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9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 of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relationship with spinal cord lesion
1
作者 戴力扬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3期214-216,共3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spinal cord deficit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spinal cord deficit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 calculate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based on the midsagittal diameters and the hyphosis angle according to Cobb. The ASIA scoring of motor function of lower extremities was recorded .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P > 0.05) of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and the kyphosis angle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patients without neurological deficit, with incomplete and complete lesion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P > 0.05) between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and the kyphosis angle, and ASIA scoring was noted. Conclusion:The severity of spinal cord injuries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is not predicted 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 of canal stenosis or the degree of kyphesis induced by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fractures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SPINAL CANAL SPINAL cord inju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楼宇梁 陈国英 +5 位作者 王灿锋 费慧 孙观荣 全仁夫 李伟 洪锋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单侧骨水泥强化组(骨水泥组)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双侧置钉(螺钉组)。骨水泥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62.1±8.1)岁。螺钉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65.1±9.3)年。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5~36个月。骨水泥组手术时间(70.1±17.3)min,明显短于螺钉组(78.6±1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VAS术后1年(1.5±0.5)分、末次随访(0.5±0.3)分低于螺钉组术后1年(1.8±0.3)分、末次随访(0.8±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术后1年(6.2±1.2)°、(86.6±3.5)%、(91.1±2.5)%,末次随访(6.4±0.7)°、(85.5±3.3)%、(90.5±6.3)%,均优于螺钉组术后1年(6.8±1.4)°、(83.1±2.4)%、(89.9±3.4)%和末次随访(7.1±1.1)°、(82.6±4.1)%、(87.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螺钉组出现2例椎弓根螺钉拔出,末次随访时予拆除螺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单侧置钉结合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双侧置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但前者内固定系统更稳定,长期随访时能有效维持伤椎前中柱高度和伤椎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慢性腰背痛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前方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世民 张兆杰 +2 位作者 刘昱彰 张禄堂 李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疗,男15例,女6例;年龄21~46岁,平均32.2岁。骨折节段:T113例,T126例,L17例,L25例。平均脊柱后凸角20.1°。骨折载荷分享评分平均7.8分。21例均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采用Frankel分级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后凸角矫正、维持和内固定情况。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例出现胸膜损伤,2例出现动力性肠梗阻,1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切口愈合不良,对症治疗后均治愈。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2°,矫正率79%。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管腔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钛网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断裂及退出现象,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结论: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但对于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避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尧 张雪松 +4 位作者 胡文浩 张智发 杨全中 杨晓清 王岩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索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其中男12例,女5例;平均48.7... 目的探索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其中男12例,女5例;平均48.7岁;其中9例有明确外伤史,8例无外伤史;9例患者出现渐进性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无明显畸形。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估神经损伤等级(E级11例,D级4例,C级2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和CT资料,测量整体后凸角度,局部后凸角度及矢状面平衡。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1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76 m L。ASIA D级4例恢复到E级;C级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术前平均局部后凸从29.1°降低至随访时的5.9°;术前平均整体后凸从59.1°降低至随访时的24.7°。平均矢状面平衡从术前153.7 mm改善至随访时的41.1 mm。平均腰痛VAS评分从术前6.4分下降到随访时的1.1分,平均ODI由术前50.9%改善至随访时的16.9%。所有患者皆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及良好的融合,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骨折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角度置钉对胸腰椎骨折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崔晓兵 刘霞 《脊柱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MRI影像特征的胸腰椎骨折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不同角度置钉对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MRI影像特征,通过有限元软件构建胸腰椎骨折有限元模型,利用Hypermesh系统装... 