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acuta)热休克蛋白HSP70家族特征及进化分析
1
作者 李子若 罗晏杰 +2 位作者 曹政 Chin yaoxian 王沛政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6,共14页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在生物细胞或组织免受热或氧化应激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已知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之一。由于全球环境持续升温,珊瑚大面积白化、死亡,珊瑚如何应对持续升温的抗逆机制是科学研究热点。本研究... 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在生物细胞或组织免受热或氧化应激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已知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之一。由于全球环境持续升温,珊瑚大面积白化、死亡,珊瑚如何应对持续升温的抗逆机制是科学研究热点。本研究从高温胁迫短指软珊瑚测序蛋白序列数据库分析鉴定出了28个HSP70蛋白家族成员,均为酸性亲水蛋白,大部分蛋白质结构较为稳定。亚细胞定位表明HSP70蛋白主要分布在珊瑚细胞核、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内质网上也有少量分布。信号肽预测表明, 28个HSP70蛋白成员中26个没有信号肽,大部分不属于分泌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成员聚成5大类。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中预测到了10条保守基序motif分为5个亚族。短指软珊瑚HSP70蛋白家族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α-螺旋的含量占比大。28个HSP70家族蛋白中有25个预测到了N-糖基化位点,且位点个数在1~9范围内。28个HSP70家族蛋白均预测到磷酸化位点和O-糖基化位点,总个数分别在41~96和1~23范围内。本研究HSP70家族蛋白结果为今后珊瑚在应对全球升温胁迫中的适应机制等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指软珊瑚 休克蛋白 hsp70家族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黄桂菊 曲妮妮 +1 位作者 喻达辉 李莉好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6-732,共7页
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获得cDNA全长序列2 365 bp,其中3’非编码区域(UTR)为318 bp,5’UTR为8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 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获得cDNA全长序列2 365 bp,其中3’非编码区域(UTR)为318 bp,5’UTR为8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39 kD,理论等电点为5.22,并含有3个HSP70家族的签名序列IDLGTTYS、DLGGGTFD和EEVD。同源性分析表明,合浦珠母贝HSP70的氨基酸序列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等双壳贝类的相似性高达86%以上,基于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合浦珠母贝与牡蛎属种类亲缘关系最近。高温、高盐刺激后,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hsp70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高温刺激的表达量高于高盐刺激,高温刺激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鳃、消化腺、外套膜、肌肉、性腺,高盐刺激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鳃、外套膜、肌肉、消化腺、性腺,表明HSP70参与了机体对刺激的应答过程。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合浦珠母贝的抗逆机理及其遗传改良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休克蛋白hsp70 同源克隆 体内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刺激下栉孔扇贝不同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曲凌云 相建海 +2 位作者 孙修勤 洪旭光 张进兴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6-100,共5页
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方法,研究了热激栉孔扇贝不同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SP70的诱导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即热休克可以使扇贝鳃组织中HSP7... 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方法,研究了热激栉孔扇贝不同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SP70的诱导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即热休克可以使扇贝鳃组织中HSP70的表达明显升高,但在肌柱、外套膜和性腺组织中,未检测到HSP70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季节,相同的热刺激对扇贝血淋巴中HSP70的诱导表达存在差异.高温刺激后,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中HSP70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在诱导7h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休克蛋白 hsp70 免疫印迹 流式细胞术 组织特异性 血淋巴细胞 温度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对H22细胞膜HSP70蛋白及其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吴伟忠 刘康达 +5 位作者 汤钊猷 汤晓雷 吴厚生 胡新美 谢倩 高艳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研究不同热休克条件对H22小鼠肝癌细胞的HSP70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诱导条件.分别用MTT、RT-PCR、免疫荧光和FCM检测等方法观察不同热休克条件对鼠H22细胞的生存率、胞内HSP70mRNA转录水平及胞膜HSP70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 研究不同热休克条件对H22小鼠肝癌细胞的HSP70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诱导条件.分别用MTT、RT-PCR、免疫荧光和FCM检测等方法观察不同热休克条件对鼠H22细胞的生存率、胞内HSP70mRNA转录水平及胞膜HSP70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H22细胞经轻度热休克(42~43℃),细胞生存率无影响,而中重度热休克(44~45℃)则随休克时间的延长,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42℃热休克初期(0.5~4小时)胞内HSP70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休克后期(8~12小时)mRNA水平有所恢复并逐渐增高;不同时间热休克组H22细胞胞膜HSP70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O.005),其中非致死性热休克以12小时表达最高,42℃为59.5%,43℃为96.8%.因此适当热休克条件可引起H22细胞HSP7OmRNA的改变及膜上HSP70蛋白表达的增加,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细胞 hsp70 MRNA转录 休克蛋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热休克蛋白Hsp70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薇 韩岚岚 赵奎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热休克蛋白Hsp70诱导性显著,合成量多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Hsp70表达于所有的活体细胞中。Hsp70具有分子伴侣、抗细胞凋亡功能,参与免疫反应、抗氧化功能,可以提高细胞对环境胁迫或伤害的耐受性。文章对Hsp70的特性以及其在昆虫学中的... 热休克蛋白Hsp70诱导性显著,合成量多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Hsp70表达于所有的活体细胞中。Hsp70具有分子伴侣、抗细胞凋亡功能,参与免疫反应、抗氧化功能,可以提高细胞对环境胁迫或伤害的耐受性。文章对Hsp70的特性以及其在昆虫学中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 hsp70 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BAC-FISH定位 被引量:4
