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Fe^(3+)对CaO-Al_2O_3-SiO_2-MgO系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志杰 李宇 +2 位作者 苍大强 刁美玲 郭文波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51,60,共8页
为了利用大量的含铁铝硅酸盐固体废弃物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的微晶玻璃,采用DTA、XRD、SEM、EDS等手段研究了Fe2+、Fe3+对CASM系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2+在微晶玻璃中与Mg2+的作用相同,取代以网络外体形式存在的Al3+,使得微... 为了利用大量的含铁铝硅酸盐固体废弃物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的微晶玻璃,采用DTA、XRD、SEM、EDS等手段研究了Fe2+、Fe3+对CASM系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2+在微晶玻璃中与Mg2+的作用相同,取代以网络外体形式存在的Al3+,使得微晶玻璃的析晶温度逐渐下降,而对析晶能力几乎没有影响,并当Fe2+掺入量为2%时,主晶相由铝黄长石转变为镁黄长石,在7.5%时,进一步转变为透辉石.Fe3+掺量小于7.5%时,起到补充Si4+不足的作用,当大于7.5%时,部分Fe3+起到与Fe2+、Mg2+相同的作用,使得析晶温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掺量为7.5%时,铝黄长石主晶相才开始转变为镁黄长石,在10%时,转变为透辉石,且析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随着Fe2+和Fe3+含量增加,虽然微晶玻璃中主晶相的变化顺序相同,但Fe2+具有降低微晶玻璃析晶温度的作用,而一定量的Fe3+可作为晶核剂提高微晶玻璃的析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 fe3+ 微晶玻璃 析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伏安法测定溶液中Fe^(3+)和Fe^(2+)浓度比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云 王晨雪 +2 位作者 尚游 尚世智 郭建伟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5,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铁泥制备Fe3O4过程中Fe3+与Fe2+浓度比值的变化,为该工艺过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监测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与Fe2+组成可逆的氧化还原体系,产生一对峰形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对影响峰电流的扫描速度、pH值...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铁泥制备Fe3O4过程中Fe3+与Fe2+浓度比值的变化,为该工艺过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监测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与Fe2+组成可逆的氧化还原体系,产生一对峰形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对影响峰电流的扫描速度、pH值及干扰离子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扫描速度在0.002~0.01 V/s、pH在1.5~2.5时对氧化峰电流及还原峰电流没有影响;溶液中存在的SO42-离子在实验范围内对体系基本无干扰。Fe3+的浓度在0.000 8~0.008 4 mol/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相对标准偏差(n=7)在0.70%~2.0%之间。该法与标准重铬酸钾滴定法对比,相对误差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fe3+和fe2+浓度比 重铬酸钾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用Fe^(3+)/Fe^(2+)探讨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的讨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6-220,共5页
本文认为用Fe^(3+)/Fe^(2+)值推算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是可行的,但认为在推算方法上必须严谨合理。文中论证了用Fe_2O_3/FeO值代替Fe^(3+)/Fe^(2+)值推算古温度、且用少量样品的实验分析结果来划分庐山地区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地层是欠... 本文认为用Fe^(3+)/Fe^(2+)值推算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是可行的,但认为在推算方法上必须严谨合理。文中论证了用Fe_2O_3/FeO值代替Fe^(3+)/Fe^(2+)值推算古温度、且用少量样品的实验分析结果来划分庐山地区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地层是欠妥的,其计算结果误差达0.41—4.35。据笔者采用容量法对庐山大校场剖面10个样品Fe^(3+)和Fe^(2+)含量的测试,发现这些样品反映的第四纪古温度值未有低达0℃者,其最低年均气温为2.82℃,最高者为1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古温度 地层 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对水中锑(Ⅲ)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宗强 莫超 +3 位作者 韦文慧 朱义年 黄献宁 黄彬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2,66,共3页
