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5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丝弓与Invisalign矫治器在拔牙患者中的支抗需求及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蓓 季彤 徐万田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在拔牙患者排齐阶段的支抗需求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拔除4个前磨牙的双颌前突正畸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直丝弓矫治器)和观察组(Invisalign矫治器)。比较两组矫治效果、正畸时间、...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在拔牙患者排齐阶段的支抗需求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拔除4个前磨牙的双颌前突正畸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直丝弓矫治器)和观察组(Invisalign矫治器)。比较两组矫治效果、正畸时间、牙周健康情况[牙龈指数、菌斑指数(PLI)、牙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沟探测深度及临床附着丧失程度]及支抗需求(牙齿移动速度、非期望牙齿移动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牙齿移动速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矫正时间长于对照组,非期望牙齿移动率、美观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对照组各牙周指标均升高,观察组PLI升高;且矫治后观察组各牙周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直丝弓矫治器相比,Invisalign矫治器佩戴美观,在牙周健康和疼痛方面表现更佳,但其支抗需求、矫治效果相对较弱,且治疗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invisalign矫治器 拔牙 排齐阶段 支抗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在错[牙合]畸形拔牙患者排齐阶段支抗需求的应用效果观察
2
作者 蒋勇 顾郁嘉 +1 位作者 陈雪 王天丛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78-84,共7页
目的比较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在错[牙合]畸形拔牙患者排齐阶段支抗需求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错[牙合]畸形拔牙排齐阶段支抗需求患者,根据正畸方式不同分为直丝组(应用直丝弓矫治器)与隐形组... 目的比较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在错[牙合]畸形拔牙患者排齐阶段支抗需求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错[牙合]畸形拔牙排齐阶段支抗需求患者,根据正畸方式不同分为直丝组(应用直丝弓矫治器)与隐形组(应用Invisalign矫治器),倾向性匹配排除基线资料混杂因素,2组各60例。2组均通过iTero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并重建三维模型,应用三维模型重叠测量各参数变化,对比2组排齐后三维模型重叠测量值、对比2组颌骨变化[下颌平面角(FMA)、下中切牙长轴延长线和下颌平面交角(IMPA)、下中切牙长轴延长线与眶耳平面交角(FMIA)、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夹角(ANB)]、软组织变化[上唇后缩度(UL To E Line)、下唇后缩度(LL To E Line)]、牙齿变化[上中切牙唇倾(U1-NA)、中下切牙舌倾(L1-NB)]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隐形组排齐后U1X、U3Y、U3转矩、U5倾角重叠测量值显著低于直丝组,而U3X、U5X、U5Y、U5Z、U6X、U6Y、U6Z、U1转矩、U5转矩、U6转矩、U3倾角、U6倾角显著高于直丝组(P<0.05,P<0.01)。排齐后,2组FMA角、IMPA角、ANB角均较排齐前显著上升,FMIA角较排齐前下降(P<0.05)。排齐后,2组UL To E Line、LL To E Line均较排齐前显著下降(P<0.05)。排齐后,2组U1-NA较排齐前显著下降,L1-NB较排齐前上升,且隐形组U1-NA低于直丝组,L1-NB高于直丝组(P<0.05);隐形组与直丝组并发症发生率[3.33%(2/60)vs 6.67%(4/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均可用于错[牙合]畸形拔牙患者排齐阶段支抗需求,然二者均存在部分支抗丢失,临床应合理选择矫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支抗需求 直丝弓矫治器 invisalign矫治器 三维模型 FMA角 IMPA角 错[牙合]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isalign矫治器联合Damon Q自锁托槽对牙性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马艳丽 王志航 庄金莉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牙性错颌畸形患者采用Invisalign矫治器联合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性错颌畸形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基于此,观察... 目的探讨牙性错颌畸形患者采用Invisalign矫治器联合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性错颌畸形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Invisalign矫治器。