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现场感”“立体化”与“流动性”——重读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 |
战玉冰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赓续与建构:当代文学史版本及修改有限性问题 |
吴秀明
章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3
|
怀念范伯群先生——兼谈范伯群先生的中国通俗文学研究 |
徐斯年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2
|
|
4
|
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上册修订之得失 |
王福湘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7 |
1
|
|
5
|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 |
陈国恩
|
《襄樊学院学报》
|
2010 |
2
|
|
6
|
观念的变革与理论的实践——评王晓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 |
朱德发
杨庆东
|
《丽水学院学报》
|
2005 |
0 |
|
7
|
论近代文学研究的中华文化立场 |
左鹏军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8
|
开拓性的史观与史识——评范伯群《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的史学价值 |
王木青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9
|
综论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
张海生
吴玉玉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0
|
此“发展”非彼“发展”也——读吴福辉先生的《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
王海燕
|
《襄樊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1
|
空间地域因素在现代文学史书写中的彰显——以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为例 |
范桂真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2
|
历史之镜与智慧之灯——评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概论》 |
黄凯
|
《昆明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3
|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论 |
刘中树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