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spectral Imaging for Authenticity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i>Flos carthami</i>
1
作者 Cuiying Hu Qingxia Meng +2 位作者 Ji Ma Qichang Pang Jing Zhao 《Optics and Photonics Journal》 2013年第3期229-232,共4页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Flos carthami were studied using tunable liquid spectral imaging instrument,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range and advantages of 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Chinese medic...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Flos carthami were studied using tunable liquid spectral imaging instrument,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range and advantages of 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field. The Flos carthami was indentified by extracting the normalized characteristic spectral curves of Flos carthami, Crocus sativus and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which were standard samples suppli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The qualities of Flos carthamies collecting from different pharmacies were evaluated by extracting their normalized characteristic spectral curves. The imaging spectrum testing system was designed independently. The spectral resolution was 5 nm, and the spectral range was from 400 nm to 680 n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rmalized characteristic spectral curve of Flos carthami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rocus sativus’ and Dendranthema morifolium’s, an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Flos carthami from different commercial sources were different. 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Flos carthami, and operation method was rapid, convenient and non-destru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s carthami SPECTRAL Imaging RAPID IDENTIFI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红花药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
2
作者 路晶晶 张明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68-73,共6页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我国人民首要致死病因,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中药配伍可以发挥协同、拮抗等作用,可增强疗效,扩大用药治疗范围。研究表明,丹参和红花配伍作为活血化瘀类常用药物组合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我国人民首要致死病因,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中药配伍可以发挥协同、拮抗等作用,可增强疗效,扩大用药治疗范围。研究表明,丹参和红花配伍作为活血化瘀类常用药物组合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丹参有效成分丹参素、丹酚酸B等与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二者配伍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调节细胞的自噬与凋亡、抗氧化应激、调控多方面通路的传导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等机制发挥作用。该文对丹参-红花药对的物质基础、作用原理、临床运用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的概括和汇总,希望能够对丹参-红花药对当前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有所启示,同时也为中医理论中的“异病同治”之“心脑同治”提供充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红花 心脑血管疾病 配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三七-红花有效组分药代动力学影响
3
作者 宋金洋 逯文翰 +1 位作者 刘蓬蓬 郭晓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1-27,共7页
目的阐明肠道菌群变化对大鼠体内三七-红花有效组分(CNS)主要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腹腔注射1周,诱导拟无菌大鼠模型。正常大鼠和拟无菌大鼠均灌胃CNS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目的阐明肠道菌群变化对大鼠体内三七-红花有效组分(CNS)主要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腹腔注射1周,诱导拟无菌大鼠模型。正常大鼠和拟无菌大鼠均灌胃CNS后,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给药后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Rg1、Rd和Re的浓度,并使用DAS 3.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通过前期已建立的大体积进样体系,检测CNS中6个主要药效成分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拟无菌大鼠体内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最大血药浓度值(Cmax)均升高,其中6个主要药效成分的Cmax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肠道菌群后,会导致CNS中主要药效成分的体内暴露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红花 心肌缺血 药代动力学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桃仁-红花药对治疗颈椎病的潜在机制
4
作者 王礼福 杨利 张博宇 《大理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桃仁-红花药对治疗颈椎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PubChem等数据库筛选桃仁-红花的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药物成分作用靶点。通过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颈椎病相关靶点,利用Ve... 目的:探讨桃仁-红花药对治疗颈椎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PubChem等数据库筛选桃仁-红花的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药物成分作用靶点。通过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颈椎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软件筛选“药物-疾病”共同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部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28个活性成分、499个药物靶点、5093个疾病靶点,获得312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桃仁-红花药对主要调控外源性刺激反应、激酶活性等发挥治疗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桃仁-红花药对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来改善颈椎病相关症状。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质素、木樨草素、槲皮素与TP53、SRC、PIK3CA结合能良好。结论:桃仁-红花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机制有效改善颈椎病症状,PI3KAkt等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途径,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桃仁-红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红花治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曦烨 阿都沁夫 +2 位作者 韩晓静 姜明洋 白梅荣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0,共8页
