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孔膜片钳记录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K^+电流技术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蔡芳 曾晓荣 +4 位作者 杨艳 刘智飞 李妙龄 周文 裴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模式形成的同时,细胞内液与电极液交换造成细胞内物质丢失,此现象对小细胞的影响更为明显。穿孔膜片钳技术使电极与细胞胞质之间保持电学连续性,它使细胞内环境保持稳定,利于研究胞内信息传导机制,并可改善常规全细胞... 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模式形成的同时,细胞内液与电极液交换造成细胞内物质丢失,此现象对小细胞的影响更为明显。穿孔膜片钳技术使电极与细胞胞质之间保持电学连续性,它使细胞内环境保持稳定,利于研究胞内信息传导机制,并可改善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时破膜所造成的封接稳定性的破坏,有望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本研究报道应用此技术在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记录的全细胞K+电流和由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所介导的自发瞬时外向电流ISTO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平滑肌细胞 K^+电流 膜片钳记录 冠状 穿孔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 信息传导机制 膜片钳技术 细胞内环境 模式形成 细胞内液 外向电流 BKCA 小细胞 连续性 稳定性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心律失常药RP62 71 9对哺乳动物心室肌K^+ 电流的抑制
2
作者 李玉荣 杨宝峰 +4 位作者 徐长庆 周晋 杨永滨 张季叶 孙明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7-430,共4页
使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 ,研究RP6 2 719对内向整流钾电流 (IK1)、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和延迟外向整流钾电流 (IK)的作用 ,并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在指令电压为 - 10 0mV时 ,RP6 2 719可显著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K1... 使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 ,研究RP6 2 719对内向整流钾电流 (IK1)、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和延迟外向整流钾电流 (IK)的作用 ,并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在指令电压为 - 10 0mV时 ,RP6 2 719可显著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K1,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5 0± 1 0 μmol/L。RP6 2 71910 μmol/L在 + 40mV时对犬心室肌细胞Ito抑制率为 84 0± 4 4% ,IC50 为 1 2± 0 5 1μmol/L。在 + 40mV时 ,5 0 μmol/LRP6 2 719还可使豚鼠心室肌细胞IKstep减少 5 0 0± 8 3% ,IKtail减少 5 6 0± 4 9% ,IC50 分别为 4 2± 0 8μmol/L和 3 3± 0 75 μmol/L。提示RP6 2 719抗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与其对IK1、Ito及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62719 IC50 心室肌K^+电流 抗心律失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l_2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急性低氧后Na^+、K^+电流的影响
3
作者 赵彤 刘卫 +3 位作者 吴丽颖 丁爱石 王福庄 范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观察氯化钴 (CoCl2 )预处理对急性低氧后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Na+ 、K+ 电流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 ,分为CoCl2 预处理和非处理组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检测急性低氧后海马神经元钠电流(INa)、钾电流 (Ik)... 目的 :观察氯化钴 (CoCl2 )预处理对急性低氧后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Na+ 、K+ 电流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 ,分为CoCl2 预处理和非处理组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检测急性低氧后海马神经元钠电流(INa)、钾电流 (Ik)的变化。结果 :急性低氧后 ,海马神经元INa、IK 电流幅度明显降低 ,INa阈值右移 ,而经CoCl2 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INa、IK 电流的降低幅度明显减轻。结论 :CoCl2 预处理减轻急性低氧所致的INa、IK 电流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l2预处理 大鼠 海马神经元 急性低氧 Na^+、K^+电流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不完全失活的外向K^+电流的基本特性
4
作者 张晓峰 丰美福 +2 位作者 阳冬梅 吴才宏 周培爱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5-201,共7页
