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辅助微创经皮钢板接骨与髓内钉治疗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的比较
1
作者 胡超然 岑超德 +5 位作者 杨洋 周城 黄华先 袁虹豪 罗琴 曹永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7116-7122,共7页
背景: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粉碎,伴有较多的蝶形骨块,难以获得良好复位和有效固定;随着对骨与软组织生物学特征的认识逐渐提高,目前手术治疗也逐渐向微创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等方式转变,但对于微创经皮钢板... 背景: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粉碎,伴有较多的蝶形骨块,难以获得良好复位和有效固定;随着对骨与软组织生物学特征的认识逐渐提高,目前手术治疗也逐渐向微创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等方式转变,但对于微创经皮钢板接骨和髓内钉哪项是治疗肱骨骨折的最佳技术迄今尚未达成共识。目的:比较3D打印辅助微创经皮钢板接骨与髓内钉治疗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6例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每组18例。微创钢板组在3D打印辅助进行术前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微创钢板接骨治疗;髓内钉组进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术后1,3,6个月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快速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以及并发症等指标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5.56±4.05)个月,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钢板组手术时间更短(P<0.05),髓内钉组术中出血更少(P<0.05);②术后1,3个月时髓内钉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微创钢板组(P<0.05),但在长期随访时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快速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及肩关节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不连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微创钢板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桡神经麻痹,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而髓内钉组出现1例肩袖损伤;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④提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技术及髓内钉治疗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但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技术在3D打印术前辅助下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势,是治疗AO12-C型肱骨中上段骨折一种有价值、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肱骨中上段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板 髓内钉 内固定 桡神经损伤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治疗对老年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
2
作者 何啸波 高玉新 吴增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6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老年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扬州市江都中医院接诊的92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老年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扬州市江都中医院接诊的92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n=46)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观察组(n=46)PFNA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征、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部分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0个月两组HHS评分逐渐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提升髋关节功能评分,促进骨折愈合并提高愈合优良率,同时降低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愈合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肖立平 李志 邵培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骨科就诊的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区组随机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骨科就诊的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区组随机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PFNA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独立功能评分(FIM),于术后6个月比较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同期对照组,下地负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固定术相较于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更优异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其骨折愈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增强其独立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 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患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李玉华 马梓昆 +2 位作者 冯子攀 翟功伟 范志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Inter Tan组接受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Inter Tan组负重活动时间[(60.88±8.41)周]、早期下地行走时间[(5.94±1.07)d]短于PFNA组,切口长度[(8.61±0.87)cm]小于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4.95±0.94)次]、术中出血量[(204.15±26.22)mL]多于PFNA组,血红蛋白(Hb)[(18.56±4.74)g·L^(-1)]和血细胞比容(Hct)下降值[(4.16±0.59)%]高于PFNA组,手术时间[(123.26±23.36)min]长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及碱性磷酸酶(BAL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骨钙素(OC)较高于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VAS评分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于PFNA组,内固定松动率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Inter Tan内固定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但手术时间长,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Inter Tan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便秘临床观察
5
作者 黄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134-136,143,共4页
目的分析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南城县中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 目的分析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南城县中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5例。联合治疗组行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常规治疗组行常规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便秘发生率为8.57%(3/35),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1.43%(11/35);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1.43%(25/3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5.71%(9/35)(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骨折断端骨痂生长评分、Harris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显著,术后便秘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便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耳穴压豆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万涛 甘坤平 江开能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18-21,25,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86例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内...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86例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内固定情况,根据内固定是否失败将其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分析其内固定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颈干角、吸烟史、饮酒史、骨折位置、合并基础内科疾病、骨折类型、骨折至内固定术时间、术前股骨颈骨密度、后内侧完整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骨折受伤机制、髓内钉主钉位置、股骨皮质厚度指数、顶尖距、螺旋刀片位置、骨折复位质量、外侧壁完整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女性、高能量损伤、髓内钉主钉位置在股骨髓腔内侧或外侧、骨折复位质量差、螺旋刀片位置不理想、股骨皮质厚度指数<0.3、外侧壁不完整均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70岁、女性、高能量损伤、髓内钉主钉位置在股骨髓腔内侧或外侧、骨折复位质量差、螺旋刀片位置不理想、股骨皮质厚度指数<0.3、外侧壁不完整均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失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张兴华 崔若承 焦旭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ALP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AL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65.39±3.48)min、手术切口长度(5.48±1.61)cm、住院时间(8.08±1.37)d、下床活动时间(7.98±1.21)d均短于对照组的(82.43±5.50)min、(14.87±1.86)cm、(15.23±1.52)d、(14.03±1.39)d,术中出血量(143.59±22.33)ml、术后引流量(55.30±13.89)ml均少于对照组的(247.29±22.37)、(98.48±13.78)ml(P<0.05)。