以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锑(III)初始含量、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投加量以及吸附剂粒径为影响因素开展吸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锑(III)初始浓度的升高,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对锑(III)的吸附量逐... 以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锑(III)初始含量、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投加量以及吸附剂粒径为影响因素开展吸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锑(III)初始浓度的升高,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对锑(III)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初始溶液pH为7时,对锑(III)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为4.782 1 mg/g;块状吸附剂对水中锑(III)的去除率和吸附量与粉末状吸附剂吸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 吸附 锑(I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Fe^(3+)对CASM系微晶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志杰 苍大强 +2 位作者 李宇 刁美玲 郭文波 《陶瓷》 CAS 2011年第21期12-15,共4页
为了能够利用冶金行业中的大量含铁固体废弃物制备高附加值的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法(DTA)研究了Fe2+、Fe3+对CASM系微晶玻璃析晶性能影响。研究结果显示,Fe2+可以降低微晶玻璃的热处理温度,但是少量的Fe3+则会使热处理温度升高。同时... 为了能够利用冶金行业中的大量含铁固体废弃物制备高附加值的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法(DTA)研究了Fe2+、Fe3+对CASM系微晶玻璃析晶性能影响。研究结果显示,Fe2+可以降低微晶玻璃的热处理温度,但是少量的Fe3+则会使热处理温度升高。同时计算了不同含量的Fe3+和Fe2+玻璃料的析晶动力学参数K(Tp)。分析结果表明,Fe2+对该配方下的微晶玻璃的析晶能力影响较小,当其含量为0~7.5%时Fe3+对析晶能力影响也较小;当Fe3+含量高于7.5%时其能够显著提高玻璃的析晶能力,但对于采用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工艺,析晶能力太强不利于微晶玻璃的烧结。因此固体废弃物中的铁含量较高时,其以Fe2+的形式存在时较为有利。综合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在该配方体系中Fe2+和Fe3+含量应分别不高于4.5%和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 fe3+ 微晶玻璃 析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赭石的不同煎出液中Fe^(2+)、Fe^(3+)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康莲薇 熊南燕 +1 位作者 李树鱼 肖红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8,44,共4页
目的:建立赭石的水煎液和醋煎液中Fe2+、Fe3+含量分别测定的方法。方法:在pH值为3~5之间,波长为396 nm,以邻二氮菲作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铁含量;在波长为510 nm处测定Fe2+的含量;再由2个浓度之差求得Fe3+的含量。结果:赭... 目的:建立赭石的水煎液和醋煎液中Fe2+、Fe3+含量分别测定的方法。方法:在pH值为3~5之间,波长为396 nm,以邻二氮菲作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铁含量;在波长为510 nm处测定Fe2+的含量;再由2个浓度之差求得Fe3+的含量。结果:赭石的醋煎液和水煎液中铁含量有明显不同。结论:该方法精度好,回收率大于90%,操作简便,可用于Fe2+、Fe3+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石 fe2+ fe3+ 邻二氮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芬顿降解X3B中Fe^(2+)/Fe^(3+)催化循环行为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杰 彭巧丽 莫文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毡(ACF)为阴极,通过电芬顿反应降解艳红染料X3B,考察了X3B降解反应动力学和初始催化剂的离子形态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了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和... 以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毡(ACF)为阴极,通过电芬顿反应降解艳红染料X3B,考察了X3B降解反应动力学和初始催化剂的离子形态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了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和溶液中Fe2+/Fe3+的含量.结果表明:X3B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机理,初始催化剂离子形态对降解效果影响不显著,ACF表面和溶液中Fe2+/Fe3+的转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红染料X3B 电-fenton反应 fe2+/fe3+浓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含量对Nd_2Fe_(14)B/Fe_3B复合永磁材料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建川 刘颖 +4 位作者 李军 高静 马毅龙 杜慧龙 涂铭旌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4,29,共4页