采用膜片钳技术以全细胞方式在小鼠腹腔渗出巨噬细胞(PEM)中记录到一种不完全失活的外向K+电流(Io),该电流在膜电位正于-10mV时激活,对K+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半值电导电位V1/2为79.5mV,在膜电位正于30... 采用膜片钳技术以全细胞方式在小鼠腹腔渗出巨噬细胞(PEM)中记录到一种不完全失活的外向K+电流(Io),该电流在膜电位正于-10mV时激活,对K+具有高度特异性,其半值电导电位V1/2为79.5mV,在膜电位正于30mV时,该电流失活,在60-120mV的膜电位范围内,其失活时间常数τi与膜电位无关.随着胞外K+离子浓度([K+]o)升高,该电流的失活过程减慢。在生理电压范围内(-80-0mV),该电流缺乏稳态失活,且其失活不具有频率依赖性。胞外4-AP(3mmol/L)、Ba2+(3mmol/L)及TEA(5mmol/L)可抑制该电流,抑制率分别为85%,66%及31%。胞外Zn2+(1mmol/L)可影响该电流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外向K^+电流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细胞K^+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延杰 蔡本志 +1 位作者 艾静 杨宝峰 《中国药理通讯》 2013年第3期46-46,共1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向多种组织分化的潜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BMSCs能明显改善心脏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为BMSCs是否能够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产生...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向多种组织分化的潜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BMSCs能明显改善心脏的功能。本研究的目的为BMSCs是否能够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产生影响。方法:共培养大鼠BMSCs和新生乳鼠心肌细胞;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K^+电流 缺血性心脏疾病 BMSCS 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肌梗塞模型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粗线期精母细胞K^+通道电流特性及氰戊菊酯的影响
6
作者 王昌松 龚伟 +4 位作者 高晓华 张习春 程洁 高蓉 肖杭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3期281-282,共2页
关键词 粗线期精母细胞 膜片钳 K^+通道电流 氰戊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K^+电流的特点和功能
7
作者 韩圣娜 华睿 汤树本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K^+电流 心脏 瞬时外向钾电流 内向整流钾电流 延迟整流K^+电流 心律失常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内Ca^2+对细胞膜K^+电流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许彦芳 张朝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1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心肌细胞 CA^2+ 细胞膜K^+电流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及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兵 张荣庆 +8 位作者 王海昌 郭文怡 程何祥 李飞 张殿新 秦涛 徐凯 张金霞 贾国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3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及外向性电流的瞬时外向K+电流(Ito)和内向整流性K+电流(IK1)的改变,并探讨比索洛尔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家兔MI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心肌梗死组(MI组)21只;用药组(βB组)20只...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3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及外向性电流的瞬时外向K+电流(Ito)和内向整流性K+电流(IK1)的改变,并探讨比索洛尔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家兔MI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心肌梗死组(MI组)21只;用药组(βB组)20只;伪手术组(Sham组)20只。微电极记录APD;采用Langendoff灌流法获得单个心室肌细胞,利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心室肌细胞Ito和IK1。结果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的APD50、APD90MI组显著长于Sham组(P<0.05),βB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to电流密度MI组显著低于Sham组(6.46±2.91vs13.02±4.07,P<0.05),βB组(10.75±2.38)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组间IK1电流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比索洛尔可减轻MI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APD及心室肌细胞Ito的变化,但对IK1电流密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动作电位时程 瞬时外向K^+电流 内向整流性K^+电流 比索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离子电流的作用(英文)
10
