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迟播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 被引量:23
1
作者 高德荣 王慧 +6 位作者 刘巧 朱冬梅 张晓 吕国锋 张晓祥 江伟 李曼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379-2390,共12页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部分推广品种的冬前及越冬期单株叶片数、茎蘖数,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指标等,筛选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系);2014—2015年,在适期播种(11月5日)和迟播(11月19日)条件下,研究扬麦16和其他4个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结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分析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品种扬麦16迟播高产的生长发育机理。【结果】2012—2013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叶片数、茎蘖数均较高,显著高于镇10216,具有前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后期灌浆速率较慢;宁09-118和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后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前期生长发育较慢。2013—2014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茎蘖数均表现较高,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理论粒重最大,2个品系继续分别表现出前端和后端快速发育特性;扬麦16冬前茎蘖数高于富F101,越冬期茎蘖数与富F101无显著差异;后期最大灌浆速率大于2.0 mg/(粒·d),与镇10216差异不显著,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较好地结合了两端快速发育的特性。2014—2015年,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最大,显著高于宁麦13;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扬麦16产量低于扬麦22,与扬麦20、扬麦23和宁麦13差异不显著,但在迟播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扬麦20、宁麦13,与扬麦22、扬麦23无显著差异,与适期播种相比减产幅度最小,减产5.2%,千粒重高而稳定,达40 g以上。【结论】品种间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能够实现迟播高产,同时保证适期播种取得较高产量。扬麦16冬前生长发育快,越冬期能保持一定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平均灌浆速率、峰值灌浆速率大,粒重高;迟播早熟高产,这是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迟播 早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原夏秋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致 李家修 张成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本文据1992~1995年试验结果,以Logistic方程拟合贵州高原不同夏秋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并计算出有关籽粒灌浆参数,发现不同夏秋小麦品种灌浆特性有所不同.通径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重的关系表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是影响夏... 本文据1992~1995年试验结果,以Logistic方程拟合贵州高原不同夏秋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并计算出有关籽粒灌浆参数,发现不同夏秋小麦品种灌浆特性有所不同.通径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重的关系表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是影响夏秋麦千粒重的两个主要因素.且两因素间有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缓增期和渐增期日数以及快增期灌浆速率对千粒重作用显著;缓增期日数与渐增期日数间有极显著负相关,快增期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生产中选用渐增期短,缓增期长,高灌浆速率的品种,配合适宜的栽培技术,是提高夏秋麦粒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麦 灌浆特性 灌浆参数 千粒重 小麦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银市干旱气候特征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少勇 李逢春 +1 位作者 曹治国 滕兴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7,共5页
利用1957~2000年44a的降水资料,计算了"四旱"干旱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各旱段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白银全市每年都有干旱发生,即每年至少有一站发生某一干旱;北片发生频率比南片多出约1倍,在4个旱段中,春旱频率最高,春末... 利用1957~2000年44a的降水资料,计算了"四旱"干旱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各旱段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白银全市每年都有干旱发生,即每年至少有一站发生某一干旱;北片发生频率比南片多出约1倍,在4个旱段中,春旱频率最高,春末夏初旱次之,干旱频率从南至北增加;南、北片90%的年份降水偏差一致,但南片的降水比北片多1倍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市 干旱气候 伏旱 秋旱 特征特性 农业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茬处理方式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及其前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春收 赵霞 +2 位作者 李潮海 刘天学 刘京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7,30,共4页
为探求适合黄淮海平原机播夏玉米的最佳麦茬处理方式,于2005年、2006年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麦茬处理方式(平茬、立茬、除茬)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及其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茬在播种深度、播深整齐度和出苗穴距均匀度方面表现较好... 为探求适合黄淮海平原机播夏玉米的最佳麦茬处理方式,于2005年、2006年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麦茬处理方式(平茬、立茬、除茬)对机播夏玉米播种质量及其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茬在播种深度、播深整齐度和出苗穴距均匀度方面表现较好,播种质量较高,但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三展叶时,玉米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质重等指标都以除茬处理最好;六展叶时,平茬处理玉米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光合速率均表现最优。综合而言,平茬处理能满足机播夏玉米的播种要求,有利于夏玉米的前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茬处理 机播夏玉米 播种质量 前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孙贵臣 赵建栋 +1 位作者 穆志新 周树军 《农学学报》 2014年第9期19-24,共6页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熟玉米 麦茬夏播 播期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银市"四旱"气候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少勇 曹治国 +1 位作者 李逢春 滕兴海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9-54,共6页
