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WU Kai-li CHEN Wei-zhong +5 位作者 YANG Shuai WEN Ya ZHENG Yu-ru Wilfred Mabeche Anjago YUN Ying-zi WANG Zong-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905-1913,共9页
Fusarium wilt, caused by Fusarium oxyporum f. sp. cubense(Foc), is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 affecting banana production.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c races in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 79 soil samples were co... Fusarium wilt, caused by Fusarium oxyporum f. sp. cubense(Foc), is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 affecting banana production.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c races in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 79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regions of Zhangzhou City, the primary banana production area in Fujian. W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12 Foc strains based on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sequence analysis, PCR amplification by using Foc-specific primers and pathogenicity assays.Ou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11 isolates belong to Foc race 1, and 1 isolate belongs to the Foc tropical species race 4(TR4).Although TR4 has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to occur in primary banana-producing provinces, such as Hainan, Guangxi,and Guangdong of China,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R4 isolated from the soil in Fujian Province.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f Foc, in particular, the TR4 strains in the soil, is the basic strateg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Fusarium wi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 ident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RACES pathogenicity test fujian fusarium WI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及其RAPD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谢艺贤 张欣 +3 位作者 漆艳香 蒲金基 刘志昕 张辉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68-71,共4页
以分离自海南、广东的18个香蕉枯萎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致病性测定及RAPD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粉蕉的12个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而分离自巴西蕉的6个菌株为4号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粉蕉的发病率与4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粉蕉、巴... 以分离自海南、广东的18个香蕉枯萎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致病性测定及RAPD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粉蕉的12个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而分离自巴西蕉的6个菌株为4号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粉蕉的发病率与4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粉蕉、巴西蕉的发病率都是100%;采自海南三亚市荔枝沟镇的15号菌株为强致病性的菌株,与其它5个4号小种菌株相比,差异显著;RAPD分析能区分1号4号生理小种,菌株的地理来源,致病力;引物OPM-15能用来鉴定1号和4号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致病性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棉花枯萎菌生理小种的RAPD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冯洁 孙文姬 +1 位作者 石磊岩 马存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0,共6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我国棉花枯萎菌3个生理小种(3、7、8号)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的10个随机引物对采自我国11个省(自治区)的26个代表菌株及国外3个不同生理小种对照菌株进行R...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我国棉花枯萎菌3个生理小种(3、7、8号)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出的10个随机引物对采自我国11个省(自治区)的26个代表菌株及国外3个不同生理小种对照菌株进行RAPD-PCR增,共产生了140个RAPD分子标记,其中87.8%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并寻找到了我国3、7、8号小种的特异条带,为确立我国棉花枯萎菌生理小种在国际上的分类地位提供了可靠的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镰刀菌 生理小种 rapd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gb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构建与表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郭立佳 杨腊英 +3 位作者 王国芬 梁昌聪 刘磊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05-2210,共6页
为了研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fgb1的功能,构建fgb1基因敲除突变体,分析fgb1敲除突变体的表型。结果表明:敲除fgb1基因导致突变体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减慢,产孢量和菌丝分枝减少;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fgb1基因敲除... 为了研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fgb1的功能,构建fgb1基因敲除突变体,分析fgb1敲除突变体的表型。结果表明:敲除fgb1基因导致突变体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减慢,产孢量和菌丝分枝减少;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fgb1基因敲除突变体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感病香蕉根系,发现fgb1基因敲除突变体仍可在根系维管束中定殖。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蛋白信号传导途径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G蛋白 致病性 生长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致病相关基因foABC1的分离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敏慧 庄楚雄 姜子德 《菌物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94-95,共2页