目的构建基于MRI影像特征的胸腰椎骨折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不同角度置钉对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MRI影像特征,通过有限元软件构建胸腰椎骨折有限元模型,利用Hypermesh系统装配螺钉,以矢状面平行终板、斜向上终板7°、斜向下终板7°共3种角度置钉,模型施加载荷,模拟椎体在垂直、前屈、侧曲、后伸、旋转状态下的螺钉应力,比较5种状态下椎体的最大位移。另纳入同期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依据矢状面椎弓根螺钉置入角度分为平行组(平行终板置钉)、向上组(斜向上终板置钉)、向下组(斜向下终板置钉)。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胸椎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和伤椎后缘高度比。术后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结果在各组模型中,椎体位移侧曲状态下最大,垂直状态下最小;在各运动状态下,椎体最大位移值平行组最大,向上组最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胸椎后凸角、胸椎侧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上组胸椎后凸角、胸椎侧凸Cobb角最小,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最高,与平行组、向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上组术后3个月ODI和JOA评分优于平行组和向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向上终板置入椎弓根螺钉可有效提高骨折椎体稳定性,有助于术后脊柱功能的恢复,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致邻椎骨折风险的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张高翔 张庆国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29-36,42,共9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FEA)研究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KP)中,椎体前上方骨水泥渗漏后相邻椎体应力的变化及邻椎骨折的风险。方法:收集2023年5月至2023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82岁...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FEA)研究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KP)中,椎体前上方骨水泥渗漏后相邻椎体应力的变化及邻椎骨折的风险。方法:收集2023年5月至2023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82岁女性行两次PKP的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资料。患者2023年5月胸10(T10)椎体骨折,PKP治疗中椎体前上方骨水泥渗漏;2023年9月相邻胸9(T9)椎体发生骨折,且T9椎体前下方MRI信号异常,与骨水泥渗漏位置接近。依据手术前后两次CT图像分别应用Mimics21.0、Geomagic Studio2014和HyperMesh14.0软件共建立3组模型,即术前模型组、术后骨水泥渗漏模型组和术后骨水泥未渗漏模型组。使用MSC.Patran2019和MSC.Nastran2019软件优化3组模型,对比分析直立、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7个状态下骨折相邻椎体及骨水泥渗漏相关椎体所受应力及其差异。结果:骨水泥固定成形节段的相邻椎体、终板及椎间盘应力均呈现PKP术后骨水泥渗漏模型组高于术后骨水泥未渗漏模型组,且高于PKP术前模型组。PKP术后骨水泥渗漏模型组在椎体T9、T10、T11上的应力增量分别为29.61%~110.81%、7.11%~166.01%、51.49%~123.88%,明显高于术后骨水泥未渗漏模型组,其中T9椎体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状态下,以及T10椎体在左右旋转和T11椎体在前屈、左侧弯、左右旋转状态下应力增量均为显著。术后骨水泥渗漏模型组对应的相邻终板以及相邻椎间盘的应力增量明显高于术后骨水泥未渗漏模型组,其中T9下终板在直立、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状态下和T10上终板在左侧弯、左右旋转、T10下终板在右旋转、T9~T10椎间盘在前屈、左右旋转以及T10~T11椎间盘在直立、左侧弯、右旋转状态下应力增量更加明显。结论:PKP术中骨水泥前上方渗漏导致相邻椎体生物力学改变,受到的应力发生变化,并可能增加邻椎骨折的风险。临床PKP术中,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营止痛汤加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PVP术后疼痛疗效观察
7
作者 芦克洲 周宋云 +2 位作者 周金贤 贾磊 郑骏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合营止痛汤加减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疼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4例PVP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艾瑞昔... 目的探讨合营止痛汤加减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疼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4例PVP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艾瑞昔布治疗)和观察组(52例,采用合营止痛汤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镇痛效果、疼痛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临床镇痛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84.62%(44/52)(P<0.05)。两组疼痛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1、2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腰背部刺痛、痛点固定、皮肤肿胀,大便干结等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腰背部刺痛、痛点固定、皮肤肿胀、大便干结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适、乏力、皮疹、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营止痛汤加减治疗PVP术后疼痛患者能够降低疼痛感,改善中医疼痛症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营止痛汤 胸腰椎骨折 中医证候积分 疼痛 伤椎恢复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与骨水泥弥散分布的关系
8
作者 祖力卡尔·阿地力 王振斌 《脊柱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0-44,共5页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因其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可靠,成为近年来治疗OVCF的常用术式[2]。但随着PVP的广泛应用,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AVF)的发生率逐渐上升[3],PV...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因其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可靠,成为近年来治疗OVCF的常用术式[2]。但随着PVP的广泛应用,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AVF)的发生率逐渐上升[3],PVP术后AVF可能与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棒反弓折顶技术在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蒋健 王龙 +1 位作者 冯骁 王海波 《医学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45-48,52,共5页