比较两组复诊间隔时间、牙周指数、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检查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复诊间隔时间为(16.23±2.04)周,对照组复诊间隔时间为(8.35±1.51)周,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CB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牙周指标均高于同组治疗前,CBCT检查结果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独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牙性错颌畸形患者加用Invisalign矫治器辅助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矫治效果,对患者牙周指数影响较小,利于改善CBCT检查指标,且可延长复诊间隔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性错颌畸形 invisalign矫治器 Damon Q自锁托槽 牙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on Q自锁托槽联合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替牙中晚期牙性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创 李菱蔚 +3 位作者 刘赞朝 王敬娈 张润超 张玉杰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8期2748-2751,2756,共5页
目的探讨Damon Q自锁托槽联合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210例替牙中晚期牙性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替牙中晚期的牙性错颌畸形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纯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试验组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Invisa... 目的探讨Damon Q自锁托槽联合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210例替牙中晚期牙性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替牙中晚期的牙性错颌畸形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纯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试验组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Invisalign矫治器进行治疗,分析牙齿移动速率、牙周维护、临床操作、患者舒适度、美观度、复诊周期、疗程、X线投影测量数据。结果 2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均有显著提高,试验组患者数据增加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SN-MP、Y轴角、L1-MP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夹角改善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诊间隔时间延长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调查方面,试验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mon Q自锁托槽联合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替牙中晚期牙性错颌畸形患者,降低患者牙龈炎的发病率,较少患者复诊次数并使患者获得舒适的矫治体验,提高正畸医生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on Q自锁托槽 invisalign矫治器 替牙中晚期牙性错颌畸形 牙周健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isalign矫治器——一种新型的无托槽矫治器 被引量:6
5
作者 方建强 张月 陈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invisalign矫治器 无托槽矫治器 正畸矫治器 适应证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isalign矫治器辅助治疗牙性错颌畸形的效果及对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韩韶丰 张静 《临床研究》 2022年第10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Invisalign矫治器辅助治疗牙性错颌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牙性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将以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的记为对照组(N=47),以Damo... 目的研究Invisalign矫治器辅助治疗牙性错颌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牙性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将以Damon Q自锁托槽治疗的记为对照组(N=47),以Damon Q自锁托槽+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的记为研究组(N=5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夹角(SN-MP、Y轴角)水平、牙周指数[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液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复诊间隔时间、生活质量(OHRQOL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SN-MP、Y轴角增大,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GI、PLI、PD及龈沟液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诊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OHR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visalign矫治器辅助治疗牙性错颌畸形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夹角改善,与单纯Damon Q自锁托槽比较,不增加对牙周指数、牙周炎症的影响,延长复诊间隔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性错颌畸形 Damon Q自锁托槽 invisalign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isalign矫治器在拔牙矫治中对磨牙的控制效果观察
