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GIS和AHP-GPCA模型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继承 潘新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34-440,共7页
运用层次分析和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的综合统计评价模型(AHP-GPCA模型),以县域和流域为评价单元,以气温、降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冰川密度、湿地密度、湖泊率、人口密度、荒漠化率等数据为评价指标基础,基于GS/GIS对20世纪70... 运用层次分析和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的综合统计评价模型(AHP-GPCA模型),以县域和流域为评价单元,以气温、降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冰川密度、湿地密度、湖泊率、人口密度、荒漠化率等数据为评价指标基础,基于GS/GIS对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总体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00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迁较为剧烈,重度—中度恶化面积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31.8%,轻度恶化面积占14.5%,好转的地区面积占13.5%,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总体恶化,仅有部分县域生态环境好转;依据全局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三个主成分分别是荒漠化、冰川密度和NDVI,其累计贡献率超过70%,基本能够代表最初获取的8个指标;生态环境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流域主要在青藏高原腹地、柴达木盆地以及环青海湖地带,恶化最为严重的流域为格尔木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程度最大的流域为藏东南地区;青藏高原环境变迁呈现由边缘地区向腹地恶化的多层次结构,并呈现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的特征,其中生态环境转好的县域多分布在冰川较为集中的地区,反映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00年在冰川变迁影响下部分县域的局地气候、生态环境、水资源变化的复杂性。最后探讨了RS/GIS和AHP-GPCA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的优势,认为该方法兼顾了评估主客观权重,减少了信息重复,使结果具有直观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gpca模型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环境变迁 综合评价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域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评价与空间集聚效应研究——基于GPCA模型和ESDA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刚 罗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9-525,共7页
首先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GPCA模型和ESDA方法,从省域层面出发,对全国30个省(市)区2006-2009年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动态的评价,并就其分布格局是否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进行... 首先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GPCA模型和ESDA方法,从省域层面出发,对全国30个省(市)区2006-2009年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动态的评价,并就其分布格局是否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进行了识别和探讨。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我国省域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各省域间仍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其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现象和集聚效应,时空跃迁检验表现出高度的空间稳定性,时空演化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已初步形成且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空间集聚效应 gpca模型 ESD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人口安全发展态势及其空间集聚效应研究——基于GPCA模型和ESDA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刚 胡联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3-93,共11页
在建立人口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GPCA模型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从省域层面出发对全国31个省(市)区2005—2008年的人口安全水平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就其空间集聚效应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分析,探... 在建立人口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GPCA模型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从省域层面出发对全国31个省(市)区2005—2008年的人口安全水平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并就其空间集聚效应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分析,探究其集群效应的空间分布及其核心区域。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区域人口安全水平之间的发展差距趋于缩小,但各省(市)区间仍存在显著差异,不均衡发展的态势十分突出,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自相关现象和集聚效应。各省域均未脱离其期初原有的集群范畴,时空跃迁类型呈现出高度的空间稳定性,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已初步形成且较为稳定,时空演化具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安全 评价 空间集聚效应 gpca模型 ESDA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CA模型的城市信用环境评价研究——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4
作者 杨雪晴 谢朝阳 《唐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9-86,97,共9页
文章在构建城市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GPCA模型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中54个地级市2000-2019年的信用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信用环境水平提升显著,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珠三角城市群信用环境优... 文章在构建城市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GPCA模型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中54个地级市2000-2019年的信用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信用环境水平提升显著,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珠三角城市群信用环境优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三者分别在经济与通信、行政与教育、企业发展与对外开放方面突显优势;各城市群内部的信用环境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gpca模型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金融机构风险缓释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熊太莎 《电子商务评论》 2024年第4期3990-4003,共14页