6
作者 郇聘 张晓军 +4 位作者 李富花 张洋 赵翠 刘保忠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5,共6页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的实践,其结果将为栉孔扇贝的染色体的深入研究以及染色体鉴别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休克蛋白70(hsp70)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对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春莹 黄玉霞 +2 位作者 袁余 胡孝素 马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3-168,190,共7页
目的选用hsp70基因探讨我国各疫区不同宿主利什曼原虫的种系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自中国各疫区不同宿主的利什曼原虫之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纯化后测序。使用MEGA 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并... 目的选用hsp70基因探讨我国各疫区不同宿主利什曼原虫的种系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自中国各疫区不同宿主的利什曼原虫之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纯化后测序。使用MEGA 5.0软件对测序产物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与国外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hsp70序列共同分析,观察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在世界范围利什曼原虫的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中的地位。结果中国各流行疫区利什曼原虫均获得约1 300bp长度的hsp70基因片段,存在丰富的多态位点。中国23株利什曼原虫经hsp70基因分型聚集为四群,其中人来源的原虫分离株均在A群,为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并分为杜氏利什曼原虫指名亚种(L.donovani)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婴儿亚种(L.infantum)两个亚支;分离自新疆沙鼠或白蛉的6株利什曼原虫聚在B群,为都兰利什曼原虫(L.turanica);分离自新疆白蛉和内蒙古沙鼠的两株利什曼原虫为C群沙鼠利什曼原虫(L.gerbilli);分离自内蒙古蜥蜴和新疆白蛉的两株原虫为D群蜥蜴利什曼原虫(Sauroleishmania)。结论利什曼原虫中国分离株属于利什曼原虫亚属的不同种和蜥蜴利什曼原虫亚属,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种系发育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种系发育 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失重及再超重对猕猴腮腺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杨 牛忠英 +3 位作者 孙磊 张建中 王睿 郑燕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30 d及再超重对猕猴腮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猕猴2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失重(B组),超重+13 Gx/230s(C组),失重后再超重(D组,依据不同的+Gx强度和时间分为4个亚组:分别是+11 Gx/270s D1组...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30 d及再超重对猕猴腮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猕猴2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失重(B组),超重+13 Gx/230s(C组),失重后再超重(D组,依据不同的+Gx强度和时间分为4个亚组:分别是+11 Gx/270s D1组、+13 Gx/230s D2组、+15 Gx/200s D3组、+13 Gx/230s后恢复9 d D4组)。通过HE染色观察腮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SP70在腮腺中的表达。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腮腺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腮腺组织中可见不同程度的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腺泡细胞萎缩,导管扩张,血管扩张充血;对照组腮腺组织HSP70表达阴性,实验组腮腺组织HSP70表达阳性,随着+Gx强度的加大而表达增强的趋势。实验组(除D4组外)HSP70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失重、超重环境可造成猕猴腮腺出现轻度病理变化,腮腺组织中HSP70表达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猕猴 失重 超重 腮腺 休克蛋白(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对热休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琪 丛霞 +5 位作者 索佳佳 曹荣峰 姜忠玲 崔凯 高善颂 田文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3-217,共5页
为证实热休克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对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 为证实热休克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中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对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随机分为39℃和41℃热处理组(分别处理0.5,1,1.5,2 h)和常温对照组(37℃),测定各组细胞CaMKⅡ和HSF1 mRNA的量。此外,将培养的细胞分为37℃和39℃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myr-AIP)处理组和相应的空白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细胞HSP70、HSF1及其mRNA的量。结果表明,39℃热休克1 h后HSF1和CaMKⅡ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常温对照组,经过myr-AIP处理的39℃组细胞HSP70及其mR-NA含量显著低于39℃空白对照组,而37℃myr-AIP处理组与37℃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myr-AIP对37℃组和39℃组的HSF1 mRNA和蛋白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却使p-HSF1的含量显著降低。热休克能增加CaMKⅡ和HSF1 mRNA的转录,且CaMKⅡ通过磷酸化HSF1促进HSP70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反应 hsp70 CAMK HSF1 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HSP70和gp96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柳萌 刘红亮 郑永唐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家族,是生物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产物,在调节免疫应答和抗病毒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现简要介绍HSP70、gp96(HSP96,GRP94)这两种HSP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及在... 