作者 韩圣娜 崔金娟 +1 位作者 张朝 汤树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 sulfate,PSS)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离子流的影响。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的方法,利用全细胞膜片箝记录技术,在不同箝制条件下,记录并分析了PSS对L-型Ca2+电流(ICa,L)、内向整...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 sulfate,PSS)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离子流的影响。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的方法,利用全细胞膜片箝记录技术,在不同箝制条件下,记录并分析了PSS对L-型Ca2+电流(ICa,L)、内向整流K+电流(IK1)的影响。结果:①PSS使ICa,L的激活时间常数变大,电流幅度减小,Ⅰ-Ⅴ曲线上移。在箝制电位为+10 mV时,PSS在6-9 min内使ICa,L的激活时间常数从(0.92±0.10)ms增加到了(1.15±0.11)ms(n=5,P<0.052);ICa,L的电流幅度从(16.80±1.71)pA/pF下降至(13.86±1.67)pA/pF(n=5,P<0.01)。②PSS可使IK1的内向成分和外向成分均增加。当箝制电位在-170 mV时,PSS能使IK1内向电流幅度从(224±16.17)pA/pF增加至(257±17.36)pA/pF(n=7,P<0.01);箝制电位在-50 mV时,PSS使IK1的外向电流幅度从(8.89±0.86)pA/pF增加至(10.38±1.18)pA/pF(n=7,P<0.05)。在反转电位附近时(-70--120 mV),PSS的作用不明显。PSS能使IK1的激活时间常数减小,当箝制电位在-160 mV时,激活时间常数从加药前的(1.05±0.11)ms减小到了加药后的(0.78±0.90)ms(n=7,P<0.01);同时,IK1的电导值变大,从(2.53±0.17)nS/pF增加到了(2.82 ±0.20)nS/pF(n=7,P<0.05)。结论:PSS对L-型Ca2+电流有抑制作用,对内向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S 豚鼠 藻酸双酯钠 心室肌细胞 内向 激活 K^+电流 外向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对模拟缺血再灌注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离子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正航 臧伟进 +3 位作者 于晓江 孙强 吕军 张春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 研究腺苷 (Ado)在模拟缺血缺氧时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AP)、L 型钙电流 (ICa.L)和ATP敏感性钾电流 (IK .ATP)的影响。方法 在离体豚鼠心室肌和酶解法分离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上 ,分别应用细胞内微电极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目的 研究腺苷 (Ado)在模拟缺血缺氧时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AP)、L 型钙电流 (ICa.L)和ATP敏感性钾电流 (IK .ATP)的影响。方法 在离体豚鼠心室肌和酶解法分离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上 ,分别应用细胞内微电极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电流。结果 在模拟缺血缺氧状态下 ,Ado剂量依赖性的增大动作电位时程 (APD)的缩短 (P <0 0 5 ) ;抑制再灌注后APD恢复 ,而表现出迟后恢复。在缺血缺氧状态下 ,ICa.L受到抑制 ,Ado并不加重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ICa.L的减小 ,而再灌注后ICa .L的恢复比较缓慢 ,但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Ado可加速缺血缺氧时IK .ATP的激活 ,Ado(10 0 μmol·L-1)组在缺血缺氧时和再灌注后IK .ATP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大。结论 在缺血缺氧状态下 ,Ado可增大APD的缩短 ,抑制再灌注后APD的恢复 ,其机制主要在于在缺血缺氧状态下Ado增大了IK .A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膜片钳技术 心室肌细胞 模拟缺血缺氧 动作电位 电流 ATP敏感的K^+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对外侧缰核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春晓 张文杰 +1 位作者 刘永峰 王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2-445,I0012,共5页
目的:探讨可卡因对外侧缰核神经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可卡因,观察内、外侧缰核神经元c-Fos蛋白的表达;在外侧缰核微电泳可卡因,观察其痛相关神经元自发及痛诱发放电的改变;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可卡因对外侧缰核神经... 目的:探讨可卡因对外侧缰核神经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可卡因,观察内、外侧缰核神经元c-Fos蛋白的表达;在外侧缰核微电泳可卡因,观察其痛相关神经元自发及痛诱发放电的改变;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可卡因对外侧缰核神经元延迟整流K+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可卡因明显增加外侧缰核c-Fos蛋白表达,但不明显增加内侧缰核c-Fos蛋白表达。②微电泳可卡因至外侧缰核,引起外侧缰核痛兴奋神经元放电增加和痛诱发反应增强,痛抑制神经元放电减少和痛诱发反应减弱。③膜片钳研究显示,可卡因抑制外侧缰核延迟整流K+通道,导致K+电流减少。结论:外侧缰核神经元对可卡因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卡因能兴奋多数外侧缰核神经元,可能是由于其抑制神经元延迟整流K+通道开放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外侧缰核 c—Fos蛋白 微电泳 延迟整流K^+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依赖性Kv1.5通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哨勇 王世敏 蒋学俊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Kv1.5是心房肌超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K+电流的分子基础,具有特有的失活机制,Kv1.5通道的表达和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电流改变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特异性Kv1.5通道阻滞剂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抑制Kv1.5电... 