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Modelling of the Confederation Bridge Using Data of Full Scale Tests
1
作者 Lan Lin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3年第3期18-25,共8页
Long-span bridges are special structures that require advanced analysis techniques to examine their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cedure developed to model the Confederation Bridge using 3-D beam elements. The... Long-span bridges are special structures that require advanced analysis techniques to examine their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cedure developed to model the Confederation Bridge using 3-D beam elements.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before the opening of the bridge to the public. The bridge was instrumented to conduct fullscale static and dynamic tests. The static tests were to measure the deflection of the bridge pier while the dynamic tests to measure the free vibrations of the pier due to a sudden release of the static load. Confederation Bridge is one of the longest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s in the world. It connects the province of Prince Edward Island and the province of New Brunswick in Canada. Due to its strategic location and vital role as a transportation link between these two provinces, it was designed using higher safety factors than those for typical highway bridges. After validating the present numerical model, a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similar bridges subjected to traffic and seismic loads. It is of interest to note that the foundation stiffness and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the concret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of the Confederation B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Numerical Modeling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Static testS Dynamic testS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FOURIER Analysis full scale test SEISMIC Evaluation Confederation BRID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gital Simulation of Full Scale Static Test of Aircraft 被引量:11
2
作者 许泽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Full scale aircraft static test is a very important process of aircraft design, it is costly and time consuming. The testing accuracy and validity mainly depend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est scheme design. When the a... Full scale aircraft static test is a very important process of aircraft design, it is costly and time consuming. The testing accuracy and validity mainly depend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est scheme design. When the aircraft is being tested, the specimen's safety mainly depends on monitor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testing data by way of evaluating the coherence with the digital simulation data synchyononsly. The test digital simulation can aid realizing above requirements and improving the test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during test scheme design stage or testing stage respectively.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the solving methods of test digital simulation are presented and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echanics of flight vehicle aircraft structure static test digital simulation full sca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full scale light frame wood house under repeated lateral load