用熔淬法制备非晶带、再进行晶化处理,制备了纳米晶复合Nd4.5Fe77+xB18.5-x(x=0.1,0.2,0.3,0.4)永磁磁粉,然后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制备粘结磁体。研究了B含量对材料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含量的提高,Nd4.5Fe77+xB18.5-... 用熔淬法制备非晶带、再进行晶化处理,制备了纳米晶复合Nd4.5Fe77+xB18.5-x(x=0.1,0.2,0.3,0.4)永磁磁粉,然后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制备粘结磁体。研究了B含量对材料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含量的提高,Nd4.5Fe77+xB18.5-x粘结磁体的剩磁、矫顽力和磁能积都先增大后减小。适量的B可以细化复合材料的晶粒,改善微观结构,提高磁体磁性能;B含量过高使复合材料的晶粒长大,出现Nd1.1Fe4B4富B相,导致磁体磁性能下降。当B含量为18.3at%时,粘结Nd4.5Fe77.2B18.3磁体具有最佳磁性能:Br=0.88T,Hcj=257kA/m,(BH)m=57k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2fe14B/fe3B纳米复合材料 B含量 磁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Fe^(2+)和Fe^(3+)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竞争结合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芳 张银堂 +3 位作者 张彦峥 王亚丹 郑晶晶 徐茂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52-59,共8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金属离子Fe2+、Fe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的竞争结合作用.结果表明,Fe2+、Fe3+对BSA的内源荧光都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的联...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金属离子Fe2+、Fe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的竞争结合作用.结果表明,Fe2+、Fe3+对BSA的内源荧光都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的联合作用,主导作用分别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并分别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参数,Fe3+与BSA的结合能力强于Fe2+.弱的结合力使BSA与Fe2+、Fe3+相互作用后构型没有明显改变.当Fe2+、Fe3+同时与BSA相互作用时,二者表现出弱的竞争取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fe2+ fe3+ 荧光滴定法 竞争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Fe^(3+)对水杨羟肟酸捕收铅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瑞 聂新羽 +2 位作者 兰星 豆金辉 姜兴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88,共4页
为探究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锌浸出渣中的铅矾与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纯矿物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以铅矾纯矿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Fe^(2+)/Fe^(3+)对水杨羟肟酸捕收铅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杨羟肟酸作用时,铅矾几乎不上浮;... 为探究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锌浸出渣中的铅矾与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纯矿物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以铅矾纯矿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Fe^(2+)/Fe^(3+)对水杨羟肟酸捕收铅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杨羟肟酸作用时,铅矾几乎不上浮;水杨羟肟酸用量为160 mg/L时,铅矾回收率为92.5%;矿浆pH在4~12范围内,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铅矾,铅矾回收率均在90%以上;铅矾天然可浮性差,水杨羟肟酸对铅矾具有较强的捕收性能,Fe^(2+)/Fe^(3+)存在时,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铅矾,铅矾回收率下降明显。Fe^(2+)/Fe^(3+)抑制铅矾上浮的原因是Fe^(2+)/Fe^(3+)在矿浆中与水杨羟肟酸发生螯合反应,消耗了水杨羟肟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 fe3+ 水杨羟肟酸 铅矾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溶液中Fe^(2+)/Fe^(3+)相互转换对电极还原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秦建新 林峰 +2 位作者 刘文平 陈超 任孟德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2-707,共6页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有Cl^-、SO_4^(2-)的酸性溶液中Fe^(2+)/Fe^(3+)相互转换对电极反应和Fe^(3+)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e]T=1 mol·L^(-1)条件下,溶液中Fe^(3+)/Fe^(2+)的还原析出过程经过两个阶段:1)E=0....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有Cl^-、SO_4^(2-)的酸性溶液中Fe^(2+)/Fe^(3+)相互转换对电极反应和Fe^(3+)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e]T=1 mol·L^(-1)条件下,溶液中Fe^(3+)/Fe^(2+)的还原析出过程经过两个阶段:1)E=0.35 V左右Fe^(3+)还原成Fe^(2+)过程;2)E=-0.3 V之后H+的还原,同时Fe^(2+)离子与OH-相结合生产Fe(OH)_2;Fe^(3+)/Fe^(2+)的相互转化主要影响Fe^(3+)的第一还原阶段的还原峰电流和峰电位.|ipa/ipc|值随c(Fe^(3+))/c(Fe^(2+))的增大而增大,且扫描速率慢时影响大,扫描速率快时影响小;0.50 mol·L-1Fe^(2+)+0.50 mol·L-1Fe^(3+)时,随扫描速率的变化|ipa/ipc|值变化最小(|ipa/ipc|≈1.20).同时,c(Fe^(3+))/c(Fe^(2+))也影响着平衡电位,平衡电位随c(Fe^(3+))/c(Fe^(2+))增大而正移,电位从E1=0.501 V升至E5=0.56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fe3+相互转换 循环伏安 极化曲线 还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吸附水中砷(Ⅴ)的工艺优化组合研究