7
作者 颜丹 吕炳辉 黎日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9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Invisalign矫治器在拔牙矫治中对磨牙的控制效果。方法80例正畸患者,均使用Invisalign矫治器进行拔牙矫治,比较治疗前后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情况(左牙近中颊根根尖点、左牙远中颊根根尖点、左牙牙腭根根尖点、左牙近中边缘嵴、右... 目的观察Invisalign矫治器在拔牙矫治中对磨牙的控制效果。方法80例正畸患者,均使用Invisalign矫治器进行拔牙矫治,比较治疗前后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情况(左牙近中颊根根尖点、左牙远中颊根根尖点、左牙牙腭根根尖点、左牙近中边缘嵴、右牙近中颊根根尖点、右牙远中颊根根尖点、右牙牙腭根根尖点、右牙近中边缘嵴)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目标量和实际量的差别。结果治疗后,患者左牙近中颊根根尖点、左牙远中颊根根尖点、左牙牙腭根根尖点、左牙近中边缘嵴、右牙近中颊根根尖点、右牙远中颊根根尖点、右牙牙腭根根尖点、右牙近中边缘嵴移动量分别为(9.27±2.35)、(13.28±2.11)、(14.56±3.25)、(8.41±1.82)、(9.43±2.32)、(13.17±2.20)、(14.48±3.19)、(8.36±1.90)mm,均小于治疗前的(11.05±2.14)、(15.17±2.20)、(16.42±3.41)、(10.30±2.24)、(11.17±2.36)、(15.25±2.26)、(16.33±3.35)、(10.28±2.1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际量与目标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visalign矫治器能够控制支抗磨牙的近中移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isalign矫治器 拔牙矫治 磨牙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isalign矫治器牙齿移动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丽玲 陈红 +3 位作者 匡博渊 张译文 吕涛 刘东旭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66-169,共4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通过一系列透明的、可自行摘戴的透明塑料牙套来实现牙齿排齐,纠正错牙合畸形。但在矫治过程中,牙齿实际移位量与预期移位量间相比存在"滞后性",从而涉及矫治效率问题。本文就Invisalign矫治器在各种类型牙...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通过一系列透明的、可自行摘戴的透明塑料牙套来实现牙齿排齐,纠正错牙合畸形。但在矫治过程中,牙齿实际移位量与预期移位量间相比存在"滞后性",从而涉及矫治效率问题。本文就Invisalign矫治器在各种类型牙齿移动(伸长、压低、扭转、倾斜、扩弓、推磨牙向后等)中的效率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Invisalign病例以及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invisalign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拔牙病例排齐阶段支抗需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乔义强 马跃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3322-3326,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拔牙病例在排齐整平阶段的支抗需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纳入44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收集患者排齐整平前... 目的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治疗拔牙病例在排齐整平阶段的支抗需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纳入44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直丝弓矫治器和Invisalign矫治器,收集患者排齐整平前后的石膏模型,应用iTero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并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通过三维模型重叠测量上颌中切牙、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在三维方向,牙冠近远中倾斜度及颊舌向转矩的变化。结果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切牙及尖牙的颊舌向及中切牙的垂直向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在三维方向,牙冠近远中倾斜度及颊舌向转矩,中切牙的近远中方向移动及牙冠近远中倾斜度及颊舌向转矩,尖牙近远中,垂直向移动及牙冠近远中倾斜度及颊舌向转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矫治器的矫治力学系统和治疗方式不同,但在排齐整平阶段支抗牙都有部分支抗丢失,提示临床医生需密切关注支抗牙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调整或增加支抗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 直丝弓 invisalign 排齐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评分系统分析透明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牙齿光滑面的影响
10
作者 芦琳 栗亚楠 +3 位作者 张帆 窦晨雷 李秋童 单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030-6036,共7页