3
作者 陈松来 王焕定 +1 位作者 樊承谋 潘景龙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1年第3期125-130,共6页
In order to obt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e under high wind load,this paper conducte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full-scale L-shaped single story light frame wood house under the uniform... In order to obt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e under high wind load,this paper conducte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full-scale L-shaped single story light frame wood house under the uniform lateral load simulated using a gasbag.The investigation involved the performance of light frame wood structure after it experienced the repeated cyclic lateral wind load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ultimate lateral load.Then,the study verified that light frame wood structure can resist repeated cyclic wind loads without observable degradation in stiffness during the anticipated serve life,and recommended shear wall percent drift restriction for lateral wind load design of wood structure in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is 1/400 drift,and in ultimate limit states is 1/80 drift.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can be benefit for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the light frame wood structures in high wind loa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frame wood house simulated lateral wind load full scale test percent drift restr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n design performance of full-scale viscoelastic dampers 被引量:2
4
作者 Shiang-Jung Wang I-Chen Chiu +1 位作者 Chung-Han Yu Kuo-Chun Ch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693-706,共14页
Viscoelastic(VE) dampers, with their stiffnes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bilit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ivil engineering for mitigating wind-induced vibration and seismic responses of structures, thus enhancin... Viscoelastic(VE) dampers, with their stiffnes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bilit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ivil engineering for mitigating wind-induced vibration and seismic responses of structures, thus enhancing the comfort of residents and serviceability of equipment inside. In past relevant research, most analytical models for characteriz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VE dampers we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ir predictions with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from small-scale specimens, which might not adequately or conservatively represent the actual behavior of full-scale dampers,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rise, and heat convection effects. Thus, in this study, by using a high-performance testing facility with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ull-scale VE dampers were dynamically tested with different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excitation frequencies, and ambient temperatures. By comparing the analytical prediction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dopting the fractional derivative method together with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excitation frequencies, ambient temperatures, temperature rises, softening, and hardening, can reproduce the design performance of full-scale VE dampers very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elastic damper full-scale designperformance dynamic test fractional derivati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5
