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E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COLD ROLLER'S TEMPERATURE FIFLD-PHASE TRANSFORMATION - STRESS FIELD DURING ITS QUENCHING PSOCESS 被引量:15
1
作者 J. F. Gu J. S. Pan M. J. Hu and F. F. She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54-262,共9页
Complicated changns occur inside the steel parts during quenching process. The abruptly changed boundary conditions make the temperature field,micro - structure and stress field change dramatically in very short ti... Complicated changns occur inside the steel parts during quenching process. The abruptly changed boundary conditions make the temperature field,micro - structure and stress field change dramatically in very short time, and these variables take a contact interactions in the whole process. In this paper, a three dimensional non - 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for queeching process has been founded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emperature field,microstructre and stress field has been realized.In the FEM analysis, the incremental iteration method is used to deal with such complicated nonlinear as boundary nonlinear, physical property nonlinear,transformation nonlinear etc.The effect of stress on transformation kinetics has been consider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microstructure. In the stress field anal- ysis,a thermo- elasto - plastic model has been founded, which considers such factors as transforma- tion strain,transformation plastic strain, themal strain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transforma- 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r etc.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micro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stress field of the roller on any time can be displayed vividly,and the cooling curve and the changes of stress on any position can also b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nching 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field stress fiel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载荷对热弹性马氏体正-逆相变影响机制的相场模拟研究
2
作者 王丽红 满蛟 +2 位作者 姜一鸣 刘庚根 周建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228,共7页
本工作建立了一种新的马氏体逆相变的相场模型,以Cu-Al-Ni合金为例,研究了热弹性马氏体正相变和逆相变的演化规律,揭示了热弹性马氏体的形状记忆效应。同时模拟了拉伸释放弹性应变能这种机制对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和热弹性马氏体逆相变的作... 本工作建立了一种新的马氏体逆相变的相场模型,以Cu-Al-Ni合金为例,研究了热弹性马氏体正相变和逆相变的演化规律,揭示了热弹性马氏体的形状记忆效应。同时模拟了拉伸释放弹性应变能这种机制对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和热弹性马氏体逆相变的作用,研究了外加载荷对马氏体逆相变温度As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应变能是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相变的阻力,是其逆相变的驱动力。在马氏体正相变过程中,拉伸载荷释放了应变能,降低了相变阻力,从而对马氏体相变起促进作用;在马氏体的逆相变过程中,由于拉伸载荷降低了马氏体所储存的应变能,因而降低了逆相变过程的驱动力,使合金逆相变As温度升高,进而提高了热弹性马氏体的低温稳定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模拟 弹性应变能 Cu-Al-Ni合金 马氏体逆相变 逆相变起始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板冷壁表面液滴冻结过程的数值模拟
3
作者 王洪利 吴雅茹 李晨赫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5,87,共7页