12
作者 黄献宁 朱宗强 +3 位作者 韦文慧 朱义年 莫超 黄彬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8,共3页
以自制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选取溶液初始p H值、吸附剂粒径、吸附剂投加量、砷(V)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为影响因素开展工艺优化组合寻求的正交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工艺优化组合为:砷(V)初始浓度10 mg/L,溶液... 以自制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选取溶液初始p H值、吸附剂粒径、吸附剂投加量、砷(V)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为影响因素开展工艺优化组合寻求的正交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工艺优化组合为:砷(V)初始浓度10 mg/L,溶液初始p H=3,温度为35℃,吸附剂粒径小于100目,吸附剂用量为0.6 mg/50 m L,吸附时间为7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 吸附 砷(V) 工艺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浆法烟气脱硫与Fe^(2+)/Fe^(3+)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研究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亮 刘京春 +1 位作者 王力超 张莹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期30-30,413,共2页
煤浆法烟气脱硫与传统的Fe2+/Fe3+催化氧化脱硫工艺在脱硫机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煤浆法烟气脱硫过程中的Fe2+/Fe3+是在反应过程中逐渐浸出的,这使得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比较了两者在不同温度、二氧化硫浓度以及氧气浓度情... 煤浆法烟气脱硫与传统的Fe2+/Fe3+催化氧化脱硫工艺在脱硫机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煤浆法烟气脱硫过程中的Fe2+/Fe3+是在反应过程中逐渐浸出的,这使得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比较了两者在不同温度、二氧化硫浓度以及氧气浓度情况下脱硫效率的异同,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浆:烟气脱硫:fe2+/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In_2O_3/Fe多层膜的磁性及巨磁电阻效应
14
作者 黄宝歆 王军华 +1 位作者 张汝贞 张林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3,26,共4页
采用射频溅射方法成功制备了由过渡族元素Fe和半导体材料In2O3交替生长构成的Fe/In2O3/Fe多层膜。室温下,磁性测量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超顺磁性,符合朗之万方程;磁电阻比的最大值为2.93%,遵从颗粒膜磁电阻的平方律。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该多... 采用射频溅射方法成功制备了由过渡族元素Fe和半导体材料In2O3交替生长构成的Fe/In2O3/Fe多层膜。室温下,磁性测量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超顺磁性,符合朗之万方程;磁电阻比的最大值为2.93%,遵从颗粒膜磁电阻的平方律。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该多层膜样品具有类似于颗粒膜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磁电阻效应 fe/In2O3/fe多层膜 巨磁电阻效应 磁电阻 超顺磁性 颗粒膜 射频溅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对水中铬(Ⅵ)的吸附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娜 朱宗强 +3 位作者 朱义年 韦文慧 谭笑 丁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109-113,共5页
以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研究铬(Ⅵ)不同的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不同、吸附剂不同的投加量、不同粒径的条件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溶液初始p 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吸附剂用量。温度、... 以毛竹遗态Fe_2O_3/Fe_3O_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研究铬(Ⅵ)不同的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不同、吸附剂不同的投加量、不同粒径的条件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溶液初始p 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吸附剂用量。温度、振荡时间、投加量等因素对Cr(Ⅵ)吸附作用影响不大。优化工艺的组合为:Cr(Ⅵ)浓度为10 mg/L,溶液初始pH=1,温度为45℃,吸附剂粒径小于100目,吸附剂用量为0.5 mg/50 mL,吸附时间为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 吸附剂 铬(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氧化还原电池正极的Fe^(2+)/Fe^(3+)胶体电解质研究
16