作者 徐秀丽 钱思博 +6 位作者 李洪涛 吴冲 王仁贵 李琦 丁兴国 李枝军 李雪红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7,共18页
为从根本上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文章提出3种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分别为L肋-横隔板开大槽口、L肋-横隔板开钥匙孔、球扁钢肋-横隔板开苹果孔。为探究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优越性及其疲劳易损部位,... 为从根本上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文章提出3种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分别为L肋-横隔板开大槽口、L肋-横隔板开钥匙孔、球扁钢肋-横隔板开苹果孔。为探究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优越性及其疲劳易损部位,设计包括双面焊闭口U肋和3种新型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的4个足尺模型,进行疲劳加载对比试验。通过组合式监测方法,捕捉关键细节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状态。试验结果表明:1000万次疲劳加载后,闭口U肋和大槽口桥面板的疲劳性能薄弱部位均为纵肋与顶板连接部位顶板焊趾;1200万次疲劳加载后,钥匙孔桥面板疲劳性能薄弱部位为横隔板与顶板连接焊缝顶板焊趾,苹果孔桥面板仍未产生疲劳裂纹。闭口U肋疲劳裂纹起裂于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焊趾,分别沿着焊趾或者垂直、斜交于焊缝扩展;大槽口桥面板疲劳裂纹起始位置与闭口U肋相同,沿顶板焊趾扩展;钥匙孔桥面板疲劳裂纹起裂于顶板与横隔板连接焊缝顶板焊趾,并沿焊趾绕着横隔板扩展。新型开口肋结构可显著降低各疲劳易损细节的应力水平及横隔板面外变形,其中钥匙孔桥面板与苹果孔桥面板在顶板与纵肋连接处应力幅仅为闭口U肋的6.39%和11.12%,苹果孔桥面板开口处应力幅及面外变形较闭口U肋分别降低了42%和34%;相同加载条件下,苹果孔桥面板的疲劳寿命最高,其次为钥匙孔桥面板,二者均表现出优异的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开口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足尺模型 疲劳试验 疲劳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槽钢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管片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贺君 彭毅 +3 位作者 吴珣 黄戡 周凯迪 李智浩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目的】解决盾构隧道“老龄化”带来的管片结构损伤劣化问题,提高其服役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以某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灌浆槽钢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管片的方法,并对管片进行弯曲荷载破坏机理以及损伤管片加固性... 【目的】解决盾构隧道“老龄化”带来的管片结构损伤劣化问题,提高其服役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以某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灌浆槽钢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管片的方法,并对管片进行弯曲荷载破坏机理以及损伤管片加固性能提升足尺试验,研究加固前后管片的破坏特征、裂缝发展、混凝土及钢板应变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灌浆槽钢加固方法可有效提高受损管片的承载能力(极限荷载大约提高了33.0%),延长损伤管片的弹性阶段和塑性扩展阶段,并限制裂缝宽度的增长;管片加固前后的破坏特征基本一致:先在内弧面加载点出现贯通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逐渐布满加载点内侧,并向约束支承端发展;加固管片的最终破坏现象为槽钢端部翼板处螺栓显著变形,翼板被撕裂,管片裂缝宽度急剧增加。【结论】用灌浆槽钢加固盾构隧道管片是可行的,但需重点关注加固槽钢自身的强度及其与管片间连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 槽钢加固 足尺试验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超声法识别螺杆紧固力影响的足尺试验
7
作者 陈亮 王佳宁 +1 位作者 曹资源 周勇军 《声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研究温度对超声波法识别螺杆紧固力的影响,以龙门大桥索夹MJ45螺杆为对象开展了螺杆紧固力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首先,制作了室内单个螺杆模型,在环境试验室采用智能张拉设备将螺杆张拉至不同应力状态,调整环境温度,利用超声纵波检测... 为研究温度对超声波法识别螺杆紧固力的影响,以龙门大桥索夹MJ45螺杆为对象开展了螺杆紧固力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首先,制作了室内单个螺杆模型,在环境试验室采用智能张拉设备将螺杆张拉至不同应力状态,调整环境温度,利用超声纵波检测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超声回波声时与螺杆紧固力的关系,从而建立了螺杆紧固力超声检测公式。其次,制作了具有8根螺杆的索夹足尺模型,将全部螺杆张拉至设计值,基于超声回波声时和单根螺杆紧固力检测模型,采用内插法得到拟合螺杆紧固力,并与足尺试验螺杆的实际有效紧固力进行对比,最后,通过试验结果对螺杆紧固力超声检测公式进行校正。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超声回波声时的影响较大,但在不同温度下,螺杆应力差相同则回波声时差也相同,即此时的回波声时差不受温度影响,回波声时与拉力的斜率为3.9345×10^(−3)μs·kN^(−1)。在足尺试验中,单根螺杆超声拟合螺杆紧固力与实际的螺杆紧固力最大偏差约16%,提出螺杆紧固力超声检测公式的修正系数为1.12。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的螺杆紧固力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夹螺杆 紧固力 超声纵波 足尺试验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超高性能混凝土装配式内部结构应用与研究