【目的】探讨钉棒反弓折顶技术在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102例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钉棒反弓折顶技术在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102例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钉棒反弓折顶技术联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情况、腰椎功能、腰椎影像学参数、椎管侵占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椎管侵占率均降低(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椎管侵占率均降低(P<0.05);术后1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椎管侵占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棒反弓折顶技术在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腰椎功能,获得满意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ic/lumbar vertebrae by 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被引量:14
10
作者 熊健 党育 +2 位作者 姜保国 付中国 张殿英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0年第5期270-274,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osp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of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in treatment of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ic/ lumbar vertebrae and correction of the deformity. Methods: Tw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osp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of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in treatment of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ic/ lumbar vertebrae and correction of the deformity. Methods: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thoracic/lumbar vertebral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07 and March 2008, and treated by 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Patient's pain status was rated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system 1 day before and 1 hour, 48 hours, 6 months,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In addition, Rolland-Mor- ri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s (RDQ and ODI) were used for survey 1 day before and 1, 6,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Pre- and post-operative vertebral heights and Cobb's angles were measured based on the X-ray films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27 fractured vertebrae in these 25 patients. After SKY kyphoplasty, the Cobb's angles (9.8°±9.76°)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angles (17.18°±9.35°, P〈0.05), and the average improve- ment rate was 39%. Patients' pain VAS scores were also grea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 (P〈0.05). Moreover, postoperative RDQ and OD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preoperative values (P〈0.05). Conclusions: 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thoracic/ lumbar vertebral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urgical wound and short duration. It can effectively recover the anterior and medial heights of fractured vertebrae (33% and 50%, respectively), reduce the Cobb's angle, quickly alleviate pain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s bone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VERTEBROPLASTY Pain Osteoporosis
原文传递
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11
作者 裴孝鹏 杨勇 +4 位作者 孙宜保 陈爽 范富有 代耀军 李毅力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2期8-13,19,共7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仿生骨柱植骨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仿生骨柱植骨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2年内是否并发脊柱后凸畸形分为2组。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内科疾病、骨折节段、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和是否合并椎间盘损伤、骨折爆裂程度、胸腰椎AO脊柱损伤评分(thoracolumbar AO Spine injury score,TLAOSIS)等损伤情况评价指标,以及手术入路、固定节段长短等手术情况。测量术前影像学参数,在术前X线侧位片上测量椎体楔形角、骨折节段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计算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在术前X线正位片上测量上位椎间盘角和下位椎间盘角。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损伤情况评价指标、手术情况和影像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建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76例患者,并发畸形组30例,未并发畸形组1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合并椎间盘损伤情况、骨折爆裂程度、TLAOSIS,以及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骨折节段Cobb角、上位椎间盘角、下位椎间盘角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椎间盘损伤、TLAOSIS>8分、完全爆裂骨折、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50%、术前上位椎间盘角≤3.5°是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OR=2.965,95%CI(1.682,4.534),P=0.003;OR=2.707,95%CI(1.364,4.216),P=0.009;OR=1.921,95%CI(0.716,3.357),P=0.022;OR=2.221,95%CI(0.986,3.627),P=0.013;OR=3.654,95%CI(1.867,4.853),P=0.000]。列线图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上述5个因素对应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风险预测值分别为44.0分、42.5分、33.0分、39.0分、51.5分,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概率为0.10~0.5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曲线下面积为0.921(P=0.000),灵敏度为78.43%,特异度为85.52%;模型验证C-index值为0.823,校正曲线和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模型校准度良好。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根据该模型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风险进行预测,可获得较好的净收益,阈值概率为0.02~0.95。结论:合并椎间盘损伤、TLAOSIS>8分、完全爆裂骨折、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50%、术前上位椎间盘角≤3.5°均为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脊柱后凸 危险因素 风险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12