背景:白斑病变是传统正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有关透光透明矫治器和固定正畸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白斑病变发生率、唾液及相关细菌的影响差异仍存在一些争议。目的:采用视觉评分系统对比透明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 背景:白斑病变是传统正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有关透光透明矫治器和固定正畸矫治器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白斑病变发生率、唾液及相关细菌的影响差异仍存在一些争议。目的:采用视觉评分系统对比透明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正畸牙齿光滑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观察组接受透明矫治器接正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12,24个月后,每位患者选取13、33、16、36牙唇侧或颊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评分系统评估白斑病变。结果与结论:①治疗前及治疗6,12,24个月后,两组患者牙齿白斑颜色与龋坏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对于13牙,治疗12个月后的白斑颜色级别与龋坏严重程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于33牙,治疗12个月后的白斑颜色级别与龋坏严重程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的龋坏严重程度高于治疗6个月后(P<0.05);对于16牙,治疗12个月后的白斑颜色级别与龋坏严重程度均高于治疗6个月后(P<0.05);③多水平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不同牙位的白斑颜色、严重程度变化与矫治器类型相关性较小,受矫治时间因素影响较大,其中33、13牙初始白斑颜色变化和严重程度在治疗第12,24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④研究结果尚不能说明固定矫治器和透明矫治器对牙齿光滑面白斑病变的影响有所差异,但可以发现随着正畸治疗时间的延长,牙齿龋坏的风险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病变 视觉分析法 固定矫治器 隐形矫矫治器 正畸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患者隐形矫治器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Meta分析
11
作者 台银霞 张晗 +1 位作者 余磊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0,共9页
目的:分析评价错牙合畸形伴牙周病患者佩戴隐形矫治器前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隐形矫治... 目的:分析评价错牙合畸形伴牙周病患者佩戴隐形矫治器前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比治疗牙周病患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97年1月-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等过程,采用Review Manager 5.4统计软件分析矫治器佩戴前及佩戴6个月后患者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2(IL-2)。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为601例,结局指标按固定矫治器种类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隐形矫治器组患者治疗后龈沟液中TNF-α[均值差(MD)=-1.32,95%CI:-1.87~-0.77,P<0.001]、IL-6(MD=-0.78,95%CI:-1.22~-0.35,P<0.001)、CRP(MD=-1.03,95%CI:-1.30~-0.76,P<0.001)和IL-1β(MD=-1.45,95%CI:-2.21~-0.70,P<0.001)水平变化明显低于固定矫治器组;IL-2水平变化明显高于固定矫治器组(MD=0.74,95%CI:0.61~0.87,P<0.001)。结论:与固定矫治器比较,采用隐形矫治器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牙周病患者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有益于牙周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META分析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6隐形矫治器与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合畸形患者术后前牙覆合覆盖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杨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分析A6隐形矫治器与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合畸形患者术后前牙覆合覆盖的影响,并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50例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正畸科收治的骨性Ⅱ类错合畸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25例。对照组矫治方法选用传统T... 分析A6隐形矫治器与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合畸形患者术后前牙覆合覆盖的影响,并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50例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正畸科收治的骨性Ⅱ类错合畸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25例。对照组矫治方法选用传统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研究组矫治方法选用时代天使A6隐形矫治器,利用Dolphin软件对颅颌面软硬组织进行数据测量,通过模型分析术前术后前牙覆合覆盖变化。