红花在临床上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Acute Alcoholic Liver Injury,AALI)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因此,阐明红花治疗AALI的分子作用机制对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模型组大... 红花在临床上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Acute Alcoholic Liver Injury,AALI)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因此,阐明红花治疗AALI的分子作用机制对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模型组大鼠灌胃8 mL/kg的酒精以建立AALI模型,给药组大鼠以4.29 g/kg/天的剂量灌胃红花提取物。利用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鉴定与AALI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研究红花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调控机制。从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实验发现,灌胃后红花提取物减轻了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红花组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表达水平降低,表明红花提取物具有肝保护作用。通过分析火山图,共鉴定出30种与AAL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这些生物标志物中,红花可以对21个标志物产生回调效果。研究发现,红花可能通过对脂肪酸、磷脂、胆汁酸、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的调控作用从而对AALI产生治疗效果。本文为红花的推广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红花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王曦烨 韩晓静 +2 位作者 姜明洋 白梅荣 许良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7-906,I0006,共11页
临床上,红花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chronic alcoholic liver injury,CALI)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因此,阐明红花治疗CALI的分子作用机制对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模型组大鼠以8 mL/k... 临床上,红花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chronic alcoholic liver injury,CALI)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因此,阐明红花治疗CALI的分子作用机制对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模型组大鼠以8 mL/kg酒精连续灌胃28天,建立CALI模型;给药组大鼠分别以高(4.290 3 g/kg)、中(1.430 1 g/kg)、低(0.476 7 g/kg)剂量灌胃红花提取物。采用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鉴定与CALI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研究红花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调控机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处理组学数据的分类问题。从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实验发现,高剂量红花提取物减轻了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红花组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表达水平降低,表明高剂量红花提取物具有肝保护作用。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95.8%,分类效果良好。通过火山图分析共鉴定出20种与CAL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红花可以对这些生物标志物产生回调效果。研究表明,红花可能通过对甘油三酯、脂肪酸、磷脂、胆汁酸、氨基酸、维生素E代谢的调控作用而对CALI产生治疗效果。本研究可为红花的推广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 BP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红花抗硬皮病小鼠皮肤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强 黄奕 +1 位作者 李凯 吕军影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76-283,共8页
目的探讨红花抗硬皮病小鼠皮肤纤维化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16只)、模型组(16只)、泼尼松组(8只)、红花前干预组(16只)和红花后干预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4... 目的探讨红花抗硬皮病小鼠皮肤纤维化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16只)、模型组(16只)、泼尼松组(8只)、红花前干预组(16只)和红花后干预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4组小鼠采用皮下注射博来霉素诱导硬皮病小鼠模型。造模当天给予泼尼松组小鼠灌胃0.45 mg/mL醋酸泼尼松混悬液,给予红花前干预组小鼠灌胃0.15 g/mL红花水提液,给予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造模第15天给予红花后干预组小鼠灌胃0.15 g/mL红花水提液,以上各组小鼠均连续灌胃4周(0.2 mL/d)。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皮肤外观变化及皮肤病理组织学改变,比较各组小鼠的真皮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Ⅰ型胶原蛋白(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COLⅠ-a1、COLⅠ-a2、α-SMA、TGF-β1、Smad2、Smad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TGF-β1、Smad2、Smad3、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小鼠背部未见新生毛发,皮肤硬化明显、有粘连,不易被提起,真皮厚度增厚,各药物干预组皮肤症状较模型组改善,真皮厚度变薄,以泼尼松组、红花前干预组改善最明显。