通过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致病突变体B1233的进一步研究,分离了被突变的致病相关基因foABC1,同源性分析及保守结构预测该基因编码一类ABC转运蛋白,其功能可能同稻瘟病菌的ABC转运蛋白一样,负责真菌毒素的泵出,或是像其他真菌的ABC转运... 通过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致病突变体B1233的进一步研究,分离了被突变的致病相关基因foABC1,同源性分析及保守结构预测该基因编码一类ABC转运蛋白,其功能可能同稻瘟病菌的ABC转运蛋白一样,负责真菌毒素的泵出,或是像其他真菌的ABC转运蛋白,在病原菌侵染寄主植物时能忍耐植物因防卫反应所释放的植保素或抗毒素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致病相关基因 foAB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SNF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一贤 周端咏 +2 位作者 毛超 汪军 黄俊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0-164,共5页
为了解SNF1基因在香蕉枯萎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FOC1和FOC4两个生理小种之间的致病力差异关系,采用了PCR、RT-PCR的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SNF1基因,测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相似序列进行搜索、比对,并对该基因编码的预测蛋白... 为了解SNF1基因在香蕉枯萎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FOC1和FOC4两个生理小种之间的致病力差异关系,采用了PCR、RT-PCR的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SNF1基因,测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相似序列进行搜索、比对,并对该基因编码的预测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个生理小种的SNF1基因的ORF分别为2 136、2 130 bp,二者相差6个碱基,同源性为99.5%。FOC1和FOC4的SNF1基因分别编码711、709个氨基酸,相差两个氨基酸,为丝氨酸(FOC1)和谷氨酰胺(FOC1)。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N端不存在信号肽,但具有两个相同的功能结构域位点,分子量约为79 ku,pI为6.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生理小种 SNf1基因 细胞壁降解酶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假定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Fogpr1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立佳 梁昌聪 +4 位作者 刘磊 汪军 杨腊英 王国芬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为了研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假定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fogpr1的功能,构建了fogpr1基因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fogpr1基因敲除突变体在菌丝生长、产孢量和菌落形态等方面没有明显变化,对巴西蕉的致病性也没有降低。此外,酵母双杂交实... 为了研究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假定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fogpr1的功能,构建了fogpr1基因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fogpr1基因敲除突变体在菌丝生长、产孢量和菌落形态等方面没有明显变化,对巴西蕉的致病性也没有降低。此外,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Fogpr1可以与G蛋白Fga1、Fga2和Fgb1互作。这些结果表明Fogpr1可能是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但不参与调控尖孢镰刀菌的发育和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G蛋白 致病性 生长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fgb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巍 杨腊英 +4 位作者 周端咏 谢德啸 黄小娟 刘一贤 黄俊生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为了解fgb2基因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和4号生理小种之间的致病力差异关系,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fgb2基因,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及相似序列搜索和比对,同时... 为了解fgb2基因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和4号生理小种之间的致病力差异关系,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fgb2基因,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及相似序列搜索和比对,同时还对其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了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理小种fgb2基因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466bp和1452bp,基因同源性为96.33%;其编码的氨基酸数量分别为299个和316个;从fgb2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来看,2个生理小种的致病力差异与fgb2基因并无明显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生理小种 fgb2基因 致病性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全局性调控因子FocVeA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预测
9
作者 漆艳香 张欣 +4 位作者 陆英 张贺 蒲金基 喻群芳 谢艺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根据轮枝样镰刀菌(Fusa rium ve rticillioides)和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veA同源基因相关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与RT-PCR技术分别克隆了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的FocV eA基因序列和开放阅读框,同时对该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序列特征、... 根据轮枝样镰刀菌(Fusa rium ve rticillioides)和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veA同源基因相关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与RT-PCR技术分别克隆了香蕉枯萎病菌2个生理小种的FocV eA基因序列和开放阅读框,同时对该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序列特征、系统发育与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理小种的FocVeA基因(分别命名为F1VeA和F4VeA)的DNA片段全长分别为1 693 bp和1 690 bp,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 599 bp和1 596 bp,分别编码532个和531个氨基酸。F1VeA和F4VeA基因预测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 9%,与G enBank中公布的Fusarium spp.veA基因氨基酸序列均有78%-99%相似性。系统聚类分析显示,F1V eA和F4VeA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轮枝样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和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等veA同源蛋白高度同源。蛋白质保守域搜索表明,FocVeA具有veA蛋白的功能域,属于veA蛋白家族的一员,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F.oxysporum f.sp.cubense的生长、毒素合成及致病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focVeA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T-DNA插入突变体Focr4-1453表型特征及致病性分析
10
作者 袁贵祥 曾涛 +2 位作者 郭素霞 陈汉清 曾会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5-88,I0002,共5页