结果 术前,两组上齿槽座角(Sella-Nasion-A Point Angle,SNA)、下齿槽座角(Sella-Nasion-B Point Angle,SNB)、上下齿槽座角(A Point-Nasion-B Point Angle,ANB)、下颌平面角(Frankfort Mandibular Plane Angle,FMA)、上中切牙角(Upper Incisor to Sella-Nasion Angle,U1-SN)、U1-NA距、U1-NA角、下中切牙角(Lower Incisor to Mandibular Plane Angle,L1-MP)、L1-NB距、L1-NB角、下中切牙倾斜角(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上中切牙与下中切牙夹角(U1-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SNA、SNB、ANB、FMA、U1-SN、U1-NA距、U1-NA角、L1-MP、L1-NB距、L1-NB角、IMPA、U1-L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性Ⅱ类错合畸形患者使用A6隐形矫治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前牙覆合覆盖,保障颌面美观与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6隐形矫治器 TWIN-BLOCK矫治器 骨性Ⅱ类错合畸形 前牙覆合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ss矫治器与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矫正效果比较
13
作者 黄飞 陈倩 张胜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6期6-11,共6页
目的对比Pass矫治器与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在彭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对比Pass矫治器与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在彭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治疗,研究组接受Pass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颌牙排齐时间、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上中切牙轴与蝶鞍中心-鼻根点平面夹角(U1-SN)、下中切牙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接角(U1-NA)、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次槽座点连接角(A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连接角(SNA)]、软组织头影测量目标[上唇到审美平面距离(TUL-FP)、下唇H线距、下唇到审美平面距离(TLL-FP)、鼻唇角]、矫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颌牙排齐时间和下颌牙排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U1-SN、ANB、SNA、SNB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U1-NA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下唇H线距、TUL-FP、鼻唇角、TLL-FP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同行评估等级指数(PAR)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Pass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效果确切,可提高矫治效果,改善面部侧貌美学,缩短颌牙排齐时间,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Pass矫治器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自锁托槽 矫正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厚度及刚性隐形矫治器内收上颌前牙的有限元分析
14
作者 杨天梅 王婧 +2 位作者 马福娟 张俭 葛振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671-4678,共8页
背景:隐形矫治器因其特殊的材料性能,在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内收前牙关闭间隙过程中更易发生“过山车效应”,牙齿倾斜移动,导致前牙覆牙合加深、后牙开牙合。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矫治器厚度或刚性减轻“过山车效应”,更好地控制正畸牙移动,... 背景:隐形矫治器因其特殊的材料性能,在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内收前牙关闭间隙过程中更易发生“过山车效应”,牙齿倾斜移动,导致前牙覆牙合加深、后牙开牙合。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矫治器厚度或刚性减轻“过山车效应”,更好地控制正畸牙移动,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厚度及刚性隐形矫治器内收上颌前牙时控制牙齿移动能力方面的差异。方法:将侧貌凸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导入Mimics等软件,模拟临床病例,构建去除第一前磨牙后包括上颌骨、牙齿、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装配0.50,0.75 mm 2种厚度膜片的隐形矫治器,通过软件加载1000,2000 MPa 2种弹性模量的材料属性,总共构建4组模型工况。按照临床矫治方案设计关闭拔牙间隙,在Workbench 2023 R1软件中加载并计算,分析牙周膜应力分布、牙齿位移趋势及牙齿初始位移量。结果与结论:(1)4种模型工况下的牙周膜Von-Mises应力分布规律一致,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主要分布在牙颈部,并且矫治器膜片越厚牙周膜Von-Mises应力越大、矫治器膜片弹性模量越大牙周膜Von-Mises应力越大;(2)4种模型工况下的上颌牙列整体位移趋势为前牙冠舌向、根唇向的移动,后牙冠近中移动、根远中移动,牙齿的冠、根位移方向均相反,牙冠位移量大于牙根位移量;除尖牙外,其余牙齿均呈现矫治器膜片越厚R/C值(牙根移动量与冠移动量比值)越小、矫治器膜片弹性模量越大R/C值越小的趋势;(3)结果表明,利用隐形矫治器内收上颌前牙时,在不设计切牙转矩补偿的情况下牙齿表现为倾斜移动趋势,矫治器厚度和弹性模量越大时对牙齿控的制能力越强,牙齿倾斜移动趋势减小;尖牙则需通过其他辅助手段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内收前牙 弹性模量 膜片厚度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佩戴Twin-block矫治器时上颌骨的应力分布