8
作者 高鲲 邹育 陈俊生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5年第3期43-50,共8页
文章以广州地铁14号线二期彭边站试验段的UHPC预制装配式内部结构为例,介绍UHPC预制构件从材料配合比设计、结构设计、数值分析到足尺试验的新材料研究与应用全过程。通过材料配合比优化试验发现,骨料为石英砂的UHPC,砂胶比为1.2时工作... 文章以广州地铁14号线二期彭边站试验段的UHPC预制装配式内部结构为例,介绍UHPC预制构件从材料配合比设计、结构设计、数值分析到足尺试验的新材料研究与应用全过程。通过材料配合比优化试验发现,骨料为石英砂的UHPC,砂胶比为1.2时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最好;骨料为河砂的UHPC,砂胶比为1.3时工作性能最好,但砂胶比为1.2时力学性能最好。有限元分析表明,对于尺寸过小的构件,尽管在受力上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仍存在受拉区拉应力过大和跨中挠度较大的缺点,需通过数值模拟优化设计。足尺构件的加载试验验证UHPC预制构件的承载力安全储备较大,其中站台板、轨顶风道的承载力能够达到荷载标准值的1.5倍,而楼梯的承载力达到荷载标准值的1.4倍。加载过程中预制构件的受拉区会率先开裂且逐步延伸扩展,而各节点连接保持稳定,证明UHPC预制构件的受拉区是结构中最薄弱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预制装配式 内部构件 配合比设计 有限元分析 足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雄快线预制装配式桥墩足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
9
作者 庄建杰 李辰 +3 位作者 江辉 吕金峰 邓梁 薛智文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京雄快线(R1线)霸州开发区站至永清站区间采用无黏结预应力筋、灌浆套筒及混凝土剪力榫混合连接的预制拼装花瓶墩,为检验此类高烈度区装配式桥墩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全球首次在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开展了足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桥墩... 京雄快线(R1线)霸州开发区站至永清站区间采用无黏结预应力筋、灌浆套筒及混凝土剪力榫混合连接的预制拼装花瓶墩,为检验此类高烈度区装配式桥墩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全球首次在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开展了足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桥墩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过程和最终破坏模式,并从滞回性能、位移延性、变形分布特征和局部材料受力等方面定量分析了试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混合连接装配式桥墩呈墩底灌浆套筒区域形成塑性铰的典型弯曲破坏形态,损伤次序为墩身混凝土开裂、墩底灌浆套筒底部和顶部纵筋先后屈服、出浆口保护层脱落、最外侧纵筋断裂及少量核心混凝土压碎。双向加载过程中,桥墩滞回曲线呈平行四边形,横桥向最大承载力为4749.88kN;单向加载过程中,纵桥向滞回曲线呈捏缩明显的弓形,最大承载力为3773.50kN,位移延性系数为2.75。墩底接缝处曲率分布最大,墩身次之,墩颈接缝处曲率基本为0,同时墩颈接缝处剪切变形为0.15mm左右,基本可忽略。无黏结预应力筋在试验加载过程中始终处于弹性状态,说明混合连接方式性能可靠。研究成果可为此类桥墩结构形式在同类场地条件下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快线 混合连接预制装配式桥墩 足尺模型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万吨级多功能试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生产系统用脐带缆全尺寸试验及其对应工况
10
作者 景洋 邵鹏进 +4 位作者 李海军 沈陈 潘盼 罗勇 薛建林 《电线电缆》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前,我国的海洋油气开发已日益成熟。脐带缆作为深水油气开发的关键产品之一,其全尺寸试验研究尚不完善,且研究难度较大。文中分析了水下生产系统用脐带缆(简称脐带缆)在生产、存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工况,以及对其性能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海洋油气开发已日益成熟。脐带缆作为深水油气开发的关键产品之一,其全尺寸试验研究尚不完善,且研究难度较大。文中分析了水下生产系统用脐带缆(简称脐带缆)在生产、存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工况,以及对其性能的影响。结合标准要求和脐带缆实际工况,详细阐述了试验实施的意义和目的。全尺寸试验可用于验证或测试脐带缆在安装及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性能,为突破深水脐带缆国产化应用瓶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缆 全尺寸 试验 实际工况 性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实度工况下分设型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实车足尺试验研究
11
作者 张锋 韦红亮 +2 位作者 韦勇克 韦毛山 赵先鹏 《上海公路》 2025年第1期12-22,M0003,共12页