作者 杨棋 王达义 +3 位作者 李明 沈天宇 尚晖 郭晓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2-266,277,共6页
创伤性脊柱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冲击所致,胸腰段(T_(11)~L_(2))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区域^([1])。由于骨折椎体终板及椎间隙损伤、骨质严重缺损、骨质疏松、治疗不及时、承重过早、固定不充分等原... 创伤性脊柱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冲击所致,胸腰段(T_(11)~L_(2))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区域^([1])。由于骨折椎体终板及椎间隙损伤、骨质严重缺损、骨质疏松、治疗不及时、承重过早、固定不充分等原因,一部分胸腰椎骨折可发展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2-3])。后凸矫形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技术,纠正局部后凸畸形,获得理想的胸腰段曲度,重塑脊柱的平衡及稳定性,同时减压受到压迫的脊髓或神经根^([4-5])。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PSO)经椎弓根进入椎体进行截骨,截骨面大,融合率及融合质量高,单节段可矫正30°~40°的后凸畸形^([6])。然而,PSO截骨过程中后柱切除范围较大,远期对脊柱节段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Kümmell病的再认识
13
作者 何登伟 陈振中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61-364,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部分患者在经非手术治疗一段时间后腰背部疼痛未得到缓解,影像学检查发现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且合并椎体内裂隙征(IVC),当前较多学者将该病称为Kümmell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部分患者在经非手术治疗一段时间后腰背部疼痛未得到缓解,影像学检查发现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且合并椎体内裂隙征(IVC),当前较多学者将该病称为Kümmell病。Kümmell病名称尚有争议,有多个术语被用来描述Kümmell病,如椎体内假关节形成、椎体内真空裂隙、创伤后迟发性椎体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鲁玉州 王雨 +6 位作者 杨晓旭 吴成强 张守翠 王金国 吴亚东 秦东 丁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吊复位法给予伤椎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59~76(69.74±4.50)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2例,T_(11)7例,T_(12)19例,L_(11)4例,L25例;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61~78(71.02±3.58)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3例,T_(11)8例,T_(12)17例,L_(11)2例,L_(2)5例。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0(8.45±1.73)个月。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9.82±2.55)°,低于对照组(15.87±4.60)°(P<0.05),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21.29±3.65)mm,高于对照组(17.16±2.91)mm(P<0.05)。观察组VAS术前(7.32±1.05)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56±1.18)、(1.83±0.67)、(1.27±0.34)分,ODI评分术前(40.12±14.69)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3.76±10.19)、(20.15±6.39)、(13.45±3.46)分。对照组VAS术前(7.11±5.26)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82±0.68)、(1.94±0.88)、(1.36±0.52)分,ODI评分术前(41.38±10.23)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5.13±14.22)、(20.61±5.82)、(14.55±5.27)分。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两组VA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复位法 胸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杜文丙 吴凯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OVBF)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3年1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OVB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PKP术式。根据骨水泥黏度不同分为高黏度... 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OVBF)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3年1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OVBF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PKP术式。根据骨水泥黏度不同分为高黏度组(77例)和低黏度组(73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评估两组手术前后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N)和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椎体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高黏度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38.97±6.55)min、(4.53±0.53)次,少于低黏度组的(49.58±7.82)min、(5.12±0.6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血清OCN、CTX以及术后3、6个月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高黏度组患者血清OCN为(14.93±1.20)ng/mL,高于低黏度组的(14.52±1.22)ng/mL,CTX-Ⅰ为(290.51±21.35)mg/L,低于低黏度组的(302.54±22.37)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黏度组和低黏度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分别为5.19%和1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VBF患者,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PKP手术均能改善椎体功能,缓解术后疼痛,但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高黏度骨水泥PKP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改善术后早期骨代谢状态,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爆裂性骨折 胸椎 腰椎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老年综合评估在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亮 徐海涛 +2 位作者 刘佐忠 邵高海 屈一鸣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与老年综合评估(CGA)结合运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70例高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GA对患者进行评价,共62例可采用经皮椎...