm的水头后,流出水始终保持清澈透明的状态,且出水口平整;针孔尺寸保持不变,收集针孔试验后的土样进行碎块试验,未出现胶粒的分散状况。双密度计试验中测得经脲酶溶液改良后土样的分散度低于30%,较原土样的分散度降低约50%,土样由分散性转变为非分散性;经微生物菌液改良后土样的分散度为41.1%,较原土样的分散度降低22%,土样由分散性转变为过渡性。以脲酶溶液制备的微生物改性剂,在粒径细小的黏性土中发挥矿化作用更加充分,就分散性土的改良和提高抗分散能力而言,优于以微生物菌液制备的微生物改性剂。首次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技术应用于分散性土的改良,这是绿色微生物矿化技术与水利筑坝材料改良相结合的创新,在筑坝填料分散性土的改良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技术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技术 分散性土 脲酶 针孔试验 分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微生物矿化覆膜及其稳定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李驰 王硕 +2 位作者 王燕星 高瑜 斯日古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1-1298,共8页
将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应用于原位沙漠覆膜的形成,使得流动沙丘经结皮固定而成为半固定、固定沙丘,从根本上阻断沙尘暴的源头。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腹地选择两个微生物矿化试验区域(TP1和TP3),分别用于两种不同矿化菌种诱导生成碳酸钙... 将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应用于原位沙漠覆膜的形成,使得流动沙丘经结皮固定而成为半固定、固定沙丘,从根本上阻断沙尘暴的源头。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腹地选择两个微生物矿化试验区域(TP1和TP3),分别用于两种不同矿化菌种诱导生成碳酸钙覆膜。研究沙漠微生物矿化覆膜的现场试验方法及工艺,对原位矿化覆膜的强度及其在沙漠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进行跟踪检测。采用沙漠土中自行提取的葡萄球菌和传统的巴氏芽孢杆菌两种不同的微生物矿化菌种,通过现场贯入试验检测7、14、28、60、210 d后矿化覆膜沿深度发展的贯入阻力,并将覆膜厚度为2 cm处的平均贯入阻力换算成覆膜层强度,总结覆膜强度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现场观测结果显示,不同微生物菌种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均在试验的第4天开始形成,到第7天覆膜层具有稳定的强度和厚度,现场检测覆膜的平均厚度为2.0~2.5cm,经自源葡萄球菌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TP1)的强度是巴氏芽孢杆菌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TP3)强度的1.05倍。当经历冬春交替后覆膜层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明显地TP3较TP1区域表面剥落更为严重,第210天检测TP3的平均厚度为0.7~1.0 cm,覆膜强度较第7天时降低19%,覆膜内碳酸钙含量较第7天检测时降低15%~30%。而TP1在第210天时的强度较第7天时强度降低仅2%。因此,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沙漠原位覆膜的形成,且沙漠自源葡萄球菌经诱导生成的矿化覆膜层具有更好的强度表现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矿化技术 葡萄球菌 长期稳定性 沙漠矿化覆膜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土体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茜 叶为民 +2 位作者 刘樟荣 王琼 陈永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5-357,共13页
基于微生物或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EICP)的土体固化技术是近年来岩土和地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系统回顾基于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土体固化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MICP/EICP固化机制、土体孔隙结构、菌液和脲酶性... 基于微生物或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EICP)的土体固化技术是近年来岩土和地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系统回顾基于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的土体固化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MICP/EICP固化机制、土体孔隙结构、菌液和脲酶性质、胶凝液性质和固化方式等方面对碳酸钙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孔隙越小,越不利于微生物或脲酶入渗,固化均匀性越差;土颗粒接触点越多,可为碳酸钙提供的沉积点位越多,碳酸钙与土颗粒间的黏结和桥接作用越强,固化效果越好;一定菌液或脲酶浓度或脲酶活性范围内,碳酸钙的生成速率和生成总量随浓度及活性的增大而增大,但过高的浓度或活性易导致碳酸钙生成速率过快,从而在土体注入端发生堵塞;低浓度胶凝液得到的碳酸钙晶体更小,在土体中的分布更均匀;采用合适的注浆饱和度可提高具有黏结作用的碳酸钙的占比;采用多层交替注入或单相低pH值注入可提高碳酸钙在试样中分布的均匀性。基于碳酸钙沉淀特性的影响因素,提高固化土体的均匀性,验证其耐久性,室内试验结果在现场尺度的适应性和改进方案应该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 碳酸钙特性 脲酶 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激活产脲酶微生物联合酶诱导碳酸盐沉淀加固陆域吹填海砂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曹光辉 刘士雨 +2 位作者 蔡燕燕 俞缙 孙志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41-2252,共12页