现通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深入探讨了分设型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在低压实度工况下的安全性能及变形特性。通过全场景复现试验,精确模拟了中央分隔带的实际设计与施工条件,全面评估了护栏在阻挡、导向、缓冲及防侵入等方面的性能表现,同... 现通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深入探讨了分设型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在低压实度工况下的安全性能及变形特性。通过全场景复现试验,精确模拟了中央分隔带的实际设计与施工条件,全面评估了护栏在阻挡、导向、缓冲及防侵入等方面的性能表现,同时分析了在不同碰撞情境下的护栏与车辆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加密立柱技术的分设型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在低压实度条件下,能够有效满足相关安全标准。通过对比不同的土基压实强度条件,特别是在模拟降雨情况下的试验结果,证明了提高土基压实度能够显著增强基础稳定性,进而提高护栏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减少变形,并显著提升安全防护性能。这不仅验证了护栏加固方案的有效性,还为安全护栏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复杂环境下的道路安全设施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分隔带 波形梁护栏 立柱加密 实车足尺碰撞试验 安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光栅在全机静力试验应变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牟丹 张喜娟 +1 位作者 陈锴 刘庆杰 《工程与试验》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全机静力试验通常有上千应变测试通道,采用传统电阻应变计测量需要配置大量测试线缆,不仅会加大工作量,还导致测试系统的体积质量增加,影响飞机重心。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大量应用于智能航空领域的高... 全机静力试验通常有上千应变测试通道,采用传统电阻应变计测量需要配置大量测试线缆,不仅会加大工作量,还导致测试系统的体积质量增加,影响飞机重心。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大量应用于智能航空领域的高精度测量。为了推进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全机静力试验中的应用,本文基于全机静力试验,对光纤光栅传感器及电阻应变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光纤光栅传感器响应趋势与电阻应变计一致。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提升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机静力试验 光纤光栅 电阻应变计 应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120 km地铁快线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勇 李杨 +1 位作者 左建勇 梁习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6-1167,共12页
为探明设计时速120 km快速地铁列车在多区段桥隧衔接线路运行时的气动效应和气密性能,采用实车试验的方法,在武汉某多区段桥隧衔接地铁快线对某4车编组的新研A型密封性地铁列车开展空气动力学测试。实验测试系统采用LL-250-15A型Kulite... 为探明设计时速120 km快速地铁列车在多区段桥隧衔接线路运行时的气动效应和气密性能,采用实车试验的方法,在武汉某多区段桥隧衔接地铁快线对某4车编组的新研A型密封性地铁列车开展空气动力学测试。实验测试系统采用LL-250-15A型Kulite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列车外部和内部的瞬态压力变化,分析全线路车外压力波动特性,对比沿列车长度方向不同测点位置的压力变化幅值,并分析不同空调状态下的车内压力舒适性。经过3次实验测试分析,该实验的结果具有可重复性。研究结果表明:全线路运行时,列车在隧道段内加减速导致车外压力变化幅值明显大于高架段,气动效应最恶劣的位置为地下段人防门变截面处,列车上行通过该处时车外任意3 s内压力变化幅值为1 071 Pa,下行通过该处时车外任意3 s内压力变化幅值为905 Pa;相对于下行线全线路,上行线车外任意3 s内压力变化幅值大18.3%;列车正线运营时压力波保护阀会在压力变化剧烈区段进行动作响应,列车上行时,空调开启、压力波保护阀正常启用状态下,车内任意3 s内压力变化幅值相对于压力波保护阀打开未启用时减少了16%,下行时,减少了28%,空调压力波保护阀能够有效降低车外压力波动对车内气压变化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快速地铁线路设计、地铁列车运营及地铁气密性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快线 桥隧衔接 实车试验 压力波 气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环焊缝拉伸应变容量模型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昊 张浩楠 +4 位作者 吴圣思 吴江桥 张振永 刘啸奔 张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为了确保石油天然气管线在复杂服役环境下的本质安全,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3种管道环焊缝拉伸应变容量模型(CSA Z662、PRCI-CRES、EXXON MOBIL),并对其参数选取范围性进行了汇总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模型预测值和96组全尺寸管道... 为了确保石油天然气管线在复杂服役环境下的本质安全,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3种管道环焊缝拉伸应变容量模型(CSA Z662、PRCI-CRES、EXXON MOBIL),并对其参数选取范围性进行了汇总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模型预测值和96组全尺寸管道及宽板拉伸试验数据的差异,对各拉伸应变容量模型在不同钢级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并使用90%置信上限倒数法计算了模型安全系数。结果表明:由于CSA Z662模型断裂韧性取值上限过小,导致其对于中、高钢级管线的预测值过于保守;EXXON MOBIL和PRCI-CRES模型更为完善,二者预测结果相似,并与试验结果较为相符。针对EXXON MOBIL和PRCI-CRES模型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可以明显改善模型预测结果,可将非保守预测值最大误差控制在约30%范围内,从而有效满足较为保守的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管线基于应变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焊缝 拉伸应变容量模型 本质安全 全尺寸试验 宽板试验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铺装层开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性能劣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华文 蒋成川 +3 位作者 何建希 潘威洲 邓雪峰 徐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5,97,共11页