治疗后,研究组PⅠNP(85.20±3.2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3±3.31)ng/ml,CTX(488.82±24.3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6.04±30.32)ng/L(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康复时间,改善骨代谢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临床应该进行更多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3 位作者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F组,每组各30例。P组采用PENG阻滞,F组采用FICB。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T1,神经阻滞前;T2,神经阻滞后30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平均(70.6±6.0)岁。两组T2~T5时点静息和运动时VAS均低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静息和运动时所有时点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与FICB均可缓解老年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且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
9
作者 姬帅 马腾 +4 位作者 王谦 路遥 李明 张堃 李忠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钉钉尾突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217例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主钉钉尾是否突出股骨大转子弧线分为突出组(115例)和非突出组(10...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钉钉尾突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217例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主钉钉尾是否突出股骨大转子弧线分为突出组(115例)和非突出组(102例)。比较两组不同主钉长度、主钉远端直径、螺旋刀片位置的例数及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突出组钉尾突出股骨大转子距离。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股骨大转子区压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6(13.4±2.1)个月。不同主钉长度、主钉远端直径、螺旋刀片位置的例数及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突出组髓内钉钉尾突出股骨大转子距离为3.4~19.7(9.5±2.4)mm。疼痛VAS评分、股骨大转子区疼痛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突出组均高于非突出组(P<0.05)。结论采用PFNA-Ⅱ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大转子区的髓内钉突出较常见,会导致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建议对PFNA-Ⅱ进行进一步改良,缩短主钉近端长度,从而获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和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SO、DKK-3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蒋科 向超 《医师在线》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骨硬化蛋白(SO)、Dickkopf-3(DKK-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骨硬化蛋白(SO)、Dickkopf-3(DKK-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患者采用ALP髓外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PFNA髓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血清DKK-3与SO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髋内翻、内固定物松动、感染、静脉血栓、压疮、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DKK-3、S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DKK-3、S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ALP髓外固定治疗,PFNA髓内固定治疗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加速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患者血清DKK-3、S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血清SO 血清DKK-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王亚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PFNA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arthel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IFF效果更佳,可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BI评分及BBS评分,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尧 徐杨俊 +1 位作者 李悦 范步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本体感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2组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Harris髋部评分、髋部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升高,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P <0.05);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但置换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低于内固定组(P <0.05);置换组骨密度升高,且高于内固定组(P <0.05);随访期间,置换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 <0.05)。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螺旋刀片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髓内钉治疗后营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张强 李大伟 +3 位作者 刘凝昊 李倩茹 郑颖洁 张志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80-3384,共5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期间可能存在营养风险,根据营养评估工具建立临床预测模型。目的: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风险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并评价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回顾...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期间可能存在营养风险,根据营养评估工具建立临床预测模型。目的: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风险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并评价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2月至2022年7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符合标准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法建立模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度分别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Calibration plot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评价。使用Nomogram图将模型可视化。结果与结论:①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76例患者,经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估后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80%;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7岁、体质量指数<22.80 kg/m^(2)、上臂围<25.01 cm、血红蛋白<98.51 g/L、白蛋白<31.61 g/L、前白蛋白<138.56 g/L是术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该模型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为0.919(95%CI:0.843-0.994);④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营养风险预测价值较高;⑤提示所构建的营养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营养风险评估的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营养风险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14
作者 万乾 邬春虎 +3 位作者 尹华东 朱晓峰 刘彧 喻友亮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85-990,共6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5例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61~88(77.0±6.4)岁;左侧17例,右侧19例;改良Evans分型,Ⅱ型3例,Ⅲ型19例,Ⅳ型10例,Ⅴ型4例。PFLCP组29例,男11例,女18例;年龄60~92(78.8±6.5)岁;左侧14例,右侧15例;改良Evans分型,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7例,Ⅴ型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和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6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24(16.9±3.6)个月。PFNA组和PFLCP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7.6±6.8)、(77.4±6.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8.3±50.3)、(156.3±22.9)ml;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4.0±2.5)、(8.1±2.0)d;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45.3±8.6)、(36.3±7.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4%(7/36)、34.5%(10/29),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60.8±6.7)、(59.0±8.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FLCP相比,PFNA治疗老年合并膝骨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卧床时间短、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在患肢膝关节可耐受牵引时,可作为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膝骨关节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15