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家族,是生物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产物,在调节免疫应答和抗病毒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现简要介绍HSP70、gp96(HSP96,GRP94)这两种HSP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及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 hsp70 GP96 病毒 感染 HIV 宿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Ⅱ)、Cu(Ⅱ)胁迫对双齿围沙蚕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欢 李婉娟 +2 位作者 万良 杨大佐 周一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研究重金属浓度的变化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重金属Cu(Ⅱ)、Cd(Ⅱ)单一诱导及联合作用下双齿围沙蚕HSP70基因的表达规律。... 为研究重金属浓度的变化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重金属Cu(Ⅱ)、Cd(Ⅱ)单一诱导及联合作用下双齿围沙蚕HSP70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Cu(Ⅱ)单独作用时,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诱导的第3天时不同浓度组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依次为22.86μg/L浓度组>44.50μg/L浓度组>4.45μg/L浓度组,而在诱导的第7天和第14天时HSP70 mRNA表达量与Cu(Ⅱ)浓度呈正相关;Cd(Ⅱ)单独作用时,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则随Cd(Ⅱ)浓度和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较Cu(Ⅱ)单独作用下变化趋势平缓;Cu(Ⅱ)和Cd(Ⅱ)联合作用下,沙蚕HSP70 mRNA表达量亦与暴露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在诱导的第3天和第7天时45.70μg/L Cu(Ⅱ)+10μg/L Cd(Ⅱ)浓度组HSP70 mRNA表达量高于Cu(Ⅱ)和Cd(Ⅱ)单一作用,表明Cu(Ⅱ)和Cd(Ⅱ)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休克蛋白70(hsp70) 铜离子 镉离子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纹冠蚌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彦海 胡宝庆 文春根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7-463,共7页
运用兼并引物结合RT-PCR方法从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血细胞中克隆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cDNA序列。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HSP70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SP70cDNA全长为2 664bp,5’非编码区364个核苷酸,3... 运用兼并引物结合RT-PCR方法从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血细胞中克隆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cDNA序列。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HSP70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SP70cDNA全长为2 664bp,5’非编码区364个核苷酸,3’非编码区383个核苷酸,开放阅读框为1 917bp,编码6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61,分子量为70.3kD。HSP70基因不含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HSP70家族的3个标签序列(I10DLGTTYS17,V198FDLGGGTFDVSIL211和V336VLVGGSTRIPKV QK35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HSP70与紫贻贝(Mytihcs galloprovincialis)和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47%和77%。半定量PCR分析显示在正常褶纹冠蚌血液、外套膜、鳃、闭壳肌和肝胰腺5种组织中均能检测到HSP70的基因表达。经过热休克或病原菌刺激后,蚌各组织中HSP70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其中热休克处理后,蚌的鳃和血液中HSP70mRNA表达量增加最为显著;而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蚌的肌肉和鳃组织中HSP70mRNA表达量增加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纹冠蚌、休克 hsp70、表达 嗜水气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HSP70)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幼凡 薛亚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测定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在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藉以探讨其在肺癌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和PCNA在4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5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测定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在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藉以探讨其在肺癌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和PCNA在4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5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HSP70表达较正常肺组织高;HSP70表达与PCNA表达有正相关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组HSP70表达高于无转移组;NSCLC中吸烟组HSP70表达高于不吸烟组。结论:HSP70在NSCL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有关,可能是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重要基因,可作为NSCLC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肺肿瘤 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絮热休克蛋白70(HSP70)结构域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伟 湛孝东 +1 位作者 蒋峰 席贻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0-715,共6页