(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COLⅠ、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OLⅠ-a1、COLⅠ-a2、α-SMA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花前干预组、红花后干预组和泼尼松组小鼠皮肤组织COLⅠ、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OLⅠ-a1、COLⅠ-a2、α-SMA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且泼尼松组、红花前干预组小鼠皮肤组织COLⅠ、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红花后干预组,红花前干预组小鼠皮肤组织COLⅠ-a1、COLⅠ-a2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红花后干预组(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TGF-β1、Smad2、Smad3的蛋白及mRNA,以及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红花前干预组小鼠皮肤组织TGF-β1、Smad3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Smad2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花前干预组小鼠皮肤组织TGF-β1、Smad2、Smad3的蛋白及mRNA,以及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红花可以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堆积,从而发挥抗硬皮病小鼠皮肤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硬皮病小鼠皮肤组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红花 皮肤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TOPSIS混合加权法评价不同灭菌工艺对红花药材原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文超 崔琳琳 +1 位作者 关永霞 张贵民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962-967,共6页
目的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混合加权法考察并优选红花药材(Carthami Flos)原粉的灭菌工艺。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酚2种成分含量及灭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AHP-熵权TOPSIS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 目的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混合加权法考察并优选红花药材(Carthami Flos)原粉的灭菌工艺。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柰酚2种成分含量及灭菌率为评价指标,通过AHP-熵权TOPSIS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比较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灭菌、辐照灭菌4种灭菌工艺对红花药材原粉灭菌前后质量的影响。结果AHP-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灭菌工艺对红花药材原粉质量影响的优劣顺序依次为辐照灭菌、紫外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其中辐照灭菌在9 kGy及以上剂量,与灭菌前原粉相比,其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柰酚2种成分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且灭菌率≥98.79%;湿热灭菌条件下,红花药材原粉质量明显降低,且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灭菌后未能检出。结论相较于其他灭菌工艺,辐照灭菌更适于红花药材原粉,并确定辐照剂量为9 kGy,在确保灭菌效果的同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有效成分,且优选得到的灭菌工艺重复性好、稳定可行、安全高效,可用于工业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层次分析法”-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混合加权法 灭菌工艺 辐照灭菌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山柰酚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祛黄褐斑胶囊及其功效成分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祛黄褐斑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凡丽 张雨曦 曾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9期34-38,I0007,共6页
目的研究红花、当归、桃仁提取物及自拟祛黄褐斑胶囊对黄体酮注射+紫外线照射黄褐斑模型小鼠的祛黄褐斑作用。方法通过黄体酮注射+紫外线照射连续30 d,建立小鼠黄褐斑模型。不同剂量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肝脏匀浆液及皮肤组织中相... 目的研究红花、当归、桃仁提取物及自拟祛黄褐斑胶囊对黄体酮注射+紫外线照射黄褐斑模型小鼠的祛黄褐斑作用。方法通过黄体酮注射+紫外线照射连续30 d,建立小鼠黄褐斑模型。不同剂量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肝脏匀浆液及皮肤组织中相关指标;同时观察皮肤黑色素细胞的数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除当归提取物两个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剂量组均能升高黄褐斑模型小鼠血清、肝脏及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酪氨酸酶含量(P<0.05或P<0.01),同时降低肝脏和皮肤组织中的脂褐素的含量(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当归提取物高剂量组均能升高黄褐斑模型小鼠血清、肝脏及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酪氨酸酶含量(P<0.05),当归提取物低剂量组仅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酪氨酸酶含量以及皮肤组织中的脂褐素含量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自拟祛黄褐斑胶囊高、低剂量组能够显著减少照射处皮肤组织中黑色素细胞的数目(P<0.05或P<0.01),红花提取物高剂量组也能够显著减少照射处皮肤组织的黑色素细胞数目(P<0.05),其他各组与模型组皮肤组织中的黑色素细胞数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当归、桃仁提取物及自拟祛黄褐斑胶囊对黄褐斑模型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够发挥祛黄褐斑功能,且三种提取物联合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当归 桃仁 黄体酮 紫外线 黄褐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冠杰以活血化瘀药串治疗肥胖经验
10
作者 曾慧妍 余丹 +3 位作者 朱胜伶 张锦明 谢雯雯 范冠杰(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184-2188,共5页
范冠杰教授基于“动-定序贯八法”理论,认为肥胖除气虚、痰湿之外,还同时存在血瘀的病理因素;治疗肥胖时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为顺应疾病发展之需要。临证时可运用活血化瘀之山楂药串,该药串以山楂为君,配伍丹参-红花药对及牡丹皮-赤芍药对... 范冠杰教授基于“动-定序贯八法”理论,认为肥胖除气虚、痰湿之外,还同时存在血瘀的病理因素;治疗肥胖时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为顺应疾病发展之需要。临证时可运用活血化瘀之山楂药串,该药串以山楂为君,配伍丹参-红花药对及牡丹皮-赤芍药对。山楂药串气血并治,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血、健脾胃,散收兼施,动静相宜,适用于血脉瘀阻之肥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动-定序贯八法 血瘀 山楂药串 丹参 红花 牡丹皮 赤芍 活血化瘀 范冠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自拟胶囊改善黄褐斑的人体试食研究
11