为减少铝板冷壁表面液滴冻结的危害,利用Fluent软件对铝板表面的液滴冻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冷壁表面温度、空气温度、液滴初始温度和液滴体积对液滴内部温度场和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冻结过程中内部温度场和固液界面均呈... 为减少铝板冷壁表面液滴冻结的危害,利用Fluent软件对铝板表面的液滴冻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冷壁表面温度、空气温度、液滴初始温度和液滴体积对液滴内部温度场和固相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冻结过程中内部温度场和固液界面均呈凹状对称分布;当冷壁表面温度由-10℃下降到-20℃,液滴的冻结时间由36.5 s下降到14.3 s;当空气温度由-5℃下降到-15℃,液滴的冻结时间由31.0 s降低到29.7 s;当液滴初始温度由2℃增加到14℃,液滴的冻结时间由21.2 s增加到22.2 s;当液滴体积由5μL增加到20μL,液滴的冻结时间由12.1 s增加到30.8 s;当冷壁表面温度不变时,液滴完全冻结后,内部温度场趋于一致,与液滴初始温度和体积无关。研究结果为抑制铝板冷壁表面霜层的生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板冷壁表面 液滴冻结 固相体积分数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钢磨削强化的试验与数值仿真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磊 葛培琪 +3 位作者 张建华 孟剑锋 程建辉 栾芝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0-64,共5页
利用磨削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磨削热使40Cr钢表层的温度升高,超过奥氏体化的温度,然后快速冷却,使40Cr钢表层发生马氏体相变,达到强化40Cr钢表层的目的。在磨床上对40Cr钢进行磨削试验,观测并分析工件横断面相交层的组织变化、厚度值和硬... 利用磨削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磨削热使40Cr钢表层的温度升高,超过奥氏体化的温度,然后快速冷却,使40Cr钢表层发生马氏体相变,达到强化40Cr钢表层的目的。在磨床上对40Cr钢进行磨削试验,观测并分析工件横断面相交层的组织变化、厚度值和硬度变化,以及加工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工件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得出工件各处的温度变化历程,由马氏体相变条件来获得表层马氏体相变层的厚度值。试验结果表明,40Cr钢的表层发生了马氏体相变,表层的硬度值得到极大提高,表面粗糙度也满足常规磨削的要求。由有限元仿真得出的相变层厚度值和试验结果相吻合。因此利用磨削强化技术替代40Cr钢高频淬火强化工艺是可行的,并且这项技术可以对其他合金钢进行强化。借助有限元方法对工件表层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可以预测相变是否发生和相变层的厚度,优化磨削参数,减少试验研究的次数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强化 表层相变 温度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锻件喷雾冷却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5
作者 杜凤山 张芳 +1 位作者 黄华贵 李广睿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8,共4页
为研究锻件喷雾淬火冷却过程,研制了喷雾淬火热处理装置,并对轴类件进行喷雾淬火热处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包含变物性、连续过冷沸腾换热边界的温度、组织、应力三场耦合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温度计... 为研究锻件喷雾淬火冷却过程,研制了喷雾淬火热处理装置,并对轴类件进行喷雾淬火热处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包含变物性、连续过冷沸腾换热边界的温度、组织、应力三场耦合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温度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并分析了大型非淬透件热处理应力的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淬火 数值模拟 温度场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6
作者 顾剑锋 潘键生 胡明娟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37,44,共4页
籍助于温度场 -相变 -应力和应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FEM) ,实现了复杂形状工件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直观地显示任一时刻工件内部的温度分布、组织分布、应力分布、应变状况及工件任意位置上的冷却曲线 ,为使用者提供了用虚拟... 籍助于温度场 -相变 -应力和应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FEM) ,实现了复杂形状工件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直观地显示任一时刻工件内部的温度分布、组织分布、应力分布、应变状况及工件任意位置上的冷却曲线 ,为使用者提供了用虚拟现实方法详尽分析和研究淬火工艺的工具。本文列举了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 温度场 有限元法 计算机模拟 虚拟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转子加热过程温度场与相变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1
7
作者 雷雪 徐薇平 +2 位作者 韩利战 顾剑锋 潘健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51,共4页
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30Cr2Ni4MoV钢低压转子的典型加热工艺过程,分析了加热过程中的转子关键位置处升温曲线、奥氏体化进程以及关键截面上的温差分布。通过简略的热应力估算对加热过程中出现的温差进行了评估,为进一步优化加热工... 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30Cr2Ni4MoV钢低压转子的典型加热工艺过程,分析了加热过程中的转子关键位置处升温曲线、奥氏体化进程以及关键截面上的温差分布。通过简略的热应力估算对加热过程中出现的温差进行了评估,为进一步优化加热工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低压转子 奥氏体化 温度场 相变 热应力