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是引起香蕉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呈世界多态性分布,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Focr4-1453为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出的一株与致病性相关的突变体。在克隆出其失活基因之后,将野生型菌株中的相同基因进行敲除和互补,得... 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是引起香蕉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呈世界多态性分布,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Focr4-1453为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出的一株与致病性相关的突变体。在克隆出其失活基因之后,将野生型菌株中的相同基因进行敲除和互补,得到敲除突变体ΔFoc4-1453和互补突变体ΔFoc4-1453-cp-1。对获得的3株突变体进行生物学表型研究发现,这些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能力以及孢子萌发率较野生型菌株明显降低,且无法透过玻璃纸进行生长。致病性测定试验表明,该基因失活会导致病原菌侵染能力显著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4号生理小种 致病性测定 生物学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敏慧 习平根 +1 位作者 姜子德 戚佩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1,共4页
以4—5片叶的组培香蕉苗和粉蕉苗为材料,采用伤根浸菌液的接种法对分离自番禺、中山、肇庆、珠海、顺德等地的香蕉枯萎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同时观察了各菌株在Komada改良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广东的确存在香蕉枯萎病... 以4—5片叶的组培香蕉苗和粉蕉苗为材料,采用伤根浸菌液的接种法对分离自番禺、中山、肇庆、珠海、顺德等地的香蕉枯萎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同时观察了各菌株在Komada改良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广东的确存在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2个小种,认为致病性测定结合Komada改良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特征是鉴定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简单、快速而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致病性测定 菌落形状 小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SCAR标记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景梅 陈霞 +3 位作者 王璧生 何自福 彭埃天 蔡曼珊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室内人工接种蕉类鉴别寄主,对采集于广东蕉区的18个蕉类枯萎病菌菌株进行鉴定,KP021、KP022、GZ981和 JL021 4个菌株属Race 1,其余14个菌株属Race 4,说明广东蕉区同时存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Race 1和Race 4。用 RAPD技术对上述18... 通过室内人工接种蕉类鉴别寄主,对采集于广东蕉区的18个蕉类枯萎病菌菌株进行鉴定,KP021、KP022、GZ981和 JL021 4个菌株属Race 1,其余14个菌株属Race 4,说明广东蕉区同时存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Race 1和Race 4。用 RAPD技术对上述18个菌株进行分析,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条引物可产生生理小种RAPD标记12个,其中标记 Race 1的8个,标记Race 4的4个。对这些RAPD标记带分别进行回收、克隆、测序,根据这些特异片段序列分别设计相应的SCAR引物,通过对18个菌株的PCR扩增检验,有4个RAPD标记成功地转化为SCAR标记,其中Race 1-SCAR标记1 个、Race 4-SCAR标记2个、同时能鉴定出2个小种的SCAR标记1个。应用这4个SCAR标记同时对采自田间的9个病菌分离物进行检测,能够准确地鉴定出广东蕉区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Race 1和Race 4,这为下一步开展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子鉴定及各生理小种田问流行动态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rapd标记 SCA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假茎细胞对枯萎病菌不同小种及其粗毒素的病理反应 被引量:27
13
作者 许文耀 兀旭辉 +1 位作者 杨静惠 杨琨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5-430,共6页
以香蕉枯萎病菌 (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1号小种和 4号小种及其粗毒素分别接种香牙蕉和粉蕉的组培苗及离体假茎后 ,用组织切片法观察香蕉假茎细胞的病理反应 ,以探明香蕉枯萎病菌不同小种及其粗毒素的致病作用。结果表... 以香蕉枯萎病菌 (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1号小种和 4号小种及其粗毒素分别接种香牙蕉和粉蕉的组培苗及离体假茎后 ,用组织切片法观察香蕉假茎细胞的病理反应 ,以探明香蕉枯萎病菌不同小种及其粗毒素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 ,枯萎病菌不同小种人工接种仅能感染相应的香蕉种类 ,但不同香蕉种类的离体假茎细胞用不同小种接种及其粗毒素处理 ,均产生褐变等病理反应 ,且病变程度不存在小种间的差异。表明枯萎病菌不同小种对香蕉不同种类的致病力差异可能与存在其它致病因子或专化性识别的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菌 小种 毒素 病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1号、4号小种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林妃 高剑 +1 位作者 曾涛 曾会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321,共8页
香蕉枯萎病是目前国内和世界很多地区香蕉种植区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采集了海南省不同地区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通过经典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了鉴定,此外还优化了快速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 香蕉枯萎病是目前国内和世界很多地区香蕉种植区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采集了海南省不同地区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通过经典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了鉴定,此外还优化了快速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接种巴西香蕉和粉蕉进行致病性检测以及分离菌rDNA-ITS测序结果,明确鉴定出供试的香蕉分离菌株为4号生理小种,粉蕉分离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为了对1号、4号生理小种有更多的了解,本文还对1号、4号小种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确定了影响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pH5时最适合1号、4号生理小种的菌丝生长,适合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9~28℃之间,温度达到37℃时菌丝不能生长,碳源对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这些方法和数据可以有利于田间香蕉枯萎病病害的检测和最终确定,生物学特性的测定可以为耕作技术的改进和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1号生理小种 4号生理小种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TS1和ITS4通用引物扩增香蕉枯萎病菌核酸片段鉴定其生理小种 被引量:33
15
作者 曹永军 程萍 +3 位作者 喻国辉 黎永坚 杨紫红 周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7期1098-1102,共5页