作者 李文静 杨健峰 +4 位作者 王梓懿 何蕊 李信心 于洋 苏学峰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观察2种自拟胶囊改善黄褐斑的作用。方法将162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研究组1(n=54,后期2例脱失筛除)和研究组2(n=54),脱失率1.23%。对照组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E联合予以治疗;研究组1以自拟组方1(桃仁、茯苓、当归)予以治... 目的观察2种自拟胶囊改善黄褐斑的作用。方法将162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研究组1(n=54,后期2例脱失筛除)和研究组2(n=54),脱失率1.23%。对照组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E联合予以治疗;研究组1以自拟组方1(桃仁、茯苓、当归)予以治疗;研究组2以自拟组方2(红花、桃仁、茯苓、当归)予以治疗。结果对照组、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改善黄褐斑的有效率依次为35.19%、55.77%和66.67%,两个研究组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研究组2的效果更好。结论两种自拟胶囊均有助于改善黄褐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桃仁 当归 茯苓 黄褐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降血脂作用和安全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杨庆 梁日欣 +4 位作者 叶锦霞 王岚 杨滨 付梅红 黄璐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30-33,共4页
目的:采用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观察红花提取物降血脂作用,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成高脂血症模型,口服给药1个月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目的:采用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观察红花提取物降血脂作用,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成高脂血症模型,口服给药1个月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和大鼠30 d喂养实验。结果:红花水提物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对小鼠最大耐受量大于106.7g生药/kg。大鼠30 d喂养实验,动物无一死亡,无明显中毒症状,各项观察指标不随剂量的增大和受试时间的延长出现剂量反应关系。结论:红花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且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血脂 安全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质红花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戈 郭美丽 +1 位作者 张汉明 苏中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红花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分布于我国11个省份的红花药材(共36份样品)进行色谱分离,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红花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分布于我国11个省份的红花药材(共36份样品)进行色谱分离,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运行时间为60 m in;流速1.0 m l/m in;检测波长265 nm;室温为20℃。使用“中药指纹图谱工作站”(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学教研室等编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种质红花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其相似度进行分析。结果:来自我国11个省份的不同种质红花药材可以聚为两类,生长于西北地区的红花品种之间相似度较高;生长于中部、南部地区的红花品种之间相似度较高。红花种质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别明显。结论:红花种质化学组成差异显著,固定种质来源对保障红花质量的稳定性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色谱法 高效液相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红花对豚鼠离体心脏的作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隋因 孙沂 +2 位作者 郭涛 李淼 李发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对家兔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后 ,其含药血清对豚鼠离体心脏的作用。方法家兔每日 2次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 5、1 0、2 0 g·kg-1,连续 3d。末次给药后 60min取血 ,分离血清。将含药血清加到豚鼠离体心脏系统 ,观察红花对离体心... 目的观察对家兔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后 ,其含药血清对豚鼠离体心脏的作用。方法家兔每日 2次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 5、1 0、2 0 g·kg-1,连续 3d。末次给药后 60min取血 ,分离血清。将含药血清加到豚鼠离体心脏系统 ,观察红花对离体心脏冠脉流量 ,心搏幅度及心率的影响。同时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测定含药血清指纹图谱。结果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 5、1 0、2 0 g·kg-1后 ,含药血清均能显著增加豚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 ,增强心搏幅度及减慢心率 (P <0 0 5或P <0 0 1 )。在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后 60min所采血清的指纹谱中出现一些新的峰。结论红花能增加冠脉流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血清药理学 离体心脏 血清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仁、红花及其药对挥发油的气相-质谱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顾蕾蕾 武露凌 +2 位作者 李祥 陈建伟 李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桃仁、红花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GC-MS方法分析,GC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红花挥发油成分主要是十二烷酸、棕榈酸54种成分等。桃仁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苯甲醛6种成分... 目的:探讨桃仁、红花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GC-MS方法分析,GC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红花挥发油成分主要是十二烷酸、棕榈酸54种成分等。桃仁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苯甲醛6种成分等。药对桃仁红花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十二烷酸、苯甲醛、棕榈酸40种成分等。结论:药对(桃仁加红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基本是桃仁、红花各自单味药成分的叠加,但21种成分不存在于单提挥发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红花 药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化学计量学法分析测定药对桃仁-红花挥发油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李晓如 梁逸曾 +2 位作者 郭方遒 李晓宁 曾仲大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2-536,共5页