利用白银市4站1957-2000年44年的降水资料,计算了"四旱"干旱指数,分析了各旱段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全市每年都有干旱发生,即每年至少有一站发生某一干旱。在4个旱段中,春旱频率最高,春末夏初旱次之,干旱频率从南至北增... 利用白银市4站1957-2000年44年的降水资料,计算了"四旱"干旱指数,分析了各旱段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全市每年都有干旱发生,即每年至少有一站发生某一干旱。在4个旱段中,春旱频率最高,春末夏初旱次之,干旱频率从南至北增加;全市90%的年份降水偏差一致,但南部的降水比北部多一倍且稳定性较好。另外初步分析了"四旱"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市 “四旱” 气候特征 干旱指数 春旱 春末夏初旱 伏旱 秋旱 形成原因 农业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下播期和播种密度对早秋麦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加省 王志龙 +5 位作者 乔祥梅 王志伟 杨金华 程耿 黄锦 于亚雄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9年第3期18-23,30,共7页
新的耕作模式早秋麦已大面积应用。为保障早秋麦的高产稳产,在3个不同生态区,应用已筛选出的适宜早秋麦种植的品种云麦53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播种时期与播种密度设计,研究早秋麦的最佳播期和最佳播种密度。结果表明,早秋麦农艺性状与生... 新的耕作模式早秋麦已大面积应用。为保障早秋麦的高产稳产,在3个不同生态区,应用已筛选出的适宜早秋麦种植的品种云麦53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播种时期与播种密度设计,研究早秋麦的最佳播期和最佳播种密度。结果表明,早秋麦农艺性状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受年降水量和年气温影响较大,在年降水较多的地区产量较高;各生态地区早秋麦最佳播期和最佳播种密度有差异。在密度和播期交互作用下,9月5日左右播种,播种密度20万~25万株/667m^2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秋麦 播期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原夏秋麦与冬播麦生育特性的比较
8
作者 赵致 李家修 +1 位作者 杨昌达 张成琦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温对小麦春性品种生育的促进作用,夏秋麦比冬播麦分蘖少,秆矮叶面积小,干物质积累少,生育期短,产量低。单位面积穗数不足是夏秋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多数年份夏秋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比冬播麦低,气候生态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温对小麦春性品种生育的促进作用,夏秋麦比冬播麦分蘖少,秆矮叶面积小,干物质积累少,生育期短,产量低。单位面积穗数不足是夏秋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多数年份夏秋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比冬播麦低,气候生态因素是决定二者大小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麦 冬播麦 生育特性 小麦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麦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致 李家修 张成琦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1990~1995年期间进行的夏秋麦研究及生产试验表明,由于高温对春型强春性和春型春性品种生育的促进作用,夏秋麦营养生长很快结束,分蘖少,茎叶稀,秆矮叶面积小,营养生长不充分,全生育期比同品种冬播时减少1/2以上,其... 1990~1995年期间进行的夏秋麦研究及生产试验表明,由于高温对春型强春性和春型春性品种生育的促进作用,夏秋麦营养生长很快结束,分蘖少,茎叶稀,秆矮叶面积小,营养生长不充分,全生育期比同品种冬播时减少1/2以上,其中幼苗期和器官建成期两生育阶段均缩短2/3左右。单株生物量只有冬播麦的28.26%。夏秋麦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以自然生长曲线方程Y=C/l+ae-bx拟合良好;生育期间干物质积累量与叶·日积呈显著正相关,与净同化率无显著相关性。产量因素亩穗数是夏秋麦高产的首要限制因子,其高低主要受播量、田间出苗率及分蘖产生状况的影响。夏秋麦幼穗分化时间短,历时21天,但其穗粒数与冬播麦却无显著差异,仿佛分化时间与环境条件之间有一种互补效应。夏秋麦千粒重与经济系数都比冬播麦低,且年度间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因素 产量形成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小麦抗淋抗湿应变高产技术
10
作者 宋璐 王天舒 +3 位作者 杨美悦 刘喆 文娟 常辉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20-22,共3页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的应对技术措施,对指导区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高产技术 抗淋抗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赤芍夏末秋初标准化快速育苗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琴芳 师立伟 +3 位作者 杨春 代燕青 黄兆斌 梁虎荣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6期88-90,共3页
为了解决川赤芍出苗难和育苗年限长的难题,满足市场对川赤芍种苗的需求,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从选地选茬、整地施肥、采种、选种、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分级、贮藏等方面研究总结出了川赤芍夏末秋初标准化快速育... 为了解决川赤芍出苗难和育苗年限长的难题,满足市场对川赤芍种苗的需求,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从选地选茬、整地施肥、采种、选种、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挖、分级、贮藏等方面研究总结出了川赤芍夏末秋初标准化快速育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夏末秋初 标准化 快速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秋耕晚播早熟莜麦品种冀张莜14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新军 杨晓虹 +2 位作者 李天亮 周海涛 杨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103-104,共2页
介绍了冀张莜14号的选育经过,该品种是从国外引进的42个燕麦品种中,经观察鉴定、品种比较、区域适应性试验、多年多点生产鉴定及大面积示范应用筛选出的早熟、抗旱、耐瘠性较强、适宜免秋耕晚播种植技术的莜麦品种。该品种千粒重24.6 g... 介绍了冀张莜14号的选育经过,该品种是从国外引进的42个燕麦品种中,经观察鉴定、品种比较、区域适应性试验、多年多点生产鉴定及大面积示范应用筛选出的早熟、抗旱、耐瘠性较强、适宜免秋耕晚播种植技术的莜麦品种。该品种千粒重24.6 g,生育期82 d,属早熟品种,株高94.5 cm,粗蛋白含量14.5%,粗脂肪含量7.49%,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2 869.6 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坝莜一号增产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秋耕 晚播 早熟莜麦 冀张莜14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气象条件对浚单玉米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丽伟 申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0期22-24,27,共4页
[目的]研究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方法]通过选取浚单系列4个品种,分不同播期播种,探讨播期和气象条件对该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品种的生育期随播种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 d播种,生育期... [目的]研究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方法]通过选取浚单系列4个品种,分不同播期播种,探讨播期和气象条件对该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品种的生育期随播种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 d播种,生育期平均缩短6.5 d,这可能与温度升高有关。由于播期推迟,穗长、穗粗、茎粗和产量下降。浚单509和浚单29较其他2个品种产量明显偏高;积温和日照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吐丝后尤其明显。[结论]黄淮海地区应在麦收后提早播种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浚单 产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