利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采集自香蕉的13株镰刀菌包括18S rDNA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8S rDNA部分序列的片段,通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确定13株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最大简约法,... 利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采集自香蕉的13株镰刀菌包括18S rDNA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8S rDNA部分序列的片段,通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确定13株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最大简约法,以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EU151490)]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GQ376116)]为外群,将13株菌的序列与BLAST检索获得的尖镰孢古巴专化型(F.oxysporum f.sp.Cubense)相应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3株菌与NCBI登录的4个尖镰孢古巴专化型菌株一起被分成3个亚群,亚群聚类结果与回接鉴定结果及文献报道的生理小种结果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rDNA—ITS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斌 盛鸥 +5 位作者 李春雨 魏岳荣 左存武 胡春华 易干军 罗充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8-646,共9页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中最为严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已成为限制世界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来香蕉枯萎病的研究概况,综述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等基本研究方法,以及病原菌的分类、进化关系和分子...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中最为严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已成为限制世界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来香蕉枯萎病的研究概况,综述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等基本研究方法,以及病原菌的分类、进化关系和分子鉴定等研究进展,以期能为中国香蕉枯萎病研究工作者提供借鉴,尽早解决香蕉枯萎病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病原菌分类和鉴定 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与枯萎病菌4号小种互作过程中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曾蕊 陈琦光 +2 位作者 禄璐 唐倩菲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探讨香蕉被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侵染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伤根浸孢子液接种法,对粉蕉(ABB)和巴西蕉(AAA)的香蕉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测定香蕉苗与枯萎病菌互作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为探讨香蕉被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侵染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伤根浸孢子液接种法,对粉蕉(ABB)和巴西蕉(AAA)的香蕉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测定香蕉苗与枯萎病菌互作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5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的香蕉苗体内PAL、POD、PPO和SOD酶活性都高于未接种的对照香蕉苗,且各种酶活性变化也比未接种的变化复杂,表明这4种酶在枯萎病菌侵染过程中积极参与了香蕉苗体内的抗病反应;但接种与未接种的香蕉苗体内CAT活性变化大致相似,表明CAT活性的变化与枯萎病菌的侵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枯萎病菌 寄主一病原菌互作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及防控研究现状 被引量:79
18
作者 李华平 李云锋 聂燕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136,共9页
香蕉是世界第 2 大水果作物,也是世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极大地限制了世界香蕉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 香蕉是世界第 2 大水果作物,也是世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极大地限制了世界香蕉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其病害发生、病原生物学、侵染过程、病害流行、基因组测序、香蕉与 Foc 互作以及病害防控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鲜见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评述。本文就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历史和危害现状、病原小种和遗传多样性以及防控方法等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该病害的研究和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病害发生 病原遗传多样性 防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ste1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端咏 刘一贤 +5 位作者 谢德啸 黄小娟 魏巍 郭立佳 杨腊英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2期2298-2301,共4页
为了解ste12基因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和4号生理小种之间的致病力差异关系,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ste12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及相似序列搜索和比对,还对... 为了解ste12基因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和4号生理小种之间的致病力差异关系,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ste12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及相似序列搜索和比对,还对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了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个生理小种ste12基因开放阅读框均为2070 bp,存在7个碱基的差异,基因同源性为99.7%。编码68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一个有差异。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编码蛋白没有信号肽,具有两个相同的功能位点,分子量和PI分别为75 ku和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生理小种 ste12基因 致病性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4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游春平 肖爱萍 +1 位作者 甄俊杰 傅志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328-4329,共2页
测定了从果园土壤中分离的4株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粉蕉根腐病菌(Pythium.sp)、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li)、节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binincasae)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拮... 测定了从果园土壤中分离的4株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粉蕉根腐病菌(Pythium.sp)、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li)、节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binincasae)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拮抗细菌bio-B3、bio-d4和bio-P对4种病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拮抗细菌bio-d5对辣椒白绢病菌不产生抑菌带,但对其他3种病菌均产生明显的抑菌带;4种拮抗菌株对节瓜枯萎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发酵原液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较高,抑制率为76.4%-100%,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其抑制效果逐渐降低;拮抗细菌bio-B3、bio-d4、bio-d5发酵液100、200和300倍稀释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3.3%-80.2%,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大于bio-P和恶霉灵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土传植物病原真菌 香蕉枯萎病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