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6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Postgraduate in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被引量:1
1
作者 Jiushuai Deng Juan Hu +3 位作者 Zhiqiang Xu Weidong Wang Zhongyi Bai Tingting 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In order to g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hands-on skills,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postgraduate in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should engage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s.Nonetheless,a series of problems,in... In order to g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hands-on skills,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postgraduate in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should engage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s.Nonetheless,a series of problems,including insufficient time for practice,low management level,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supervisor system,and poor result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has redu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In view of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postgraduates in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full-time Application-oriented master’s degree professional pract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and Mechanism of Practice Bases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2
作者 Dabing XIANG Yu FAN +5 位作者 Xueling YE Changying LIU Liangzhen JIANG Yan WAN Yuehua WANG Yanxia SU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5期75-77,87,共4页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practice bases are an important place to train profession talented person that match social needs,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uild stable and long-term practice ...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practice bases are an important place to train profession talented person that match social needs,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uild stable and long-term practice bases.At present,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 for post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mainly focusing on construction and neglecting management,imperfect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lack of teaching management effectivel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ild a long-term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practice bases.Therefore,constructing the mode of"double integration and double promo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with practice bases as the carrier and realiz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dustrial needs and postgraduate projects is an important idea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to"know agriculture,love agriculture,strengthen agriculture and promote agriculture",and 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b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i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Practice bas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Building Innovative Practice Bases for Full-time Civil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3
作者 Mengmeng Liu Lu Zhang 《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 2021年第3期52-57,共6页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quality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ultivation,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base for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civil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quality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ultivation,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base for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civil engineering is discussed.Based on the problems ofthe integrated cultivation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the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cultivating an innovative practice base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civil engineering is elaborate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ivation mode,system construction,daily management,and improvement of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both parties,which provide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better realizing the need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essional Degree full-time Innovative Practice Base Effectiv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问题表征与整体治理
4
作者 郑世良 张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1,共7页
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层次职教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助推职业教育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具有教育性、技术性、学术性、职业性“四维一体”的本质特征,但在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实践... 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层次职教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助推职业教育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具有教育性、技术性、学术性、职业性“四维一体”的本质特征,但在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存在“教育性”特征错位、“技术性”特征失位、“学术性”特征偏位、“职业性”特征离散等割裂和分化本质特征的现象。为此,应以整体性治理的理论视角探讨推进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具体是建立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G-U-E-S”整体治理框架,以整体观的育人理念推进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学用结合”,以协调机制促进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治理结构优化,以整合机制增强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以信任机制增进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专硕研究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教育性 技术性 职业性 学术性 整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视域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循证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
5
作者 杨永 樊杭 +8 位作者 孟媛 张江银 谭思连 王嘉孺 韦嘉雯 张瑛 韩叶芬 陈玲 杨连招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2期4-7,共4页
循证实践能力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不仅能为其提供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指导,还能帮助其日后临床合理应用专业资源进行科学的护理决策。在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视域下,结合循证护理教学实践,探析提升护理硕士... 循证实践能力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不仅能为其提供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指导,还能帮助其日后临床合理应用专业资源进行科学的护理决策。在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视域下,结合循证护理教学实践,探析提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循证实践能力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循证护理 护理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 循证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专业硕士双轨培养模式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6