15
作者 李帅 刘桦 +3 位作者 商永慧 刘义琮 赵启航 刘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1-887,共7页
背景:Twin-block矫治器常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其刺激下颌骨生长的作用机制已得到许多研究证实,但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佩戴Twin-block矫治器时上颌骨复合体、周围骨... 背景:Twin-block矫治器常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其刺激下颌骨生长的作用机制已得到许多研究证实,但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佩戴Twin-block矫治器时上颌骨复合体、周围骨缝及上颌牙列的应力分布。方法:选择在山东省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正畸科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例,测量患者佩戴Twin-block矫治器时的咬合力数据,采集其锥形束CT数据,建立包含上颌骨复合体、周边各骨缝、Twin-block矫治器及上颌牙列在内的有限元模型,通过ABAQUS软件模拟患者戴入Twin-block时上颌骨、骨缝及上颌牙列的应力分布与位移。结果与结论:①上颌前牙受到的等效应力明显小于后牙,两侧牙齿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4.7975 MPa和8.7161 MPa,均位于第一前磨牙处;最大位移呈现在两侧上颌切牙处,分别为0.0805 mm和0.0810 mm;②骨缝的最大等效应力为1.284 MPa,主要集中在两侧翼腭缝及额颌缝,其余骨缝受力情况几乎无差异;骨缝的最大位移为0.07 mm,其中翼腭缝的位移量最大,其次是额颌缝;③上颌骨复合体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7.18 MPa,主要集中在上颌骨前面梨状孔两侧、鼻额缝周边及颚骨后部翼腭缝附近;上颌骨的最大位移值为0.07 mm,主要集中于上颌牙槽骨;④结果显示,咬合力通过Twin-block矫治器作用于上颌骨复合体,导致上颌骨顺时针旋转、牙合平面变陡,应采取相应措施补偿这种趋势,例如建牙合过程中考虑上颌磨牙伸长、下颌磨牙压低,不仅能够将牙合平面整平,同时有利于下颌前伸,这将进一步提高Ⅱ类错[牙合]正畸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TWIN-BLOCK矫治器 功能矫治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侧活动翼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颌畸形的效果对比
16
作者 梅冰馨 邓炜 +1 位作者 夏勤闽 刘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对比舌侧活动翼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SWA)矫治安氏Ⅱ类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矫治方式分为对照组(n=25)、研究组(n=25),对照组予以SWA进行矫治,研究组... 目的对比舌侧活动翼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SWA)矫治安氏Ⅱ类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矫治方式分为对照组(n=25)、研究组(n=25),对照组予以SWA进行矫治,研究组予以舌侧活动翼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比两组患者三个阶段治疗时长;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上中切牙的倾斜度(U1-SN)、下颌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ANB角(SNA角-SNB角);比较两组治疗后上颌第1磨牙及下颌第1磨牙的移动距离.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第三阶段时间更长,但第一、二阶段及总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U1-SN、L1-MP角度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上下颌第1磨牙的移动距离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NA、SNB、ANB角度变化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SWA比较,舌侧活动翼矫治器应用于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中,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颌畸形 直丝弓矫治器 舌侧活动翼矫治器 矫治效果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不同位置支抗钉及精密切割远移上颌磨牙的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叶盼盼 徐长溪 +3 位作者 李慧 张洋 徐晓琳 王洪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012-6019,共8页