为合理评估混凝土铺装层开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劣化的影响,开展足尺模型疲劳试验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到铺装层开裂后钢桥面板典型易损细节疲劳应力,并提出疲劳应力增大系数量化分析裂缝尺寸对各细节疲劳应力的影响效应。结... 为合理评估混凝土铺装层开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劣化的影响,开展足尺模型疲劳试验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到铺装层开裂后钢桥面板典型易损细节疲劳应力,并提出疲劳应力增大系数量化分析裂缝尺寸对各细节疲劳应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混凝土裂缝深度不超过其厚度20%时,正交异性钢桥面典型细节疲劳应力增幅很小;混凝土层正下方的横隔板-U肋-顶板及横隔板-U肋细节疲劳应力对混凝土裂缝长度、深度变化较敏感,混凝土开裂对横隔板弧形开口处及U肋圆弧处的影响较小;纵桥向裂缝对疲劳应力的影响比横桥向裂缝显著,且多裂缝会明显增大疲劳细节处应力水平,会加速桥面结构疲劳性能劣化,因此须设钢筋网阻滞裂缝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 混凝土层开裂 疲劳应力 性能劣化 足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纵向抗负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传习 肖和育 +3 位作者 贺龙飞 施宇 冯浩轩 裴必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5,共15页
某大桥次边跨及中跨主梁为钢-UHPC组合梁,钢-UHPC组合梁的桥面板首次采用一种通过PBL剪力键将8 mm平钢板与15 cm的UHPC层连接起来的新型组合桥面体系。为了探究该桥新型钢-UHPC组合桥面板抗负弯矩性能与安全性,完成了2块足尺模型的静力... 某大桥次边跨及中跨主梁为钢-UHPC组合梁,钢-UHPC组合梁的桥面板首次采用一种通过PBL剪力键将8 mm平钢板与15 cm的UHPC层连接起来的新型组合桥面体系。为了探究该桥新型钢-UHPC组合桥面板抗负弯矩性能与安全性,完成了2块足尺模型的静力性能试验,进行了桥梁整体受力和桥面板局部受力计算,以及桥面板抗负弯矩极限承载力构成分析。结果表明:UHPC名义开裂强度达8.90 MPa以上,其值远大于实桥荷载作用下UHPC层上缘的纵桥向最大拉应力,组合桥面板负弯矩抗裂性能良好,能满足工程需求;组合桥面板抗负弯承载力的计算,UHPC受拉本构宜采用三折线模型,抗负弯承载力简化计算的UHPC受拉区等效均布应力折减系数可取0.76,抗负弯承载力状态的受压钢板受力仍处于线弹性阶段,抗负弯破坏模式与抗正弯明显不同,为受拉钢筋拉断;PBL剪力键能保证了钢板与UHPC板整体共同受力;组合桥面板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延性良好,裂宽增长缓慢,UHPC的名义极限强度达名义开裂强度的4.1倍以上,到达极限荷载后,组合板承载力没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钢板-UHPC组合桥面板 纵向受弯 有限元 足尺模型试验 界面滑移 UHPC特征强度 极限承载力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泰长江大桥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灿晖 王康康 +1 位作者 沈孔健 郑清刚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常泰长江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研究该新型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的受力特性,进行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制作2个锚固结构足尺节段试验模型,通过压剪试验研究锚固结构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应力... 常泰长江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研究该新型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的受力特性,进行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制作2个锚固结构足尺节段试验模型,通过压剪试验研究锚固结构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应力、应变分布等受力特性,并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锚固结构的传力机理和各组件的内力分配比例,推导剪力钉剪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2.14倍单索最大索力荷载作用下,锚固结构保持弹性状态,钢壁板未产生明显滑移,钢-混界面最大滑移不超过0.25 mm,该锚固结构中钢-混传剪构造至少具有2.14倍的安全系数;荷载作用下,剪力钉剪力从上至下逐渐增大,锚腹板附近底部3排剪力钉剪力较大,钢-混传剪构造至少存在剪力钉和界面摩擦力2种传剪机制,钢-混传剪构造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钢-混传剪构造受力过程分为粘结力传力阶段和局部滑移阶段,剪力钉剪力分布不仅与沿剪切方向长度分布有关,也与荷载的大小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组合索塔锚固结构 钢-混传剪构造 荷载~滑移曲线 足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异性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疲劳极限状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华文 