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Kv1.5是心房肌超快速激活的延迟整流K+电流的分子基础,具有特有的失活机制,Kv1.5通道的表达和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电流改变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特异性Kv1.5通道阻滞剂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抑制Kv1.5电流,可能会防止房颤的发生,而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依赖性 心房肌 K^+电流 失活机制 研究进展 改变 通道 延迟 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前后离子通道检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晓梅 金玉玲 朱晓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前后电压依赖性Na+、K+、Ca2+通道的变化。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NSCs分化前及分化后3d、7d、14d、21d电压依赖性Na+电流(INa)、延迟整流性K+电流(IK)、电压依赖性Ca2+电流(ICa)。结果: 分化前后...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前后电压依赖性Na+、K+、Ca2+通道的变化。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NSCs分化前及分化后3d、7d、14d、21d电压依赖性Na+电流(INa)、延迟整流性K+电流(IK)、电压依赖性Ca2+电流(ICa)。结果: 分化前后均未检出INa,分化前未检出IK,分化后3d、7d、14d、21d,IK检出率分别为11.76%、24.75%、46.51%、76.18%,ICa在分化前后均可检出,分化前和分化后各时间点ICa的幅度分别为(119±73)pA、(213±98)pA、(324±151)pA、(735±312)pA、(1079±307)pA。结论:分化前后均未检出INa,随分化时间延长,IK检出率逐渐增加,ICa幅度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电压依赖性Na^+电流 延迟整流性K^+电流 电压依赖性Ca^2+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离子流变化
15
作者 刘兵 王海昌 +5 位作者 程何祥 张殿新 沈敏 李虎 李飞 秦涛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兔心肌梗死(MI)后3周,非梗死区域心室肌细胞的内向性电流的L型Ca2+通道电流(ICa-L)及外向性瞬时K+电流(Ito)的改变。方法:建立兔MI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及伪手术组(Sham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MI后3周分离的... 目的:观察兔心肌梗死(MI)后3周,非梗死区域心室肌细胞的内向性电流的L型Ca2+通道电流(ICa-L)及外向性瞬时K+电流(Ito)的改变。方法:建立兔MI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及伪手术组(Sham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MI后3周分离的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内向性ICa-L电流及外向性瞬时Ito电流的改变。结果:MI组心室肌细胞膜电容大于Sham组(P<0.05)。MI组ICa-L电流峰值显著高于Sham组(P<0.05),ICa-L电流密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I组Ito电流密度显著低于Sham组(P<0.05)。结论:MI后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肥大,Ito密度减小,ICa-L峰值增大,各自离子流的I-V曲线形态无变化,MI后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离子流的异常是产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L型Ca^2+通道电流 瞬时外向K^+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of Gate Tunneling Current for Nanoscale MOSFETs with High-k Gate Stacks
16
作者 王伟 孙建平 顾宁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70-1176,共7页
A quantum model based on solutions to the Schrodinger-Poisson equations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device behavior related togate tunneling current for nanoscale MOSFETs with high-k gate stacks. This model can mo... A quantum model based on solutions to the Schrodinger-Poisson equations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device behavior related togate tunneling current for nanoscale MOSFETs with high-k gate stacks. This model can model various MOS device structures with combinations of high-k dielectric materials and multilayer gate stacks,revealing quantum effects on the device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are made for gate current behavior between nMOSFET and pMOSFET high- k gate stack structures. The results presented are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whereas a new finding for an optimum nitrogen content in HfSiON gate dielectric requires furthe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k gate current quantum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引起促黑素细胞膜电位超极化的离子机制
17
作者 梅岩艾 H.VAUDRY L.CAZIN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01-506,共6页