背景:支抗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磨牙是临床中常用的矫治方法,而支抗钉不同植入位置及不同牙位的精密切割会对矫治效果产生影响。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不同牙位精密切割及颊、腭侧支抗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磨牙的生物力学效... 背景:支抗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磨牙是临床中常用的矫治方法,而支抗钉不同植入位置及不同牙位的精密切割会对矫治效果产生影响。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不同牙位精密切割及颊、腭侧支抗钉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磨牙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通过整合志愿者锥形束CT及Itero口内扫描数据构建高精度有限元模型,模拟支抗钉联合精密切割行弹性牵引辅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同时远移上颌第一、二磨牙,设计远移量为0.2 mm。基于颊侧支抗钉、腭侧支抗钉及尖牙处和第一前磨牙处精密切割的设计,建立4组工况,分别为颊侧支抗钉配合在尖牙颊侧做精密切割、颊侧支抗钉配合在第一前磨牙颊侧做精密切割、腭侧支抗钉配合在尖牙舌侧做精密切割、腭侧支抗钉配合在第一前磨牙舌侧做精密切割。使用ANSYS软件分析各工况中上颌牙齿在三维方向的位移趋势及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结果与结论:①无论精密切割位于尖牙还是第一前磨牙,相较于颊侧支抗钉,腭侧支抗钉能增大上颌磨牙远移量、减少前磨牙近中移动和前牙唇倾趋势,磨牙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增大,前牙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减小;②无论支抗钉位于颊侧还是腭侧,相较于在第一前磨牙处做精密切割,在尖牙处做精密切割时,前牙唇倾趋势减小,磨牙远中移动量减小,前磨牙近中移动量增大,磨牙及前牙牙周膜最大等效应力均减小;③无论支抗钉位于颊侧还是腭侧、精密切割位于尖牙还是第一前磨牙,磨牙均无法实现整体移动;④结果显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腭侧支抗钉及在第一前磨牙处做精密切割更有利于提高上颌磨牙远移效率,但需要注意保护前牙支抗及磨牙转矩控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腭侧支抗钉及在尖牙处做精密切割更有利于远移磨牙后内收前牙,但磨牙远移效率会相对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磨牙远移 支抗钉 精密切割 弹性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再治疗上前牙唇侧骨开窗和骨开裂1例
18
作者 戴玺炜 黎子轩 +4 位作者 张琦 张荣康 刘姝婷 张洁 许雅芬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278-282,共5页
1例成年女性于外院行拔牙固定矫治约1年后,出现前牙突、松动、唇侧骨开窗、骨开裂。应用隐形矫治器对前牙进行控根内收,实现唇侧骨改建,调整咬合,改善面型。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再治疗 骨开窗 骨开裂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与肌激动器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矫治效果对比
19
作者 杨宇虹 张静 +2 位作者 孙留振 刘耀冉 姜龙龙 《临床医学工程》 2025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Twin-block功能矫治器与肌激动器在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的40例患者设为Twin-block... 目的 对比分析Twin-block功能矫治器与肌激动器在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的40例患者设为Twin-block组,采用肌激动器矫治的40例患者设为肌激组。比较两组的矫治效果以及矫治8个月后的上气道矢状径[硬腭平面上气道矢状径(AP-hp)、软腭尖平面上气道矢状径(AP-sp)、会厌尖平面上气道矢状径(AP-te)]和舌骨位置[舌骨点至后鼻棘点距离(H-PNS)、舌骨点至锥前平面距离(H-CVP)、舌骨点至下颌平面距离(H-MP)、舌骨点至腭平面距离(H-PP)],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情况。结果 Twin-block组的矫治总有效率(90.00%)与肌激组(8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8个月后,Twin-block组的AP-hp、 AP-sp、 AP-te、 H-PNS、 H-CVP、 H-MP、 H-PP均大于肌激组(P <0.05);Twin-block组的佩戴顺利、舒适性、依从性和美观度评分均低于肌激组(P <0.05)。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用于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效果相当,但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更有效地矫正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舌骨位置,改善患者的气道形态,而肌激动器矫治患者的主观感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下颌后缩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肌激动器 上气道矢状径 舌骨位置 主观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序列远中移动下颌磨牙的有限元分析
20
作者 康芙嘉 崔宇琛 +3 位作者 王宋庆 吴聿淼 余磊 朱宪春 《上海口腔医学》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构建隐形矫治器序列远移下颌磨牙的有限元模型,探讨不同第二、第一磨牙起始位置进行远移时的牙列移动特点。方法:使用CBCT及口扫数据构建下颌骨、牙、牙周膜及隐形矫治器模型,依据第二及第一磨牙起始位置共分为8组工况。工况1~4—... 目的:构建隐形矫治器序列远移下颌磨牙的有限元模型,探讨不同第二、第一磨牙起始位置进行远移时的牙列移动特点。方法:使用CBCT及口扫数据构建下颌骨、牙、牙周膜及隐形矫治器模型,依据第二及第一磨牙起始位置共分为8组工况。工况1~4—第二磨牙距第一磨牙分别为0、1、2、3 mm;工况5~8—第二磨牙远移至3.2 mm目标位,第一磨牙距第二前磨牙分别为0、1、2、3 mm。使用“两步法”模拟隐形矫治器加载并设定远移步距为0.2 mm,分析各工况牙列位移及矫治器形变特点。结果:各工况下,拟远移磨牙表现为牙冠向远中倾斜移动趋势,其余牙表现为反方向倾斜移动。随着拟远移磨牙的起始位置向远中改变,拟远移磨牙的远中移动量增加。工况4中,第二磨牙的远移量最大为0.11 mm。工况8中,第一磨牙远移量最大为0.10 mm。拟远移牙牙周膜等效应力值变化趋势表现为与位移类似的变化趋势。结论:隐形矫治器能够完成磨牙远中移动,但移动量无法达到预期值。随着拟远移磨牙起始位置向远中改变,远移量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磨牙远移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