作者 郑喆 郭鑫霞 +3 位作者 蒋鸿杰 朱周乐 陈王钰 朱君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自2014年中国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专业硕士研究生需兼顾临床实践与科研学习。在这种模式下,专硕的临床能力显著提升,但科研培养却失衡。为提高培养质量,本研究聚焦神经外科专硕的培养,强调“医教协同,双轨合一”,倡导多学科导... 自2014年中国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专业硕士研究生需兼顾临床实践与科研学习。在这种模式下,专硕的临床能力显著提升,但科研培养却失衡。为提高培养质量,本研究聚焦神经外科专硕的培养,强调“医教协同,双轨合一”,倡导多学科导师组制和“传帮带”教学改革,探索临床与科研协同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专业硕士研究生 医教协同 双轨合一 导师组制 传帮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发展逻辑、困境和路径
7
作者 高明 连心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3,共7页
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肩负着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端和职业教育的神经中枢,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制高点之一。发展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构建职普融... 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肩负着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端和职业教育的神经中枢,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制高点之一。发展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应然之举,也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和适应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但在学位授予、实施主体、高质量发展和职业资格衔接等方面面临现实困境。为此,应通过完善学位体系、凝聚优质资源、发展学位学徒制、优化规模结构和加强一体设计,为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力、锻造科技支撑力、凝聚协同力、激发人才竞争力和增强民生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职业教育体系 本科职业教育 专业硕士 专业博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8
作者 王亚君 孟丽囡 曹洪奎 《科教文汇》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联合培养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该文旨在探讨联合培养的意义、挑战和影响。主要从联合培养的模式,包括资源共享和互补、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增强研究影响力等方面阐述。总结了... 联合培养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该文旨在探讨联合培养的意义、挑战和影响。主要从联合培养的模式,包括资源共享和互补、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增强研究影响力等方面阐述。总结了联合培养的重要性,并呼吁学校和机构加强合作,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资源共享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专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培养模式构建及优化
9
作者 王雅梅 于建芳 +2 位作者 贺勤 邢东 胡建鹏 《高教学刊》 2025年第8期105-108,共4页
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材料与化工专业型硕士培养依托于林业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通过产教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培养方式强调工程实践,与合作企业,包括校内企业和知名校外企业,注重科研成果... 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材料与化工专业型硕士培养依托于林业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通过产教融合和实践能力培养,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培养方式强调工程实践,与合作企业,包括校内企业和知名校外企业,注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双导师制、双主场机制、双向培养等多种手段,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通过调查发现,专业型硕士大多进入化工企业,部分学生选择跨学科领域工作,主要原因包括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等因素。为提升培养质量,建议课程设计更加贴近实践,毕业考核形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材料与化工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新型培养模式构建及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型硕士 材料与化工 转型 产教融合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下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10
作者 胡振涛 金勇 +1 位作者 周林 秦春斌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5年第5期132-134,共3页
在深入分析当前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难点与痛点基础上,以夯实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优化学业导师和职业导师职责为抓手,以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为牵引和驱动,提出一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下人工智... 在深入分析当前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难点与痛点基础上,以夯实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优化学业导师和职业导师职责为抓手,以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为牵引和驱动,提出一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下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立体培养新模式,以期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以及高层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用 人工智能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
11
作者 邓祥辉 王睿 +2 位作者 丁潇 郭庆军 国亮 《高教学刊》 2025年第5期76-78,84,共4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产教融合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而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载体和关键环节。因此,有效利用高校和校外企业资源,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一带一路”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产教融合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而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载体和关键环节。因此,有效利用高校和校外企业资源,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专业硕士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西安工业大学土木水利专业硕士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为例,在充分分析目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业高级应用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依托高校和企业双平台,以提升“学生、教师、企业”三个主体能力为目标,实现校企资源的四个融合,构建土木水利专业硕士产教融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土木水利专业硕士 产教融合 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药剂学专硕研究生“4E”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12
作者 胡雄彬 向大雄 刘新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517-522,共6页
针对目前药剂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与从事技术性工作脱节的问题,采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4E”培养模式激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动力:引入(Engage)应用型课程建设和实践性练习,探索(Explore)制药新技术、新方... 针对目前药剂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与从事技术性工作脱节的问题,采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4E”培养模式激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动力:引入(Engage)应用型课程建设和实践性练习,探索(Explore)制药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升(Enhance)企业导师的指导作用,评价(Evaluate)体系多元化。通过“4E”培养模式,实现药剂学专硕研究生学习阶段和今后就业的顺利衔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技术型人才,从而提高药剂学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药剂学专硕研究生 “4E”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13
作者 孙超 熊琰 +2 位作者 刘霞 丁建军 彭娟 《高教学刊》 2025年第3期64-67,共4页
随着“双非”院校研究生人数,特别是专业硕士人数的不断增加,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文针对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为行业服务的思想,明确为地方和行业输送合格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务,提出一种地方... 随着“双非”院校研究生人数,特别是专业硕士人数的不断增加,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该文针对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为行业服务的思想,明确为地方和行业输送合格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务,提出一种地方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促进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建设方法,同时,构建相应的创新实践人才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从不同角度进行量化评价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专业硕士 创新实践能力 电子信息 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方向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
14
作者 吴支奎 黄颖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10,共6页