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与老年综合评估(CGA)结合运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70例高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GA对患者进行评价,共62例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29例采用ERAS理念治疗及护理(ERAS组),33例采用普通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对照组)。收集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治疗满意度。结果ERAS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术后ODI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OVCF患者围手术期引入ERAS与CGA综合管理模式,可快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快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宏琪 赵健军 +3 位作者 姜铁斌 熊敏剑 梁日东 黎庆初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等级和分布分区方法,将患者分为弥散充分组(n=56)和弥散不良组(n=86)。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并计算手术前后变化值。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进一步改善,且Ⅰ、Ⅱ、Ⅲ型患者改善情况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Ⅰ、Ⅲ型患者VAS评分和ODI较弥散不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改善值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Ⅳ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值明显高于弥散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疼痛与腰椎功能,且骨水泥灌注越充分、弥散范围越广,治疗效果越好,要尽量避免骨水泥偏心分布且灌注不良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骨代用品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CT值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树宝 葛晓勇 +2 位作者 陈灏 房心月 王善金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约占全部骨折的50%[1]。初发椎体骨折可称为哨兵骨折,是骨质量严重下降的标志,患者初发椎体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为27.4%~38.0%[2-3]。椎体再骨折不仅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4],还给家庭和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约占全部骨折的50%[1]。初发椎体骨折可称为哨兵骨折,是骨质量严重下降的标志,患者初发椎体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为27.4%~38.0%[2-3]。椎体再骨折不仅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4],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骨密度(BMD)下降是OVF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6]。BMD评估在OVF的预防和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常用的BMD测量技术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定量CT扫描技术(QCT),DXA易受脊柱退行性变的影响而不够精确,QCT易受设备及软件的限制而无法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纵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强 高志宇 +2 位作者 包阿如汗 郭圳 邢文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04-209,共6页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比较常见,约占椎体前中柱骨折的60%,合并后纵韧带断裂时易出现神经损伤^([1-2])。不同类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3种术式,然而最佳的治疗方式目...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比较常见,约占椎体前中柱骨折的60%,合并后纵韧带断裂时易出现神经损伤^([1-2])。不同类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3种术式,然而最佳的治疗方式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纵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及手术方式进行综述。1后纵韧带损伤的判断后纵韧带是维持脊柱中柱稳定性的重要组织,其与椎间盘纤维环及椎体上下缘连接较为紧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纵韧带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瑞龙 徐维臻 +2 位作者 江惠祥 吴清泉 蔡弢艺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指数(HG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采用PVP治疗OVCF合并T2DM患者6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指数(HG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采用PVP治疗OVCF合并T2DM患者67例,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AVCF分为AVCF组(n=21)和非AVCF组(n=46)。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GI对术后AVCF的预测作用,并对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HGI对术后AVCF发生的影响。结果HGI预测PVP术后发生AVC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95%置信区间为0.864~0.994,P<0.05),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45,最佳界值为0.237%,灵敏度为0.810,特异度为0.935。单因素分析发现,AVCF组高HGI、更低的骨密度T值、高HbA1c值、胸椎骨折、高骨水泥注入量、未佩戴支具的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率高于非AVC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6个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HGI、更低的骨密度T值、高HbA1c值是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发现,高HGI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率高于低HGI患者(Lon-Rank=54.411,P<0.05)。结论高HGI、更低的骨密度、高HbA1c值是OVCF合并T2DM患者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GI对AVCF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