作者 黄佳 周德璧 +1 位作者 唐超 熊凤姣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585-1587,1590,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Zn-Fe氧化还原胶体电池。研究了胶凝剂气相SiO2含量对胶体电解质特性的影响。SiO2含量愈高,电解质愈粘稠,电导率愈低。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3+/Fe2+电对在胶体电解质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体系中Fe3+/Fe2+在Pt电... 设计了一种新的Zn-Fe氧化还原胶体电池。研究了胶凝剂气相SiO2含量对胶体电解质特性的影响。SiO2含量愈高,电解质愈粘稠,电导率愈低。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3+/Fe2+电对在胶体电解质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体系中Fe3+/Fe2+在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属于准可逆过程。计算得到Fe3+的扩散系数为2.29×10-6 cm2/s。组装的Zn/Fe胶体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其平均库仑效率达94.83%,平均能量效率为44.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电池 fe3+/fe2+ 胶体电解质 气相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_2O_3/Fe隧道结的微结构HREM研究
17
作者 杨科 朱健民 +5 位作者 赵晓宁 周舜华 陈志强 陈悦 黄石松 朱信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7-648,共2页
关键词 fe/Al2O3/fe 隧道结 微结构 HREM 磁电阻效应 TMR 三氧化二铝 铁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和Fe^(3+)对天然水中藻类增殖趋势的影响及比较
18
作者 胡权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6期184-185,共2页
本文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分别培养初始Fe^(2+)和Fe^(3+)浓度为0.2~0.7 mg/L时的天然混合藻类,探讨不同Fe^(2+)和Fe^(3+)对天然水体中藻类增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2+)培养条件下藻类表现出更高的平均生长率。藻类的最适... 本文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分别培养初始Fe^(2+)和Fe^(3+)浓度为0.2~0.7 mg/L时的天然混合藻类,探讨不同Fe^(2+)和Fe^(3+)对天然水体中藻类增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2+)培养条件下藻类表现出更高的平均生长率。藻类的最适生长浓度Fe^(2+)和Fe^(3+)均为0.3 mg/L,此浓度下藻峰值最大,Fe^(2+)和Fe^(3+)组分别达到1.74×10~6个/L和6.82×10~5个/L;平均生长率也最大,分别为0.3620 d^(-1)和0.3398 d^(-1)。藻类生长趋势变化的浓度阈值范围不同,Fe^(2+)为0.3 mg/L和0.6 mg/L,Fe^(3+)为0.3 mg/L和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 fe3+ 藻华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2Fe14B/Fe3B复合材磁体被外磁场处理后的穆斯堡尔研究
19
作者 郑月秋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1998年第3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复合磁体 磁场 穆斯堡尔研究 Nd2fe14B/fe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没食子酸体外还原Fe^(3+)能力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伍翔群 于兰 +3 位作者 于杰 黄彩婷 许维国 牛凤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418,共5页
目的:测定没食子酸(GA)体外还原Fe3+的能力,并与公认的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比较,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性,为GA抗氧化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GA(0.04、0.08、0.12和0.16g.L-1)和Vc(0.04、0.08、0.12和0.16g.L-1)在邻二氮菲-F... 目的:测定没食子酸(GA)体外还原Fe3+的能力,并与公认的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比较,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性,为GA抗氧化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GA(0.04、0.08、0.12和0.16g.L-1)和Vc(0.04、0.08、0.12和0.16g.L-1)在邻二氮菲-Fe2+体系发生Fenton反应,在铁氰化钾-Fe3+体系发生Fe3+还原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A)值,应用SPSS 17.0软件包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溶液A值和GA及Vc浓度的关系。结果:在邻二氮菲-Fe2+体系中,同浓度的GA与Vc比较,GA对Fe3+的还原能力强于Vc(P<0.05);与0.04g.L-1 GA比较,0.08、0.12和0.16g.L-1 GA对Fe3+还原能力逐渐增强(P<0.05);且乙醇对该体系的A值有影响。在铁氰化钾-Fe3+体系中,当GA与Vc浓度均为0.04g.L-1时,GA对Fe3+还原能力强;而其余浓度下其还原能力均弱于Vc(P<0.05)。当盐酸浓度大于0.84×10-2 mol.L-1时,其对铁氰化钾-Fe3+体系的A值有影响。结论:与Vc比较,GA在体外环境对Fe3+有较强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抗坏血酸 邻二氮菲-fe2+体系 铁氰化钾-fe3+体系 分光光度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