生物矿化加固土体方式目前呈现多样化,不同矿化方式又有其各自的局限性,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缺乏成核位点,而靶向激活产脲酶微生物诱导矿化(生物刺激)加固周期较长、强度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生物刺激联合EICP加固土体的矿化方法... 生物矿化加固土体方式目前呈现多样化,不同矿化方式又有其各自的局限性,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缺乏成核位点,而靶向激活产脲酶微生物诱导矿化(生物刺激)加固周期较长、强度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生物刺激联合EICP加固土体的矿化方法。以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吹填海砂为试验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UCS)、碳酸钙生成量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微生物多样性检测等试验评价并分析联合方法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1)生物刺激联合EICP的矿化方式得到更高的UCS,可以达到2300 kPa,大于两者单独矿化的强度之和;(2)生物刺激联合EICP的矿化方式可以促进碳酸钙沉淀生成的同时提高其分布均匀性,并优化碳酸钙的晶体结构;(3)微生物的群落分析表明,生物刺激可以高度激活产脲酶细菌,EICP对部分物种有轻微的刺激作用,生物刺激联合EICP的物种丰富程度、均匀程度则介于EICP和生物刺激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激活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 吹填海砂 加固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豆脲酶提取及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风积沙改良的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褚文杰 李驰 +1 位作者 武慧敏 高瑜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使用植物脲酶对沙漠风积沙进行改良加固试验。为寻求价格低廉和操作简单的脲酶提取方法,以土豆为原材料,去离子水、甘油水溶液和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液,通过破碎冷藏及高速离心方法成功地从土豆中分离提取... 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使用植物脲酶对沙漠风积沙进行改良加固试验。为寻求价格低廉和操作简单的脲酶提取方法,以土豆为原材料,去离子水、甘油水溶液和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液,通过破碎冷藏及高速离心方法成功地从土豆中分离提取出植物脲酶,分析提取过程中不同提取液对脲酶提取效果的影响,基于EICP技术,利用土豆脲酶液对风积沙进行改良处理。结果显示,在3种提取液中,效果最优的是乙醇溶液,甘油水溶液次之,去离子水提取效果最差。而当固液比为1:6、乙醇溶液浓度为30%时,脲酶活性值最高且提取效果最佳。在风积沙改良试验中,试件表面形成了坚硬的结皮层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随着浸泡脲酶次数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植物脲酶 脲酶提取 脲酶活性 防风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在土体加固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应征 管大为 成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706,共10页
微生物矿化是近年来在土体改良工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主要研究微生物活性在改善土体颗粒特性方面的应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是实现土体生物胶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技术借助脲酶菌的代谢行为诱导碳酸钙,将松散的砂颗粒胶... 微生物矿化是近年来在土体改良工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分支,主要研究微生物活性在改善土体颗粒特性方面的应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是实现土体生物胶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技术借助脲酶菌的代谢行为诱导碳酸钙,将松散的砂颗粒胶结成整体,从而提高了土体的力学性能。文章系统性地介绍了MICP研究中的脲酶菌矿化机理、相关处理方法、影响因素、衍生新工艺脲酶诱导碳酸盐沉积EICP及MICP技术在岩土领域的相关现场试验,并对MICP的实用性进行了总结,最后简要讨论了现研究阶段MICP工程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改良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 碳酸钙 MICP e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改良黄土的崩解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天驰 张浩男 +1 位作者 贾苍琴 王贵和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4-681,707,共9页