潘威洲 +2 位作者 何建希 叶杨帆 邓雪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为了解正交异性钢-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组合桥面板的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以川南城际铁路临港长江大桥为背景,设计、制作正交异性钢-SFRC组合桥面板足尺模型进行疲劳试验,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 为了解正交异性钢-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SFRC)组合桥面板的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以川南城际铁路临港长江大桥为背景,设计、制作正交异性钢-SFRC组合桥面板足尺模型进行疲劳试验,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试件有限元模型,研究关键细节的疲劳应力和开裂等情况。基于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设计参数(钢顶板厚度、栓钉布置、SFRC抗拉强度及层厚)下组合桥面板疲劳极限状态的失效模式,并提出了主要控制参数取值建议。结果表明:200万次疲劳加载后足尺模型的实测最大裂缝宽度为0.136 mm,出现在SFRC层上缘,钢结构未开裂,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良好;组合桥面板疲劳极限状态主要由SFRC层开裂控制,钢顶板厚度、栓钉布置对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较小,SFRC抗拉强度和层厚对组合桥面板疲劳性能影响较大,为主要控制参数;在常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铺设薄层(厚度不超过50 mm)SFRC时,SFRC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 MPa,在常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铺设普通SFRC(钢纤维体积含量不高于1%,抗拉强度不高于3 MPa)时,SFRC层厚不宜低于1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桥面板 正交异性钢板 钢纤维混凝土 疲劳失效模式 参数分析 足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空混凝土管道纵向力学行为及自膨胀高聚物注浆修复性能提升
19
作者 李斌 方宏远 +2 位作者 杜雪明 孙明明 薛冰寒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44,共11页
为揭示脱空混凝土管道的纵向力学行为以及自膨胀高聚物外部注浆修复性能提升效果,开展了密实、脱空和高聚物修复混凝土管道现场足尺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并通过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以不同管基状态下混凝土管道的截面纵... 为揭示脱空混凝土管道的纵向力学行为以及自膨胀高聚物外部注浆修复性能提升效果,开展了密实、脱空和高聚物修复混凝土管道现场足尺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并通过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以不同管基状态下混凝土管道的截面纵向弯曲弯矩和管顶竖向位移为分析对象,讨论了脱空宽度和脱空长度对混凝土管道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引入纵向弯矩和竖向位移修复指数ξM和ξU,对高聚物注浆修复脱空管道的性能提升效果进行了量化表征。研究表明:脱空管道正负纵向弯矩分别分布在脱空两侧的相邻管段和接头,峰值分别位于SgL2、SgR2和SgL3、SgR3处;脱空管道纵向弯矩在SgL1和SgR1处随脱空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余测点处随脱空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整个纵向随脱空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脱空宽度和脱空长度管道的纵向弯矩在SgL1和SgR1以外均高于密实管道;与密实管道相比,脱空管道竖向位移和接头剪切位移的最大增幅分别为155%和230%;修复管道的纵向弯矩略低于密实管道,竖向位移略高于密实管道,纵向弯矩和竖向位移最大修复指数分别为76.5%和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空管道 注浆修复 足尺试验 有限元模型 力学行为 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盾构隧道结构试验与数值研究
20
作者 柳献 纪汉卿 +2 位作者 甘海杰 孙雪兵 王金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0-1730,共11页
在应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加固既有盾构隧道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的钢板-UHPC组合加固方法。将钢板作为隧道内衬并在钢板与管片之间填充UHPC,采用植筋、化学锚栓以及栓钉等作为界面连接件,形成共同受力的整体。开展极限承载力足尺试验并... 在应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加固既有盾构隧道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的钢板-UHPC组合加固方法。将钢板作为隧道内衬并在钢板与管片之间填充UHPC,采用植筋、化学锚栓以及栓钉等作为界面连接件,形成共同受力的整体。开展极限承载力足尺试验并建立非线性数值模型,探究组合加固结构的破坏机理以及影响受力性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组合加固结构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延性特征;组合加固结构刚度主要受管片及加固体刚度控制,承载力水平主要受管片强度控制,极限承载力相比UHPC加固结构提升28%;极限状态下,顶部和腰部等位置的钢板发生屈服、主筋受拉屈服。数值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加固结构性能指标受加固层厚度和界面黏结性能影响较大,可适当增大钢板厚度并保证界面连接件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隧道 加固 足尺试验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