目的揭示杨絮热休克蛋白70(HSP70)结构域蛋白生物信息学特征,并探索该类蛋白外源表达方法及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已获得的3个含HSP70结构域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利用免疫表位数据库和分析资源(IEDB)对该类蛋白的T、... 目的揭示杨絮热休克蛋白70(HSP70)结构域蛋白生物信息学特征,并探索该类蛋白外源表达方法及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已获得的3个含HSP70结构域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利用免疫表位数据库和分析资源(IEDB)对该类蛋白的T、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根据Uniprot数据库提供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相关基因并克隆入pET28a(+)质粒进行原核表达,采用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后行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蛋白浓度定量试剂盒检测蛋白浓度后,分别以鉴定出的目的蛋白为抗原制备BALB/c小鼠哮喘模型,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E抗体浓度。结果经生物信息学分析B9N9W6、B9GX02及A0A2K2AYN8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71 900、94 600和75 200,均为亲水性蛋白且稳定性较好;经在线预测,共鉴定出3种蛋白的高亲和力T细胞表位13个,B细胞表位14个;SDS-PAGE显示,B9N9W6蛋白、B9GX02蛋白及A0A2K2AYN8蛋白分别在约72 000、95 000和75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Western blot法也在相应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ELISA检测显示,提取液组和A0A2K2AYN8组IgE表达水平高于PBS组;同A0A2K2AYN8组比较,B9N9W6组及B9GX02组IgE浓度显著增高。结论杨絮HSP70结构域蛋白A0A2K2AYN8、B9GX02及B9N9W6均可原核表达,为可溶性蛋白,且具有生成IgE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絮 休克蛋白70(hsp70) 生物信息学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HSP70)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凤勇 孙谊 +4 位作者 钱红纲 包全 王昆 金克敏 邢宝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与胆囊癌的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胆囊癌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4l例慢性胆囊炎标本做对照。结果热休克蛋白(HSP70)在胆囊癌中普遍呈现高表达,而在慢性胆囊炎组织中不同程度地呈...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与胆囊癌的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胆囊癌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4l例慢性胆囊炎标本做对照。结果热休克蛋白(HSP70)在胆囊癌中普遍呈现高表达,而在慢性胆囊炎组织中不同程度地呈现弱表达;HSPT0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Jp<O.01),且强阳性表达高于后者(JP<O.01)。结论胆囊癌是HSP70高表达肿瘤,HSP70在原发性胆囊癌中普遍高表达,提示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胆囊癌 休克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在中国对虾染色体上的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绍萍 张晓军 相建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7-500,共4页
以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将其初步定位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sis)染色体上。观察150组精巢细胞染色体,有111组染色体有3个杂交信号,占所观察的74%,由此得出,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 以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将其初步定位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sis)染色体上。观察150组精巢细胞染色体,有111组染色体有3个杂交信号,占所观察的74%,由此得出,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很可能存在于中国对虾减数分裂细胞3对染色体的3个位点上。本研究首次将功能基因定位在了对虾染色体上,为中国对虾的遗传物理图谱的构建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hsp70)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基因定位 中国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热休克蛋白质70 mRNA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枫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大脑海马中热休克蛋白质(heat-shockproteins,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观察DAI后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损伤...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大脑海马中热休克蛋白质(heat-shockproteins,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RT-PCR扩增,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观察DAI后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损伤后4 h,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的表达增加,24 h表达达高峰,48 h后表达减弱。结论大鼠海马中HSP70 mRNA表达可作为DAI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弥漫性轴索损伤 海马 hsp70休克蛋白质: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脑灵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卫红 邵念方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通脑灵 休克蛋白 缺氧 表达 hsp70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勇 徐晖 王云杰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0期760-762,共3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癌组织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HSP70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NSCLC组织分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癌组织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HSP70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NSCLC组织分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47例NSCLC组织中37 例HSP70表达阳性,较癌旁组织明显增加,P<0.01;26例鳞癌中20例为阳性表达,21例腺癌中17例阳性表达,P>0.05; 16例高分化癌中有10例阳性表达,31例中低分化癌中27例表达阳性,P<0.05;20例Ⅰ~Ⅱ期癌中有13例阳性表达,27例Ⅲ~Ⅳ期癌中24例表达阳性,P<0.05;3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有27例阳性表达,17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10例表达阳性,P<0.05.NSCLC组织HSP70表达显著升高,HSP70表达与NSCLC的临床分期相关,但与NSCLC组织类型无关.结论:HSP70在NSCLC的发展与演进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病理学 肺肿瘤/病理学 休克蛋白质70/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与热休克蛋白70(HSP_(70))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文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8年第5期307-310,共4页
能否通过加强脑组织内源性的抗损伤机制如热休克蛋白70(HSP_(70))等基因的适当表达来提高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可能会是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突破点。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后HSP_(70)基因的表达,HSP_(70)的作用及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缺血 hsp70基因 休克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