原文传递
1045钢淬火时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建斌 程赫明 +1 位作者 何天淳 文宏光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7,共5页
基于实验测定的1045钢淬火冷却曲线,应用有限差分原理和非线性估计法对非线性导热方程的逆问题进行了求解,给出了一种求解钢淬火时非线性表面换热系数的方法;应用数学转换方法计算了1045钢在连续冷却时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 基于实验测定的1045钢淬火冷却曲线,应用有限差分原理和非线性估计法对非线性导热方程的逆问题进行了求解,给出了一种求解钢淬火时非线性表面换热系数的方法;应用数学转换方法计算了1045钢在连续冷却时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的体积百分数.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了1045钢淬火时具有相变和非线性表面换热系数的温度场.研究表明,钢淬火时的温度场、导热与换热是非线性的,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工艺 温度场 数值模拟 换热系数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冶金相互作用下焊接温度场的三维动态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哲 李午申 +2 位作者 陈翠欣 王庆鹏 高保雷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96-1399,共4页
焊件在快速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场的正确描述是焊后接头力学性能分析的前提条件。材料物理性能参数的非线性以及冷却过程中伴随相变产生的相变潜热均会影响温度场的分布。焊接温度场的准确计算必须建立起准确的热传递和相变计算的数学... 焊件在快速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场的正确描述是焊后接头力学性能分析的前提条件。材料物理性能参数的非线性以及冷却过程中伴随相变产生的相变潜热均会影响温度场的分布。焊接温度场的准确计算必须建立起准确的热传递和相变计算的数学模型以及符合焊接生产实际的物理模型。文中采用Goldak热源分布模型,其表面上热量是按高斯分布的函数,内部是双椭球函数来表示其分布,并应用SYSWELD软件的校正工具根据具体的焊接工艺和条件对热源进行校正;考虑了各相的热物理性能参数及相变潜热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焊接过程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实现了热-冶金的耦合分析计算,并以低合金结构钢的堆焊为例,对其温度场进行了三维动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Goldak热源 热物理性能参数 相变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辊淬冷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顾剑锋 潘健生 +1 位作者 胡明娟 沈甫法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小型冷轧辊淬火冷却过程,直观地显示出任一时刻轧辊上的瞬态温度场、组织分布和应力场,可以给出轧辊上任意位置的冷却曲线。在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中,用增量叠代法处理边界条件非线性、物理参数非线性...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小型冷轧辊淬火冷却过程,直观地显示出任一时刻轧辊上的瞬态温度场、组织分布和应力场,可以给出轧辊上任意位置的冷却曲线。在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中,用增量叠代法处理边界条件非线性、物理参数非线性、相变潜热非线性等复杂问题。在相变量计算中引入应力状态的影响。在应力场分析中采用热弹塑性模型,考虑了相变应变、相变塑性应变、热应变、材料力学性能的温度效应和相变影响等因素。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由此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淬火工艺虚拟生产试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 相变 温度场 应力场 计算机模拟 冷轧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过程数值模拟综述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洪壮 许红 +1 位作者 刘相华 王国栋 《热处理》 CAS 2004年第1期6-11,共6页
总结了热处理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对模拟基本原理进行了扼要介绍 ,涉及温度场、组织场、应力场的计算。介绍了国内外发展概况和应用情况 。
关键词 热处理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应力场 相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件厚度对激光相变硬化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建国 唐雪明 刘晓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0-62,共3页
以GCr15钢为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激光相变硬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激光相变硬化过程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工件厚度及其下表面在自然散热和辅助水冷条件下对激光相变硬化温度场的影响。
关键词 GCR15 激光相变硬化 数值模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淬火技术的温度场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华 葛培琪 张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第1期78-80,103,共4页