药对是中药配伍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具有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化学是复方化学的核心内容。联用色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是分析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的有效工具。采用GC/MS法分离测定了药对桃仁-红花、单味药桃仁和红花的挥发油成分,并... 药对是中药配伍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具有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化学是复方化学的核心内容。联用色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是分析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的有效工具。采用GC/MS法分离测定了药对桃仁-红花、单味药桃仁和红花的挥发油成分,并对其重叠色谱峰采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进行了分辨,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药对桃仁-红花、单味药桃仁和红花分辨出的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其进行定性,分别得到84、27和52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92.06%、89.43%和94%。实验结果表明:桃仁-红花挥发油成分与单味药桃仁和红花的存在较大差别,也不是两者挥发油成分之加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桃仁-红花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计量学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若菁 杨滨 付梅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642-2646,共5页
目的:对红花中色素类成分、腺苷及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进行分析,建立红花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对和指纹图谱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进行研究: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4.6mm×25... 目的:对红花中色素类成分、腺苷及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进行分析,建立红花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对和指纹图谱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进行研究: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5℃,参比电极ISAAC(in-situ Ag/AgCl),工作电极为玻碳电极;辅助电极为铂电极;检测电位+800mV。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技术,分析红花中腺苷的含量:Diamonsil C18色谱柱(4.6mln×250mm,5μm),流动相水-乙腈(95:5),流速1.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0n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红色素的吸光度。结果:以21个共有峰为指标,建立了红花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定出7个色谱峰。32个红花样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质量分数为0.35%-3.58%;腺苷的质量分数为0.03‰~0.49‰。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红花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 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颗粒中红花、附子和甘草的薄层鉴别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清林 尹华 +1 位作者 谢斌 朱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817-818,I0003,共3页
目的: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补肾活血颗粒中红花、附子和甘草进行鉴别,从而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在不同展开系统中,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补肾活血颗粒中主要药材:红花、附子和桃仁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最佳的展开系统中,各色谱斑点清晰,分离... 目的: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补肾活血颗粒中红花、附子和甘草进行鉴别,从而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在不同展开系统中,利用薄层色谱法对补肾活血颗粒中主要药材:红花、附子和桃仁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最佳的展开系统中,各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可靠,可作为补肾活血颗粒中红花、附子和甘草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颗粒 红花 附子 甘草 薄层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红花与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丽 李艳红 王宁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抗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方法取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氯吡格雷组(1mg·kg-1·d-1,1次/d)、当归组(0.7g·kg-1·d-1,2次/d)、红花组(0.7g·kg-1·d-1,2次...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抗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方法取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氯吡格雷组(1mg·kg-1·d-1,1次/d)、当归组(0.7g·kg-1·d-1,2次/d)、红花组(0.7g·kg-1·d-1,2次/d)、氯吡格雷加当归组(1mg·kg-1·d-1,1次/d+0.7g·kg-1·d-1,2次/d)、氯吡格雷加红花组(1mg·kg-1·d-1,1次/d+0.7g·kg-1·d-1,2次/d),连续灌胃给药5d后,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观察各组大鼠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另取大鼠54只,观察各组对大鼠动-静脉旁路模型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取NIH小鼠60只,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并抽血检测血常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对小鼠出、凝血时间和血常规的影响。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动-静脉混合血栓形成,显著延长出血时间。合用组较单独用药组的上述作用显著增强。各组对凝血时间和血常规影响不大。结论当归、红花能显著增强氯吡格雷抗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和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显著延长出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红花 硫酸氢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0
作者 刘世军 唐志书 +4 位作者 崔春利 刘红波 梁艳妮 张娱 党文涛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脑血栓、月经不调、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结节性红斑等疾病。到目前为止,从红花中先后分离得到的化学成...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脑血栓、月经不调、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结节性红斑等疾病。到目前为止,从红花中先后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聚炔类、生物碱类、醌式查尔酮类、木脂素类、亚精胺类、烷基二醇类、有机酸类、甾族类、甾醇类等。由于红花成分的多样性和药理作用的广泛性,以及物美价廉的特性,从本世纪初对红花的成分和药理药效的研究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对红花近年来国内外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于对该药材资源进行更好地研究、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黄酮类 聚炔类 生物碱类 醌式查尔酮类 木脂素类 亚精胺类 烷基二醇类 有机酸类 甾族类 甾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