黄土特殊的结构和矿物组成导致其遇水易崩解,并引起边坡失稳、湿陷性沉降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是一种新型微生物矿化技术,本文通过自制崩解仪探究了养护龄期和胶结液浓度对MICP改良黄土崩解时间和崩解... 黄土特殊的结构和矿物组成导致其遇水易崩解,并引起边坡失稳、湿陷性沉降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是一种新型微生物矿化技术,本文通过自制崩解仪探究了养护龄期和胶结液浓度对MICP改良黄土崩解时间和崩解率的影响,根据非饱和土的单值有效应力公式,从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的角度建立了非饱和土崩解的力学模型,利用推导出的崩解率-时间公式拟合黄土试样的崩解曲线。结果表明:MICP改良试样的崩解率均低于未改良的试样;随着养护龄期增加,0.6 mol/L胶结液改良黄土的崩解时间由12 min增加到28 min;养护14 d时,MICP改良黄土的崩解率达到最低值0.02%,崩解率-时间公式对崩解率曲线的调整拟合优度均在0.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 黄土 崩解性 微分方程 孔隙气压力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P技术对巴东组第三段软弱夹层土体的加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翔 滕伟福 +2 位作者 俞伟 董晨曦 刘冬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106,130,共7页
三峡库区中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三段为主要问题地层,易受地下水与雨水的影响而形成软弱夹层,导致土体强度显著下降,影响斜坡稳定性。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对巴东组第三段软弱夹层土体进行了加固试验研究。首先,利用拌和法... 三峡库区中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第三段为主要问题地层,易受地下水与雨水的影响而形成软弱夹层,导致土体强度显著下降,影响斜坡稳定性。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对巴东组第三段软弱夹层土体进行了加固试验研究。首先,利用拌和法将制备好的巴氏芽孢杆菌菌液和胶结液加入土体中;然后,采用直剪试验和无侧限抗压试验探究加固前后软弱夹层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情况;最后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分析结果,从微观角度探究了MICP技术对软弱夹层土体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经MICP技术加固处理后,不同垂直压力下软弱夹层土体的抗剪强度均有效提高,土体黏聚力提升了63.1%、内摩擦角提升了21.5%,且土体黏聚力增幅大于内摩擦角;(2)经MICP技术加固处理后,软弱夹层土体抗压强度提升了66%,且呈现出脆性破坏特征;(3)MICP技术对软弱夹层土体的作用机制为微生物诱导生成的碳酸钙充填土体内部孔隙且有效胶结相邻土粒,从而改良了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加固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 抗剪强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填筑体多层多孔微生物灌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凯 靳贵晓 +2 位作者 刘子健 黄明 龚豪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706,共10页
目前利用无损检测技术来评价微生物矿化反应加固效果的研究较少。在试验确定微生物灌浆周期、灌浆速率以及最优灌浆间距的基础上,结合填筑体内部进行管路灌浆的思想自主设计了用于填筑体加固的多层多孔灌浆管道系统,利用该系统开展泥质... 目前利用无损检测技术来评价微生物矿化反应加固效果的研究较少。在试验确定微生物灌浆周期、灌浆速率以及最优灌浆间距的基础上,结合填筑体内部进行管路灌浆的思想自主设计了用于填筑体加固的多层多孔灌浆管道系统,利用该系统开展泥质页岩残积土的微生物灌浆室内模型试验。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针对循环灌浆得到的残积土胶结体开展详细的加固效果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多层多孔灌浆管道系统对填筑体进行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MICP)技术处理后,残积土填筑模型的超声波速增大明显,表明采用该灌浆方法可有效提高填筑体密实度,证明了应用自主设计的多孔灌浆系统进行填筑体加固的可行性;(2)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测定不同灌浆阶段填筑体的正、侧面波速,发现其波速与增量呈左右对称分布,且随着微生物注浆加固次数的增加,模型加固区域逐步向上部土体扩散,其中中部土体加固效果较强;探究了填筑体内部的加固规律以及超声波速技术用于评价加固效果的可行性;(3)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采用"正面提供权重,侧面提供波速"的方法对各测点的波速进行推算,得到填筑体的波速值云图,进一步揭示了填筑体内部密实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可为微生物加固填筑体的效果分析提供借鉴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 软岩填料 多层多孔灌浆管道 超声波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改良传统三合土的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董瑾 刘效彬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53-859,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对三合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豆粉质量浓度的增大,脲酶活性呈近似线性增长,其最适宜的环境pH值为3~11,当环境pH值为12时,脲酶活性急剧下降;与三合土空白样相比,脲酶...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对三合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豆粉质量浓度的增大,脲酶活性呈近似线性增长,其最适宜的环境pH值为3~11,当环境pH值为12时,脲酶活性急剧下降;与三合土空白样相比,脲酶改性三合土14 d碳化深度提高了94%~112%,28 d抗压强度提高了68.0%~103.0%,耐候性提高了150%~200%,60 d表面硬度提高了15.0%~18.3%;三合土空白样产生的碳酸钙晶体松散,脲酶的掺入使三合土中出现了长条状晶体和团簇状晶体,且随着豆粉质量浓度的增大,团簇状晶体相对增多,长条状晶体相对减少,使三合土的各项性能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修复 三合土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 改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