目前对磨削淬火的研究,多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制定合适的工艺参数,但由于磨削加工的复杂性,常使得实验研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盲目性.文中对影响磨削淬火工艺的关键因素——温度场,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了磨... 目前对磨削淬火的研究,多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制定合适的工艺参数,但由于磨削加工的复杂性,常使得实验研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盲目性.文中对影响磨削淬火工艺的关键因素——温度场,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了磨削温度场的等温线图和工件各处的温度变化历程,预测了工件表层是否发生马氏体相变及相变层厚度,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磨削淬火技术可以替代常规表面淬火工艺,利用磨削温度场仿真技术可以减少实验量、节省实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淬火 表层相变 温度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振镜的激光淬火温度特性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凯烨 王晔 +3 位作者 吴国龙 王淼 张群莉 姚建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1-258,共8页
目的与传统激光淬火(CLQ)进行对比研究,获得使用飞行光路的振镜扫描式激光淬火(GLQ)的温度变化特性和规律。方法使用两种淬火方式对45钢进行表面处理,将组织形貌和硬度分布进行比较,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两种激光淬火方式的温度变化特性... 目的与传统激光淬火(CLQ)进行对比研究,获得使用飞行光路的振镜扫描式激光淬火(GLQ)的温度变化特性和规律。方法使用两种淬火方式对45钢进行表面处理,将组织形貌和硬度分布进行比较,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两种激光淬火方式的温度变化特性和规律。结果在相同的总能量输入、扫描区域和扫描时间下,两种淬火方式硬化层横截面形貌呈现巨大差异:CLQ试样硬化层深度为753.66μm,宽度为3787.21μm,横截面形貌为"月牙形";GLQ试样硬化层深度为256.61μm,宽度为5808.77μm,形貌为"均匀性更好的近似月牙形"。截面硬度分布相似:均为中间主体区域高(GLQ试样硬度810~900HV,CLQ试样硬度790~830HV),两侧边缘区域低(均约为760HV)。模拟结果表明,CLQ试样特征点激光辐照时长共1.25 s,温度从508℃变为1063℃,奥氏体相变时间为1.17 s;GLQ试样特征点激光辐照时长共0.628 s,温度从500℃变成718℃,其波峰温度奥氏体相变时间为0.38 s,波谷温度均保持在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上。沿激光扫描方向,GLQ的温度变化率比CLQ大1个数量级;垂直激光扫描方向,GLQ温度变化率比CLQ大2个数量级。结论GLQ具有温度变化率更大、升降温多次循环、热处理相变时间更短、热积累更小等特点,有望在薄层大面积淬火上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淬火 振镜扫描 温度场 数值模拟 相变 45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淬硬磨削下强化层金相组织的转变机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小亮 刘明贺 +1 位作者 张修铭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为了研究预应力淬硬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强化层特征及金相组织形成变化机理,以45#钢为对象,进行了预应力淬硬磨削实验.获得了残余应力较小的表面强化层,测量得到了其表面硬度.通过观察表面强化层的金相组织特征,结合磨削温度场仿真,研究... 为了研究预应力淬硬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强化层特征及金相组织形成变化机理,以45#钢为对象,进行了预应力淬硬磨削实验.获得了残余应力较小的表面强化层,测量得到了其表面硬度.通过观察表面强化层的金相组织特征,结合磨削温度场仿真,研究了磨削强化条件下预应力对马氏体等金相组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磨削淬硬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使45#钢的屈服强度大大降低,施加较小预应力会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由于塑性应变导致的母相强化和应变诱导相变两者的综合作用,该状态下预应力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是先抑制再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硬磨削 温度场 仿真 预应力 相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Φ1835mm低压转子锻件正火空冷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机模拟
16
作者 芮守泰 张国利 《大型铸锻件》 2011年第4期5-7,11,共4页
采用一重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热处理模拟软件分析了Φ1 835 mm低压转子锻件在正火空冷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相变与温度的耦合关系、相变潜热的影响和热物性参数的非线性等问题,获得了锻件1/4截面上温度场和应力场... 采用一重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热处理模拟软件分析了Φ1 835 mm低压转子锻件在正火空冷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相变与温度的耦合关系、相变潜热的影响和热物性参数的非线性等问题,获得了锻件1/4截面上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云图,为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转子锻件 温度场 相变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轨端部淬火温度场与相变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敏 赵刚 +4 位作者 胡瑞海 李文凯 陈先舟 楚双学 董茂松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7,共4页