通过对青蛙垂体中叶促黑素细胞的实验已发现,腺苷激活A1型腺苷受体后可引起细胞膜的超极化同时停止自发性动作电位的发放,但此现象所涉及的离子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膜片箝技术的全细胞电流、电压记录和细胞吸附单通道电流记录方... 通过对青蛙垂体中叶促黑素细胞的实验已发现,腺苷激活A1型腺苷受体后可引起细胞膜的超极化同时停止自发性动作电位的发放,但此现象所涉及的离子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膜片箝技术的全细胞电流、电压记录和细胞吸附单通道电流记录方法,对此电流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腺苷所致的细胞膜超极化是由于增加了非电压激活的钾离子通道的开放,而对超极化电压激活的内向阳离子电流(Ih)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黑素细胞 膜片箝技术 K^+电流 I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人心房肌细胞ATP敏感性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毅男 王凤学 +3 位作者 周锦 张铁铮 韩冬云 李金鸣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19-92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对人离体心房肌细胞 ATP 敏感性钾电流(I_KATP)的影响及电生理改变。方法取房缺或室缺修补术病人的右心耳组织,置于100%氧饱和无钙心肌细胞冷保护液中,并在30min 内送至实验室。将标本剪成1mm^3小块,用二...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对人离体心房肌细胞 ATP 敏感性钾电流(I_KATP)的影响及电生理改变。方法取房缺或室缺修补术病人的右心耳组织,置于100%氧饱和无钙心肌细胞冷保护液中,并在30min 内送至实验室。将标本剪成1mm^3小块,用二步酶解法分离出单一心房肌细胞。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0.003、0.03和0.3mmol·L^(-1))对心房肌单一细胞I_KATP的影响。结果 在电极内液含 ATP(0.3mmol·L^(-1))条件下,记录到一束外向 K~+电流。该电流可被K_ATP 通道特异阻滞药格列苯脲(10μmol·L^(-1))抑制,表明此电流为 I_KATP。异丙酚使 I_KATP 外流增加,且浓度与电流激活率呈线性回归(r^2=0.9999,P<0.05)。结论 异丙酚通过浓度依赖方式激活心房肌细胞 I_(KATP),对人心房肌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心房肌细胞 电流 ATP敏感 影响 激活 K^+电流 结论 外向 方式
原文传递
棉花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有效分离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翔 朱金东 +2 位作者 孔培涛 王雪娇 张骁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9-735,共7页
模式植物拟南芥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技术已得到应用,然而如何有效分离和纯化棉花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已成为棉花气孔运动调控机理研究的限制因素。本文探索了一种棉花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和活性鉴定的方法。我们选取生长2~3周的棉花... 模式植物拟南芥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技术已得到应用,然而如何有效分离和纯化棉花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已成为棉花气孔运动调控机理研究的限制因素。本文探索了一种棉花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和活性鉴定的方法。我们选取生长2~3周的棉花幼叶下表皮,利用1.3%纤维素酶和0.03%果胶酶进行一步酶解约1.5 h,先低速15×g离心5 min,再高速105×g离心10 min分离,所获得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数量和纯度较好。利用膜片钳技术检测所分离得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活性,发现记录的全细胞K+电流稳定性好,光处理明显增加K+的内流,说明所检测原生质体的细胞质膜及其生理活性保持较好。该棉花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和鉴定方法的建立,可为研究棉花保卫细胞膜通透性、离子转运以及气孔运动机理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保卫细胞 原生质体 K^+电流
原文传递
星形胶质细胞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前后的电生理功能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宏伟 张亚卓 +3 位作者 张海霞 陈晓光 王晓良 于春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4-326,336,共4页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后是否具备神经元的电生理功能。方法 应用膜片钳技术,釆用全细胞记录方式.对由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分化前、分化3d、分化7d的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电生理功能测定。结果分化前后的骨髓基质细...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后是否具备神经元的电生理功能。方法 应用膜片钳技术,釆用全细胞记录方式.对由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分化前、分化3d、分化7d的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电生理功能测定。结果分化前后的骨髓基质细胞未记录到内向Na^+电流,但成功记录到了静息膜电位,分別为:(-12.71±3.25)mV(n=7)、(-26.29±10.34)mV(n=7)、(-45.0±8.46)mV(n=6);刺激脉冲为40 mV时三组的外向延迟整流K^+电流分別为:(0.31±0.17)nA(n=7)、(1.34±0.59)nA(n=8)、(1.99±0.97)nA(n=7);刺激脉冲为-40 mV时的内向整流K^+电流为:(79±58)pA(n=7)、(260±150)pA(n=8)、(420±120)pA(n=7),伴随着分化时间的逐渐延长,两种K^+电流及膜电位逐渐增高。结论(1)骨髓基质细胞表达弱的外向延迟整流K^+电流及内向整流K^+电流可能是其特征性的电生理指标。(2)骨髓基质细胞经过星形胶质细胞的诱导能够向功能性神经元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分化 K^+电流 电生理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 成年大鼠 诱导 膜电位 神经元 全细胞记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