作者 王浩然 张文杰 +3 位作者 郑宏瑞 何斌 王云华 范磊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感染情况发生。术中出血量95~110(100.5±8.0)ml,手术时间45~57(50.5±4.5)min。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20例,功能复位5例,复位不良3例。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67~95(88.32±8.07)分,其中优20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25/28。26例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其中1例术后髋内翻畸形,无螺钉松动,应患者要求未做特殊处理;1例术后螺旋刀片向外侧切出、1例术后骨折不愈合,考虑二次行翻修手术治疗。结论小切口复位临时固定辅助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影响PFNA操作,可辅助增强牵引床的牵引作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顶棒 克氏针 复位钳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凌燕 赵洪波 +3 位作者 杨东海 梁辉 曹成明 刘晓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 目的 探讨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在牵引床仰卧位下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仰卧位组,将采取非牵引床侧卧位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侧卧位组。分析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复位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仰卧位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方式、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干角、尖顶距、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床仰卧位及非牵引床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非牵引床侧卧位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放射暴露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侧卧位 仰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Tan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髓钉断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青 牛宇飞 +2 位作者 苏静亮 侯学宁 秦海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8-63,共6页
目的分析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髓钉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5月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髓... 目的分析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髓钉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5月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髓钉断裂的患者10例,断裂的位置均是螺旋刀片与主钉结合处,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股骨近端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进行翻修手术。通过临床资料分析髓钉断裂的原因,记录翻修手术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记录翻修手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SF-12评分。结果10例患者初次均为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髓钉断裂发生于PFNA术后5~13个月,平均(9.7±2.9)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翻修手术,平均住院(28.8±3.3)d。出院后平均随访(13.4±2.3)个月。至随访末期,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2±1.7)个月。末次Harris评分[(80.67±2.50)分]与术前Harris评分[(23.33±3.56)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SF-12评分[身体总得分(44.00±10.18)分,精神总得分(49.50±1.87)分]相比较术前[身体总得分(24.83±1.72)分,精神总得分(26.33±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类型的不稳定、骨折复位质量差、骨折不愈合是髓钉断裂的三大主要因素;采用InterTan髓内钉结合外侧重建钢板的方法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髓钉断裂的患者进行翻修,翻修术后短期内随访结果满意,为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髓内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转子间骨折 髓钉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mma3髓内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8
作者 束军潮 潘天明 陈凯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Gamma3髓内钉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丹阳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1,给予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与观察组(n=41,给予... 目的探讨Gamma3髓内钉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丹阳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1,给予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与观察组(n=41,给予Gamma3髓内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总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2.14±1.16)d、术后负重时间(5.63±1.07)周、骨折愈合时间(7.32±1.18)周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35、9.884、6.992,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各时间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amma3髓内钉与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安全性均相当,但Gamma3髓内钉能加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Gamma3髓内钉 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伟岭 乔丽娜 杨南南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的麻醉效果、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统计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认知功能、应激反应相关指标、麻醉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痛觉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33、26.171、19.215,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B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min,观察组患者B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90,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4h、48h,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263、3.593、4.071,P<0.001)。麻醉前,两组患者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h,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均上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or、NE、BG、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53,P<0.001;t=4.741,P<0.001;t=2.649,P=0.010;t=6.247,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100,P=0.02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928,P=0.008)。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患者,可改善麻醉效果,降低术后认知功能异常及应激反应异常发生率,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股骨颈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安强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4期22-25,共4页
目的 研讨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FO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 目的 研讨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FO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福清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IFO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式处理,观察组采取PFNA术式处理,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指标、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基本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量表疼痛、功能、畸形、关机活动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5)。结论 PFNA术式用于老年IFOF患者的临床处理效果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式理想,可更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并加快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