实践教学是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托,对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特色、实现专业化高层次教师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检视现实,发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方向研究生实践教学还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被弱化、校内培养与校... 实践教学是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托,对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特色、实现专业化高层次教师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检视现实,发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方向研究生实践教学还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被弱化、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难融合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提升小学教育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此,可通过如下措施解决上述问题:突出专业学位性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跨越教育鸿沟,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完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 小学教育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针灸推拿学专硕培养模式的探究
15
作者 尹洪娜 徐思禹 +1 位作者 孙忠人 李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3期16-20,共5页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人才需要来自一流院校和一流学科的培养,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研究生培养等因素密切相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从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和课程...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人才需要来自一流院校和一流学科的培养,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研究生培养等因素密切相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从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等多方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医教协同”模式,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突出中医针灸推拿特色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主要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及问卷调查,深入探讨“双一流”背景下针灸推拿学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并总结影响因素。同时也提出对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展望,以期能更高效地开展专硕培养工作,从而推动针灸推拿学专硕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医教协同 针灸推拿学 专硕 医学教育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级实践护士核心置信职业行为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文静 张倩 +4 位作者 朱瑞芳 李晓乐 曹鸽鸽 段璇 韩世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6,共14页
目的: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级实践护士(APN)核心置信职业行为(EPAs)框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我国APN核心EPAs指标及描述说明,通过专家会议法确定EPAs指标对应的核心胜任力、置信级别和里程碑,从而形... 目的: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级实践护士(APN)核心置信职业行为(EPAs)框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我国APN核心EPAs指标及描述说明,通过专家会议法确定EPAs指标对应的核心胜任力、置信级别和里程碑,从而形成我国APN核心EPAs框架。结果:对27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1和0.926,指标重要程度得分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2和0.313(均P<0.001),相关性得分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97和0.254(均P<0.001)。最终确定5个领域、20个EPAs指标及描述说明,并确定完成各项指标需要具备的核心胜任力、在不同年限的预期置信级别和培养过程中的里程碑。结论:本研究形成的我国APN核心EPAs框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未来可为我国APN的培养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实践护士(APN) 置信职业行为(EPAs) 胜任力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导师制”实施方案研究
17
作者 梁凤 张思容 +1 位作者 黎雅倩 高燕 《华夏医学》 2025年第1期187-193,共7页
为初步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导师制”实施方案,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46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导师,利用自设问卷对多导师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初拟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导师制”实施方案后通过名义群体法... 为初步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导师制”实施方案,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46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导师,利用自设问卷对多导师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初拟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导师制”实施方案后通过名义群体法进行修改,并在征求导师意见后对方案进行完善。形成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导师制”实施方案包括导师的组成、结构、管理及职责四个方面。该实施方案可为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多导师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
18
作者 石秋月 毛敏 常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1期189-193,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仅重视生活水平,而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对就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主要包括医疗环境、设备设施、医护人员专业能力这三个方面。为了全面提升临床医生的医学储备知识和专业医疗水平,现已开始推行的毕业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仅重视生活水平,而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对就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主要包括医疗环境、设备设施、医护人员专业能力这三个方面。为了全面提升临床医生的医学储备知识和专业医疗水平,现已开始推行的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和临床医学并轨模式使得本科毕业的医学生需进一步完成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此期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为了学到更多临床知识,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临床工作中,致力于临床实践以提升临床专业能力,从而忽视了科研能力方面的提升,对科研知之甚少,缺乏科研精神。文章就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所有学员的科研能力培养计划和具体如何实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科研能力 培养计划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临床医学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专业硕士招生考试改革的动因、举措与政策建议
19
作者 斯日古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专业硕士教育是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与学术硕士教育的地位同等重要。我国专业硕士招生考试改革的动因与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完善以及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等密切相关。专业硕士招生考试从多样... 专业硕士教育是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与学术硕士教育的地位同等重要。我国专业硕士招生考试改革的动因与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完善以及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等密切相关。专业硕士招生考试从多样化尝试到联考再到全国统考,符合研究生招生考试发展规律。面对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新形势,专业硕士招生考试改革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出台为契机,在笔试和复试环节加强产教融合,发挥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优势,加强高校导师与行业专家的合作交流,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差异,调整复试内容的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硕士 招生考试改革 实践创新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类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探究
20
作者 邓恒 姚芳遥 《电子知识产权》 2025年第1期62-73,共12页
探究技术类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培育适应创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对于国家知识产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我国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立之源起与背景,明确了技术类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的专业定位... 探究技术类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培育适应创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对于国家知识产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我国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立之源起与背景,明确了技术类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的专业定位与应然内涵,借鉴了国内外相关学科开展技术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做法,同时参考现有企业对此类人才培养的相关社会模式及经验,从培养理念、培养导向、培养方向、培养课程等四个方面出发,提出应当为科技创新的全链条服务提供人才、以法学为底色打造复合型人才、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深化“政校企协同育人”、突出专利法理论与实务比重,强化实践与应用能力等建议及对策,建构技术类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之科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类 复合型 知识产权 专业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