在全球金融机构倒闭危机频频发生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缓释能力影响因素值得深入探究。首先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构建我国35家上市金融机构2011~2021年的风险缓释指标和尾部风险指标,然后通过广义主成分分析对每家金融机构的28个指... 在全球金融机构倒闭危机频频发生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缓释能力影响因素值得深入探究。首先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构建我国35家上市金融机构2011~2021年的风险缓释指标和尾部风险指标,然后通过广义主成分分析对每家金融机构的28个指标降维成9个主成分因子,最后实证检验了金融机构尾部风险及基本面信息对其风险缓释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 单家金融机构在极端事件的损失程度对其风险缓释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 从企业基本面信息的角度出发,在综合考虑了机构的规模和股权结构、成长性、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四个方面的指标后,结果发现主成分因子2 (代表规模和股权结构指标)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缓释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成分因子3 (代表成长性能力指标)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缓释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gainst the backdrop of frequent glob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failures, it is imperativ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isk mitigation capac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is study employs a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to construct risk mitigation indicators and tail risk indicators for 35 lis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1. Additionally, a generaliz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reduce 28 individual indicators of each financial institution into 9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s. Finall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ail risk and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on the risk mitigation capac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severity of losses experienced by individu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uring extreme events significantly inhibits their risk mitigation capacity;(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fter considering indicators related to institution siz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growth poten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and profitability, it is found that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 2 (representing indicators related to institution siz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risk mitigation capac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imilarly,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 3 (representing indicators related to growth potential) exhibit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risk mitigation capac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机构 风险缓释能力 gpca模型 基本面信息 尾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竞争力演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樊华 陆杰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81-84,共4页
对多维动态数据系统给出了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模型,并对时序立体数据表进行立体式的综合与简化。基于GPCA模型,发现江苏省中心城市区竞争力在"九五"期间城市竞争力得到整体性提高的同时,苏南、苏中、苏北城市竞争力差距在加... 对多维动态数据系统给出了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模型,并对时序立体数据表进行立体式的综合与简化。基于GPCA模型,发现江苏省中心城市区竞争力在"九五"期间城市竞争力得到整体性提高的同时,苏南、苏中、苏北城市竞争力差距在加大,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加剧,苏中、苏北城市发展波动剧烈,南京竞争优势潜力增强。其研究将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城市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gpca模型 竞争力演化 江苏省中心城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域科技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朱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63-64,80,共3页
本文在建立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GPCA模型的运用和基于Mo-ran’s I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2009-2011年的科技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存在明... 本文在建立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GPCA模型的运用和基于Mo-ran’s I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2009-2011年的科技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分布特点,且在空间分布上科技投入存在明显空间自相关现象和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 空间自相关 gpca模型 Moran’s 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政策与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琴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7年第2期20-23,共4页
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整理出30个省市区的13项企业创新基础指标的全局样本数据表,运用GPCA模型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打分。从税收优惠和财政直接补贴两个方面建立面板数据的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分析财政政策与区域企业创新能... 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整理出30个省市区的13项企业创新基础指标的全局样本数据表,运用GPCA模型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打分。从税收优惠和财政直接补贴两个方面建立面板数据的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分析财政政策与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实证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均有显著的正向联动变化关系,增加1个单位的税收优惠额,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提高0.779 8个单位;增加1个单位的政府资金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提高0.21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区域企业创新能力 gpca模型 面板数据 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评价
9
作者 蒋波 张良强 《能源与环境》 2012年第1期86-89,共4页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用于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尝试性探究。
关键词 省域 循环经济 gpc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活力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林 白雪洁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98,共8页
构建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模型(GPCA)对2005-2018年中国1475家A股上市企业的活力水平进行测度。从时间维度分析了企业活力的动态变化趋势及规律,发现样本期内中国企业活力水平依然不足,但自2012年以后企业活力指... 构建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模型(GPCA)对2005-2018年中国1475家A股上市企业的活力水平进行测度。从时间维度分析了企业活力的动态变化趋势及规律,发现样本期内中国企业活力水平依然不足,但自2012年以后企业活力指数不断提升,发展潜力巨大。从空间维度比较了全国各地区主要城市各行业的企业活力水平,发现东部地区企业活力水平最高,而东北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大,相同类型城市间、行业间活力水平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活力 gpca模型 动态演进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