运用有限元法对U71Mn钢(%:0.65~0.76C、0.15~0.35Si、1.10~1.40Mn、≤0.030V、≤0.025Ti)重轨端部电磁感应加热55 s,空冷8 s,喷风冷却42 s,空冷至常温的热处理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动态显示轨端内部任意时刻的... 运用有限元法对U71Mn钢(%:0.65~0.76C、0.15~0.35Si、1.10~1.40Mn、≤0.030V、≤0.025Ti)重轨端部电磁感应加热55 s,空冷8 s,喷风冷却42 s,空冷至常温的热处理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动态显示轨端内部任意时刻的温度分布、组织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在该冷却条件下淬火后端部横断面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无马氏体、贝氏体等组织,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轨 端部淬火 温度场 相变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YSWELD的Q690高强钢焊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俞翔栋 董达善 黄婉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01-204,共4页
基于Q690高强钢的焊接工艺,通过SYSWELD对Q690钢MIG对接焊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瞬态温度场分布图和特征点的热循环曲线,验证了有限元软件SYSWELD模拟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热影响区的相演变图,证实该焊接工艺是合理的。最后通过... 基于Q690高强钢的焊接工艺,通过SYSWELD对Q690钢MIG对接焊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瞬态温度场分布图和特征点的热循环曲线,验证了有限元软件SYSWELD模拟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热影响区的相演变图,证实该焊接工艺是合理的。最后通过计算获得焊后残余应力的分布图,总结相应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为评定和优化焊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 数值模拟 温度场 相演变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材斯太尔摩风冷过程相变动力学研究及温度场预测
19
作者 赵千龙 苏福永 +2 位作者 李斌 李存旺 范光炎 《轧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8,共10页
线材轧后斯太尔摩风冷过程对其最终组织性能非常关键,而奥氏体相变与温度场的双向耦合是线材风冷过程温度场预测的一大难题。为此,对斯太尔摩风冷过程中线材温度场及相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线材风冷过程的三维模型及相变动力学数学模型... 线材轧后斯太尔摩风冷过程对其最终组织性能非常关键,而奥氏体相变与温度场的双向耦合是线材风冷过程温度场预测的一大难题。为此,对斯太尔摩风冷过程中线材温度场及相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线材风冷过程的三维模型及相变动力学数学模型。采用CFD模拟的方法对换热系数进行求解,发现线材搭接点区域换热系数远小于非搭接点区域,并且搭接点区域换热系数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通过模拟计算得出线材同一截面上下表面换热系数相差70~100 W/(m^(2)·K)。采用有限差分法对线材相变动力学及线材在风冷条件下温度场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到线材温度场分布,发现线材在风冷过程中温差最大为30~50℃,与现场测量数据非常吻合,这表明模型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线材风冷冷却过程温度场和相变过程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材 斯太尔摩风冷线 对流传热系数 温度场 数值模拟 相变过程
原文传递
基于MSC.Marc软件的电磁感应复合激光淬火相变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群莉 林坚 +4 位作者 陈智君 唐泽浩 黄华 高元安 姚建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8-89,共12页
通过电磁感应器加热耦合,提高了42CrMo钢在激光淬火后淬硬层的深度和均匀性。利用MSC.Marc软件对42CrMo钢电磁感应复合激光淬火过程的温度场演变和相变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实测温度和淬火后淬硬层的深度,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 通过电磁感应器加热耦合,提高了42CrMo钢在激光淬火后淬硬层的深度和均匀性。利用MSC.Marc软件对42CrMo钢电磁感应复合激光淬火过程的温度场演变和相变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实测温度和淬火后淬硬层的深度,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准确度高。采用数值模型指导工艺实验,在优化工艺下电磁感应复合激光淬硬层深度达5.9 mm。通过电磁感应复合激光淬火,工件表层更深处的组织达到奥氏体化温度,扩大了马氏体相变区域,显著提高了淬硬层的深度和均匀性,突破了单一激光淬火淬硬层深度较浅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淬火 电磁感应 42CRMO钢 数值模拟 温度场 相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